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工程领军人物“英雄谱”

合集下载

我国航天英雄的故事

我国航天英雄的故事

我国航天英雄的故事宇航员是探索宇宙的勇士,是国家荣誉、人民英雄。

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有许多航天英雄的付出和努力,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几位中国航天英雄的故事。

1、杨利伟,我国第一位宇航员2003年,杨利伟作为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成功完成了神舟五号飞行任务。

在37度高温下,他历经两次考核,成功进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并在零重力下带国旗和党旗进行宣传。

这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中国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大事件。

杨利伟的成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中国宇航员的形象树立了标杆。

2、景海鹏,我国首位太空站长2016年,景海鹏作为天舟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指令长,首次进入太空与天宫二号进行对接。

2018年,他又承担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指令长工作,成为我国首位太空站长。

从空间实验室对接、实验操作,到太空行走、空间生活,景海鹏在太空中不断开拓,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嫦娥五号,实现月球取样并返回2020年11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取样并返回的壮举。

与此同时,“嫦娥”这一传说中的月兔女神也成为了文化产业中的新爆款。

嫦娥五号的成功,不仅对中国航天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实力。

这些航天英雄不仅在太空中承担着极其艰巨的使命,更是千锤百炼之后才得以蜕变而出的“选拔之花”。

他们的身上揉合着国家的心血和人民的希望,更是代表了中国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前还有着更加广阔的蓝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让我们一起祈愿这些航天英雄们能够继续书写新的传奇,成为全国人民的骄傲!。

航天英雄事迹

航天英雄事迹

航天英雄事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英雄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我们将以航天英雄的事迹为题,回顾和赞颂这些伟大的航天英雄们。

一、邓稼先——中国航天之父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航天研究,并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的试验。

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提出并实施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总体规划,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杨利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英雄人物之一。

2003年10月15日,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

他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发射人类进入太空的国家。

三、景海鹏、陈冬、王亚平——中国首批女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和王亚平是中国首批女航天员,她们在2012年和2016年分别乘坐“神舟九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

她们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勇敢和智慧,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嫦娥工程团队——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它的成功背后离不开一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

他们利用自主研制的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并传回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嫦娥工程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施月球探测任务的国家。

五、天宫二号工程团队——中国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是中国的空间实验室,它的成功发射和运行,离不开一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

他们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空间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天宫二号的发射和运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通过回顾这些航天英雄的事迹,我们不禁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

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航天强国之一。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的航天事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也将会有更多的航天英雄涌现。

栾恩杰幕后英雄

栾恩杰幕后英雄

栾恩杰幕后英雄作者:吴燕雨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03期嫦娥三号的升空,让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在私下是一个幽默风趣、爱激动的可爱老头。

但在工作上,他却是最严谨最可敬的前辈。

在外界的眼中,这个如今已白发苍苍的老人是最有名的航天人,但他始终低调神秘。

这或许是所有学者的共性,他最在意的事情是技术,最关心的事物是嫦娥,毕生的追求是探月。

与众多一流研究者一样,这个老院士有着扎实的技术底子。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系陀螺原理、仪表和惯性制导专业,拥有清华大学研究生学历。

或许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路,因此在毕业之后,他独自前往内蒙古,进入刚刚组建的国家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

正式投身到航天事业中。

这一个决定开启了栾恩杰的航天人生,在成为了航天局局长后,他亲眼见证并亲自推动了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和发展。

耕耘航天事业40年后,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的名号,让这位73岁的老先生驰名中外。

