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合集下载

【真题汇编】专题04 化学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真题汇编】专题04  化学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专题04 化学与传统文化1.【2023年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答案】C【解析】A.四羊方尊由青铜制成,在当时铜的冶炼方法还不成熟,铜中常含有一些杂质,因此青铜属合金范畴,A正确;B.竹木简牍由竹子、木头等原料制成,竹子、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正确;C.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温下烧结定型生成硅酸铝,D正确;故答案选C。

2.(2021·海南真题)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日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答案】D【解析】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 正确;B.发烛具有可燃性,“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正确;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正确;D.硫磺也燃烧,不是催化剂,D错误;选D。

3.(2021·辽宁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

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答案】C【解析】A.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正确;B.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豆油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正确;故答案为:C。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及传统文化(解析版)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及传统文化(解析版)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化学与CSTSE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第7题一般考查化学与C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一般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

全国卷年份题号考点分布化学与传统文化科技成果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化学与科学技术材料化学与能源环境健康乙卷2021 7 碳中和、碳达标I 2020 7 消毒剂2019 7 陶瓷文明硅酸盐材料2018 7 废旧电池金属回收2017 7《本草衍义》(第8题考操作)合成纤维II 2020 7 《梦溪笔谈》2019 7 “春蚕到…”高分子材料2018 7纯碱、漂白粉Al(OH)3、钡餐雾霾的形成机理(第8题)2017 7 糖、维生素、蛋白质、Se甲卷2021 7食品添加剂、废旧电池、含磷洗涤剂、天然气III 2020 7 《千里江山图》考物质2019 7 活性炭碘酒铝合金、高纯硅2018 7 灭火器疫苗水性漆电化学保护2017 7 PM2.5、绿色化学、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试题导图】【解题程序】STSE解题四“步”曲【思维模型】1.(2021年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C。

【2021高考化学微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1高考化学微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

化学与传统文化1.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D.“墨滴无声人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仅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诗句中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丝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B.李白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紫烟”是指碘升华的现象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互萁,豆在釜中泣”,其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胆矾能溶于水B.胆矾受热不分解C.“熬之则成胆矾”包含蒸发浓缩、结晶D.胆矾溶液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4.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在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贯穿始终。

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正确的是()5.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B.我国的瓷器驰名世界,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其主要原料为黏土C.《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无机物“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HNO3D.《新修本草》中关于“青钒”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赤色固体可能是Fe3O46.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明矾在天然水中生成胶体,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B.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C.《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发D.《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金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7.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对制取彩色金(主要成分为SnS2)的过程有如下叙述:“雄黄(As4S4)十两,末之,锡三两,销中合....入坩埚中,....以盖合之。

专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全国卷)(2月期)(解析版)

专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全国卷)(2月期)(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专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1.(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A.《野蚕》中“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诗中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序卦传》中“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鼎中的青铜属于单质D.《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答案】B【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意思是取一把新鲜青蒿,以二倍的水浸泡,绞榨取汁。

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C.青铜属于合金,是混合物,C错误;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丹砂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汞和硫蒸气,遇冷时又化合生成丹砂,该过程包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B。

2.(2022秋·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过程中的破碎,碱浸,漂白,沉浆都属于物理变化Fe OB.古代制造指南针的材料为磁石,主要成分为23C.火药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D.活字印刷术使用的黑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答案】D【详解】A.碱浸,漂白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存在化学变化,A错误;B.磁石,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B错误;C.火药爆炸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的能量,C错误;D.黑墨成分含有碳,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D正确;3.(2023秋·广东·高三校联考期末)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

下列文物不属于...合金材料的是【答案】B【详解】A.曾侯乙编钟为青铜器,属于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B.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合金,故B符合题意;C.圆明园兽首为铜合金,故C不符合题意;D.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为铜制品,属于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

化学与文化(古文)一一.考物的成分1.我国清代《本草目拾》中叙无机物335 种,其中“ 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五金⋯⋯其水甚,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 里的“ 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水2.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卷七《金石》中指出:有硇水者,剪塊投之,旋而水。

其中的“硇水”指A.醋酸B.酸C.硝酸D.硫酸3.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汞的描述:“⋯⋯得火,不埃,将欲制之,黄芽根。

