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法

合集下载

百消膏的功能主治

百消膏的功能主治

百消膏的功能主治简介百消膏是一种中草药制剂,由多种草药经过特定工艺研制而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百消膏的功能主治及相关信息。

功能主治百消膏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消炎止痛:百消膏具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可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能缓解皮肤炎症、溃疡、瘙痒等症状。

2.抗菌杀菌:百消膏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杀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预防感染和传染。

3.消肿散结:百消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和淤血,帮助散结。

它适用于各种外伤、肿瘤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4.促进伤口愈合:百消膏可刺激伤口的新生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它有助于修复切口、烧伤、溃疡和其他皮肤损伤。

5.清热解毒:百消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暑、食物中毒和痈疮疖肿等。

6.止血生肌:百消膏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和慢性皮肤溃疡。

使用方法在使用百消膏时,需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清洁皮肤:在使用百消膏之前,应先用温水和肥皂清洁伤口或患处,然后晾干皮肤。

2.适量涂抹:将适量的百消膏涂抹在伤口或患处上,并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3.遵循医嘱: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可适当调整涂抹的次数和剂量。

一般情况下,每日涂抹3-4次,连续使用7-10天。

4.注意事项:避免将百消膏涂抹在眼睛、口腔和其他粘膜上。

若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注意事项在使用百消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对百消膏成分过敏者禁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严禁内服百消膏。

•避免将百消膏接触到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

•在使用百消膏期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百消膏只适用于外用,在涂抹后避免吹风或接触水。

总结百消膏是一种中草药制剂,具有消炎止痛、抗菌杀菌、消肿散结、促进伤口愈合、清热解毒和止血生肌的功能主治。

使用百消膏时,需先清洁皮肤,适量涂抹,并遵循医嘱。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毕业论文【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中药外治皮粘散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由于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

皮粘散是我科已故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文琢之教授的秘方,临床运用四十余年,治疗CSU、慢性窦道、漏管等常能收到奇效。

为了系统观察该药治疗CSU 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5-08~2007-02收集CSU门诊和住院患者共73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拟定了诊断标准:①可有外伤或感染、长期卧床、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电离辐射等病史;②溃疡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边缘呈斜坡状或变厚高起,疮口下陷,脓液稀少或腥秽恶臭,肉芽灰白或暗红色,周围皮肤黯黑,板滞木硬,很难愈合,愈合后极易复发;③病程在1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②癌性溃疡;③急性溃疡;④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2.1 药物组成皮粘散由炉甘石、朱砂、琥珀、黄连、冰片等9味药组成,将其制成极细粉末。

2.2 换药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将创面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拭干,将皮粘散“飞”到溃疡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隔日更换敷料1次,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3.2 观察指标3.2.1 一般指标病程;全身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引起CSU的原发疾病及诱因。

3.3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溃疡面完全愈合为痊愈;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为显效;溃疡面缩小达30%以上,70%以下为好转;治疗1个疗程,溃疡面缩小不足30%,或根本无缩小,或有扩大趋势为无效。

3.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PC软件进行。

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5例

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5例


忍冬藤
g

30 g

蜈蚣
山楂
面 修 复是 临 床 的

大难题

我们 运 用 中 医 药 内外 合

白花 蛇 舌 草

30
半枝莲
30
桑枝

9 g

治 慢 性 皮 肤 溃 疡 取 得 了令 人 满 意 的疗 效

兹择典
12 g
大枣
10 g


静脉 滴注 黄芪注 射液 清 开 灵 注 射

型病案
1
5
例 报道如下
, ,
。 。

边缘


主诉
12
左 手背化疗后溃破 不 愈

45
d

患者
脓府仍有 分泌 物较 多 疮 周肤色瘀 暗
9 g


前 方 加 水蛭

20 0 1

月 因 左 侧 扁 桃 体 肿 瘤 干 当地 医 院 行 化

桃仁பைடு நூலகம்
12 g
续 服 疮 面 中央 予 生 肌 散 冲 和 膏 外


疗 ( 环 磷酰 胺 长 春新碱 阿 霉 素 )
生肌 愈 创 油 冲 和 膏 外用
前 后共住 院
122 d

疮面
患者左 手背溃
调 夜 寐 欠安


疼 痛 夜 间尤 甚 身热平 纳 可



便
愈合 出院 病案
58


检 查 :左 手 背 肿 胀 明 显 肤 色 暗红 手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摘要】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目的讨论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方法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

