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
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1. 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 观察法: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描述特征
- 比较法:比较相同或不同的现象、物体或过程
- 实验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2. 物体的性质
- 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等
-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 物体的硬度和韧性
- 物体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 物体的热传导性和电导性
3. 状态变化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态)
- 物质的状态变化(融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
- 物质的温度和热量
4. 食物营养
- 均衡膳食:五大类食物的比例(谷物、蔬菜、水果、乳制品、肉类)- 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 饮食习惯:少油少盐、不挑食、多喝水
5.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根、茎、叶、花、果实)
-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头、身体、四肢、触角、鳞片等)
-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6.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位、食物链、能量流
- 污染物: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等
- 环保行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植树造林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的精华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2022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概念知识要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概念第一单元光第1课时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能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点亮的灯。
不是光源有月亮、水中的太阳、镜子。
2.物体上的光进人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见这个物体。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可以直视、戴墨镜看,可以透过熏黑的玻璃看。
4.光是具有能量的,我们可以利用光做很多事情,如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加热等。
太阳能是当今社会的清洁能源。
5.夜晚,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很丰富,将红外线转换成电子信号的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如红外照相机、夜视仪等。
第2课时光是怎样传播的1.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30万千米。
3.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月球离地球的距离约为384400千米,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要1.3秒。
4.光的直线传播用处很广,如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第3课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物体,如玻璃、矿泉水水瓶;光能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如纸巾、薄纱;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
影子就是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
2.烟雾是由很小的不透明固体颗粒组成的,能阻碍一部分光传播,另一部分光继续传播。
阻碍光传播的颗粒被照亮,就能看到激光笔的光束了。
3.日食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月球遮挡住,地球上处在月球影子内的地区就能观测到日食。
4.因为太阳、地球、月球的大小关系,日食分为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
5.太阳光很强烈,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
第4课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光从空气垂直射人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发生改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新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1.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物理学之父。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我们根据是否有人类参与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灯笼鱼,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等。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4.常见的光源有太阳光、电灯光、萤火虫、烛光、发光鱼、荧光灯、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火光等等。
不是光源的物体有:人眼看到的物体、汽车后视镜、月球等等。
5.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并不是人的眼睛会发光。
1.2.光是怎样传播的1.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瞄准;排队看齐等。
3.光沿直线传播的其他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皮影戏等。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者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沿直线传播)。
2.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部分)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木板,书本等。
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直接照射眼睛。
4.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左右);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左右)。
(谁被遮挡,就发生什么食。
)日食月食原理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物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条件(1)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2)光斜射。
(当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
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进行概述。
以下是该册数学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1. 物体的形状:圆柱体、圆锥体、棱柱、棱锥等各种形状的物体,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模型的制作:利用纸板、塑料杯等材料制作物体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1. 物体的质量:认识质量的概念,利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
2. 重量的测量:认识重量的概念,使用砝码和天平进行重量的测量。
三、物体的运动和力
1. 力的作用: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方向,学会使用力的单位牛顿。
2.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3. 滑动和滚动:认识滑动和滚动的区别,了解滚动的特点和应用。
四、电能和电路
1. 电流的产生:研究电流的产生原理,认识电池和导线的作用。
2. 电灯的使用:了解电灯的原理和电灯的使用方法。
3. 电路的组成:认识并简单搭建电路,研究使用开关控制电流。
五、生活中的光
1. 光和影:认识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颜色,了解阴影的产生原理。
2. 折射和反射:认识折射和反射的现象,研究利用反射制作魔镜、利用折射制作折射棱镜等。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部分科学知识点概述,希
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9月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光1.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太阳、打开的电灯、发光鱼、萤火虫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注:星光不再考虑)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速度每秒 30 万千米。
4、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到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5、运用光的反射的有汽车反光镜、平面镜、测月亮和地球的距离、潜望镜、医生用的额镜、把墙涂成白色。
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7、潜望镜光的路线图潜望镜有两片平面镜,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8、把房间里的墙壁涂成白色,会使房间更明亮,也是利用光的反射。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6、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
7、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8、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9、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10、黄土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
1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2)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3)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第1课时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又如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3.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生活中还有一此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4.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5.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成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6.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时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声音可以透过幕布进行传播;而光沿直线传播,穿透不了厚实的幕布。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3.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4.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第3课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厚纸板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生命起源与进化1.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具有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特征的物质体现象。
2.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包括有机物质、水、温度、辐射等。
3.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包括生命由地球上的简单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生命是由外星生命体传播到地球而形成等。
4.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基础。
5.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特征上,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等。
生物多样性1.生物物种的定义生物物种是指在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相似,可以自由繁殖后代,具有一定独立生存能力,且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与其他物种有效区分的一组个体。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丰富程度及在空间分布,生物丰富度及其多样性与维持、养护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统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砍伐、培育保护型经济等。
