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

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

我 国高 等职 业 教 育 一开 始 就 提 出 : 高等 职 业 教育 要 面 向职 业 岗位 ,
培养 生 产 服 务一 线 技 能 型 应用 人 才 。因 此 高 职计 算 机 软 件 技 术 专业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软 件 业 “ 端 人 才 ”, 即 能按 指 定 的 分 工 来编 写 源 低 代码 的 “ 软件 蓝 领 ”。 高职 高专 类 院 校应 成 为 打造 “ 件蓝 领 ”人 才 的 软
毂 翁

科 攀
高 职 计 算 机 软 件 技 术 专 业 建设 的探 索
陈维民
( 苏财 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江
王善 桃
江苏 淮专业 的课程体 系,从 内容 的衔接上呈现 螺旋推进 式的特点 ,高职院校在培 养软件生产 服务一线 的技能性人才 的同时 ,必须强调软 件课程体系 软件 技术 螺旋推进式 课程体系
同 于传 统 制 造 业 和 服 务业 可 以进 行 大 批量 、工 厂 化 培 养 , 而 “ 目驱 动 项 式 ” 以项 目为 载 体 , 以双 赢 为 前 提 , 培养 人 数 与 培 养 成 本上 具有 相 当 的 灵 活性 和 可 操 作 性 , 合 作 内涵 丰 富 。 学 生通 过 参 与 项 目, 学 习兴 趣 得 到


培 养 目标 的定 位和 人 才规 格 的确 定
三 、壁 持 走产 学研 结合 的 校企 合作 之 路 在 如 何 搞 好软 件 人 才 培养 模 式 上 ,应 积 极 调 动 有 关 部 门和 广 大 教师 的积 极 性 , 加 大与 企 业 的 合 作 力度 ,努 力 深 化 教 学 改革 , 以软 件 项 目为 载 体 , 以双 赢 为前 提 ,促 进 产 学研 结 合 ,通 过 与 企业 的合 作 , 成 立 软件 应 用 人 才培 养基 地 , 双 方 共 同 参与 教 学 计 划 的 制定 ,对 部 分 课程 进 行 调 整 ,互 派 人 员 到 对 方 任 教 和 培 训 ,企 业 为 学 校 提 供 项 目和 学 习 技 能 场

CDIO理念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探索

CDIO理念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探索

则 ,黑 龙 江 科 技 学 院 对 软 件 工 程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进 行 了 课 程 群 的
计 算 方 法 软 件 项 目管 理
工程 。黑龙 江科 技学院认识 到其软件工 程 专业与 国 内同类 院校 存在 较 大差距 , 因而批 准确 立软件工 程专业 为 C I D O试 点专业 ,软件工 程专业课程群 建设则是
细规 划 , 以某 个 或 多 个 方 面 知 识 来 确 定
【 文献编码 】 o1. 6/i . 5— di0 99 .n 40 : 3 js 0 s
9 8 ( ) 0 10 .1 8 9 C . 1 .10 6 2
当前 ,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 的课 程
建 设 都 是基 于 单 科设 置 , 个 课 程 之 间 的 各 知 识存 在 一 定 的 重复 , 贯 的 知 识 点不 能 连
有效地相互联系 , 教师固守传 统一 维的教 学 模式 , 致 学 生 对 所 学课 程 往往 是 知 所 导 学不知所用 , 加之企业对软件 工程专业毕
大型软件项 目。 可见 , 这三个课程群建设
之 间 存 在 必 然 的 联 系 ,学 生 在 不 同 的知 识 层 次 上 要 达 到相 应 的 目标 。
需 求 为 导 向 , 立 基 础 理 论 扎 实 、 新 确 创
( ) 一 确立课程群 的培养 目标 。课程
群建 设的首要任务 是要 确立各个课 程群 的培养 目标 ,如果 一个 课程群没有 长远
的 培 养 目标 ,课 程 群 建 设 必 然 会 失 去 意
的 软 件 工 程 专 业 课 程 群 建 设 思 想 ,并 阐 述 了课 程 群 的 划 分 原 则 以及 课 程 群 建 设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科体系建设与创新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科体系建设与创新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科体系建设与创新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软件工程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软件开发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学科体系。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在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和创新研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持续的建设与创新。

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科设置与分类软件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不同的学科方向。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科设置与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适应行业需求能力。

在学科设置方面,高校应该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合理设置软件工程专业的各个学科方向。

同时,需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科设置并引入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以保持专业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二、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合格软件专业人才的基础。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强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增设专业方向课程,推动创新课程的开展。

1. 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石。

高校应加强这些课程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技能的培养:软件工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应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验室的建设。

通过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学生可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软件开发与管理的实践技能。

3. 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根据行业领域的需求,高校可以设置一系列的专业方向课程,如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特定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并提高其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4. 创新课程的开展:高校应积极推动创新课程的开展,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和科研项目。

创新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摘要: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按照国家、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参照国际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产业的联系,强调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复合型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创建于2002年9月,是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准成立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2002年3月招收第一批校内转专业学生,同年9月正式以软件工程为专业名,招收本科生。