”里的“黄芽”是指A.金B.硫黄C.黄D.黄4.中国有五千年的史和文化。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来精,“碱”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能促蚕表的胶蛋白水解而除去,使色白、感柔、色光亮。

种“碱”可能是A.胆B.火碱C.食D.草木灰5 .春秋末期国的工官《考工》中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 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帛。

种液体能洗帛主要是因其中含有A.氧化B.碳酸C.氧化D.次酸6.据《易》:“ 中有火”,“上火下”。

,指湖泊池沼。

“ 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象的描述。

里“M气体”是指A.甲B.一氧化碳C.乙D.气7.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了中材粉的制作方法:“取煅作叶如笏或,平面磨令光,以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埋之一百日,上衣生,成矣。

”中材粉是指A.粉B.醋酸C.冰醋酸D.食8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中有用毒的,黑即中毒,但代化学表明只能出砒霜的毒性,下列物也能使黑的是A. Na2 S B. NaI C. NaBr D. NaCl9.《天工开物》中:人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枲、麻、、葛,属禽与昆虫者裘褐、。

各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葛”和“裘褐、”分属于A.素、油脂B.糖、油脂C.素、蛋白D.糖、蛋白10.“硫二两,硝二两,兜三半。

右末,拌匀”。

段中国古代丹家“伏火方”的被是黑火配方的形。

2021届高考化学冲刺专题训练:STSE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2021届高考化学冲刺专题训练:STSE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STSE与传统文化【原卷】1.(2021•江西新余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被盛装食品受潮B.和的熔点均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C.小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在医疗上也可以用作治疗胃酸过多D.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4000列”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2.(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当开采可燃冰,有可能引发温室效应B.过期药品和纸箱均需投人到可回收垃圾箱内C.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后所得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并提高燃烧效率3.(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下列关于新冠病毒传播及防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病毒的飞沫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B.医用口罩中无纺布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其原料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C.制作防护服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酒精和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相同4.(2021•江西九江市•高三二模)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被蚊子叮咬后发痒,可在该处涂抹稀碳酸氢钠溶液B.误服氯化钡应大量吞食蛋清外,还应加服碳酸钠解毒C.为了防止新冠疫情蔓延,95%的酒精可有效杀灭病毒D.将液化石油气燃料灶改烧天然气,应增大空气的进气量5.(2021•河北高三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对现象或事实的相关解释错误的是A.石油的裂化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利用高温条件下大分子烃分解为小分子烃B.“84消毒液”可杀灭新冠病毒,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C.打开啤酒倒入杯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压强减小使碳酸分解为CO2而大量逸出D.使用BaSO4作钡餐进行X射线透视,利用了BaSO4难溶水而易溶于胃酸的性质6.(2021•江西鹰潭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具有较高强度B.淀粉、纤维素、脂肪、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除去锅炉中的水垢时,可先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水垢蓬松,再加入酸去除D.碳酸钡可用于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7.(2021•湖南常德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改气”“燃煤脱硫”等有利于改善环境B.二氧化氯泡腾片遇水产生ClO2用于杀菌消毒C.“嫦娥五号”使用的氧化铝陶瓷属于金属材料D.“凡铁分生熟……既炒则熟”指的是氧化除碳8.(2021•湖南怀化市•高三一模)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材料,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其主要组成为聚丙烯,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华为5G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蛟龙号”深潜器的外壳是特种钛合金,该钛合金比金属钛硬度高、耐高压、耐腐蚀9.(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一中高三月考)《尚书•牧誓》描写了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在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誓师的场景:“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第2讲 化学与传统文化

第2讲 化学与传统文化

第2讲化学与传统文化【考纲点击】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化学内涵。

如四大发明、陶瓷文化、制醋酿酒、医药炼丹及冶金文化等。

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内涵(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如《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的叙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2.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

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1.(2019·课标全国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试题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试题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中含硅酸盐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C.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D. “石胆最上出蒲州……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

”石胆指的是CuSO4·5H2O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 AB. BC. CD. D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B.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合理的是A.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D. 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年9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1、下列有关说法判断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2)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5)《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6)《抱朴子· 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8)《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如此提取青蒿素纯属萃取。

(9)浸出《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提取青蒿素中的纤维素。

(10)“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11)“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12)《天工开物》载:“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说明KNO3能自燃.(13)《开宝本草》载:“(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涉及了溶解、蒸发、结晶提纯过程。

