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1-16岁)。
特色:
1、发展顺序维持不变,但具备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倚赖心智发展,但可以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4、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5、各阶段的顺序就是自然的阶层(所有顺利发展的阶段都会存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予合作,但后一阶段较之前面的阶段,更加相同,而且更加统整)。
6、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实际应用领域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师也可以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帮助他们的学生。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同年级和同龄的孩子在衡量基本加法和减法准确性的任务上表现不同。
处在心智发展的前运算和具体内容运算水平的儿童继续执行算术运算(例如乘法和加法)的准确性相近;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孩子已经能以更高的精度顺利完成乘法和加法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 piaget 的理论,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探讨教学大纲,介绍班上每个孩子在每个科目上的立场。
一个人的认知成长阶段与另一个人不同。
认知发展或思维是一个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积极过程。
智力进步的发生是因为每个年龄和发展时期的人们都在寻找认知平衡。
要实现这种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已有想法的视角来理解新体验。
婴儿了解到可以用与熟识的物体相同的方式捕捉崭新物体,而成年人则将当天的头条新闻表述为他们现有世界观的证据。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
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重叠地渐进,在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初期和后期都包含着先后相邻阶段的特点,发展中任何新的一步都是和以前的发展水平整合在一起的。
à连续性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浮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者浮现新的心理特征。
à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发展顺序是不可逆的,每一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个体都必须以同样的顺序,从低向高地发展每个阶段。
3.不平衡性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心理各组成成份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虽然任何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
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曲线都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决不会彻底重合。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
他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 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 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 用图式、同化、 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 认知结构。
人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 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 如抓握反射、吸吮反 射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
⼿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段。
这⼀时期,⼉童的认知能⼒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本阶段⼉童还不能使⽤语⾔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在这⼀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由于语⾔的发展,使得⼉童的表象⽇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此阶段⼉童的⼼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结构已发⽣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表象进⾏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此阶段⼉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持,因此,这⼀阶段⼉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出现逻辑思维 此阶段⼉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形式运算阶段(⼜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此阶段⼉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拒绝规则。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存在质的差异。
前⼀阶段的⾏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阶段,⽽且不能互换。
每⼀⾏为模式源于前⼀阶段的结构,由前⼀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关于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初级阶段到更高级的阶段,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和表现形式也不同。
以下将分别介绍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2-7岁左右,主要表现为儿童对道德行为的认知心理还处于较为简单的阶段。
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对或错只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奖励来判断。
他们没有明确的道德价值观,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利益。
2.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7-12岁左右,主要表现为儿童开始逐渐理解道德规则的意义和目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们能够对一些事情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并能够从自己和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儿童在这个阶段能够明确一些基本的道德规则,并能够根据规则来判断一些行为是否正确或错误。
然而,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为具体的层面上,他们的观点还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
3.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12岁之后,主要表现为儿童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待道德问题。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复杂的道德问题,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适应性的行为选择。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道德观,并能够对不同的道德规则进行评价和思考。
总之,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框架。
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道德教育和指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都是不同的,他们可能在不同阶段停留的时间不同,也可能出现在不同阶段的一些特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每 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
建构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儿童主动建构 知识的过程,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和经验积累,儿童逐渐形成和发展自 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
不平衡性
个体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发展 速度和水平存在差异,有些阶段发展 较快,有些阶段发展较慢。
皮亚杰的主要贡献和成就
01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 理论,这一理论对心理 学和教育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2
他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 知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
03
皮亚杰还对儿童智力发 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 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和观点。
