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分析
综述-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摘要: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学科。
单抗药物可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疾病,尤其是用于治疗肿瘤,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本文参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治疗单抗药物治疗疾病具有明确的靶向性,作用机制明确,因而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尤其是对肿瘤的治疗,能克服化疗药物不能有效区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副作用大等缺点。
同时,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
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1]。
1作用机制目前,单抗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通过研究,目前认为有阻断作用、信号传导作用以及靶向作用等三种作用机制[1]。
1.1阻断作用现用于临床的大部分未偶联单抗主要用于自身免疫和免疫抑制,是通过阻断和调节作用完成的。
几乎在所有的单抗应用中,通常是通过阻断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胞桨或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另一种相类似的阻断活性可能存在于单抗的抗病毒感染中,通过阻断和抵消病原体的进入和扩散表现出对机体的防御功能,短期给予单抗后可取得长期疗效。
肿瘤细胞生长、扩增和分化,需要各种生长因子的持续性刺激,而这些生长因子也参与肿瘤的侵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与其受体结合,可抑制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这些肿瘤细胞得不到生长因子的刺激而自行死亡。
单克隆抗体技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发展与主要的实验步骤1.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经免疫的动物产生的致敏B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但这些细胞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骨髓瘤细胞则可以在体外大量地、无限地繁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
如果应用杂交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那些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相融合,那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cell)将同时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既能够象肿瘤细胞那样无限繁殖,又具有B淋巴细胞的不断分泌抗体的能力。
根据克隆选择学说,由于每个致敏的B淋巴细胞只能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产生同种的、完全一样的抗体,所以经过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就能够分泌对某一抗原决定簇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这就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2.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展望1975年,George Kohler 和 Cesar Milstein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次描述了一种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方法。
他们所创立单克隆抗体技术给免疫学乃至整个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革命。
Kohler 和Milstein 也因此而荣获1984年诺贝尔奖。
单克隆抗体技术诞生后,立即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人们纷纷投入这一崭新领域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单克隆抗体技术已日臻完善,单克隆抗体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各个领域,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许多领域。
最初,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以小鼠-小鼠杂交瘤为研究的中心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小鼠源性的单克隆抗体在生产与应用中有其内在的缺点,八十年代后,小鼠-大鼠、大鼠-大鼠、小鼠-人以及人-人杂交瘤技术也被尝试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
尽管早有准备,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影响之深远还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在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末的短短十多年中,为了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及人-鼠嵌合抗体技术、人源化抗体技术、小分子抗体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抗体酶技术、抗体库(噬菌体显示)技术、外因鼠(XenoMouse)技术等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在经典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也被创立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内外单克隆抗体研究开发进展
() 1 人单抗特异性鞍强: () C 2 MH 单抗, 可以对人类MH C的 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 () 3 因是同塬性免疫球蛋白, 故应用 于人体 ,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及免疫复合 性疾病; () 4 在人体内维持时间较长; () 5 可制备用于人的抗独特型抗体。 上述特点使得人单抗为人类疾病防
该技术制备各种杂交瘤细胞株,并采用 大量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出各种单抗。
目前,产生各种特异性鼠单抗的杂 交瘤 细胞株 已经建立 ,并有许多细胞株 成为良好的生产种细胞。除 B淋 巴细胞 杂交瘤外 ,具有多种 T淋巴细胞功能的 T细胞杂交瘤和 T B细胞杂交瘤亦已经 -
建立 起来 。
的差 别 可以 区分源于 肝癌 的 A P F 和源 于
性标记抗体随时间延长在相应肿瘤组织
中的浓度越聚越高,以此了解肿瘤的大 小 、形状、位置、数量 ,还可帮助确定 病变性质。一般多采用”I 和 I 标记抗 体 据报道 ,单抗用于放射免痉显像比 多抗优点多、效果好。
体; 2t () b鼠一人嵌合的 F b a 抗体:3小 () 鼠一人嵌合单抗 F b a 片段 酶的重组抗
维普资讯
专
栏喜 国内 克 抗 究开 进 外单 隆 体研 发 展
药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
国 世都发喉 以纪r动行 从人是现毒 来们n物素 lBg白免 9 e用进 ,h i 利
疫制备抗体。但是通过免疫制备的抗体
B淋 巴细胞杂 交瘤 融台成 功 ,1 8 年叉成功融合具 91 有抑制功能的人T 巴细胞 淋 杂交瘤 。这些研究成果 为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开辟了广
产量低、稳定性和亲和力差等难 点,且
一
直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近年来基因
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健康细胞和组织,而非外来病原体,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往往无法精确识别并攻击异常的免疫细胞,同时还会抑制正常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的兴起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其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针对导致疾病发生的特定抗原或炎症介质进行精确打击。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或细胞识别为外来威胁并进行攻击而导致的疾病。
