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用数理公式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必备数学公式总结(全)

公务员行测必备数学公式总结(全)

一、基础公式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4.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5.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二、分数和小数1.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值不变。

2.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数值相应地乘以或除以10。

三、百分比和比例1. 百分比的基本性质:百分比可以表示为分数或小数,例如50% = 0.5 = 1/2。

2.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是两个分数的等价关系,例如a:b =c:d可以表示为a/b = c/d。

四、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未知数。

2. 二元一次方程组:ax + = c,dx + ey = f,其中a、b、c、d、e、f是常数,x和y是未知数。

3.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b、c是常数,x是未知数。

五、几何1.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底高2. 矩形面积公式:S = 长宽3. 圆面积公式:S = π r^2,其中r是圆的半径4. 球体积公式:V = 4/3 π r^3,其中r是球的半径六、概率1. 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的值介于0和1之间,包括0和1。

2. 独立事件的概率: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3. 条件概率:在已知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七、统计学1. 平均数: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2. 中位数:一组数值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3. 众数:一组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八、其他1. 对数的基本性质:对数可以表示为指数的倒数,例如log_a(b) = c等价于a^c = b。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大全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 )(a-b)=a ²-b ² 2. 完全平方公式:(a ±b )²= a ²±2ab+b ²3. 完全立方公式:(a ±b )³= (a ±b)(a ²∓ab+b ²)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 a ²∓ab+b ²)5. a m *a n =a m+n二.等差数列 (1) S n =n×(a 1+a n )2=na 1+12n (n −1)d(2) a n =a 1+(n −1)d (3) 项数n=a n −a 1d+1(4) 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a+b; (5) 若m+n=k+I,则a m +a n =a k +a i(6) 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三.等比数(1) a n =a 1q n−1 (2) S n =a 1(1−q n−1)1−q;(q ≠1)(3) 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4) 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5) a m −a n =(m −n )∗d (6)a m a n=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四.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 x 2+bx +c =a (x −x 1)(x −x 2).其中,x 1=−b+√b 2−4ac2a,x 2=−b−√b 2−4ac2a(b 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ba; x 1∗x 2=−ca(2) a+b ≥2√ab ; (a+b 2)2≥ab ; a 2+b 2≥2ab ; (a+b+c 2)3≥abc(3) a 2+b 2+c 2≥3abc ; a 2+b 2+c 2≥3√abc 3;推广:x 1+x 2+x 3+x 4+⋯+x n ≥n n √x 1x 2x 3…x n ;(4) 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的基础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其中涉及到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

掌握这些公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进行汇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数学相关公式1. 百分数转化公式(1)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百分数 = 小数× 100%,小数= 百分数÷ 100%。

(2)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百分数 = 分子÷分母×100%。

2. 相关系数公式(1)两组数X和Y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 Σ[(X - X') × (Y -Y')] ÷ [√(Σ(X - X')²) ×√(Σ(Y - Y')²)] (其中,X'和Y'分别代表X和Y的平均数)。

3.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公式(1)平均数:平均数 = 总和÷个数。

(2)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 (数值1 ×权数1 + 数值2 ×权数2 + ……)÷(权数1 + 权数2 + ……)。

4. 利率和利息公式(1)简单利息: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

(2)复合利息:利息 = 本金× (1 + 利率) ^ 时间 - 本金。

5. 平方和立方公式(1)平方公式:(a + b)² = a² +2ab + b²。

(2)立方公式:(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

二、逻辑推理相关公式1. 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公式(1)正确率:正确率 = (TP + TN)÷总数。

(2)灵敏度:灵敏度 = TP ÷(TP + FN)。

(3)特异度:特异度 = TN ÷(TN + FP)。

2024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大全(精华版)

2024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大全(精华版)
(3) 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层楼要爬(N-1)楼,从第N层爬到第M层要怕 M N 层。 八、利润问题
(1)利润=销售价(卖出价)-成本;
利润率= 利润= 销售价-成本= 销售价-1;
成本
成本
成本
销售价=成本×(1+利润率);成本= 销售价 。 1+利润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期;
本金=本利和÷(1+利率×时期)。
推广: x x x ... x nn x x ...x
123
n
12 n
4 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
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 b =( 1 — 1 )× b m(m a) m m a a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
b
=[ 1 —
1
]× b
m(m a)(m 2a) m(m a) (m a)(m 2a) 2a
(1)排列公式:P
m n
=n(n-1)(n-2)…(n-m+1),(m≤n)。
A73 7 6 5
(2)组合公式:C
m n
=P
m n
÷
P
m m
=(规

