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复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组成的相关概念(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①元素:具有相同01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02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03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③元素――组成04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05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微粒与物质的关系(4)同素异形体①同种元素形成的10性质不同的单质叫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a.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11化学变化。
(5)混合物和纯净物①纯净物:由12同种物质组成。
②混合物:由1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14有固定的熔、沸点15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二、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如: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示例如下: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错因:例如FeCl2与FeCl3混合。
(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错因:AlO-2是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9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复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1.可加热的仪器(1)上述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间接(垫陶土网)加热的有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2)上述仪器中②、③、④B、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皿坩埚蒸馏烧瓶三颈烧瓶(3)实验室灼烧固体物质用坩埚,使用时注意: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陶土网上冷却。
2.常用计量仪器(1)实验仪器的“0”刻度①滴定管的“0”刻度在________。
②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
③量筒________“0”刻度。
(2)实验仪器的精确度①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________g。
②量筒的精确度为________mL。
③滴定管的精确度为________mL。
容量瓶、滴定管、量筒都属于玻璃计量仪器,都是在20 ℃时标定的相应容积的刻度线,故在20 ℃左右读数才准确;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________;容量瓶________刻度线。
答案(1)①上部③没有(2)①0.1②0.1③0.01是否漏水只有一条3.其他常用仪器(1)玻璃棒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常用仪器,常在以下操作中用到玻璃棒:①用于溶解、蒸发等情况下的搅拌;②在过滤、配制溶液等情况下作转移液体的引流棒;③蘸取液体或黏附试纸;④传热,引发化学反应,如硫与铁粉反应的实验等。
(2)漏斗(3)冷凝管(4)1.量筒、容量瓶、锥形瓶都是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2.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3.用蒸发皿加热蒸发浓缩溶液时,必须垫上陶土网()4.用托盘天平称取11.75 g食盐()5.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量筒的“0”刻度在下端()6.选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7.可通过漏斗向酒精灯添加酒精()答案 1.× 2.√ 3.× 4.× 5.× 6.×7.√一、仪器的选用与精确度1.仪器的选用(1)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通常选用的反应器。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
2019-2020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课程标准]1.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溶液中Ag+ CO32-Cl- SO42-等离子的检验)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5.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铁极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实验:铁盐的净水作用)[内容覆盖]化学必修1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三章第四节离子反应[时间安排] 一周(5+2课时)[复习思路][实施建议]第一学时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课时)[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新高考将重视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并加强对不同类别物质、反应间的联系与考察的力度。
这部分难度不大,对我们的学生掌握不会造成问题。
[考点剖析]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例1 拓展1 智能训练12考点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考点三:胶体(性质、制备、提纯、聚沉方法、应用) 例3 拓展5 6 智能训练10[补充建议]第二学时 电解质 离子反应(二课时)[情况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和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的热点。
常以中等难度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另外离子反应在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提纯等也可能是新高考的方向。
这部分知识学生较熟悉,可离子反应含盖的知识面广,将对学生的掌握造成一定的难度。
应多练习特别是化学用语的书写,xx高考的分析中我省的考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很不乐观,因此这部分内容更加不容忽视。
[考点剖析]考点1 关于电解质的概念夯基固本1 例1 拓展1、3 智能训练1、2、3考点2 离子反应的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注意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组,小心附加条件)例3、4 拓展4、6 智能训练4-7考点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用量问题是很大的难点)例5 6 拓展9 7考点4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例7 拓展11 10 智能训练8-12考点5 离子推断和检验例8 9 拓展13 智能训练13-15[补充建议]第三学时氧化还原反应铁极其化合物(2课时)[情况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他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量⒈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概念。
⒉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摩尔1、物质的量:表示的物理量。
符号:,单位:。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多少的物理量。
2、摩尔: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个微粒。
符号:。
※使用时摩尔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是基本物理量与其单位的关系②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里的“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54mol电子,因此通常要指明具体微粒。
③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不适用于宏观。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单位:;NA的准确值: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NA的近似值:。