单克隆抗体能够针对这些被错误识别的自身抗原,通过阻断其与相应免疫细胞的结合,从而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
在治疗过程中,单克隆抗体通过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止抗原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单克隆抗体还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的清除功能,进一步清除体内的自身抗原和炎症介质。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精准性,能够针对特定的抗原进行治疗,而不会影响其他正常的免疫反应。
目前,单克隆抗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通过深入研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我们可以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单克隆抗体治疗有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单克隆抗体论文
此技术是1975年Kohlor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将致敏的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而产生同源抗体,因为此杂交瘤细胞既保持了瘤细胞增生的特性,又保持了分泌抗体的特性,能产生无限量的同源单克隆抗体。
这些抗体有相同的结构和较为均一的理化性质,能对抗原大分子的决定簇有较高的分辨能力,特异性强,所以称之为生物激光。
’单克隆抗体除有很强韵特异性外,监可做为裁体;(1)可与毒素联接,如白喉类毒素,相思豆毒素与单克隆抗体联接制成抗体毒索联接物。
上海细胞研究所研制有Meab一毒素联接物治疗肝癌取得初步疗效。
(2)可与药物交联,北京抗生索研究所将单克隆抗体与争光霉素结合成Meab一药物联接物,比单纯药物治疗增效1 2倍.(3)与脂质体联接,形成Meab~脂质体联接物,可以运载大量抗癌药分子集中在9中瘸部位。
通过脂质体易于将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技挥疗效。
(4)Me曲与免疫调节剂联接。
有报导干扰素与抗人成骨癌Me如连接可在体内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所以单克隆抗体可做为生物导弹发挥更大的疗效。
作用机理:多数认为是一种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ADC,G) ].效应细胞可能是表面携带Fc受体的单核或巨噬细胞。
单克隆抗体杀伤肿瘤效应与其免疫球蛋自的亚群有关(因效应细胞具有较多的Fc受体。
)与亲和力无关.但与靶细胞所表达韵结合点的数目有关。
1"-干扰索由于能增加效应细胞Fc受体及促进肿瘤抗原表达之能力,所以能增强杀伤效应。
同时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杀伤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单核或巨唑细胞)与肿瘤细胞之比观因此在肿瘤负荷较小时应用为好。
、具体作用为通过融合形成杂交瘤分泌单克隆抗体,识别癌细胞上的盹瘤特异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杀伤癌细胞。
和更进一步将药物,毒素,脂质体交联到单克隆抗体上,可以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
1获得抗体的传统方法及其缺点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是向动物(如马、羊等)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即通过反复感染动物,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国内外单克隆抗体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国内外单克隆抗体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系别:生物工程系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2)班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常规的抗体制备是通过动物免疫并采集抗血清的方法产生的,因而抗血清通常含有针对其他无关抗原的抗体和血清中其他蛋白质成分。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报道,用细胞杂交技术,使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创建了第一个B细胞杂交瘤细胞株,获得了抗SRBC的单克隆抗体。
这是免疫学,乃至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快速制备高亲合力的单克隆抗体,改进常规方法制备单抗费时费力且亲合力低的弱点,对后基因时代蛋白质组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生物芯片、临床医学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等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PCSK9单克隆抗体:12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PCSK9单克隆抗体.12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PCSK9单克隆抗体.12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意义2.PCSK9基础研究2.1 PCSK9的发现与结构2.2 PCSK9的功能与机制2.3 基于PCSK9的疾病关联性研究3.PCSK9单克隆抗体的开发3.1 抗体的选择与制备3.2 抗体的鉴定与筛选3.3 抗体的特性评估4.PCSK9单克隆抗体的体内研究4.1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构建4.2 抗体的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4.3 抗体的体内效果评估5.PCSK9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5.1 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5.2 抗体的安全性评估5.3 抗体的疗效评估5.4 抗体的剂量选择与优化6.PCSK9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6.1 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6.2 冠心病的治疗6.3 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6.4 其他潜在治疗领域的展望7.结论与展望附件:1.PCSK9单克隆抗体相关文献列表2.图表和数据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PCSK9:前脂蛋白转化酶亚型9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2.单克隆抗体:由单个细胞克隆产生的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体内研究:在整个生物体内进行的研究4.临床研究:在人类患者中进行的实验研究5.药物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研究6.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被代谢为其它物质的过程7.临床试验:在人类患者中评估药物安全性和效力的研究8.安全性评估:评估药物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安全性的研究9.疗效评估: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10.剂量选择与优化:确定药物使用剂量和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 201101****摘要: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共同建立杂交瘤技术首次产生单克隆抗体以来,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三个阶段。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研究出上千种单克隆抗体,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历程应用展望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将能够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相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及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的单克隆细胞系而产生的。
