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最新人教部编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作文教学篇目。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以家乡为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憧憬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仍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明确写作目的。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深厚,但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他们可能缺乏具体的想象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预测未来,运用想象和创造力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预测和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突出家乡的变化和创新之处。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指导性写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家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作文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现状,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二十年后的家乡画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想象和预测。

然后,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写作要领,提升写作水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写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情感的作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概括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展开自己对未来家乡的设想,培养深层次的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1课时】导入新课,介绍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的背景及主题,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对未来家乡的想象。

•【第2-3课时】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展示并讲解写作技巧,例如对比、描绘、设想等,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领。

•【第4-5课时】学生动笔写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师指导学生在文章中充分表达自己对未来家乡的设想和情感,鼓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6课时】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学习互评和提出意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深入的讲解和实际写作练习,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反思改进: 1. 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2.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的学生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混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构思文章结构。

3. 学生在思考未来家乡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受限,需要多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打破传统框框进行设想和表达。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和情感。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思考,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给予反馈。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评价和给予反馈。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给予反馈。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投影仪、幻灯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指导写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提出问题:二十年后的家乡,你希望发生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改变?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组长组织组员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内容,并给予反馈。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作,进行展示。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生活改变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写作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自己的作文,并听取家长的反馈和建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领会并感受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情感与主题,使之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能识记、理解、运用新生词汇,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阅读、个别辅导等多种灵活变通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策略,运用归纳、联想、分析、判断等思维方式分析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共同的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珍惜家园和家庭,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通过本文学习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营造、主题阐述等方面的特点。

2.通过学习增加新词汇,学习新生词语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能在表述、记忆等方面有所提高。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多角度理解并感受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解析文本形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研读法。

通过分小组研读、分组作业等方式,纵深解释文本的细节,并让学生了解文本中隐含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

1.导入环节。

(15分钟)首先,教师请学生观察、感受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家乡”这个话题在人的心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接着,请学生看PPT或黑板关于作者与作家的事情介绍,了解主角的生活背景与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生活情境、感悟、思想等。

2.学习文本。

(40分钟)1)让学生静读课文,重点把握情感方面的营造和主题阐述。

2)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小组研读对课文进行深层阐释,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聚焦学习新词汇的含义及语境中的使用方法等问题。

通过课堂解答和课外预习相结合的方式巩固新词汇的记忆。

3.理解与交流。

(20分钟)1)启发提问,回答问题,讨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主题;2)小组合作,呈现自己的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让学生通过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4.巩固与拓展。

(15分钟)1)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设想自己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怎样的,思考二十年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家乡的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这一习作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这一习作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地构建二十年后家乡在环境、人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涉及到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以及对描写手法的运用等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但在如何合理想象并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上可能还存在不足。

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缺乏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想象,同时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将想象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能够大胆合理地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来丰富习作内容。

-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使习作条理清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现状,启发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路。

- 教师通过范例展示,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结构和描写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发展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在各个方面(如环境、科技、人文等)的变化。

-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描写家乡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避免想象过于荒诞或脱离实际。

- 帮助学生将多个方面的变化有条理地组织在一篇习作中。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现在风貌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景象,让学生更直观地进入想象的情境。

- 在讲解描写方法时,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情境,如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街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关于作文题目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家乡和未来的变化。

2.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作文题目,准确把握题意。

2.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述未来家乡的变化。

3.发挥想象力,突出作文的主题。

四、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分析现在家乡的地理、人文特点,思考未来可能的变化。

2.带领学生发散思维,想象未来家乡的景象、设施,介绍可能存在的新事物和变化。

3.对比现在和未来的家乡,呈现出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化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变化。

2.讲解:解释作文题目,阐明要求,并分析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未来家乡的想象。

3.实例呈现: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参考并提炼出适合自己家乡的未来情景。

4.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写出自己对二十年后家乡的设想,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5.作品分享: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分享,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学习优秀之处。

6.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文,思考是否符合题意,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六、教学评价1.根据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和独特性。

2.注重对学生表达感情、思考家乡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价。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氛围。

七、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游学,实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可以邀请家乡的长辈、村干部等前来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故事。

3.可以让学生将作文拓展成家乡规划或宣传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新,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本次习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思路不清晰;2. 内容空洞;3. 表达不得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注意表达得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能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想象,培养学生预测未来、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表达效果。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优秀范文;作文评分标准。

2.学生准备:观察家乡变化,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激发学生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习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变化,互相启发,丰富写作素材。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讨论的成果写成作文草稿。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展开想象,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场景。

