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详解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特征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的一幅长卷,以皇帝韩熙载在宫中夜宴为题材,反映了宋代宫廷文化、宴会文化和生活风貌。
其色彩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色彩明快,光影强烈
整幅画明快而亮丽,色彩鲜明,光影强烈,具有很强的对比效果。
特别是顶部的明月、金碧辉煌的宫殿和身穿锦袍的文武百官,颜色都很鲜艳,塑造出繁华的宫廷景象。
二、应用平静的色调
画面的底部采用的是平静的色调,让人们感到温和舒适。
同时,这些柔和的色调为礼仪性更强的文官武官等主体形象提供了极好的背景,使它们彼此分明并露出来。
三、色彩调和,简洁平衡
画中运用的色彩平衡、调和感让观赏者感受到作品非常合理而且尊贵。
张择端运用的颜色有黄褐色、黄绿色、粉色、青绿色、深红色、深绿色、深蓝色等,使色彩丰富、繁复、和谐,给人以美妙的感觉。
综上所述,张择端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以其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展示了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才华和与众不同的格调。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资料
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 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 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 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 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 琶;
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 起舞;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 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 与性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 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世,五代南唐 画家。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 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 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 卷,描绘的是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宾客的 情形。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 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 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
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 (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
第五部分: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 笑,以此结束夜宴。
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 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 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
《韩熙载夜宴图》 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 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 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 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宠信,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 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 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
韩熙载夜宴图解析
《韩熙载夜宴图》绘画艺术:《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戏。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根据事件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众人静听琵琶;第二部分描摹宴间的舞蹈景象;第三部分绘写乐舞结束后韩熙载退入内室休息的情形;第四部分绘写韩熙载聆赏箫笛合奏的景况;第五部分图写韩熙载热情留客的情状。
南唐画院翰林待诏顾闳中(907— 960)以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为世人留下说不尽的话题。
这是一幅描写南唐官僚韩熙载%%生活的长卷。
韩熙载出身豪族,原为后唐人士,父亲在后唐内部倾轧中被杀,他逃到南唐,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南唐后主李煜不思振国图强,终日赋诗作画,沉迷酒色,而且“颇疑北人,多以死之”。
此时北方宋朝势力不可阻挡地强大,韩熙载感到世事日非,无意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所以装颠卖傻,疏狂自放,以此逃避朝廷的任命。
李煜命顾闳中夜至韩的府第窥探,把他的荒纵生活图描绘下来,试图以此来规劝韩熙载。
此图展现了一种连续性的构图方式,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中展开的活动集于一图。
在这里,屏风的作用不容忽视。
屏风本是古代家居中常见的具有装饰性、用来隔断空间的家具。
此图中的屏风即用来暗示不同的时空环境。
听乐、观舞、休憩、清吹、散宴五个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夜乐活动,似连非连地展开在3米多长的手卷中。
我们观看这样的空间安排,丝毫不会因为它不符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况而觉得别扭,因为早从原始时期开始,先民在绘画空间的把握上就拥有驰骋周游的想象力。
汉魏时期对不拘限于物的心游的张扬,更加促成了绘画时空跨越的可能。
画家表现空间的手法,事实上暗含着理解空间的方式。
当我们习惯于一种绘画空间方式时,也就是习惯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我们还记得唐代人物画中的背景多为空白,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显得模式化,而在这幅画中情况就大为改观了。
