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分析

合集下载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特征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特征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的一幅长卷,以皇帝韩熙载在宫中夜宴为题材,反映了宋代宫廷文化、宴会文化和生活风貌。

其色彩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色彩明快,光影强烈
整幅画明快而亮丽,色彩鲜明,光影强烈,具有很强的对比效果。

特别是顶部的明月、金碧辉煌的宫殿和身穿锦袍的文武百官,颜色都很鲜艳,塑造出繁华的宫廷景象。

二、应用平静的色调
画面的底部采用的是平静的色调,让人们感到温和舒适。

同时,这些柔和的色调为礼仪性更强的文官武官等主体形象提供了极好的背景,使它们彼此分明并露出来。

三、色彩调和,简洁平衡
画中运用的色彩平衡、调和感让观赏者感受到作品非常合理而且尊贵。

张择端运用的颜色有黄褐色、黄绿色、粉色、青绿色、深红色、深绿色、深蓝色等,使色彩丰富、繁复、和谐,给人以美妙的感觉。

综上所述,张择端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以其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展示了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才华和与众不同的格调。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资料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资料


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 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 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 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 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 琶;

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 起舞;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 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 与性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 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世,五代南唐 画家。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 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 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 卷,描绘的是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宾客的 情形。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 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 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

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 (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

第五部分: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 笑,以此结束夜宴。
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 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 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
《韩熙载夜宴图》 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 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 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 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宠信,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 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 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

《韩熙载夜宴图》的政治寓意

《韩熙载夜宴图》的政治寓意

韩熙载夜宴图的政治寓意简介《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幅重要绘画作品,由南宋时期的画家马远所创作。

该作以其精细绘制的人物和景物,以及生动表现的社交场面而闻名于世。

然而,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寓意。

本文将探讨《韩熙载夜宴图》在政治方面所传达的信息。

1. 政治背景在南宋时期,中国处于连年战乱和政治动荡之中。

这段时期为画家提供了表达政治情感和思想的空间,而《韩熙载夜宴图》正是其中之一。

2. 表现力与象征主题2.1 安定与繁荣《韩熙载夜宴图》通过描绘一场盛大、高雅、富有特色的晚宴来展示世界安定、国家繁荣的政治愿景。

这里有喜庆场景、舞蹈音乐和典雅的宴会礼仪,呈现出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的形象。

这种描绘传达了当时南宋政权希望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繁荣的愿景。

2.2 政治理念马远通过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细节来突出各个人物所代表的不同政治派别。

他巧妙地描绘了韩熙载和其他贵族官员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表达政府统治者与自上层贵族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2.3 君臣关系与忠诚在画作中,韩熙载身后侍立着许多官员,他们面露微笑,态度恭敬,彰显了对韩熙载及他所代表的政府的忠诚。

这种描绘强调了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中忠诚和服从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政治秩序稳定的基础。

3. 社会意义《韩熙载夜宴图》不仅是一幅具有政治寓意的艺术品,更承载着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它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出对稳定政治局势、繁荣国家和谐社会的渴望。

画面中丰富细节和人物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了当时社交文化的重要性。

结论《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具有政治寓意的杰作,以其精美绘制和丰富的细节描绘着南宋时期政治场景。

通过表达对稳定社会、繁荣国家和谐君臣关系忠诚等主题, 这幅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韩熙载夜宴图分析

韩熙载夜宴图分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 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 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 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 间含着沉思 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 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1,我国发现最早的绘画
1949年长沙战国楚墓中
出土

龙 2,此画是帛画,是当时
凤 的一种葬具,作用是引导 人 死者的灵魂升天

图 》
3,图上的龙和凤,据说 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 神奇力量。这当然是当时
迷信思想的反映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的工笔画,用线均匀、细劲、圆润,像“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一样自然流畅。
顾恺之还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以形写神”,“传神写照” 为中心的“传神论”。