3.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运用语言描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场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结合想象与现实,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未来家乡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重要性。

2.准备展示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第二步:教学活动1.讲解《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写作要求和主题。

2.分析范文中如何通过描述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作。

3.带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头脑风暴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生动的作文。

第四步:展示交流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分享对家乡的情感和想象。

2.分析优秀作文,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描绘家乡的未来。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写作《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

通过头脑风暴和写作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出了富有创意和生动的作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和情绪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家乡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反思,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想象力的培养和具体描写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将想象与现实结合,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主题。
2.创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和第一人称视角来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描绘家乡的未来。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培养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通过借鉴课文《家乡的秋天的雨》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结合课文《我心中的河》的叙述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的视角来描述家乡的变化。本节课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意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感觉同学们的参与度还是相当高的。大家在讨论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在本次习作中虽然重点是描写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但同样可以渗透这一要素,例如在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变化,如二十年后的科学家通过具体的发明创造展现其智慧和对家乡的贡献等。

另外,本单元的课文多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来表达情感,在本次习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描写方法来表达对二十年后家乡的向往、热爱等情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简单地描述事物。

但对于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打开思维,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家乡的变化,如环境、科技、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同时,学生在表达上可能存在条理不清晰、描写不够具体等问题,需要在习作教学中加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使习作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3)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现在的样子,激发学生对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

(2)运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习作内容。

(3)通过教师的示范和点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如环境、建筑、交通、人们的生活等。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想象的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避免过于荒诞。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组织习作内容,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二十年后重回故乡”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理解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文章的大意;2.能自主构思并写出对未来家乡的设想;3.能够正确使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2.自主构思未来家乡的情景;3.用书面语表达想法。

三、教学难点1.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想;2.正确使用书面语书写。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感知通过阅读《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文章,让学生想象未来的家乡会是怎样的。

可以让学生描述未来家乡的情景,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2. 思维发散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互相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设想,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展现对未来的独特想法。

3. 构思写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撰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引导学生注意行文结构和语言规范,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4. 交流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5. 反思总结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六、作业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写作,将作文交给老师检查。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评分,鼓励学生继续写作。

七、教学反思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进行集体备课。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

本次习作为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材提供了家乡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自己的变化等素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他们可能缺乏具体的想象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并结合实际生活,使作文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运用想象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现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2.教学难点:如何将想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作文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3.示范性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如家乡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写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请大家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二十年后的变化,为写作积累素材。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写作,边写边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

如如何运用想象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使作文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了解并模仿写作方法。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家乡的变化,收集相关资料,为写作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的家乡过去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写作,边写边解释写作方法。

如:如何开头、如何描绘景象、如何表达情感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作,表达出自己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期望和愿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未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了解作者对家乡的期望和想象。

2. 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的想象和表达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将想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想象。

2. 学习课文《二十年后的家乡》,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想象和表达方式。

3. 讲解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将想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4.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展示习作,相互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二十年后的家乡2. 想象与表达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习作,准备参加习作展示。

2. 让学生选择一篇优秀的习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习作训练,让学生对二十年后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将想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在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我巡回指导,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整体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想象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完成习作的学习。

环节二:现实对比,打开思路1.看图表2.小组讨论后交流:生1:有的道路并没有通到家,而且路不好走生2:有时候买生活用品还不是很方便,要去很远的街上生3:……并完成表格中的“现在的家乡”一列3.想象交流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生1:同学们读书都不背课本了,用的全都是3D技术的投影书本生2:村村道路都通到了家家户户,而且马路又宽又平整生3:村村都有小卖部,快递站,快递1.师:二十年后的家乡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想象不出来,或者不知该怎样去想象……别急,其实,我们可以从家乡现在的情况得到启发。

出示图表:2.我们要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情景,就必须对现在家乡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家乡现在的情况。

要求:①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也可全部交流。

②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做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③全班交流,完成表格第二列“现在的家乡”。

呈现在表格里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都对自己家乡现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在现有的基础上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出当前家乡的现状,并根据对比,想象出以后家乡的样子。

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作业设计课题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描写出家乡的巨变。

2.编写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作业目标1.能大胆想象,说出家乡各方面的巨变。

(学习目标1)2.能编写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习目标2)3.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3)作业设计学习目标匹配陈述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

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作文习作。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描述未来家乡变化的作文。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对于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将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表达出未来家乡的变化,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同时注重作文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作文要求,运用想象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未来家乡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学会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未来家乡的变化。

2.难点: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未来家乡的期待和信心。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借鉴,提高作文质量。