韩熙载夜宴图分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 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 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 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 间含着沉思 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 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1,我国发现最早的绘画
1949年长沙战国楚墓中
出土
《
龙 2,此画是帛画,是当时
凤 的一种葬具,作用是引导 人 死者的灵魂升天
物
图 》
3,图上的龙和凤,据说 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 神奇力量。这当然是当时
迷信思想的反映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的工笔画,用线均匀、细劲、圆润,像“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一样自然流畅。
顾恺之还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以形写神”,“传神写照” 为中心的“传神论”。
人
物
特
点:
唐 代
曲 眉 高
周
髻,
昉
丰
的
韵 健
《
体,
簪
衣
花 仕
着 华 贵,
女
仪
图
容
》
典 雅
总结
—-,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
宋朝 明·唐
发 展
早期
提高
状
况
代
龙
女
表
凤
史
作
人
箴
品
物
图
图
成熟 承前启后 第二个高峰 相对衰落
(4).第四段:清吹
国宝级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国宝級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作品简述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朝代: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横卷,纵 28.7 厘米、横 335.5 厘米,绢本工笔重彩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期间,绘画艺术成就明显,各画派人材济济。
如山川画此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四家为代表;花鸟画属南唐徐熙和前后蜀黄筌最为有名;人物画更是名家荟萃,此中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堪称中国古代绘画的扛鼎之作。
创作背景韩熙载( 902-970)自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唐同光年间( 923-926)登进士第,书画文章声名大噪。
在南唐前主李昪和中主李璟期间,因其直言敢谏、勤于任事,特别是在中主期间,他谏言实行的新币制,使南唐的经济得以稳固,后官拜南唐中书侍郎。
南唐后主期间,继位后的李煜,固然在诗词书画方面很有造诣,但整天沉浸酒色、不思治国。
李煜本想用韩熙载为相,可因韩熙载身世北方,博览群书,政治志向远大,又加之其快口直言,所以李煜向来对其心存警戒。
韩熙载亦知君主对其有猜忌之心,又见朝纲没落,知道南唐气数将尽,自己再进谏也是杯水车薪,故为以求自保,便整天摆宴,沉醉于声色之中,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政治志向。
但是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便派善于人物画的宫廷画家顾闳中前往探查,并将所见绘于画上,这就是国宝级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
作品分述《韩熙载夜宴图》包含“听乐” 、“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部场景。
画作中虽未画出墙壁、门窗,但作品以其独到而奇妙的连环画式构图,挨次用屏风、隔扇、床帐等使全作段落分明,似分实连,水乳交融。
同时又经过环境布局、人物着装、动作、表情变换的刻画使观者顿觉置身此中。
“听乐”场景此部分出现的人物最多。
韩熙载长须高帽,身着黑袍,盘腿坐于榻上,与其余宴客及侍女共同赏识艺妓的琵琶弹奏。
画作者以其高妙的技艺,酣畅淋漓的描述了“听乐” 的场景,从画中人的眼光、姿态,让观者充足感觉到琵琶奏出的旋律,在撩拨着听者的心弦。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高中美术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之阳早格格创做下中好术观赏正在北京故宫专物院内珍躲着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画画--《韩熙载夜宴图》.那幅镇院之宝出自五代北唐(937年-975年)名画家瞅闳中之脚,通过千年的辗转,此刻竟能完备无缺天保存下去,堪称偶妙.瞅闳中,江北人,以擅画人物著称,少久担当北唐翰林院画待诏.《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形貌当时的现真死计,反映真人真事,具备深刻中心思维战较下艺术性的做品.道起瞅闳中那幅传世名画,有一段颇不觅常的故事.据华夏画著录书籍《宣战书籍谱》纪录,五代时北唐中书籍舍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搞的官员,出身北圆视族,唐往终年登进士第,懂音乐,擅少诗文书籍画.工书籍擅画,而且富裕政事才搞.然而是,此人蓄养歌伎,纵情声色,家里时常云集去宾,常常饮宴,时常酣歌达旦.把一腔心事拜托正在歌舞夜宴之中.权强的后主李煜倚重韩熙载,念用他为相,又不搁心.本去,当时国家团结,北北分治,北唐国势衰强,北圆强盛的后周对于北唐形成了宽重的威胁.后主李煜对于那些正在北唐仕进的北圆人心有猜忌,死怕他们存有二心.有人背后主李煜报告,今早又有一些往中官员要去北圆籍大臣韩熙载家散会.后主李煜心存疑惑,为了相识真正在情况,于是派瞅闳中战周文矩深夜潜进韩宅,相识一下他的里前活动情况.瞅闳中创造,去宾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专士陈雍、紫薇郎墨铣等官员战教坊副使李嘉明,别的便是当时一些走黑的歌女战舞女.夜宴的气氛非常十分热烈,宾主觥筹接错,大有一醒圆戚之势.夜宴举止核心,另有歌女唱歌、奏乐战舞女跳舞帮兴.去宾们一个个陶醒于高兴之中.瞅闳核内心明黑,韩熙载那种重湎声色去消磨时光的搞法,本质上是力供自保,念借此去标明自己对于权力不兴趣,以达到预防受皇帝猜疑战迫害的脚段.回去后,瞅闳中战周文矩根据自己的目识心记,各自画造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收给后主李煜.李煜瞅了画以去,对于韩熙载的戒心缩小了许多.厥后,韩熙载正在北唐乏官至中书籍侍郎、光政殿教士启旨,得擅终.《韩熙载夜宴图》本二幅,然而周文矩所做的一幅得传,即日咱们睹到的是瞅闳中的做品 . 瞅闳中《夜宴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该图为脚卷形式,以韩熙载为核心,齐图分"听乐"、"瞅舞"、"戚息"、"浑吹"及"宴集"五段.各段独力成章,又能连成完齐.第一段写韩熙载战去宾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打饱.第三段写客人集后,仆人战诸女伎戚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接近客人战诸女伎调笑.头二段最传神,主宾或者静听、或者默视,集结注意于奏琴者的脚上战歌舞者的身上.打饱挨板的皆按节拍演奏,好像另有声韵传出画中.