结论疮疡大多生于体表,易于诊断,每一种疮疡都有它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了解疮疡的病因病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疮疡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历代中医外科文献又常用痈疽来概括一切疮疡疾病。

疮疡是中医外科的临床基础部分,掌握了疮疡的基础知识,便能运用其指导其他外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所以学好疮疡对学好整个中医外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治疗治法分内治和外治,内治是指全身治疗,外治是局部治疗。

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应该辨证施治。

在疮疡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综合性措施,即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但轻浅的疮疡,有时专用外治也能获得痊愈,所以外治法更为重要。

总之,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不同的致病因素,辨明阳证、阴证,然后决定内治和外治的法则。

2 外治法疮疡的外治是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外治疗法的应用,也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的发展过程,选用不同的治法和药物。

主要治法包括箍围消肿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三大法则。

2.1箍围消肿法适用于疮疡初期。

使用的剂型有新鲜草药、箍围药、油膏、膏药、掺药等,使之发挥活血、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等功效。

(1)草药可以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消散肿结作用的草药,这些草药适用于红、肿、热、痛的阳证。

应用时可将新鲜草药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2次。

(2)箍围药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阴证可用回阳玉龙散;半阴半阳证则用冲和散。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说的是中药外治法。

这包括了敷贴法、熏洗法、涂擦法等等。

敷贴法是将调制好的中药膏或散剂直接敷贴在患处。

比如,对于红肿热痛的疮疡,可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敷贴,促进炎症的消退。

又如,对于慢性皮肤溃疡,可采用生肌收口的药物敷贴,加速创面的愈合。

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的热气熏蒸和药液浸泡来治疗皮肤病。

这种方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例如,对于湿疹、瘙痒症等,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中药熏洗,能有效减轻症状。

涂擦法是将中药制成药液或药膏,涂抹在患处。

像治疗痤疮,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涂擦,减少痤疮的发生和炎症反应。

除了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的病理状态。

比如,对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与情志、神经调节相关的皮肤病,针刺相关穴位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皮肤病,如冻疮,艾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拔罐疗法也是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对于一些因湿热、血瘀引起的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拔罐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中医外科学还注重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对于皮肤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患者的体质,中医会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湿热型的皮肤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的食物;对于血虚风燥型的皮肤病,则要适当多吃一些补血滋阴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外洗中药是指将中药以一定的浓度冲泡成药液,然后外用于患处。

外洗中药通常用于皮肤病、烧伤、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和伤口的清洗。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外洗中药的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外洗。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外洗。

比如在治疗烧伤时,可以选择壮腰活络中药方剂,如川穹、白胁、三牛膝等药材;在皮肤病的治疗时,可以选用化湿止痒的中药,如黄连、苦参、连翘等药材。

然后,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用适量的水浸泡。

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以使中药材释放出有效成分。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煮沸10-20分钟,使药材充分溶解。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煮沸的时间,每次使用时可重新煮沸药液。

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容器中,待稍凉后进行外洗。

使用前需要先将患处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细菌感染。

然后,用药棉或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擦拭患处,或者直接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持续约10-15分钟,每天2-3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外洗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一般以体温左右为宜。

同时,要避免用力擦拭患处,以防止加重疼痛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此外,患处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外洗后可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防止细菌感染。

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处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中药的种类和浓度。

如果用药后患处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外洗,并就近就医。

如果使用中药外洗效果不佳,可咨询中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调整。

此外,在使用中药外洗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卫生原则。

比如,保持用具的清洁,使用前用开水烫洗消毒,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保存;避免与他人共用用具,以防交叉感染;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总之,外洗中药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正确使用中药进行外洗,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辅助伤口愈合的作用。

