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册复习课件
复习课件:第1讲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部编版】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主张“ 兼爱 ”“非攻”;选贤能人;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人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强调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 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活特征:房屋:干栏式建筑,使用木构水井,种植水稻(大米),农业 工具骨耜,蓄养家畜,使用乐器是骨哨,会雕刻和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南方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__稻___。黄河流域是栽培_粟__的最早起
源地
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__黄__河__、___长__江__和___淮__河___等流域。由最初的“刀耕
成功的原因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顺乎民心;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③变法措施得当,执行坚决; ④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启示 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 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讲 早期国家的思想文化变革:青铜器甲骨文和百家争鸣
器是什么?
四羊方尊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
中国古代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三分魏蜀吴 南北朝并立 宋元明清后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两晋前后沿 隋唐五代传 皇朝至此完
古代史发展趋势: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夏商周时期重大史实
早期国家的产生
2019.12.17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课件(26张)【课件25】

隋朝以后:科举制(综合才能)
隋文帝:分科考试
结形提扩 果式高大
隋炀帝:设进士科
是是素来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武举、殿试
启唐示玄宗::选任用才高应官坚主持持考德试 才兼备,公正公
宋代:扩大科举规模,南北卷制度
平明公清:开八,股取实士现制度化、规范化。
阻八质源 碍股与固 科取效统 技士率治
பைடு நூலகம்
贰 古代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
商与西周时期: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主要表现: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为主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西周) 青铜铸造成为手工业生产主要部门
贰 古代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农业 春秋战国:铁力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水利工程的建设 (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鞅变法) 汉代:经济得到持续恢复(与民休息)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均田制与租调制 隋唐时期:曲辕犁、租庸调制、两税法 宋元时期:复种制度普及、经济作物的种植出现、引进 高产作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 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农业商品 化农提业高总、体经趋济势作:物自繁给多自、足多的种小经农营经模济式始出终现占主导;人身
有刺
限史
壹 政治制度
透视中国封建社会两大政治基本矛盾
1、隐含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 权与相权的矛盾。
2、发展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 弱;相权不断削弱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
壹 政治制度 边 疆 治 理
秦朝:修长城 西汉:西域都护府(新疆) 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新疆);文成公主入 藏、唐蕃会盟(西藏);封渤海国(东北) 元朝:宣政院(西藏);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新 疆);澎湖巡检司(台湾) 明朝:重修长城;设奴儿干都司(东北);设行都指挥 使司(西藏) 清朝:伊犁将军(新疆);设,盟、旗(蒙古)册封 “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西藏);郑成功收复 台湾、演设进台趋湾势府:。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不断扩张成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历史 总复习 课件新人教版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者 亡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桀 纣 周幽王
夏、商、西周兴与休,禹桀、汤纣、武王幽。
第6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铜锡合金,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 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 春秋争霸 ——齐桓公(尊王攘夷) 晋文公(城濮之战)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 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元谋人
▪ 世界上遗存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
▪ 模样已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山顶洞人
远古 人类
北京 人
距今 时间
70—20万 年
体质
形态
保留着 猿的特 征,但 手脚分 工明显
用火 情况
使用天 然火
工具
制造
打制石 器、把 树枝砍 成木棒
生产 活动
渔猎、 采集
社会 组织 群居
有我“师温焉故而”知的新意”思就。是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
过的知识,以便从中学到新的知识。“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就是教育学生谦虚好学, 善于学习任何人的长处 。
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有意义的内容 2、读典型的历史故事 3、扩写历史小故事 4、学写历史小故事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C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周朝的第一位国王是 B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平王
D.周厉王
3、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D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社会生活
河姆渡原 浙江 始居民 余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导论2. 夏商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重要历史事件的记忆。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中国古代史导论: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3. 复习夏商周:讲解夏商周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4. 复习春秋战国: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历史现象,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5. 复习秦汉:讲解秦统一六国、汉朝建立等事件,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 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介绍三国鼎立、晋朝统一、南北朝分裂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7.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导论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2. 夏商周历史事件人物与制度3.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4. 秦汉秦统一六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5.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统一与南北朝分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是如何形成的?(4)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2. 答案:(1)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7. 宋元8. 明清各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 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史的时间线、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学重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概述,回顾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3. 复习第二章:夏商周,讲解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重要事件。
4. 复习第三章:春秋战国,分析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 复习第四章:秦汉,介绍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兴衰等。
6. 复习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讲述三国鼎立、晋朝的短暂统一等。
7. 复习第六章:隋唐,重点讲解隋朝的繁荣、唐朝的开元盛世等。
8. 复习第七章:宋元,分析宋朝的繁荣与局限、元朝的统一等。
