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
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女性研究
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女性研究在历史学中,性别视角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论。
它强调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对于不同性别群体的影响,并且通过分析女性的经验和角色,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动态。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女性研究,展示其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性别视角的引入性别视角的引入给历史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范式。
长期以来,历史学研究主要关注男性的经验和作用,女性在历史叙述中往往被较为忽视。
然而,随着性别研究的兴起,历史学家开始意识到女性的经验同样重要,他们希望通过性别视角的引入来填补这一空白。
二、性别视角的理论基础性别视角在历史学中的研究取材自女性主义理论和社会学的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理论关注社会结构中的性别关系和不平等,通过揭示和批判这些关系,目的是实现性别解放。
性别研究则探讨了社会如何构建和限制性别角色和身份。
这些理论为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提供了指导和理论支持。
三、性别视角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性别视角广泛应用于历史学的各个领域。
例如,对于政治史的研究,性别视角可以揭示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史中,性别视角可以关注女性经济活动的变迁和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史中,性别视角可以揭示女性在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
四、女性研究的价值女性研究是性别视角在历史学中的应用之一。
女性研究关注女性的经验、角色和权力关系,通过这样的研究来纠正历史中的性别偏见和谬误。
女性研究的价值在于突显女性在历史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有着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五、性别视角的局限性尽管性别视角在历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性别视角关注女性经验和角色,可能忽视其他性别群体的经验和作用。
其次,历史资料的局限性也限制了性别视角的应用。
因为历史记录往往偏向于描绘男性的经验和角色,因此在研究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完整的问题。
六、性别视角的未来发展虽然性别视角在历史学研究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未来的发展仍然有待探索。
《文化研究·性别》PPT课件
社会性别概念被大量地运用到 对两性不平等关系的分析中, 为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的 到来推波助澜;
同时大量理论著作的出现标志 着女权主义建立起了自己的理 论体系和分析方法,有了独立 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
二、女权主义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 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 大类。
• 穆勒当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 论断:“一个性别从属于另 一个性别是错误的。”他认 为,女性的能力看上去确实 低于男性,但这是长期社会 压迫和错误教育的结果,是 压抑一方激励另一方的结果。
以沃斯通克拉夫和穆勒 等人的女权主义启蒙理 论作为代表,第一次女 权主义运动浪潮在英国、 法国和美国兴起:
通过了保护女工立法,减少劳 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提高 工资和保障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解放运 动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契机,并在60年代形成 了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 高潮。
但是在美国,女权主义出现了一次 短暂的消退期。60年代美国的所谓 “快乐的家庭主妇”现象是指妇女 退回到了家庭,充当小康家庭的贤 妻良母,一些工作的女性也大多从 事图书管理员、秘书之类的辅助性 工作,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的社会 舆论认为职业女性不符合女人的天 性。
“女权主义”一词最早在19世纪90年代出 现在法国,后传到欧洲和美国,并逐渐流 行开来;五四时期,“女权主义”传入中 国,“男女平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之一,直接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 解放运动。
一、女权主义运动
在欧洲,女权主义的 思想源远流长,薄迦 丘、蒙田、乔叟等人 文主义先驱都曾发出 “男女平等”的呼吁;
• 因此,性别是一组不断重 复的行为,一种看起来自 然的存在,这就意味着男 人和女人可以跨性别来扮 演另一种性别角色。
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琼·W·斯科特Gender, 名词,仅为一语法词汇。
如果用该词指人或生物拥有男性或女性的属性,即男性或女性的性别,一般表示戏谑(根据上下文决定是否有这个含义),或者属于用词错误。
——《牛津现代英语用法词典》,1940,福勒出版社那些规定词义的人是在打一场输定了的仗,因为词语,就如词语所指涉的观点和事物一样,有着自己的历史。
不论是牛津大学教授,还是法兰西学院院士,都不能不受人的干预和想象力的影响去阻挡历史潮流,去抓住或者固定某个词的意义。
玛丽·沃特利·蒙塔古(Mary Wortley Montagu)在风趣地指责“女性”时用下面的说法添了一丝尖刻:“我作为那个gender(社会性别)中的一员的唯一安慰,就是知道我不会和她们中的任何人结婚。
”1在这里,她故意误用了这个语法词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语法范畴的术语来制造一些形象化的隐喻,来表现性格或性存在方面的特点。
例如,1876年出版的《法语词典》给gender的用法是:“人们这样议论一个自我隐匿、感情不外露的男人:‘我们不知道他的社会性别(gender)是什么,是男性还是女性’。
”21878年,格拉斯通(Gladstone)做了以下的区分:“雅典娜除社会性别(gender)外并无性别(sex),除形状外没有什么是女人的。
”3最近,女权主义者开始以更严肃的态度从字面意义上使用“社会性别”这个词,用它来讨论对男女关系的社会组织。
这种新用法刚出现不久,所以还没进入词典和《社会科学大百科》。
这个词与语法的关联很明显,而这个关联也充满了尚未经过审视的多种可能性。
说其语法意义明显,是因为这个词在语法上的用法涉及到与男性或女性的命名相应的正式规则;说其充满未经审视的可能性,是因为在很多印欧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个第三类别,指无性或中性。
在语法中,社会性别被理解为一种把现象分类的方式,是一种社会约同的区分制度,而不是对固有特点的客观描述。
第五讲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
论文主体的第二部分
• 性别分析不是寻求单一的起源,而是代之以关 注相互联系的过程;其次,它既考虑个人主体, 也考察社会组织,明确地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看它们如何相互定义;再次,它不要那 种连贯一致的、以社会权力为中心的观念,而 是用分散的、一组组的不平等关系来替代一致 的、以社会权力为中心的观念。