由于瞅闳中瞅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画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部分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画里中乐直悠扬,舞姿曼妙,觥筹接错,笑语喧哗,更超过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粗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里部角度、服饰、动做表情各有分歧,然而有一面相共,脸上不笑意,经常深重、忧伤的.把一个才搞下劳,然而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冲突搀纯的内心天下刻划得进木三分.取普遍宴乐图比较,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 本质上,它不然而仅是一弛形貌韩熙载公死计的图画,更要害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掀穿统造阶级里里冲突.也从一个正里,格中死动天反映了当时统造阶级的骄俭淫劳.正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了保守的构图办法,挨破时间观念,把分歧时间中举止的活动构造正在共一画里上.齐画构造连贯流畅.,画幅情节搀纯,人物稠密,却安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度.正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天使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对接性,又有相互分散感;既独力成画,又是一幅画卷.那幅图有些画里不画出墙壁、门窗、屋顶,也不画出光暗及灯烛,然而通过人物的活动,却能让瞅寡感触宴乐是正在室内的夜早举止,体现了华夏保守画画的简练脚法.犹如华夏旧戏剧,不必背景,只用脚势、眼神等动做让瞅寡感触周围风景历历正在目.《韩熙载夜宴图》正在用笔着色等圆里达到了很下火仄.齐画工致粗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的描画宽整又简练,对于器物的形貌真正在感强.设色既浓丽又稳健.比率透视有法度可觅,是一幅有要害履历文物价格战良好艺术成便的古代人物画粗品.。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 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顾闳中,约910年生,980间逝世,五代南唐 画家,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用笔 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 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 描绘的是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宾客的情形。 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 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 载的复杂心境。
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
第一段
第三段
第二段
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 (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
第五部分: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 笑,以此结束夜宴。
小 结
《韩熙载夜宴图》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 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 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 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 的音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 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这幅画卷从一个生活的 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 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 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 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 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 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 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 琶;
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 起舞;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第一段 听乐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 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 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王屋 山等。
第二段 观舞 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在这场面中有一个
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 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 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 休息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女
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 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
第四段 清吹 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
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 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 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
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 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 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 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 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成了一个 统一的画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 本纵27.9cm,横69cm。