点:
唐 代
曲 眉 高

髻,



韵 健

体,


花 仕
着 华 贵,





典 雅
总结
—-,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
宋朝 明·唐
发 展
早期
提高















成熟 承前启后 第二个高峰 相对衰落
(4).第四段:清吹

有关《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鉴赏

有关《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鉴赏

有关《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鉴赏简介:《韩熙载夜宴图》,五代画家顾闳中做。

图为绢本,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设色画,先藏于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杰作。

全幅长卷分为五段,义屏风和床榻来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各段相互联系,有独立成章,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

这幅长卷正是以这种五个连续的画面既独立又联系的方式,犹如连环画一样,描绘了韩熙载举办家宴,大宴宾客的全部过程,成为我国人物画中一幅不可多得的珍品。

画家顾闳中历任南唐唐中主,后主两朝翰林图画院待诏,以擅长人物画著称,除《韩熙载夜宴图》外据说还画过《明皇梧桐图》《李后主道装图像》等,均已失传。

赏析: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同在他之后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一样都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名作长卷画,虽然这幅画的作者顾闳中的其它作品均已失传,画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很少,但仅存的《韩熙载夜宴图》已足以奠定顾闳中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韩熙载原来是北方贵族,后因战乱来到江南做官,成为五代南唐的大臣。

韩熙载早年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后目睹南唐江河日下,时事日非的现实,为了躲避政治上的不测遭遇,故意沉溺于声色戎马之中,不问政事,夜夜宴饮。

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有意重用韩熙载,想了解韩熙载整天在家中做些什么,于是派遣画家顾闳中去韩家赴宴,采用“心识默记”的方法,画下这《幅韩熙载夜宴图》。

果然不出韩熙载所料,时隔不久宋朝大军便攻陷了南唐,后主李煜也沦为阶下囚,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古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古代人物长卷画,比起在他之前的长卷画提前了一大步。

这幅长卷画可以分为“听月”、“赏舞”、“休息”、“演奏”、“散宴”共五段,实际上记录了整个晚宴的全过程。

有其奇妙的是,这幅长卷是采用画面上的屏风、床榻等来作为隔断,他们即使画中的物件,同时又起了分隔的作用,可谓是匠心独运的妙笔。

《韩熙载夜宴图》的第一段“听乐”,表现的是夜宴上的演奏刚刚开始,韩熙载坐在床榻上和宾客们一起听乐的情景,画上每个人的视线都集中到琵琶女的手上,在座者都是韩熙载的好友和同僚,画家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和神情,第二段“赏舞”,韩熙载已经更衣下场,亲自为舞伎击鼓伴奏,旁边的宾客都在观赏舞蹈,其中一位和尚甚为尴尬,作为出家僧人他本不应该参加这种场合,但是作为韩熙载的朋友他又不能不来赴宴,因此他只好目光不看舞技,作为避状,第三段“休息”,表现宴会中间休息时的场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众家眷交谈。

国宝级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国宝级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国宝級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作品简述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朝代: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横卷,纵 28.7 厘米、横 335.5 厘米,绢本工笔重彩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期间,绘画艺术成就明显,各画派人材济济。

如山川画此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四家为代表;花鸟画属南唐徐熙和前后蜀黄筌最为有名;人物画更是名家荟萃,此中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堪称中国古代绘画的扛鼎之作。

创作背景韩熙载( 902-970)自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唐同光年间( 923-926)登进士第,书画文章声名大噪。

在南唐前主李昪和中主李璟期间,因其直言敢谏、勤于任事,特别是在中主期间,他谏言实行的新币制,使南唐的经济得以稳固,后官拜南唐中书侍郎。

南唐后主期间,继位后的李煜,固然在诗词书画方面很有造诣,但整天沉浸酒色、不思治国。

李煜本想用韩熙载为相,可因韩熙载身世北方,博览群书,政治志向远大,又加之其快口直言,所以李煜向来对其心存警戒。

韩熙载亦知君主对其有猜忌之心,又见朝纲没落,知道南唐气数将尽,自己再进谏也是杯水车薪,故为以求自保,便整天摆宴,沉醉于声色之中,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政治志向。

