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生处分管理规定
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建立良好的校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开除学籍。
第三条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情节轻微不足以给予纪律处分的,由学生所在学院给予通报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
第二章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及处分第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三)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四)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五)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五条学生因违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已经受到公安、司法部门处罚的,视下列情况,应同时给予相应处分。
(一)被处以治安警告或罚款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二)被处以治安拘留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三)被处以管制、拘役、徒刑(含判处缓期执行)或被处劳动教养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违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公安和司法部门虽未给予处罚,学校亦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校纪处分。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范本三篇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XX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XX大学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本科和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学校遵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手续完备、程序合规、处分适当的原则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处分。
第四条学生对学校给予的违纪处分,享有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诉权。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第五条学生处分的种类:(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六条对毕业班学生一般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如果其行为确已达到留校察看处分,给予记过处分并按结业处理。
结业满一年后,由本人申请,学校视其表现,决定是否补发毕业证书。
第七条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留校察看期限为一年。
在察看期间,无违纪行为,可按期解除留校察看;在察看期间,表现良好,受到校级以上表扬的,可由原批准机关作出提前解除留校察看的决定;在察看期间,表现不好,可延后解除留校察看,延后解除留校察看的应由学校作出“延长留校察看”的处理决定,延后解除留校察看时限一般为六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在察看期间,有新的违纪行为,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八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章制度

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章制度1.引言为了维护学校的良好学习环境,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加强自我约束,促进健康成长,在此制定本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校学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
2.违纪行为分类及处分(1)违反考场纪律:a.带入通讯工具:给予警告处分,并没收通讯工具。
b.作弊行为: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给予相应学分扣除或者补考。
c.违反考试规程:给予口头警告处分,并要求重考。
(2)违反宿舍管理规定:a.晚归:第一次给予口头警告处分,第二次给予书面警告处分,第三次给予多次警告处分,并限期整改。
b.私自进入他人宿舍: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进行必要的道歉并赔偿。
(3)违反校园秩序:a.打架斗殴: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b.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错误警告处分,并要求归还不正当所得。
(4)违反学术规范:a.抄袭、剽窃或对作业进行伪造:给予零分处分,并要求重写作业或者重新考核。
b.破坏实验室设备或实验数据: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进行必要的赔偿。
3.违纪处分程序(1)发现违纪行为:学院相关人员或同学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应立即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做书面举报。
(2)违纪调查与证据收集:班主任或辅导员将受理违纪举报,并展开相应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证据。
(3)召开违纪处分委员会:学院将组织违纪处分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和相关教师组成,对违纪行为进行讨论和评估。
(4)作出处分决定:违纪处分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和证据,就违纪行为作出处分决定,对学生进行相应处罚。
(5)执行处分决定:学院将要求学生执行处分决定,并监督其整改和改过。
4.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在接受违纪处分前,有权保持沉默,拥有辩解和申诉的权利。
(1)辩解权利:学生可对违纪行为进行陈述和解释,提供相关证据支持自己的辩解。
(2)申诉权利:学生有权对处分决定提出申诉,并由学校设立的申诉委员会进行复审。
5.处分的后果和影响学生接受处分后,应从自身检讨,改正错误,并按照学院要求进行整改和改过,以便早日回归正轨。
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

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大学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校所有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违纪,指有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我校相关规定的行为(简称“违纪”)。
学生有违纪行为的,依照本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条学校对学生进行违纪处理实行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应当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尊重并保障学生陈述、申辩和申诉等权利。
第二章违纪处分的种类与规则第五条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
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期限为六个月,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的期限为一年。
处分期限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计算。
处分期限届满,按学校规定程序予以解除。
纪律处分不可撤销,但在申诉程序中被申诉处理机构确认存在错误、明显不当或者其他应予撤销的情形除外。