《韩熙载夜宴 图》是五代大画家 顾闳中所作,以连 环长卷的方式描摹 了南唐巨宦韩熙载 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 色浓丽,人物形象 清俊、娟秀,栩栩 如生而名闻中外。
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
我国于1990年12月20日曾经发行了《五代·韩熙载夜 宴图》邮票,全套5枚连印。由“听乐”、“观舞”、 “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画面构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全卷构思精密,五个画面一气贯注,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闹静等来调节节奏,使得事件进程一目了然,发展状况曲折起伏。
卷上并无多余的背景,却巧妙地用屏风和床榻切换时空,完成不同场景间的过渡,将时间和空间不着痕迹地揉合为一。
正文:《韩熙载夜宴图》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
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
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韩熙载明白他们的来意,故意将一种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首段“听乐”,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
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
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以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以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一、作品概述《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传为五代南唐顾闳中所作,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整副作品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二、内容分析第一段悉听琵琶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专心聆听琵琶弹奏的画面,顾闳中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演奏琵琶时,全场氛围被美妙的清脆的音符所笼罩的那一刹那。
每个人都被音乐所陶醉,画中有人击节,有人扼腕,有人仔细注视着那件精致的琵琶,似乎看到了音符在琵琶弦上奔跑。
作者紧紧的抓住了一个“听”字,把每一个听众在听乐的过程中的动作、表情、情绪都仔细的描绘了下来,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表现出何种姿态,似乎都被音乐所感染。
左上方一个侍女探出了头,似乎是被这美妙的旋律所吸引,急冲冲的刚刚赶来,而驻足在屏风后面,仔细的聆听着,生怕发出一点点声音而破坏了这美好的旋律。
画面正上方,一个人双手环抱胸前,嘴角露出了一丝丝的微笑,被音乐深深的陶醉了,似乎在音乐的感染下已经超乎了现实,到达了超然洒脱的天地。
整幅画面,让人觉得,时间似乎在这时候暂停了,只留下一个个音符在风中奔跑。
但是画面中有一个人和大家特别不一样,那就是韩熙载,他盘腿而坐,左手松弛随意的摆放着,表情平淡而严肃,与大家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这祥和、愉悦的画面中十分显眼。
第二段击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助舞,舞女扭动腰肢,摆动双臂,翩翩起舞。
围观者有的击掌,有的静坐注视,场面十分热烈,令人陶醉。
而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身体转向另一方,似乎与这种击鼓观舞的享乐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此时韩熙载脱去外罩的黑袍,卷袖露肘,神情专注,亲持鼓槌,击鼓伴奏,但是表情仍未愉悦,反而显得更加郁闷。
《韩熙载夜宴图》简介
《韩熙载夜宴图》
●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 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 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艺术特色
●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画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 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 密有致,场景衔接自然连贯。比如在第一部分描写琵琶独奏的场景中,人物繁多,动态各异,但 画家将全场上每个人的精神都服从于琵琶女的弹奏动作上,紧凑的节奏与现场的宁静氛围相吻合。 不论在场的人或站或坐,还是倚在屏风旁侧耳倾听,他们的视线都停留在弹奏者的手上 [6]。
名家点评
● 当代书画鉴定家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从唐末到五代,……最值得注意的是传为顾闳中所 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人物形象的刻画极为细腻传神,显然比前述的一些唐人仕女画又前进 了一大步,并且已有了些情节性的生动描述。
● 当代美术史论家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古画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 画卷设计了张宴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客酬应五个相继展现的场面,画中人物的身姿容貌 及手势都处理得自然合理、生动传神,线描细劲准确而流畅,色彩明丽而协调,取得了出色的艺 术效果。
● 在不同的场景之间,画家还精巧地运用了屏风、床榻、长案、管弦乐器等古代屋内常见的物品将 画面进行软分割,使画面既有彼此的独立空间,又不乏连贯性。例如在第三段描绘韩熙载在宴间 休息的场景中,韩熙载与几名仕女端坐在床榻上休息,外围有屏风进行隔断,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这种结构内容的安排,使观者不觉割裂的生硬,而用屏风联锁时也不觉得牵强。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课件
三“暂歇”
韩熙载坐床上休息,正在净手的情景,非常生活化
四“清吹”
韩熙载解衣盘坐椅上,欣赏着五个歌女合奏
五“散宴”
韩熙载手持鼓槌送别。全卷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各个情节,每段以屏风隔扇加以 分隔,又巧妙地图画卷全图
《韩熙载夜宴图》卷,五代,顾闳中作 (宋摹本) ,绢 本,设色 纵28.7cm,横335.5cm
首段“听乐”
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旁坐其兄,在 场听乐宾客还有紫微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诸人
二“观舞”
