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定义及解释like dissolves like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是极性物质,c是非极性物质,则 ab之间溶解度大,ac 或be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例如水和乙醇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和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
因为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都有一个一0H 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结构的相似性并不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和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是影响溶解度的因具体可以这样理解: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 Br2、12 等)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一 0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另外,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二、更高更妙的相似相溶原理溶液中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
若溶质、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如I2和CCI4,白磷和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和C2H5OH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他溶剂中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和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则溶解的就会较多。
这应当是相似相溶规律的基础,但是上述规律并不方便判断。
于是人们总结出一个简易判断的规律:相似相溶规律通常的说法是“极性相似的两者互溶度大”。
相似相溶原理教学文案
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一、定义及解释like dissolves like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是极性物质,c是非极性物质,则ab之间溶解度大,ac或bc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例如水和乙醇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和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
因为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都有一个—OH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结构的相似性并不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和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另外,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二、更高更妙的相似相溶原理溶液中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
若溶质、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如I2和CCl4,白磷和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和C2H5OH,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他溶剂中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和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则溶解的就会较多。
这应当是相似相溶规律的基础,但是上述规律并不方便判断。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的是在溶液中,相似的物质更容易相互溶解。
根据这一原理,当溶质和溶剂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极性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从而更有利于相互溶解。
相似相溶原理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溶解现象。
在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吸引和包围溶质分子,从而使溶质分子分散均匀地分布在溶剂中。
而相似的物质结构和性质能够使这种相互作用更有效,因此更有利于溶解。
例如,在水中溶解氨气时,由于氨分子和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氨气能够较容易地溶解在水中。
又如,乙醇和甲醇这两种相似的有机溶剂,它们能够相互溶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非常接近。
相反地,如果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结构和性质差异较大,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的难度就会增加。
如在水中溶解非极性分子如石油醚或矿物油,由于水分子是极性的而石油醚和矿物油是非极性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因此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能量才能使它们相互溶解。
总之,相似相溶原理通过解释溶解现象的机制,揭示了溶解能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原理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相溶定义及原理
相似相溶定义及原理
定义:即极性物质和极性物质相溶,非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相溶,而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不相溶。
例如:碘(非极性分子)易溶于四氯化碳(非极性分子),但是在水(极性分子)中溶解度很小。
原理:当把两种不同的极性物质放在一起时,由于两者都是极性分子,除了各自分子间存在着取向力外,两种不同分子间还存在着取向力。
依靠不同分子间的取向力,两种不同的极性物质相互混溶。
把两种不同的非极性物质放在一起,相同分子之间和不同分子之间都没有取向力和诱导力,分子间作用力较弱,两种分子倾向于无秩序地扩散,以达到最大混乱度,最终形成均匀的溶液。
当把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放在一起时,极性分子本身之间有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而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之间没有分子取向力,仅有诱导力和色散力,而且极性物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以两者不相溶。
相似相溶的原理
相似相溶的原理
相似相溶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在混合时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现象。
它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
相似性原理:相似性原理认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似或兼容时,它们更容易相互溶解。
这是因为相似的物质在分子结构、极性、分子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从而增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相容性。
例如,两种极性分子或两种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相似,因此它们更容易相溶。
溶剂-溶质相互作用: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影响相似相溶的重要因素。
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足够强大,能够克服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会发生相溶。
这种相互作用力可以包括氢键、静电作用、范德华力等。
如果溶剂和溶质之间存在相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和适配性,相互吸引力就会增强,有利于相似相溶的发生。
总而言之,相似相溶的原理涉及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容性。
这些相互作用力和相容性使得不同物质在混合时能够形成均匀溶液,其中相似性原理和溶剂-溶质相互作用是关键因素。
高中化学相似相溶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相似相溶原理教案
主题:相似相溶原理
一、相似溶质的相容性
1. 什么是相似溶质?何为相容性?
2. 相似溶质之间相容性较高的原因?
二、相似溶剂的相容性
1. 什么是相似溶剂?相容性的定义?
2. 相似溶剂之间相容性较高的原因?
