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免疫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正式)精品PPT课件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生终生免疫?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 体 数 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点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抗原 对象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 特异性结合。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胞(即靶细胞)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2.辅助性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 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 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 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B细胞的二次免疫
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 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 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 甲那样患感冒?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非特异性免疫 御功能。
免 疫 的 类
(先天免疫)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型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 。
(获得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
原体无效。(专一性)
五、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思考
下列过程属于免疫中的第几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巨噬细胞对细菌和病毒的吞噬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皮肤传染。 截止目前,天花还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牛痘疫苗 来进行预防。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 染病。染上天花而侥幸生存下来的 病人常常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天花 最初出现在古埃及,3000多年前 ,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 的疤痕。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 体 数 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点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抗原 对象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 特异性结合。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胞(即靶细胞)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2.辅助性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 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 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 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B细胞的二次免疫
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 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 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 甲那样患感冒?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非特异性免疫 御功能。
免 疫 的 类
(先天免疫)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型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 。
(获得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
原体无效。(专一性)
五、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思考
下列过程属于免疫中的第几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巨噬细胞对细菌和病毒的吞噬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皮肤传染。 截止目前,天花还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牛痘疫苗 来进行预防。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 染病。染上天花而侥幸生存下来的 病人常常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天花 最初出现在古埃及,3000多年前 ,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 的疤痕。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卡 疤
在你的上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微小的疤痕,这是 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所留下的印记,称为卡疤。
“出生第一针”
我国规定,新生儿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需在出生24h后 尽快注射卡介苗。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建议,没有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新生儿或儿童需尽快接种卡介苗。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思考】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胞吞; 需要消耗能量;
2.免疫细胞的类型
树突状 细胞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分布 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
功能 吞噬、呈递抗原
造
免
血分 疫
干化 细
细
胞
胞
巨噬 细胞
分布 机体各种组织
功能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骨髓 B淋巴细胞 淋巴 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 巴组 细成
胞
B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
T淋巴细胞 组 (简称T细胞) 成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树
分布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 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突
状
特征 成熟时具有分支
细 胞
(4)抗原的特点: 异物性: 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破损、衰老细胞或癌细胞。
大分子性: 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 000以上。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5)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 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 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 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在你的上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微小的疤痕,这是 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所留下的印记,称为卡疤。
“出生第一针”
我国规定,新生儿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需在出生24h后 尽快注射卡介苗。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建议,没有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新生儿或儿童需尽快接种卡介苗。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思考】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胞吞; 需要消耗能量;
2.免疫细胞的类型
树突状 细胞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分布 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
功能 吞噬、呈递抗原
造
免
血分 疫
干化 细
细
胞
胞
巨噬 细胞
分布 机体各种组织
功能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骨髓 B淋巴细胞 淋巴 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 巴组 细成
胞
B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
T淋巴细胞 组 (简称T细胞) 成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树