它只能识别某一种特定的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均一性,且能够大量制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此外,单克隆抗体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农业、食品等领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抗体三个阶段。
本文主要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和展望三个大方面进行综述。
1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历程1.1鼠源性单抗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共同建立了杂交瘤技术,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产生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小鼠脾细胞融合,首次获得人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突破。
该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动物、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三个环节。
现阶段,所产生的McAb大部分是通过这种杂交瘤技术得到的鼠源性McAb,其在临床上还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由于其多为鼠源性,具备免疫原性,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人抗鼠抗体,产生人抗鼠抗体,从而降低McAb的应用价值。
其次,McAb在人体内半衰期比较短,常不能有效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
再次,鼠源性McAb 与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亲和力较弱,并且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也较弱。
另外,传统杂交瘤技术还存在制备周期长,成本较高,杂交瘤细胞不稳定和抗性易丢失等缺陷。
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分析
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分析通过比较分析1999-2008年单克隆抗体主要研究国家和机构的科研产出及单克隆抗体的研究领域、热点等,为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SCIE)收录的单克隆抗体论文的时间、国家、机构、期刊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研究有关的论文开展主题分析。
结果SCIE收录单克隆研究文献50357篇,美国在文献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单克隆抗体研究属多学科交叉领域,CD40分子、EGFR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结论中国应加大单克隆抗体资金投入,加强与顶级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紧跟研究热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Analysis of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the WorldLI Hai-cun, WANG Min ,XU Pei-yang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utputs on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of the major research institute and countries in which the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from 1999 to 2008 and find the major research field and hot topic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in China. Methods The papers on monoclonal antibody were searched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SCIE), and by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 the publishing years, the author's countries/institutes and the publishing journals of the papers were analyzed; The main subjects and topic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word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50357 papers were searched in SCIE, the papers from USA were in the largest quantity and with the best quality.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in China was lagging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is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and with the hot topics of CD40 molecule, EGFR and others at present .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n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in China,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nduct researches on hot topics to make the initiatives on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Key words Monoclonal antibody;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Bibliometrics; Cluster analysis; Co-word analysis《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并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1]。
单克隆抗体技术论文(2)
单克隆抗体技术论文(2)单克隆抗体技术论文篇二抗CLCN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摘要] 目的:制备抗氯离子通道蛋白5(CLCN5)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用人CLCN5为抗原免疫BLAB/c小鼠,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经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CLCN5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及Western blot进行抗体的鉴定。
结果:筛选到4株可稳定分泌抗CLCN5 mAb的细胞株;Western blot显示,在4株抗体中有1株在相对分子量为83 kDa处出现1条特异性条带,说明该单克隆抗体可与HSG胞浆蛋白中的CLCN5蛋白特异性地结合。
结论:本实验成功获得1株可特异性识别CLCN5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可用于肾结石、X-连锁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临床诊断及相关试剂盒等的开发研制。