3.示范引导:教师通过示范作文,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和表达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如未来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用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2.教师准备示范作文,用于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和表达方法。

3.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讨论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未来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示范作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合理安排作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未来的家乡景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也有优秀范文示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但在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还需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深,但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他们可能存在不同的期待和想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憧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写作主题,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明确写作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表达,提高写作质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期待和想象。

3.示范法:教师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素材: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优秀范文:挑选出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范文。

3.准备写作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范文中的写作方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描写未来家乡的想象作文。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材以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思路不清晰、想象不够丰富等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预测未来,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使作文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回忆,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绘出家乡的未来景象。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观察,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绘出家乡的未来景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让学生思考家乡可能发生的变化。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讲解如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3. 讲解如何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写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1.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2. 教学重点: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3.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作业设计:1. 让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2.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五年级上最新人教部编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1.关注家乡生活,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

2.把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表达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学习修改习作,同学们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重点把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

●难点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注重详略得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回顾课文,领悟方法。

通过回忆学习过的相关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方法,为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3.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引导学生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从新颖的角度展开想象,打开思路。

4.开启心路,指导方法。

利用范例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成习作。

5.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通过大量例文从不同方面指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1.预习提纲(1)学生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

想象环境、工作、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

(2)学习列写作提纲。

(3)对习作修改符号进行预习。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准确审题,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习作。

2.抓住景物的变化进行习作,抒发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义非凡。

而今天,我们来张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2.板书主题。

用同学们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二、回顾课文,领悟方法。

1.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课文选编了哪些文章?都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感情的?2.师生共同回顾,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的,不能空泛地抒情。

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叙述事情就要抓住事件中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描写具体。

学以致用,我们在习作时也要尝试着运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法。

通过回忆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学生情感的内化,借此打开同学们思想的源泉,并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为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三、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默读本次习作要求,师生共审题意。

1.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

2.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

3.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

2.确定自己要写哪一个:想一想,你对哪一个内容最感兴趣,你就写哪一个。

3.引导学生独立想象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表达怎样的情感,题目是什么。

明确要求,指导选材,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从新颖的角度展开想象,打开思路,写出不同于他人的好文章,并融入真情实感。

四、开启心路,指导写法。

1.怎么写?(1)写好本次作文的要点是什么呢?写好本次的作文,要注意三点:一是充分展开想象,合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美丽景象。

(合理想象)二是具体描述所想象的美丽景物的特点。

(或人物变化特点)三是要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

(总结全文)(2)以《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可以侧重哪一方面来写呢?以《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可以侧重某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街道、房屋、学校的新变化,也可以写家乡人物的新变化、生活新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写家乡的某处景观……总之要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2.该怎样开始呢?(1)《二十年后回故乡》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如何打开思路呢?《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想象着说一说二十年后“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的同学和伙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自己的理想谈自己的变化。

(2)如何设计自己的形象呢?二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想未来的样子。

如:“高高的个子,一脸的胡子”“烫着卷发,穿着时髦的套装,我是一位职场女性”……你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博士、一位专家……3.方法提示。

(1) “二十年后的家乡”,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想象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张开想象的翅膀:①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房屋、学校、公园、街道、小河等等)②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同学、邻居、朋友、亲戚)③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送什么礼物,说什么话,参观什么地方,自己有什么感想等等)(2)从哪里切入,才能想象具体呢?①二十年你在干什么呢?多久没回家乡了?为什么?现在回家乡干什么?预设:“我一直在各地工作,特别忙,好长时间没回家了。

我要回去看望家人。

”“大学时我就在国外,现在是博士后,我要来××(家乡名称)开电脑公司。

”“我已经是一个画家了,我这次回××(家乡名称)是举行个人画展。

”初步扩思达到效果,明确文章的主题。

②你在他乡那么久了,魂牵梦萦的是故乡的什么呀?可能是妈妈、爸爸、你的同学、你的母校××小学,也可能是广场、大桥、小吃等等。

③想象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和同学或伙伴再相聚的情景。

大家会说什么,会做什么?预设:回家的第二天,我就参加了一个师生聚会。

到达老师家后,我简直目瞪口呆了。

他们有的瘦得美丽,有的胖得可爱,个个漂亮极了。

忽然,一个男人向我走来,我投去惊讶的目光,问:“你是谁啊?”“忘记我啦,我就是小杰啊!”我几乎要晕过去了。

“天啊,你曾经是我们班最胖的男孩子啊,怎么眨眼就成了美男了啊?”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孩走过来说:“是啊,他现在还是模特呢!”我好奇起来,心想:这人又是谁呢?她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是阿珊。