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之初,软件学院就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由中爱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开展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每年从完成一年级基础课程学习的本科生中选拔50人进入联合培养班(1+3的框架结构),目前已有六届学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其中三届已毕业,完成学业并取得规定学分的毕业生同时获得复旦大学和都柏林大学两校学位证书。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院逐渐形成了“以产业需求指引教学、以科研进展带动教学、以行业实践促进教学,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软件人才”的办学思路。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申报中,软件工程专业的系统软件方向、企业信息化方向和数字媒体方向,被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制定与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相适应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复旦大学“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工程化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软件工程师。

软件学院根据国内外软件产业——系统软件、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媒体的发展迫切需要软件工程型人才的背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精神,以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作为专业基础,以新兴的软件工程课程作为专业建设核心,以行业实际应用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对 于 硬 件 层 应 开 设 微 机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课 程 :相 对 于 及 过 程
操 作 系统层应 开设操 作系统 课程 :相对 于编译 系统层
2 1 年第 7 0 1 期

建 电

19 6
() 3 软件工 程综 合实 践 。在 软件 工程专 业 方 向课 程 程设 计 的 目标 是让 学生 体验 软件 开 发 的全过程 .且 学 体 系 中设 置 两个 软件 工程综 合 实践 :信 息 系统 开发 和 会与 他人合 作 , 培养 团 队精 神 。课 程设 计 过程 中 . 生 学 网络平 台设 计 。 学生 以 团队方式 参 与综合 实践 。 通过 工 分成 若干小 组 , 每个小 组 选择 一个 项 目, 该项 目的规 模 程 化实 践环 节培养 学 生 的软件 开发 实战 能力 及 团 队精 应与课 程综 合案 例 的规 模类 似 。每个 小组 应完 成项 目
生应 将实 验 结果 以 电子 邮件 形 式发 给教 师 .并 书 写实 模式 .这样 才 能提 高课 程 的教学 效果 .促 进专业 的发
验 报 告
展。
( ) 后作 业 3课
参 考文 献:
课 下参 照教 师讲解 的实例 及课 堂 练 习完成 作 业 ,以巩 固相关 知识 43综 合实 践 _ 软 件 工程 方 向的 专业 课程 的教 学 中应 注 重综 合 实 践 环 节 的建设 综 合实 践环节 包括 以下 三个 方 面 :
基础 、 强调对 系统全 面认 识的软 件工程 专 业方 向课 程体 系设 置方案 , 并探 讨 了以案例教 学、 实训式 实验 、 综 合 实践 这三个 环节为核 心的全新 的软件 工程 方向专业课程 的教 学模 式。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黄杰江建慧高珍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以同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服务工程(大型主机)[1]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实践为案例,阐述采用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手段,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实习实践等方面,探索建立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育工程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54-0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之需求。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基于“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简称质量工程),持续探索、创新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质量工程服务工程(大型主机)专业方向建设项目为案例,介绍基于校企合作教育基础上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 软件工程专业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软件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继承着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的传统,包括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

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视角审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工程型人才培养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的教学。

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偏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认知规律的认识,常使学生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

第二,部分教师虽然注意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但是往往只局限在某门课程,缺乏在专业方向层面的系统性规划,这种局部改进对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有限。

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验与实践的锻炼,这既源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只注重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又是因为大学缺少专用的工程实践资源。

特别像软件工程这样来源于生产实践的学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企业应用与高校教学之间的鸿沟。

财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

财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
Ma Pe g u n n x a
(o ue fr t nMa a e n C lg fn e n oaFn n ea dE o o c olg , u h t 0 0 0Ch a C mp trnomai n g me t ol eo n r I o e I Mo g l i c n c n mi C l eH h o 1 7 , i ) i a s e 0 n
007 1 00)
摘 要 :相对 于我 国的软 件产 业 的快 速发展 ,软件 工程 专 业教 育发展 相 对 滞后 。在许 多软件 专 业 学生找 不到 工作 的 同 时, 软件 企 业却 找 不到合 适 的人 才 。本 文提 出了在 财 经 院校 建设软 件 工程 专业 的一 些探 索,主要 为 解决 学生 动手 实践 能 力 , 从 而 解决 就业 问题 等提供 一些 思路 。 关犍 词 :财 经院校 ;软 件 工程 专 业建设