4、NA的测定:(1)电解法(2)油膜法(3)晶体结构法【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 6.02×1023个H2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例2】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他规定(概念)不变,下列各项值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量B. 相对原子质量C. 1mol物质的质量D. 12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变形训练]假如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以0.024kg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2.4g镁作还原剂时可失去0.2NA个电子C、2molNaOH与NA个H2SO4分子恰好中和D、1mo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2gH2【例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4gNaHCO3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2NAB.1.5g CH3+所含电子数为NAC.在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D.1L1mol/LNa 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为NA【例4】、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修四全套教学案新人教版82P(可编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教学案目录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14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27化学反应的利用39盐类的水解学案一49盐类的水解学案二55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65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学案7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知道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2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燃烧热及中和热的定义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知识再现知识点1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如下图也可以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理解概念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燃烧热25°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或Jmol提示 1 规定要在25°C101kPa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2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3 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2 H----H2O S----SO2 等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提示 1 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2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是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3 以1mol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H2O的系数为1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H2和I2SP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CO2和C 的反应放热反应燃烧中和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说明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多数需要加热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焓变概念焓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化学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焓变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表达为 Qp=△H其中Qp表示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H反应产物-H反应物△H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知识点3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概念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书写注意事项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 也不同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 也同等倍数的改变△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H的单位是kJmol或Jmol知识点4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和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盖斯定律的应用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些反应进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例如 CS+05O2g CO g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因此该反应的△H无法直接测得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H却可以直接测得 CS+O2g CO2 g △H1 -3935kJmolCOg +05 O2g=CO2 g △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H分析上述反应的关系即知△H1=△H2+△H3△H3=△H1-△H2=-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由以上可知盖斯定律的实用性很强3.反应热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热燃烧热的简单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础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典题解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与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随者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 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②x 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③x≠y答案AC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2COg2COg+O2=2 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将一定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解析〕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和CO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两项的说法正确12g并不是全部的反应物所以A项的说法不正确由于C CO放热CO CO2放热根据盖斯定律得C CO2比C CO放热多即D项说法正确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答案A例31g炭与适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1094kJ的热量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H=+1094kJmolCs+H2Og=COg+H2g △H=+1094kJmolCs+H2Og=COg+H2g △H=+1313kJmol05Cs+05H2Og=05COg+05H2g △H=-6565kJmol〔解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需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放热与吸热热量数值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答案C变形题沼气是一种能源它主要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 CH4 g 4O2 g 2CO2 g 4H2O l △H 890kJmol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0kJmol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0kJmol05CH4 g O2 g 05CO2 g H2O l △H -890kJmol〔解析〕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即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890kJ的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规定要标明聚集状态要标出热效应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答案C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 Q1的是A 2H2g+O2g=2H2Og △H=-Q12H2g+O2g=2H2Ol △H=-Q2S g O2g=SO2 g △H=-Q1S s O2g=SO2 g △H=-Q2Cs+05O2 g =CO g △H=-Q1Cs+O2 g =CO2 g △H=-Q2H2g+Cl2 g =2HClg△H=-Q105H2g+05Cl2 g =HClg△H=-Q2〔解析〕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特性来分析此问题①首先分析同一物质不同状态转化的能量变化例如A中因H2Og H2Ol放热故Q2 Q1B中S sS g吸热而且S在燃烧时必须由固态变为气态才能燃烧故Q2<Q1②其次分析化学计量数的影响例如D中Q1=2Q2③再分析不同物质在反应中相互关系及反应热的影响例如C中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而CO还可以燃烧放出热量故Q2 Q1答案AC已知Zns+S斜方=ZnSs△H1=-2060kJmolZnSs+2 O2=ZnS O4 s △H2=-7768kJmol试求由单质反应生成ZnS O4 s 的反应热即Zns+S斜方+2 O2=ZnS O4 s 的△H〔解析〕虽然这个反应不能直接发生但是将已知的两个反应式相加即得Zns+S斜方+2 O2g=ZnS O4 s根据盖斯定律△H=△H1+△H2=-2060kJmol+-7768kJmol=-9828kJmol答案由单质生成ZnS O4 s 的反应热△H=-9828kJmol变形题已知热化学方程式Fe2O3 s +3COs=2Fes+3CO2g△H=-25kJmol3Fe2O3 s +COs=2 Fe3O4 s +CO2g△H=-47kJmolFe3O4 s +COs=4 FeO s +CO2g△H=19kJmol写出FeO s 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解析〕依据盖斯定律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有关方程式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看出有我们需要的物质但是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起来答案将方程式1×12-方程式2×16-方程式3×13可表示为1×12-2×16-3×13得FeO s +COs= Fe s +CO2△H=-25kJmol ×12--47kJmol×16-19kJmol×13=-11kJmol夯实双基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C s +H2Og=COg+H2 g △H=+1315kJmol②12H2g+12Cl2g=HClg△H=-923kJmol③ H2g+12O2g=H2Og△H=-2418kJmol则以上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2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A NO2转化为N2O4B 醋酸的电离C 硝酸铵的水解 D氯酸钾分解制氧气3有如下三个反应方程式H2g+12O2g=H2Og△H=akJmolH2g+12O2g=H2Ol△H=bkJmol2H2g+O2g=2H2Ol △H=ckJmol关于它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 abc均为正值C a=bD 2b=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D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5固体碘在受热时发生升华现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未破坏I-I共价键因此未发生吸热反应B 碘受热升华吸收热量发生了吸热反应C 碘受热升华未破坏共价键不供应热量也能发生D 碘受热升华热能转化为化学能6在100g炭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12已知Cs+12O2g COg△H1=-11035kJmolCOg+12O2= CO2g△H2=-28257kJmol则与100g炭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 39293kJB 248942kJC 78492kJD 32743kJ7已知CH4 g +2O2g=CO2 g +2H2Ol△H=-890kJmol当一定量的CH4 g 完全燃烧生成CO2 g 和H2Ol所放出的热量为74kJ时所需要空气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空气中N2O2体积比为41计算A 3724LB 1862LC 93LD 2050L8含NaOH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NaOHaq+HClaq=NaClaq+H2Ol△H=+287kJmolB NaOHaq+HClaq=NaClaq+H2Ol△H=-287kJmolC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D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9已知方程式2H2g+O2g=2H2Ol△H1=-5716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 △H2=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 该反应的△H2大于零C 该反应△H2=-5716kJmolD 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10在一定条件下COCH4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g+12O2 g =CO2 g △H=-283kJmolCH4g+2O2g CO2 g +H2Ol△H=-890kJmol现有标况下的896L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2953kJ则COCH4的体积比为A 13B 31C 12D 21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molH2SO4与1molBa OH 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的水解都是吸热反应C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叫碳的燃烧热DCO燃烧是吸热反应12已知2H2Ol=2H2g+O2g△H1=+5716kJmolCH4g+2O2g CO2 g +2H2Ol△H2=-8903kJmol1gH2和1gCH4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A 134B 117C 231D 46113在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的是A 碎塑料泡沫B 环形玻璃棒C 底部垫纸条 D两个量筒14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①两者在氯气中燃烧均有白烟雾产生②P4 s +5O2=P4O10 s △H1=-29832kJmolP s +54O2=14P4O10 s △H1=-7385kJmol1 写出红磷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红磷比白磷填稳定或不稳定15.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的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 s 和H2Ol 已知室温下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则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6已知2H2g+O2g=2H2Og△H=-484kJmol2H2g+O2g=2H2Ol△H=-572kJmol若在标况下将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在恢复到标况下气体体积减少336L求反应放出的热量17把温度为13°C浓度为10molL的酸溶液和11molL的碱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4J g·°C 〕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反应物起始温度t1°C 终了温度t1°C 中和热HCl+NaOH 13 198 △H1 HCl+NH3·H2O 13 193 △H2 1试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H1=△H1 2实验中碱过量的目的是3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能力提高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A 氯化钠B 固体硝酸铵C 固体氢氧化钠D 生石灰2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 Al+稀盐酸B Ba OH 2·8H2O+NH4ClsC KClO3受热分解D CaO+H2O3天然气CH4液化石油气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C3H8+5O2=3 CO2+4H2O现在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为燃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入量C 增大空气进入量也增大石油气进入量D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石油气进入量4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 260kJB 519kJC 1558kJD 5673kJ5在25°C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A CH3OH l +32O2=CO2g+2H2Ol△H =+7258kJmolB 2CH3OH l +3O2=2CO2g+4H2Ol△H =-1452kJmolC 2CH3OH l +3O2=2CO2g+4H2Ol△H =-7258kJmolD 2CH3OH l +3O2=2CO2g+4H2Ol△H =+1452kJmol6已知H2g+Cl2 g =2HClg△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 g 的△H=A +1846 kJmolB -923 kJmolC 3692 kJmol D+923 kJmol7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kJ 则反应H2g+12O2g=H2Ol的△H=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kJmol8已知酒精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2H5OH l +3O2=2CO2g+3H2Ol△H =-13703kJmol现燃烧01g酒精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燃料能使100g水温度升高多少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184J g·°C高考聚焦12005江苏 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 g 12O2 g H2O l △H -2858 KJmolCO g 12O2 g CO2 g △H -283 KJmolC8H18 l 252O2 g 8CO2 g 9H2O l △H -5518 KJmol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H2 g B.CO g C.C8H18 l D.CH4 g答案B2 2005全国13.