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1东印度公司建立于1600年,是英国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

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为了控制那里的贸易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许多商馆、货栈和负责保护任务的据点。

2.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

圈地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为以后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3清教运动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

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增强,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故名清教。

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

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益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4、“新模范军”:英国内战时期,“长期议会”建立的新型革命军队。

1642年8月内战爆发后,议会军掌握在长老派手中,指挥不一,作战不力。

1645年2月议会通过《新模范军法案》,决定组建一支由国家统一控制和指挥的新型军队。

4月初又通过《自抑法》,规定议员不得兼任军事领导职务,从而把长老派军官清除出军队。

新模范军以克伦威尔的东部联盟军为骨干,对原议会军的三支部队进行了改组。

新模范军采用募兵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军服。

总司令全权处理军队事务,不受任何外来干预。

士兵主要来自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军官多数是独立派乡绅代表。

新模范军纪律严明,指挥统一,装备先进,英勇善战,在内斯比之战和普雷斯顿之战中战胜王党军,并逐步发展为议会的常备军。

但随着军队内部特别是高级军官的腐化,在1649年5月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士兵起义和远征爱尔兰后,蜕变为维护大资产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利益的工具。

世近史 名词解释

世近史 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旧制度:(1)“旧制度”是指18世纪处于没落时期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指路易十五(1715-1774年)和路易十六(1774-1792年)统治时期,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

(2)是十八世纪末法国革命者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称呼。

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旧制度主要是指18世纪时的封建制度。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

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

彼得亲政后,依靠当时代表进步倾向的中小地主和新兴商人阶级,打击大贵族势力,鼓励工商业发展和私人开办企业,开展军事改革,极力吸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为国家富强作出巨大贡献。

改革是全面有效的,彼得是使俄国开始走向富强并跻身欧洲强国行列的奠基人。

3、北方战争:对外实行领土扩张是俄国的传统政策。

到17世纪末,俄国对水域的需求更为明显,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海上,长期以来,俄国缺乏出海口,为了争夺出海口,俄两次出兵土耳其均遭失败,于是彼得将力量转移到北方,于1699年同丹麦、波兰结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700年瑞典先发制人,出兵攻打丹麦,迅速取得胜利。

随后便进军波兰。

俄国急忙派兵出战,最终双方签订尼斯塔特合约。

俄国将领土扩张到波罗的海沿岸,北方的出海口问题得到解决。

这一战打了21年(1700-1721),史称北方战争或俄瑞战争。

战后彼得正式称帝,俄罗斯也改称为帝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

4、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波拿巴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开始行动,他被任命为总司令,并在当天到元老院手举军刀表示效忠,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督政府实际瓦解。

波拿巴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11月9-10日的事件就是雾月政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大规模转型。

它是由机器制造过程和工场生产方式的出现所推动的,并涉及到全面的交通改革、商业革命和社会政治变革。

2.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由共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因素所构成的一群人的政治实体。

在欧洲,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民族国家标志着由绝对君主制向民主制度的发展。

3.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国家对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扩张和控制。

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遍布全球。

它意味着国家间发生了一场“新的竞争”,成为了先进和落后、强大和弱小之间的关系。

4.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发生在欧洲和其他大洋洲、非洲、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成为了现代战争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至1945年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角落,参与国家和地区更大。

5. 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一种坚信各国人民应该团结在一起,以推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的原则。

这个概念在苏联革命和共产主义運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 冷战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竞争冲突。

这种紧张关系的影响范围是全球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

7.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

这个政策推动着中国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改革的领域包含了国有企业、市场开放、外交政策、教育和文化等。

8.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联系不断增强和加深。

这种联系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全球,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尚在争议中的一个话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帝国主义:指欧洲列强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过殖民、扩张和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行为。

帝国主义导致了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2. 民族主义:指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利益和民族统一的思想和运动。

在近代史上,民族主义兴起于被殖民地或被压迫民族之间,推动了很多国家的独立运动和解放战争。

3. 现代化:指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发展。

现代化通常涉及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革。

近代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冲突,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4. 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经济公正和消除阶级分化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化、经济计划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俄国革命中得到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鼓励个人创业和追求经济利益,强调市场的自由和自主决策。