作为中国最地道的航天人,他参与了第一代潜地火箭、第一代陆基机动火箭、第一代远程火箭及首次中国载人航天、首次月球探测等重大工程。

中国航天事业50年,年年都有他的足迹。

然而,即使是资格最老的栾恩杰也很清楚,航天是一项高风险事业,迄今为止,在人类的120余次探月活动中,成功率只有48%。

作为嫦娥的总工程师,在升空之前,栾恩杰与他的团队做了十足的准备后,可依然不敢保证不出问题。

回想起“嫦娥”奔月的日子,栾恩杰依然思绪难平。

他把这次工程比做赶考,心中的压力和责任可见一斑。

在“嫦娥”上天前,栾恩杰带领团队搞了将近30次各类大型试验,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最终,栾恩杰认为自己拿了个好分数,没给国家丢脸,事先准备的84项故障模式预案一个也没用上,栾恩杰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

在中国航天的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有很多,栾恩杰或许不是手握奖杯的那一个,但提到幕后英雄,如果栾恩杰称第二,或许没有人敢称第一。

欧阳自远:嫦娥工程的领路人

欧阳自远:嫦娥工程的领路人

|大家|◎编辑|任红雨欧阳自远:嫦娥工程的领路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把一生都献给了探月工程,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

. All Rights Reserved.2018年5月19日,贵州贵阳市,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举办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为参观者带来题为《中国的探月梦》的科普报告。

嫦娥一号卫星模型. All Rights Reserved.与可行性;二是要做出一个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中国到底该怎么干;三是具体设计第一次应该怎么干。

”经过10年的缜密论证,2004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

欧阳自远也因此更加忙碌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

11月5日上午11时37分,嫦娥一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卫星速度定格在每秒2.06公里。

那一刻,作为中国探月之路“领路人”的欧阳自远院士十分激动:几十年来,他“跳”出地球,站在宇宙这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地球,就是矢志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跳”出地球研究地球—————————————————欧阳自远对月球情有独钟:“我总想知道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我很想知道桂花树究竟是怎样的形态,我很敬佩吴刚无止境的砍树精神,我愿意探求它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地球这样生机勃勃、这样繁茂、这样发展的星球。

”迄今为止,欧阳自远已经作了无数个演讲报告,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电脑,亲自撰写讲稿,针对不同的对象,写了20多个版本的演讲稿。

上至国家部委办的领导人,下至小学生,至少已经有10万人听过他形象通俗而又振奋人心的演说。

“一个人一生的科研道路与自己|大家|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嫦娥一号卫星在这里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

先进事迹航天事业的推动者

先进事迹航天事业的推动者

先进事迹航天事业的推动者航天事业作为人类实现太空探索的重要领域,需要有先进事迹航天事业的推动者来推动其发展。

这些推动者以其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杰出的成就,为航天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位先进事迹航天事业的推动者:尤里·加加林、嫦娥工程团队和埃隆·马斯克。

一、尤里·加加林尤里·加加林是苏联的航天英雄,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1年4月12日,他搭乘“伏尔加”号飞船成功完成了绕地球的飞行任务。

这一壮举使他成为了航天事业中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也为人类太空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加林的勇敢和决心激励着全世界的人们。

他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从而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他的成功使全世界对太空探索抱有更大的期待,并为后续的载人航天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嫦娥工程团队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项目,以其探测月球及实施月球探测计划而闻名。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一系列任务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嫦娥工程团队的辛勤努力与智慧的结晶。

嫦娥工程团队由一群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始终保持着激情和毅力。

他们攻克了空间技术、火箭工程、自主软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赢得了荣誉。

嫦娥工程的成功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也为人类太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嫦娥二号的成功着陆、嫦娥四号的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等都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技术进步。

三、埃隆·马斯克埃隆·马斯克是现代航天事业中的杰出人物,他是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和SpaceX公司的创始人。

马斯克通过SpaceX公司的努力,致力于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目标,并在火箭再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马斯克的推动使得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创新理念和技术突破为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他的目标是让人类有一天能够在其他星球上定居,这个愿景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太空探索热情。

名人 Eminent People

名人 Eminent People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四号、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人物点评:“走上航天报国之路,几十年来,我始终初心不改!”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建立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五项新纪录。