• 斯科特对性别的定义由两大部分和若干个小 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 两大部分: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 社会关系的成分;性别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 本方式。社会关系组织的变化总是与权力关 系的变化同步进行,但变化的方向不尽相同。
• 性别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成分,具有四个相 关因素:文化象征的多种表现;规范化的解 释、对象征的阐释;政治学概念和对社会体 制、社会组织的指涉;主体身份是在历史、 文化的影响下具体地形成的。
第五讲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Joan W. Scott
• 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 1997年版)
• [美]佩吉·麦克拉肯主编:《女权主义理 论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首先,它没有说明性别不平等与其他不平等 之间有何联系。其次,它的分析方法以生理 差异为基础,它假设作为生理性别的身体具 有连贯一致的、超历史的意义,性别本身的 历史性被去除了,性别本身与历史无关。
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反思
• 性别不具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分析地位,与视 性别为独立因素的父权制理论相反,在马克 思主义女性主义这里,性别是从属因素,生 产的经济关系才是主导因素。
《透过性别看世界》课后习题答案
1性别其实是一种(C)。
A、个人选择B、先天特征C、再现D、个性2刻板的两性气质中,要求男性(B)。
A、依赖性B、控制性C、连续性D、被掠夺性3“社会性别”一词来源于英文词汇(C)。
A、sexB、sexualityC、genderD、identification4社会性别对于个人和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对个人意味着差异,对社会意味着相同B、对个人意味着相同,对社会意味着差异C、对个人意味着差异,对社会意味着差异D、对个人意味着相同,对社会意味着相同5刻板的两性气质认为女性的比男性更加自然化。
(√)1.21传统社会规范要求女性在公共场合的坐姿是(C)。
A、上身保持正直,双腿45度斜角并拢B、上身保持正直,双腿垂直分开C、上身倚靠椅背,双腿45度斜角并拢D、上身倚靠椅背,双腿垂直分开2下列场景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63年版本的斯凯瑞童书《Best Word Book Ever》中的是(C)。
A、社会公共服务中可以同时看到男性和女性B、消防员被标注为“firefighter”C、空乘被添加“beautiful”这个形容词D、护士向孩子展示如何正确刷牙3关于美国第二波妇女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B、要求女性获得就业权和投票权C、反思两性之间的差别D、针对各种无形的文化和习俗4传统社会规范认为,男性通过在落座时对空间的占据体现其权威的高度。
(√)5对于科学现象的描述也可能受到文化概念的影响。
(√)1.31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性别的构成要素不包括(C)。
A、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B、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C、社会性别化的个人控制D、社会性别化的性别模板2社会性别制度起源中,父权制时代理论的解释强调(A)。
A、优势累积理论B、劳动分工C、亲属关系D、物质交换3下列说法中符合盖尔·鲁宾观点的是(B)。
A、男人的统治产生了女人的交换B、交换女人产生了男人的统治和女人的屈从关系C、男性在人口在生产中居于主体地位导致男人统治D、社会分工的不同产生男性的统治4福柯认为社会性别是(BCD)间的一套效应。
《透过性别看世界》读书笔记
《透过性别看世界》读书笔记第⼀章什么是社会性别?1.1 社会性别定位性别是再现起源社会性别源⾃gender。
理论之源-⼥性主义/⼥权主义。
意义强调性别是由⽂化指定、分配的。
对个⼈意味屈从,对社会意味差异。
社会⻆⾊的塑造身份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建构理论注意点东⻄⽅⽂化的差异⼥性主义的多元和⽭盾认识论的扩⼤化倾向依然被忽略的现实1.2 性别规范与性别⻆⾊规范并⾮⾃然⽽然,科学也是受到⽂化影响的。
第⼀次妇⼥运动:获得教育权、投票权、就业权第⼆次妇⼥运动:政治、法律、⽂化、习俗——“个⼈的就是政治的” Personal Is Political1.3 社会性别机制Michel Foucault ⽶歇尔·福柯:“因ʻ⼀种复杂的政治机制ʼ⽽ʻ产⽣于身体、⾏为和社会关系间的⼀套效应ʼ。
”要素社会构建社会性别地位劳动的社会性别分⼯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社会性别化的性别模板社会性别化的个性特征社会性别化的社会控制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社会性别形象个⼈构建⽣理性别类型社会性别身份认同社会性别化的婚姻和⽣育地位社会性别化的性取向社会性别化的个性特征社会性别过程社会性别展示定义社会性别机制/⽗权制不是性别差异,⽽是⼀种体制。
起源⽗权制时代理论:优势累积理论——⼈⼝再⽣产、性⾏为的主客体等⻢克思主义理论:劳动分⼯盖尔·鲁宾:亲属制度,《⼥⼈交易》亮点有⽆改变的契机——键盘理论1.4 ⼥性主义与⼥权主义定位⼥性主义没有统⼀的学派、系统、认识,这是⼥性主义再三强调的多元性。
⼥权主义是⼀种政治。
运动第⼀次妇⼥运动:获得教育权、投票权、就业权《妇⼥参政者》Suffragette 2015第⼆次妇⼥运动:政治、法律、⽂化、习俗——“个⼈的就是政治的” Personal Is Political流派激进⼥权主义强调本质上男性与⼥性的不同。
提出了“⽗权制”的概念。
70年代后,强调⼥性⾃⼰的能量、主体意识。
⾃由主义⼥权主义社会正义的观点——机会平等认为⼥性与男性⼀样是⾃由平等的⼈。
中国历史上的性别与社会角色
中国历史上的性别与社会角色中国历史上,性别与社会角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性别意味着男性与女性生理及心理上的差异,而社会角色则是指在社会中不同性别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性别与社会角色的变迁,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于性别与社会角色的认知与看法。
1. 古代家庭中的性别与社会角色在古代中国,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决策者,他们负责家族的传承与延续。
而女性则被期望在家中担任传统的家庭角色,如照顾子女、料理家务和陪伴丈夫。
这种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女性则应以家庭为重。
2. 女性在政治与社会中的地位尽管在家庭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在中国历史上仍有一些杰出的女性展现出了强烈的个人能力和女性意识。
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则天就是一个女性权力的象征。
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位独自执掌大权的女性,她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
然而,大部分古代中国女性并没有机会在政治和社会中获得权力。
在官方历史记载中,女性的名字往往被删除或掩盖,这表明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较低。
3. 性别与教育在古代中国,男性通常比女性享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这种教育差距导致了男性在知识和职业上的优势。
然而,也有一些古代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教育。
