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精简版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精简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二)坚持问题导向(三)坚持创新导向三、主要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二) 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1.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2.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3.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4.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5.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三、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 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反映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体现了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 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二)目标要求1.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2.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3.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4.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四、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五个学 习主题,即“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物质的组 成与结构”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地普通高中的化学课程改革也在逐步深化。
根据《中国教育行政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国教育行政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行),下面将对中国普通高中的化学课程标准作出详细的介绍:
1、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于弘扬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精神,加强学习者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习者认识自然现象、探索物质结构和转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包括:(1)物理化学: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物质变化、气体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2)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组成、分子结构、碳氢化合物性质和反应;(3)无机化学:无机溶剂、无机反应和物质结构;(4)应用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生物技术、医药化学等。
3、学习方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遵循“理性了解、实践探究、协作分析、系统总结”的学习方法,从实践、探究中获取知识,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学习者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理解知识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学习考核。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有:笔试、实验报告、口试、报告、作业、实践等,学习者既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发展实践技能。
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及归纳、总结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实验技术,掌握实验报告书写方式,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考
核也要考察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和科技活动的表现。
以上便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贯彻执行这些标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并培养更强的创新精神,学以致用,成为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课程内容
1.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类型;
(3)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4)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常数。
2.化学实验技能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3.化学应用
(1)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3)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实践活动
(1)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2)实地调查,发现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科技创新与发明设计。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和互动方式相结合;
2.实验教学以课堂实验和实践操练相结合;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四、评价方式
1.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50%;
2.平时学习表现和实验操作技能占总评分的40%;
3.科技创新与发明设计占总评分的10%。
五、教材
依据国家中职教育教学大纲和选用国家公认优秀教材编写。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96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化学化工类、制药类、工业分析类、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将其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在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的作用《基础化学Ⅰ》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工生产、分析检验、药品生产、食品检测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实施“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训练、拓展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递进教学模式。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门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前导课程有中学化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后续课程有《基础化学Ⅱ》、《工业分析技术》、《生物化学》、《现代分析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开设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基础化学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满足职业技能要求、专业课程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把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与分析检测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应用相结合,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
化学课程标准是指对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和规定。
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化学课程标准应当明确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等,以及化学的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前提。
其次,化学课程标准应当明确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核心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实验技能、化学计算技能、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些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和运用的。
此外,化学课程标准还应当明确学科的拓展知识和拓展技能。
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拓展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化学与环境、能源等方面的知识;拓展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化学问题分析能力、化学信息获取能力等。
这些拓展知识和拓展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最后,化学课程标准还应当明确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化学学习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拓展学科的拓展知识和拓展技能,注重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化学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总体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课程。
学生应该学会化学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技能,形成化学实验习惯。
学生应该进一步理解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科学素养,在化学知识基础上,能够积极探究现实生活中化学问题,形成化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2、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实验和实践训练,使其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在不同领域的化学活动能力。
4、以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背景,培养学生走向科学发展和创新的需要和能力。
三、具体安排1、化学常识阐述元素、物质、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溶液、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和燃烧等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养成理解和使用化学概念、原则和理论的习惯,并且学会阅读和使用化学文献。
2、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习惯和实验方法,了解并培养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态度,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训练,培养学生了解化学应用和发展历史,以及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的基本贡献。
3、化学基础理论基于化学常识和实验所获得的知识,在探究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化学基础理论。
4、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特点,通过听讲、实验和组织学术交流,培养学生了解科学文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提高其学术研究和科学活动的实践能力。
5、应用性认识,跨学科关联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和不同学科进行联系,以期形成跨学科的认识能力,使得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也帮助他们学会将自己的化学知识立足于实际生活中,施展化学的应用价值,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化学领域产生初步观察。
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详解
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详解引言化学是一门揭示物质的本质和性质、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2023年的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为重要目标,旨在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课程的目标,包括: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领会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怀疑、探索、创新和批判。
4. 发展科学素养,包括理解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环境、科学与伦理的关系,以及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性质、分类和用途。
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性质、分类和用途。
2. 物质的结构:包括原子、分子、离子、晶体和大分子的结构。
物质的结构:包括原子、分子、离子、晶体和大分子的结构。
3. 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能量变化和平衡。
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能量变化和平衡。
4. 生命化学:包括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化学反应。
生命化学:包括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化学反应。
5. 环境化学: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化学: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课程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包括传统的笔试,也包括实验技能评价、课程论文、小组项目和口头报告等。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包括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实验技能、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总的来说,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为主要目标,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强调实验教学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倡科学的探究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特制定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部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与社会等。
2.2 选修部分包括:物质结构、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等。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2 评价建议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3.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课程安排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合理分配化学课程的学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语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010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制药与环境工程系学分学时: 82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基础化学Ⅱ》是工业分析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
本课程以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线,阐述了烃类、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从事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有机”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或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基础化学Ⅱ》的前导课程是《基础化学Ⅰ》,后续课程有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有机产品分析》、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食品营养与检测》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基础化学Ⅱ》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1)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3)熟悉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并能运用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4)熟知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的基本思路和确定合成路线的原则。