(14)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专项01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新高考专用)(3月期)(解析版)

专项01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新高考专用)(3月期)(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新高考专用)专项01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1.(2023·广东茂名·统考一模)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下列成果中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答案】C【详解】A.2SiO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B.BN陶瓷是新型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C.钛铝外壳属于合金材料,C正确;D.氮化镓是化合物,不是合金材料,D错误;故选C。

2.(2023秋·江苏·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6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炭可用于吸附航天舱中异味B.22Na O可用作宇航乘组的供氧剂C.镁铝合金可用作飞船零部件材料D.2SiO可用作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答案】D【详解】A.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可用于吸附航天舱中异味,A正确;B.22Na O可与人呼吸时呼出的2CO、2H O反应生成2O,可用作宇航乘组的供氧剂,B正确;C.镁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刚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点,可用作飞船零部件材料,C正确;D .用作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不是SiO 2,D 错误;故选D 。

3.(2023·湖南永州·高三湖南省祁阳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由于使用的渔网多为麻纤维,遇水易发生膨胀破损,所以需要晾晒保持干燥 B .泥瓦匠用消石灰刷墙时,常在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粗盐,目的是使墙面尽快固化C .谷子、玉米、高粱、大豆都是常见的酿酒原料D .人类能够冶炼金属的时间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相关,一般越活泼的金属,越晚被冶炼出来 【答案】C【详解】A .麻为天然纤维,渔网多为麻纤维,遇水易发生膨胀破损,则使用后需要晾晒以延长渔网寿命,A 正确;B .泥瓦匠在刷墙时加入粗盐的目的是利用粗盐中的2MgCl 吸水,使墙面保持湿润,有利于2Ca(OH)溶液与空气中的2CO 充分反应,转化为坚硬的3CaCO ,B 正确;C .谷子、玉米、高粱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水解后产生葡萄糖,可用于酿酒,而大豆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能用于酿酒,C 错误;D .金属越活泼,冶炼方法越困难,如需高温、电解等,D 正确;故选C 。

2021届高考化学备考一轮热点强化:STSE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2021届高考化学备考一轮热点强化:STSE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STSE与传统文化1.(202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化学与中华古文化、生产、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 和朴硝(Na2SO4) 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B.“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马尾”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其中氯仿的化学名称是三氯甲烷。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物理吸附【答案】D【解析】A.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选项A正确;B.飞絮的成分是纤维素;鹅毛、青丝、马尾的成分都是蛋白质,选项B正确;C.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其中氯仿的化学名称是三氯甲烷,选项C正确;D.铁能够与 Pb2+、 Cu2+、 Cd2+、 Hg2+等重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D。

2.(2020·陕西交大附中分校高三月考)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某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可回收金属LiB.港珠澳大桥的隔震支座所含的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热增大化学反应速率D.嫦娥四号探测器所搭载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单质硅【答案】C【解析】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产生锂离子,锂离子向正极移动,充电时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从该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可回收金属Li ,A正确;B.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常见的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C.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历程,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变,所以不能改变反应热,C错误;D.硅是可以将太阳能变为电能的材料,可以制太阳能电池,D 正确。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专题03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形成核心价值观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高考所有学科必须渗透“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四面)的考查。

中考、高考升学考试都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

通过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试题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

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1.【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素养解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分熟悉的诗句,我们要从中挖掘出解题关键“春蚕”和“蜡炬”,进而进一步分析物质性质和发生的反应。

这些古诗句写者无意,我们学者要有心,根据诗句中现象分析其蕴含的化学知识。

2.【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升级版】微专题01 “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升级版】微专题01  “化”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1.(2022·山东·高考真题)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一、中国古代化学的工艺简介1.炼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

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冶炼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大致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入炼炉内,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

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

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3.锌的冶炼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

其冶炼Zn 的方程式为ZnCO 3+2C=====高温Zn +3CO↑。

4.银的冶炼材料信息 信息提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分离与提纯方法化学反应原理 对照 检验 选项银虽有以游离状态或银金合金状态(黄银)存在于自然界的,但很少,主要以硫化矿形式存在,并多与铅矿共生。