例如,清朝时期的著名女性学者魏源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4. 社会角色的变迁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性别与社会角色的认知也在逐渐转变。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女性逐渐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
然而,尽管有了进步,性别差距在现代中国仍然存在。
在职场上,女性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机会往往相对较低。
此外,一些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对女性的期望仍然偏向家庭和母性角色。
5. 当代中国与社会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中国正逐渐反思和挑战性别角色的传统认知。
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
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作者:贺萧王政来源:《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摘要:本文探讨琼·斯科特的论文《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的问世对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影响,着力勾勒了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在中国大陆和欧美的中国历史研究界相互关联而又截然不同的学术发展轨迹。
在英语学术界,斯科特的文章标志着重大的概念上的转变,推动此后的研究走出仅限于对妇女的思考。
引向对社会性别的关注;走出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作更广阔的对权力关系的探究。
斯科特关于文化符号、规范性概念、政治社会体制和主体性身份的重要性的论述,帮助催生和组织了英美中国历史研究界大多数最有影响的新研究成果。
虽然“男女”在历史上作为儒家社会组织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文人学者广泛论述,而当代中国历史学界对社会性别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关注則在近年来才出现,社会性别史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
关键词:社会性别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史;男女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8)12-0141-14作者简介:贺萧(Gail Hershatter),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克鲁斯历史系教授:王政,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学系副教授、复旦-密大社会性别研究所合作所长对中国学学者而言,琼·斯科特(Joan Scott)的文章不是一张具体的路线图,而是份关于如何廓清和读通迷径的工作指南。
至于该怎样具体地运用斯科特的精辟见解,则既取决于被探索的研究领域,也取决于探索者的眼光。
最近中国学研究中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方面,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极有成效地催生了中英文著述中的新知识;另一方面,斯科特的指南性的论文《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对以中文进行的学术研究的影响,要小于它在英语世界中的影响。
然而,对关注入文景观和观念形态形成的历史学家来说,各个区域的本土学术形态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学术实践的“社会性别”,与作为历史范畴的社会性别一样,也需要我们为之作一历史分析。
史前社会的性别角色分析
史前社会的性别角色分析在探讨史前社会时,我们往往会被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所吸引。
而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方面,便是史前社会的性别角色。
要深入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借助考古发现、人类学研究以及对现存原始部落的观察等多种途径。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史前社会中,男女在经济活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在狩猎采集的社会形态中,男性通常承担着狩猎大型动物的任务。
这不仅需要力量和勇气,还需要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战略规划能力。
他们的目标往往是那些能够为群体提供大量蛋白质和脂肪的大型猎物。
相比之下,女性则更多地参与到采集植物果实、根茎等活动中。
采集活动虽然看似不如狩猎那样充满危险和挑战,但却需要对植物的生长规律、季节变化有深刻的了解,同时也需要耐心和细致。
这种分工并非绝对,在某些情况下,女性也会参与到小型猎物的捕捉中,而男性在采集活动中也会提供帮助。
在家庭和社会结构中,性别角色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分。
史前社会的家庭往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小群体。
女性在生育和抚养子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于当时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婴儿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因此女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确保他们的生存和成长。
这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而男性则在保护家庭免受外部威胁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
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应对可能来自其他部落或猛兽的攻击。
从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史前社会的性别差异并不像后来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那样显著。
在某些方面,男女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对平等的。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决策过程中,女性的意见往往也会得到重视。
这可能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生存是首要任务,而男女双方在不同领域的贡献对于群体的生存都不可或缺。
然而,这种平等也并非是绝对的。
在一些与武力和力量相关的活动中,男性的地位可能会相对较高。
在宗教和精神领域,性别角色也有所体现。
一些考古发现表明,女性可能与生育、繁衍等方面的宗教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男性则可能在与狩猎、战斗等相关的宗教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透过性别看世界》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一节 公与私 的划分与性别分
工
第三节 家务劳 动的经济价值
第二节 两性在 劳动力市场中的
不平等
第一节 重新思 考工作的本质
第三节 职业发 展中的性别问题
第三部分 社会性别的社会文 化建构
第十章 社会理 念和社会价值
第九章 知识、 语言和空间
第十一章 社会 制度和公共政策
第二节 语言与 主体建构
只要有一个女人
自序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 读性别问题
第一部分 社会性别综述
第一章 社会性别 概述