但是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便派善于人物画的宫廷画家顾闳中前往探查,并将所见绘于画上,这就是国宝级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

作品分述《韩熙载夜宴图》包含“听乐” 、“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部场景。

画作中虽未画出墙壁、门窗,但作品以其独到而奇妙的连环画式构图,挨次用屏风、隔扇、床帐等使全作段落分明,似分实连,水乳交融。

同时又经过环境布局、人物着装、动作、表情变换的刻画使观者顿觉置身此中。

“听乐”场景此部分出现的人物最多。

韩熙载长须高帽,身着黑袍,盘腿坐于榻上,与其余宴客及侍女共同赏识艺妓的琵琶弹奏。

画作者以其高妙的技艺,酣畅淋漓的描述了“听乐” 的场景,从画中人的眼光、姿态,让观者充足感觉到琵琶奏出的旋律,在撩拨着听者的心弦。

《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学分析

《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学分析

88美学2021/04一、瓦尔堡:图像学理论的建立图像学的出现是对沃尔夫林等人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形式、风格分析方法的反拨,要求欣赏一幅作品不能只是狭隘地去分析画面的线条、色彩、空间感,而是要摆脱形式主义的局限,致力于将人为分离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学科。

瓦尔堡认为图像学应该从图像志入手,挖掘绘画的深层含义,即象征主义和观念。

瓦尔堡将艺术品置于时代的情境中来阐释艺术家与时代精神和信仰的关系。

图像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迅速流行起来。

二、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潘诺夫斯基继承了瓦尔堡的图像学理论,建构了从三个层面对图象进行研究分析的图像学框架。

第一个层面是前图像志描述,对艺术主题和自然主题逐一列举和描述,这要求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对象和事件。

第二层次“图像与分析”是根据传统知识,将艺术母题和母题组合与主题联系起来,对形象故事和寓言的主题进行分析和阐释,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熟悉文学知识和具体的主题及概念,其基础是约定类型的历史。

第三层面是图像学分析,它的解释是基于综合意识的,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符号史。

运用图像学理论去研究不同的作品,解读深层含义,从现象到本质,不再是停留在作品的表面。

潘诺夫斯基认为,最后一步揭示内容与含义的工作才是图像学家所要做的工作,此前的两步的任务,主要是确定作品的年代、出处和作者,是图像学研究的基础,但它本身并不进行解释。

三、《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背景《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现存的摹本有九种。

本文所选的是唐寅临本,绢本设色,全长335.5厘米,宽28.7厘米,代表了古代工笔画的最高水平和浓重的色彩风格,该摹本现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画中主要人物韩熙载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他出生在北方的贵族家庭,因为父亲被北朝皇帝诛杀,他逃到了南唐,他受到皇帝中主李璟的重视,出任中书大臣。

李煜继位后,南唐受到北周、北宋的威胁,内部各政治集团互相倾轧,内忧外患,加之皇帝的猜忌,因此韩熙载为了自我保护,每天沉溺于音色之中,以减少李煜对他的怀疑。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 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 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顾闳中,约910年生,980间逝世,五代南唐 画家,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用笔 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 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 描绘的是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宾客的情形。 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 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 载的复杂心境。

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
第一段
第三段
第二段

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 (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

第五部分: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 笑,以此结束夜宴。
小 结

《韩熙载夜宴图》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 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 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 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 的音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 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这幅画卷从一个生活的 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 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 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 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 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 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 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 琶;

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 起舞;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第一段 听乐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 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 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王屋 山等。
第二段 观舞 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在这场面中有一个
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 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 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 休息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女
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 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
第四段 清吹 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
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 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 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
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 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 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 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 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成了一个 统一的画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 本纵27.9cm,横69cm。
《韩熙载夜宴 图》是五代大画家 顾闳中所作,以连 环长卷的方式描摹 了南唐巨宦韩熙载 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 色浓丽,人物形象 清俊、娟秀,栩栩 如生而名闻中外。
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
我国于1990年12月20日曾经发行了《五代·韩熙载夜 宴图》邮票,全套5枚连印。由“听乐”、“观舞”、 “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画面构成。