中国大约在春秋初期才开始采集银, 东汉时期发明了以黑锡( 铅)结金银的“灰吹法”。

明代著作《菽园杂记》、《天工开物》中有翔实记载。

5.汞的冶炼在自然界中虽有游离态汞存在,但量很少,主要以丹砂( 硫化汞) 状态存在。

方士们在密闭的设备中升炼水银,先后利用过石灰石、黄矾、赤铜、黑铅、铁和炭末来促进硫化汞的分解。

南宋时期发明了蒸馏水银的工艺, 设计了专用的装置,《天工开物》中也有类似记载。

在中国的医药化学中还曾利用过铅汞齐、锡汞齐。

唐代已开始用银锡汞齐作为补牙剂。

6.造纸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步骤如下: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附参考答案)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附参考答案)

题型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考向1化学与STSE1.(2019·全国卷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选A A错误,氧化铁的颜色为红棕色,不是青色;B、C、D正确,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2018·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析:选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液体能导电,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是生物制品,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去作用,B项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项正确;装有镁棒的电热水器,是一个以镁棒为负极(阳极)、内胆为正极(阴极)的原电池,D项正确。

3.(2017·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解析:选A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4.(2017·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解析:选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A项正确;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项正确;燃煤中加入CaO是为了除去煤燃烧生成的SO2,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项错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属于清洁燃料,D项正确。

高考化学 专题一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高考化学 专题一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着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主要成分分别属于() A.糖类、蛋白质B.糖类、油脂C.蛋白质、纤维素D.纤维素、油脂解析:选A。

其中“枲、麻、苘、葛”属于草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糖类;“裘褐、丝绵”属于禽兽和昆虫,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正确选项为A。

2.(2018·凉山州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量CO2排放可导致酸雨的形成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C.电渗析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D.硅太阳能电池与原电池的原理不相同解析:选A。

CO2是温室气体,不能形成酸雨,故A错误;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可水解为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B正确;海水淡化常用电渗析法(化学)、蒸馏法(物理)、离子交换法(化学),故C正确;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理不相同,故D正确。

3.《本草纲目》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的记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薪柴之灰”可与铵态氮肥共用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萃取C.“取碱”得到的是一种碱溶液D.“浣衣”过程有化学变化解析:选D。

A.“薪柴之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根),与铵(铵根)态氮肥共用时,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降低肥效,故A错误;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过滤,故B错误;C.“取碱”得到的是碳酸钾溶液,属于盐溶液,故C错误;D.“浣衣”过程中促进油脂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4.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的目的是防止食盐中的碘受热升华而流失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的目的是防止水果中的葡萄糖被氧化C.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光线透过密林中树叶间的缝隙产生一道道光柱的现象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解析:选D。

专题卷02 化学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专题卷02  化学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专题卷02 化学与传统文化难度:★★☆☆☆建议用时:25分钟正确率:/301.(2022•海南省选择性考试)《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A.洗涤B.粉碎C.萃取D.蒸发【答案】C【解析】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倾倒;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故选C。

2.(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答案】D【解析】A项,“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项,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项,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项,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故选D。

3.(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

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文物选项A .南宋鎏金饰品B .蒜头纹银盒C .广彩瓷咖啡杯D .铜镀金钟座【答案】C 【解析】A 项,鎏金饰品是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中不含硅酸盐,故A 项不符合题意;B 项,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其中不含硅酸盐,故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C 项符合题意;D 项,铜镀金钟座是铜和金等制得而成,其中不含硅酸盐,故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专题03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形成核心价值观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高考所有学科必须渗透“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四面)的考查。

中考、高考升学考试都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

通过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试题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

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1.【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素养解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分熟悉的诗句,我们要从中挖掘出解题关键“春蚕”和“蜡炬”,进而进一步分析物质性质和发生的反应。

这些古诗句写者无意,我们学者要有心,根据诗句中现象分析其蕴含的化学知识。

2.【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真题再现▲(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2018·新课标Ⅱ)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解析】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

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

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

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

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选项D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际指的是形成原电池的保护方法。

