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 酸雨及防治(教学案1含答案)
5.2.3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3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8bd2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a.png)
1. 拓展资源:
(1)科普读物:《硝酸与我们的生活》、《酸雨:环境问题的一个侧面》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硝酸和酸雨的知识。
(2)学术论文: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硝酸污染控制和酸雨治理的学术论文,如《我国硝酸盐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3)环境保护组织报告:提供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发布的关于酸雨影响和防治策略的报告,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酸雨:事实与数据》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努力。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供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硝酸和酸雨的概念进行深入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内
-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硝酸和酸雨的基本概念。
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布置了与课题相关的作业,并提供了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表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然而,我也注意到有学生在拓展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拓宽知识视野。
板书设计
1. 硝酸的性质和制备
- 定义:硝酸是一种强酸,化学式为HNO3。
(4)实验视频:上传一些与硝酸制备和酸雨实验相关的视频,如“硝酸的制备实验”、“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和原理。
2. 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在线数据库,查找更多关于硝酸和酸雨的科普读物和学术论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如参加酸雨监测志愿者项目,亲身体验并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多媒体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必修二)第06讲 5.6硝酸 酸雨及防治(含答案解析)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必修二)第06讲 5.6硝酸 酸雨及防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3d98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9.png)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1.结合真实情境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认识硝酸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硫、氮的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酸雨及防治。
一、硝酸 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写出HNO 3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与碱(如NaOH):H ++OH -===H 2O 。
②与碱性氧化物(如Na 2O):2H ++Na 2O===2Na ++H 2O 。
③与弱酸盐(如CaCO 3):CaCO 3+2H +===Ca 2++CO 2↑+H 2O 。
(2)不稳定性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或光照4NO 2↑+O 2↑+2H 2O 。
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NO 2溶于硝酸中,实验室常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3)强氧化性①实验探究:浓HNO 3和稀HNO 3与铜的反应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
实现现象:Cu 与浓硝酸:试管内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逐渐变绿,铜丝逐渐变细。
Cu 与稀硝酸:试管内开始产生少量无色气体,反应逐渐加快,气体在试管上部变为红棕色,溶液逐渐变蓝,铜丝逐渐变细。
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实验结论:浓HNO 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NO 2,稀HNO 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NO ,浓HNO 3的氧化性更强。
②钝化常温下,铁、铝的表面被浓HNO 3或浓H 2SO 4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
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HNO 3或浓H 2SO 4。
当加热时,铁、铝会与浓HNO 3或浓H 2SO 4发生反应。
5.2.5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5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a8c46a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8.png)
例题5:
【题目】请简述硝酸酸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答】硝酸酸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影响:硝酸酸雨降落到地面,形成的酸性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等造成伤害,影响人类健康。
2.环境污染:硝酸酸雨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水质安全,给人类生活带来不便。
d)学术研究:推荐一些与硝酸酸雨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如《我国硝酸酸雨现状与趋势分析》、《硝酸酸雨控制技术研究》等,让学生了解硝酸酸雨的最新研究动态。
e)环境保护组织:介绍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环境保护组织(IPE)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组织在硝酸酸雨防治方面的工作和倡议。
3.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硝酸酸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分析硝酸酸雨的形成机制和危害,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探讨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b)视频资料:推荐一些与硝酸酸雨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酸雨之谜》、科普视频《硝酸酸雨的防治方法》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硝酸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措施。
c)实验案例:提供一些与硝酸酸雨实验相关的案例,如《硝酸酸雨模拟实验》、《硝酸盐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硝酸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危害实例;
硝酸 酸雨及防治(练习1 含答案)
![硝酸 酸雨及防治(练习1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6378bcb84ae45c3a358c4d.png)
硝酸酸雨及防治1.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2.建材厂家常常在铝质材料的表面镀铜,提高材料的美观程度。
某兴趣小组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A.稀硝酸B.浓硝酸C.稀硫酸D.浓盐酸3.公元八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本·哈扬在干馏硝石的时候发现并制得了硝酸,这是人类关于硝酸最早的记录。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D.硝酸与铜的反应只表现出氧化性4.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硝酸反应一定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质容器盛装浓硝酸5.已知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u作还原剂,HNO3作氧化剂B.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C.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NO有3 mol的电子转移D.如果有8 mol HNO3被还原,则生成了2 mol NO6.已知Fe3+溶液为棕黄色,Fe2+溶液为浅绿色,向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 B.变为红色C.没有改变 D.变为棕黄色7.(2019·西安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A.氧化铝和硝酸B.少量氧化铁和硝酸C.硫化氢和硝酸D.铜和浓硝酸8.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⑤NaCl,铜粉溶解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除⑤之外9.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硝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按如图进行反应:(1)开始反应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硝酸 酸雨及防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硝酸 酸雨及防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459fd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e.png)
