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毕业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版(小升初)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版(小升初)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教科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小学科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孩子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

教科版小学科学作为国家教材之一,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帮助孩子们理解科学原理。

下面是针对教科版小学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知识点1. 人体健康人体健康是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

懂得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常见的知识点有:•饮食健康: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少油少盐少糖,多吃水果和蔬菜。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疾病预防:保持个人卫生,预防传染病,定期体检。

2. 自然界自然界是小学科学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自然界的了解,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常见的知识点有:•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防止污染。

•天气气象:了解天气变化,预防自然灾害。

•植物与动物: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特征。

3. 科学实验小学科学也注重实践,通过科学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验科学的神奇和有趣。

常见的实验内容有:•科学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科学原理。

•制作小发明:通过创新,设计制作小发明,提高动手能力。

•观察记录:认真观察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

二、复习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需要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来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1.复习的时候,可以通过来回归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可以将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2. 练习练习可以帮助打牢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

可以按照不同的难度和类型,完成一些练习题或者作业,以此来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小学科学更加强调实践,在实践中可以让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奥妙。

比如,可以参加科学实验,或者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复习资料以下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使用:1.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是小学科学的主要教材,这本书内容齐全、简洁明了、贴近生活。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复习知识要点(知识清单)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总复习知识要点(知识清单)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5、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9、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强,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弱。

1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2、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6)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分课时知识点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由(玻璃泡)和(玻璃管)组成,玻璃管上有(刻度),玻璃管内有(液柱)。

3、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三个问题:①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4、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5、正确读取温度的方法:观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6、零上温度自0℃以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零下温度自0℃以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7、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9、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第三课《水结冰了》10、冰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坚硬,很光滑,温度低,会融化,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

1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四课《冰融化了》13、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3)、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4)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5)我们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2、太阳钟(1)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日晷(课本4页)(3)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昼夜交替(1)、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4、看月亮(1)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上半月左亏,下半月右亏。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4)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五上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课: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三课: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提供的养料。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2022-2023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2022-2023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主要内容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 ,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1.许多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如酵母菌 , 还有一些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题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第三单元宇宙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日食月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2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11、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2、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要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3、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4、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5、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6、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7、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8、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9、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10、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11、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1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第三单元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4、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5、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6、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8、电动机由外壳磁铁、转子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9、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10、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1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17、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1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19、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20、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核能等;第四单元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3、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4、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5、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8、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9、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1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11、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1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14、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15、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科版⼩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单元声⾳1听听声⾳1.风声、⾬声、雷声等是⾃然界的声⾳。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类⽣产⽣活发出的声⾳。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符“1“2”“3”按声⾳由⾼到低的排序是“3”“2“1”。

5.⾳叉是⼀种发声仪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调,数字代表的是⾳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低、强、弱、悦⽿、刺⽿来描述声⾳。

例如,雷声⽐较强,⾬声⽐较弱;⼩孩的声⾳⽐较⾼,成年⼈的声⾳⽐较低;鸟叫声⽐较悦⽿,机器的轰鸣声⽐较刺⽿。

2声⾳是怎样产⽣的1.拉伸⽪筋、按压⽪筋、⽤⼿揉搓⽪筋,⽪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

2.轻轻弹拨⽪筋、横向拉动⽪筋,⽪筋振动,能发出声⾳。

3.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的。

4.⽤⼿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主要依赖喉咙⾥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越⾼。

发声时,我们把⼿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是怎样传播的1.只要⿎声⾜够⼤,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是向四⾯⼋⽅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能传播声⾳,真空不能传播声⾳。

3.把⽿朵贴在桌⾯上听到的抓挠桌⾯的声⾳更清晰,说明桌⾯能传播声⾳。

4.将击打后的⾳⼜浸⼊⽔中,我们能听到⾳叉发出的声⾳,说明⽔能传播声⾳。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从⼀个地⽅传播到另外⼀个地⽅。