[关键词] 氯离子通道蛋白(CLCN5);单克隆抗体;抗体鉴定;细胞融合[中图分类号] R39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014-02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hloride channel 5CHEN Li, SHI Zhi-hua(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an City, Dalian11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prepare and identify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hloride channel 5 (CLCN5) . Methods:We prepared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CLCN5 mAb from immunized BALB/c mice with antigen CLCN5, then by cell fusion, screened with indirect ELISA and cloned with limited dilution methods. The properties of antiserum against CLCN5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ISA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Four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CLCN5 mAb had been developed, and theELISA titre of the mAbs was respectively detected. According to the Western blot,we could see that the CLCN5 protein was highly expressed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83 kDa, it meaned that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ally recognized a protein band expressed in the human submandibular gland(HSG) cell line. Conclusion:We gets a CLCN5 mAb which can be specially recognized by CLCN5. The successful generation monoclonal antibodies protein will provide efficient affinity reagents for the further functional studies of clcn5 gene expressed in human body and it's relation with kidney stone dent's disease and X-linked disorder.[Key Words] Chloride channel 5; Monoclonal antibody; Identification of the antibodies; Cell fusion氯离子通道(CLC)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细胞兴奋性调节、细胞容积调节和跨上皮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单克隆抗体药物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1 2 ] B i z z r o N , M a z z nt a i G , T o n u t i t E , e t 8 1 . D i a g n o s t c a c c u r a c y f o h t e nt a i . e i t r u U i n e nt a i b o d y a s s a y o f r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i t s[ J ] . C l i n C h e m ,
2 0 0 1 , 4 7 ( 6 ): 1 0 8 9 — 1 0 9 3 .
和特 异性 , 抗C C P抗体 作为 目前 所知最 有希 望广泛应 用 于 R A早期诊 断的一种新 的 自身抗体 , 在指导 临床 治疗 、 评估 预 后及 探讨发病机制方 面都有其一定 的作 用。关于抗 C C P抗 体与 R A其 它 临床指标 的意义 , 尤其是在 R A病 情严重性及 预后 判定方 面的意义 , 有 必要做进一 步的探讨 。同时还要 进
2 9 4 聊 .
年类风湿关节炎 ( E O R A ) 同样有诊 断价值 。李 萍等 研 究 表 明, 抗C C P抗体对 E O R A诊 断的敏感度为 6 3 . 3 %、 特异度
为9 8 . 9 %。R F对 E O R A诊断的敏感度 为 4 3 . 3 %、 特 异度为 9 0 . 8 %, 均 低于抗 C C P抗体 。所 以抗 C C P抗 体对 E O R A诊
t h r i t f s Ra s T h e r , 2 0 0 4, 6: R 3 0 3 一 R 30 8 .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一、引言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它是由单一的抗体分子构成的一种高度特异性、高亲和力的药物。
自1986年第一个mAb药物上市至今,已有多达70多个mAb药物进入市场,包括治疗癌症、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领域。
mAb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当今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杂交瘤技术和酶标记技术两种。
其中,杂交瘤技术是最早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它利用骨髓瘤或肿瘤细胞与淋巴样细胞的融合,从而产生长期稳定的细胞系,这些细胞系能够一直产生相同的克隆抗体。
而酶标记技术则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与对应的抗原结合,从而检测抗原的存在。
2.单克隆抗体的特征及应用单克隆抗体具有许多优越的特点,如高度特异性、高亲和力、长时间保持生物活性等,因此其应用也十分广泛。
其中,治疗肿瘤是目前mAb药物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市面上已上市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包括三大类:IgG1型单克隆抗体、IgG2型单克隆抗体和IgG4型单克隆抗体。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其他许多领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优势与不足1.优势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优点主要为:高特异性,选择性很大,药物效果较为稳定;抗体能够识别和结合到细胞膜上表达的抗原,在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据临床使用情况显示,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副作用小等。
2.不足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不足主要为:有些疾病领域仍存在不可回避的局限性,如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由于其生产成本很高,价格相对昂贵,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制约。
四、结论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mAb药物将会进入市场,并有望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
而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性能、疗效、副作用等方面,以便更好的发掘其疗效。
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一、引言诊断用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二、背景介绍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克隆B细胞产生的一类特异性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诊断用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使用,可以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药物代谢和疾病分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项目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商业模式以及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分析。
四、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诊断用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庞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对高效准确的诊断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该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2. 市场竞争分析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项目在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