第六条违纪情节轻微,主动承认错误,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于或减轻纪律处分。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处分:(一)过失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二)主动承认错误并有真诚悔改表现的;(三)确系他人胁迫或诱骗,并能主动揭发,认错态度好的;(四)主动劝阻他人违纪或有其他立功表现的;(五)其他可以从轻处分的情形。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一)造成严重后果的;(二)胁迫、诱骗或教唆他人违纪的;(三)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或曾受到过纪律处分的;(四)违纪群体的首要人员;(五)勾结校外人员作案的;(六)有意包庇他人违纪行为的;(七)涉外活动违纪的;(八)其他应予从重处分的情形。
第九条两次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再次发生违纪行为,或在留校察看期内有新的违纪行为的,直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条凡受纪律处分的本科生,在处分期内取消评定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资格。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依据)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 号)等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章程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在****大学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学生(以下称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违纪行为)本规定中的违纪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行为,违反应当遵守的学术道德等行为。
第四条(处分原则)学生若发生违纪行为,学校给予批评教育,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至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学校给予学生处分,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与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
第二章违纪处分的种类与适用第五条(处分种类)违纪处分包括以下五种:(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期限为6个月;记过、留校察看处分期限为12个月(毕业生视其表现情况可缩短察看期),处分期均自发文之日起计算。
受到处分的学生,处分期满后视其表现解除处分。
学生受处分后,停发奖(助)学金;所受处分未解除的学生,不得享有评奖、推优、助学金评定、各类补助以及参加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的资格;处分解除后,学生享有各类评奖、推优、助学金评定、补助以及参加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的资格。
第六条(从轻情节)学生违纪行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从轻处分:(一)违纪情节及后果较轻微的;(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挽回损失的;(四)受他人胁迫或诱骗而违纪的;(五)检举他人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指在校通过注册取得大连理工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各类学生。
第三条学生在校外开展教学、实习、考察、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社会活动期间有违纪行为的,参照本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条学校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分,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坚持批评教育与违纪处分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及应用第五条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根据错误性质、情节轻重、认错态度、悔改表现等,给予以下五种处分:(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警告、严重警告的期限,一般为半年;记过、留校察看的期限,一般为一年。
留校察看期间,有突出贡献者,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系)审核,学校批准,可提前解除(察看期不得少于6个月);察看期内经教育不改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六条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轻微尚不足以给予校纪处分的,由学校相关部门或学生所在学院(系)给予通报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
一年内受到学院(系)三次以上通报批评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第七条违反校规校纪者,除危害后果严重的情况(如考试作弊者等)外,可从轻处分或免予处分:(一)能主动承认错误,如实交待错误事实,检查认识深刻,有悔改表现的;(二)确系他人胁迫或诱骗,并能积极协助组织调查问题,认错态度好的;(三)主动检举、揭发他人违纪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可从轻处分的。
第八条违反校规校纪者,有下列情节之一,应从重处分:(一)强迫、唆使他人违法违纪的;(二)违纪后拒不承认错误的;(三)在组织调查中翻供、串供、包庇他人违纪行为或对有关人员打击报复、威胁恫吓的;(四)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的;(五)勾联校外人员作案的;(六)涉外活动中违纪的;(七)系违纪群体的首要人员或主要人员的;(八)曾受到过纪律处分,再次违纪的;(九)考试作弊隐瞒事实,拒不交待者。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办法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建设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普通类本专科学生。
第三条研究生、留学生及其他类学生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第四条学生违法、违规、违纪,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纪律处分分为五种:(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五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而坚持不改者;(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者;(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者;(四)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五)二次以上(含二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第六条利用电脑、网络或其他通信工具进行非法活动,侵害他人权益,发表或散布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者,给予严重警告至留校察看处分,影响恶劣、危害严重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七条给予纪律处分者,取消其当年参加学校和学院级各种评优、各类奖、助学金评定的资格。
第八条违反校纪者,曾受过一次处分,第二次违纪时从重处分。
第九条处分违纪学生的权限、程序与管理:(一)给予学生记过及以下处分,由学院直接做出处理决定后报学生处备案;(二)考试作弊的学生,教务处认定后,学生处按照相关条款直接向学校提出处理意见;(三)留校察看处分,由学院提出意见,学生处审核,报主管校领导签批;开除学籍处分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决定均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编号、发文;(四)各学院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要及时,一般应在事发后两周内提出处理意见。
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最新版】