在使用中药外洗时,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掌握正确的外洗方法,并注意卫生原则。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6例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6例
部 组 织 营 养 状 态 差 ,血 液 循 环 障碍 及 抵 抗 力 低 下 , 在 此
液 中浸泡 ,每 日 2次 ,重者 3 次,每 次 3 0分钟 。药浴 后疮面暴露 ,无需包扎 。冬季要注意局部保暖 。3 天为 0 1 个疗程 ,共治疗 2 个疗程 。
基础 上出现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因其 迁延不愈及愈 后极易复发等特点成 为医学 临床 中颇 为棘 手的难题 。本
虚有 机结合起米,临证重用 当归、川 芎 、桃仁 、红花 、 I 水蛭 等活血祛腐之 品 ,黄芪、太子参 、茯苓 、白术 、红 枣、灵芝等 健脾益 气补虚之品 内治 ,符合祛腐祛瘀 、补
虚 牛 肌 之 法 ,疗 效 显 著 。 】
21 效果评定标 准 临床治 愈:溃疡面 愈合 ,随访 3个 . 月溃疡无复发 。有效:溃疡面积为 1 c . m 以下者 ,经治 5
循 环 2 结 果
病属 中医 “ 疮疡 ” 臁疮 ” 席疮 ”范畴。中医治疗皮 、“ 、“ 肤溃疡方法十分丰富 ,形成 了独特 的理论 体系,且疗 效
显著。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本组 3 . 6例患者均为 门诊患者。其中男 性 1 6例, 女性 2 例 , 0 平均 年龄 4 9岁; 病程 短则 1 月, 个 长则 l 年有 余;发病多数 因浆液性乳腺 管炎和腹部手 0 术后 引起 。病例性别 、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 1 。
d :1 9 9 .s. 7—7 9 001.1 oi 036 ̄i n1 227 . 1. 06 s 6 2 0
文章编 号 :17 —79 (00 1—0 80 6 22 7 2 1)一00 1—2
皮肤溃疡是各种原 冈引起 的皮肤 慢性感染性病变 , 是 由 于组 织 缺 血 、坏 死 引起 的皮 肤 或 黏膜 缺 损 , 由于 局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为您提供两种常用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配方一:溃疡油膏
1. 准备材料:川军10g、田三七40g、黄柏10g、熟石膏10g、甘草10g、冰片10g、麝香4g、珍珠7g、紫草100g、芝麻油1000ml。

2. 将八味中药共研细末,混匀成溃疡散。

3. 将紫草放入麻油内,文火加热近沸,滤过后滤油中加入小许白蜡,搅匀而成紫草油。

4. 将溃疡散与紫草油按1:200比例混合,调匀面成溃疡油膏。

5. 高压消毒,备用。

6. 主治:皮肤放射性溃疡等。

7. 用法:将药膏涂于患处,外包,每日1—2次,至愈。

一次性配制量不宜超过10天用量为宜。

配方二:黑油软膏
1. 准备材料:龙骨30g、枯矾30g、五倍子60g、轻粉30g、冰片6g、蛤粉60g、寒水石60g、生石膏60g、薄荷脑30g、凡士林适量。

2. 上药分别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待配。

3. 取药粉100,凡士林900,调拌成10软膏。

4. 主治:慢性湿疹等。

5.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

注意事项: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过程需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操作前请洗手并确保所有材料清洁无菌。

如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师或药师的帮助。

生肌愈溃散外用治疗慢性下肢溃疡

生肌愈溃散外用治疗慢性下肢溃疡
牡 蛎 ,龙骨 有 镇 静 消 炎和 降 低 血 管通 透 性 的作 用 。
注射 :鱼腥草注射液,肌注 2 ~4毫升,每 日一次 。
2 治 疗 效果
经治疗一周后 ,疱疹,疼痛完全消失的为 2 ,疱疹绝 4例 大部分消失,疼痛 明显减轻占 3例。总有效率 10 。 0%
3 病 例列 举 王某 ,女 ,5 岁 ,20 年 4月 6日就 诊 。主 诉 3日左 肋 8 00 微 疼 ,皮肤 潮 红 , 5日出现 大 面积 水 泡 , 疼痛 难 忍 , 不 欲 生 。 痛
疮 面 创 口无 明 显 好 转 , 到 我 院 诊 治 。症 见 右 小腿 胫 骨 面 有
共治疗 4 例患者, 中男性 2 例 、 2 其 3 女性 1 9例。 年龄 3 ~ 7
7 岁 平 均 5 岁 ,均 有 下 肢静 脉 曲张 史 。 5 1
2 治 疗 方 法 21 药物 组 成 .
由于本病 的发病机理 , 初期是 由寒邪之气致使毛窍 闭塞不 通 ,因气不行 ,卫阳不得宣泄,而身发泡疹,因寒至痛,因此 在治疗上采用半进 半出以取气皮 , , 刺激病灶局部之经络 , 配合
拔 罐 ,宣 通经 络使 气 血通 畅 ,迫邪 外 出,从 而 达到 通 则 不痛 的
目的 。
就诊时查检:左肋见呈簇 带状分布的水泡,皮损 3 5厘米 ,宽 5 2厘米 。水泡为米粒大 ,疱壁发亮,少数 出现溃破 , 银针沿其周边 ,浅进快出,只针 用 到皮 ,出血与否均可 ,然后于针刺处拔罐,1 5分钟后起罐 ,
用 消 毒 棉球 拭 去 血迹 。隔 日一 次 。
口服中药突 出了清热解毒 , 镇定安神和止疼功效, 中栀 其 子大剂量有清热除烦躁作用 , 元胡起活血理气止痛的功能 , 煅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中药外用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等优点。