资本主义在近代世界中,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模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6. 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这两次称霸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这两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冷战: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

这种对抗导致了世界的两极化和核军备竞赛,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许多地区冲突和局势紧张。

8. 共产主义:是一种追求消除阶级和实现共产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共产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国家所有制,主张人们分享和平等分配社会资源。

共产主义在20世纪一度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

9. 轴心国与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等,他们在战争中结成联盟。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V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V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V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先发生的以手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向机器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且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历史事件。

2. 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为了寻找财富和殖民土地,进入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历史时期。

3. 殖民体系:自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并控制当地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经济体系,对被殖民地造成严重影响。

4. 世界体系论:胡安·加勒多提出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理论,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三角贸易体系,由主要发达国家、半殖民地和原始社会组成,并且主张发达国家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剥削和掠夺的。

5. 二战:1939年到1945年,由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和英国、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大规模参与的一场世界性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冷战:1945年至1989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对抗和竞争,是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7. 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金融和商业的自由流动为特征,跨越国家政治和地域文化的国际化现象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相关文章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是现代世界的两大历史事件。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首先在英国发生,之后很快传播到欧洲和北美洲。

这场革命将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转变为机器生产方式,使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最终导致了现代工业文明的诞生。

大航海时代则发生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欧洲,由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家开拓,在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劳动力,但对当地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殖民体系加剧了北与南、东与西之间的贫富差距。

在胡安·加勒多的世界体系论中,他认为现代世界是由发达国家、半殖民地和原始社会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发达国家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剥削和掠夺的。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

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

2.笛卡尔:1596~1650,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的理论。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

1579年的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南北宣告分裂。

1759年1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的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他们的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

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

同盟的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4.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1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

1640年9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的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

10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得不在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的开始。

5.《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1689年由国会颁布。

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的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的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

历史学专业: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打印版)

历史学专业: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打印版)

历史学专业: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2、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2,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分为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对公荒地的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的圈地四种类型。

圈地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二是在政治上,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彻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3,胡格诺运动:即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

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

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地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地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2.笛卡尔:,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地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地奠基人之一.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地理论.b5E2R。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年地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南北宣告分裂.年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地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地行动,他们地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地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地货币和度量衡.同盟地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地政治基础.p1Ean。

4.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年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地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得不在月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地封建王党地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地开始.DXDiT。

5.《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地宪法性文件之一.年由国会颁布.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地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地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法案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资产阶级地权力.这部法案是资产阶级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封建贵族实行妥协在法律上地反映.RTCrp。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教皇子午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属地互不相让。

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由北极至南极划一条想象中的分界线,该线以西一切土地归西班牙,以东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两国在萨拉戈撒再度签订《萨拉戈撒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亨利王子葡萄牙亲王。

特别喜好和重视航海,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被称为“航海家”。

在其支持下,葡萄牙人于1433年绕过西非的博哈多尔角到达马德拉岛、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及几内亚沿海一带,沿途经常掠夺黄金等贵重财物。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背景:神圣罗马帝国衰弱,诸侯割据,宗教改革。

原因:1.欧洲矛盾的尖锐(外部因素)首先,在经济上,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地理大发现引起地缘经济的变化。

其次,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相适应,17世纪初欧洲国家的政体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政体的国家,对外政策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使17世纪初的国际矛盾更加复杂。

2.德意志内部矛盾(内部因素)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的矛盾,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浪潮。

宗教改革运动后,神圣罗马帝国内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与皇帝、各邦之间扩展领土、争夺教产的斗争十分激烈。

3.战争的直接原因——“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发起义,愤怒的新教徒把斐迪南派来的两名天主教钦差,按照捷克惩罚叛徒的古老习惯从20多米高的窗中扔出。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此为借口,决定武力征服捷克。

由此,“掷出窗外事件”引发了“三十年战争”。

导火线: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掷出窗外事件”参与国家:哈布斯堡同盟→西班牙,奥地利,罗马教皇,德意志天主教徒,波兰立陶宛反哈布斯堡同盟→法国,瑞典,丹麦,荷兰,英国,俄国,捷克,德意志新教徒,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奥格斯堡宗教和约:1555年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缔结《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结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统局面,确定了路德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的平等地位。