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本着以教育为主、教育与处分相结合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具有聊城大学正式学籍的各类全日制在校生。
其它未有正式学籍的在读学生参照执行。
有具体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学校对违纪学生应以教育为主,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处分决定。
对学生的处分,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凿,依据要准确,程序要规范,执行要严格。
要注意做好受处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四条违纪处分种类有:(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够不上违纪处分的,应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改正错误。
第五条留校察看期一般为一年。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由所在学院负责考察,在察看期间有悔改和进步表现的可按期解除;有显著进步或突出贡献的,经本人申请,学生所在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可提前解除,但察看期不应少于半年;留校察看期间经教育不改或又违纪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延长察看期或开除学籍处分;对应届毕业学生的留校察看处分,其留校察看期自给予处分时开始至毕业时终止。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解除留校察看决定书与原处分决定书一同装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从轻处分:(一)能主动承认错误,如实交待错误事实,检查认识深刻,有悔改表现的;(二)经调查证明确系受他人胁迫或诱骗而违纪的;(三)积极主动检举、揭发他人违纪行为,并协助组织查明问题的;(四)其它应从轻处分的情形。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从重处分:(一)违纪后认错态度不好的;(二)对检举人、证人及有关人员打击报复、威胁恐吓的;(三)再次违纪应给予处分的;(四)群体违纪中的主要发动者、组织者;(五)纠集校外人员作案的;(六)其它应从重处分的情形。
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一条本条例旨在维护大学校园的纪律和秩序,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加强对违纪行为的处分管理。
第二条大学生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分为轻微违纪和严重违纪两种情况。
1. 轻微违纪轻微违纪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 上课迟到;- 未经请假旷课;- 擅离学校或寝室;- 不遵守学校规定的校园秩序等。
2. 严重违纪严重违纪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 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 涉及学术不端行为,例如抄袭、作弊等;- 扰乱校园秩序,包括参与非法集会、组织或参与暴力活动等;- 侮辱、歧视他人以及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
第三条针对轻微违纪,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分:1. 出勤情况不良的学生,要进行教育、批评和警告;2. 违反校园秩序的学生,要进行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并要求改正行为;3. 多次不诚实或擅离学校或寝室的学生,可以给予临时禁止参加活动的处分。
第四条针对严重违纪,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分:1. 对于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学生,学校将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同时暂停其学籍;2. 违反学术规范的学生将面临学术处分,包括但不限于降级、留校察看等;3. 涉及严重秩序扰乱或人身攻击等行为的学生将被取消学生资格。
第五条大学生违纪处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权威性原则:处分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得随意处理;2. 公正原则:处分决定要公平、公正,不得有嫌疑或歧视;3. 教育目的原则:处分决定应具有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和引导;4. 警示作用原则:处分决定应起到警示作用,对其他学生产生震慑效果。
第六条大学生享有申诉权,如果学生对处分结果有异议,可以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提出申诉。
学校将对申诉进行认真审查,并及时作出答复。
第七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如有其他情况需要增补或修改的,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并报学校上级领导批准。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创造优良的学校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结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对学生实施纪律处分,应坚持“育人为本、惩前忠后、治病救人”方针,应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对学生实施纪律处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学生违纪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相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第四条学生的违纪行为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条学生的行为触犯了法律,除学校对其实施纪律处分外,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条对本《细则》没有列举的违纪行为,则按照国家教育部或现行法律精神及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学生纪律处分。
第二章处分种类及运用第七条学生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院可以给予纪律处分,纪律处分的种类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期6个月,留校察看期为一年,毕业班学生受处分者,视具体情况酌定处分期限,但一般不得少于三个月。
处分期限自处分决定书下发之日算起。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留察期间对所犯错误有深刻认识和悔改表现或有明显进步的,提前解除察看;对所犯错误无深刻认识和悔改表现或有无明显进步的,可延后解除察看,学校出具延长处分决定书;经教育不改或再次违纪者,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八条凡受纪律处分的学生,当年度不能评选先进,不能参加奖学金的评定;受处分者如担任学生干部,则免去其担任的职务。
第九条违纪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危害后果不严重的,可从轻或免于处分:一、违纪后主动报告,如实承认错误事实,认错态度积极,确有悔改表现;二、违纪后能积极协助调查,有立功表现者;三、确系他人胁迫或诱骗,并能主动揭发,认错态度积极者。
高校处分管理制度

高校处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校学生的行为,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高校内所有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来校参加各类培训项目的学生。
第三条高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循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校园秩序,文明礼貌。