9. 复习第八章:明清,介绍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盛世等。
10.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设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1.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2. 内容: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时间线、历史事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中国古代史上的三个重要事件,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分析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
(3)简述宋朝的繁荣与局限。
2. 答案:(1)重要事件:夏商周更替、秦统一六国、三国鼎立。
原因:夏商周更替:水患、政治腐败、民族矛盾等;秦统一六国:秦孝公变法、商鞅变法等;三国鼎立: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三国时期的军事竞争等。
历史复习课件

第十二单元 古代欧亚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雅典的民主政治 伊斯兰教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 作用
第八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重心、主力、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及历史意义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的时间、意义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第九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七七事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 百团大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中国近代史部分
第六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抗争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危害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第七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洋务运动的口号、主要活动、作用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中华民国成立及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作用
中考考点内容概览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春秋以来的社会变革
传说时代:炎帝与黄帝—“人文始祖” 夏周:夏朝的建立 西周分封制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 甲骨文 东周: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 百家争鸣主要 流派、代表人物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隋朝统一的时间、意义 隋朝大运河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唐:唐太宗“贞观新政” 唐玄宗“开元盛 世”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金刚经》
第四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宋:经济重心南移 交子 瓦舍 活字印刷的发明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元:行省制度 回族 关汉卿与《窦娥冤》 明:宰相制度的废除、八股取士 明长城 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闭关政策 清:军机处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驻藏大臣 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红楼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周文明3. 春秋战国时期4. 秦汉大一统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盛世7. 宋元时期8. 明清时期详细内容涉及各朝代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民族关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变迁的主要线索。
2. 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制度及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贡献。
重点:夏商周文明、秦汉大一统、隋唐盛世、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制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PPT2. 历史地图3. 时间轴4. 习题库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复习做好铺垫。
2. 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史概述:介绍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强调历史变迁的主要线索。
(2)夏商周文明:讲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例,展示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分析诸侯争霸、变法运动、百家争鸣等历史现象,突出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4)秦汉大一统:讲述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重点讲解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5)三国两晋南北朝:介绍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强调民族关系的发展。
(6)隋唐盛世:阐述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科举制、唐诗为例,展示这一时期的繁荣。
(7)宋元时期:讲解宋朝的繁荣、元朝的统一,突出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成就。
(8)明清时期:分析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郑和下西洋、红楼梦为例,展示这一时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设计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时间轴:标注各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制度及文化成就。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著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意义
老子 庄子
韩非 孙武 墨子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兼爱 非攻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 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C.齐桓公称霸中原
B.社会生产力发展 D.百家争鸣的出现
【B】
中考真题演练
2.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晚期牛尊 变成天府之国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考点1:商鞅变
时间:公元前356年
法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商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鞅 思想武器:法家学说
变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确立起中央集权制
法
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
(二)汉朝
考点5:两汉科技文化
四个 人物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司马迁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两 个 道教 宗 教 佛教
【A】 【A】
【B】 【C】
【A】
【C】 【C】 【C】
中国古代史复习PPT参考课件

2021/3/10
授课:XXX
11
12.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 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 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二、经济:恢复与繁荣 ㈠农业 ①农具和技术:耦犁;代田法; ②水利工程:漕渠、白渠、龙首渠
2021/3/10
授课:XXX
12
㈡手工业
1.冶铸业: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发明水力鼓风冶
2021/3/10
授课:XXX
18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2021/3/10
授课:XXX
19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㈠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㈡藩镇割据
㈢“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政绩
二、经济
㈠农业
1.耕作方式和技术: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2.水利灌溉:创制筒车
㈡手工业
1.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大量输出欧非
2021/3/10
授课:XXX
26
2.农业 ①耕作制度: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②水利灌溉:高转筒车 3.手工业 ①制瓷业:宋朝时出现五大名窑 ②丝织业: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③民间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继续艰难发展;元朝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增多,改变丝、麻、 棉的纺织品比例
2021/3/10
授课:XXX
24
㈢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政治危机:土地兼并,农民不断反抗
②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③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④庆历新政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