分布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 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突
状
特征 成熟时具有分支
细 胞
(4)抗原的特点: 异物性: 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破损、衰老细胞或癌细胞。
大分子性: 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 000以上。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5)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 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 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 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皮肤免疫系统

(5)胸腺生成素: 表皮内T细胞分化成熟
( 6 )抑制因子:角质形成细胞释放,如前列腺素、尿 刊酸、IL-1拮抗分子
2.免疫球蛋白 皮肤表面分泌型 IgA 在皮肤局部免疫中通过阻抑 粘附、溶解、调理吞噬、中和等参与抗感染及抗过 敏作用。
3.补体 皮肤中的补体成分通过溶解细胞、免疫吸附、杀菌 和过敏毒素及促进介质释放等发挥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免疫作用。
5.肥大细胞 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7000个/mm2
表面有IgE Fc受体,与I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
通过免疫和非免疫机制活化肥大细胞,使它产生和释 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如血管活性物质、趋化因子、活 性酶和结构糖蛋白等 肥大细胞不仅参与I型变态反应,也参与迟发性超敏反 应。
6.巨噬细胞 位于真皮浅层,它参与免疫反应 处理、调节和递呈抗原 产生和分泌 IL-1 、 IFN 、各种酶、补体、花生四烯酸 及其它产物 巨噬细胞对外来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炎症创伤修复中具有核心作用。
等 吞噬功能 最近,发现角质形成细胞分泌 IL-10 和 IL-12 ,在皮肤 免疫应答中起很大作用。 IL-12 促进 Th1 细胞发育成熟,而 IL-10通过干扰抗原呈递细胞抑制Th1发育,角质形成细胞通 过选择性分泌IL-10或IL-12使皮肤局部Th1或Th2细胞占优势, Th1与Th2的平衡失调,导致病理改变如遗传过敏性皮炎 (Th2 占优势)或银屑病(Th1占优势)。
4.神经肽
皮肤神经末稍受外界有害刺激后释放感觉神经肽,在 损伤局部产生风团和红斑反应
神经肽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GRP可使中性 粒细胞聚集 P物质(SP),SP有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并 粘附于内皮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神经激酶A等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机体的防卫功能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防御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 免疫自稳
➢ 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正常: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异常: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正常: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 正常: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并消除 异常: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第四章: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提出问题 上呼吸道有炎症时
伤口感染后
扁桃体肿大 淋巴结肿大
红肿 化脓 结痂 破溃
为什么扁桃体和淋巴结会肿大? 为什么伤口感染会化脓?脓液的成分是什么?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 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举例:白细胞介素、干 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03
细胞因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01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 胞和树突状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02
来源: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 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概念
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 物质。
化学本质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 面的蛋白质,大分子 多糖等
特点
异物性、大分子性、特 异性
抗原决定簇
抗原表面有某些特定的 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 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 原的依据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能对付相应抗原的记忆细胞,增强抵抗力。 3.效应阶段 是免疫活性细胞发挥其免疫功能的阶段(细胞作用 和释放产物)。此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并产生淋巴因子, 消灭抗原,执行细胞免疫作用;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杀灭或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和粘膜达到内部组织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溶解病原体,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从血管中穿出,聚集 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杀灭病原体。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思考】为什么吞噬细胞追杀病原体却不会追杀红细胞?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还有多糖、脂类等)
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 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抗原呈递细胞(APC)分类
加工处理、 呈递 其他免疫细胞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功能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 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 其他免疫细胞
抗原
异物性: 特异性: 大分子性:
所有的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吗?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一)免疫器官—脾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一)免疫器官—胸腺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一)免疫器官—骨髓
资
料
淋
扁桃体
巴
结
脾 胸腺
骨髓
(二)免疫细胞 (P68)
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2、来源: 骨髓造血干细胞 。
3、种类:
(1)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
(三)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活性物质的概念: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__免__疫_细__胞__或__其__他_细__胞__产生的,并 _____发_挥__免__疫_作__用__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细 胞,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单
核细胞等。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通过 产生细胞因子和杀伤性T细胞来
清除抗原。
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产生抗体来中和抗原。
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机制
免疫应答的调节包括正调节和负调节 ,正调节促进免疫应答的发生,负调 节抑制免疫应答或防止过度免疫。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这类疾病通常是由于后天因素(如感染、营养不良、药物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下降。例如艾滋病( AIDS)就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崩 溃和感染风险增加。
免疫相关疾病的种类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3
抗感染免疫
抗细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皮肤、黏膜等屏障,以及巨 噬细胞、NK细胞等对细菌的直接 杀伤作用。
特异性免疫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激活T细胞 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针对细 菌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等黏膜免疫系统 ,以及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 用。
医学免疫学
汇报人:
2023-11-29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应答机制 • 抗感染免疫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缺陷病与免疫相关疾病 •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免疫系统定义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一套防御和保护机制 ,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物质、感染和体内 突变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生物《免疫调节》PPT课件(共54张PPT)

吞噬 细胞
T细胞
记忆 细胞
效应 T细胞
淋巴 因子
功 吞噬、
受抗原刺 保持对
增强有关的免
能
处理、
呈递抗原
激增殖、
分化
抗原的
记忆
直接杀死靶细胞; 疫细胞对靶细
释放淋巴因子
胞的杀伤能力。
细胞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
增殖分化 T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
与靶细胞结合
小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识别、处理 和呈递抗原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B细胞、T细 抗体、效应T
胞增殖分化, 细胞和淋巴
并形成记忆 因子发挥免
细胞
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项目 作用对象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应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3)第三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释放
靶细胞
淋巴因子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 体酶被激活,使 其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变化,最 终裂解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 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 效应。如诱导产生更
多的效应T细胞,增
强其杀伤力等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第一道防线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新教材人教版《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优秀课件1

测
·
读
速
探 新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达 标
知
课
时
核 心 突
细胞毒性T细胞
分 层
破
作
提
业
素
能
返 首 页
·
11
·
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_上__皮__组__织__及__ 课
教
堂
材 研
_淋__巴__器__官__内,成熟时具有_分_支__,具有强大的_吞_噬__、__呈__递__抗__原__功能。
检 测
·
读
探 新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__噬__消__化__、__
速 达
标
知
_抗__原__处__理__和__呈__递___功能。
课
核 心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_B_细__胞__、__树__突__状__细__胞__和__巨__噬__细__胞__。
时 分
突 破
(5)抗原:能引发_免__疫__反__应_的物质。
课
时
核 心
分
突
层
破
作
提
业
素
能
返 首 页
·
9
·
课
教
堂
材
检
研
测
·
读
速
探 新
2.免疫细胞
达 标
知
(1)概念:执行免__疫__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课
核
(2)来源:来自_骨__髓__的__造__血__干__细__胞_。
心
时 分
突
层
破
作
提
业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参与激素和神经调节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维持整 体健康状态。
监视功能
持续监测身体状态
免疫系统通过持续监测身体内环境的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感染、 炎症或肿瘤,并启动相应的防御机制。
预防肿瘤发生
免疫系统通过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 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免疫 治疗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05
免疫系统与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 免疫系统在抵抗这些病原体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产生抗 体、细胞因子等来消灭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可以有 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
免疫记忆
记忆细胞能够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有效 地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
长期记忆
记忆细胞在体内长期存活,维持对特定抗原的记忆。
再激活
当相同抗原再次出现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启动强 烈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记忆细胞能够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使免疫应答 更加精确和有效。
疫苗开发
基于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理解,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治疗
利用免疫学手段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抗生素治疗联合免疫调节剂, 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或细胞治疗等方 法,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维持整 体健康状态。
监视功能
持续监测身体状态
免疫系统通过持续监测身体内环境的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感染、 炎症或肿瘤,并启动相应的防御机制。
预防肿瘤发生
免疫系统通过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 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免疫 治疗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05
免疫系统与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 免疫系统在抵抗这些病原体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产生抗 体、细胞因子等来消灭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可以有 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
免疫记忆
记忆细胞能够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有效 地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
长期记忆
记忆细胞在体内长期存活,维持对特定抗原的记忆。
再激活
当相同抗原再次出现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启动强 烈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记忆细胞能够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使免疫应答 更加精确和有效。
疫苗开发
基于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理解,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治疗
利用免疫学手段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抗生素治疗联合免疫调节剂, 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或细胞治疗等方 法,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24张PPT).ppt

2.呈递抗原
例如:
树突状细胞呈递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启动T
细胞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
巨噬细胞呈递颗粒性抗原、胞外细菌,参与细
胞免疫效应,增强T细胞杀伤和吞噬微生物
B细胞呈递可溶性抗原、细菌毒素,通过T-B相
互作用向CD4Th提呈抗原,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溶菌酶破 坏许多病 菌的细胞 壁,使病 菌溶解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吞噬细 胞吞噬 病原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 类型
形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__肤__、_黏__膜__及__其_分__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 ___体吞__液噬_中细__的胞__杀__菌__物。质和
第三道防线:由__免__疫__器_官和 ____免__疫_借细助胞 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而组成。
任务2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国防部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 物的免疫防护作用
小结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 支精密的部队,24小时 昼夜不停的工作,执行 免疫应答和功能,并且 与其他系统相互协调, 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 态和生理平衡功能!