第四条高校处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守法守纪,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第二章违纪与处分第五条高校学生的违纪行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一)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扰乱校园秩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的行为;(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参与非法活动,危害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涉嫌欺诈、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四)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进行欺凌、暴恐、诽谤、造谣等伤害他人的行为;(五)违反纪律规定,严重损害高校形象和声誉的行为;(六)其他危害校园秩序和学校利益的违规行为。
第六条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高校将按照以下程序和原则进行处理:(一)对于一般违规行为,学校将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理,并适当提高测试成绩门槛等处罚;(二)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学校将给予留校察看、记过、记大过、开除学籍等处理;(三)对于涉嫌犯罪行为,学校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学生被立案追诉或刑事处罚者,学校应依法予以相应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第八条学生对学校对其处分有异议,可以向学校上诉处理,学校应当按程序进行复查,并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
第九条学生在接到处理决定后,如有意见,可向学校监督部门投诉,监督部门将对学校的处理决定进行审查,并给予意见建议。
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处分记录档案,对学生的处分情况进行归档管理,确保处分程序合法、程序正当。
第三章教育矫正第十一条学校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除了给予相应的处罚外,还应当进行教育矫正,并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行为。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良好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第三条在校学生的行为,触犯国家法律、法规,除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或治安处罚外,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据本条例给予处分。
第四条学校实施违纪处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批评教育与处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五条学生违纪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第二章违纪行为和处分第六条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执法部门处罚者,分别给予下列处分:(一)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二)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布缓期执行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三)被行政拘留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四)被收容审查释放的,视问题的性质给予记过及其以上处分;(五)被治安警告或罚款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七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公共秩序,破坏安全稳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八条盗窃、诈骗国家、集体或私人财物者,分别给予下列处分:(一)经公安机关或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认定为具有以上行为的,视情节、数额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学籍处分,并责其交回赃款或赃物;(二)窝藏赃款、赃物的,协同作案的,知情不举或以各种方式包庇作案行为给调查造成困难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故意损坏公共或他人财物的,除按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条对打架者分别给予下列处分:(一)动手打人但未致他人受伤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二)致他人受伤的,视情节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学籍处分;(三)策划、怂恿、挑唆他人打架并造成打架后果的,给予记过处分;造成打架后果严重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四)目击者故意为他人作伪证使调查造成困难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五)凡因打架(肇事、打架、参与、策划、提供凶器者)致他人人身及财产受到损害的,承担受害者的医疗费和其他经济损失;(六)在人身和财物受到非法侵害时所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的,根据行为的后果可免予处分或从轻处分。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规范我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学校纪律行为的学生,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条学生对于学校给予的纪律处分,享有知情权、申辩权、申诉权;对纪律处分有异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向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四条学校对违纪学生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运用第六条对违纪学生的纪律处分分为下列五种:(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七条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处分期限一般为6到12个月,到期按学校规定程序予以解除。
解除处分后,学生获得表彰、奖励及其他权益,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八条违纪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一)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二)主动检举、揭发他人违纪行为,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查处问题的;(三)由于他人胁迫、诱骗而违纪或情节轻微的。
第九条违纪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从重或加重处分:(一)违纪后拒不承认错误事实,无理纠缠,态度恶劣的;(二)对检举人、证人进行威胁恫吓、打击报复的;(三)胁迫、诱骗、教唆他人违纪的,或者团伙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四)故意包庇他人违纪行为的,或者相互串供、隐瞒真相、诽谤、诬陷他人的;(五)屡教不改,再次违纪的;(六)在涉外活动中违纪的;(七)伙同校外人员违纪的。
第十条学生违纪同时侵犯他人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十一条学生在校期间违反学校纪律,在其毕业后发现的,学校不再处分,可将其违纪情况向学生工作单位或有关部门通报。
第三章违纪行为和处分第十二条有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学生处分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实施处分的行为。
第三条学生处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三)教育与帮助相结合原则;(四)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原则;(五)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原则。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处分制度,明确处分种类、程序、期限和申诉等事项。