6.声⾳可以在⽓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

7.声⾳在固体、液体、⽓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体。

8.做“⼟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的1.⼈的⽿朵由外⽿、中⽿和内⽿三部分构成。

小学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汇总(收藏打印)

小学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汇总(收藏打印)

小学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汇总(收藏打印)三年级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背诵要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背诵要点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知道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六年级下册科学
本课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情势、物
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物质
变化的概念。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
少垃圾、勤俭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
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箱可分为可回收、有毒垃 圾与其它垃圾。 5、能辨认国际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可回收标志)
六年级下册科学
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如根、茎、叶等各个器官的细胞是不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七课:用显微镜视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不同 的微生物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单元内容:本单元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 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 受到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物质 的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课:铁生锈了 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视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 于铁的新物质。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 物质。(可以从颜色、间隙、光泽、粗糙、导电等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 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产生了 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 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产生了化学变化。视 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

2023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3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3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知识点一: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

2. 运动的表现形式:* 直线运动* 圆周运动* 曲线运动* 振动3. 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4.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

5. 科学家的名言:“万物皆在运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有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被压缩,形成声波,经过传播使人耳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是指能够传递声音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等。

3. 声音的特征:* 高低音调* 响度* 音质4. 声音与生活:* 警笛声、汽车喇叭声等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歌曲、戏剧等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耳机音量不宜太大,以免影响听力健康。

知识点三:太阳能1. 太阳能是利用太阳的能量来产生电能或热能的能源。

2. 太阳能的利用:*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制作太阳能电板* 制作太阳能灯3. 太阳能与环保:*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能源的消耗量,符合环保要求。

知识点四:生活中的化学1. 物质的分类: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2. 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化学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

3. 常见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生活中的化学:* 火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柠檬酸与苏打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 水的汽化和凝结是一种物态变化过程,不是化学反应。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P3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XXX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色组成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9、昆虫的“嗅觉”很敏捷,据说是由于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辩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的多。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天下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天下)。

教科版小学科学总复习资料【精排】.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总复习资料【精排】.doc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一、生命世界1.植物的特征•凤仙花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养料输送到叶、花、果,又能把叶上的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有些植物的茎还有繁殖的作用。

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向日葵)、匍匐茎(番薯)、攀援茎(葡萄)、缠绕茎(牵牛花)。

•人们根据植物茎的软硬程度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两部分。

叶片中有叶脉,它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管道。

叶片表面有气孔,气体从气孔自由地进出叶片。

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称为光合作用。

公式为:绿叶+水+二氧化碳一一吐氧气+养料•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有肉果和干果。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根将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将来长成茎和叶。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利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利用动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利用弹力或喷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利用水流(如莲蓬、椰子)。

•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经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过程。

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1 )种子繁殖: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的;(2 )营养繁殖:由茎和根来进行繁殖(如番薯用块根进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进行繁殖;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进行繁殖。

);(3)扌千插:直接从茎上剪下一段枝条,插在土里进行繁殖(如葡萄、石榴、杨柳)。

2.动物的特征•蚕是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刚孵出的小蚕称为“蚁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科学概念整理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4、常见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大雨) ( 雪 ) ( 多云)(阴) ( 晴)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9、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到晚上气温逐渐下降。

10、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11、测量气温要用温度计,它的单位是℃。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齐平。

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1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用红旗来判断风向,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例:红旗向西北方向飘,那么风向是东南风。

14、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5、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在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把风速划分为无风(0级)、微风(1级)、大风(2级)。

16、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8、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用直筒透明的杯子。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三——五年级)1.生物与环境植物植物的一生:种子――芽――苗――开花――结果植物一般分为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根:土壤中的水和养分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茎:把水输送到叶子和植物的其它部分。

(大树的茎有支撑作用)叶:叶片(叶脉),叶柄,1蒸腾作用:说从植物体表面蒸发散失的一种生理现象。

蒸腾可以降低植物体内的温度。

叶是蒸腾的器官,植物的气孔是蒸腾的主要出口。

白天,气孔开启;夜晚,关闭。

2制造植物所需的养料: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叶绿素)依靠阳光中的能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制成。