正确使用中药外用剂对于发挥其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外用剂使用方法。

一、敷贴法敷贴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等,直接敷贴于患处或特定穴位上。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例如,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肿痛,可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红花、乳香、没药等研成细末,用黄酒或蜂蜜调和成糊状,敷贴在肿痛处。

一般每天更换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选用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制成敷贴剂,在夏季三伏天敷贴于肺俞、定喘等穴位上,以预防冬季发病。

在使用敷贴法时,要注意清洁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以增强药物的吸收。

同时,要观察皮肤的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熏洗法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用温热的药液浸泡、洗涤局部或全身。

对于皮肤病,如湿疹、瘙痒症等,可选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中药煎汤熏洗。

先将药液煮沸,利用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用毛巾蘸取药液擦洗或浸泡患处。

对于关节疼痛、风湿痹痛等病症,可用独活、威灵仙、伸筋草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煎汤熏洗患处或全身。

熏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熏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缓解症状。

但对于皮肤破损、感染严重的部位应慎用。

三、涂抹法涂抹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油剂等,直接涂抹于患处。

比如,对于烧烫伤,可使用京万红软膏、紫草油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制剂,均匀涂抹在创面。

对于皮肤干裂、冻疮等,可选用凡士林、蛇油膏等滋润皮肤的制剂,涂抹在患处。

在涂抹药物时,要注意涂抹均匀,厚度适中,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

四、吹敷法吹敷法是将中药粉末吹撒或敷布于患处。

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外治及临症施护

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外治及临症施护

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外治及临症施护作者:刘晓峥张琼肖韦叶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慢性皮肤溃疡又称难治性溃疡[1],是由于皮肤或黏膜组织缺损且合并慢性感染,伤口不能及时愈合导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共同特征是体表皮肤经久不愈,病程缠绵。

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久病正虚,气血瘀滞,营卫不畅,肌肤失养,复染邪毒所致。

我科自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对46例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实施中医外治及临症施护,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临症施护【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72-0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25,女21例;年龄34~89岁,平均49.5岁;病程1月~6年,平均3个月。

1.2 伤口分级按Wagner分级标准[2]分为5级,I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II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III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IV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Ⅴ级:全足坏疽。

I级16例。

II级28例。

III级2例。

IV级0例。

Ⅴ级0例。

溃疡面积最小0.9×2cm,最大8×11cm。

1.3 伤口临床证型按王永炎下肢溃疡分型,湿热下注17例,创面色黯,或附上脓苔,脓水浸淫,臭味难闻,四周浸肿灼热;脾虚湿盛9例,病程日久,创面色黯,黄水浸淫,患肢浮肿;气虚血瘀20例,溃烂经年,腐肉已脱,起白色厚边,创面肉色苍白,四周肤色黯黑。

2 中医外治2.1 评估评估患者伤口类型、分级、面积、创面组织形态、潜行、窦道、渗出液、疼痛及相关心理、社会、饮食问题。

了解来科前的伤口处理,每周评估1次,若伴有感染每次换药均需评估。

2.2 伤口常规处理 0.9%nacl注射液棉球清洗伤口,待干。

伤口周围皮肤胶布痕迹以75%酒精擦拭。

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毓欣郑向龙李雪梦杨丽娟王万春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6期【摘要】皮肤慢性溃疡是伤口长期愈合困难所形成的创面。