从《韩熙载夜宴图》看传统绘画空间的意象性

从《韩熙载夜宴图》看传统绘画空间的意象性

从《韩熙载夜宴图》看传统绘画空间的意象性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之作,其空间意象性十分丰富。

首先,作品中的空间意象来自对传统社交习惯的描绘。

画中人物在宽阔的室内空间中,穿着华丽的服装,围坐在长桌前,共享美酒佳肴,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社交形态。

其次,作品中的空间意象来自对文化艺术的表现。

画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琴棋书画、茶艺表演等,这些活动都在特定的空间场景中进行,画面呈现了一种文化艺术的空间意象。

最后,作品中的空间意象来自艺术构图和技法的创造。

画家通过布局、色彩、笔墨等方式来刻画空间意象,如画面中的建筑景观、人物形态、光影变化等,都展现了传统绘画技法的精髓。

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绘画空间意象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

这种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和文化遗产。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全卷构思精密,五个画面一气贯注,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闹静等来调节节奏,使得事件进程一目了然,发展状况曲折起伏。

卷上并无多余的背景,却巧妙地用屏风和床榻切换时空,完成不同场景间的过渡,将时间和空间不着痕迹地揉合为一。

正文:《韩熙载夜宴图》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

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

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韩熙载明白他们的来意,故意将一种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首段“听乐”,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

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

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以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以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以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一、作品概述《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传为五代南唐顾闳中所作,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整副作品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二、内容分析第一段悉听琵琶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专心聆听琵琶弹奏的画面,顾闳中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演奏琵琶时,全场氛围被美妙的清脆的音符所笼罩的那一刹那。

每个人都被音乐所陶醉,画中有人击节,有人扼腕,有人仔细注视着那件精致的琵琶,似乎看到了音符在琵琶弦上奔跑。

作者紧紧的抓住了一个“听”字,把每一个听众在听乐的过程中的动作、表情、情绪都仔细的描绘了下来,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表现出何种姿态,似乎都被音乐所感染。

左上方一个侍女探出了头,似乎是被这美妙的旋律所吸引,急冲冲的刚刚赶来,而驻足在屏风后面,仔细的聆听着,生怕发出一点点声音而破坏了这美好的旋律。

画面正上方,一个人双手环抱胸前,嘴角露出了一丝丝的微笑,被音乐深深的陶醉了,似乎在音乐的感染下已经超乎了现实,到达了超然洒脱的天地。

整幅画面,让人觉得,时间似乎在这时候暂停了,只留下一个个音符在风中奔跑。

但是画面中有一个人和大家特别不一样,那就是韩熙载,他盘腿而坐,左手松弛随意的摆放着,表情平淡而严肃,与大家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这祥和、愉悦的画面中十分显眼。

第二段击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助舞,舞女扭动腰肢,摆动双臂,翩翩起舞。

围观者有的击掌,有的静坐注视,场面十分热烈,令人陶醉。

而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身体转向另一方,似乎与这种击鼓观舞的享乐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此时韩熙载脱去外罩的黑袍,卷袖露肘,神情专注,亲持鼓槌,击鼓伴奏,但是表情仍未愉悦,反而显得更加郁闷。