有一位75岁的老者,他见证、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一路走来。

“嫦娥就是我的孩子。

我们航天19山东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钱东奇人物点评:人物点评:中央宣传部2020年12月30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

鲜少有人知道,建成这座码头,是一支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团队历经3年半的呕心沥血完成了国外最少需要8-10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2013年,码头初建时,张连钢被诊断出肺癌,经历了一次大手术后,他的身体状态已大不如前,他怕自己身体状态无法支撑完成这个重大项目。

但他又不甘心放弃,毕竟建成一座中国人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也是他多年的夙愿。

于是他匆忙接受了任命,内心却十分忐忑。

外方接待很热情,但是一谈日前,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20“年度影响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钱东奇荣获“年度行业领军人物”这个重量级奖项。

该奖项自2009年举办,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表彰并致敬那些在行业中具有开拓性和奉献精神的领军人物。

2006年,钱东奇正式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科沃斯”,生产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的吸尘器产品。

经过五年的艰苦磨砺,2011年,科沃斯推出第一代较为成熟的扫地机器人“地宝”,并且在两年后,撤掉旗下的所有吸尘器业务,专攻扫地机器人品类。

敢上九天揽月——中国“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敢上九天揽月——中国“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科技工业群体的诞 生和发展 ,极大地推动 了科 学的发展 , 带动 了上世 纪 2 0年整个高新技术的 发展 , 也带动了整个工业的繁荣。 阿波罗建立 了
参加这次飞行 的有美 国宇航员 尼尔 ・ 阿姆斯 特
朗、 埃德温・ 奥尔德林 、 迈克尔 ・ 科林斯。在美国东 部时间下午 4 1 分 4 秒 ,阿姆斯特朗将左脚 时 7 2
维普资讯




新 锐 人 物 — — _

文 / 志菲 吴

踏上 了月球表面, 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 接着
3 万公里 ,这是从地球到月球 的平均距离 。 8 这个距离, 相对光速 3 万公里 / 0 秒而言只是一瞬 即至 ,可是对人类而言这却是一段遥远 的路程 。 世界登月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在足踏月面时说过 : 这是我的一小步 , 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 自 远是中国探月之 路的“ 领军人”几十年来他“ 出地球 , , 跳” 站在宇宙 更大的空间研究地球 , 矢志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
非常丰富的太 阳能, 只要建 3个太阳能发 电厂 , 那永远有

16 年 ,欧阳自远参与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的 94 地下核试验工程中的 “ 选择地下核试验场并论证地下核 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 的任务 。 这件事情让他感到非常 激动, 也感到压力大。 在他看来 , 阳系的九大行星 , 太 就好 比是一个家族 里的兄弟姐妹。 它们之间一定有许多共性 。 地球科学家 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 但是 , 我们的 目 光如果仅仅局 限于地球本身 , 是很难研究清楚 的。 通过对野外地质的详细勘察 、 实验室的测试分析 、 显 微镜下的细微观察以及理论的精细分析与计算 , 他和同 事们提出了我国地下核试验场的地质构造条件、地下核 试验过程的实验图像、 控制大气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 地 下核试验的综合地质效应, 爆后验证成功。 中国仅有的两次地下核试验,欧阳自远都参加了, 撒

铿锵玫瑰、闪耀苍穹——致敬航天巾帼

铿锵玫瑰、闪耀苍穹——致敬航天巾帼

铿锵玫瑰、闪耀苍穹——致敬航天巾帼铿锵玫瑰、闪耀苍穹——致敬航天巾帼航天事业是一项极其综合性、前沿性、极富挑战性的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渐渐走向自主、可靠、高效发展的路上。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才华横溢、勇往直前的航天巾帼英雄们,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要向这些航天巾帼英雄们致敬,铿锵玫瑰、闪耀苍穹!一、杨利伟,中国第一个太空人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他在航天飞行过程中担任指令手、驾驶员等多个职务,面对各种突发状况,他沉着冷静、果断应对,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插上一枚硕大的记号。