第二章 性别差异 与性别平等
第三章 女性主义 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社会性别 视角的认识论和 方法论
第二节 性别角 色塑造
第一节 性别与 社会性别
第三节 社会性 别制度
第一节 性别 1
不平等பைடு நூலகம்根源
第二节 社会性 别与发展的政策
模式
第一节 妇女问 题和发展问题
第三节 社会性 别意识培训
参考文献
谢谢观看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 性别图景
第五章 阅读身体 第六章 性政治
第七章 家庭中的 社会性别制度
第八章 职业发展 中的性别因素
第二节 规训身 体的力量
第一节 身体与 女性气质的再现
第三节 健康中 的性别问题
第二节 性的等 级和性解放
第一节 性的建 构
第三节 女性情 欲
第二节 家庭内 部的性别分工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透过性别看世界》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只要有一个女人
03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 角重新解读性别问题
02 自序
04
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研究方法
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研究方法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中,性别往往被忽视或被视为次要的因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性别视角逐渐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富有活力的领域。
它为我们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性别视角的引入,首先挑战了传统历史叙述中以男性为中心的单一模式。
长期以来,历史记录和研究大多侧重于男性的活动、成就和经历,女性则处于边缘地位,甚至被遗忘。
这种偏向导致了历史的不完整和片面性。
当我们运用性别视角时,便能发现女性在历史中的角色和贡献远比过去所认为的要丰富和重要。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女性不仅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劳动,还在工厂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她们的工作条件往往恶劣,工资待遇低下。
从性别视角出发,我们还能揭示出历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在许多社会和历史时期,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和歧视。
例如,在古代中国,女性被剥夺了接受正规教育和参与政治的权利;在中世纪的欧洲,女性的财产权和继承权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演变,以及它如何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那么,在历史学研究中,有哪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运用性别视角呢?文献分析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这包括对历史文献、档案、日记、信件等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上女性的声音常常被压制或忽视,所以在查找文献时,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和敏锐,去挖掘那些可能被隐藏或被忽略的女性相关的记录。
比如,一些女性的私人日记可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她们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的珍贵线索。
口述历史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采访那些经历过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我们可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她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这种方法能够弥补文献记录的不足,让我们听到那些在传统历史叙述中被沉默的声音。
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社会性别并非仅仅基于生理差异,而是由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所构建的。
什么是性别史读书札记
《什么是性别史》读书札记目录一、前言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二、性别史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5)2.1 性别史的定义 (6)2.2 性别史的研究对象 (7)三、性别史的学科地位与理论框架 (8)3.1 性别史的学科地位 (9)3.2 性别史的理论框架 (10)四、性别史的发展历程 (12)4.1 西方性别史的发展 (13)4.2 中国性别史的发展 (15)五、性别史的主要内容 (16)5.1 生理性别 (17)5.2 社会性别 (18)5.3 文化性别 (20)六、性别史的跨学科研究 (21)6.1 性别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23)6.2 性别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4)七、性别史的现状与展望 (25)7.1 国际性别史研究的现状 (27)7.2 国内性别史研究的现状 (28)7.3 性别史的未来发展趋势 (30)八、结论 (31)8.1 性别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33)8.2 对性别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34)一、前言作为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性别如何在社会中构建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变迁。
它不仅关注男性和女性在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角色和地位,还深入研究了性别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通过阅读《什么是性别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性别史的重要性,并对性别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性别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它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
尽管性别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我们对性别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和不解。
很多人认为性别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忽视了性别是如何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些现象不仅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还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性别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打破这些误区,重新审视和理解性别问题。