文章回顾了近十年来静脉曲张性溃疡、动脉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其他慢性溃疡的中医外用药物临床运用,分析得出中医外治药物具有分期辨证、直达病所、虚瘀为本、多元治疗等特点,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诊治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皮肤慢性溃疡;臁疮;脱疽;中医外用药物【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2-0060-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2.zgmzmjyyzz202412013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kin Ulcers with Topical Drugs in Chinese MedicineLI Yuxin1 ZHENG Xianglong1 LI Xuemeng1 YANG Lijuan1 WANG Wanchun2*1.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Chronic skin ulcers are wounds that form when a wound fails to heal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varicose ulcers, arterial ulcers, diabetic ulcers, pressure ulcers and other chronic ulcers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analyze and conclude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ged identification, direct access to the place of disease, deficiency and stasis as the ba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treatment,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idea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linical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Chronic Skin Ulcers; Polyposis; Deglutition; Topical Chinese Medicine皮膚慢性溃疡(chronic skin ulcer,CSU)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正常皮肤或黏膜损伤,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两周以上未痊愈者为慢性溃疡,一月以上无明显愈合倾向者为慢性难愈性溃疡,其具有病程长、难愈合且常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

中药内外合治慢性皮肤溃疡1例

中药内外合治慢性皮肤溃疡1例

创 面换 药等 方法 治疗 , 收效甚 微 。3 汤合益 胃汤加减 : 黄芪 8 , 血 化 生 气 血 ; 牛膝 载 药 下 行 ; 梗 生 0g鸡 川 桔
个月前 ,因饮食不节导 致病情加 藤4 , 0 银花藤3 , g 0 连翘2 , g 0g黄柏 引药 出表 。后 期 疮 面红 活 , 泌 物 分 重 , 疡 面 明显 扩大 , 诊 于艾 老 。 1 , 溃 求 5 桔梗 1 , 牛膝 2 , 山药 减少 , g 5g川 0g怀 久病人络伤 阴, 余毒未尽 , 故 刻 诊 : 足 背跨 指 根部 见 一 约 1 m 2 , 右 0 生地黄2 , e g 0g麦冬 1 g南沙参 改用 益 胃汤 合补 血 解毒 汤 加减 , 5, 加 × m大小 的椭 圆形 溃 疡 面 ,溃 疡 3 , 2e 0 玉竹 1 , 花粉 2 , g 0g天 0g潞党 参 鸡 血 藤 活血通 络 ; 天花 粉合 益 胃汤
慢 性 皮 肤 溃 疡 又 称 难 治 性 溃 3 , 0g 连翘 2 , 0g 黄柏 1 , 5g 桔梗 1 , 合 。本 例 患者 病 程长 且 年老 体 虚 , 5 g
疡, 病因复杂 , 缠绵难愈 , 或愈后 复 川 牛膝2 , 山药 2 , 0g 怀 0g 南沙 参 中医认为久病多虚 ,久病多瘀 , 因 虚 瘀 成 发, 有些溃疡甚至会 “ 癌变 ” 现代 3 , 白术 1 , 苓 1 , 曲 , 0g 炒 5 茯 g 5 建 而 “ 、 ” 为慢 性 皮肤 溃 疡 的 主 g
周 围皮 肤 红 肿 ,疮 面 色 泽 苍 白无 3 , 0g 地肤 子3 , 曲2 , 0g建 0g金荞 麦 养 阴生 津 ; 党 参 补 中益 气 ; 肤 潞 地
华 , 覆 少 许 稀 薄 分 泌 物 , 周 皮 2 , 上 疮 0g重楼 1 , 草6g 5g甘 。继 用生 理 子 除 湿 止痒 , 并加 重 生 黄芪 的 用量