(5)熟悉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糖类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能力目标(1)学生能进行简单的物质推断,写出结构简式。
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化学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安全、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 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通过中学化学学习,发展以下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 科学决策能力,能够在面临多种选择时,根据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合理决策。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中学化学学习,应该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科学,对化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 认识科学研究的本质,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资源、健康等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3.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常见元素与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与社会、生产、科技和发展。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变化与生命过程;- 化学实验拓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建议4.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2 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
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国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化学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本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化学思维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实验等模块。
2.2 选修课程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 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 结合笔试、实验操作、研究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课程资源- 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化学教材。
- 实验设备:满足化学实验教学需求的设备。
- 网络资源:化学学科相关的网站、数据库和在线课程等。
五、课程修订本课程标准每四年进行一次修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修订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结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我国的化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通过研究化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对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化学课程标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学生将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并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反应与变化:学生将研究化学反应和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常见反应。
3. 分离与提纯:学生将研究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馏、结晶等。
4. 能量与化学:学生将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燃烧、发酵等能量转化过程。
5. 化学与社会:学生将研究化学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等问题。
三、教学要求《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要求:1. 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思维。
2. 系统性与综合性: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探究性与操作性: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4. 规范性与创新性:教学要注重知识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评价要求《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理解能力: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实践与探究能力: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化学研究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5. 环境保护与安全意识: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化学安全的意识。
五、总结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化学教学的规范化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根据该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根底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把握一般化学的根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构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根底上较系统地把握无机化学根底理论、根本学问、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试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力量,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根底。
2. 课程设计本课程遵照教高[2023]14 号、教高[2023]16 号、教高厅函[2023]47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上升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育模式的根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力量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提倡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肯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依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而成,表达“必需”、“够用” 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试验两局部。
理论局部包括:绪论,化学根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分子构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复原反响和电化学根底,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 过渡元素。
试验局部包括:无机化学试验须知,无机化学试验及其根本操作。
个别章节还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乐观推广探究 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学问技能体系系统化的目的。
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国际化学教育的最新发展,我们制定了一份全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高中阶段化学教育,以下是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关注化学与环境、健康、能源等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五个模块。
2.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分析、现代化学技术等五个模块。
2.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史、化学与社会、环境保护、化学教育研究等四个模块。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评价建议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3 教学资源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保障4.1 教师培训加强化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2 教学设施保障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教材等教学设施的配备,满足教学需求。
4.3 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化学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修订本课程标准每四年修订一次,以适应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以上是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希望各学校和教师认真贯彻执行,为提高我国化学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基本要求:(一)系统化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应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实践的能力培养。
学生应通过化学实验实践,培养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等能力,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科学思维的培养。
学生应通过化学学习,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科交叉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
学生应结合生活实际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会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一)化学基础知识。
包括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碳化合物、无机化学等。
(二)化学实验。
包括化学实验基础技能、实验室安全、常见实验器材、常见化学实验等。
(三)化学应用与实践。
包括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健康、化学与食品等实际应用领域的化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一)理论讲授。
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基本理解。
(二)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三)讨论与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评价方法:(一)知识测验。
通过课堂小测、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化学知识进行评价。
(二)实验报告。
对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等。
(三)综合评价。
通过考试、考查、实际应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材和参考书籍:(一)教材。
选择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易于理解的教材,符合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标准。
(二)参考书籍。
提供多样化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深入学习使用。
六、教学资源:(一)实验室设施。
提供基础实验器材和设备,满足学生实验实践的需要。
(二)多媒体设备。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化学实验过程和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2024年修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办公室主编的教材,于2024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从高中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出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了化学课程的学科性质、知识体系、核心素养、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导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对标准的总结和实施情况反馈,2024年进行了修订。
修订主要着眼于时代发展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
标准总结了高中化学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变化与能量、化学反应与动力学、化学平衡与化学计量、酸碱与盐、电化学与电解、有机化学等内容。
学生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全面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是本标准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要求。
包括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教学指导原则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指导。
教学指导原则强调了准确性、系统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总体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2024年修订)》为高中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通过学习这一标准,学生将在知识结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课程标准
食化专业《化学》课程标准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食化教研室2014年 2 月《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化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实验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方法能力目标(1)具备能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3)具备能利用实验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化学课程标准
食化专业《化学》课程标准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食化教研室2014年 2 月《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化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实验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方法能力目标(1)具备能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3)具备能利用实验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化学教学指导文件。
分科课程标准之一。
1923年中国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刊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初中有自然课程标准纲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物理、化学等科内容;高中有单独的化学课程标准纲要。
1929年,中国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暂行课程标准,初中既有混合制自然课程标准一种,又有分科制植物、动物及理化课程标准各一种,供各校选用;高中有单独的化学课程标准。
1932年教育部颁布正式课程标准,初中取消了混合制自然课,单独设立化学课,制定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仍有单独的化学课程标准。
1936年和1941年颁布修正、重新修正两个课程标准,其中初中、高中均有单独的化学课程标准。
1948年颁布的二次修订课程标准,将初中化学和物理合并为理化,制订理化课程标准;高中有单独的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内容一般包括目标、时间支配、教材大纲、实施方法概要四大项。
以1936年的为例,初中目标为:"(1)引起学生对于自然现象有浓厚之兴趣,养成随时随地注意自然现象之良好习惯。
(2)训练学生观察、考查、思想尤其实际应用之能力;使受科学陶冶;能领会精勤、诚实、敏捷、组织等美德。
(3)使知化学与衣、食、住、行及国防之关系。
"高中为:"(l)使学生得知化学之根本知识;对于化学有明确之观念。
(2)养成学生敏锐之观察力与精确之思考力。
(3)阐明化学与国防、工业、农业、医学、卫生、家庭等之关系,以及利用自然之方法,并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之养成。
"规定在初高中各讲习一学年,重视实验。
教材大纲规定讲授和实验的具体内容。
实施方法概要对教学方法提出原则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起改称"化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