通过学习性别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性别是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以及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性别的不同认知和态度。
女性学之西方社会性别理论的简单回顾
(1)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性别
❖ 人的社会性别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子女 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的,并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不断 改变。人的社会性别不仅因时间而异,而且因民族 地域而异,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构成。社会性别理论 打破了性别不可改变的宿命观,对传统的性别观念 提出了挑战。❖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它确立了一种新的视角,即性别视角。
❖ 二:它注意到了男女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 利益与需求,并使一向受到漠视的女性价值得 到了凸现。
❖ 三:社会性别理论的建立,推进了妇女理论研 究的深入发展。
女 性 的 抗 争
❖ 反对:男女两性具有天生不可改变的 本质属性以及两性的不平等状况是天 生的
❖ 认为:两性的差异不是由两性的生理 特征所导致的,而是由传统的男权制 的性别文化塑造出来的
❖ 寻求:两性真正平等而和谐的发展
❖ 社会性别表达的是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 的社会含义,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 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属于社会范畴。
(2)将女性视为发展的主体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中女处于 平等的主体地位;考察女性问题时,应该 将其放在男女两性共同塑造的社会角色和 权力结构中,不能将妇女孤立地割裂开来。
社会性别理论注重分析哪些政策和项目能 真正使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有所改善, 哪些反而强化了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加 剧了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关系,从而旨在消 除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
❖ 1972年,安·奥克利出版《性别、社会性别与 社会》指出社会性别并不是生理性别所决定 的直接产物而是通过社会和文化构建的男性 气质和女性气质。
(完整word)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琼·W·斯科特Gender,名词,仅为一语法词汇.如果用该词指人或生物拥有男性或女性的属性,即男性或女性的性别,一般表示戏谑(根据上下文决定是否有这个含义),或者属于用词错误。
——《牛津现代英语用法词典》,1940,福勒出版社那些规定词义的人是在打一场输定了的仗,因为词语,就如词语所指涉的观点和事物一样,有着自己的历史。
不论是牛津大学教授,还是法兰西学院院士,都不能不受人的干预和想象力的影响去阻挡历史潮流,去抓住或者固定某个词的意义。
玛丽·沃特利·蒙塔古(Mary Wortley Montagu)在风趣地指责“女性"时用下面的说法添了一丝尖刻:“我作为那个gender(社会性别)中的一员的唯一安慰,就是知道我不会和她们中的任何人结婚。
”1在这里,她故意误用了这个语法词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语法范畴的术语来制造一些形象化的隐喻,来表现性格或性存在方面的特点。
例如,1876年出版的《法语词典》给gender的用法是:“人们这样议论一个自我隐匿、感情不外露的男人:‘我们不知道他的社会性别(gender)是什么,是男性还是女性’."21878年,格拉斯通(Gladstone)做了以下的区分:“雅典娜除社会性别(gender)外并无性别(sex),除形状外没有什么是女人的。
”3最近,女权主义者开始以更严肃的态度从字面意义上使用“社会性别"这个词,用它来讨论对男女关系的社会组织.这种新用法刚出现不久,所以还没进入词典和《社会科学大百科》。
这个词与语法的关联很明显,而这个关联也充满了尚未经过审视的多种可能性。
说其语法意义明显,是因为这个词在语法上的用法涉及到与男性或女性的命名相应的正式规则;说其充满未经审视的可能性,是因为在很多印欧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个第三类别,指无性或中性。
在语法中,社会性别被理解为一种把现象分类的方式,是一种社会约同的区分制度,而不是对固有特点的客观描述。
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音乐分析范畴
及在 父权 话语体 系 内实现 “以新代 旧 ”话语 转换的愿望 ,但 重 描 写 的资 料搜 集 阶 段 进入 更 加 深 刻 的理 论 反 思 阶段 。 是,女性 历史研究仍是对传统史学的模仿 ,除 了研究对象和研
关 键 词
女性主 义;社会性 别 ;音 乐批 评
以 女 性 主 义 ( e i im 视 角 反 思 西 方 音 乐 历 史 的 发 展 历史,更重要 的是构建 自己的话语体系,从对 有形权力 的争夺 Fmn s) 与演 变 ,是在 女 性主 义运 动 以及 女 性主 义 学术 思潮 的影响 转 向对女性话语 、女性本质及文化构成 的思考 。传统女性音 乐
摘
要 2  ̄ o
8 年代后期 ,女性主 义音乐 学家借 鉴女性主 义 电影 、艺术及 文学批评 ,从跨 学科 o
角度 对 音 乐 文 化 进 行 探 讨 , 女 性 主 义音 乐批 评 进 入到 以 社 会 性 别 ( e d r G n e )为 主 要 分 析 范 畴 的历 史 时期 。 此 后 ,社 会 性 别 成 为一 个 有 效 的音 乐 分 析 范畴 , 为2 世 纪 末 的 西 方理 0 论 界 提 供 了新 的 思 考 模 式 。 本 文 从 五 个 方 面 对 社 会 性 别 的 研 究对 象和 研 究历 程 加 以 分 析 , 以期 对 国 内 学 界提 供 借 鉴和 思 考 。
女的性别身份,更是一种文化概念和符 号,反应 了社会对待两 题纳入歌剧研 究的最早代表,该书通过对莫扎特 、勋伯格等经 性 的态度。L ( 3 l
历史研究的性别维度与视角
历史研究的性别维度与视角【内容提要】妇女史、社会性别史与经济-社会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国内外近一个世纪学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社会史、经济史虽然都十分关注与妇女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但它们并不能代替妇女-社会性别史。
三者之间是一种交叉、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包容的关系。
妇女-社会性别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不只关注妇女的生活与命运,以及历史上两性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担负着对以往历史知识建构的全面审视和包括两性经验在内的新的历史知识建构的任务。