三、相似相溶体系的形成条件
1. 相似相溶体系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2. 以乙醇和水为例介绍相似相溶体系的形成条件
四、实验探究相似相溶体系的形成条件
实验材料:乙醇、水、玻璃容器、搅拌棒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乙醇和水,加入同一个玻璃容器中
2. 用搅拌棒快速搅拌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完全溶解
3. 尝试调整乙醇和水的比例,继续搅拌观察结果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相似溶质在相似溶剂中的相容性,并探究相似相溶体系的形成条件。
五、思考与讨论
1. 相似相溶原理对理解纯净水和饮料中添加剂的溶解有何帮助?
2. 相似相溶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六、作业
1. 对比相似溶质和相似溶剂之间的相容性,列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2. 思考在调制鸡尾酒时,如何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来选择配方。
本教案是根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编写,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似相溶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相溶原理名词解释
相似相溶原理名词解释相似相溶原理指的是物质在溶液中的相互溶解行为,它是溶液的形成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具体来说,相似相溶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溶剂溶剂相互作用:相似相溶原理认为,两种相似型的溶剂(如两种不同的有机溶剂)在混合时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液。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有吸引力的静电吸引力,也可以是分子间的键合作用。
这一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两种相似型的溶剂可以相互溶解。
2. 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相似相溶原理还认为,在溶质和溶剂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溶质分子被溶剂包围,从而溶解在溶剂中。
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度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似程度有关,相似程度越高,相互作用就越强,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能力也就越强。
3. 极性溶质与极性溶剂:对于极性溶质和溶剂,相似相溶原理认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
极性溶质的分子中存在两极性,可以与极性溶剂中的极性区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极性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
然而,如果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极性差距太大,相互作用就会很弱,导致极性溶质难以溶解在极性溶剂中。
4. 非极性溶质与非极性溶剂:相似相溶原理也适用于非极性溶质和非极性溶剂之间的溶解现象。
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度与分子之间的体积、形状和分子极性等因素有关。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越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就越高。
综上所述,相似相溶原理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行为的基本原理。
它涉及到溶剂溶剂相互作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以及极性溶质和溶剂、非极性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这些相互作用的强弱决定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液的形成。
相似相溶原理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溶液的形成和溶解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有机物相似相溶
有机物相似相溶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这些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相似相溶是一种重要的现象。
相似相溶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相似,因此它们可以相互溶解。
这种现象在有机物中尤为常见,因为有机物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非常复杂。
例如,脂肪酸和甘油是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它们在化学结构上非常相似,因此它们可以相互溶解,形成油脂。
相似相溶的原理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有机物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影响它们的溶解性。
相似相溶在生物体内也非常重要。
例如,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不同的氨基酸之间也存在相似相溶的现象。
这种相似相溶的现象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生物体内的生化过程。
相似相溶是有机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决定了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溶解性。
在生物体内,相似相溶也决定了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深入研究相似相溶的原理和机制,对于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生物体内的生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相似相溶原理一、定义及解释like dissolves like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是极性物质,c是非极性物质,则ab之间溶解度大,ac 或bc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例如和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和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
因为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都有一个—OH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结构的相似性并不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和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另外,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二、更高更妙的相似相溶原理溶液中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
若溶质、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如I2和CCl4,白磷和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和C2H5OH,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他溶剂中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和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则溶解的就会较多。
相似相溶是什么意思
相似相溶是什么意思相似相溶是什么意思物质互相溶解的体制十分复杂,存有很多牵制要素,因而要从分子构造的视角剖析,才可以发现不一样化学物质是不是能互相溶解。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相似相溶是什么意思,希望有所帮助!要了解“相似相溶”,最先要弄清楚分子的极性难题。
分子的极性与分子内离子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关。
分子中或结晶里邻近分子或正离子间的明显相互影响,被称作离子键。
普遍的离子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其中,与分子极性相关的是共价键。
共价键是原子间根据共用电子对而产生的离子键,水分子便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根据共价键融合而成的。
又如氡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根据共价键融合转化成。