硝酸酸雨及防治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①“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所引起的②“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大引起的③“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④“酸雨”主要是由雷雨天闪电而引起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全部D.只有②④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SO2或NO x的浓度增大引起的,雷雨天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的量很少,不会引起雨水酸性的大的变化。
2.(2021陕西咸阳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能与Na2SO3反应,但不生成SO2B.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所有金属C.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D.浓硝酸因易挥发出HNO3而呈黄色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O3被氧化生成Na2SO4,不会生成SO2,A项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大部分金属,但Au、Pt等除外,B项错误;常温下,Fe、Al均能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C项错误;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的NO2溶于其中而使浓硝酸呈黄色,D项错误。
3.(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的是()A.浓硝酸遇石蕊溶液变红后褪色,稀硝酸遇石蕊溶液只变红不褪色B.浓硝酸能与NO反应生成NO2,而稀硝酸不能与NO反应C.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碳单质反应,而稀硝酸则不能D.足量的铜还原1 mol浓硝酸和1 mol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 A和3N A,然后利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使溶液褪色,而稀硝酸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褪色,能够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正确;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稀硝酸不能将NO氧化成NO2,从而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B正确;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碳单质反应生成CO2、NO2和H2O,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稀硝酸则不与碳单质发生反应,从而推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C正确;不能从转移电子多少判断氧化性的强弱,因此足量的铜还原1 mol浓硝酸和1 mol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 A和3N A,不能说明浓硝酸和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D错误。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硝酸 酸雨及防治 (1)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硝酸 酸雨及防治 (1)](https://img.taocdn.com/s3/m/f07ed10ed0d233d4b04e6975.png)
硝酸酸雨及防治1.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C.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解析:选B铵盐与烧碱共热时均能生成氨气,A项正确;浓硝酸与碳的反应中,浓硝酸只体现强氧化性,B项错误;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C项正确;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大致相同,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但伸入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D项正确。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②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③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④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⑤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张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A.①③④B.①②C.①D.①②⑤⑥解析:选C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①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SO2-3氧化成SO2-4,对SO2-4的检验造成干扰,不能用硝酸酸化,故②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Zn反应不产生氢气,故③错误;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溶液呈浅绿色是由于过量的铁与Fe3+反应生成Fe2+,故④错误;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张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⑤错误;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故⑥错误。
正确的表述只有①,故C项正确。
3.证明浓HNO3的氧化性比浓H2SO4的氧化性强的事实是()A .浓硝酸加热能放出氧气B .浓HNO 3跟浓盐酸可配制成王水C .HNO 3跟金属反应可生成价态不同的氧化物D .浓HNO 3跟铜剧烈反应且不需加热解析:选D A 项,浓硝酸加热能放出氧气只说明硝酸不稳定,错误;B 项,浓HNO 3跟浓盐酸可配制成王水,只说明王水的性质,错误;C 项,根据生成产物的价态无法判断氧化性的强弱,错误;D 项,浓HNO 3跟铜剧烈反应且不需加热,浓硫酸需要加热,能够说明浓HNO 3的氧化性比浓H 2SO 4的氧化性强。
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硝酸酸雨及防治
![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硝酸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188149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9.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硝酸酸雨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涉及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第三节“硝酸”,以及相关内容“酸雨及防治”。
具体内容包括硝酸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在环境中的影响,特别是酸雨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掌握其制备方法,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硝酸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2.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硝酸与环境中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技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酸雨的形成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硝酸、硫酸、演示酸雨形成的动态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手册、化学试剂、试管、滴定管、白纸、pH试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酸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图片,提问学生:“什么是酸雨?它是如何形成的?”2. 理论讲解(15分钟)硝酸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
酸雨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具体分析硝酸的性质和酸雨的形成。
4. 实验演示(15分钟)演示硝酸与不同物质反应的实验。
演示酸雨形成过程,使用动态模型展示酸雨对土壤和水体的危害。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度,判断是否形成酸雨。
解答有关硝酸性质和酸雨形成的习题。
6. 互动讨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酸雨的防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硝酸的性质与制备2.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酸雨的定义形成机制环境影响3. 酸雨的防治技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矫正酸性土壤和水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硝酸为何能形成酸雨。