因此,它应该成为整个历史研究中观察、分析、阐释的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进一步拓展延伸历史研究的视野与空间,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英文摘要】Thewomenhistoryandthehistoryofthesexu aldistinction,andthehistoryoftheecono myandsocietyarecombinedwitheachotherandalsodifferentfromdevelopmentofthehi storyofthelearningsandthesciencetells usalthoughvarioussocialprololemsconce rningwithwomenwerepaidalotofattention totheresearchesofthesocialhistoryande conomichistory,buttheycouldntsubstitu tethehistoryofwomenandgenderrelations hipbetweenthetwoisoverlappinganddepen dingoneachotherforexistence,notoneisi ncludedinanweresearchingsphereitisnot onlyconcernedwithwomen’slifeanddesti ny,butalsofacingtotheframeoftheknowle dgeinthepastandtheexperiencesofbothit remainscertainsparceandvisualfieldfor developinghistoricalscienceandbringsn ewenergyfortheresearch.【关键词】历史研究/妇女史/性别史/经济史/社会史/historyresearch/womenhistory/history ofgender/economichistory/socialhistor y【正文】当今世界,在"社会性别"(gender)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和政府使用的一个衡量人类发展的重要指标被关注时,发展迅猛的妇女/性别学(women&gender’sstudies)正在成为人类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史研究的社会性别分析范畴
仍然 是两性 关 系的 主流 , 因为如 果仅 只是对 抗 , 类 人
社会就 不 可能延 续 和发展 。我们 应避 免单 纯地从 狭 隘 的女 性性 别角 度 看 问题 、 激 地 对 以男 性 为 主 体 偏 的传统 教育 史学完 全反 其道 而行 之 。我们应 站在更
・
土化 , 甚至 就 是 否 引 进 社 会 性 别 , 未 做 出任 何 反 都 应 。我 们不 能将社 会 性 别 作 为唯 一 的分 析范 畴 , 应 该 超越 性别 , 根据宗 教 、 阶级 、 种族 、 民和性别 的原 移
57 ・
教 育 科 学 文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0 0年 第 S期
教 育史
学
德
还
是 学 美
教 育 科 学 文 摘
21 O O年第 5 期
教 育 史
教 育 史 研 究 的 社 会 性 别 分 析 范 畴
武 翠 红
南京 师范大 学 教 育科 学 学院 , 苏 南京 2 0 9 江 10 7 《 南通 大学 学报( 会科 学版 ) 2 1 社 ) 0 0年 第 4期 , 10 0字 ) 约 10
来研究 教育史 , 一 步推 动 我 国教育 史 研 究 朝着 以 进
下 几 个 方 向发 展 。
1 从研 究 对 象上 来 看 , . 将教 育 史 研究 的视线 继 续下移 , 不仅 包括知 名妇 女教育 问题 , 还应 包括 普通
妇 女 , 至是 妓女 的教育 问题 。 甚
的供状 都是 极有 价值 的研 究 妇 女 教 育史 的材 料 , 要
某 些 与 妇 女 教 育 有 关 的 问 题 , 是 从 男 性 的 角 度 和 也 立 场 , 男 性 的 话 语 来 表 现 的 , 在 大 量 由男 性 写 作 以 这 的 颂 扬 节 妇 烈 女 的 碑 记 以 及 与 名 妓 唱 和 的 诗 词 中有
中国古代妇女史教学大纲(通选课,2012年)
2012年“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8970 学分:2上课时间:星期三,13:00-14:50 地点:理教106室任课教师:李志生,邓小南E-mail:zhisheng_li_bd@(李志生)一、教学目的:本课将从政治、法律、经济、身体、文本、妇女史料、妇女理论等多个侧面,探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面貌,介绍研究中国妇女史的材料及其解读方法。
本课将运用妇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差异理论,以新颖的视角,展现和阐释中国古代妇女的不同生活侧面,力求使学生看到鲜活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学时):“中国妇女史专题”计划教学一学期(38学时)(至2012年6月24日)。
绪论当代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妇女史(2学时,2月15日)1、中国古代语境中的“妇女”一词2、中国古代妇女的差异性3、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古代妇女历史阅读材料:●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载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艾莉森·贾格:《性别差异与男女平等》,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文版序”●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导言、第一章●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引言●李志生:《妇女、社会性别和差异——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的当代思考》,载魏国英、马忆南主编《女性学研究集萃(1990-2010)》(一)家国、内外与中国古代的后妃1、家国与夫妻:中国古代的当国后妃(2学时,2月22日)阅读材料:●任士英:《后妃当国》●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雷家骥:《武则天传》●《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史记·吕后本纪》,《汉书·高后本纪》2、家国、内外:中国古代权力边缘的后妃(2学时,2月29日)阅读材料:●商传、杨林等:《中国历代后妃传》●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新、旧《唐书·长孙后传》,《明史·马皇后传》,《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新、旧《唐书·杨贵妃传》(二)内外、“三从”与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身份1、社会性成人身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妇女(2学时,3月7日)●凯琳·萨克斯:《重新解读恩格斯——妇女、生产组织和私有制》,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李志生:《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载《北大史学》第10期,2004年2、“三从”的影响:中国古代妇女的财产继承权(2学时,3月14日)阅读材料:●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第三章《妇女的家产继承权》●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阿风:《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三)文本解读与中国古代的妇女形象1、历史与传说:杨贵妃(2学时,3月21日)阅读材料:●刘静贞《依违于私情与公义之间——孟姜女故事流转探析》,载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K. 詹金斯《历史的再思考》。
历史学家如何分析不同时期的性别关系
历史学家如何分析不同时期的性别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性别关系一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历史学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时期的文献、文化遗产、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资料,试图揭示出性别关系的演变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历史学家会关注不同时期的法律和制度。
法律往往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研究法律条文,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对于男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例如,在某些古代社会,女性在财产继承、婚姻自主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而男性则拥有更多的权利。