《韩熙载夜宴图》简介

《韩熙载夜宴图》简介
《韩熙载夜宴图》简介
《韩熙载夜宴图》
●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 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 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艺术特色
●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画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 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 密有致,场景衔接自然连贯。比如在第一部分描写琵琶独奏的场景中,人物繁多,动态各异,但 画家将全场上每个人的精神都服从于琵琶女的弹奏动作上,紧凑的节奏与现场的宁静氛围相吻合。 不论在场的人或站或坐,还是倚在屏风旁侧耳倾听,他们的视线都停留在弹奏者的手上 [6]。
名家点评
● 当代书画鉴定家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从唐末到五代,……最值得注意的是传为顾闳中所 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人物形象的刻画极为细腻传神,显然比前述的一些唐人仕女画又前进 了一大步,并且已有了些情节性的生动描述。
● 当代美术史论家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古画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 画卷设计了张宴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客酬应五个相继展现的场面,画中人物的身姿容貌 及手势都处理得自然合理、生动传神,线描细劲准确而流畅,色彩明丽而协调,取得了出色的艺 术效果。
● 在不同的场景之间,画家还精巧地运用了屏风、床榻、长案、管弦乐器等古代屋内常见的物品将 画面进行软分割,使画面既有彼此的独立空间,又不乏连贯性。例如在第三段描绘韩熙载在宴间 休息的场景中,韩熙载与几名仕女端坐在床榻上休息,外围有屏风进行隔断,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这种结构内容的安排,使观者不觉割裂的生硬,而用屏风联锁时也不觉得牵强。

运用图像学浅析《韩熙载夜宴图》

运用图像学浅析《韩熙载夜宴图》

运用图像学浅析《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以一系列长画卷的形式展示出南唐时期韩熙载的宴席场景。

这幅长卷线条严谨流畅,细腻灵活,极富表现力,特别是对韩熙载眼神的描绘非常具有艺术性。

本文运用图像学的分析方法,对图像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寻找更清晰的图像分析,进而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一)瓦尔堡——确立了图像学将图像学第一次从意大利美术史象征意义研究当中发展出来的是瓦尔堡,他是一位意大利学者,被人们誉为“图像学之父”。

他在第十届意大利美术研究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图像学”这个新的概念,从此图像学便开始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和分析方法广泛推广。

挖掘抽象绘画方面深层的含义,指的是图像学的象征意义与概念观点,从意象绘画记事开始,才能深刻解释出当代图像学的象征意义。

(二)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发展与成熟当前图像学作为现代艺术史重要构成部分,在其发展中经过多位学者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其中帕诺夫斯基对图像学发展贡献极大。

潘诺夫斯基出版了《图像学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更加系统地论述了研究图像学的目的是“研究艺术品的主题活动和意义。

”其中我们了解到瓦尔堡和卡西尔这两位都对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研究和学术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在他的著作中,他对图像学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书中将图像学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前图像志阶段解释了图像学最自然的意义;其二,图像志阶段解释了图像的传统意义;其三,图像学阶段解释了这个艺术家所处的政治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三)贡布里希——图像学修正之前潘诺夫斯基对于图像学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虽然潘诺夫斯基对图像学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已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但还是没有真正解决“符号”宏大的叙事方式是否真正实现和还原当代艺术品本身这一最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去解决画家的艺术品是否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针对这个客观性的问题,贡布里希认为一个作品想要表现的艺术意义其实就是一个画家在作品中能够表达的艺术意义,因此作品的解释者必须能够确定一个画家的创作初衷。

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赏析公元907-960年,正是我国五代十国之际,那是唐代大一统局面瓦解后随即而来的一个动荡战乱时期。

中原一带,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称为五代,同时割据边地建国称王的,又有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唐、南汉、北汉、南平等十国,合称为五代十国。

虽然政局混乱,社会不安,但是,艺术的发展并未受到很大影响。

以绘画而论,五代的后梁、后唐,十国的前蜀、后蜀、南唐,仍然是人才辈出。

这一时期的绘画,道释、人物画没有多大的发展。

那时高雅之士目睹政治之腐败,多隐居山林,因而与大自然密切接触。

大者名山巨川,小者花草禽兽,凡是自然界的东西,都引起画家的注意,成为绘画的题材,因此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大为发展。

五代时期的画坛就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分天下的局面。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宗教画相应衰落了人物画承唐遗风比较满意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花鸟画方面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加强形成了徐熙和黄荃为主的两大流派;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

这里介绍顾闳中人物绘画作品。

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传世代表作为《韩熙载夜宴图》,见于画史著录的作品还有《眀皇击梧桐图》、《游山阴图》、《雪村图》、《荷钱幽浦》等。