当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和机构进入该领域,并推出了各类单克隆抗体产品。
因此,针对不同领域的市场竞争对手,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五、技术可行性评估1. 技术现状目前,诊断用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大部分的生产工艺已经标准化,并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因此,在技术实现方面并不是项目的主要难点。
2. 技术进一步研发虽然技术现状较为成熟,但还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研发和改进的方向。
例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等。
这些技术改进将有助于项目的可行性和商业化应用。
六、商业模式分析1. 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在商业模式分析中,需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市场定位。
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项目可应用于不同领域,如临床检验、药物研发和个体化医疗等。
通过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商业化路径商业化路径的选择决定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商业成功的可能性。
在选择商业化路径时,需要考虑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竞争环境以及公司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等因素。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姓名:学号:摘要: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而使鼠源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飞跃。
自此抗体分子成为了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随着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它们从不同方面补充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缺陷,使抗体制备技术得到了全新发展。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鼠单抗;人源化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了多克隆抗体走向单克隆抗体的新时代。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高、效价高、纯度高、理化性状均一、重复性强、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备方法有(1)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2)人–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3)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抗原特异性人源性抗体;(4)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人mAbs;(5)核糖体展示技术。
随着对各类抗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变异的种属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而能够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改造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促进生物学及医学的发展。
一下主要是对抗体制备技术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杂交瘤技术杂交瘤的制备是制备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一方必须是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选用被免疫动物的脾细胞,脾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抗体分泌功能。
融合细胞另一方则要求在培养条件下的永生性,只有肿瘤细胞才是具备这一条件,所以选择同一体系的骨髓瘤细胞,因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融合率高、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酸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激酶(TK)的缺陷性,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对象。
再用HAT培养基筛选只有能长期生存与繁殖的是具有亲带双方遗传性能的融合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摘要: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从19世纪末科学家们已开始抗体的实验研究,至今抗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多克隆抗体到单克隆抗体,直至基因工程抗体,再到人源抗体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易行,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情况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单抗技术的应用1单克隆抗体的概述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McAb),简称单抗。
30 年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人免疫系统产生人源性单抗来制备特异性强的人源抗体药物,从而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是免疫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病变组织或细胞表面抗原,已成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突破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更为疾病治疗、临床试验和科研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2)人一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3)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抗原特异性人源性抗体;(4)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人mAbs;(5)核糖体展示技术。
2单克隆抗体的发明19世纪末,白喉毒素的发现宣告第一代抗体诞生,随着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第二代抗体-单克隆抗体、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分别于1975年和1984年问世。
一个多世纪以来,抗体作为体内最奇妙的蛋白质分子,一直是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人类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5年英国剑桥的科学家Kohler和Milstein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为鼠源单抗(图二)。
生物制品论文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应用【摘要】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抗体三个阶段。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研制出数以千计的单克隆抗体,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领域,在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研究现状应用趋势1、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现状由于人体的自身的免疫系统会与体外蛋白发生排斥反应,因此,目前人类利用生物技术对以前生产单抗技术进行改造,发明了嵌合型抗体,人化型抗体和全人型抗体,这些抗体与动物型抗体相比有较好的人体亲和性。