这种法律上的不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性别的认知和定位。
经济因素也是历史学家分析性别关系的重要视角。
在农业社会,体力劳动占据主导地位,男性由于生理上的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在经济上拥有更高的地位。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部分体力劳动,女性有机会进入工厂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性别分工,也对性别关系产生了冲击。
文化和宗教观念同样对性别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一些宗教信仰中,对女性的角色和行为有着特定的规范和限制。
比如某些宗教教义强调女性的贞洁和顺从,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同时,文化传统中的性别观念也会通过文学、艺术、传说等形式传承下来。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这些文化作品,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看法。
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也是分析性别关系的关键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家庭的组成形式、婚姻的缔结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所不同。
例如,在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较低,而现代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则更强调夫妻双方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历史学家还会关注教育领域中的性别差异。
在过去,许多社会都限制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认为女性不需要具备过多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普及,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这为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极大地改变了性别关系。
此外,政治领域中的女性参与也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性别历史学: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
性别历史学: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女性的地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不断演变的议题。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和地位经历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变迁。
在古代社会,大多数文明都呈现出一种男尊女卑的特征。
以中国古代为例,封建礼教对女性有着诸多束缚和规范。
女性被要求遵循“三从四德”,缺乏受教育和参与政治的权利。
在家庭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其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
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
而在西方古代社会,情况也大致相似。
古希腊时期,女性在政治和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度极低。
古罗马时期,虽然女性在某些方面拥有一定的财产权,但整体上仍处于从属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代以来,女性的地位开始逐渐发生改变。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的建立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她们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女性开始追求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在政治领域,女性的觉醒和抗争也逐渐取得成果。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妇女开始争取选举权。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斗争,许多国家的女性最终获得了选举权,这是女性在政治权利上的重要突破。
教育也是改变女性地位的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不仅提升了她们的知识水平,也开阔了她们的视野,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男性大量参战,女性在后方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进一步证明了她们的能力和价值。
战后,女性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女性职业。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当今社会,尽管女性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就业方面,女性往往面临职业晋升的“玻璃天花板”,同等条件下的薪酬也可能低于男性。
在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仍有一定影响,女性可能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
为了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它的聚焦点完全集中在个人主体、集中在男 性与女性之间对抗的重要性上,把这些作为 性别的关键性事实(而忽视了社会历史环境 的重要性),它把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与范畴 普遍化了,不容纳历史的特殊性和可/多变 性,它夸大并强化了性别两极分化的永恒性。
• 引用雅克·德里达的解构定义,强调在特定环 境中分析两极对立的运转关系,修改并取代其 等级结构,而不是毫无保留地将其接受下来。
出生后第四 或第五个月
通常要等到 幼儿满三岁 才会开始
幼儿体验到与重要亲人的分离,但仍 会投向他们以确认此种经验,并寻回 舒适的感觉,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感到 矛盾。
此阶段幼儿能更完全的了解自己与别 人是分开的。会开始与外界建立关系, 而不会恐惧失去自己的个体感。
• 这种解释将性别概念限制在家庭和家庭生活 中,未将性别与其他社会经济、政治、权力 系统联系在一起,因而无法回答男主外女主 内的安排源于何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如 何来解释男性气质与权威的永久性结合,解 释男尊女卑,解释儿童即使生长在两性分工 平等的家庭中,也会学会不同的性别模式?
• 新的历史将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人们去思考 当前女权主义政治策略和未来的前景,因 为这意味着我们要重新限定、建构性别的 含义,同时还要创立一种新的政治、社会 平等观,它不仅包括性别,而且包括阶级 平等和种族平等。
影响 • 推动此后的研究走出仅限于对妇女的思
考,引向对社会性别的关注;走出男女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作更广阔的对 权力关系的探究。