慢性难愈性疮面的中医外治策略

慢性难愈性疮面的中医外治策略
“腐祛肌生 ”是溃疡 向愈 的规 律 ,“祛腐生肌 ”又是治疗 溃疡 的法则 。《医宗金鉴 ·外科 心法 要诀 》云 :“腐 者 ,坏 肉也 ,诸 书 云 ,腐 不祛则新 肉不生”,腐 者 ,坏 、朽 、陈、烂 也。变性 、坏死 ,失 去生机或有 碍 于疮 面愈 合 的组 织 ,均 可称 之谓 腐 。如 死 皮 、腐 肉 、烂 筋 、蚀 脉 、死 骨、脓液 、痂垢 、窦道 、异 物等均为腐象 。祛 腐 , 即是清除这 些 变性 、坏死 的病 理 产 物 或有 碍 于 疮 面愈 合 的组 织 。肌者 ,狭义称谓肌 肉 ,广义包括 皮肤 、黏膜 、肌 肉、筋 、脉 、骨、
l 慢 性难愈 性 疮 面 的发 病机 制
慢性难愈性疮 面通 常继 发或伴 发 于感染 、血管 性病 变 (静 脉曲张 、闭塞性 动脉硬化症 )、代谢异 常(糖尿病 、痛 风 )、免疫性 疾 病(血管炎 )、外 伤(毒蛇咬伤 、烧 伤等 )、放射损伤 、神经病 变 、 营养不 良、局部压 力性改变 、药 物影 响 (激 素 、化疗药 物 、免疫抑 制 剂、羟基脲 等)、恶性 肿瘤等。
根 据疮 面腐 肉多少及 脱落难 易 ,疮 面脓液 的形 质 、色泽 、气 味及量 的多少 ,创 周组 织 红肿 热 痛等 特点 ,选用 不 同方 法清 除 坏死组织 ,促使腐 祛肌生 。有 提脓祛 腐 、煨脓 祛腐 、祛 瘀化腐 等 法 ,促使腐 肉迅速脱 落 ,出现新 生 肉芽组织 ,常须配合蚕食 清创 。 提脓祛 腐法主要选 用 升丹 制剂 外用 ,腐 肉不脱 ,或局 部 溃疡 色 泽较 暗滞 ,可外掺 九一丹 ;疮面基 底部 坚硬 ,或 色泽不 鲜 的 肉芽 组织 ,可用Jk-"丹外 用。煨 脓祛 腐法 适用 于对疮 面牢 固覆 盖较 多黑色 、干性坏死组织 或焦痂 ,或大量腐 肉样组 织 ,难 以脱 落者 , 可用金 黄膏 、红油 膏等油膏 厚敷 。祛 瘀化腐 法适 用 于腐 肉难脱 者 ,可用活血祛瘀 药物外用 。

九一丹方剂配方

九一丹方剂配方

九一丹方剂配方九一丹【方剂名】九一丹,出自清·《医宗金鉴》。

本方又名“九一散”。

【组成】煅石膏九钱(27克),黄灵药(升丹)一钱(3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

撒于患处,或用药线蘸药粉插入疮口,外盖膏药或药膏,每日换药1~2次。

【功效】清热,搜脓,生肌。

【主治】主治疮毒溃破,脓出不畅,或溃疡脓腐难脱,或已成瘘管等。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体表溃疡脓未尽者,以及慢性窦道,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漏、皮肤赘疣、赘瘤、周围血管疾病皮肤溃烂等。

1.慢性皮肤溃疡:以包括九一丹外敷在内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24例。

方法:①中药外敷疗法:祛腐阶段,局部疮面均匀撒上一薄层九一丹,生肌阶段,改用生肌散。

②中药熏洗疗法:祛腐阶段用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剂克,生肌阶段用益气活血生肌中药煎剂克。

③中药溻渍疗法(湿敷疗法)。

④中医缠缚疗法。

以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评价疗效,2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14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

(《吉林中医药》2012年第12期)2.压疮:内服配合外用九一丹治疗压疮30例(治疗组),方法:①内服:托里消毒散加减。

②外用:脓腐者,九一丹外盖红油膏纱布;脓腐已尽、疡面红活上生肌散,外盖白玉膏纱布。

对照组15例常规西医处理。

以2~4周压疮愈合与否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第10期)3.肛瘘术后创面:本方治疗肛瘘术后创面40例(治疗组)。

方法: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5~7日,术后第1日开始换药,换药时创面外敷九一丹。

对照组40例在换药时创口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

以创面分泌物、创口边缘水肿情况、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指数和1975年全国肛肠会议拟定总体疗效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4日、第9口创口疼痛VAS指数、创口水肿、创面分泌物、创口痊愈时间均较满意。

臁疮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臁疮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臁疮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文/祝玉娟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黑虎庙中心卫生院臁疮,俗称老烂腿,在中医学中被归类为“瘰疬”范畴,是一种由于大隐静脉曲张长期不治疗或误治,导致溃疡形成的疾病。

臁疮通常表现为患处皮肤溃烂、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臁疮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部疗法,旨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臁疮中医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川芎、红花、赤芍等,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清除瘀血、改善疮面血液循环,加速疮面愈合。

同时,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炎症。

此外,化脓生肌类药物如黄连、地黄、连翘等,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生肌生肤,加快溃疡愈合过程。

综合运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疮面愈合。

外部疗法外部疗法在中医外科治疗臁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中药活血化瘀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药熏洗是通过草药的温热性质深入渗透皮肤,激发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疼痛区域的新陈代谢。