限时训练限时:20分钟1.(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调)2019年9月25日,全世界几大空之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机杨航站楼所用钢铁属于合金材料B.航站楼使用的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C.航站楼采用的隔震支座由橡胶和钢板相互叠加粘结而成,属于新型无机材料D.机场高速应用自融冰雪路面技术,减少了常规融雪剂使用对环境和桥梁结构造成的破坏【答案】C【解析】A.机杨航站楼所用钢铁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B.玻璃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C.橡胶隔震支座,成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钢板是金属材料,故C错误;D.常用的融雪剂为工业食盐,而盐溶液会加速铁的生锈,应尽量减小使用,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2020·广东广深珠三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B.“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磺,“硝”指的是硝酸C.“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D.“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答案】B【解析】A.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传统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磺,“硝”指的是硝酸钾,故B不正确;C.该过程中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 D.黄铜是铜锌合金,故D正确; 答案选B。

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列有关化学和传统文化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B.三国时期曹植在《七步诗》中写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中燃,豆在釜中泣。

……”,文中“漉”涉及的操作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该方法用了焰色反应D.《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味酸”【答案】D【解析】A.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A正确;B.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意思为煮熟的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分离豆豉与豆汁,实际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应选择过滤的方法,故B正确;C.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灼烧时焰色反应不同,分别为紫色、黄色,可鉴别,故C正确;D.FeSO4Ⅱ7H2O电离生成二价铁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电离产生氢离子,硫酸亚铁为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答案选D。

4.(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化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食用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B.纯铁易被腐蚀,可以在纯铁中混入碳元素制成“生铁”,以提高其抗腐蚀能力C.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这里的“石碱”是指K2CO3【答案】B【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其中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着重要的影响,由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所以食用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故A正确;B.生铁中的铁、碳和电解质溶液易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生铁比纯铁更易腐蚀,故B错误;C.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水淋汁”,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亦去垢,能洗去油污,发面,能作为发酵剂,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主要为碳酸盐,所以是碳酸钾,故D正确;答案选B。

5.(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筑钢筋属于金属材料B.制玻璃和水泥都要用到石灰石C.天然气、水煤气、液化石油气均是化合物D.聚乙烯、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A. 建筑钢筋是铁、碳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B. 制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制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B正确;C. 天然气、水煤气、液化石油气均是混合物,C错误;D. 聚乙烯、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10000,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故选C。

6.(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C.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D.港珠澳大桥使用新一代环氧涂层钢筋,可有效抵御海水浸蚀【答案】B【解析】A.聚氨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正确;B.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与生物质能无关,B错误;C.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氢键是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

C正确;D.环氧涂层钢筋,是将环氧树脂粉末喷涂在钢筋表面,由于环氧涂层能抵抗海水浸蚀,从而保护钢筋不受腐蚀,D正确。

故选B。

7.(2019-2020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考第一次模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可燃冰,有利于节省化石燃料,并减少空气污染B.酒精能杀菌,浓度越大效果越好C.钻石、水晶、刚玉都是人们熟知的宝石,但其化学成分不同D.用热的纯碱溶液和直馏汽油去油污原理不同【答案】B【解析】A.“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节省化石燃料,并减少空气污染,故A正确;B.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并不是越大越好,浓度过大的酒精能够使细菌表明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阻止酒精分子进一步渗入细菌内部,反而保护了细菌,故B错误;C.钻石的成分是碳单质,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刚玉的成分是氧化铝,三者成分不同,故C正确;D.纯碱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直馏汽油去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所以二者去油污原理不同,故D正确;故选B。

8.(山西省大同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指“碘的升华”D.“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单质的焰色反应【答案】A【解析】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错误;C、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故C错误;D、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D错误;故选A。

9.(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地球在流浪,学习不能忘”,学好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吊绳,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其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SiO2C.《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其中“石灰”指的是CaCO3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答案】B【解析】A、聚乙烯纤维,由小分子乙烯加聚得到,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Si,而不是SiO2,B符合题意;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受热分解得到CaO,C不符合题意;D、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10.(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涤纶衬衣、橄榄油、牛皮鞋均是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B.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其强氧化性D.蔗糖、淀粉、油脂均能水解产生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A. 涤纶衬衣(聚酯纤维)、牛皮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均是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但橄榄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达不到10000,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B. 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B项错误;C. 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其强氧化性;但酒精杀菌消毒是酒精进入细菌体内,使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菌,C项错误;D.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葡萄糖、果糖、甘油都是非电解质,D项正确;答案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