回到地球后,杨利伟被评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军队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他还多次参与航天科普宣传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航天经验和心得,为中国航天的普及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王诗佳,航天科学家王诗佳是一位航天科学家,他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担任航天器热控、系统控制等多个技术领域的工作。

他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实践中,独立设计、开展了中国第一次空间飞行器状态评定,为航天员在轨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王诗佳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他曾获得“全国模范劳动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吴佩珍,中国卫星女神吴佩珍是中国最早进入卫星领域的女科学家。

她曾参加过我国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为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吴佩珍在这项工作中大胆尝试,勇攀高峰,先后攻克我国第一个卫星光学成像子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等技术难关,为我国卫星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她的科技成就曾多次得到国家表彰,如1978年,她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1986年和1993年因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升级提高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中1986年的获奖尤其难能可贵,因为当时对于通信领域的显著成果,奖励标准和奖项设置都远不如今天。

实现强国梦想的杰出人物事迹

实现强国梦想的杰出人物事迹

实现强国梦想的杰出人物事迹杰出的个人是实现一个国家梦想的推动力量。

这些杰出人物通过自身的才华、毅力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人们,成为学习和追求卓越的榜样。

在中国实现强国梦想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这样的杰出人物。

以下是其中的几位代表,他们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鼓舞。

一、邓稼先:航天科技的奠基人邓稼先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被人们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

他不仅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科技成就,还对我国的科研体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学研究,挑战着人类的极限。

他以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带领团队一次次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实现了我国的载人航天梦想。

邓稼先的事迹告诉我们,追求卓越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困难的勇气。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邓稼先的奋斗精神,启发着我们在实现强国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马云:创业奇才的典范马云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

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商业智慧和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将阿里巴巴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

马云倡导“共享经济”,致力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给中小企业和消费者。

马云的事迹告诉我们,在实现强国梦想的过程中,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身处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只有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侯宝林:大国工匠的楷模侯宝林是一位出色的中国工程师,也是中国高铁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高铁技术上的重重难关,使中国高铁成为世界领先水平。

侯宝林心系祖国,他的事迹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在实现强国梦想中的重要性。

侯宝林的事迹告诉我们,工匠精神是激发国家力量的关键之一。

只有像侯宝林一样,用执着和细腻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打造出卓越的产品,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四、杨利伟:航天英雄的楷模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

航天奋斗事迹

航天奋斗事迹

航天奋斗事迹
以下是一些中国航天人的奋斗事迹:
1.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他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和发射。

2. 孙家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等。

3. 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4. 翟志刚:中国第一位进行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完成了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5. 王亚平: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完成了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人。

这些航天人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的奋斗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中国人投身于航天事业,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航天人的事迹

航天人的事迹

航天人的事迹航天人,是指从事航天事业的专业人士,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将介绍几位航天人的事迹,展现他们的勇敢和智慧。

一、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在太空中,杨利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他的壮举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努力追逐梦想。

二、尤里·加加林: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出生于1934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伊里雅丝廷”号飞船成功进行了一圈绕地球的飞行。

这一壮举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也为后来的太空探索铺平了道路。

加加林的事迹激励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和航天人,他被誉为航天事业的先驱者和英雄。

三、尼尔·阿姆斯特朗:人类登月的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出生于1930年,是美国宇航员中的传奇人物。

1969年7月20日,他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他在月球上留下了那句永载史册的名言:“这是个小步,却是人类的巨大飞跃。

”阿姆斯特朗的壮举不仅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瓦莱里·波利亚科夫:太空站的奠基人瓦莱里·波利亚科夫,出生于1942年,是俄罗斯宇航员中的杰出代表。

他参与了多次太空任务,其中最著名的是1986年的“和平号”太空站任务。

波利亚科夫成功地在太空中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并与美国宇航员共同进行了历史性的太空握手。