绘制酸雨形成过程示意图。
2. 答案硝酸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反应硝酸,进而降低降水的pH值,形成酸雨。
(图示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硝酸的性质和酸雨的形成机制。
学案3: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学案3: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35785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6.png)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学习目标】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酸雨的成因、基本性质及防治。
探究(一) 硝酸[自学新知]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在实验室里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强氧化性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处于最高价态,据此可以判断硝酸具有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浓硝酸与铜反应,被还原为NO2:。
②稀硝酸与铜反应,被还原为NO:。
[落实新知]1.硝酸的强氧化性体现HNO3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硝酸的浓度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一般规律为稀硝酸被还原产物为NO,浓硝酸被还原产物为NO2。
(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如4HNO3(稀)+3Ag===3AgNO3+NO↑+2H2O。
②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不生成H2,硝酸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
③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这是因为浓硝酸将铁、铝容器表面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若在加热条件下,可破坏氧化膜,从而使反应继续进行。
④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2)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①反应规律:浓硝酸+非金属单质―→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NO2↑+H2O。
②实例:4HNO 3(浓)+C=====△CO 2↑+4NO 2↑+2H 2O 。
(3)硝酸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硝酸的强氧化性还表现在可以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或离子,如HI 、HBr 、SO 2、Fe 2+、FeO 、I -、S 2-、SO 2-3等均能被HNO 3氧化。
[注意] 在中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中NO -3不表现氧化性,但当水溶液中有大量H +存在时,NO -3表现出强氧化性,所以在判断离子共存时,当溶液中含有NO -3时,要尤为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和是否存在其他还原性离子。
5.2.3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3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147d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3.png)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目标:1.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
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设计验证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并进行实验。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基于硝酸中氮的化合价的证据推理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进一步强化根据价态律分析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认知模型。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知道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任务1:四、硝酸问题(一)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硝酸是___色、易_____、有_______气味的液体,浓硝酸见光或者受热会分解产生_________,所以一般将其保存在___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_____处。
问题(二)硝酸有哪些化学性质1.硝酸的不稳定性:浓硝酸常因溶有NO2显黄色。
2.硝酸的强氧化性讨论与交流:1.以上反应硝酸起什么作用?起氧化剂和酸的作用2.含硫酸和硝酸钾的溶液能不能与铜反应?能3.含NO3-、H+的溶液能不能与还原性离子如I-、Fe2+、SO32-等共存?不能硝酸只起氧化剂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金属如铁、铝等虽然与稀硝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在常温下却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或浓硫酸。
这是因为常温下,铁、铝的表面被浓硝酸或浓硫酸氧化,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钝化)。
当加热时,铁、铝会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发生反应。
资料卡片“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魔酸”:由氟磺酸与五氟化锑(油状液体)按不同比例混合。
魔酸的酸性竟然达到了纯硫酸酸性的1千万倍。
氟锑酸:它与魔酸的配料类似,只是用氟化氢代替了氟磺酸,另一种配料还是五氟化锑。
+硝酸+酸雨及防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硝酸+酸雨及防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e67c53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5.png)
金属的冶炼
硝酸工业
硫酸型酸雨:
反应
原理:
2SO2+O2
粉尘
===
2SO3
SO2+H2O === H2SO3
2H2SO3+O2===2H2SO4
SO3+H2O===H2SO4
硝酸型酸雨:汽车尾气―→NO―O①―→2 NO2――雨― ②水―→HNO3 反应原理: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② 钝化 常温下,铁、铝的表面被浓 HNO3 或浓 H2SO4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 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 来盛装浓HNO3 或浓H2SO4。 当加热时,铁、铝会与浓HNO3 或浓 H2SO4 发生反应。 加热时: Fe + 6HNO3(浓) === Fe(NO3)3+3NO2↑+ 3H2O Al + 6HNO3(浓) === Al(NO3)3+ 3NO2↑+ 3H2O
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助燃剂是N2O4,N2O4可由NO2低温转化,浓硝酸受热分解为NO2, 所以溶有NO2的浓硝酸可作火箭的助燃剂,A正确;实验室可使用硝石与浓硫酸反应制硝酸, B不正确;浓硝酸氧化性更强,C不正确;稀硝酸与硫化亚铁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最终 得不到硫化氢,D不正确。
归纳总结
硝酸的氧化性 (1)硝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硝酸浓度不同,其还原产物不同,一 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
2.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酸雨能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加 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和电缆的腐蚀。
(2)防治: ①消除污染源,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②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对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采取吸 收、回收处理等措施。
硝酸 酸雨及防治(教学案1含答案)
![硝酸 酸雨及防治(教学案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32a6c86bd97f192379e90a.png)
硝酸酸雨及防治【学习目标】1.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硝酸的氧化性。
2.认识硝酸在相关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了解硝酸的保存方法。
3.了解SO2、NO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习重难点】1.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酸雨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课前复习】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硝酸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1) HNO3的不稳定性a.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发生反应。