C
0 n
=1)。c
3 5
543 3 2 1
(3)错位排列(装错信封)问题:D1=0,D2=1,D3=2,D4=9,D5=44
3 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
4 若m+n=k+i,则:am·an=ak·ai ;
5 am-an=(m-n)d
6
am =q(m-n)
an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 四、不等式

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式大全1-100公式公式[拼音]gōngshì[释义](一)在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

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

【例】表示矩形的面积S和它的长a、宽b之间的关系的公式为S=ab。

(二)谓通行的格式。

【例】《元典章·诏令一》:“凡有玺书颁降并用蒙古新字……所有公式文书咸遵其旧。

”(三)泛指可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代数: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几何:面积计算圆周长: 2πr(πd) 面积: r2π勾孤定律: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首项加末项)乘项数除以2m,n的最小公倍数为t,,最大公约数为l那么t*l=m*n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2ab+b 2)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5. am·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二、等差数列(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2)a n =a 1+(n -1)d ;(3)项数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 (1)a n =a 1qn -1;(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c推广:n n nx x x n x x x x ......21321≥++++(2)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公考资料公式汇总

公考资料公式汇总

公考资料公式汇总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选择。

但是,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非常严格的考试,需要准备充分和掌握各种公式和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公考资料的公式汇总,帮助您更好地准备公务员考试。

一、数学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2.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ax^2+bx+c=0x=frac{-b±sqrt{b^2-4ac}}{2a}3. 三角函数公式sin^2x+cos^2x=1tanx=frac{sinx}{cosx}cotx=frac{cosx}{sinx}4. 对数公式loga(mn)=loga(m)+loga(n)loga(frac{m}{n})=loga(m)-loga(n)5. 概率公式P(A∪B)=P(A)+P(B)-P(A∩B)P(A|B)=frac{P(A∩B)}{P(B)}6. 统计学公式均值=frac{总和}{样本数}方差=frac{∑(x-均值)^2}{样本数}标准差=sqrt{方差}二、英语公式1. 时态公式现在时:主语+动词原形过去时:主语+动词过去式将来时:主语+will+动词原形2. 代词公式主格代词:I, you, he, she, it, we, they宾格代词:me, you, him, her, it, us, them 3. 被动语态公式be动词+过去分词4. 比较级和最高级公式比较级:形容词/副词+er,more+形容词/副词最高级:形容词/副词+est,most+形容词/副词 5. 非谓语动词公式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现在分词:动词-ing形式过去分词:过去式形式三、逻辑公式1. 命题公式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可以为真或假。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2. 命题联结词命题联结词用于组合命题,包括“且”、“或”、“非”等。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且我要去爬山。

”3. 真值表公式真值表用于判断命题联结词的真假。

公务员数算常用公式

公务员数算常用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Ѕ=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V=Sh。

公考公式大全

公考公式大全

公考公式大全
以下是公务员考试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1. 数学运算必记18个公式:倍数特性、工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几何问题、行程问题、容斥原理、溶液问题等。

2. 三角形面积公式:S三角形= 1/2ah。

3. 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 30°,60°,90°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3:2。

5. 45°,45°,90°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1:√2。

6. 三角形之间关系:有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同高则面积比为底边之比;同底则面积比为高之比;相似的两个三角形,边长比为相似比;面积比为相似比的平方。

7. 内角和外角公式:n边形内角和=(n-2)×180°,外角和恒为360°。

8. 比例放缩公式:若将一个图形尺度扩大为原来的N倍,则对应角度不变;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面积变为原来的N²倍;体积变为原来的N³倍。

9. 最值问题公式:最不利原理(所求情况=最不利情形+1)和数列构造(给出总和,求某一组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以上是公考中常用的数学公式,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公考相关书籍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

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

全国最专业、最权威公考培训机构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一 基本运算定律及公式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 ) +c=a+(b+c ) 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 ) c=a (bc )乘法分配律: (a+b ) c=ac+bc 乘方运算律: a pap, a 01(a 0);a mn (a m )n (a n )m ; (a )n a n( a 0 ,b 0); (ab)m a m b m ;nma na 2b 2 (a b)(a b) a 3 b 3 (a b)(a 2 ab b 2 )(a b)2 a 2 2ab b 2(a b)3 a 3 3a 2b 3ab 2 b 3二 常见代数公式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设 x 1,x 2 是方程 ax 2bx c 0(a 0)的两个根,则 x 1x2, x x 。

2.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性质:a m n a m a n ; a m 平方差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则 ac>bd , ;完全立方公式:1(4) 若 a>b ,c>0,则 ac>bc, ;若 a>b ,c<0,则 ac<bc , ;若 a>b>0,c>d>0, 1 2c a b a b b n(1)若a-b>0,则 a>b;若a-b=0,则a=b;若a-b<0,则 a<b。