他的事迹为后来的太空站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人类在太空中长期居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航天人的事迹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是无限的。

他们不畏艰险,超越自我,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故事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故事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故事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叶培建还在瑞士参观一个展览,一块美国展出的月球岩石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感受到了与月球探测的初次接触,这也为他后来参与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发埋下了伏笔。

在嫦娥一号任务中,刘勇和团队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时,嫦娥一号也为另一个年轻人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这个年轻人名叫张宽,他现在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的工程师。

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彩色全景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激励着他为中国的探月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嫦娥一号任务的成功,点燃了张宽的航天梦想。

然而,他被分到一个专业相距较远的保障岗位,没能如愿到任务一线去操控航天器。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用努力缩小着与梦想的距离。

他用创新成果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把看似不起眼的保障工作做到了极致,把平凡的工作做到非凡。

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一步步接近梦想。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他和团队密切配合,共同护送嫦娥五号“采土”归来。

那一刻,他体验到了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成就感。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嫦娥”工程领军人物

“嫦娥”工程领军人物

嫦娥工程”领军人物“嫦娥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

“嫦娥工程”总指挥: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

四位工程副总指挥: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中国国防科工委秘书长孙来燕。

“嫦娥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科院院士孙家栋。

三位副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炳忠、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姜景山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龙乐豪院士。

“嫦娥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

“嫦娥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发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分别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徐宏亮、解放军总装备部工程设计所于建平;测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分别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董德义、解放军总装备部测通所于志坚;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分别是国家天文台的艾国祥、李春来;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叶培建院士;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分别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岑拯、贺祖明。

个人资料:栾恩杰,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航与控制专业,同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精密仪器专业读研究生。

1968年在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所工作,1970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技术员。

1978年后,任七机部第二研究院十七所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

1984年后,任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

1993年6月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1998年4起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

孙家栋,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金质奖章,同年回国。

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部副主任。

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历任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

2021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概括

2021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概括

2021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概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2021年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一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和成就,一批航天英雄人物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赞扬,下面将对部分航天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概括。

1. 明月哥2021年,中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壮举。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著名火箭工程技术专家明月哥功不可没。

他在任务中担任了多项关键工作,如火箭运载器设计、发射任务执行等,为任务的成功实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嫦娥五号任务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2. 神舟队2021年,中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这项任务中,执飞员航天员刘伯明等一批航天员组成的“神舟队”表现出色,他们完成了太空中的多项实验和工作,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高超技能和无畏精神,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英雄人物。

3. 火箭兄弟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这标志着中国的“重型火箭家族”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这项任务中,一批火箭专家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火箭兄弟”作为首席设计师之一,他们参与了长征五号B火箭的设计、生产、发射等多个环节,为中国航天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4. 探月先锋2021年,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绕月制动,进入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了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任务。

在这项任务中,一批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探月的前沿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被誉为“探月先锋”,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

5. 天眼使者2021年,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高精度“天眼”系列遥感卫星,用于地球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

在这项任务中,一批遥感卫星研制团队为卫星的设计、研发和发射提供了重要支持,他们被誉为“天眼使者”,因为他们的工作使得中国的遥感卫星技术走向世界前列。

领军人物主要事迹及 所获荣誉

领军人物主要事迹及 所获荣誉

领军人物主要事迹及所获荣誉
孙家栋是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等。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和所获荣誉:
1. 主要事迹:
1967年,37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在1974年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失败后,孙家栋和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找火箭的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

最终发现是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

2. 所获荣誉:
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此外,艾爱国也是一位杰出的领军人物,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集丰厚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于一身,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
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

作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

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称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访问相关论坛。

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

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

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
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中国航天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航天人的主要事迹。

1. 吴大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离不开吴大衍的贡献。

他是中国原子弹和导弹研制的开创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骨干之一。

2. 杨利伟: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杨利伟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并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代表人物。