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2bkJmolB C2H2 g +52O2 g =2CO2 g + H2O l ΔH=2bkJmolC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4bkJmolD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bkJmol答案A32005天津 29.14分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其相应的质量g为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答案1P2O3 P2O5 275 3552- 20X-Y kJmol3P s +O2 g =P2O2 s △H=- 20X-Y kJmol4 2005江苏21.8分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化学键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SiC______SiSiCL4_________SiO2SiCl4 g +2H2 g Si s +4HCl g23+236夯实双基答案1-5 CADCDA 6-10 CBDBA11-13 BCD1412P+3Cl2=2PCl32P+5Cl2=2PCl52 P4 s =4Ps△H=-292kJmol 稳定15 SiH4g+2O2g=SiO2 s +2H2Ol△H=-14272kJmolCH4g+2O2g=CO2 s +2H2Ol△H=-890kJmol16 286kJ17 1 △H1=-569kJmol △H2=-527kJmol2 碱过量是为了提高实验准确度因NaOH溶液易吸收CO2而使NaOH浓度下降NH3·H2O则易挥发也使NH3·H2O浓度下降3 NaOH是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跟HCl反应时放热较多NH3·H2O是弱碱只有部分电离发生电离时要吸热中和时放热较少能力提高答案1-6B AD D A B D7 H2g+12O2g=H2Og△H=-2418kJmol-2857 28578 712°C化学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解读课表要求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和定量表示法2认识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1能够运用反应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2解释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了解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基本涵义4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重大作用知识再现知识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别⑴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反应进行的很快甚至可在瞬间完成如离子反应爆炸反应等有些反应则进行的很慢基本上看不出变化如金属的腐蚀橡胶的老化等还有些反应开始时很慢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不断加快如自催化反应等⑵从化学反应实质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也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生成过程如果反应物分子的结构稳定即反应物的化学键键能较大则反应物就较难发生化学反应相对来说反应速率就慢些⑶从化学反应的过程看化学反应速率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若干步完成即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物间的化学反应都有自己特殊的反应历程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化学反应的历程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即不同的反应物有不同的反应历程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历程因而其化学反应速率也不一样2化学反应速率⑴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变化量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来表示即v=⊿n/⊿t式中⊿t表示某段时间间隔⊿n表示该时间间隔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对于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体系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即v=⊿c/⊿t⑵表示方法对任意一个化学反应mAnB=pYqZ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表示为c A c B c Y 和c Z 则反应速率分别表示为v A =⊿c A /⊿tv B =⊿c B /⊿t v Y =⊿c Y /⊿t v Z =⊿c Z /⊿t关于反应速率的几点说明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多种物质在中学化学里通常笼统地说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时往往是对整体化学反应而言如HClNaOH NaClH20反应很快而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0反应很缓慢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是对某种具体物质而言如在N23H2=2NH3中v N2 =05mol Lmin 等②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指这一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其化学反应速率值都取正值不取负值④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或纯净液体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不适合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但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⑤由于一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之间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例如2SO2O2 2SO3在1min内的时间里当SO2的浓度减少05mol/L时O2浓度减少025 mol/LSO3浓度增加05mol/Lv SO2 v SO3 05molLV O2 025molL因此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虽然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值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是完全相同的即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就代表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比知识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主要因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外因是指反应进行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⑴浓度对气体或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而与反应物总量无关例如在298K时反应H2O22HI 2H2OI2的反应速率v与反应物浓度有以下关系v kc H2O2 ×c HI 其中比例系数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可见在k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有关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大譬如原来每单位体积里有100个反应物分子其中只有5个活化分子如果每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分子增加到200个其中必有10个活化分子那么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因此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说明①反应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快②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③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是实验测定的结果不能随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直接写出对于很多反应这种关系式中浓度的方次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并无确定的关系⑵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有关解释对于气体来说当温度一定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受的压强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气体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相应增大相反减小压强气体的体积就扩大反应物浓度就减小反应速率也随之减小说明①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液体或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②改变压强的涵义一般是指a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容器的容积比如像SO2 