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时需Sr彳---------- ----- --- --- 第二章:

局部电位有何特点和意义(简答):

(1)无“全或无”,在阈下刺激范围内,去极化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一但

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必须过渡阶段。(2)不能再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呈电紧张性扩布,在突触或接头处信息传递有一定意义。(3)可以叠加,表现为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在神经元胞体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

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产生机制: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高K+

细胞外高Na+,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有机负离子小。K+外移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

变正。K+外移的增加会阻碍K+进一步外移,从而达到平衡,最终形成静息电位。

第三章: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简答)。

血浆中大多数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红细胞膜,水分子可自由透过,故相对稳定的血浆晶体

渗透压,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和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

运用红细胞生成部位、原料、成熟因素及生成调节的知识,

解释临床上常见贫血的主要原因。

(1)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2)造血原料如铁缺乏,或营养不良

造成的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3)红细胞成熟因素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

起巨幼红细胞贫血;(4)胃液中内因子缺乏,将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5)肾病时,合成的促红细胞的生成素减少,弓I起肾性贫血;

(6)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

状态?

(1)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粗糙面活化作用而引起内源性凝血,同时也防止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凝血因子活化。

(2)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动,可迅速溶解所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

(3)正常血浆中存在着肝素、抗凝血酶川等抗凝物质,使凝血过程发生极为缓慢。

(4)血流迅速,一旦血浆中某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迅速得到稀释,并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清除。

第四章

心脏为何不发生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自动的、有序缩舒

活动?(简答)

---------------------- 时磊5说------- ------ --------

心脏能自动地进行有节律的舒缩活动主要取决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即自动节律、传导

性和兴奋性。

心肌自动按一定顺序发生兴奋,这是由于心肌组织中含有自律细胞它们能在动作电位的

4期自动去极化产生兴奋,即具有自律性,其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所以它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心肌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只有在舒张期以后,才有可能接受另一刺激产生和收缩,这样,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是始终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的节律活动。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简答)

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淋巴回流。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P c+

组织血管血压n i)-(血浆胶体渗透压n c+组织液静水压P i)其中前两压促进组织液生成,后两压促进组织液回流。(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时,毛细血管血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减少;反之,组织液增多。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收缩或静脉压升高时,也可以使

组织液增多,反之减少。(2)血浆胶体渗透压当血浆蛋白减少(饥饿、肝病、肾病)渗

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而导致水肿;(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可致局部水肿;(4)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通透性增高(过敏反应、烧伤、蚊虫叮咬),血浆蛋白和水分漏出管外

而致全身或局部水肿。

心输出量调节是如何进行的?

通过对每搏输出量(即搏出量)和心率的改变来调节的。

1)每搏输出量: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主要有心肌初长(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及心肌收缩能力。① 心肌初长一一异长自身调节:正常引起心肌初长改变主要是静脉

回心血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则每搏输出量增

多;反之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受心室充盈持续时间及回流速度的影响。② 动脉血压一—后负荷影响:当动脉血压升高即后负荷加大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射血期可由等容收缩期延长而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由于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静脉回流若不变,心肌初长由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而加长,进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③ 心肌收缩能力一一等长自身调节:与心肌初长改变无关,仅以心肌细胞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改变而增加收缩力的调节。如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均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增加;而乙酰胆碱、缺氧、酸中毒等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

2)心率:心率在40〜180次/min范围内,若搏出量不变,则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多。

心率超过180次/min时,由于心舒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搏出量减少,使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在40次/min以下时,由于心室充盈近于极限,延长心舒期也不能提高充盈量,也使心输出量减少。

第五章:

何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其生理功能如何?(简答)

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由肺泡n型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降低肺泡液一一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减少肺泡的回缩力。其生理意义是:

(1)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2)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 时需Sr彳 --------- ----- --- --- (3)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胸膜腔负压是怎样形成的?在呼吸周期中起怎样变化?有

何生理意义?

胸膜腔由紧贴在肺表面的胸膜脏层和紧贴在胸膜内壁的胸膜壁层组成,是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有两种力量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二是肺回缩力,使肺泡缩小。因此,胸膜腔内压力实际上是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即:胸内压

=肺内压-肺回缩力

在吸气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设大气压为零,则:胸内压=-肺回缩力,正常

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胸内压因而也经常为负压。

生理意义:保证肺泡呈扩张状态,以便顺利的进行肺通气和肺换气。作用于胸膜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保证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氧气在血液中如何运输?影响氧气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氧运输:氧以物理溶解运输的量极少,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时一种疏松的氧合,不需酶的催化,只受氧分压的影响。在肺部氧分压高,血红蛋白

与氧结合,在组织处氧分压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放出氧。

影响因素:(1)pH和二氧化碳分压:pH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下降,曲线右移,有利于氧的释放;pH升高或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时,血红蛋白对

氧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的形成。

(2)温度:温度升高,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下降,使氧释放。反之,曲线左移。

(3)2,3 —DPG :红细胞内2,3 —DPG浓度升高,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降低,促使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红细胞在无氧酵解时,2,3—DPG浓度升高,有利于氧合血

红蛋白释放氧。反之,曲线左移。

(4)血红蛋白本身的性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为血红蛋白中Fe2+起作用,当血红蛋白的Fe2+氧化成Fe3+,失去运氧能力。

第六章:

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有哪些?(简答)

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

生理作用:(1)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3.进入十二指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缩胆

囊素的释放,进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4.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5.可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易被消化。

(2 )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成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为胨和眎。

(3)黏液:具有润滑和保护胃黏膜作用。降低胃液的酸度,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减慢胃腔中的H +向胃壁扩散速度。并与HC03—构成“黏液一一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胃是如何进行阶段排空的?(简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