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

韩熙载(907~970),字叔言,山东北海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

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则迅速崛起。

《韩熙载夜宴图》详解

《韩熙载夜宴图》详解

《熙载夜宴图》详解关于《熙载夜宴图》的原作者和绘制背景在北宋《宣和画谱》卷七中有这样的记载:“顾闳中,江南人也。

事伪主氏为待诏。

善画,独见于人物。

是时中书舍人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氏惜其才,置而不问。

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图。

”《宣和画谱》的作者认为煜命人“写臣下私亵以观”有失体统,应该“阅而弃之”,但此图还是入了北宋御府的画库,而且这个画题在御府的收藏中还中有几本,比如《宣和画谱》中记录的南唐家顾大中的《熙载纵乐图》等等。

元明以来更有多个本子见于著录书中,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对此有详细的考证,可见《熙载夜宴图》在画史上是后代画家不断追摹的母题和蓝本。

除顾闳中外,还有一位画家周文矩。

“后主命周文矩顾弘中图熙载夜燕图,予见周画二本;至京师见弘中笔,与周事迹稍异。

”(元汤垕《画鉴》)由此可知,后主至少派了两个画家,去监视熙载,了解他的行踪举止。

画于乾德五年(964年)。

台静农先生在“《夜宴图》与熙载”(写于1967年)引述宋人著述,称“后主即位,颇疑北人,鸠死者多,而熙载且惧,愈肆情坦率,不遵社法,破其财货,售集妓乐,迨数百人,日与荒乐,蔑家人之法。

”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

此图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无款。

乾隆初此画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大千购得,带到。

20世纪50年代又从私家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馆。

《熙载夜宴图》卷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图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

从全图的结构上看,画家分别利用三件大的立屏将画面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的空间深度感又通过斜置的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全图共绘了46人(女21人,男28人),有些人物频繁出现,各自的形象十分统一。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这幅描绘韩府夜宴全过程的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这幅名画出自五代南唐名画家顾闳中之手,经过千年的辗转,如今完整无缺地保存了下来。

顾闳中,江南人,擅长画人物,神情意态逼真,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曾长期担任南唐翰林院画待诏。

后主李煜当时拟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是听说他“多好声伎,专为夜饮,宾客糅杂”,就命顾闳中去偷看真伪。

顾闳中目识心记,便绘成了一幅描写当时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举世闻名画作《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原有两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已失传,今天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

全图总共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

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

其中前两段最为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

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

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

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加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脸上都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

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与一般宴乐图比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01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刻画细 致,通过服饰、发型和神态等表 现出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特征 。
02
人物表情丰富,通过面部表情和 肢体语言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 ,如欢乐、忧愁、沉思等,使画 面更加生动有趣。
音乐与舞蹈元素
画面中融入了丰富的音乐与舞蹈元素,如琵琶、横笛、鼓等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 ,使画面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动感。
作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韩熙载夜宴图》在中国绘画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艺术影响
该作品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画家学习的 典范,激励了众多艺术家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收藏价值
《韩熙载夜宴图》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被视为国宝级文物,是中 国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之一。
细节的处理
细节刻画精致
画家对画面中的细节进行 了精致的刻画,使得画面 更加细腻和逼真。
细节富有创意
在细节处理上,画家注重 创意和个性,使得画面细 节更加独特和有新意。
细节的情感表达
通过细节的刻画,画家传 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 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 受到画面的情感表达。
05
《韩熙载夜宴图》的文化 内涵与历史意义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 分裂动荡,社会矛盾 尖锐,文化受到严重 破坏。
《韩熙载夜宴图》创 作于五代南唐时期, 是南唐宫廷画师顾闳 中的杰作。
这一时期,南唐作为 南方主要的割据势力, 文化艺术相对较为繁 荣。
画家顾闳中的生平简介
顾闳中(910年-970年),五 代南唐宫廷画师,擅长人物画。
的影响。
03
文化价值
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混乱的时期。统一的中国实际上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有的由汉人掌控,有的由蛮夷掌权,在混乱中交替存在。南北之间的斗争冲突再次发生,这就是每一次政治巨变的副产品。中国重新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南唐后主李煜继位后,北方的宋朝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宋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
韩熙载:历任南唐三朝,官位显赫,南唐主要的政治家。字叔言,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韩熙载因为是北方人,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
周文矩: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人,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Z、后主李煜时期,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叙事手卷,在缓慢打开手卷的过程中,五段场景依次呈现在观画者的面前,每段场景都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单元。画卷从右向左展开的同时,整体看上去是一个开放的图卷,实则每个小屏风构成的小场景又都是一个个封闭的独立单元。
分画面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副典型的中国古代长卷式人物画,分为“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段。从左向右慢慢展开画卷,五幕画面依次呈现,画卷展开首先看到的是高冠长髯的主人公韩熙载正和一位身着红袍的状元郎坐在床榻上,韩熙载脸上写满了沉闷与压抑,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正在弹琵琶,她的哥哥与众位宾客聚在一起认真地听者琵琶,所有人的目光中心点都集中在了琵琶女的身上,正如劳拉・穆尔维的公式中提出的一样“女人作为形象,男人作为观看的承担者”。宴会刚刚开始,所有人既被动又拘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再来欣赏堪称国宝级的大作,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为什么被称为国宝级的大作呢?你们想知道了这幅传世名作的来由吗?那么我们现在先来欣赏下它几个完整的片段。