尽管全是根据共价键融合,水分子和氡气分子内的共价键却有非常大的差别。
原子对表层电子器件的吸引住工作能力不一样,是原素物理性质不一样的实质缘故。
当电子器件偏重分子中电负性更强的原子时,共价键便会出現极性。
如同2个不一样休重的人一起玩跷跷板,翘翘板都会向休重更大的一方歪斜。
氢分子的共价键的两边是相同原素分子,两个氢原子对电子器件的诱惑力同样,因而氢分子中的共价键沒有极性。
而水分子的共价键由不一样原素分子产生,氧分子的电负性超过氢原子,因而水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有极性的。
分子的极性还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关。
比如二氧化碳分子,其共价键是由不一样原素原子构成的,存有极性。
可是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的构形是对称性的平行线形,两侧键的极性能够互相相抵。
因而,尽管带有极性键,二氧化碳分子确是实实在在的非极性分子。
我们在分辨某类分子是不是有极性时,不但要剖析这类分子內部的离子键极性,也要考虑到这类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不是存有共价键极性相抵的状况。
其次,了解“相似相溶”也要了解分子中间存有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中间存有的相互作用力分成取向力、诱发力和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中间仅有色散力,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中间有诱发力和色散力,极性分子中间三种力都是有。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化学物质溶解度的危害比较突出。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一、定义及解释like dissolves like相似相溶原理就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就是极性物质,c就是非极性物质,则ab之间溶解度大,ac或bc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就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例如水与乙醇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与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
因为水分子与乙醇分子都有一个—OH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就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结构的相似性并不就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与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就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另外,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二、更高更妙的相似相溶原理溶液中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
若溶质、溶剂都就是非极性分子,如I2与CCl4,白磷与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与C2H5OH,相互作用就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就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她溶剂中就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与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则溶解的就会较多。
这应当就是相似相溶规律的基础,但就是上述规律并不方便判断。
山东科技选修高二化学3-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可以表述为:“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这是人们通过许多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经验规律。
例如:CCl4是非极性分子,作为溶剂它就是非极性溶剂;而H2O是极性分子,所以它是极性溶剂。
Br2、I2等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Br2、I2易溶于CCl4、苯等非极性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就很小。
相反,盐类(NaCl等)这些离子化合物可看做是极性很强的化合物,它们易溶于水而难溶于CCl4、苯等非极性溶剂。
HCl、H2SO4是强极性分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CCl4。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关于溶解度的规律性至今尚无完整的理论,因此无法准确预言气体、液体和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但人们可以应用经验规律——相似相溶原理进行判断。
这里“相似”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
例如,水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水分子既可以为生成氢键提供氢原子,又因其中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接受其它分子提供的氢原子,氢键是水分子间的主要结合力。
所以,凡能为生成氢键提供氢或接受氢的溶质分子,均和水“结构相似”。
如ROH(醇)、RCOOH(羧酸)、R2C=O(酮)、RCONH2(酰胺)等,均可通过氢键与水结合,在水中有相当的溶解度。
当然上述物质中R基团的结构与大小对在水中溶解度也有影响。
如醇:R—OH,随R基团的增大,分子中非极性的部分增大,这样与水(极性分子)结构差异增大,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也逐渐下降。
如下表。
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室温)分子式溶解度/g 分子式溶解度/gCH3OH 互溶CH3(CH2)5OH **CH3CH2OH 互溶CH3(CH2)6OH **CH3(CH2)2OH 互混溶CH3(CH2)7OH **CH3(CH2)3OH 9 CH3(CH2)9OH 不溶CH3(CH2)4OH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氯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苯。
相似相溶原理名词解释
相似相溶原理名词解释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物质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溶解行为与其化学结构和相似性相关的原理。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结构的物质更容易在溶液中相互溶解,形成稳定的混合溶液。
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在溶液中,分子间力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两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它们更容易相互溶解。
这是因为相似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使得两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强,从而促进分子之间的相互溶解。
例如,两种具有相似分子结构的有机溶剂往往更容易相互溶解,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相似。
同样,两种具有相似极性的溶液也更容易相互溶解,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相似。
不仅如此,相似相溶原理也适用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溶质和溶剂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相互作用力时,它们更容易相互溶解,从而形成稳定的溶液。
总之,相似相溶原理指出,物质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溶解行为与其化学结构和相似性密切相关。
相似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有助于物质之间的相互溶解,从而形成稳定的混合溶液。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一、定义及解释like dissolves like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是极性物质,c是非极性物质,则ab之间溶解度大,ac或bc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例如和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和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