物质的组成与分离1.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分离的方法物质分离的方法包括过滤、蒸馏、溶解、磁性分离、沉淀、扩散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由最细小、不可再分的颗粒,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互相结合而成的微小颗粒。
物质的变化1.物质状态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相变,如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等。
2.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分子和原子彼此结合或分离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如酸变成盐和水、金属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形成盐等。
3.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实验室做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
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以便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单元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物体的变暖和变冷
- 物体的融化和凝固
- 物体的汽化和凝华
- 熔点和沸点
- 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有关性质
单元二:生物和生命
- 生物的特征:呼吸、生长、运动、感觉、繁殖
-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幼苗、成株、开花结实、凋谢- 动物的生命史:出生、成长、繁殖、死亡
- 动物和人的相互作用
单元三:物体与人的健康
- 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 饮食对身体的影响
- 私人卫生与公共卫生
-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单元四:物体的特性与用途
-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 物体的质感和透明度
- 材料的磁性和导电性
- 材料的硬度和延展性
- 物体的制作和用途
单元五:电流与电路
- 电流的概念和单位
- 电池、电线和灯泡的使用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 开关的作用和使用
单元六: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长短
- 声音对物体的影响
- 声音的消声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
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复习和总结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概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结果的过程。
2. 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
-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 实施计划: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
- 得出结论:分析数据,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 表达和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与他人分享。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等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状态变化是物质分子间距离和能量的变化。
2.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但在转换过程中总量守恒。
3. 能源的分类: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煤炭)。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
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其运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4. 宇宙的探索:人类通过望远镜和其他科学仪器对宇宙进行观测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
五、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发展:从古代的简单工具到现代的高科技产品,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2.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合本文档旨在整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科学的基础知识。
单元一:万物都有起源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提问、实验、总结。
2.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3.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重量、硬度等。
4.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通过加热、溶解、冷却等方式发生变化。
5. 物质的重量:相同体积的物质重量可以不同。
单元二:物体能够移动1. 力的分类: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等。
2. 影响物体移动的因素:力的大小、物体质量、摩擦力的大小等。
3. 重力的作用:物体会向下落、落地时会产生撞击力。
4.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方向。
5. 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重力作用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
单元三:生物的特征和分类1. 动植物的特征:生长、繁殖、呼吸、运动、饮食等。
2.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等。
3. 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4.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
5. 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单元四: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3. 声音的特征:音调、音量、音色、响度等。
4. 声音的利用:语言交流、音乐表达等。
单元五:天气的变化1. 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2. 温度和气温:温度是物体分子活动程度的标志,气温是空气中温度的表示。
3. 湿度和降水: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的下落。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整合,希望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1--4单元复习提纲1-2-3套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实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合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合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合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合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③落叶蚯蚓小鸟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4、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③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实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五、制作。
制作生态瓶。
答:①②③④找一个透明的在桶底装入一层在桶里种上几颗植物存活后,再大塑料油桶,清洗淘洗干净得沙,再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放入小鱼或泥鳅、螺干净后剪掉上面一装入大半桶自然水浮萍。
等小动物。
部分。
域中的水。
1、在“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中,仔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我发现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
出现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适合环境的水平。
2、在“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水多时,小雨浮出水面的次数少甚至没有;而水少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较多。
这是因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就空间减少了,氧气量也跟着减少,所以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较多。
3、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这是因为因为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4、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在植物多时,生态瓶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这是因为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
但是,生态瓶里的植物并不是越多越好。
多到一定水准,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5、经过实验,你认为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应该注意些什么?答:①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②必须有充足的氧气。
七、实验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实验方法:①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
②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再往其中一个盒内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
再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③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2、种子发芽实验(二)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三)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粒绿豆种子,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温度。
4、种子发芽实验(四)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潮湿的土壤、塑料勺。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一个盒内加一些土,并用塑料勺将土壤顶部弄平。
另一盒内垫上纸巾。
同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用手按出两个小洞种进两颗绿豆种子。
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种在土壤中。
5、种子发芽实验(五)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好的塑料袋、两用气筒。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装进塑料袋并用两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6、绿豆芽的生长条件(一)实验名称: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实验方法: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中,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颜色浅。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7、绿豆芽的生长条件(二)实验名称: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水?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一个盘子、吸水纸、水实验过程: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3天后,提起一层吸水纸,仔细观察绿豆种子根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
实验结论:这说明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体现了植物适合环境的水平。
8、蚯蚓的生活环境(一)实验名称: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实验过程:①找一个长方形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②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9、蚯蚓的生活环境(二)实验名称: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实验过程:①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②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10、改变生态瓶的环境(一)实验名称: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改变非生物环境)实验材料:制作好的生态瓶、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