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幺舞”,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德明和尚在这个 场景下十分尴尬地拱手背立,神态逼真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是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整幅画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画中人物细腻传神。
今天的美术鉴赏课,刘老师就带同学们来仔细欣赏这幅传世名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朝代。
这幅画创作于南唐后期,风雨飘摇之时。
南唐后期,国势日渐衰弱,阴郁的氛围笼罩整个金陵城。
面对北宋的进犯,为换取片刻的安宁,南唐后主李煜一方面向北宋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宋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
南唐后主李煜韩熙载:时为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大学士。
不巧的是韩熙载正好是出生于北宋的名门望族,作为由北入南的官员,多疑的李煜对他“关怀备至”。
相传,一日李煜得知近日大小官员常出入韩府,立马冷汗直流,生怕韩趁机串联逆反。
情急之下,下了道密旨,派遣画家顾闳中,趁夜潜入韩熙载宅邸,将夜宴的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
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韩府的画师顾闳中,没见到什么乱臣贼子,放眼望去全是美女,成群的歌姬、舞姬、乐姬;琵琶声、萧笛声、鼓声、牙板声;笑声和嬉闹声更是此起彼伏。
顾闳中发挥自己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将夜宴的每个细节默记在心,回去挥笔作画,交了差。
李煜看过画作后,觉得韩熙载只是贪图享乐之人,并无谋逆之心,便暂时放过了韩熙载。
而这幅“间谍”画,凭借其惊人画技和传奇故事一同流传了下来,甚至跻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分为赏乐、观舞、小憩、清欢、宴归五段场景,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宰相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完整场景。
整幅作品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对画中五次出现的韩熙载的刻画更是尤为突出,或正或侧,或动或静,皆描绘得精微有神。
第一节"赏乐"“赏乐”一节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弹琵琶的女子身上。
从人们敛声屏气的痴迷神情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画中流淌出一串串美妙而清脆的音符。
画中离琵琶女最近,侧身倾听的男人是琵琶女的哥哥教坊副使李佳明。
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赏析公元907-960年,正是我国五代十国之际,那是唐代大一统局面瓦解后随即而来的一个动荡战乱时期。
中原一带,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称为五代,同时割据边地建国称王的,又有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唐、南汉、北汉、南平等十国,合称为五代十国。
虽然政局混乱,社会不安,但是,艺术的发展并未受到很大影响。
以绘画而论,五代的后梁、后唐,十国的前蜀、后蜀、南唐,仍然是人才辈出。
这一时期的绘画,道释、人物画没有多大的发展。
那时高雅之士目睹政治之腐败,多隐居山林,因而与大自然密切接触。
大者名山巨川,小者花草禽兽,凡是自然界的东西,都引起画家的注意,成为绘画的题材,因此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大为发展。
五代时期的画坛就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分天下的局面。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宗教画相应衰落了人物画承唐遗风比较满意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花鸟画方面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加强形成了徐熙和黄荃为主的两大流派;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
这里介绍顾闳中人物绘画作品。
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传世代表作为《韩熙载夜宴图》,见于画史著录的作品还有《眀皇击梧桐图》、《游山阴图》、《雪村图》、《荷钱幽浦》等。
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
韩熙载(907~970),字叔言,山东北海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
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则迅速崛起。
《韩熙载夜宴图》详解
《熙载夜宴图》详解关于《熙载夜宴图》的原作者和绘制背景在北宋《宣和画谱》卷七中有这样的记载:“顾闳中,江南人也。
事伪主氏为待诏。
善画,独见于人物。
是时中书舍人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氏惜其才,置而不问。
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图。
”《宣和画谱》的作者认为煜命人“写臣下私亵以观”有失体统,应该“阅而弃之”,但此图还是入了北宋御府的画库,而且这个画题在御府的收藏中还中有几本,比如《宣和画谱》中记录的南唐家顾大中的《熙载纵乐图》等等。
元明以来更有多个本子见于著录书中,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对此有详细的考证,可见《熙载夜宴图》在画史上是后代画家不断追摹的母题和蓝本。
除顾闳中外,还有一位画家周文矩。
“后主命周文矩顾弘中图熙载夜燕图,予见周画二本;至京师见弘中笔,与周事迹稍异。
”(元汤垕《画鉴》)由此可知,后主至少派了两个画家,去监视熙载,了解他的行踪举止。
画于乾德五年(964年)。
台静农先生在“《夜宴图》与熙载”(写于1967年)引述宋人著述,称“后主即位,颇疑北人,鸠死者多,而熙载且惧,愈肆情坦率,不遵社法,破其财货,售集妓乐,迨数百人,日与荒乐,蔑家人之法。
”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
此图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无款。
乾隆初此画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大千购得,带到。
20世纪50年代又从私家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馆。
《熙载夜宴图》卷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图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