(2)若a c,c b,则a b。

(传递性)(3)若a b,则a±c b±c;若a≥b,c≥d,则a+c≥b+d,a-d≥b-c;(可加性)a b a bc c c ca bd c(5)若a>b>0,则a n>b n (n>1);若a>b>0,则n a>n b (n>1)。

重要不等式:全国最专业、最权威公考培训机构(1) a 0,b 0 ,a b2 ab (当且仅当 a b 时,等号成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理关系经典题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理关系经典题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理关系经典题型目录专项一计算问题 (3)专项二和差倍比问题 (6)专项三行程问题 (9)专项四浓度问题 (14)专项五利润问题 (18)专项六容斥问题 (20)专项七分段计价 (21)专项八年龄问题 (23)专项九植树问题 (25)专项十方阵问题 (27)专项十一盈亏问题 (28)专项一计算问题一、公式1、完全立方公式(1)(a+b)3=a3+3a2b+3ab2+b3(2)(a-b)3=a3-3a2b+3ab2-b32、立方和(差)公式(1)a3+b3=(a+b)(a2-ab+b2)(2)a3-b3=(a-b)(a2+ab-b2)3、裂项公式,当d=1时,4、等比数列求和公式,q时适用上式5、平方数列当=,=n(n+1)(2n+1)6、立方数列当=,=[n(n+1)(2n+1)]27、等差中项:二、例题1、一列数排成一排,a1,a2,a3……,a n……,满足,若a1=1,则a2007=解:,所以,可以推导出{}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为a1=1,所以a2007=2、1234+3124+4321+2413=11110解:因为题干中的四个数字,在个、十、百、千上都出现了一次,所以(1+2+3+4)*1111=111103、一根竹笋从发芽到长大,如果每天长一倍,经过10天长到40分米,那么当长到2.5分米时,要经过多少天?6天。

解:每天长一倍,可以看作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为已经知道长到40分米需要10天,那么只需要计算出从2.5分米长到40分米需要的时间,再用40减去这个时间,即为答案。

所以,2.5*2n=40,n=4,10-4=64、某项射击资格赛后的统计表明,某国四名运动员中,三名运动员的平均环数加上另一名运动员的环数,计算后得到的环数分别为92、114、138、160,则此国四名运动员资格赛的平均环数是多少?解:设四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为a、b、c、d,则有:2(a+b+c+d)=504,所以平均环数是635、某书的页码是连续的自然数1,2,3,4…,9,10…当将这些页码相加时,某人把其中一个页码增加了两次,结果和为2001,则这书共有多少页?A、59B、61C、66D、62解:由题意可知,<2001,又可知其中有一个页码被加了两次,这个页码必定是小于等于n的,假定这个页码为x,则可以推导出,所以:当n=66时,不满足①,当n=59、61时,不满足②,所以选62(由于是选择题,首先试验较大数字,因为当较大数字不满足时,则较小数字必定不满足,因此实际上只要通过②式试验下62和66)6、已知,A、B为自然数,且A≥B,那么A有几个不同的值?解:因为A≥B,所以,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可以推出,所以B可以取4、5、6、7。

最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最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最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测数量关系的常⽤公式⾏测常⽤数学公式⼀、基础代数公式1. 平⽅差公式:(a +b )·(a -b )=a 2-b 22. 完全平⽅公式:(a±b )2=a 2±2ab +b23. 完全⽴⽅公式:(a ±b)3=(a±b)(a 2 ab+b 2)4. ⽴⽅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5. a m·a n=a m +n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等差数列(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2)a n =a 1+(n -1)d ;(3)项数n =da a n 1-+1;(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三、等⽐数列(1)a n =a 1q n -1;(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数列,则:G 2=ab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项,a n 为末项,q 为公⽐,s n 为等⽐数列前n 项的和)四、不等式(1)⼀元⼆次⽅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推⼴: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值或最⼩值时,其导数为零。

公务员考试常用公式

公务员考试常用公式

公务员考试常用公式在公务员考试中,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见且实用的公式。

一、数学运算中的常用公式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n 1)d,其中 a1 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

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a1 + an) / 2 或 Sn = na1 + n(n 1)d / 2 。

3、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 1),其中 q 为公比。

4、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q ≠ 1 时,Sn = a1(1 q^n) /(1 q);当q = 1 时,Sn = na1 。

5、行程问题公式:(1)路程=速度×时间,即 S = V × t 。

(2)相遇问题:S =(V1 + V2) × t ,其中 V1 和 V2 分别是两者的速度,t 是相遇时间。

(3)追及问题:S =(V1 V2) × t ,V1 是较快速度,V2 是较慢速度,t 是追及时间。

6、工程问题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通常设工作总量为 1 ,则工作效率= 1 /工作时间。

