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
1.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主要功能是出喉咙而司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
2.藏象:臧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值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表现和病理现象。藏藏于内,象呈于外,故称“藏象”。
3.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成,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5.奇经八脉:“奇经”是十二经脉外的特殊通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有无表里相配,“别道奇行”。“八脉”为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的总成,故称奇经八脉。
6.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称为病因。
7. 疫疠:疫疠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
8. 痰饮:痰与饮的合称,脏腑病变过程中渗出并积存于体内的病理产物,可阻碍气血
运行而成为继发的致病因素。
9. 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体现在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
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及调节平衡等方面。
10.肝主疏泄表现为调节气血运行,协调消化和.调节情志这三方面的功能。
11.根据五脏与五体的联系,肾主骨。
12.六淫和疫疬是外感致病因素。
13.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方面,“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因邪气盛引起的。
14.虚实两纲是辨别正气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
15.腻苔多由痰湿内盛,湿浊上升所致。
第1页,共9页
16.昏迷患儿喂药可用鼻饲或直肠给药法。
17.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8.根据机体情况,有目的地、针对性地选用食物的原则称为食气相投。
19.凡能刺激肠道或润滑肠壁而促进排便或刺激肠道引起剧烈腹泻的药叫泻下药。
20. 风温病邪犯肺卫证的辨证施护要点有哪些?
21. 临床护理中,疼痛的鉴别有重要意义,试述胀痛、刺痛和隐痛的临床特点及其成因。
22. 请阐述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3.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辩证@辩症@辩病。
4.阴阳属性的特征@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
7.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8.@陪护精气@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9.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11.经络系统由@经络和@脉络组成。12.阳脉之海是@督脉,阴脉之海是@任脉。13.十二经脉的循环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头走手;@足三阴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胸(腹)。
14.十二经脉的交接:@阴经阳经多在四肢@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
15.任、督、冲三脉起源于@胞中,同处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16.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17.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神@房劳三方面。
18.六淫转化为六气的条件@气候变化异常,超越了一定限度@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19.湿性黏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症状多缠绵难愈@分泌排泄物多黏滞不爽。
20.疫疬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气不同@发病各异。
21.影响气机发病:@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2.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和三焦的功能失调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虚水泛为痰”之说。
23.淤血所致疼痛的特点@刺痛@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
24.实主要指@气亢盛,正气未衰;虚主要指@正气不足,邪气也不明显。
25.决定病症虚实变化的病机是@正邪盛衰。
26.气滞主要常见于胃、肝、脾、肺。27.正常的舌象为@淡红舌和@薄白苔。
第2页,共9页
28.寸口脉诊法的具体部位在@腕后桡动脉。29.正常脉象称@“平脉”或者@“常脉”
30正常脉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缓和有力@节律均匀。
31.八冈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32.治末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33.既病防变主要指两点@早期治疗@控制传变。
34.治病求本就是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治疗,这是@辩证论治的根本原则
35.正治法又称逆治,主要内容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36.反治法又称顺治,主要内容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7.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38.妊娠禁忌药物对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
39.重要性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
40.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
41.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42.药性理论中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归经,反应药物趋势的是@升降沉浮。
43.方剂的组成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部分组成。
44.方剂的组成变化方式有@药味增减@药量增减@剂型变化。
45.饮食宜忌原则@辩证施食@辨药施食@因人施食@因时施食@特殊忌口。
46.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47.腧穴的作用@近治@远治@特殊作用。
48.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49.针刺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伤@重要脏器。
1五行的特性:
“金曰从革”有收敛、肃杀、下降、清洁的特性,“木曰曲直”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水曰润下”有寒凉、滋润、下行的特性,“火曰炎上”火有温热、升腾的特性,“土爰嫁墙”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
1.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生气、载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津、行津、摄津;津能载气;血与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温养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3.经络的生理功能:
@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 @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4.为什么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广泛,六淫之中寒、暑、湿、热、燥、火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
5.虚实变化:
@虚实错杂,在疾病发展中同时出现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病理状态。@虚实转化,实邪久留而伤正气,由实转虚所致的病理状态。@虚实真假,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不完全一致的假象。
第3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