另外,根据“教随国定”的规定,各邦诸侯在其领地内有权决定本人及其臣民的宗教信仰。

和约使德意志新教诸侯扩大了政治和宗教权力。

重点: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则失去宗教性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历史学)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历史学)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历史学)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平原派:又称沼泽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

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

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采取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的中立态度,见风使舵。

在吉伦特派执政时,支持吉伦特派。

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

1794年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比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山岳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

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

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

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

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

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

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

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但革命初期由君主立宪派掌权,一七九一年宪法规定保留君主政体,路易十六仍为国王。

1792年8月10日第二次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制。

9月22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称帝,第一共和国为第一帝国取代。

4、1793年宪法: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的共和制宪法。

5、热月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

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也称奥托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

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

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

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

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殖民制度: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剥削下的实质,把机器看做是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摧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约在1779年,工人卢德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不久在曼彻斯特及苏格兰相继爆发。

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镇压,1813年趋向低潮。

2、狄斯累利19世纪下半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保守党领袖。

三次出任财政大臣,两次出任首相,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与格拉斯顿齐名的最重要首相之一。

1835年参加托利党。

1865年他在德尔比内阁中第三次出任财政大臣。

提出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得到议会的通过和女王的批准。

1874年出面组阁,。

对内实施社会改革,颁布社会立法。

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英国势力伸入埃及等地。

1880年议会大选保守党失败,狄斯累利被迫下台,但留任保守党领袖。

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病逝。

3、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

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

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

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

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剥削下的实质,把机器看做是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摧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约在1779年,工人卢德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不久在曼彻斯特及苏格兰相继爆发。

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镇压,1813年趋向低潮。

2、狄斯累利19世纪下半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保守党领袖。

三次出任财政大臣,两次出任首相,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与格拉斯顿齐名的最重要首相之一。

1835年参加托利党。

1865年他在德尔比内阁中第三次出任财政大臣。

提出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得到议会的通过和女王的批准。

1874年出面组阁,。

对内实施社会改革,颁布社会立法。

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英国势力伸入埃及等地。

1880年议会大选保守党失败,狄斯累利被迫下台,但留任保守党领袖。

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病逝。

3、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

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

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

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

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2.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7. 卡布拉尔(约1460—约1526)??? 葡萄牙航海者。1500年3月9日,奉葡王曼努埃尔之命,率领船队远征印度。当船队驶过佛得角群岛后,在赤道海流的冲击下离开航道,无意中飘流到南美洲巴西海岸。继续驶往印度的途中,在好望角附近遇风暴,折损四艘船,同行的葡萄牙航海者迪亚斯等人葬身海底。幸存的卡布拉尔率余部于当年9月终于抵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库特(今名科泽科德)。1501年7月,载运大批香料返抵里斯本。
2.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出身贵族。曾长期从军。1629-1649年隐居荷兰潜心著述。在生理学、心理学、光学、流星学、代数学和解析几何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著述甚丰。发明笛卡儿坐标和笛卡儿曲线,当之无愧地成为解析几何的奠基人。主张彻底抛弃经院哲学,它采用理性演绎法,强调以理性为依据的推力绝对正确。推定精神主体的存在,也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在第一次外力推动之后,物质就不断运动,正是运动造成了物质的多样性。他的哲学是充满矛盾的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演变。

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性的时期之一,因为它见证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在这段时期内,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是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欧洲的崛起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兴起,以及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增强等多种因素来实现的。

欧洲各国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手段,控制了大量的领土和资源,从而获得了极大的财富和权力。

除了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世界近代史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战争和革命。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

这些事件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近代史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和思想家。

例如,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他们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世界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之,世界近代史是一个极富变革性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和变革。

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平原派:又称沼泽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

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

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采取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的中立态度,见风使舵。

在吉伦特派执政时,支持吉伦特派。

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

1794年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比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山岳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