b. 贮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中,并避光放置于冷暗处(2) HNO3的强氧化性①与Cu反应[实验5-8] 如图5-14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
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方程式:(1)Cu+HNO3(浓) :。
(2)Cu+HNO3(稀) :。
结论:硝酸的浓度不同,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
②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发生钝化③与非金属反应[资料卡片]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等溶解。
[思考与交流]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
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是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1) 写出每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NH3: 。
NH3→NO:。
NO→NO2: 。
NO2→HNO3: 。
(2) 请分析上述反应中的物质类别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以及每一步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二、酸雨及防治1. 酸雨的形成酸雨:主要指pH小于的雨水,其主要是含有和。
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与溶于水形成的。
硫酸型酸雨:→→SO3→。
硝酸型酸雨:NO2→。
2. 酸雨的危害3. 酸雨的防治[研究与实践]测定雨水的pH[总结]【课堂练习】1.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3. 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硝酸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A.112 mLB.1 008 mLC.224 mLD.448 mL4. 9.7 g Cu和Zn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硝酸 酸雨及防治
![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硝酸 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4c80cb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7.png)
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硝酸酸雨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三节“硝酸”的相关内容,详细内容包括硝酸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硝酸与环境的关联,特别是酸雨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理解硝酸的制备过程。
2. 使学生了解硝酸在环境中的影响,尤其是酸雨的形成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硝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硝酸制备过程,酸雨的影响与控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硝酸演示模型,酸雨形成过程动画,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记录本,化学试剂,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酸雨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酸雨的形成原因。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与硝酸化学性质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酸雨形成及防治讲解(20分钟)通过动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并提出防治措施。
6.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酸雨对生活的影响以及防治方法的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实验中如何制备硝酸?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3)描述酸雨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至少三种防治措施。
2. 答案:(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吸湿性等化学性质。
(2)实验室中通常通过氧化氨气制备硝酸,反应方程式为:4NH3 + 5O2 → 4NO + 6H2O;2NO + O2 → 2NO2;3NO2 + H2O →2HNO3 + NO。
(3)酸雨形成过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更新]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教学设计(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更新]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教学设计(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204dfb7cd184254a353529.png)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和酸雨及防治本节是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
教材首先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氮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以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设置铵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根据氨、铵根离子的性质和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检验或者制取物质的方案,提升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最后,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pH”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版)》对本节的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其情景素材建议为:“雷雨发庄稼”;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硫酸(或硝酸);氮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氯气、氨气等泄漏的处理;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汽车尾气的处理。
因此内容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第二课时为氨和铵盐,第硝酸和酸雨及防治。
教学设计3: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教学设计3: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61720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b.png)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3)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4)了解酸雨对环境的污染和酸雨的防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3)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2. 教学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讲解】此反应与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碳反应类似,产物生成原理相同。
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浓HNO3 > 稀HNO3【师】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装置。
[要求]没有气体泄漏,安全节约[提示]浓硝酸盛装在小青霉素瓶中,已为大家准备好不同长短的铜丝。
(学生活动)学生探究,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较好的方案:将细小的铜丝(约4 mm长)事先放在1 mL 一次性注射器中,然后向装有浓硝酸的小青霉素瓶(带橡胶塞)中抽取约0.2 mL的浓硝酸,立即将注射器插在盛有少量NaOH 溶液的另一个青霉素小瓶中(带橡胶塞)。
【板书】(3)与金属反应(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3Cu(NO3)2+2NO↑+4H2O【师】回忆Cu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时的实验现象,并作出对比:(1)反应速率;(2)反应液颜色变化;(3)产生气体的颜色。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6d6fdafff00bed5b9f31dc7.png)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实验掌握HNO 3的性质,培养“变化观念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2.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及防治,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硝酸1.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特性无色 液态 有刺激性气味 易挥发 2.化学性质(1)酸性:属于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CaCO 3与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NO 3(稀)===Ca(NO 3)2+CO 2↑+H 2O 。