因为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都有一个—OH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结构的相似性并不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和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另外,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二、更高更妙的相似相溶原理溶液中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
若溶质、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如I2和CCl4,白磷和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和C2H5OH,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他溶剂中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和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则溶解的就会较多。
这应当是相似相溶规律的基础,但是上述规律并不方便判断。
于是人们总结出一个简易判断的规律:相似相溶规律通常的说法是“极性相似的两者互溶度大”。
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一、定义及解释like dissolves like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是极性物质,c是非极性物质,则ab之间溶解度大,ac 或be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例如水和乙醇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和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
因为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都有一个一0H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 )结构的相似性并不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和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1 •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2 •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12等)3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一0H )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另外,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二、更高更妙的相似相溶原理溶液中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
若溶质、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如I2和CCI4,白磷和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和C2H5OH,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他溶剂中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和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贝U溶解的就会较多。
这应当是相似相溶规律的基础,但是上述规律并不方便判断。
离子晶体遵循相似相溶原理
离子晶体遵循相似相溶原理
离子晶体是按相似相溶原理形成的,是由具有静电性质的离子堆砌而成的固体,在水
的溶剂中一般保持一定程度的可溶性,因而又被称为“溶解晶体”。
相似相溶原理是一种溶质之间相互作用引起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原理。
它认为当相似
溶质(即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溶质)在溶剂中混合时,它们会产生匹配的力,使它们
慢慢溶解在溶剂中,而且,越相似的溶质越容易溶解;反之,越不相似的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而由于每种溶质结构内不同的原子及分子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所差异,因此两种不
同溶质之间不会存在“相似”的性质,从而很难混合溶解,从而形成离子晶体。
例如,碳酸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碳酸酯离子组成的,而这两种离子本身则是由碳、氧、氢原子组成,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它们并不“相似”,因此在混合溶解
时不会发生任何匹配。
此外,当有多种不同离子在金属和非金属盐中混合溶解时,可以说
这些离子之间都不“相似”,而且他们之间没有“形成共同”的混合形式,因此也不会形
成离子晶体。
在构建离子晶体中,相似相溶原理对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对同一个晶体中任何
两个离子,要求它们之间具有足够的“相似性”,从而能够使它们“慢慢”的混合溶解在
溶剂中,从而逐渐构成离子晶体的基本结构。
而且,它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
析方法,即充分了解不同反应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有效地构建离子晶体。
同时,
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模型,帮助研究者理解和研究晶体中离子的匹配性、混合性及其相互作
用的本质及相关性质。
食用油 去除透明胶的原理
食用油去除透明胶的原理
食用油去除透明胶的原理是“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相似相溶原理的意思就是“结构相似者易互溶,结构越相似溶解得越好;结构不相似者不易互溶”。
食用油属于一种有机溶剂,常用的胶粘剂能够被有机溶剂溶解,溶解后就会让胶水失去粘性,就可以去除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相溶原理
一、定义及解释
like dissolves like
相似相溶原理就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就是极性物质,c就是非极性物质,则ab之间溶解度大,ac或bc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就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
例如水与乙醇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与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
因为水分子与乙醇分子都有一个—OH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就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结构的相似性并不就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与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就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
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
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另外,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二、更高更妙的相似相溶原理
溶液中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
若溶质、溶剂都就是非极性分子,如I2与CCl4,白磷与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与C2H5OH,相互作用就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就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她溶剂中就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与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则溶解的就会较多。
这应当就是相似相溶规律的基础,但就是上述规律并不方便判断。
于就是人们总结出一个简易判断的规律:
相似相溶规律通常的说法就是“极性相似的两者互溶度大”。
例如,非极性、弱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弱极性溶剂,如I2(非极性)分别在H2O(强极性)、C2H5OH(弱极性)、CCl4(非极性)中的溶解度(g/100g溶剂)依次为0、030(25℃)、20、5(15℃)、2、91(25℃)。
又如O2(非极性)在1mLH2O、乙醚(弱极性)、CCl4中溶解的体积(已换算至标准状况下体积)依次为:0、0308mL(20℃)、0、455mL(25℃)、0、302mL(25℃);白磷P4(非极性)能溶于CS2(非极性),但红磷(巨型结构)却不溶。
大家可能已经瞧出:相似相溶规律就是定性规律,通常仅能给出难溶、微溶、可溶的判断,如O2、I2易溶于弱极性、非极性溶剂,但不能认为非极性的O2、I2在CCl4(非极性)中最易溶!!