04
他的著作和论文被广泛 引用,成为学术界的重 要参考文献。
指导教育实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教育实践提 供了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认知 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 学活动。
在前操作阶段,儿童通过想象和直观 思维来探索世界,有助于培养其想象 力和创造力。
05 具体操作阶段
具体操作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主要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
社会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环 境的影响,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 交流来促进认知发展。
03 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
01
02
03
04
无语言和抽象思维
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 动来认识世界,尚不具备语言
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复和模仿
儿童通过重复和模仿来学习和 巩固新的知识。
物体恒存性
儿童开始认识到即使物体不在 视线范围内,它仍然存在。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局限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适应和平衡是源于生 物学的,贬低了环境、教育和语言的作用。他将 适应和平衡扩展至人类社会,从而忽略了人的社 会性这个最根本的特征。 个体认知发展并不完全像皮亚杰描述的“全或 无”那样的形式,个体的有些认知能力在其年幼 时就已经存在。 其过于强调逻辑思维对数学概念发展的影响, 忽略了数学语词的学习、数学符号系统掌握和理 解以及数学学习经验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 成熟的作用是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经验
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 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以及交往对个体认 知发展的影响。 平衡化 平衡化的作用:其一,协调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其二, 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同化和顺应的自我调节活动过程,这种自我调节正是平衡 化的实质。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适应周围世界。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凭借很简单的动作与外部世 界或其他人进行交流。 客体永久性获得:早期——看不到就不存在。 六七个月后——物体消失后仍能在心中存在符号性 心象。 因果关系联系完成:在儿童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逐渐产生了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 影响结果的分化,又扩大到动作与客体的关系上, 使动作目的性更明确。也就是,儿童会有意识地 控制自己的动作。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2023《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CATALOGUE目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核心观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认知结构变化过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与现实意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策略0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皮亚杰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背景皮亚杰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深入理解,并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儿童教育的新的方法和思路。
意义理论背景与意义1理论基本框架23皮亚杰的理论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包括思维、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特点。
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经验和遗传。
影响因素教育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这个理论来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
心理学皮亚杰的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心理学家可以使用这个理论来理解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理论应用范围0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核心观点1感知运动阶段23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
儿童通过摸索和操作物体来理解周围环境,这一阶段需要丰富的感知经验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逐渐学会将思维和行动相结合,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来达到目标。
03儿童往往难以全面考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容易陷入固定思维或偏见。
前操作阶段01前操作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儿童开始用符号思考问题,能够进行想象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02儿童经常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表面特征上,难以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具体操作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系统的、有序的思维活动。
儿童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要求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 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进入形 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 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 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 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 平。
三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 熟 练 习 与 经 验
客体永恒性是以后认知活动的基础
客 体 永 恒 性
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 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大约9—12月的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 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 了并且不再去寻找
客体永恒性是以后认知活动的基础
目标定向行为
早期婴儿把一切食物的运动 都看成是自己的动作或欲望的 延伸,即自己的动作是一切事 物运动的唯一原因,后来他逐 渐对动作和动作的结果进行区 分,从未运用一系列协调的动 作实现某一目的。
社 会 性 经 验
平
衡 化
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 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 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 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 基础。
经 验
物 理 经 验
数 理 逻 辑 经 验
社 会 性 经 验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 会文化的传递,主要 表现为人们彼此间观 念的交流。
社会环境因素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他们 在社会约定知识的建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引导
调整已有的图 式和认知结构 新的平衡
吸收
新的知识经验
四、评价
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
皮亚杰
优
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发展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验证工 作,做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
1、皮亚杰通过一些经典的概念,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个 过程,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也证实了儿童心智发 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 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实际年龄, 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差异,因此在教学应用中具有普遍意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图式的概念