引言
软 件产 业是 我 国一 项新 兴产 业 。据 统计 ,20 08年我 国的软件 产 业规 模达 到 7 0 00亿元 ,并连 续多 年保 持 2 % 0 的高速 增 长 。2 1 00 年 ,我 国实 现软 件 业务 收入 13 4亿 元 ,同 比增 长 3% 36 1 。随着 软 件 产业 的发 展 ,软 件工 程教 育应 运 而生 并快 速发 展起 来 。我 国软 件 工程 专业 教育 开 始于 8 年 代初 , 始 时主要 是针 对硕 士研 究 生 O 开 教 育 ;8 O年代 末 ,在 一些 重 点高校 中 开设 了本 科层 次 的软件 工程 专 业 。目前 ,我 国共 有 3 示范 性软 件学 院 ,开设 有计 算机 软件 5所 相 关专 业 的高等 学 校不 下七 百余 所 。 虽 然 ,每年 有 大量 的学 习计 算机 软 件 的学生 毕 业 ,计算 机软 件 毕业 生还 是抱 怨 工作 难找 ,而 且 软件 公司 也在 抱 怨找 不到 合适 的人 才 。造 成此 种现 象 或许 有各 种 各样 复杂 的原 因 ,但 软件 人才 培养 体 系与 软件 工程 实 践 的脱节 无 疑是 最主 要 的 。因此 ,必 须对 现有 的软件 工程 专 业从 专业 定位 、课程 体系 、教 学模 式 、实 验实 践 等方 面进 行理 性 思考和 潜 心研 究 , 以适 应 软件行 业 的发 展 。 在 财经 类 院校 中建 设软 件工 程专 业 较财 经类 院校 的优 势 专业 如经 济 、管 理等 学科 专 业来 说 ,存在 一 些先 天不 足 的 问题 ,主要 体现 在 :师 资力 量不 足 、课程 设置 上有 待加 强 、教学 模 式太 陈 I、 E 1 实验 室 建设 滞后 几个 方面 。 二 、软 件工 程专 业 建设 的探 索 ( )专业 定位 及 培养 目标 一 在财 经 院校 的大 学术 氛 围 中,把 软 件工 程专 业 定位在 :培养 掌握 计 算机 软件 理 论及 复杂 软件 设 计的 高级 人才 上 ,显然 是 不合 适 的 。财经 院校 软件 工程 专 业应 以培养 掌握 应用 开 发技 术为 主 的 人才 。因此 ,我 校 软件 工程 专业 的培 养 目标 为 :培养 具 有 良好 的 综合 素质 、系统 地 掌握 软件 基本 理 论和 软件 工程 专业 基础 知 识 , 具有 规 范的 软件 设计 及较 强 的应 用 开发 能力 、一 定 的项 目管 理能 力 、 良好 的 交流 与沟 通 能力 ,一 定 的组 织协 调能 力 、具有 较 强 的 竞争 意识 和 创新 能力 的计 算机 软件 工程 高 级复 合型 应用 人才 。 ( )课 程 体系 二 我校 信 息管 理与 信 息系统 专业 ,已建 成 2 余 年 。 算机 科学 0 计 与技 术专 业有 l 0余年 办 学历 史 。在 这 两个 老专 业 的建 设过 程 中, 我 校 已经 积 累 了大量 的相 关计 算机 软 件课 程 的教 学经 验 与教育 资 源 。 这些 优势 资源 整合 中形成 我校 特色 软 件工 程专 业课 程体 系 。 在 在 课 程体 系 的设 计 中体现 以下 几个 原 则 :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特色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特色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特色软件工程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始终坚持以IT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按照“课堂教学打基础、校内实训强能力、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思路,教师本着“求真、务实、进取、创新”的工作精神,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以“能力培养全过程、实践教学不断线、专兼教师一体化、校企合作深融合”的专业特色。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协同创新为引领,形成重基础、分方向、加强实践教学的“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行业”的“2+1+1”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对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校企实训平台等多维度进行综合改革,使教育和企业需求紧密联系。

3.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相结合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大力探索翻转课堂、微课教学、SPOC、MOOC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实现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的培养目标。

4.构建“两大平台、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设计实训-应用创新实训,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各个层次5.通过坚实的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合作发展联盟”资源,将科研实践与项目开发融入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出“企业用什么,学校教什么”的办学理念。

逐步形成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特色。

6.将IT产业认证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形成了一套以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模式。

在教学计划中鼓励学生毕业前获得行业认可的认证证书,以此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7.形成“学生社团”传帮带的第二课堂氛围,组织学生申报学校的开放实验室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校级竞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及增强交流合作机会。

8.构建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体化专业教育团队。

软件工程专业师资队伍采用选送培养、企业体验、重点引进、分类别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互相兼职,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有IT企业背景、应用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创新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软件是信息化的核心,高等院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章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坚持探究性教学方法,突出工程创新教育核心,阐述了实施卓越软件工程师计划、学年训练计划、以及建设“教学-科研-科技活动”一体化团队等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以设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学年训练一体化团队[中图分类号]g642一、引言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软件是信息化的核心,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我国软件开发市场不断成熟发展,整个行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但是,中国软件人才状况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成为我国软件产业振兴的瓶颈。

因此,不断提高各类软件人才的素质,不断完善人才的合理结构和供应体系,是中国软件产业得以强劲发展的基础。

高等院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针对目前中国软件人的状况,国内各大高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改革。

本文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坚持“基于项目的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设计的教学”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突出工程创新教育核心,逐步形成了以设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产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要求必须掌握基础技术中深厚的应用知识;培养善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新产品/系统的技能;能完成复杂的系统工程;能适应现代化开发团队和开发环境。