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

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

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

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

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

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

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但革命初期由君主立宪派掌权,一七九一年宪法规定保留君主政体,路易十六仍为国王。

1792年8月10日第二次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制。

9月22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称帝,第一共和国为第一帝国取代。

4、1793年宪法: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的共和制宪法。

5、热月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

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1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2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奥斯曼帝国也称奥托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

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

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

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

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4殖民制度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

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

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

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5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6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

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

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7但丁(1265—1321)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先驱、诗人。

其不朽名作《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

它运用寓言的体裁,采用梦幻的形式,通过在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游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人物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发出了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呐喊。

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神曲》是用意大利托斯坎那方言写成,使他成为欧洲第一个用民族语言写作的作家,成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奠基人。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大人物就是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8空想社会主义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出现的一种向往理想社会而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主义学说。

最早见于16世纪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

盛行于19世纪初,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

他们尖锐地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提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主张和设想,如消灭雇佣劳动、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实行计划的生产,妇女解放等。

这些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但它以唯心史观为基础,不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反对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宣传教育来感化资产阶级,争取有产者的同情与帮助,并通过示范试验,和平地过渡到理想社会。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逐步失去了其进步意义。

9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

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

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

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

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10《天体运行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

书中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地球本身也在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又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天体运行论中所提出的太阳中心说是对教会选定的地心说和神学世界观的沉重打击。

恩格斯予以高度评价,指出“从此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11新教反对旧天主教的新教派。

是欧洲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绘的各教派,主要包括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教派和加尔文建立的加尔文教派。

路德教派在16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传入北欧各国,挪威、丹麦、瑞典分别在1536年、1537年、1541年改奉路德教。

其他欧洲国家也有一部分信徒。

加尔文教在西欧传播甚广,瑞士、尼德兰、英、法及德国南部均有大量加尔文教徒。

加尔文教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宗教旗帜12波伦亚协定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与教皇利奥十世于1516年8月8日在波伦亚签订的宗教条约。

规定:法国的大主教、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由国王任命,法国教会的大部分收入归国王所有。

法王也向教皇作了一些让步,如条约中未提宗教会议的权利,教皇且可获得部分法国教会收入。

法兰西斯一世通过这一协定加强了王权专制,进一步控制了法国的教会,使之成为国王专制机构的组成部分。

1682年此项条约被废止。

13神圣罗马帝国欧洲的封建帝国(962—1806)。

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

最大疆域,除德意志本土外,还曾包括意大利北部、中部、捷克、瑞士、奥地利等。

11—12世纪,皇帝与罗马教皇围绕主教继任权而激烈争斗,互不相让。

13世纪起,德意志境内形成许多独立的领地。

皇帝仅统辖直属领地,对那些割据一方的封建王公失去了控制。

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正式确认皇帝须经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

皇权衰微,因此帝国实际上已成为徒具虚名的空壳。

意大利、瑞士先后独立。

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后,帝国进一步分崩离析。

18O6年8月,拿破仑一世强迫皇帝弗兰茨二世退位,帝国最终灭亡。

14沃姆斯敕令1521年4月,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议会上颁布的一项敕令,其主旨在于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马丁?路德及其教义。

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辩论。

皇帝的代表在会上宣读教皇的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并要求帝国议会宣布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禁止传播路德的说教。

路德据理力争,拒不悔罪。

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

15马丁?路德(1483—1546)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基督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生于矿业主家庭。

早年就学于马格德堡和爱森纳赫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并任神学教授。

1517年10月31日公布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后又连续发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等论文。

其主要信条是:人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主张每个教徒都可以读《圣经》。

据此建立的所谓廉俭教会,符合市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也得到某些力图夺取教会财产的封建诸侯王公的支持。

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着教会统治的根基。

1521年5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

路德更名换姓,躲到萨克森选侯隐藏起来,期间将《圣经》译成德文,此举为德国语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6《九十五条论纲》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1517年1O月3O日起草的论证赎罪券功效的提纲。

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

其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因而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从而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17闵采尔(1490—1525)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激进改革活动家,德国农民战争的组织者和杰出领导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出身于小手工业者家庭。

1506年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神学,获博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