最初的图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随着 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年龄阶 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体现出了认知发展的阶 段性。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对个 体构建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组和重 建。认知结构的变化按一定次序进行,不能改变。
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皮亚杰1980年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共同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其人(Jean Piaget, 1896~1980)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的过程之平衡
平衡(equilibration)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 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 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 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 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 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 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 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物理环境的作用
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 个体必须对物体作出动作。个体在这种动作练习 中得到的经验,不同与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社会 经验。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 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理解动作与 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皮亚杰看来,知识 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 来源于物体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但只限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之经验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哲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贯穿整个人生发展过程,其中有6个阶段,分别是灵感期、感知-运动期、运用期、统合期、发展期和透视期。
灵感期是婴儿和幼儿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主要以感知为基础,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以感知识活动为中心,例如看、摸、听、品尝等。
感知-运动期是3~7岁儿童的发展阶段,他们能够运用手和脚完成技能性活动,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能够理解和记住一些新事物,他们会运用因果关系来解释新的知识。
运用期是7~12岁儿童的发展阶段,他们会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学习会更加主动,他们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他们也会更加关注他人的情况,并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他人的行为。
统合期是12~18岁青少年的发展阶段,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他们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他们也会更加注重抽象思维,能够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发展期是18岁以上成人的发展阶段,他们会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他们能够对现实世界作出更全面的分析,他们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是透视期,这一阶段的人会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会更加关注他人的利益,他们也能够更加深入的反省自身的价值观,他们也能够拥有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待社会。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阶段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能够收获更多。
请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巴克雷·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
他的理论旨在探讨什么是孩子们在不同阶段所拥有的认知能力,以及如何形成这种能力。
该理论指出,儿童由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经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有明确的顺序(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传感期(Sensorimotor Stage),符号性运算阶段(Symbolic Operation Stage),具体逻辑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抽象逻辑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传感期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最开始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传感期从0至2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婴儿将使用各种感官(如眼睛、鼻子、手和口)以及运动来了解世界,并学习如何操纵物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进入了符号性运算阶段,即以三岁至六岁为界限。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开始使用抽象的符号,例如语言,来概括和推理他们遇到的问题。
此后,婴儿进入了具体逻辑阶段,从七岁到十二岁,孩子们可以开始在具体情况下进行思考和推理。
他们可以把抽象的概念拆分成更小的部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终于,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进入了抽象逻辑阶段,从十三岁到十八岁。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思考全局的、抽象的情况,并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
总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描述了儿童从出生开始到成熟时,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认知能力,并指明了它们依次发生的阶段。
该理论对今天的教育家和孩子们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为他们提供了有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的方向和方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瑞士杰出的生物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识发生论的创始人,也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
(一)基本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前两种理论不同,它把注意力的中心放在智力发展、认知过程、个人完成某种逻辑运算的能力上。
皮亚杰对制约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成熟、经验、环境和平衡。
(1)成熟。
皮亚杰认为神经系统的成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命的头几年,但成熟不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2)经验。
个体在周围环境中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是智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经验因素不是对智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环境。
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性相互作用和社会经验的传递,该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4)平衡(equilibration)。
平衡因素指的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的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又分为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形式。
同化指个体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e))中并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它属于量的变化,即“同化于己”。
例如,已经学习过几何图形基本概念的青少年在遇到多边形时会把有关多边形的新知识纳入其关于几何图形的认知结构而并不改变这一结构。
顺应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来适应新的情况,它属于质的变化,即“外化于物”。