同时放出氧气。

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果实。

种子的数量和果皮的软硬、厚薄有关,果皮硬或厚实的果实种子数量少种子:种皮:保护种子胚芽植物种子胚:最重要的部分胚根胚轴子叶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根。

两瓣子叶变成幼苗的第一对叶。

种子的传播:水(莲花),风(蒲公英),动物(携带-----苍耳,粪便---苹果)、自己喷射(喷瓜)来传播的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子适宜的环境: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动物蜗牛的观察蜗牛:分头部,腹部,尾部。

头部分眼睛,触角,嘴。

蜗牛壳:有一条螺线,由里向外绕圈,并不封闭,而是一圈圈地展开。

根据螺线的方向分为右旋蜗牛和左旋蜗牛。

蜗牛壳大小是相对稳定的。

蜗牛的爬行:腹足出现细波浪状的运动,并分泌出黏液,干后形成蜗牛爬行的痕迹。

蝗虫的观察体长:从蝗虫头部前端到尾部末端蝗虫大小展翅长:翅展开后,两翅末端间的距离比较蜗牛和蝗虫的大小:测量它们的重量。

三、蚂蚁的观察蚂蚁的爬行:沿途释放起追踪作用的化学物质——追踪激素。

蚂蚁依靠这种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动物的分类: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非洲象. 成年公象体重可达6000千克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成年公鹿高达6米蚕:卵――幼虫――蛹――成虫(蛾)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有细胞组成(除病毒外)都有新陈代谢作用都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非生物因素:温度、阳光、水、大气、土壤等等一、生态因素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二、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虾—>大鱼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成为食物链。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栖息地,包括它生活区域内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动物的生活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

如其他动物,植物,气候,水,光,空气,避难的地方及生活的空间。

栖息地是能满足动物生活需要的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的叫植食动物。

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

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生态系统是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人体身体分:头,颈,上肢,躯干,下肢指纹:手指尖的皮肤上有很多细纹组成的图样。

分类(斗形、箕形、弓形)。

视野:眼睛能看到的上下左右的范围叫做视野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呼吸系统:肺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它在全身循环流动,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运送到一定的部位排出体外。

3.物体的三态(固液气)液体液体的概念: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随着装它的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量筒:是一种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读数据时,视线要和液面持平)液体的多少:用毫升表示。

观察水眼睛看:无色鼻子闻:无嗅舌头尝:无味耳朵听:水没有形状,可以流动溶解:溶解的特性:溶解后的物质不能用过滤法从水中分离出来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是慢慢扩散,之后均匀分布在水中溶解后的物质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能自行沉淀,溶液是稳定的溶解不仅发生在液体和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等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加快溶解的方法增加液体的量增大物体表面积(把物体捣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物体运动(搅拌)二、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沉和浮重量相同,体积大的浮,小的沉(橡皮泥成块状的会沉,把同样的橡皮泥变成饼状的会浮。

)体积相同,重的沉,轻的浮(潜水艇的体积是不变的,当水仓里灌满海水时,它会沉。

当把水仓里的水放掉,它就浮起来了。

)物体相同,水的密度,大的浮,小的沉。

盐水浮马铃薯气体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嗅,无形。

空气:空气可以占据空间,有重量,空气会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会流动,流动的空气叫做风。

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会自动充满任何容器的―――――气体如何利用压缩空气:气垫船,打气筒,皮球天气降水量: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的水。

雨的强度: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风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指风吹来的方向,和物体飘动的方向相反。

风向符号显示风的运动方向,和物体飘动的方向一致。

风分为8个方向,5个等级 气象学家——竺可桢 气温百叶箱:安放在观测场的偏北的位置,为了防止观测时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固定在1.25米的支架上,地面离干球温度表水银泡之间的距离为1.5米。