第五条学生处分应当由学校学生处分委员会或者其授权的组织负责实施。
第六条学生处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并告知其申诉的权利、途径和期限。
第七条学生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核、申诉或者提起诉讼。
第二章处分种类第八条学生处分分为以下种类:(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九条警告是指对学生进行警示、告诫,并要求其改正错误的行为。
第十条严重警告是指对学生进行严肃告诫,并要求其深刻反省、改正错误的行为。
第十一条记过是指对学生进行记录,并要求其深刻反省、改正错误的行为。
第十二条留校察看是指对学生进行一定期限的观察、教育,期满后根据其表现给予相应处分的决定。
第十三条开除学籍是指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情节严重,经教育无效,不适合继续在校学习的决定。
第三章处分程序第十四条学生处分程序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调查取证;(二)告知权利;(三)听取陈述、申辩;(四)作出决定;(五)送达决定。
第十五条调查取证:(一)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对学生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二)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三)调查取证应当告知学生有权陈述、申辩,并记录其陈述、申辩的内容。
第十六条告知权利:(一)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告知学生处分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二)告知学生有权要求调查取证、陈述、申辩;(三)告知学生有权依法申请复核、申诉或者提起诉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学生处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生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41号)、《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违纪学生的处分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分相结合、规范学生行为与保护学生权益相结合的原则。
处分学生应做到证据充分、程序规范、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籍全日制学生。
对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预科学生、港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的违纪处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对违规、违纪的学生,由学校根据其违规、违纪的行为性质和后果,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给予学生纪律处分,应与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对违法犯罪或涉嫌违法犯罪的学生,移交相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与适用第五条纪律处分的种类如下:(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六条处分的期限:(一)警告的处分期为6个月;(二)严重警告的处分期为6个月;(三)记过的处分期为12个月;(四)留校察看的处分期为12个月。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一)情节轻微的;(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三)主动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的;(四)受他人胁迫或诱骗,并能主动揭发事件的;(五)在共同违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六)其他可从轻或减轻处分情形的。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分:(一)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他人违纪的;(二)勾结校外人员违纪的;(三)故意隐瞒、歪曲、捏造事实,或拒不承认错误的;(四)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五)妨碍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或对有关人员打击报复、威胁、恐吓的;(六)同时有两种以上的违纪行为的,或在共同违纪中起到主要作用的;(七)在校期间受到处分,或屡犯不改的;(八)后果严重或性质恶劣的;(九)其他应予从重处分的情形。
第九条学生有本规定所规定的两种以上违纪行为的,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应当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条一个违纪行为同时触犯本规定两个以上条款的,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
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第十一条受处分者同时受其他处理的,按以下规定:(一)学生受到纪律处分或处分考察期,不得参加评奖评优和各种荣誉称号评选,不得担任学生干部职务;(二)因在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及各项资助申请中弄虚作假受到处分的学生,其申请各类助学项目的资格按学生资助有关规定处理。
(三)同时有其他处理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因违法正在接受国家机关调查的,可以依据学校已查明的事实和校纪校规先行处分;国家机关作出正式调查和处理结论后,学校可以视其情节轻重再做进一步处分。
第十三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纪律的,不予处分,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纪律的,应当给予处分。
第三章违纪行为及纪律处分第一节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处分第十四条学生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二)受到刑事处罚的,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三)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四)被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司法拘留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分第十五条有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发布或传播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言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二)参与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不听劝阻的,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其组织、策划、指挥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三)张贴、投递、散发非法宣传品,散布、传播虚假信息或有害信息,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四)组织、成立、利用或参加非法社会团体或组织,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五)组织、成立、利用或参加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扰乱公共秩序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六)组织、胁迫、诱骗他人参加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参与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的,经告诫不改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七)