1.1单克隆抗体种类1.1.1、嵌合型抗体嵌合型抗体主要是指人鼠嵌合型抗体,是将啮齿动物单克隆抗体的V区直接连接在人的免疫球蛋白C区上组成[1],该抗体能克服鼠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中出现HAMA( 人抗鼠抗体反应)。
人鼠嵌合抗体有很多优点,包括较低的鼠源型成分,有效的生物学效应和较短的操作和研制周期,并且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2]。
目前获得批准的治疗癌症嵌合型抗体有Reopro和Rituxan,分别治疗高危血管瘤和非霍金式淋巴癌,另外还有些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1.1.2、人化型抗体人化型抗体是通过CDR ( 互补决定区) 移植,将啮齿动物单克隆抗体超变区插入人IgG( 免疫球蛋白) 构成重组分子,即将鼠单抗V区中CDR序列取代人源化抗体相应CDR 序列。
该抗体在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上保持了人抗体的亲和力。
其主要功能与嵌合型抗体一样,减弱可能产生的HAMA反应。
目前出现的人化型抗体很多,有Syn agis、Zena—pax Herceptin、CMA676和RhuMab—E25等,且以上抗体均获得FDA批准、其中Herceptin治疗乳腺癌、CMA676治疗急性骨髓癌。
1.1.3、全人型抗体全人型抗体是利用转基因小鼠或噬菌体显示技术生产的全人序列的抗体。
全人型抗体技术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一条全新道路、与嵌合型抗体和人化型抗体相比,全人型抗体的功效更好,具有更高的靶结合亲和力,很少产生免疫反应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单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免疫分析技术的文献,并进行详细研究,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各类方法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法基本原理方法分类临床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 是一种免疫学技术。
1975年英国科学家Milstein和Kohler所发明,并获得1984年诺贝尔医学奖。
1984 德国人Kohler、阿根廷人C. Milstein和丹麦科学家N. K. Jerne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免疫分析法(immunoassay,IA)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特征性反应的一种技术。
免疫分析法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应用于体液大分子物质的分析。
随着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成熟,二十世纪末药物的免疫学分析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法具有亲和力高、特异性强及灵敏度高等特点,提高了药物分析的特异性,促进了药物免疫分析试剂盒的商品化,同时催生了如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分析法等更简单更快的药物样品筛选新技术及作为简化样品前处理用的免疫亲和微柱研制成功并应用[1]。
本文将对4种单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特点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基本原理1.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分为B一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两种,目前药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仍以B一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主。
B一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其原理是: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 而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但不能产生抗体。
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采用该技术可制备抗小分子药物的单克隆抗体,整个过程依次为动物免疫、致敏脾淋巴细胞制取、骨髓瘤细胞准备、细胞融合HAT选择性培养、阳性克隆的筛选、细胞克隆、单克隆抗体的收集和纯化.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为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便于人为处理和质量控制及来源容易。
单克隆抗体技术论文 单克隆抗体技术.doc
单克隆抗体技术论文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论文篇一实体瘤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摘要】单克隆抗体是以肿瘤的特异性蛋白为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特异性、有效性、低毒性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靶点包括细胞表面抗原和生长因子受体等。
单克隆抗体单一治疗和联合化疗、放疗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抗体与放射性核素结合的放射免疫性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
本文通过单抗治疗机制和临床治疗试验两方面介绍了几种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的治疗战略。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实体瘤;免疫治疗【Abstract】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properties for tumor by targeting specific protEins of tumor. Those reagents have the advantage of specificity, and efficiency, low toxicity. Those targets for monoclonal antibodies therapy include cellular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and cell surface antigens, etc. Unconjugated antibodies show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by monotherapy and combining with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Radioimmunotherapy is that antibodies conjugate to radionuclides shows significant efficacy, too. This reviewpresents some of the moloclonal antibodies and Mab-guided strategies by focusing on the mechanisms and some of experiences reported for Mab evaluated in clinical trials.【Key words】monoclonal antibody;tumor;immune therapy 肿瘤的免疫治疗和放射免疫治疗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于治疗的抗体是多克隆抗体,但因为其异质性和药学特性不适宜而被淘汰。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市场动态分析
[1]赵晨曦,胡卓伟,崔冰.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进展[N].药学学报,2017,52(06):837-847.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市场动态分析
摘要】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鼠源性单抗,最初鼠源单克隆抗体药物治愈疾病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医药界在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因此,此药物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着重分析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及其市场动态等。
2.单克隆抗体抗肿瘤类药物新药研制状况