g 2H2S g 3S s 2H2O l 多种反应物都为气体的反应改变容器的容积后各种气体的压强浓度同时并同倍数的变化b气体的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气体比如像 SO2 g 2H2S g 3S s 2H2O l 的反应气体的容器容积不变充入SO2气体p SO2 c S02 都增大充入O2气体p O2 c 02 都增大同时充入SO2和O2气体p SO2 p O2 与c S02 c 02 都增大③像化学反应ZnH2SO4 ZnSO4H2↑生成物中有气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增大压强速率不增大减小压强速率也不减小④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要分情况而定在一定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SO2 g 2H2S g 3S s 2H2O l a充入N2并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时虽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增大但由于气体的容积不变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b.充入N2并保持容器内的总压不变时必然是容器的容积增大而气体容积的增大一定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减小⑤密闭容器的涵义是指容器全封闭不漏气容器内外之间没有物质传递密闭容器不等于容器体积不变⑶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反。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2.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3.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化学基础理论知识(1)周期表通过学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学会根据元素周期律推算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图解分析(2)化学键通过学习化学键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分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展示(3)化学反应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反应机理,让学生成为理解化学反应的专家,能够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化学实验操作方法(1)常用试剂通过学习常用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2)化学实验技巧通过学习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实践操作3. 化学问题解决能力(1)化学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讲授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化学问题解决实践通过化学问题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探究研究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学生个人总结汇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否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以及拥有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需要继续加强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三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量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概念。
⒉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摩尔1、物质的量:表示的物理量。
符号:,单位:。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多少的物理量。
2、摩尔: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个微粒。
符号:。
※使用时摩尔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是基本物理量与其单位的关系②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里的“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54mol电子,因此通常要指明具体微粒。
③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不适用于宏观。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单位:;NA的准确值: 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NA的近似值:。
4、NA的测定:(1)电解法(2)油膜法(3)晶体结构法【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 6.02×1023个H2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例2】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他规定(概念)不变,下列各项值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量B. 相对原子质量C. 1mol物质的质量D. 12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变形训练]假如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以0.024kg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2.4g镁作还原剂时可失去0.2NA个电子C、2molNaOH与NA个H2SO4分子恰好中和D、1mo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2gH2【例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4gNaHCO3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2NAB.1.5g CH3+所含电子数为NAC.在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D.1L1mol/LNa 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为NA【例4】、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所示。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九单元 化学实验 第4讲
第4讲探究类实验方案的评价与设计复习目标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正确选用实验装置;(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一、探究类实验方案的评价1.实验方案的评价形式实验装置的评价对比各方案装置,从装置的合理性、操作的简便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选出最佳装置实验原理的评价紧扣实验目的,对各方案的原理综合考虑,从原理是否科学、原料是否节约、误差是否较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选出最佳方案2.实验方案评价类试题的解题思路(1)从可行性方面进行评价①实验原理(如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可行。
②实验操作(如仪器的选择、连接)是否安全、合理。
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④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2)从规范性视角进行评价①仪器的安装与拆卸。
②仪器的查漏、气密性检验。
③试剂添加的顺序与用量。
④加热的方式方法和时机。
⑤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水银球的位置。
⑥实验数据的读取。
⑦冷却、冷凝的方法等。
(3)从“绿色化学”视角进行评价①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②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③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④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4)从实验设计的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
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后加热,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④防吸水(如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药品,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⑤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