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六条违反国家和学校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私自采购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和管制类药品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二)携带、私藏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管制刀具以及仿真枪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三)擅自将枪支、弹药或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或带出规定保管场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四)擅自将有传染性或对周围环境将产生破坏的生物或物质带入校园或带出规定保管场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五)随意弃置危险化学废弃物、生物性废弃物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六)未经批准擅自在重点防火单位或者场所使用明火且不听劝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七)违反实验、实习操作规程,或违反学校实验室及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过失给国家、学校或他人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七条其他违反相关规定,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三节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和处分第十八条打架、斗殴的,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寻衅滋事、挑起事端或者参与策划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二)殴打他人未致伤或者致轻微伤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三)殴打他人致轻伤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四)殴打他人致重伤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五)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致使事态扩大或者造成他人伤害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六)为打架斗殴提供器械或者凶器的,视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七)经预谋策划的打架斗殴、勾结校外人员打架斗殴、持械斗殴或者聚众斗殴的,从重处分。
第十九条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他人或威胁他人安全,其行为未构成刑事犯罪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条用信函、电话、短消息、微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直接恐吓、威胁他人安全,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通过语言、文字、影像、图片、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性骚扰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在浴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偷窥、猥亵等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二条故意隐匿、毁弃、非法占有或非法处理他人的通知单据、信件或电子邮件等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给他人或组织造成较大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三条有其他侵犯人身权利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四节侵犯公私财产、知识产权的行为和处分第二十四条偷窃、勒索、诈骗、冒领等侵犯他人或者组织财产的,除追回赃款赃物或按价赔偿外,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涉及金额200元以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二)涉及金额超过200元,在600元以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三)涉及金额超过600元,在1000元以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四)涉及金额超过1000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五条故意占用、隐匿、毁弃、损坏他人或者组织财产,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或者拒不赔偿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六条故意损坏国家、集体或他人财物的,除照价赔偿外,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七条有其他侵犯公私财产、知识产权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节损害国家、学校声誉或利益的行为和处分第二十八条有损害学校权益行为的,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通过信息网络发表、传播影响学校稳定,有损学校权益的言论、文章、影音资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二)未经许可,私自使用、转让、许可使用学校知识产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三)违反规定泄露学校科技成果、技术秘密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四)有其他损害学校权益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损害学校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九条有损害学校声誉行为的,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在信息网络上散布、传播不实信息,损害学校声誉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二)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损毁、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学校校旗、校徽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三)在校外活动中,未经允许公开在招牌、广告、海报、文件、网站、媒体等载体中使用学校的名称或标识,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四)擅自以学校、院系等机构或学生组织等名义对外发布公告、新闻,在校外组织、参加活动,或作出不负责任承诺,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五)有其他损害学校声誉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损害学校声誉或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六节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和处分第三十条考试违纪或作弊的,按以下情形分别给予处分:(一)凡违反考场纪律者,给予记过处分;(二)累计两次违反考场纪律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三)累计三次违反考场纪律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四)凡考试舞弊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五)累计出现两次舞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六)严重舞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考试违纪或舞弊行为以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认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