从全图的结构上看,画家分别利用三件大的立屏将画面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的空间深度感又通过斜置的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全图共绘了46人(女21人,男28人),有些人物频繁出现,各自的形象十分统一。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这幅描绘韩府夜宴全过程的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这幅名画出自五代南唐名画家顾闳中之手,经过千年的辗转,如今完整无缺地保存了下来。
顾闳中,江南人,擅长画人物,神情意态逼真,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曾长期担任南唐翰林院画待诏。
后主李煜当时拟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是听说他“多好声伎,专为夜饮,宾客糅杂”,就命顾闳中去偷看真伪。
顾闳中目识心记,便绘成了一幅描写当时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举世闻名画作《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原有两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已失传,今天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
全图总共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
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
其中前两段最为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
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
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
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加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脸上都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
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与一般宴乐图比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01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刻画细 致,通过服饰、发型和神态等表 现出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特征 。
02
人物表情丰富,通过面部表情和 肢体语言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 ,如欢乐、忧愁、沉思等,使画 面更加生动有趣。
音乐与舞蹈元素
画面中融入了丰富的音乐与舞蹈元素,如琵琶、横笛、鼓等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 ,使画面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动感。
作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韩熙载夜宴图》在中国绘画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艺术影响
该作品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画家学习的 典范,激励了众多艺术家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收藏价值
《韩熙载夜宴图》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被视为国宝级文物,是中 国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之一。
细节的处理
细节刻画精致
画家对画面中的细节进行 了精致的刻画,使得画面 更加细腻和逼真。
细节富有创意
在细节处理上,画家注重 创意和个性,使得画面细 节更加独特和有新意。
细节的情感表达
通过细节的刻画,画家传 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 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 受到画面的情感表达。
05
《韩熙载夜宴图》的文化 内涵与历史意义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 分裂动荡,社会矛盾 尖锐,文化受到严重 破坏。
《韩熙载夜宴图》创 作于五代南唐时期, 是南唐宫廷画师顾闳 中的杰作。
这一时期,南唐作为 南方主要的割据势力, 文化艺术相对较为繁 荣。
画家顾闳中的生平简介
顾闳中(910年-970年),五 代南唐宫廷画师,擅长人物画。
的影响。
03
文化价值
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混乱的时期。统一的中国实际上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有的由汉人掌控,有的由蛮夷掌权,在混乱中交替存在。南北之间的斗争冲突再次发生,这就是每一次政治巨变的副产品。中国重新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南唐后主李煜继位后,北方的宋朝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宋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
韩熙载:历任南唐三朝,官位显赫,南唐主要的政治家。字叔言,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韩熙载因为是北方人,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
周文矩: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人,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Z、后主李煜时期,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叙事手卷,在缓慢打开手卷的过程中,五段场景依次呈现在观画者的面前,每段场景都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单元。画卷从右向左展开的同时,整体看上去是一个开放的图卷,实则每个小屏风构成的小场景又都是一个个封闭的独立单元。
分画面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副典型的中国古代长卷式人物画,分为“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段。从左向右慢慢展开画卷,五幕画面依次呈现,画卷展开首先看到的是高冠长髯的主人公韩熙载正和一位身着红袍的状元郎坐在床榻上,韩熙载脸上写满了沉闷与压抑,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正在弹琵琶,她的哥哥与众位宾客聚在一起认真地听者琵琶,所有人的目光中心点都集中在了琵琶女的身上,正如劳拉・穆尔维的公式中提出的一样“女人作为形象,男人作为观看的承担者”。宴会刚刚开始,所有人既被动又拘谨。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 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 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 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 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 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成了一个 统一的画面。