事,主持变法
①理财措施
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
中国古代史复习课件

近五年中考明清内容
• (2012年)13.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他收复 台湾时驱逐的是( )C • A.葡萄牙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 • (2012年) 14.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为右 表所示材料草拟了四个研究性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 )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C.对外交往与冲突 • D.政权并立与闭关锁国
2011年先秦古代史考试内容(3个)
• 1.西周时期出现的许多诸侯国,它是通过哪一方式产生的?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争霸战争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这句话可以在下列 哪本书里找到?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D.《史 记》 • 3. 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 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 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2012年先秦古代史题目(3个)
• 1.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 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 A.晋 B.齐 C.楚 D.秦 • 2.后人写诗“始知事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 禹治水,这是因为李冰( ) • 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 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 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 学说 • 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 D.丁说:他主张“兼 爱”“非攻”
中国古代史7上复习资料.ppt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 化的轮廓。 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 )人,发现于 云南元谋县。 2、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北京人还保留着( )的一些体质特征。他们已经直立行走,手与脚分 化变得灵活轻巧,说明(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 用。北京人已经使用( )火,使用( )石器。过着( ) 的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钻孔石斧
石磨盘
鱼纹彩陶盆
二、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 社会群体称为氏族。氏族聚落的居民,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 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最具代表性。 1、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山西西安半坡村。 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居住在( 半地穴)式房屋里, 过定居生活。半坡居民已经种植( 粟 ),说明我国是最早种 植( 粟)的国家之一。还种植白菜或芥菜,养猪、狗等家畜, 也经常捕鱼狩猎以补充食物。 2、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是陶器,半坡人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 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远古时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 跃。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尧、舜、禹等英雄的丰功伟绩, 反映了这一时代在社会生产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进步。(黄帝) 和(炎帝)作为先民的杰出代表,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 祖。 1、黄帝和炎帝:在古史传说中,( 黄帝)和(炎帝)是黄河流域 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 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 字、历法、算数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中国古代史复习上册复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科技高度 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是当时世界文明最为辉 煌的国家之一
七、秦统一及其意义√√√
1、秦的统一 (1)背景:统一大势所趋;商鞅变法秦实力最强;长平之
战奠定军事基础 (2)统一:前221年 都城:咸阳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2、统一的意义:P65页
六、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新的
生产方式出现(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公作则迟, 分田则速” )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 国进入封建社会) (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4、内容:P43页 5、作用:P43页
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将中 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 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七、秦统一及其意义√√√
3、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设三公,地方郡县制 (3)车同轨、书同文(小篆、隶书)、统一货币度量衡 (4)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东、西) (5)“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一 4、影响: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艺术展现提供了条件;也为重新统一和繁 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十、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魏 蜀 吴
建国年代 220年 221年 222年
创建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今名)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官渡之战:200年 袁绍—曹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孙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和刘邦成为后来起义军的领袖。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 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同一年,刘邦直逼咸阳,灭亡秦朝。 (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B.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C.项羽领导农民军 D.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2、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楚 B 、齐 C 、秦 D 、燕 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 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5、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 主阶级力量壮大 6、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秦朝 D、商朝
共同特征: 世界性 贡献
1、原始种植农业普遍;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3、制造陶器;4、过定居生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 的国家
原始社会
华夏族
指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
汉族前身,中华民族主干,由炎帝和黄帝部落发展而来,自称炎黄子孙。
14、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 15、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以下顺序 ( ) ①商鞅变法 ②私田出现 ③铁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④战国时经济迅速发展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1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阶级斗争尖锐 C.称雄天下的欲望 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17、秦朝时,修筑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灵渠 1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9、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兼并 战争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韩赵魏)和原来的楚燕秦齐(田氏代齐 )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大败魏)长平之 战(赵国大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封建社会
一、战国时期 时 间
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 鞅 变 内 法 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 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奴隶社会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阳城(河 南登封) 盘庚迁都 到殷(河 南安阳) 镐京(陕 西西安) 洛邑(河 南洛阳) 建立者 暴 君 桀