依赖我校长期的产学研联合办学经验,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以软件产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准软件工程师。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工程基础,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科技创新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软件研发中的实际问题。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摘要]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实践模式离散化、实践内容重复且实践规模缺乏渐进性、实践教学与科研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给出一种新的关联式实践教学体系,几年的实施效果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软件工程教学模型一、引言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软件产业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软件工程试图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等专业技能。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育尚处于不断摸索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尚存在着以下问题:1.离散型、非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c++/java、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都配备了相应的课程实验。

这些核心课程在理论授课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课程之间的前趋后继关系,但课程实验环节的实验内容由各个授课教师自行安排,未能体现关联关系,实践环节间孤立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高分低能,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现象。

2.重复实践小型软件开发,缺乏大中型软件开发过程实践。

由于实践教学课程通常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每个教师自由确定实践内容,经常造成实践内容小型化、且重复的问题。

比如,数据库开发实践环节,让学生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软件课程设计同样实践一个围绕数据库应用的小项目。

两门课程实践内容的规模没能区分开来,后者规模较小,影响了对于软件开发全过程的体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3.实践教学与科研、企业需求相脱节,教师自身软件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侧重于理论环节,从事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不足,对于软件工程的技术、方法的理解不够。

该环节仅由在校教师承担,没有企业的指导和参与,导致教师凭个人感觉和经验教授的偏多,认识上把实践环节看作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对实践思路、设计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实践教学要求不高,未能改变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

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程技术领域,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智能制造领域,伦理问题主要涉及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性、人工智能的道德 使用等方面。因此,对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我们需要以下几 个方面:
1、工程伦理素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工程伦理素养, 了解并遵守工程伦理规范,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四、总结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注重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 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以提 高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标准。未来,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还可以进一 步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工程伦理教育的途径
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中,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中பைடு நூலகம்置伦理教育模块: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工程伦理教育内容,确保学 生接受系统的伦理教育。
2、举行伦理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工程伦理主题的讨论,通过互动交流, 加深学生对伦理问题的理解。
3、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邀请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专家,结合行业实际, 为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的伦理要求和实践。
其次,工程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智能制造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实践中,道德标 准和专业规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学生能够理解 并遵守这些规范,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再次,工程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智能制造工程的信誉。良好的工程伦理素质是 企业赢得公众信任的关键。通过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有助于塑造他们良 好的职业道德,从而为企业在市场上赢得良好的信誉。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施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施
业难 的问题 。
6 、 对 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能力 ◆学 生需具 备的社会 能力 1 、 团队协作 能力 2 、 交 际与沟通能力 3 、 吃苦 耐劳 的能力 4 、 创新 的能力 ◆学生需获得 的职业 资格证 J A V A 软件 工程 师证 书 ( 四)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我 院推 出“ 专业 ” + “ 企业 ” 的人才 培养模 式 , 校 企共 同制定培 养 目 标、 共 同开发课 程体系 、 共同培养师资 、 共建实训 基地 、 共 建教学资源和 共育人才 。 1 、 引入“ 4 + 1 + 1 ” 的教学模式 “ 4 + 1 + 1 ” 的教学模式 即: 学生前 四个学期在学校 接受 理论教育和基 本实践训练 , 第 五个 学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岗位综 合能力培训 , 第 六个学期进入企业 顶岗实习进 行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 真正 实现“ 校企 双主体育人” 。 2 、 引入“ 课堂任务化” 的教学方法 , 推 出“ 理实一体 ” 的教学模式 我 院软件技术专业 课堂教学 以真实 的项 目案例为 载体 , 引入 实际 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 , 理 实一体 化教学 , 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的过程即 是 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 , 有效地实现上课与上班的紧密对接 。 ( 五) 课 程体 系构建 1 、 我院软件技 术专业课程 体系 的构建 遵循 : 一 条主线 、 双管齐下 、 三个结合 的原则
◆一 条 主线
以软件开发实际工作任务为 主线 , 提 取典型工作任务 , 转换成专业 学 习领域 。 ◆双管 齐下 职业 素养 和专业能力齐 头并进 、 双 管齐下 , 将 人文素质 培养 、 职业 素质培养 贯穿在专业 能力 培养全 过程 。 ◆三个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合 知识认 知规律 、 能 力形成规律 和职业成长 规律来构 建课程体 系。 2 、 突 出实训教学环节 , 引人多元化实训教学模 式 我 院软件技 术的实训课 时数超过 总课时数 的 6 0 %, 并 引入课 内与 课外 实训 相结合 、 常规项 目与拓展项 目 相结合 、 科技活动与技能大赛相 结合 等多元 化教 学模式 , 全方 位 、 多 角度提 升学生 职业 能力和 职业素 养。 3 、 加大课程建设 的力度 我 院软件技术 专业主要从 精品课程建 设 、 基 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体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特色专业的探索与研究——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软件测试为例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特色专业的探索与研究——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软件测试为例
测试 。
度偏 低 , 也难 以完成 人才培养 的重任 。除此 以外 , 企业对 软件 测 试人 才专业性的要求也提高 了人才进入 的门槛。计算机 软件 测 试 专业在 国内尚属待开发专业 , 就业 前景非常看好 。但 由于 是 新 专业 , 现有 的中青 年教师在授课之 前基本没有 系统的软件 测 试理 论和工程实践 、 更无教学经验 。 于这种情 况 , 基 就更 加应 该 尽 快开展专 业研 究和建设 , 并借 助于各 方力 量 , 以提 高教师 的 理论水 平和实 践能力 ,使他 们能 尽快掌 握理论 和具备 实践 能 力, 承担起教学 与实践任务 。
【 键 词 】 软件测试 ; 关 校企合作 ; 高职高专 ; 课程体 系 【 中图分类号 】 29 1 F4 . 【 2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20—06 0 10—782 1)2 08—2