⑥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若为蒸气的要及时冷却。
⑦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钠及其化合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钠及其化合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钠及其化合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引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这个公式用在学习上,就是说,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要靠勤奋,二要靠学习方法,三要靠效率。
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招数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招数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招数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招数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方法指导原子结构夯基固本物理性质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于水)、低(熔沸点较低)、导(导电、导热)[少量Na煤油保存,Li用蜡密封]化学性质:活泼(强还原性)㈠与氧气,硫,氯的反应㈡与水的反应㈢与硫酸铜容液、盐酸的反应考点突破1、钠的化学性质★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 →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钠与含-OH物质的反应规律:取决于-OH氢原子的活泼性★与盐溶液的反应2、过氧化钠的结构及性质特点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还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但主要以氧化性为主例(1)过氧化钠投入FeCl2溶液中:剧烈反应,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过氧化钠投入品红溶液中:剧烈反应,有无色气体逸出,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也不恢复原色。
网络构建金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氢氧化物常见盐夯基固本碱金属元素原子相同点:最外层上电子数相等均有1个电子结构特递变性:从锂到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征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焰色反应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典例分析1、将钠加到下列溶液中a、水b、1 mol/L NH4Cl 溶液c、1 mol/L的盐酸溶液d、 1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e、乙醇溶液,反应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c b a d e感悟归纳溶液中c(H+)越大,反应就越剧烈2、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上反应并可上下跳动感悟归纳钠与水和苯混合物反应时,现象与纯水不同3、同样大小的金属Na分别投入(1)饱和NaCl溶液;(2)NaHCO3溶液;(3)MgCl2溶液;(4)饱和NH4Cl溶液。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全套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六十四讲化学反应速率一、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处理能力。
3.知道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能用有效碰撞理论加以解释。
6.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过程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计算公式:3、单位:4、注意点:(1)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0mol·L—1·s—1B、v(O2)=0.0010mol·L—1·s—1C、v(NO)=0.0010mol·L—1·s—1D、v(H2O)=0.045mol·L—1·s—1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理解几个相关的概念:(1)有效碰撞:(2)活化分子:(3)活化分子的百分数: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主要指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相应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机会也多,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人教版高三一轮化学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三一轮化学教案5篇人教版高三一轮化学教案1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结构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关于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明确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明确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关于部门,其中包含你了解的情况和改善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
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
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加强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显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 离核越近,电子显现的机会去,电子云密度越衣;离核越远,电子显现的机会尘,电子云密度越尘.电子层〔能层〕:依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和要紧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不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不为K、L、H、N、0、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不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D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舒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例1.以下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显现的机会大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 •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例2.以下有关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不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差不多上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终止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l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r)2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能够用电壬屋、原子轨道(业层)和自旋方一直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疑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直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亜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那么: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丕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担同. 洪特规那么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出0、件)、半充满(p3、cP、f).全空时(p。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单元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4讲
第4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复习目标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微粒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了解共价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共价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5.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6.了解配位键的含义,能运用配位键知识解释配合物的某些典型性质。