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 《观察与实验》热胀冷缩(固体,气体,液体) 1、 固体的热胀冷缩2、 液体的热胀冷缩ABDEABC3、 气体的热胀冷缩应用:瘪掉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能重新圆起来.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 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测量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 4.食物米饭是含糖类十分丰富的食物,米饭中所含的糖类就是淀粉。

淀粉+碘酒===颜色会变蓝,+唾液===不变蓝。

营养: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

一、观察米剥去稻谷的外壳,就是糙米,经过加工,成为精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二、食物搭配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喝一些水。

AB三、食物变质霉菌的生长与湿度、温度、空气的有无及光照的强弱有关。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等。

(即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5.地球结构及其运动 岩石和矿物化石―――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足迹。

地球分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经过热胀冷缩,风力,植物的根,水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一、岩石岩石的形成: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造岩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石分为 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沉积岩包括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等石灰岩由微小生物或溶解在水里的石灰质沉积而成,滴上稀盐酸回嘶嘶作响,猛烈冒气泡。

四、岩石的改变自然界中引起岩石变化的几种基本力量:风、水、植物。

地球的运动纬线经线地壳地幔 地核米、面包、杂粮 面类水果蔬菜鱼类、肉类、鸡鸭、 豆类及其制品、蛋 牛奶、奶酪油、盐、糖经线,纬线,赤道。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及―――地球的自转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极地又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四季交替现象亚里士多德————<<天论>>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布鲁诺―――――-宇宙无限伽利略――――――天文望远镜6.电和磁铁磁铁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极有两个磁极。

向南的叫南极用“S”表示,向北的叫北极用“N”表示。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一、关于电一节干电池:1.5V 生活中,一般都使用220V低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

富兰克林的实验证明了闪电是电。

物体与物体之间互相摩擦会产生静电。

二、点亮灯泡见书本画简易电路图通路断路短路有开关串联和并联串联并联三、电路故障检测方案:利用排除法。

1、先检测一根电线,把电路检测器的两头接在电线的两端,看看检测器的灯泡是否亮。

2、仔细检测电池盒,确保电池紧紧夹在支持物中,测试灯座的两端,看灯泡亮了没。

3、检测小灯座,确保它紧紧拧在底座上。

测试小灯座的两端,看现在亮没亮。

4、还不亮的话,就拿出灯泡,检测是否有问题。

5、如果灯泡也是好的,那就检测电池。

如果灯泡和电池都是好的,那么应该推断电路中肯定存在某些小松动的连接处或电线有断开的地方。

电路检测器四、导体和绝缘体导体:能使电流通过,如金属、不纯净的水,湿布等。

绝缘体,则相反,如玻璃、塑料、橡胶、木头、棉花、瓷器等。

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

电路实验7.混合混合身边的物质混合身边的物质没有变化――――――沙和豆子混合身边的物质发生了变化―――――小苏打+白醋====新的物质+有汽泡的产生(二氧化碳)一、混合物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只是简单地混合在起,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二、混合物的分离蒸发、结晶、沉淀、过滤、萃取、纸上层析法、离心分离法、蒸馏法、磁析法等土壤里有小石子,草根,空气,沙,粘土,水,小虫子等。

8.光光的反射(彩虹)当阳光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太阳、竿子顶端、影子的末端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太阳光是按直线传播的。

]太阳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三、光的强弱将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

放大镜是折射。

四、太阳能太阳能是一次性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9.声音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大多通过空气,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密度越小,弹性越差,温度越低,传播速度越慢。

传播媒介:固体,气体,液体。

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

当物体慢速振动时,声音就低。

声音的高低成为音调。

10.运动像气球这样推动的车的力叫反冲力。

小车是靠气球里的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11.时间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二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

古代计时方法:太阳计时,光阴(太阳的影子),日晷。

12材料一、棉布的吸水性较强,毛料的吸水性也较强,丝绸的防水性很差,透水性很强。

二、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如铝> 铜> 铁实验题1、斜面对比实验2、要研究的问题:斜面是否省力?3、所需材料:弹簧秤、小方块、斜面4、实验过程:(1)用弹簧秤拉住小方块直接升高40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