饼 冤 曹 景
计算机应用技 术是一个应 用范 围很广 的专业 , 以从事计 可 算机 行业 的几乎所 有工作 。因此 ,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 的学 生 所学 习的 内容涵 盖面较大 。对 于高职学生来 说 , 三年学 习内容 不可 能涉及所有 的计算机应 用领域。因此 , 必须进 行专业定 向。 经过 调研 , 充分考虑 到社 会对计算 机应用技术专业 学生 的就 业 岗位 、 能力 与素质需 求 , 将计算 机应 用技术 专业 方 向定 为软 件
F 专 l l 研_ :0 题 究 _ l
以就 业为导 向构 建特 色专 业的探 索与研究
以高职计 算机 应用技 术特 色专业软件 测试 为例
刘 丽
( 北京联合 大学 生物化 学工程学院 , 北京 10 2 ) 0 知 “ 软件测试工程 师” 已经成 为新 I T人才 需求榜 上 的前 四位之一 。未来几年 国 内软件行业对软 件 测试工程师 的需求将超过 2  ̄ 0万人 。国 内市场软件测试 人才 的稀缺 , 03 必将 引起 软件测试这 一职位成为 新的“ 金” 黄 职业 ! 育发展 的最大动力是社会 需求。 教 校企合作 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和 大众化生源特点 , 立并完善学校 与相关行 业 建 企 业共建专业 、 程、 材和实践教 学基地 的相 关管理和运行机 制 , 课 教 形成全校性 产、 研合作 教育平 台。通 过校企合作 学、 能够有效支撑应用性本科和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 的校 外实践教 学基地 、 学生实 习基地和教 师职场体验 基地 , 建立 毕业 生质量追踪调查机制 、用人 单位 对学校和学院教 学质量评价 和反馈机制。为 学校摸 索出一条 校企合作构建特色专 业课 程 的新路。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周晓聪,衣杨(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针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以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总结以往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提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结合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设想,以特色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为抓手强化专业本科教学影响力,提高专业教学声誉,推进一流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软件工程;特色课程体系[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山大学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常态检测数据中心重点研究项目“基于QS、ARWU、THE、USNews四大国际排行榜的中国内地高校综合实力分析研究”(M2002)[作者简介]周晓聪(1971—),男,湖南常宁人,博士,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7-0112-04[收稿日期]2020-10-25一、背景2019年4月国家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专业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改革成效突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培养质量一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这是我们的机遇,使得中山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挑战,促使我们对如何建设中山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做更深入的思考与规划,为将我们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本科专业而不断努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

《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

《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成果简介
北信科大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开展以软件生命周期为载体,以软件设计项目为导向,以项目实践促进核心知识学习与素质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推行“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等多元化组合式教学与综合评价考核方法,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和一体化教学实践空间,开展精品特色课程和“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高素质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

创新点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互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的创新与实践;
●“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等多元组合教学模式、综合评价考核方法、
及其一体化教学实践空间的创新设计与构建;
●模型驱动程序设计等特色课程和多层次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

第一完成人简介
刘建宾,博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系主任,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带头人,北京市精品课程《软件工程》负责人,北京市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近年来致力于将国际CDIO工程教学模式和模型驱动软件工程的原创科研成果引入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实际,带领专业团队教师积极开展软件工程SE-CDIO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实施工作。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申报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撰的《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鉴》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实现业务收入24794亿元,同比增长31.5%;2013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到3.06万亿,同比增长23.4%;2014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015年4.3万亿,同比增长16.6%。

中国软件产业创新已经处在全球技术创新的前沿。

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通过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人才招聘需求分析,软件技术领域高职人才需求表现以下特点:——人才需求量大,对高职软件人才需求旺盛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

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通过对智联招聘、51job等网站调查的统计数据分析,珠三角地区对高职以上学历软件工程师等岗位招聘职位数超过10万个,表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旺盛。

——人才的薪资待遇高《2016年软件行业薪酬调查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开发者月收入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开发者比例显著上升。

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分析国内开设同类专业或方向的高职院校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和北京等省市,重点调研并分析了多所高职院校。