”我的嘴张得大大的,似乎连鸡蛋都可以塞进去了。

接着,又一个美男出现在面前,说:“哈啊,我是小凯,很高兴再次见到你,我现在在实验小学担任英语老师。

”我哭笑不得,因为他是我们班最调皮的男生。

突然,我想起了老师,问:“老师呢?”“在那里。

”啊,我没有看错吧,怎么老师一点没有变化?见我有疑问,老师笑着说:“这多亏了小雪,她研究了一种延缓衰老的补品,我吃了后,就这样了。

”我听了恍然大悟。

同学们和老师在一起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④在动笔之前,你还应该具体地想一想文中家乡有什么新景物,有什么新特点,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述的。

范文一:想象家乡的学校吃过饭后我想去看看母校了。

我走到房门口叫了一声“飞毯快来!”,飞毯一会儿就来了,我对它说“到母校去!”,飞毯迅速把我送到了母校,到了母校我不禁叫出声来。

这是原来那个简陋、灰蒙蒙的学校吗?学校现在已经成了花园了,遍地是花草树木,教学楼坐落在花草丛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还有谁会不认真呢?教室里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台电脑,老师通过电脑网络给同学们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同学用电脑听课、写作业、交作业。

而操场呢?你一定想不到它居然建在学校的地下,地下操场里面有太阳能灯,同学们在这里锻炼、娱乐、玩耍,既舒适又安全。

范文二:二十年后的家乡2029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驾驶着太空飞船回到阔别20年之久的家乡。

下了飞船,一眼望去,哇,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只见往日的泥泞小路,现在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公路;往日矮小的平房,现在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挺立在繁华的街道旁。

往日那光秃秃、没有生机的荒山,现在已变成直插云霄,生机勃勃的青山……眼前的一切,让我目瞪口呆!突然,只见远处一辆豪华轿车向我奔来,就在我还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时,司机开了车门,恭敬有礼地对我说:“请上车。

”我这才回过神来,跟随司机上车来到酒店。

刚坐下,只见迎面走过来一位机器人,它给我递来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并温柔地对我说:“你是到我们这里来旅游的吧,我们这里的旅游胜地很多,特别是我们这里的人工湖,你一定要去观赏。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的。

”听着都觉得十分诱人,我当机立断,来不及休息就往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赶去。

走进人工湖大门,美丽的景色一连串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浮想联翩,只见人工湖的中间有个喷泉,泉水从中间喷出来,我不禁感叹:“啊,真漂亮!”喷泉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丽的仙女在湖中翩翩起舞。

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帅气的先生问我:“请问你需要水吗?”我点头答应,并从包里掏钱。

只见他在身上按了一下,手上便出现了一瓶水,递到我的手上,并慢慢转过身走远了,我扭开水瓶,喝了一口,可真清凉可口。

这里真让我流连忘返啊!家乡的变化可真大,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因为它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场景一定会实现,并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评语:习作以参观的路线为线索,分别写出了家乡的马路、街道、人工湖的惊人变化,突显了二十年后家乡的繁荣和美丽,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有哪些开头的好方法呢?读一读下面的开头,你一定会有启发的。

A.岁月流逝,二十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那时我已有了七年的工作经验,早已成为一个美国公司的大老板。

双休日,我决定回到自己的母校来看看。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乘飞机来到了秭归的机场,一下飞机,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真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B.离开家乡二十年了,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不例外,十分想看一看重庆是否变样了。

因此,我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回来了。

C.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

由于我是一名科学家,一直在火星研究所工作,所以我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乡了。

今天,在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后,我被批准休假一天。

于是,我驾驶着最新型的超光速飞船,穿越太空,没过多久便来到了家乡淮阳的上空。

(4)有哪些结尾的好方法呢?读一读下面的结尾,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A.啊,二十年后的故乡真是太美了!B.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的母校,我的家乡。

C.家乡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我为家乡的惊人变化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离开家乡那天,我依依不舍。

此时此刻,我才深切体会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的家乡,我会想你的。

D.我睁开眼,看见妈妈站在我身边,原来是我做了个梦。

可梦中的情景却历历在目,于是我绘声绘色地向妈妈说了起来……通过明确写作意图,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从“如何设计自己的形象,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等问题入手,注重开展交流,并利用范例引导着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成习作。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一读别人的好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读读下面的文章,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范文一:二十年后的家乡“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一首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勾起了我在家乡的那一段美好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