考点一 晶体与晶胞1.晶体与非晶体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 (1)(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3.晶胞(1)(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②③形状:一般而言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错因:非晶体也可能具有规则的外形,如玻璃。
(2)冰和碘晶体中相互作用力完全相同。
错因:冰中除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
(3)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看固体是否具有固定的熔点。
错因: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是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
(4)固体SiO2一定是晶体。
错因:无定形的SiO2并不是晶体。
(5)缺角的NaCl晶体久置会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错因:晶体在固态时不具有自范性。
(6)立方晶胞中,顶点上的原子被4个晶胞共用。
错因:立方晶胞中,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否有自范性。
2.习惯上晶胞是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平行六面体”,但不一定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
3.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方法——均摊法(1)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如果是被n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粒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n。
(2)方法①长方体(包括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②非长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13。
(3)当晶胞为六棱柱时,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的微粒依次被6、3、4、2个六棱柱所共有,即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的微粒分别有16、13、14、12属于该六棱柱。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三化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2. 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 离子反应与溶液的配制3.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4. 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5. 高分子化合物与化学能源6.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巩固知识点;3. 分组讨论并解答课本中的应用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的特点。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与溶液的配制1. 复习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溶液配制的方法;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离子反应和溶液配制的过程;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1. 复习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关系;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应用领域。
第四课时: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1. 复习酸碱和盐的基本性质;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和盐的反应特点;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酸碱和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课时:高分子化合物与化学能源1. 复习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合成方法;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物的命名规则;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巩固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类型和应用。
(完整版)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11、化学实验安全(A)⑴实验室规则⑵实验室安全守则药品安全存放药品安全取用实验操作的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化学火灾的扑救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①常用仪器的使用容器与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
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酒精灯的使用试纸的使用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⑷P 4图标的识别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⑴过滤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⑵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⑶蒸馏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物质的量⒈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概念。
⒉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摩尔1、物质的量:表示的物理量。
符号:,单位:。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多少的物理量。
2、摩尔: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个微粒。
符号:。
※使用时摩尔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是基本物理量与其单位的关系②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里的“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54mol电子,因此通常要指明具体微粒。
③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不适用于宏观。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单位:;NA的准确值: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NA的近似值:。
4、NA的测定:(1)电解法(2)油膜法(3)晶体结构法【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 6.02×1023个H2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例2】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他规定(概念)不变,下列各项值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量B. 相对原子质量C. 1mol物质的质量D. 12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变形训练]假如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以0.024kg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2.4g镁作还原剂时可失去0.2NA个电子C、2molNaOH与NA个H2SO4分子恰好中和D、1mo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2gH2【例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4gNaHCO3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2NAB.1.5g CH3+所含电子数为NAC.在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D.1L1mol/LNa 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为NA【例4】、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所示。
②在电流强度为IA(安),通电时间为ts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g。
试回答:⑪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C接,接F。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C→→。
⑫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⑬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⑭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