再举一个例子:蒽与菲分子式相同,但前者为三个苯环“直”并,无极性,而后者为三个苯环“弯”并,稍有极性。
现分别溶于苯中,若完全按照“相似相溶规律”判断的话,似乎蒽在苯中的溶解要多些,实测结果:蒽在
苯中溶解度(0、63%),菲在苯中溶解度(18、6%)。
如何理解呢?(就是不就是觉得很高深很玄妙?)恩,请瞧更高更妙的解释——蒽,正因为就是
“直”的,所以分子间结合得紧,不容易分开,表现还有蒽的沸点较菲高,其摩尔体积小于菲的……
其实,相似相溶规律还有一种表述:“结构相似者可能互溶”,HOH、
CH3OH、C2H5OH、n-C3H7OH分子中都含-OH,且-OH所占“份额”较大,所以3种醇均可与水互溶,n-C4H9OH中虽含-OH,因其“份额”小,水溶性有限。
可以料想,碳数增多,一元醇的水溶度将进一步下降。
丙三醇(甘油)中含有-OH 且“份额”较大,与水互溶。
C6H12O6(葡萄糖)中含5个-OH,因分子比H2O
大了许多,只就是易溶于水。
高分子淀粉(C6H10O5)n的“分子”更大,只能部分溶解于水;而纤维素更大更高更妙,干脆难溶于水了。
甲苯稍有极性,却与非极性的苯混溶;萘能溶于苯与甲苯……
含有相同官能团,且分子大小相近,则它们的极性相近,例如CH3OH、
C3H7OH偶极矩分别1、69D与1、70D,所以,结构相似有时也反映在极性上,但极性相似却不一定就是结构相似的反映!!!如硝基苯C6H5NO2、苯酚
C6H5OH的偶极矩分别为1、51D与1、70D,极性算就是相近,但两者的20℃水溶度分别0、19%、8、2%。
又如C3H7Br(1、8D)、C3H7I(1、6D)、C3H7OH(1、7D),极性相近,但20℃水溶度分别0、24%、0、11%、无穷。
可见,结构相似对溶解度的影响强于极性相似!!
顺便说一个金属互溶的问题:
(1)两种金属A、B晶体结构类型相同,原子半径差值小(一般<15%),如Ag(144、2pm)与Au(143、9pm)都就是面心立方堆积,半径相似,两者无相互溶;
(2)半径差>15%时,金属间部分溶解,如Mg在Cu或Ag中部分溶;
(3)价相同,金属间互溶度大,钾钠合金互溶为导热系统,伍德合金
(Sn+Pb)互溶制保险丝;
(4)电负性相近,金属间互溶度大。
Cr、Mo、W在Na、K中难溶在Cu、Ag中较“易”溶
金属互溶的问题就是不就是也可以瞧做就是一种“相似相溶”呢,但这时,相似的不就是极性,而主要就是结构方面。
相似相溶规律应当从也需要从结构角度解释。
虽然热力学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就是主要就是将现象赋予数学化与理论化,若继续追问起来为什么,如“为什么KNO3溶解焓就是负值?而KOH的溶解焓为正值(吸热)?”“为什么溶解熵效应就是这样如此这般的?”……恐怕还就是要求助于结构理论,上溯到更为深刻的道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