(2)不稳定性:见光或者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或光照4NO 2↑+O 2↑+2H 2O 。
所以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3)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除金、铂、钛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a .Cu 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Cu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b .与Fe 、Al 反应: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可以用铁制容器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或浓硫酸。
当加热时,Fe 、Al 会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发生反应。
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浓硝酸往往显黄色的原因是什么?提示:HNO3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中显黄色。
3.用途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化肥、炸药、染料、农药等。
二、酸雨及防治1.SO2、NO x的主要来源(1)SO2: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和某些含硫的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
(2)NO x:主要来源于机动车产生的尾气。
2.SO2、NO x对人体的危害SO2与NO x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3.酸雨4.酸雨防治(1)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必须进行适当处理,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大气。
【2020(春)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2020(春)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38e229b76eeaeaad1f330b9.png)
1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能列举、描述、辨识硝酸的重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2.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
3.硫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引起的酸雨及防治。
1.通过浓、稀硝酸性质的不同培养学生变化观念。
2.通过研究氮的化合物、硫的化合物的污染,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硝酸此为硝酸的安全周知卡,硝酸的危险性类别为什么是“腐蚀”,浓、稀硝酸分别有什么样的性质?请学习下列知识点找到答案: 1.物理性质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低,易挥发,在空气中呈“白雾”状,质量分数95%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1)酸性:属于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CaCO 3与HNO 3反应CaCO 3+2HNO 3(稀)===Ca(NO 3)2+CO 2↑+H 2O 。
2(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受热或光照4NO 2↑+O 2↑+2H 2O 。
市售浓HNO 3呈黄色,因硝酸分解产生的NO 2溶在硝酸里,故浓HNO 3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除金、铂、钛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a .Cu 与浓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Cu 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注意:[实验5-8]的实验现象既表现HNO 3的氧化性,又表现酸性,HNO 3→NO 2、NO ,氧化性,HNO 3→Cu(NO 3)2,酸性b .与Fe 、Al 反应:常温时浓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所以可以用铁容器或铝容器盛放浓硝酸。
②与非金属反应: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质教案硝酸酸雨及防治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质教案硝酸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72a84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5.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质教案硝酸酸雨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主要围绕第六章“氮的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硝酸”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硝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特别是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硝酸的制备原理。
2. 了解硝酸在环境中的影响,特别是酸雨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硝酸化学性质的理解,酸雨形成机制的掌握。
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与应用,酸雨的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硝酸、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学具:记录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的破坏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a. 讲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的腐蚀性等。
b. 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等。
c. 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如硝化反应、硝酸的中和反应等。
3. 实践操作:a. 演示硝酸的氧化性实验。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硝酸的酸性。
4. 例题讲解:a. 解析一道关于硝酸化学性质的例题。
b.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酸雨及防治:a. 讲解酸雨的形成机制,如硫、氮氧化物的排放等。
b. 讨论酸雨的防治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等。
六、板书设计1.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硝酸的制备方法3. 酸雨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危害。
2. 答案: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肥料、炸药、染料等。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污染,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使学生对硝酸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绿色化学,减少环境污染。
5.2.5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5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20bd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5.png)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7.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硝酸和酸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硝酸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酸雨的形成原理和案例分析等。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查找相关资料、观看在线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讨论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反思日志:鼓励学生在课后撰写反思日志,记录学习收获、困惑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题目:请写出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ext{Metal} + \text{HNO}_3 \rightarrow \text{Metal(NO}_3)_2 + \text{H}_2 \)
2.例题二:酸雨的形成原理
题目:请解释酸雨形成的原理。
答案:酸雨形成的原理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硝酸和酸雨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板书设计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分为硝酸基础知识、酸雨形成原理、案例分析和防治措施等部分。
-每个部分都应该有明确的标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硝酸和酸雨的相关知识。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
课件3: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课件3: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72af5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3.png)