本专业是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人才培养综合实力在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国内同类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与市场企业接轨程度弱、更新较慢,校企合作深度没有本专业连接紧密;教学模式方面采用“异步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大一开设“自然班”,大二开设“岗位班”,大三开设“项目班”,更符合软件行业的发展更新;本专业办学条件优越,拥有依托软件技术工程中心的校内教学企业和依托南方软件园的校外教学企业,有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建设基础(一)综合实力排名情况据教育部专业建设和职业发展平台2015年9月10日数据表明:本专业12项对比指标中“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招生计划完成率”等4项指标排名全国第二,另外还有2项指标“合作企业投入总值(万元)”排名全国第三、“师资培训人日数(人日)”排名全国第十;(二)建设的主要经验和突出特色1.实施了“教融于产、产促进研”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异步式”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打造了校企协同育人、协同研发的典范——“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软件技术与工程中心”等校内教学企业;3.在校外建设了一批如“南方软件园-爱浦京”、“南方软件园-宇能”等校外教学企业;4.依托“南方软件园”教学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5.依托“珠海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开展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研究

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研究
cU I £
『 u U I
Cl E ct1n v I e l ha d a0 lo tn rc n u 1 n ao H a 1 l
职 业技 术研 究
独立学院软件 工程专 业课程设 置的探 索与研 究①
刘 伟 ( 北京航 空航天 大学 北海 学 院 广 西北海 5 6 0 ) 3 0 0 摘 要: 本文以软件专业课 程设置 为背景 , 以北京航 空航 天大学北海 学院软件 学院软 件工程 专业课程设置 为例, 讨在 国内就业 形势严峻的 探 情况下, 对众 多高校 的竞争, 面 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霞如何设 置, 形成有特 色、 有竞争 力的软件人 才培养模式 , 以面对 多变复杂 的市场需求 。 关键 词 : 独立 学院 软件工程 专业课程 人 才培养 中图分类 号 : 6 G 2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6 - 7 5 2 1 ) 1 a一 2 2 0 1 7 9 9 ( 0 2 0 () 0 0 - 1 3
社 会 需 求是 当 务 之 急 。 独 立 学 院 可 凭 借 培 养 计 划 并 不 适 合 独 立 学 院 学 生 的 培 养 。 而
J E 企 业级 应用 开发 、 a a 2E J v Me 嵌入 式 程序 设 计 、 i u 平 台及 应用 、 Ln x UML A 与J VA设计 模 式 、 RAC E O L 数据 库 应 用开 发 、 M L 用 X 应 与 开 发 。 生 可 根 据 自 己的 兴 趣 择 一 方 向 学
1 3 以 市场为 导 向 , 应北 部湾 经济 发展 人 . 适
程 序 设 计 》 课 程 , 冗 存 精 , 满 足 计 算 学 方 法 引导 学 生掌 握 软 件 工 程 开 发 方 法 和 等 去 既 机 专业 教学 指导 委 员 会 对 于 应 用 型 软 件 人 过 程 管 理 。 才 需 求 广 西 北 部 湾 经济 区 作 为 未 来 中—— 东 才 培 养 的 基 本 要 求 , 让 学 生 集 中学 习 精 又 盟 经 贸一 体 化 的 前 沿 阵 地 , 展 潜 力 巨大 , 干 课 程 , 发 打好 基础 的 同时 , 步 建 立 面 向对 3结 语 初 本 文 是 2 1 年 新 世 纪 广 西 高 等 教 育 教 0O 快 速 发 展 的 经 济 区 需 要 大 量 的 人 才 , 位 象 编程 的 思想 和 面 向 对象 语 言 C#和J 而 AVA 改 工 程 项 目“ 立 学 院 软 件 专 业 课 程 建 设 独 处 于 广 西 北 海 的 北 航 北 海 学 院 在 地 理 位 置 基 本 编 程 方 法 。 专 业 方 向 课 程 分 为 . TS NE MAVA两 个 的探 索 与 研 究 ” 研 究 成 果 , 的 它提 出 的对 北 才 需 求 为 导 向 , 养 有竞 争 力 、 拓 力的 人 方 向 。 N T方 向设 置的 课 程 有 : 件 工 程 、 航 北 海 学 院 的 软 件 工程 专 业 课 程 的 建 设 方 培 开 .E 软 才, 适应 北 部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人 才 需 求 。 软 件 质量 保 证 与 测 试 、 件项 目管 理 、 T 软 NE 案 , 利 于 发 挥 独 立 学 院 学 生 的 优 势 , 有 强调