结构
功能
网络图片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______________
免疫活性物质
______________
例如:
树突状细胞呈递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启动T
细胞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
巨噬细胞呈递颗粒性抗原、胞外细菌,参与细
胞免疫效应,增强T细胞杀伤和吞噬微生物
B细胞呈递可溶性抗原、细菌毒素,通过T-B相
互作用向CD4Th提呈抗原,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溶菌酶破 坏许多病 菌的细胞 壁,使病 菌溶解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吞噬细 胞吞噬 病原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 类型
形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__肤__、_黏__膜__及__其_分__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 ___体吞__液噬_中细__的胞__杀__菌__物。质和
第三道防线:由__免__疫__器_官和 ____免__疫_借细助胞 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而组成。
任务2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国防部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 物的免疫防护作用
小结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 支精密的部队,24小时 昼夜不停的工作,执行 免疫应答和功能,并且 与其他系统相互协调, 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 态和生理平衡功能!
结构
功能
网络图片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______________
免疫活性物质
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03.03.2020
(1) B细胞
1 B细胞的分化与功能:
➢ 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 未成熟
B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03.03.2020
03.03.2020
➢ B细胞功能:
① 介导体液免疫(主要功能) ② 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 ③ 调节免疫应答
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03.03.2020
03.03.2020
Neutrophil
Eosinophil
Neutrophil
Lymphocyte
03.03.2020
Monocyte
Basophil
免疫活性细胞
是指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抗体或 淋巴因子、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
03.03.2020
3 肥大细胞 mast cell
主要分布在粘膜和结缔组织 (血液中即嗜碱性粒细胞) 带有IgE的Fc受体,在过敏原的作用下,发生 脱颗粒并释放介质引起超敏反应。
03.03.2020
03.03.2020
(三)免疫分子
膜表面免疫分子、体液免疫分子
1.膜表面分子
膜表面抗原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粘附分子
(1)中枢免疫器官 1 骨髓
红细胞系
髓样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系 血小板 单核细胞系 B
淋巴干细胞
T
03.03.2020
03.03.2020
2 胸腺
03.03.2020
03.03.2020
(2)外周免疫器官
(1) B细胞
1 B细胞的分化与功能:
➢ 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 未成熟
B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03.03.2020
03.03.2020
➢ B细胞功能:
① 介导体液免疫(主要功能) ② 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 ③ 调节免疫应答
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03.03.2020
03.03.2020
Neutrophil
Eosinophil
Neutrophil
Lymphocyte
03.03.2020
Monocyte
Basophil
免疫活性细胞
是指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抗体或 淋巴因子、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
03.03.2020
3 肥大细胞 mast cell
主要分布在粘膜和结缔组织 (血液中即嗜碱性粒细胞) 带有IgE的Fc受体,在过敏原的作用下,发生 脱颗粒并释放介质引起超敏反应。
03.03.2020
03.03.2020
(三)免疫分子
膜表面免疫分子、体液免疫分子
1.膜表面分子
膜表面抗原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粘附分子
(1)中枢免疫器官 1 骨髓
红细胞系
髓样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系 血小板 单核细胞系 B
淋巴干细胞
T
03.03.2020
03.03.2020
2 胸腺
03.03.2020
03.03.2020