第一段 听乐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 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 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王屋 山等。
第二段 观舞 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在这场面中有一个 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 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 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五段 道别 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 舍地与女伎们道别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
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 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 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 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 煜之命而画,此画卷 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 是五代时北海人,字 叔言,后唐同光年进 士,文章书画,名震 一时。其父亲因事被 诛,韩熙载逃奔江南, 投顺南唐。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 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 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与性格却 都表现的前后一致。
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 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 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 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 如毫发,极其工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熙载夜宴图》详解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原作者和绘制背景在北宋《宣和画谱》卷七中有这样的记载:“顾闳中,江南人也。
事伪主李氏为待诏。
善画,独见于人物。
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
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图。
”《宣和画谱》的作者认为李煜命人“写臣下私亵以观”有失体统,应该“阅而弃之”,但此图还是入了北宋御府的画库,而且这个画题在御府的收藏中还中有几本,比如《宣和画谱》中记录的南唐家顾大中的《韩熙载纵乐图》等等。
元明以来更有多个本子见于著录书中,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对此有详细的考证,可见《韩熙载夜宴图》在画史上是后代画家不断追摹的母题和蓝本。
除顾闳中外,还有一位画家周文矩。
“李后主命周文矩顾弘中图韩熙载夜燕图,予见周画二本;至京师见弘中笔,与周事迹稍异。
”(元汤垕《画鉴》)由此可知,李后主至少派了两个画家,去监视韩熙载,了解他的行踪举止。
画于乾德五年(964年)。
台静农先生在“《夜宴图》与韩熙载”(写于1967年)引述宋人著述,称“后主即位,颇疑北人,鸠死者多,而韩熙载且惧,愈肆情坦率,不遵社法,破其财货,售集妓乐,迨数百人,日与荒乐,蔑家人之法。
”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
此图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无款。
乾隆初此画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张大千购得,带到香港。
20世纪50年代又从香港私家购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韩熙载夜宴图》卷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图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
从全图的结构上看,画家分别利用三件大的立屏将画面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内的空间深度感又通过斜置的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全图共绘了46人(女21人,男28人),有些人物频繁出现,各自的形象十分统一。
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五次,有左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但形神不改;他气宇不凡,眉头紧蹙,忧心如焚。
随着晚宴情节的发展,韩公从穿黑袍(听乐),发展到脱去黄衫(击鼓),再穿上黑袍(休息),后转入只剩一件内衣(清吹),最后又穿上黄衫(送客),韩熙载屡次更衣。
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載風流清曠,爲天官侍郎,……”20字。
引首有明代程南云篆书“夜宴图”,前绫隔水上有清高宗乾隆帝一题。
听乐。
全场的空气似乎凝结了,个个都在屏息倾听,沉湎在悠扬的乐曲里。
坐于榻上戴黑色峨冠为主人韩熙载,他的手自然地松弛下垂。
坐在坐榻上一着红袍头戴方巾的客人为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屋内其他或坐或立的客人和女侍都在倾听歌伎弹奏琵琶,面前陈设的几案上摆着樽酒果品。
郎粲(字号、里居及仕宦经历均待考)约于宋乾德五年(967年)在南唐进士考试中夺魁,当时20多岁,喜欢欣赏歌舞,是韩熙载夜宴席上的常客。
南唐应有19名状元,有记载的有9人。
其他10人无记载。
床前座椅上的两位宾客,约是太常博士陈致雍和紫薇郎朱铣。
背对观者而坐的中年男子即为太常博士陈致雍,他衣着规整,坐姿端正。
太常博士一职主掌朝廷五礼仪式,负责祭祀礼仪并拟议王公及三品以上朝官谥号,是有名的清望之位,非朝廷礼仪方面的权威不能胜任。
在场听乐宾客还有教坊副使李家明、紫微朱铣、门生舒雅、宠伎弱兰和王屋山诸人。
在画的最右边,也就是坐榻的后边有一个床,有黑色金花维帐。
床上一红被子,还有一个琵琶。
证明有或曾有伎睡于此。
韩熙载对面演奏琵琶的女人,高髻簪花,长裙彩帔,怀抱琵琶,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乐伎李姬。
在她身旁躬身侧望的是李家明。
站在李家明左侧的蓝衣少女,是王屋山。
另外两位官员模样的人,其中有一个是韩熙载的得意门生舒雅。
观舞、击鼓。
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为王屋山跳的绿腰舞(“六么舞”)击鼓伴舞,晚宴的歌乐活动进入高峰,也是全卷情节结构的高潮。