• 斯科特对性别的定义由两大部分和若干个小 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 两大部分: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 社会关系的成分;性别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 本方式。社会关系组织的变化总是与权力关 系的变化同步进行,但变化的方向不尽相同。
• 性别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成分,具有四个相 关因素:文化象征的多种表现;规范化的解 释、对象征的阐释;政治学概念和对社会体 制、社会组织的指涉;主体身份是在历史、 文化的影响下具体地形成的。
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反思
• 精神分析理论中涉及性别身份与性别气质形 成的理论主要有英美的客体关系理论和法国 心理分析流派的语言理论。
• 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理论主张人 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客体的寻求”,亦即人 类关系的发展。其把性别身份的发展理解为 儿童接触父母的实际经验的结果。
• 性别和民族 • 蒙古人征服中原的过程中,汉族官员们常因
保卫自己的辖区奋战至死而成名。 •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安禄山为杂胡
(父为胡人,母为突厥人)] • 岳飞抗金;郭靖、杨过守襄阳城……
• 性别和国家 • 清末民初以来,妇女缠足和置身深闺的
情形常与国民的愚昧、经济的落后、军 事外交的屈辱相提并论。 • 抗战期间的中日关系(史料、新闻、文 学中关于侵略者奸淫妇女的叙述)。
• 停留于描写的研究始终未能动摇或改变现有的 概念和框架,如“分离论”或“删除论” : “妇女的历史与男性历史截然不同,让女权主 义者去研究妇女史吧,这与我们无关”;“妇 女史的内容主要涉及性与家庭,因此妇女史研 究应与政治史、经济史研究分离开”;“即使 知道妇女参与了法国大革命,这丝毫不会改变 我对大革命的理解”;等等。
论文的导言部分
• 首先介绍了“性别”(gender)一词的出 现,其最新用法是对生物决定论者使用 “性”(sex)或“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两词的抗议。
• “我们知道,将妇女载入史册意味着要重新定 义和扩展占据史学家重要地位的传统观念,要 包容个人经历、主观经验、公共活动及政治活 动。可以说,尽管这样起步艰难,但是,这种 方法论本身就意味着这不仅是在撰写新的妇女 史,也是在撰写人类的全新历史。”
• 女王 •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离婚与民主
的关系。 • 政治常常用性别概念建构等级
关系(当权者/男性气质、服 从者/女性气质;主权国家/男 性气质;殖民地/女性气质)。
• 她提出,为了促进变革,要把男性和女性的 对立作为问题来考虑,而不是作为已经有答 案的现象来接受;作为问题它需要根据社会 文化的历史背景重新定义、作为关系它需要 经常不断地重新建构。
• 首先,它没有说明性别不平等与其他不平等 之间有何联系。其次,它的分析方法以生理 差异为基础,它假设作为生理性别的身体具 有连贯一致的、超历史的意义,性别本身的 历史性被去除了,性别本身与历史无关。
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反思
• 性别不具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分析地位,与视 性别为独立因素的父权制理论相反,在马克 思主义女性主义这里,性别是从属因素,生 产的经济关系才是主导因素。
拉康的理论把性别身份的发展看作 儿童理解意义的象征系统的结果。 • 儿童要在社会内表现出合适的角色行为,他 或她必须通过语言来内化这一象征秩序;儿 童越是顺应社会的语言规范,这些语言规范 也就越深刻地铭写在他或她的无意识之中。 只要个人讲述的是象征秩序——内化其社会 性别角色和阶级角色——的语言,社会就能 以相当稳定的形式继续复制自己。
• 这种新史学不仅包括妇女史,而且解释了妇 女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性别”一词 演变成一个分析范畴。按此类推,“阶 级”“种族”的内涵也就明确了。在编写新 史学著作中运用这三个分类概念(即“阶 级”、“种族”和“性别”)尤为重要。
• 这意味着:一、学者们对历史的重视, 这一历史反映了受压迫的状况、压迫含 义的分析和压迫的本性;二、从学术的 角度来理解以上述三个概念为轴心形成 的不平等的权力结构。
主体身份是在历史、文化影响下具体形成
• 心理分析(阉割焦虑) • 《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 • 跨性别 • 双性气质 • 李安《喜宴》
• 性别关系的构成框架可用于讨论阶级、种族 之类的社会过程。性别代表权力关系的主要 方式,即性别是权力形成的源头和主要途径。
• 斯科特特别举了性别与政治的关系为例,说 明政治史如何利用性别关系来巩固其统治的。
文化象征的多种表现
规范化的解释、对象征的阐释
链接:陈端生《再生缘》
政治学概念和对社会体制、社会组织的指涉
• 亲属制度:礼品;乱伦禁忌;强制性异性恋; 两性的不对称划分。(盖尔·鲁宾《女人交 易》)
• 劳动市场 • 教育(私塾或学校;男女分校或同校) • 政体(男子普选权、女子参政的比例)……
• 性别与阶级 • 工人阶级妇女同时受阶级和性别压迫 • 妇女内部的阶级/层划分(婆媳;城市与农
村;美与丑;富与穷;年轻与年老……) • 面试者和求职者;上司和下属……
拓展阅读 • 贺萧、王政:《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
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
第五讲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Joan W. Scott
• 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 1997年版)
• [美]佩吉·麦克拉肯主编:《女权主义理 论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斯科特指出,性别在人类社会中如何 发挥作用?性别如何对历史知识结构 和知识观念产生影响?上述问题的答 案蕴藏在对性别进行范畴分析之中。
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
• 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以往理论的回顾, 揭露其局限性,从而找到新的方法。
• 人们最初对“性别”的使用,往往是因为 “性别”听起来比“妇女”更加中立和客观。 “性别”包括了妇女,但并非特指妇女。在 此意义上,这个词毫无威慑力。
• 女权主义思想史实际上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抛弃 男女关系等级结构的历史,是企图修改、取代 等级结构功能的历史。
论文主体的第二部分
• 性别分析不是寻求单一的起源,而是代之以关 注相互联系的过程;其次,它既考虑个人主体, 也考察社会组织,明确地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看它们如何相互定义;再次,它不要那 种连贯一致的、以社会权力为中心的观念,而 是用分散的、一组组的不平等关系来替代一致 的、以社会权力为中心的观念。
阶段
正常性婴 儿自闭
年龄
特征
出生后前三、婴儿反应的对象是生理紧张,无法区 四个星期 隔自己与母亲。只知觉到部份(胸、
脸、嘴、手)而非完整的自我。没有 完整的自我,也没有完整的客体。
共生
出生后三至 婴儿非常依赖母亲,似乎期望着在情
八个月
绪上和母亲维持高度同步的状态。
分离/个体 化历程
对自我与 别人的认 知逐渐稳 定
• 但“性别”的这种用法仍然成为20世纪80年 代女权主义研究对正统学术权威提出的质疑。 因为“性别”这个术语否定了那种将男、女 历史分成不同领域的观点。“性别”也强调 了两性间的社会关系,驳斥了生物解释论, 并成为表示“文化构造”的一种方式,它表 明是社一个新的领域, 它成为妇女、儿童、家庭和性别意识等领域 的代名词。性别是一个新的话题,是历史研 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但是它既无法对现存的 历史范例提出挑战,亦无法改变之。
• 论文将性别研究的多种方法归纳为对三种理 论取向的选择。第一种纯女权主义理论,力 图解释父权制的起源;第二种马克思主义传 统,力图与女权主义批评达成一致;第三种 基本上是从法国后结构主义和英美客体—— 关系理论中分离出来的,运用各种心理分析 学派的理论解释性别主体认同的产生与再生。
对父权制理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