夏朝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禹
朝 代 更 迭
商朝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汤
纣
西 周 周 朝 东 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周武王
医学 地理 农学 建筑
都江堰、长城 “青铜文明”、造纸术 其他 孔子、老子、百家争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汉字的演变
文字 史学 书法 艺术 绘画 雕塑
司马迁和《史记》 王羲之 顾恺之 秦始皇陵兵马俑、石窟艺术
原始社会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
作 用
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 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 基础。
封建社会
二、秦汉时期(一)
条件: 1、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2、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3、秦王嬴政的谋略。 过程: 1、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2、前221年嬴政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建立秦朝。
1、右图是西周初期形势图, 该图能反映出周初推行的 一种不同于商朝的重要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井田制 D、分封制
2、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 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 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 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特点是( ) A、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地主阶级统治 B、首先提出平等平均的口号 C、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D、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8、“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出自哪个战役(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9、我国古代设置“县”始于( ) A、秦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0、秦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①医书 ②占卜③ 种植 ④史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12、“破釜沉舟”出自哪次战役( )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马陵之战 1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天下大雨 B、当时农民领导人想当王 C、秦二世继位 D、秦 朝的暴政
封建社会
一、战国时期 时间 前475年——前221年
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兼并战争频繁。 经济上: 铁器、牛耕的使用(春秋)和推广(战国)使生产力大 大发展,势必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
时代 特征
政治上: 各国竞相变革,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 文化上: 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
8、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9、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 ) A 阪泉之战 B 打败有扈氏 C 涿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10、被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都城灭亡的国家是:( ) A 东周 B 西周 C 商朝 D 夏朝 11、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 A、加强国防,充实武备 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 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 1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A.扩充疆域 B.巩固统治 C.分封亲属 D.赏赐功臣
建 立
秦 朝 建 立 及 巩 固
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皇帝下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 上实行郡县制。 2、统一文字(小篆—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4、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蒙恬)。 5、修筑灵渠,统一岭南。(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我国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重 大 事 件
春秋 争霸
奴隶社会
世袭制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 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中国古代最高首领的继承制度)
重 要 制 度
分封制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 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 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 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 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 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 的国家。
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中国
原始社会
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原始农耕代表。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原 始 农 耕 文 化
代 表 半坡 原始居民
特征:1、使用磨制石器;2、开始种植水稻;3、住干栏 式房子,过定居生活;4、会挖掘水井;5、会制造陶 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原始农耕代表 特征: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2、开始种植粟;3、住半 地穴式房子;4、饲养猪狗等动物;5、会制造彩陶。 6、会纺线、织布、制衣。
祖 国 境 内 的 远 古 居 民
代 表
北京人
特征:1、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手脚分工明显;3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4、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5、过 群居生活。 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山顶洞人
特征:1、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2、仍用打制石 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3、会人工取火; 4、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5、过氏族生活。
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 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 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 4、齐桓公能够争霸的原因有许多,最重要的一条是( ) A、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实力
B、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政治上占了主动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初中人教版
古代史复习提要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远古的传说(炎黄、尧舜禹) 朝代更迭 重大事件 重要制度 战国时期
夏
商
西周
春秋
盘庚迁殷、武王伐纣、春秋争霸 世袭制、分封制 时代特征、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秦 灭六国、巩固统一措施、疆域、陈胜吴广起义
春 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周平王
奴隶社会
盘庚 迁殷 武王 伐纣
原因: 水患和政治动乱,商前期曾几次迁都。 1、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影响: ; 2、使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原因: 1、商纣王荒淫无道,创制“炮烙”酷刑,社会动荡不安 ; 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河南新乡)大败商朝军队, 概况: 2、周文王任用姜尚等贤人,国力强盛。 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原因: 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1、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 2、桓公首霸:齐国经济富庶;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军 制,国富兵强;用“尊王攘夷”为口号,疆 概况: 界扩大(原因)。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 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表现)。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山东)——晋文公称霸(退避三舍 ) 泌之战————楚庄王称霸(一鸣惊人) 4、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有利于统一,促使奴隶制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