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A= 。
二、摩尔质量1、定义:,表达式:符号:常用单位:。
※使用摩尔质量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相同:两者的数值相同,数值上都等于NA个该微粒的总质量。
不同点:两者定义不同;前者单位为g·mol-1②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区别③摩尔质量的其它求法:M=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g)×NA2、微粒数(N)、物质的量(n)、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N/ NA=n=m/ M(A)由此看出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数的桥梁【例5】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摩尔质量的2倍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式量D、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9倍气体摩尔体积⒈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⒉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和阿伏加德罗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一、气体摩尔体积1.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物质的体积与 、 ,以及 有关。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由 和 决定,而气体的体积则主要由 和 来决定。
因此,对于气体只要 ,不论是纯净的气体,还是混合气体,其体积都相同。
2、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叫做这种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用Vm 表示。
标准状况( Pa , 0C 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L 。
即Vm =22.4L/mol 。
3、气体体积(V )与气体物质的量(n )之间的关系:V=nVm4、气体密度(ρ)与气体摩尔体积(Vm )之间的关系:ρ=M/Vm【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等体积等密度的CO 和C 2H 4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B. 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H 2、0.5mol N 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C. 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为22.4LD.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32gO 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B 、标准状况下,a L 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C 、在标准状况下,22.4L 水的质量约为18gD 、22g 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的11.2LHCl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例3】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 .气体摩尔体积指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1、定律:在相同的 和 下,相同 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 。
2、推论: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③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4.22a④同温同压下,同体积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⑤同温同压下,同质量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倒数之比。
【问题讨论】运用阿佛加德罗定律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定义求算法:Mr=;(2)标态密度法:Mr=;(3)相对密度法:Mr=;(4)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例3】在标准状况下,m1 g气体A与m2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1:m2B.等质量气体B与A的分子数之比为m1:m2C.同温、同压下,A与B的密度比为m2:m1D.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A与B的质量比为m1:m2【例4】标准状况下,H2和CO的混合气体共4.48L,测得其质量为4.3g,试计算此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质量.【例5】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A. 2H2S+O2 = 2H2O+2SB. 2H2S+3O2 = 2H2O+2SO2C. C2H4+3O2 = 2H2O+2CO2D. C4H8+6O2 = 4H2O+4CO2(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三、气体物质的量(n)与气体的质量(m)、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v)、气体分子数目(N)的关系n=N/ NA=m/ M(A)=V/Vm【例6】如果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22.4bc/aNA L B.22.4ab/cNA L C.22.4ac/bNA L D.22.4b/acNA L 【例7】.在0℃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4.00 g 氩气、1.40 g 氮气和1.60 g 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A.35倍B.17.5倍C.7倍D.14倍第三讲物质的量浓度⒈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数学表达式:c(B)=n(B)/V3、单位:mol / L或mol·L-1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根据定义计算:c(B)=n(B)/V2、稀释时的计算:(1)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依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即:m1w1%=m2w2% (2)对于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依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即c1V1=c2V2,(两溶液浓度相近或都很稀时,混合液体积可近似认为两者之和,一般题目需注明)。
3、标准状况时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c=1000ρV /(VM+22400)注:V为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单位为L,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3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c=1000ρw% / M (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3,)※若为饱和溶液时,w%=S/(100+S)5、溶液中的微粒及其物质的量浓度①溶液中的微粒a. 溶质是非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质的微粒数与溶质分子数相等;b. 溶质是强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完全以离子形式存在,溶质电离出的微粒及其浓度,由溶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量浓度决定。
c.溶质是弱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既有分子,又有离子,一般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只要能估计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②SO3、Na、Na2O、Na2O2等溶于水后与水反应,注意溶质..的确定.【例1】50g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与VmL水混合,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2)(以下填“>”、“<”或“=”)。
⑪若w1=2w2则c1 2c2,V 50mL;⑫若c1=2c2则w1 2w2,V 50mL;【例2】将x mol Al2O3和CuO混合后,全部溶于VL过量的稀硫酸中,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当加入aL时,生成的沉淀量最多,则原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A.a/4VB.(3y+x)/VC.a/2VD.无法计算【例3】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500体积NH3后,所得氨水密度为0.9g/cm3,求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及所需仪器:①计算:所需溶质的或②称量(或量取):或③溶解(或稀释):④转移:将溶液沿小心注入到一定体积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