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研究

科 为 主线 . 按 照“ 学科基本理 论与工程 实践相 结合 方
法 技 能 与应 用相 结 合 . 知识 与 能 力 素 质 协 调 发 展 ” 的原
头. 以师资 队伍建 设为关键 . 以人才 培养为 根本 , 规范
各 项管理 . 全面提 高专业 办学水平 和能力 , 并 依据按 以
则. 面 向国民经济信 息化建设和发展 的需要 . 面 向企事 业单位特别是信 息产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 .深入
力。
施, 创造条件 , 加强学科建设 , 形 成 自身 优 势 。 特 别 是 在
具体专业 教学 中.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 引入先进 的
课 程 体 系 在实际教 学过程 中 , 积极 推进 “ 以教 师为主 导 、 学 生 为 主体 ” 的教学方法改革 . 重 视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和 创 造 思维 的培养 , 采用 “ 问题牵 引 、 项 目驱 动 ” 教学方 法 、 积 极 采 用 多媒 体课 件 与 教 学 网站 辅 助 教 学 方 式 .教 学 中 加 强 符 合 学 生 特 点 的 个 性 化 教 学 及 指 导 方 式 .通 过 课
系的 具 体 内容 . 从 而 为 提 高 软件 工程 专 业 的 办 学质 量 打 下 良好 基 础 。
关键词 :能力培养 : 软件工程 ; 专 业 建 设
0 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调研当前产业形势和学校的定位 , 根据行业发展趋 势 , 培养德 、 智、 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 具 有 较 高 的思 想 道 德 、 良好 的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敬 业 精 神 和社 会 责 任 感 , 拥 有 扎 实 的计 算 机 理 论 基 础 知 识 .具 有 较 强 的 自我 发 展 能 力 和 实 践 应 用 能 力 .以及 跟 踪 掌 握 该 领 域 新 理 论 、新 知 识、 新 技 术 的能 力 , 能在 企 事 业 单 位 特 别 是 信 息 产 业 技 术领域 内 . 从 事 各 种 计 算 机 软 件 的设 计 、 开发 、 测试 、 维

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建设

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建设

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建设1. 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史与趋势从软件行业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史波澜壮阔,短短几十年间从无到有,从小众到普及,如今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无法或缺的重要技能。

未来,随着AI、物联网等领域的日益发展,软件技术的需求和职能将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软件技术课程系统学科较为庞杂,需要包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算法设计等课程。

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项目学习、实验教学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软件技术专业属于实践性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一直是软件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实践教学方面,教育部门可以与企业紧密合作,提供实习基地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与掌握技能。

4.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软件技术行业对人才有着很高的要求,如何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多个方面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本专业教育的重点之一。

专业教育机构应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掌握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市场需求意识。

5. 软件技术专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互通和交流越来越重要。

软件技术专业也在不断地“国际化”,拓展国际化教育资源,探索国际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

——————————————————————————————————————————1. 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史与趋势软件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史是近些年来科技行业中最为强大的阵容,从最早期的机器语言到如今的AI、区块链、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以及各大应用之中,软件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

虽然对于前沿技术的应用,人才仍有缺口,但是随着多年的积淀和梳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软件技术课程和教育体系,可谓卓有成效。

2.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软件技术根据不同职业所需的方向,分为编码、编程、测试等多个方向,但是对于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同的,因此课程设设计应以计算机语言、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及软件工程等基础类课程为核心,辅以向应用拓展的卓越课程,例如网络安全、机器学习等。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初探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初探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初探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支撑应用性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师职场体验基地,建立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机制、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本文介绍了我院在校企合作构建特色专业课程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特色专业;软件测试;校企合作;高职高专1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专业,可以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几乎所有工作。

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很多,内容涵盖很广。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三年学习内容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

因此,必须对该专业定向。

而专门化方向须根据市场需求方能确定。

为此,我们在北京及周边等地进行专业调研,了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与素质需求。

并由此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化方向为软件测试。

旺盛的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机遇,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社会需求。

软件测试专业就是一个朝阳专业,社会需求较大,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将按照“就业导向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计算机软件测试方向作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建设是新的探索。

一个正规的软件开发项目应该包括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两大部分,而且旨在提供质量保证的测试部分应该占更大的比重,国际上标准的软件开发和测试人才的比例应该为1:1或1:2,而目前国内这个比例则为5:1。

计算机软件测试专业在国内尚属待开发专业,就业前景非常看好。

但由于是新专业,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在授课之前基本没有系统的软件测试理论和工程实践、更无教学经验。

基于这种情况,就更加应该尽快开展专业研究和建设,并借助于各方力量,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尽快掌握理论和具备实践能力,承担起教学与实践任务。

2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建设思路由于国内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人员比例的严重失调,行业急需软件测试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本文叙述了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未来进一步进行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软件工程;工程型人才;示范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要求,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全面启动了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并入选“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按照“厚基础、精方向、重实用、突特色、强外语”的理念,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与建设模式,目标是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为工程型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1.1人才培养目标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软件产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国际化、工业化、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型人才。

强调培养扎实掌握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兼顾一定的软件管理知识,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软件行业和企业输送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分析和架构等方面的软件工程师。

1.2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国内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家级软件园、著名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优势,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组建专业实验室、共同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共同组建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参与示范性软件学院面向市场的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设置,实现校企双赢,共同推动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

加强实践课程改革,吸纳行业内知名企业参与,建立和完善“2+1+1”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联合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边学习-边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螺旋式新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三年课程修满合格后,到企业参加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全部在企业进行,时间为期一年。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采用企业指导老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保证学生毕业论文来源于工程实践项目,同时保障论文的质量。