例如,已经具有“鸟会飞,会飞的动物是鸟”这一经验的儿童在学习了“蜜蜂会飞但不是鸟”这一知识后用其已有的关于鸟的认知结构不能适应这种新情况,只能改变他/她原有的认知结构(“会飞的动物是鸟”)来实现其心理平衡。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婴儿能够记住物体的位置,并能够 在一段时间后重新找到它,这表明 他们已经形成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03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点与局限性
01
02
03
直观性思维
儿童主要依赖直观感知和 表象进行思维,而非逻辑 推理。
思维不可逆
儿童在此阶段往往只能进 行正向思考,难以进行逆 向思维。
守恒概念缺失
增强儿童自信心
通过肯定和鼓励,帮助儿童建 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引导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 通和解决冲突,培养其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6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 应用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取相应教学方法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物理环境,促 进儿童感知和动作能力的发展。
运用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 游戏等,帮助儿童理解抽象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守恒观念
儿童开始理解某些物理量的守恒 性,如物质守恒、重量守恒和容 积守恒等。
分类、排序和序列化能力提高
分类能力
儿童能够根据物体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 等。
排序能力
儿童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对物体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高到低 等。
序列化能力
儿童能够理解并操作序列化过程,如数列、时间顺序等。
儿童难以理解物质的守恒 性,例如物质的数量、质 量等属性在形态变化时保 持不变。
符号功能出现与语言运用
符号功能出现
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 (如语言、图像等)来代 表实物或抽象概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演讲人:
日期:
• 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01
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皮亚杰生平及贡献
01
02
03
杰出心理学家
皮亚杰是20世纪最杰出的 心理学家之一,被誉为“ 现代儿童心理学之父”。
分类与排序
儿童能够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分类和排序,比如 按照颜色、形状或大小等特征对物体进行归类。
3
理解时间与空间
儿童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 够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理解物体的空间 位置关系。
去自我中心化过程
意识到他人观点
01
儿童开始意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不同,并尝试从他人的
动作模仿
婴儿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并逐渐 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如爬行 、站立等。
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
客体存在性认知
婴儿逐渐认识到物体即使不在视线范 围内仍然存在,这是客体永久性概念 的初步形成。
物体守恒性认知
分离焦虑
当婴儿意识到与母亲或其他照顾者的 分离是永久性的时,可能会产生分离 焦虑。
婴儿开始理解物体的守恒性,即物体 不会因为形状或位置的变化而消失。
角度看待问题。
社会互动增加
02
儿童更多地参与社会互动,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学会考虑
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理解规则与道德
03
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并知道如何遵守这些规则
和道德标准。
守恒观念获得与运用
物质守恒
儿童理解物质守恒的概念,即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 不变。比如,当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时,水的总量不变。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
教学建议
(1)要明白许多青少年并不完全具有形式运 算思维; (2)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给出解决该问题 的一些假设; (3)提出问题,并建议集中可能的解决办 法; (4)选择全班熟悉的某个特定问题,并提 出相关问题; (5)要求学生讨论他们先前的结论;
(6)制定供学生开展的项目和调查活动; (7)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时,鼓励他们
凭借抽象符号进行推理。
形式运算与具体运算的不同
2、归纳推理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在检验假设过程中,不
能做到只检验某一种因素,控制其他的相关因
素不变。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每改变一个特定因素
的同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因而最终获得问
题的唯一可能的、具有严格的逻辑意义的解释。
六、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简评
详尽地描述和解释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 和发展机制,成为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理 论之一。
创建分级大纲; (8)明白青少年更有可能在他们专业
知识最丰富、体验最多的领域运用形式 运算思维。
形式运算与具体运算的不同
1、演绎推理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演绎推理只限于熟悉 的范围和能触及的具体事件或客体,必须具有 真实性。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演绎推理开始具有
假设性,即可以脱离真实的事件和事物,完全
在大脑中没有相应的生理结构,认知结构组织的 最基础单元称为图式。
图式(scheme)是儿童对一个事件基 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是动作 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 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 括。
(二)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
智力的发展是通过适应(adaptation)实现的。
发生认识论
2、多学科共同研 究,具有跨专业 性质
4、以运算逻辑来 描述认识的结构和 功能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Piagetian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是皮亚杰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表的一种关于儿童
发展的理论框架。
皮亚杰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儿童发展过程可
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物理认知)、简单运动期(逻辑
认知)、具体操作期(社会认知)以及形式操作期(语言认知)。
这四个阶段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细分出来,分别是:0-2岁的感
知-运动期;2-7岁的简单运动期;7-11岁的具体操作期;11岁
以上的形式操作期。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得到知识的
方式是以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基础的,儿童通过吸收外部知识,在
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智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不采用当时流行的等实验组及多人资料统计的方式,而采用对于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密的观察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属于质的研究。
而他这种研究方式,广为现时儿童心理学家所采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第二,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第二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 与动作的分化,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 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 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 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 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 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1.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 同化
平衡
顺应
图式:支配儿童的 心理模式, 儿童 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 适 应 并 组织 他们周围的环境。
图式是来表示一种 认知结构 或 者 心理结构。
比如:婴儿的吮吸、摇摆、投扔 就是最初的图式