韩熙载身后留须者为教坊副使李家明。
红衣者为郎粲。
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在这男女糅杂的声色之娱里,使他备感窘困,尴尬地拱手背立,但又不住侧耳静听这动人的舞乐;韩熙载曾对德明和尚道出奢靡展宴的用意:“吾为此行,正欲避国家入相之命。
”于是他“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糅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
”在樂舞禮儀的考證上,卷中聽客和德明和尚作雙手叉合的手勢是宋代致禮的手語「叉手」。
小巧玲珑的名妓王屋山正应节起舞,而韩熙载在羯鼓前挽起袖管、手抓鼓槌,击鼓宣示节奏。
六么舞《绿腰》是唐、宋乐舞大曲名,属唐「软舞」类。
又名《六么》、《录要》、《乐世》。
舞者穿长袖窄襟舞衣,舞姿轻盈柔美。
动作以舞袖为主。
节奏由慢转快,舞态之飘逸敏捷,有如鸿鸟惊飞。
《六么》音乐流传极广,故有「六么水调家家唱」的诗句,也常作为琵琶曲独奏。
画中王屋山表演《六么舞》,舞者背对观众,从右肩上侧过半个脸来,身着天蓝色长袖舞衣,微倾头,稍低眉,双袖搅舞后,背在身后,微微抬起的右脚正要踏下去,背后的双手好像要从下向两边分开,把她的长袖飘舞起来,表情含蓄妩媚。
《韩熙载夜宴图》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份有明确时代、特定场合、舞名、舞人名的舞蹈文物。
宋代仍流传《六么舞》。
南宋官本杂剧段数中有多种「六么」名目,如:《崔护六么》、《莺莺六么》、《厨子六么》等。
由此可证,在宋代,《六么》已被戏曲艺术所吸收。
戏曲吸收古代传统舞蹈的史实,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
羯鼓羯(jié):[名](1) 阉过的公羊。
泛指羊[wether],(2) 又如,羯膻(羊臊气),(3) 中国古时的一民族名。
源于小月支;曾附属匈奴。
魏晋时散居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与汉人杂处,从事农业,受汉族地主奴役,被称为“羯胡”。
信奉“胡天”。
晋时,羯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为五胡十六国之一。
如:羯胡(旧时用以泛称来自北方的外族)。
羯:[动],阉割[castrate],羯鸡,阉鸡也。
——清·翟灏《通俗编》)。
羯鼓[an ancient drum] 我国古代一种鼓。
腰部细。
据说起源于羯族。
羯鼓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
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
它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
古时,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
羯鼓处在都昙鼓、答腊鼓(都昙鼓,形状比腰鼓小。
答腊鼓,指揩鼓)之下,在鸡娄鼓之上。
羯鼓是用山桑木围成漆桶形状,下面用床架承放,用两只鼓槌敲击。
羯鼓的声音急促、激烈、响亮,尤其适用于演奏急快节奏的曲目,可以在战场上用于战鼓为战士搏击助威。
同时也可在高楼上玩赏风景时演奏,时值明月清风,鼓声凌空可以传的很远,特性与其他乐器差异很大。
羯鼓的槌杖一般是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材制做而成的。
木料必须乾燥,杜绝潮湿之气,使其柔韧而滑腻。
只有木料乾燥,敲出的鼓声才最清脆响亮,而滑腻是使羯鼓能奏出如同战马奔跑的蹄声。
圈鼓身漆桶时要用刚硬的铁,铁要经过精炼,圈卷时应该均匀。
铁如果不刚硬,则鼓边上下不齐,松紧不一。
圈卷时不均匀,则鼓皮有紧有松,敲击时受力不匀衡。
就像弦乐器的琴弦系得不好而使琴声散逸不准一样。
这样的鼓,敲出的声音也会不符合音律。
唐朝时,很多人喜爱且擅长羯鼓。
唐玄宗便是其中之一,他常说:「羯鼓是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不可与之相比。
」并作鼓曲《秋风高》,每当秋高气爽,即奏此曲。
当时的宰相宋□深爱声乐,尤其擅长敲击羯鼓,他对玄宗说:「击鼓时,如果能够头做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便是击羯鼓的能手。
」是说击鼓时头不能动,且下手急促,就像急雨一样。
音乐家李龟年也善击羯鼓,一次,唐玄宗问他打断了多少根鼓杖,李龟年说:「臣已打折了五十只鼓杖。
」唐玄宗说:「你不算特殊,我已经打折了三立柜了。
」(出《太平广记》)(《羯鼓史话》作者:晓晨整理)经过一番击鼓伴舞,疲惫了的韩熙载草草套上外袍,与四位侍女同坐卧榻,一侍女正侍奉他洗手(端盆者穿蓝衣服,身材娇小,应为王屋山),韩氏用手指轻轻沾水,满面愁云,心不在焉,旁边一侍女托来茶点,另一侍女在准备着箫、笛和琵琶,画中的火烛已燃至一半,预示着夜宴时间已经过半。
两组情景之间以两个好像刚离开前厅正要走向后室的女子巧妙地连接起来。
坐榻之后也有一个床,为红色金花维帐。
床上为蓝被子,似有人于其中。
一女手拿一个琵琶,还有三个竹笛。
清吹。
韩熙载解衣盘坐于椅上,袒露胸襟,挥扇驱热,与侍婢说话,欣赏着五个伎女箫笛合奏,似乎沉湎于声色之中,他身边三个侍女。
陈致雍(另一说是门生舒雅)打牙板。
五位伎女为坐姿,各具其态,聚散有别,十分生动。
画面的一角另一男宾站在屏风旁,回首与屏风外的女子窃窃私语,把观者的目光又引入了下一个画面。
卷中樂伎堂而皇之地排作在主人的堂上或榻上的情形,是在北宋以前未有的情況,北宋以前無婦女在男子面前使用坐具的儀規。
另外,在《韓》卷中出現的插屏、椅子、坐墩、牙條、注子和注碗、燭臺等家具器用之形制,亦與出現在其他宋畫的家具器用以及宋墓的出土物一致。
宴归、送客。
曲终人散,韩熙载穿上黄衫,稍整衣冠,起身与宾客挥手告别。
韩熙载面向右方站立,处于观者视线的中心。
他手执鼓槌,举另一手示意,热情留客(?)。
那位陈致雍(?),坐而不起,与二伎女依依不舍;卷尾一女作哭别状,一男士以柔情细语极力哄劝......此卷不再仅是单纯的图绘,而是整合了视觉形象和文本两部分于一体之中。
这种变化之所以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是因为它不仅深深地改变着对绘画的观看和理解过程,而且还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普遍情形——一幅古画是往往被不断地增添新的鉴藏者的题跋。
因此题跋与画之间便有了一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题跋是因画而起,反映着画的优先权,如在故宫本的夜宴图卷中,本幅之后最早的一段题跋南宋无名氏所书的韩熙载小传,其内容有的来自文献记载,有的则直接围绕画中所绘的人物形象来叙述。
而后来的题跋者或观画者则又按此传述来辨识图中的人物形象,或者画面内空的隐含意义进行生发。
这样,题跋又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后来题跋者、观画者对画的内容的辨识和理解,题跋又有着优先于画面的作用。
无论是文献著录或是题跋多基于对画面题材内容的阐释,很少涉及到画本身图像的形式表现特征,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几乎完全被忽视掉了。
而顾闳中的夜宴图之所以被后世一再追摹,是与其艺术上的成就密不可分的。
此图最早著录于元代汤垕的《画鉴》,后曾经清代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顾复的《平生壮观》著录。
拖尾有无名氏所书的一段“韩熙载行实”;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紹勳”葫芦印,清代宋荦钤“商丘宋犖審定真迹”一印。
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代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