草药如川芎和丹参在熏洗中发挥着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清除淤血、减轻炎症,从而缓解疼痛感。

这种方法通过温热的熏蒸液促进淤血排出,提高局部新陈代谢,为伤口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降低炎症水平,为整体康复提供支持。

中药外敷作为中医外科治疗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臁疮淤血凝滞、肿块明显的情况。

当归、红花等草药在外敷过程中通过局部渗透发挥药物的作用,有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其使用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减轻疼痛感,并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

中药热敷是中医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采用温热性草药如艾叶、薏苡仁。

这些草药在热敷过程中能够渗透皮肤,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淤血的吸收与排出,减轻疼痛和肿胀,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

热敷还能够舒缓疼痛感,提高组织代谢活动,为伤口的修复提供良好环境。

在使用中药热敷时,需要谨慎选择草药和热敷时间,以避免皮肤烫伤或过度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法
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李宇轩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四川成都6 1 0 0 7 2 )
【摘要】慢性皮肤溃疡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身心极大的痛苦,临床治疗方法多样。

中医药外治法因其易于操作、疗效良好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因此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较大意义。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 / 2012-01,检索词为“慢性,溃疡,皮肤,治疗”,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有关慢性皮肤溃疡及慢性皮肤创面治疗的临床实验性研究。

排除标准:1. 重复研究,2. 个例报道。

结论通过引用近年文献12 篇,以药物剂型为基础进行综述,可知以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皮肤溃疡,中药外治
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 skin ulcer, CSU)又称难治性溃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因复杂、迁延难愈、愈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它包括血管性溃疡、压迫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创面尽管不能迅速致人死亡,但是由于它发生在体表,在肉体和精神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慢性皮肤溃疡的愈合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无特效药物及疗法。

西医治疗多常用的清创术、皮肤移植、抗感染或给予维生素类和锌治疗等方面基本停留在等待伤口自愈阶段,这些方法对病程短的早期溃疡效果较好,但对年龄大、病程久的慢性溃疡疗效则较差。

因此,对慢性皮肤溃疡的处理,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

传统中药以生肌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正如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外科之法,最重外治。

”本病的中医治疗,应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

”中医药外治疗法可以明显促进与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尤其对创口晦暗、肉芽组织不鲜者,疗效更佳。

目前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外用药内容丰富,现以常用外用药的剂型为基础,将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中药剂型
1.1 油膏
邹连琦等[1] 自拟活血生新膏,将120 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顺序均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0 例,使用活血生新膏),对照组(60 例,使用生肌玉红膏)。

结果:观察组治愈56 例,好转4 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0 例,好转28 例,总有效率96.7%。

陈彩霞[2] 应用紫草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40 例。

2 周内治愈3 例,4 周内治愈27 例,其它7周
内治愈,总有效率100%。

马永琦等[3] 应用琦美万慈灵软膏治疗97 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

结果:痊愈93 例,总有效率100%。

解自新等[4] 运用珍珠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206 例,结果:愈合189 例,显效14 例,总有效率98.5%。

1.2 酊剂
黄景等[5] 应用黄氏祛腐生肌酊治疗重度外伤长期不愈48 例,痊愈46 例,总有效率95.83%,疗程最短1 周,平均6.3 周。

王玉等[6] 采用自制复方三黄酊与芩连搽剂联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其中治疗组102 例,给予复方三黄酊加用芩连搽剂外敷;对照组52 例,采用传统的清洁换药方法。

结果:治疗组显效71 例,有效28 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显效16 例,有效18 例,总有效率65.4%。

1.3 溶液
王长宏[7] 以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洗治疗臁疮116 例,结果:治愈107 例,好转6 例,总有效率97.41%。

韩洪等[8] 将93 例慢性皮肤溃疡分为治疗组(63 例)和对照组(30 例)。

治疗组采用解忧汤外洗;对照组用归黄油换药。

结果:治疗组治愈53 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治愈10 例,总有效率73.3%。

1.4 散剂
陈明岭等[9] 采用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 例,痊愈45 例,显效14 例,好转12 例,总显效率80.8%,总有效率97.3%。

苑相爱等[10] 将103 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 例)和对照组(51 例)。

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祛腐生肌散;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行创面清创包扎换药。