(2)外周免疫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格汉斯细胞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直接损伤郎格汉斯细 胞,破坏皮肤免疫系统,造成DNA的损 伤,引起皮肤发红,发痒,色素沉着。 紫外线中UVA、UVB均可破坏皮肤免疫 系统。 SPF、PA、IPF(免疫防护系数)
3. 淋巴细胞
T细胞 (1)表皮中的树突状T细胞可识别受伤
的角质形成细胞 (2)真皮中的T细胞有抗原提呈和调节
三、免疫应用
干细胞疗法
自血疗法
成纤维细胞疗 法
生长因子的应 用
2.成纤维细胞疗法
采用自体皮肤组织,分离出能产生自体胶原蛋白的成 纤维前体细胞,再回注到受术者的皱纹、凹陷性疤痕 部位,修复真皮层。 培植成纤维细胞,并保留表皮生长因子(EGF)、成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AB)、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内皮 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进入人体后, 促进提高植入细胞的存活率,加速其胶原蛋白的分泌, 快速修复细胞,延缓衰老。
细胞免疫(由皮肤内免疫细胞组成) 体液免疫(由免疫分子和部分有机物质
组成)
一、细 胞 成 分
1. 角质形成细胞 2. 郎格汉斯细胞(LC) 3. 淋巴细胞 4. 内皮细胞 5. 巨噬细胞 6. 肥大细胞 7. 真皮成纤维细胞
1. 角质形成细胞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
1. 角质形成细胞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5)生长因子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 神经生长因子(NGF) ★ 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hpDG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7. 成纤维细胞
位于真皮基质内
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分泌细胞因子:维持皮肤免疫系统稳定性 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生长
二、免疫分子
1. 细胞因子 2. 免疫球蛋白 3. 补体 4. 粘附分子 5. 神经肽
1. 细胞因子
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 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细胞因子
(1)白细胞介素 IL (2)干扰素 IFN (3)肿瘤坏死因子 TNF (4)集落刺激因子 CSF (5)生长因子 GF (6)趋化因子
刺激表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 促进细胞自然的伤口复原机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血管新生 促进胶原新生
三、免疫应用
干细胞疗法
自血疗法
成纤维细胞疗 法
生长因子的应 用
1.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分化成其他细胞的细胞 ,通过注射有望用干细胞来修复那些被疾 病和创伤所破坏的细胞和组织。 近年来,干细胞注射美容方法在国内美容 院中非常风行,主要用于美白、除皱等美 容项目中。 但是目前干细胞研究主要限于血液病方面, 还没有应用于美容中。 卫生部尚未批准任何干细胞美容产品的生 产,也没有批准进口此类商品。
免疫应答的作用 皮肤中没有发现B细胞
4.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机体中唯一直接与血液接 触的细胞。 作用: 维持血液内正常物质交换
生物合成作用 分泌功能 参与炎症、修复和免疫过程
5. 巨噬细胞
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位置:真皮浅层 功能: 吞噬作用
抗原提呈 分泌功能
6. 肥大细胞
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 参与速发型超敏反应
皮肤免疫学基础
免疫
是指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而不患疫 病或传染病。 所谓“感染”,包括从外界环境中入侵 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还包括内环 境中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固有性)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
免疫保护 免疫损伤
皮肤免疫系统 SIS (skin immune
system)
机制
产生细胞因子 (1)IL-10:抑制Th1细胞发育(特应性皮炎) (2)IL-12:促进Th1细胞发育(银屑病)
对细胞因子产生应答
2. 郎格汉斯细胞
处理、提呈抗原 分泌细胞因子(IL-1) 对细胞因子产生应答
郎格汉斯细胞
美容应用
皮肤美白
皮肤老化
皮肤癌
郎格汉斯细胞
紫外线照射可使郎格汉斯细胞离开局部 皮肤(几天时间),局部皮肤处于无免 疫识别的状态,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导致皮肤癌。 长期暴露于阳光下和肤色、发色浅的人 容易导致皮肤癌。
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3.自血疗法
自血疗法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的治疗方法,就是 将自己的血液注入自己体内,增强血液内抗体,提高 自身免疫力。 目前,自血疗法主要与中医的穴位注射疗法相结合, 治疗痤疮、荨麻疹、银屑病及肥胖等疾病。 自血疗法必须按照医疗规范,无菌操作,且要求掌握 注射时机,因此,必须要医院进行此项治疗。 体质虚弱的人群、本身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以及大面 积皮肤损伤的人群或皮肤疾病在穴位处不宜进行此项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