3. 刘洋:2008年,刘洋乘坐“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他在太空中完成了多项实验和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郭士红:郭士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设计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他主持了多项重大工程,包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 张又侠:张又侠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杰出人才。

他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如长征火箭、探月工程等,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中国航天人的事迹,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和光荣。

希望未来中国航天人能够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

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

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中国航天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历经艰辛,凭借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如今已经在空间探索、卫星应用、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 1. 杨利伟:中国航天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位航天员。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实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2. 邓奇:首个在轨交会对接的中国航天员2005年4月,邓奇作为“神舟六号”飞船的副飞行员,与主飞行员费俊龙一起在轨交会对接的历史性画面震撼了全球观众。

邓奇的出色表现,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航天员的实力,更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王亚平:中国女航天员的代表王亚平是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唯一的女性,并且是中国首位与外国航天员一起进行天地对话的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王亚平乘坐“神舟十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为中国航天事业再添一笔辉煌。

4. 刘洋:中国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刘洋是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航天员驾驶飞船进入太空的记录保持者。

2018年6月17日,刘洋乘坐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展现了中国女性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勇气。

5. 李积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李积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他主持了多个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包括“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等重要载人航天工程。

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中,李积明为中国航天的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上是中国航天人主要事迹的简要介绍,他们的奋斗和贡献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世界航天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的事迹:1.费俊龙:- 费俊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 他于2003年成为“神舟五号”宇航员,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 费俊龙的英勇表现和卓越贡献为中国航天事业树立了榜样。

2.杨利伟:- 杨利伟于2003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 他在航天任务中表现出色,展示了优秀的专业技能和勇敢冷静的态度。

- 杨利伟的事迹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刘洋:- 刘洋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航天员。

- 她在2012年成为“神舟九号”宇航员,并成功进行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交会对接任务。

- 刘洋的事迹体现了中国女性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

4.施泽明:- 施泽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

- 他在航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推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 施泽明的事迹为中国航天技术和工程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5.马兴瑞:- 马兴瑞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任总经理。

- 他在职期间,推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 马兴瑞在中国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中国航天技术取得突破做出了杰出贡献。

6.张光斗:- 张光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部主任。

- 他在航天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张光斗的领导才能和专业知识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7.吴建民:- 吴建民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任总经理。

- 他在职期间,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重大航天成就,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和卫星发射技术等。

- 吴建民的领导力和专业知识在中国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8.翟志刚:- 翟志刚是中国航天员,他曾参与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 2016年,他成为中国首位在太空进行长期驻留任务的宇航员。