2.1单克隆抗体来源的抗肿瘤类药物经典品种
随着基因工程抗体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来源的抗肿瘤类药物的类别逐渐增多,成为治疗肿瘤患者的有效手段。当前,单克隆抗体抗肿瘤类药物主要包括3个经典品种。1利妥昔单克隆抗体,2曲妥珠单克隆抗体,3贝伐单克隆抗体。第一种是抗体类药物中的主要品种,达到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二种抗体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疾病,21世纪初期,该药物的销量同比增速超过了1倍。由此可见,商品名为“赫赛汀”的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市场欢迎度相对较高。第三个抗体在三个3个经典品种中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不过,该抗体药物的治疗疗效机制尚不明确。
2.2单克隆抗体来源的抗肿瘤类药物研究发展状况及新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肿瘤类的疾病却频发,影响当代人的健康。为了更好的治疗此类疾病,医学界不断地深入研究单克隆抗体来源的抗肿瘤类药物,强化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CD33抗体、抗CD52抗体、抗CD20抗体、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等都是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类药物逐渐发展而来的。近期,有2个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和帕尼单克隆抗)已经应用于治疗癌症,并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虽然国内外已经研发了多种类型的单克隆抗体来源的抗肿瘤类药物,但是国内外仍在加大力度研究此类药物,提高药物治愈效果,进而更好地治疗肿瘤,从而保证人们的健康发展。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
陈宁;唐婧;李锦;杨学文;甄健存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23(23)1
【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外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热点,分析可能的研究趋势。
方法:以中国知网和PubMed上公开发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文献为基础数据(检索时间为1982年1月至2022年1月),运用CiteSpace工具,对2个文献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不同之处。
结果:通过对2个数据库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看到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靶向治疗等均是国内外文献研究的热点。
结论:CiteSpace的文献研究提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正处在大幅提升期,在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等疾病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前景;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相关的发文量居世界第4位,在此研究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页数】4页(P116-119)
【作者】陈宁;唐婧;李锦;杨学文;甄健存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药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放射免疫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现状
2.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3.单克隆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分析方法以及体内分析方法学研究进展
4.国内外药物警戒研究现状与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5.加巴喷丁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分析通过比较分析1999-2008年单克隆抗体主要研究国家和机构的科研产出及单克隆抗体的研究领域、热点等,为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SCIE)收录的单克隆抗体论文的时间、国家、机构、期刊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研究有关的论文开展主题分析。
结果SCIE收录单克隆研究文献50357篇,美国在文献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单克隆抗体研究属多学科交叉领域,CD40分子、EGFR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结论中国应加大单克隆抗体资金投入,加强与顶级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紧跟研究热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Analysis of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the WorldLI Hai-cun, WANG Min ,XU Pei-yang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utputs on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of the major research institute and countries in which the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from 1999 to 2008 and find the major research field and hot topic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in China. Methods The papers on monoclonal antibody were searched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SCIE), and by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 the publishing years, the author's countries/institutes and the publishing journals of the papers were analyzed; The main subjects and topic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word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50357 papers were searched in SCIE, the papers from USA were in the largest quantity and with the best quality.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in China was lagging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is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and with the hot topics of CD40 molecule, EGFR and others at present .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n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in China,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nduct researches on hot topics to make the initiatives on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Key words Monoclonal antibody;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Bibliometrics; Cluster analysis; Co-word analysis《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并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1]。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择生物和医药技术等领域作为超前部署的重点,计划实施疫苗与抗体工程等重大项目[2]。