此画以长卷的形式描绘南唐巨宦韩熙载在家举行宴会的场景,分别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如叙事般的描绘了韩府举行夜宴的情景。

请同学分别指出这五个场景。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个夜宴里的重头戏“听乐”
首先我们来找一下主人公韩熙载,哪位是他?
答:头戴高帽者
但是这个画里面中心人物是谁呢?
答:演奏琵琶的歌姬
对,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都在认真的听着美妙的音乐。

来韩府赴宴的都是当时的达官贵人,而这些高官们赴宴往往都把自己的得意门生带着。

这里分别有新晋的状元郎,也是韩熙载的门生,在画里何以体现这个人物的呢?同学们能指出来吗?
答:穿红衣的年轻人。

从他在坐姿和神情上看大家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答:轻松得意、骄傲的样子
再来看李嘉明,他原先是端正的坐着,后来忍不住侧过身来听,说明什么?
太常博士陈致雍以及他的门生舒雁,一副沉浸在其中的样子,陈致雍还一边听一边合着节拍。

同学们能模仿一下他们吗?这和我们今天看演唱会与歌星互动是一样的。

我们在来找找其他的典型的听乐者。

小结:画家在这听乐的场景里,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的身份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可见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刻画。

那么在这个轻松欢乐的画面里,作为主人公韩熙载是什么神情呢?
回答:神情呆滞苦闷,看不出一丝快乐。

我们在来看他在不同的场景里的表情,欣赏,作为宴会的主人,韩煕载为何这样的郁郁寡欢的神情呢?我们接下来看一个视频,答案就会揭晓了.
播放4分钟的视频《国宝档案》对这幅作品的全面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觉得原来确实是那么回事,加深印象。

这幅画在当时起到一个就像今天的照相机的作用,一种通俗的说法:狗仔队,上级领导刺探下级的作用,从这几个画面中韩熙载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抑郁不得志,却不得不借声色自毁的苦闷心理,同时也看到了封建上层社会生活荒淫奢靡的一面。

绘画内容结束了长卷了结束了吗?没有,还有跋尾,专门记录后人收藏的心情和品评言辞,可以不断的添加,其实这个和我们今天的我网评有些类似。

以上作品表现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到了北宋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美术作品也逐渐市场化,画家不再只为政府服务,职业画家出现了,
画家开始关注平民生活,风俗画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家都熟悉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个留在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同学们有时间可以为自己或者制作一个长卷记录自己的一天或者有意义的事情。

教师总结:只有对现实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古代画家才能画出这样精彩绝伦的人间生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风俗画也知道生活当中你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和美好的事物,生活中有苦也有乐,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乐观、幽默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