- 翟志刚的勇气和职业精神为中国航天事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9.刘伯明:- 刘伯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 他在中国航天工程中担任重要职务,对于推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总指挥 栾恩杰
“在我当航天局局长的时候,中国人上天了,我这个航天局局长光荣啊!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这样表现高科技的实力和综合科技的发展;没有哪一项事业,它的成功能如此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
栾恩杰,1940年生于辽宁,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历任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共候补中央委员,现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总指挥。
影响世界股价的渤海湾大油田
有经济专家曾经表示: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加速崛起的第三个经济圈,而其中的京津冀三地,更是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
然而在外界看来,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地区似乎一直处于这个经济圈当中的角落位置。2007年的5月3日,一条由中国石油总公司发布的新闻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河北。而中国总理温家宝也把这则新闻称作是:中国石油勘探史上40年来最令人振奋的消息。
在河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说首都北京是心脏,那么河北就是胸膛。1995年的1月5日,一项为保证北京稳定而实施的“护城河工程”正式启动。12年间,这项工程一共检查了从河北进京的车辆6000多万辆、查获逃犯或者是犯罪嫌疑人1200多人。
吴小莉: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说法,“河北稳,首都就安”啦。那目前我们的护城河的工程进行得如何,我们的安保的情况如何,2008年北京的奥运即将要到来了,那么我们河北在这方面的安保怎么样确保北京在奥运会期间的安全。
吴小莉:对听说有些渔民呢现在已经开始进行了很好的分工,比如说以前是捕鱼,现在就是给基地送水,送食物变成是另外一个服务业的一个产业链。
张云川说,其实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曾经在他的《建国方略》当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并“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之与纽约等大”。孙中山所提到的这个地方就是位于河北唐山的沿海小岛——曹妃甸。八十多年后,孙中山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这里正在建设中的30万吨级深水港口和包括了首刚新址在内的示范工业区已经成为促进河北经济腾飞的另一支引擎。曹妃甸工业区锦涛同志对它要求很高,那个地方要认真地规划,尤其是产业政策,要建成一个生态的工业园,经济循环的示范区,这个工业区,准备到2010年,大概投入要超过两千亿人民币,再加上南堡大油田的发现,这就对我们曹妃甸区域可以说两个翅膀,腾飞的两个翅膀。
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面对美国的先进武器和多军种的联合作战,中国的高层领导逐渐感受到了两国在军事力量上的悬殊差距。于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陈赓便在朝鲜战场上领命回国,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着手筹建了这所军事院校。
在陈赓的多方游说和周恩来的批示之下,许多留学海外的优秀人才和一批苏联专家纷纷汇集于此,短短几年内,“哈军工”便成为了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军事院校。在中国内地与清华,北大齐名。
总设计师
孙家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副总设计师
陈炳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姜景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龙乐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五大系统
卫星系统
叶培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运载火箭系统
岑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贺祖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嫦娥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
1940年6月出生,1965年9月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入党,曾任基地发射团二中队技师、技术室副主任,发射站副站长,站长,高级工程师,基地副总工程师。先后多次受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2次荣立二等功。1978年被国防科工委树为先进科技工作者标兵。
同时,栾恩杰说:“航天是个风险性极大的事业。我已经不知道去过多少次试验场了,每次去几乎没有不落泪的时候。成功了高兴得落泪,失败了痛苦得落泪。搞航天的人总是透着一种紧张,就像打仗,并不是不出事啊!任何一项工程的可靠性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美国的航天水平是一流的,也连续出事。我这30多年看得多了,发动机出过事、控制系统出过事、计算机出过事、弹头出过事、地面设备出过事,几乎没有没出过事的地方。所以我每次到试验场鼓掌都是胆突突的。”
指挥探月工程:“不能把国家的钱当儿戏”
栾恩杰说:“我们航天界有句话叫:进度一拖再拖,指标一降再降,经费一涨再涨。说的是盲目上马一些项目,结果国家投入巨资,成果却迟迟出不来。我们现在要求新型号立项时要有70%以上的成熟技术支持,30%新技术去攻关。即使是这30%,也要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支撑。如果说只有50%的成熟技术,那50%的关攻下来攻不下来还不一定,那坚决不能上,不能把国家的钱当儿戏。当然,我们对深空探测不可能有完备的技术基础。不去研究,我们永远都不会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论证和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月球车,很多搞月球车的人还没把什么叫月球车搞明白就去搞。月球车就是月球上的车,材料选用、能源、控制系统、科学仪器等所有的条件都要不离月球两个字,要考虑月球的要求。”