国家在抗体药物领域投入巨大,而抗体药物等生物医药产品具有研发周期长、高投入、高技术、竞争激烈、高风险、潜在的法律责任大等特点[3],因此把握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技术和发展趋势等对我国单克隆抗体领域的科研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分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①采用基于数量统计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SCIE)收录的单克隆抗体论文的时间、国家、机构、期刊进行分析,了解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时间、期刊、国家和机构分布;②综合运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研究有关的论文开展主题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更加准确、直观地揭示单克隆抗体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热点等。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采用Thomson Reuters科技信息集团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检索对象(即SCIE收录文献),检索时间范围是1999-2008年,数据库更新时间截止到2009-11-22。
1.2 方法首先在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预检索,抽取题名、关键词和摘要中抽取的相关主题概念,同时参考这两个数据库中与单克隆抗体有关的主题词,从而确定单克隆抗体的检索策略(详见附录)。
在Web of Science(SCIE)数据库中,采用一般检索方式,将制定的检索策略在题名/主题中进行检索,出版时间限定为1999-2008年,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和Review,检索结果为50357篇(检索时间为2009-11-22)。
采用基于数量统计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Thomson Data Analysis(以下简称TDA)[4]。
对单克隆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国别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进行分析。
在文献分析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是影响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数据地址字段不规范,因此在开展数据分析前,首先利用TDA清洗功能,对地址中的国家、机构等字段进行规范。
此外,本文的国家和机构分布仅对第一作者所在的国家、机构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的时间趋势1999-2008年10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收录单克隆抗体文献50357篇。
前期文献调研显示,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5]。
对1999-2008年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分析显示(图1),1999-2008年每年文献量变化不大,未出现增长现象,甚至在2001-2006年出现文献回落现象。
中国单克隆抗体文献量从1999年的51篇增长到2008年的273篇,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量亟待提高,2008年中国的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文献量不足全球的5%。
2.2 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与合作对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发表文献所在的国家/地区进行分析显示(表1),美国发文量高居首位,10年共发表17520篇,占全部文献量的34.79 %,其次分别为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和中国等,但各国均未超过全部文献量的10%,其中中国发文量为1205篇,占全部文献量的2.39%。
美国发表的17520篇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的总被引频次为482396,占全部文献被引频次的46.43%,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篇均被引也高达27.53次/篇。
在总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国家中,英国、荷兰、德国和法国等国的篇均被引频次也较高。
中国的篇均被引频次较低,为4.85次/篇,远低于国际文献篇均被引频次,说明中国的单克隆抗体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利用TDA软件,采用国家-国家共现分析方法,对发表单克隆抗体论文的前40个国家(发文量大于100篇,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96.85%)进行分析,生成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国家合作网络图谱(图2)。
美国是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核心主体,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与其开展科研合作较多,发展中国家巴西、墨西哥与美国的科研合作也很紧密。
2.3 单克隆抗体研究文献的机构分布对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发表文献所在的机构进行分析显示(表2),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有8个分布在美国,显示出美国在单克隆抗体研究方面的雄厚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前10名的机构中有9个为大学,说明大学是单克隆抗体研究领域开展基础研发的主力军。
2.4 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期刊分布对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发表文献所在的期刊进行分析显示(表3),载文量位居前10的期刊共载文6079篇,占总文献量的12.03%,其中免疫类、肿瘤类期刊分别有3种,这与单克隆抗体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是一致的。
这10种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是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达17.157。
2008版ISI《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这10种期刊近年来年度被引频次大部分呈稳定上升趋势,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平均为5.69年,表明单克隆抗体研究领域的期刊在近年来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水平,为科学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载文量排名前10期刊中9种期刊的出版地为美国,显示美国在单克隆抗体研究和期刊出版上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环境。
2.5 单克隆抗体研究的学科分布对国际单克隆抗体研究发表文献所在的学科进行分析显示,50357篇单克隆研究文献共分布在150个学科类目,对论文量大于250篇的前50个学科(覆盖49249篇,占全部文献量的97.80%),应用SPSS软件和TDA软件对其进行共现分析,挖掘与单克隆研究有关的各学科的关系。
SPSS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聚类算法采用Between Groups Linkage(组间连接),相似度计算采用Cosine法),结果显示50个学科聚成22个类,其中11个类为多学科聚集而成,另外11个学科各自成类。
同时将TDA生成的学科-学科共现图谱与SPSS聚类图谱相结合,生成单克隆抗体学科类目关系分布图(图3),分析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研究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免疫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与药剂学、血液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