同化:把 新感知 的 材料 或 经验 纳入 已有图式 理解新事物 的过程叫同化。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了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抓握、吮吸、观看等动作来探索周围环境,并逐渐获得对物体恒存性的认识,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明白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它仍然是存在的。
前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表征事物,比如用语言和图像来表达想法。
但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
此外,他们的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比如知道 3 + 5 = 8 ,但不知道 8 5 = 3 。
而且,他们的思维缺乏守恒概念,比如当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中,他们会认为水的量发生了变化。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的儿童在思维上有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守恒概念,知道物体的某些属性不会因为外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而且,他们的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进行逆向思考。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更多地依赖具体的事物和实际经验。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够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验证。
他们可以思考假设性的问题,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来思考问题。
皮亚杰还提出了同化和顺应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则是指个体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刺激。
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在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实现平衡的过程。
例如,一个孩子已经知道了圆形的概念,当他看到一个新的圆形物体时,就会通过同化将其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圆形概念中。
但如果他看到了一个椭圆形的物体,与他原有的圆形概念不符,他就需要通过顺应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关于形状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评价
首先,皮亚杰的理论同格式塔心理学的共同之处。
格式塔心理学受康德的“先验范畴”观点的影响,认为人具有先天的“完形”组织能力,这种先天完形组织能力支配着人的知觉、学习与记忆等心理过程。
皮亚杰在提出“格式”这一概念时,显然受到了康德的影响,皮亚杰认为与生俱来的几个简单格式是后天复杂认知结构形成的基础,因而强调了先天禀赋的作用。
与格式塔心理学不同的是,皮亚杰并不把先天禀赋放在起决定作用的地位。
他认为与生俱来的格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通过个体后天的各种活动不断成长。
个体认知结构的最终形成并不依靠先天的格式,而是依靠同化与调节之间的不断平衡。
可见,皮亚杰理论具有创造性综合的特点。
在这一理论中,既有经验论的色彩,又有认知建构论的特征;既承认了先天的影响,又强调了后天经验的重要性。
纵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有三大特点贯彻始终,即相互作用论、结构—建构论和逻辑决定论。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是皮亚杰心理学的逻辑起点。
相互作用的活动既是皮亚杰建构主义的认知论,也是其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出发点。
他认为认知既不发端于客体,也不发端于主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客体的动作(活动)之中。
在认识起源问题上,既超越了经验论的外成论,也超越了唯理论的内成论。
认识既非从外界“发现”,也非内部的先天预成,而是主体后天的构造。
结构—建构论是皮亚杰对认识发展机制的具体描述。
认知结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基础概念。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发展”的涵义,主要指认知结构的变化。
结构的变化既有量的增大,更有质的改变,后者构成认知发展阶段划分的基础。
认知结构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同化与顺应,一切知识都离不开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机能,它们是“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与“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
认知结构的形成机制乃是内化与外化的双向建构。
认知结构之所以能决定行为的发展水平乃是因为认知结构蕴含着不同的逻辑水平。
皮亚杰的智慧观不仅体现在他以不同水平的逻辑作为刻画各认知阶段根本特征的工具,而且还在于他特别强调每一阶段的逻辑的功能决定了下一阶段新逻辑的构造。
皮亚杰理论的影响
皮亚杰以深邃的洞察力、独特的研究方法、严谨的实证探索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令人信服地刻画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特点和机制。
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皮亚杰以智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智力的结构和功能与年龄的关系,开创了认知研究的先例。
皮亚杰创建其学说时,正值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支配心理学界。
行为主义以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探索人的心理,把人看成是S—R的机器;精神分析则探索人的潜意识,认为人受本能的支配。
皮亚杰不为这两种主流倾向所影响,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探索儿童认识能力的起源和变化,研究知识的心理起源以及认知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他所创立的学说促进了认知研究的兴起,成为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为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皮亚杰的理论在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学习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这些理论忽视了人类学习的社会性和主动性,把人类的学习等同于动物的学习。
皮亚杰反对这种观点,他把社会影响、物理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内部的动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考虑了先天格式的作用,又注意到后天活动的功能;既承认年龄阶段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又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一解释学习过程的学说超出了传统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皮亚杰并未直接涉足教育领域,但是他的理论却给了教育工作者以重要启示。
依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识能力
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在每一年龄阶段,其智力的结构与功能限制了儿童能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获得知识。
“儿童并非缩小了的成人”这句话正是皮亚杰上述思想的具体体现。
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这一特点,教育工作应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组织课程,不要使学习材料超越或落后于儿童的认识水平。
把课程的结构建筑在儿童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作为组织教育与教学的科学依据。
皮亚杰对活动的强调也深深影响了教育工作者。
依据皮亚杰的理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这就启示教育工作者应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发展智力,成为知识海洋中的主动探索者。
皮亚杰是心理学界大师级的巨匠,他创立的理论、提出的问题、指明的方向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然而他并没有为我们描绘认知发展的终极图画,其理论学说本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着不少缺陷与不足。
例如,皮亚杰理论中充斥着生物学的语汇,把智力的本质看作生物意义上的适应,把认知适应视作机体适应的延伸,就此而言,皮亚杰受到“生物学化”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似乎是皮亚杰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皮亚杰一方面坚持阶段论,同时又提出“滞差”概念解释不同个体间或同一个体不同认知领域间的差异现象,似给人以自相矛盾之感,心理学家们围绕它展开了大量的工作,因而对皮亚杰理论提出的质疑也在这方面最为多见;他把心理内部的平衡作用看作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似有重视不够之嫌;他以数学和逻辑学的模型研究儿童的思维,而数学和逻辑学的工具本身存在着缺陷,因此无法确保他的理论的可靠性。
虽然存在着上述缺陷,但毕竟瑕不掩瑜,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皮亚杰理论将持续发挥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