嫦娥工程领军人物“英雄谱”
绕月探测工程领军人物
领导小组
嫦娥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
总指挥
栾恩杰: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副总指挥
胡世祥: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江绵恒: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孙来燕:中国国防科工委秘书长
2007年10月24日傍晚六时零五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而今天我们节目中请到的这位嘉宾,就与这项工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他出生在中国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一个平民家庭,十八岁的时候考入了中国当时最好的军事院校——哈军工。毕业之后,在军工厂工作了十几年的他转身步入了政界,先后在多个省区担任领导。而在2003年,一纸调令让当时已经57岁的他再次做回了自己的军工本行,出任中国国防科工委主任。
张云川:我一进去以后感觉到这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当初我记得学习高等数学微积分的时候,是英国皇家学院的教材,是拿最先进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考试也很严格,这个学生们压力很大,但是鉴于这个学校校风很好,学习氛围很强,再加上进去都是国内,就是所谓那时候考分的尖子,高考的尖子到那个学校去,所以大家这个学习啊,氛围浓而且学习的成效也非常好。
张云川:我理解护城河就是,一建平安河北,你自己要平安,不要你有些不平安的因素来影响首都,第二为首都的平安要做外面一些不安定因素进去的这么一个工作带,就是说有些问题不要到北京去在河北就把它消化掉。
那么这个奥运会呢,我们也承担着奥运的一些赛场建设,比如在秦皇岛足球赛预赛,那我在河北的这个比赛,奥运比赛场所,那我必须保持的最有秩序,而且最安宁的,是吧,同时就是说北京的供水大部分是河北供的,北京的电力基本上从河北架过去的,北京的供气,居民的供气主干道都从河北过去的,我们这些都要保持运行的正常而且要有预案,一旦有什么情况需要处理,联动。
难忘航天风险:“每次到试验场都落泪!”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激发了全国人民对航天的热情。一谈起这些,栾恩杰的骄傲和自豪就溢于言表:“在我当航天局局长的时候,中国人上天了,我这个航天局局长光荣啊!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这样表现高科技的实力和综合科技的发展;没有哪一项事业,它的成功能如此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
栾恩杰说:“世界上任何重大的工程,管理者都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科学的发展已经使得一个不懂技术只懂管理的人面对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时无从下手。”
他说:“这还是要感谢哈工大。我在哈工大读书时是国家困难时期,吃不饱饭。但哈工大的校风一直是扎扎实实搞学问,踏踏实实搞研究,认认真真搞学习,就是那句实实在在的话: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它的实质、它的核心就是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时踏踏实实地学懂每一个基本概念,这使我获益匪浅。做学生这样,干工作也应该这样;干技术工作这样,干管理工作也这样。按照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样的要求做,你一定会取得成果,一定会成功。功夫到家了,它绝不会辜负你。这是我的体会,也是哈工大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出身于传奇军校,工作于神秘国防
今年61岁的张云川出生在浙江东阳。因为家境并不富裕,所以幼年时期的他学习非常刻苦。1964年,18岁的张云川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哈军工,学习舰艇内燃机专业。
在很多中国内地民众的记忆中,哈军工是一个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学校。它全称叫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创建于1953年。
这则消息说:在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勘测之后,河北省唐海县南堡地区的浅海中发现了储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就在这条消息发布的第二天,国际油价便下跌了超过1美元,而油田所属的中石油的股价则上涨了14%,总市值一日剧增2200亿港元。
张云川:温家宝总理听到这个南堡油田整装油田十亿吨的储量,国家储量委员会认定的时候,他说了,就是说这是我们国家石油勘探史上40年来最令人振奋的消息,那么石油的开发呢,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发展,
“河北稳,首都安” 新职位任重道远
在张云川踏上了河北土地的54天之后,嫦娥一号终于顺利升空。对于国防科工委的工作,张云川说他很留恋那个岗位,因为那里有他可以施展所长的巨大空间。而聊到目前在河北的调研,张云川说,这里也同样有一个可以发挥的大平台。
在问答当中,从保护北京的护城河工程到被称为是中国第二个大庆的南堡油田,张云川始终侃侃而谈。虽然到河北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对于那里的熟悉和热情让人印象深刻。
Hale Waihona Puke 2003年3月,57岁的他再次回归军工本行,担任了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
张云川:国防科技工业呢,一般的宣传很少,人们对它带有些神秘的一些色彩,它实际上我把它讲明了就是,它是一个国家就是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的一支骨干队伍,同时也是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它定位是这样,所以在那工作呢,很有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