1.3课程设置面向市场需求,以“厚基础、精方向、重应用、突特色、强外语”为原则来设置课程。

强调数学基础,数学所修课程的难度及学分大大高于一般的工科专业的数学学分设置,仅次于理学院数学专业学生对数学类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大平台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和软件开发、设计、分析和管理等技术来设置课程组,以实际应用为需求,依据学生特点,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

加强外语教学改革,聘请外籍教师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

建立国际化合作的渠道,探索面向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方法、内容与模式。

研究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引入国外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和教材;与国外大学建立联合教育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秀课程体系,选派师资参加国内外培训,强化双语教学的比例与教学效果。

强调实践教学,采用“课堂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了教师培养和聘用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76人。

其中,专职教师23人;企业兼职教师46人;境外兼职教师7人。

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数超过50%。

专职教师有工程经历的老师达80%以上。

专职教师负责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由有工程背景的校内优秀主讲教师构成。

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来源于国内知名企业,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神州数码(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微软亚洲工程院、Sun中国研究院、赛柏科技等。

外籍教师进行专业课的授课和前沿讲座,包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Roger Mayne教授、澳大利亚狄肯大学Dai Honghua教授、加拿大凯瑟琳公司的Marcel Ban等。

3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将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技术、技能以及工程经验为教学主体,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国际化软件人才为目标。

面向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与软件产业实际需要相适应的课程,增加与工程实践和前沿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以保证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引进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提升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积极开展专业课程的新教材建设,鼓励有经验的教师联合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高水平专业教材,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启动了软件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并已出版了专业教材4本,还有3本即将出版。

4强调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实践、学科专业竞赛和专业认证,学生获得的成绩可以进行学分认定。

实践教学比例达到了30%以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保障学生为期一年的软件企业实习,学生毕业设计和论文全部来源于工程实践项目。

建立了32个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企业实习模式、实习标准和学生管理体系。

初步建立了实训和实习案例库,确保实训和实习的效果。

5强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了一套听课和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和外聘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制订了教师考核与激励政策;制订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及例会制度,与企业教师等共同研讨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保证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了兼职教师与企业教师的遴选标准;制订了企业实习基地选择与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标准。

6人才培养成果6.1外语教学措施得力、效果显著2004年6月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分析的结果显示,学院2003级通过率、优秀率、平均成绩均为全校第一。

2006年1月,学院2004级再次获得全校四级通过率、平均成绩、综合测试平均分、听力平均分、阅读平均分、写作平均分、最高分等七项第一名。

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为100%。

200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1个、2等奖2个。

6.2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拓展训练、团队对抗、主题演讲、创业设计、技术比赛等手段,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

通过各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团队。

2005年度微软创新杯世界大赛进入全球前22名;2006年获得了全国JA V A程序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第8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印度赛区金奖。

6.3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显著增强学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有六位同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科技小组开发的银行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已成功实现产品化,并申请专利注册了公司。

6.4社会评价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于2006年11月通过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评估。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连续两年毕业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地点分布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杭州。

与学院达成长期用人合作协议的企业有15个。

目前,已有毕业生在各软件企业中成为骨干,如已有2006届毕业生在软件企业里担任项目经理。

经过“2+1+1”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工程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深受企业的欢迎,如神州数码(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免面试接收学院学生实习。

下面是2006年6月的用人单位调查得到的反馈。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许宏说:“我感觉交大软件学院的学生理论功底比较好,动手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意识比较好,求知欲很强,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可以很快融入公司,希望今后可以吸引交大软件学院更的学生进入软通工作。

”合力金桥软件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向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发现交大软件学院的学生在技术、学习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方面非常强,能很快融入企业的软件开发团队当中,为企业项目的实施与开发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总体感觉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在上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方面高出一截。

”SUN中国工程研究院对外合作经理佟佳珏说:“经过了半年的共同工作,我觉得张晓东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好,还有在语言学习的速度上也非常快,很快加入到SUN的开发团队当中,我们对于交大软件学院培养的学生还是很满意的,希望更多交大软件学院的学生能够来SUN实习工作。

”7进一步探索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涉及如下几个方面:7.1建立面向市场的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与建设模式加强先进教育理论的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据教育能力成熟度模型,科学地建立面向市场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对软件工程型人才的需求已经从面向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向面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软件工程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分析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跟踪IEEE/ACM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最新研究成果,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建立联合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大力度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和国外知名大学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让学生接收国际一流的软件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7.2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程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学校与国内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与国家级软件园、著名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开展切实有效的合作。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优势,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实验室、多元化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规划,实现校企双赢,共同推动所在地区的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完善已有的“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课两年、企业教师讲授的专业课一年、企业实习一年),完善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边学习-边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螺旋式新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流程,积极探索工程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7.3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一套质量保证体系、过程标准和组织机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强调基于过程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实施质量督导,设置质量评价的关键点与标准,做好人才培养流程中的计划、记录与统计分析,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7.4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措施。

课程体系设置将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技术、技能以及工业过程与经验为教学主体,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国际化软件人才为目标,面向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与软件产业实际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工程实践和前沿技术紧密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