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2.2地球表面形态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2 地球表面形态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015·广东汕头一模)读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右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
A.甲乙之间——裂谷、海洋
B.甲丙之间——海沟、海岭
C.甲丁之间——海沟、岛弧
D.甲戊之间——褶皱山脉、高原
解析:选C。箭头相向运动表明板块碰撞,为消亡边界,多形成海沟和岛弧地貌,箭头相离运动表明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裂谷和海洋。
考向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5·湖北八校一模)图乙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乙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甲是图乙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2~4题。
2.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
A.A河流B.B河流
C.C山脊D.D河流
解析:选B。图中B河全程等高线较稠密,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外力侵蚀,大量碳酸钙被带到M处,由于流速变慢而沉积;而A河上游流速快、下游流速慢,碳酸钙可能在图中A处沉积。故M处钙化池中的碳酸钙来源于B河流。
3.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
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
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
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
A.①③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图中显示池内沉积明显,特别是池的内边缘沉积更明显,一般沉积明显之处的流速较慢,故②④正确。
4.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②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
③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强度大小
④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
A.①③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钙化池沉积层厚度与河流带来的碳酸钙多少有关,而碳酸钙多少又受水量影响,故厚薄不一说明降水不均匀,可排除①④;泥土颗粒越大说明降水强度越大。
5.(2014·高考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解析:
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附近西海岸发生8.5级强震。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发生在(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
2.此次地震与下列哪种板块运动形式相关( )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板块的分布即可判断出,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第2题,在亚欧板块(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大洋板块)交界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地震。
答案:1.B 2.D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3~5题。
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 )
A.G晚于B B.A早于D
C.B晚于D D.C早于F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
解析:第3题,由图中岩层发生过弯曲可知,该地发生过地壳运动;由图示地区有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知,该地发生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由C为沉积物可知,该地发生过外力作用。第4题,岩层最老的是G;A 为岩浆岩晚于B;E是因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变质岩,晚于A;D是侵入A中形成的岩浆岩,晚于A;G、B、F 均为沉积岩。第5题,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只有沉积岩中有化石;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根据沙丘特点可判断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答案:3.D 4.B 5.C
6.(2015·河南中原名校二模)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该区域可能属于( )
地点 A B C
海拔(米) 450 520 45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 170 140 160
A.向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解析:选D。利用表中三个地点的海拔减去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可计算出该岩层在三个地点的海拔如下:A:280米、B:380米、C:290米,即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地势较高,则可判断该区域为背斜山。(2014·高考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不同位置的外力作用。砾石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排除A、C两项。入海口由于流速慢,因此主要沉积的是细小的泥沙,故D项错误。在河流的凸岸,砾石容易沉积形成砾石滩,故B项正确。
8.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地貌的差异。砾石变圆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笋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冰斗是冰川对地面的刨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风化球是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故C项正确。
9.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