7、利润问题公式:(1)利润=售价成本。

(2)利润率=利润/成本× 100% 。

(3)售价=成本×(1 +利润率)。

8、浓度问题公式:(1)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9、植树问题公式:(1)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 1 。

(2)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棵数=段数。

(3)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 1 。

10、鸡兔同笼问题公式:(1)鸡的数量=(总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2)兔的数量=(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总脚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二、资料分析中的常用公式1、增长率公式:(1)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100% 。

公务员行测常用基本数学公式精

公务员行测常用基本数学公式精

确公务员考试中,数学是一个必考科目。

在行测中,基本的数学公式是考生们必须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务员行测中常用的基本数学公式,帮助考生们复习和备考。

1. 四则运算公式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运算方式。

其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考生们在复习阶段应该熟练掌握这些运算规则,以便在考场上能够迅速计算。

2. 百分数公式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进行计算的数,它通常用百分号表示。

在行测中,经常会出现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考生们需要熟悉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计算。

3. 比例公式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例公式是在已知比例条件下求解未知量的公式。

在行测中,常见的比例问题有比例配比、合并比例等,考生们需要熟练运用比例公式解决此类问题。

4. 利息公式利息是指借款或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在行测中,有关利息的问题经常出现。

考生们需要了解简单利息和复利息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公式解决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5. 面积和体积公式面积公式用于计算二维图形的面积,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

体积公式用于计算三维图形的体积,包括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在行测中,经常会出现与面积和体积相关的问题,考生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公式。

6.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在行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平均数的计算、若干数据的平均数与某个数的关系等。

考生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平均数以及如何利用平均数求解其他相关问题。

7. 比例分配公式比例分配是指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某种资源进行分配。

在行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按比例分配奖金、资金分配等。

考生们需要掌握比例分配公式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分配公式解决此类问题。

8. 倍数公式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即后者是前者的整数倍。

在行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倍数关系的计算、找出某个数的倍数等。

考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倍数公式以及如何利用倍数公式解决此类问题。

公务员考试数学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数学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数学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二项式定理:(a+b)^n=C(n,0)a^nb^0+C(n,1)a^(n-1)b^1+...+C(n,n)a^0b^n-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三角恒等式:sin^2 x + cos^2 x = 1, tan x = sin x / cos x - 乘法公式:(a+b)(c+d) = ac + ad + bc + bd2.几何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边*高或S=(a+b+c)/2*r(其中r为内切圆半径)- 三角形三边关系:a/sin A = b/sin B = c/sin C-圆的面积:S=πr^2-圆的周长:C=2πr-球的体积:V=4/3*πr^33.概率与统计公式:-排列:A(n,m)=n!/(n-m)!-组合:C(n,m)=n!/(m!(n-m)!)-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A)=m/n(其中,m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n 为总次数)- 期望:E(x) = x1P(x1) + x2P(x2) + ... + xnP(xn)(其中,P(xi)为事件xi发生的概率)- 方差:Var(x) = E(x^2) - (E(x))^2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n/2 或 Sn = n/2(a1 + an)-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1-r^n)/(1-r)5.数列与数列极限公式:-等差数列极限公式:lim(n->∞){an} = a(其中,an为等差数列的第n项,a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等比数列极限公式:当,r,<1时,lim(n->∞){an} = 0(其中,an为等比数列的第n项,r为等比数列的公比)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公务员考试中还可能涉及其他领域的公式,如金融数学、线性代数等。

公务员常用数理公式

公务员常用数理公式

公务员常用数理公式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Vo2=2aS一个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距离S。

则末速度的平方减初速度的平方等于距离乘以加速度的2倍。

S 2-S1=at2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两段连续且相等的时刻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S1,S2,则两端距离的差等于at2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Va=(Vo+Vt)/2=V(t/2)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数,也等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

4. 末速度Vt =Vo+at末速度等于初速度Vo加上加速度a与加速时间t之积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2=aT2 +ΔS1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Vo2=2aS一个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距离S。

则末速度的平方减初速度的平方等于距离乘以加速度的2倍。

S 2-S1=at2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两段连续且相等的时刻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S1,S2,则两端距离的差等于at2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Va=(Vo+Vt)/2=V(t/2)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数,也等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

4. 末速度Vt =Vo+at末速度等于初速度Vo加上加速度a与加速时间t之积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2=aT2 +ΔS1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 x=gt/Vo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 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1.功(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当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a2.功率(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 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1w=1J/s 1000w=1kw(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3.功和能(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4.动能.动能定理(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5.重力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单位:焦耳(J)(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6.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以前上高中时有本《世纪金榜》那里的公式挺全的你可以找来看看是填空式的那种对复习很有帮助~~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