结果:治疗组痊愈9 例,显效24 例,有效18 例,总有效率98.08%;对照组痊愈2 例,显效9 例,有效9 例,总有效率39.21%。

孙海潮等[11] 应用自拟白黄四石散治疗皮肤溃疡久不收口150 例,并设对照组30 例对比观察。

治疗组采用白黄四石散;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清创处理。

结果:治疗组治愈142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100%,平均疗程40 天;对照组治愈18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86.67%,平均疗程70天。

马忠丽等[12] 采用自制敛疡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98 例,并设对照组25 例,采用黄连膏治疗。

结果:治疗组痊愈60 例,显效30 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 例,显效3 例,有效17 例,总有效率88%。

2 讨论
2.1 中医对CSU 的认识
中医药对C S U 的论治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创面修复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代、现代中医学家对CSU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又有了创新性
发展。

唐汉钧认为其病因应为“腐—瘀—虚”,提出“祛瘀补虚生肌”之观点,治疗主张辨证分期,内外合治,标本兼顾[13]。

韦氏[14] 认为下肢慢性溃疡主要病机是创伤所致局部经络阻隔,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湿热余毒未净;久病耗伤气血,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应以活血化瘀,益气补血,拔毒生肌为主要治疗原则。

张氏[15] 等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形成内因在于人体正气不足,卫气、营气、肾精的损耗是其形成机制,主张扶正驱邪。

2.2 CSU 的中药外治
2.2.1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

在应用上,优点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感觉,尤其对病灶的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积的溃疡,使用油膏更为适宜。

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糜烂、结痂及渗液不多者
2.2.2 酊剂: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浸泡于乙醇溶液内,最后倾取其药液。

具有收敛散风、杀菌、止痒的作用,但凡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破皮糜烂者及头面、会阴部皮肤薄嫩处禁用,用后易引起皮肤烧灼及剧痛。

2.2.3 溶液:是将单味药或复方加水煎熬至一定浓度,滤药渣所得的溶液。

可通过在患部进行熏蒸、淋洗和浸浴治疗。

因水剂的组方灵活,CSU 的不同阶段均可配合使用。

2.2.4 散剂:是将单味药或复方研成极细粉末后,根据制方规律,按其不同作用配伍成方。

可达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清热解毒止痛等目的。

其缺点是散剂中的药物固体成分多,易成为异物残留于溃疡中,影响愈合;祛腐药颗粒虽细,但含有汞、铅等有毒物质不可久用。

故对操作者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报道广泛,外用药物的适时运用对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实际操作时,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剂型,也可去其它疗法互相配合使用。

但是纵观各种报道,各种剂型的药物配伍与使用方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因而疗效也有一定差异;多数外用药只是作为院内制剂实验,科研成果难以普遍推广。

如何把传统中药剂型与现代创面修复的新型敷料有机的结合,可为中医药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连琦,时俊华,刘桂东. 活血生新膏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34.
[2] 陈彩霞. 紫草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40 例[ J ] . 中医外治杂志,2010,20(6):47.
[3] 马永琦,巨晓绒. 琦美万慈灵软膏治疗皮肤慢性顽固性溃疡97 例[J].中国外治杂志,2006,15(3):26.
[4] 解自新,王夫友,崔社明. 珍珠生肌膏治疗皮肤溃疡206 例临床观察
[J]. 社区医学杂志,2007,5(4):39.
[5] 黄景,黄江桦,曹永林. 黄氏祛腐生肌酊治疗重度外伤长期不愈48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7,16(2):20.
[6] 王玉,赵淑梅,张静. 复方三黄酊与芩连搽剂联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102 例[J]. 临床药学,2006,15(3)67.
[7] 王长宏. 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洗治疗臁疮116 例[ J ] . 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51.
[8] 韩洪,张军,张增仁. 解忧汤外洗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杂志,2002,21(3):139.
[9] 陈明岭,谢德娟,周继福.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 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728.
[10] 苑相爱,刘洪涛. 自制祛腐生肌散在慢性皮肤溃疡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30):82.
[11] 孙海潮,刘记恩. 白黄四石散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6(18):657.
[12] 马忠丽,张汉庆.敛疡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64.
[13] 楼映,蒉纲,唐汉钧. 唐汉钧运用中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经验简介[J]. 辽宁中医杂志杂志,2007,34(2):138-139.
[14] 韦洪钧. 自拟愈创膏外敷治疗体表慢性溃疡临床对照观察[J]. 广西中医药,1996,19(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