(2)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铜的反应:
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B.酸雨指pH小于7的雨水
C.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
D.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答案】B
素养提升
任务一
硝酸的强氧化性
核心素养
素养
探源
考查途径
本知识点在考题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铜与浓硝酸或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H+
+NO− ”在离子共存中的环境设置等
反应规律:非金属单质+浓硝酸―→最高价氧化物或高价含氧酸+
NO2↑+H2O。
(3)硝酸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
硝酸的强氧化性还表现在可以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或离子,如
2+
-
-
2-
HI、HBr、SO2、Fe 、FeO、Br 、I 、S
2-
、SO3 等。
(4)硝酸与铁反应:当硝酸过量时,产物为Fe(NO3)3;当铁过量时,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导学
4.硝酸的用途
化肥
农药
炸药
硝酸是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制______、______、______、染料等。
新知导学
微思考
(1)实验室中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
(2)在硝酸与铜的反应中,体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
5.2.4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4硝酸、酸雨及防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e9fd1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6.png)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硝酸、酸雨及防治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硝酸、酸雨及防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硝酸的应用案例:介绍硝酸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制造肥料、炸药和药物等。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硝酸、酸雨及防治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硝酸、酸雨及防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硝酸、酸雨及防治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错误所在,并给出改进建议。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奖励。
(4)针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
(5)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作业心得,分享学习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共同进步。
-加入环保社团或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后作业
1.请根据课文内容,解释硝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答案: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它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如制造肥料、炸药和药物等。
2.请阐述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酸雨对植物、水体和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如导致植物生长受阻、水体酸化和土壤贫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酸雨及防治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硝酸的氧化性。
2.认识硝酸在相关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了解硝酸的保存方法。
3.了解SO2、NO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习重难点】
1.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酸雨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课前复习】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硝酸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 HNO3的不稳定性
a.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发生反应。
b. 贮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中,并避光放置于冷暗处
(2) HNO3的强氧化性
①与Cu反应
[实验5-8] 如图5-14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
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方程式:(1)Cu+HNO3(浓) :。
(2)Cu+HNO3(稀) :。
结论:硝酸的浓度不同,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
②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发生钝化
③与非金属反应
[资料卡片]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等溶解。
[思考与交流]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
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是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1) 写出每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NH3: 。
NH3→NO:。
NO→NO2: 。
NO2→HNO3: 。
(2) 请分析上述反应中的物质类别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以及每一步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二、酸雨及防治
1. 酸雨的形成
酸雨:主要指pH小于的雨水,其主要是含有和。
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与溶于水形成的。
硫酸型酸雨:→→SO3→。
硝酸型酸雨:NO2→。
2. 酸雨的危害
3. 酸雨的防治
[研究与实践]测定雨水的pH
[总结]
【课堂练习】
1.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3. 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硝酸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
A.112 mL
B.1 008 mL
C.224 mL
D.448 mL
4. 9.7 g Cu和Zn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将溶液稀释为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此时溶液中NO-3的浓度为()
A.0.3 mol·L-1
B.0.4 mol·L-1
C.0.2 mol·L-1
D.0.6 mol·L-1
5.(1)将红热的固体单质甲放入显黄色的浓乙溶液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作用,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则: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丙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②写出甲跟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单质丙与溶液乙反应生成气体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各物质的反应关系图:已知A和E都是黄色粉末,F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漂白性。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128 g铜置于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并微热。
当铜片完全消失时,共收集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44.8 L(标准状况)。
(1)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该反应至少需要量取10 mol·L-1的浓硝酸________mL。
(3)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L,
NO的体积________ L(均为标准状况下)。
(4)将收集上述气体的容器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并向其中缓慢通入O2使其充分反应,若要使溶液恰好充满容器,则理论上需要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硝酸
1.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1) 4HNO 3(浓) ===△ 4NO 2↑+O 2↑+2H 2O 棕色玻璃瓶
(2) ①
[观看视频] (从左往右)溶液变蓝 大量气泡 溶液变蓝 红棕色 NO NO 2 Cu+4HNO 3(浓) === Cu(NO 3)2+2NO 2↑+2H 2O
3Cu+8HNO 3(稀) === 3Cu(NO 3)2+2NO↑+4H 2O
NO 2 NO
②Al + 6HNO 3(浓) ===△ Al(NO 3)3+ 3NO 2↑+ 3H 2O
Fe+6HNO 3(浓)===△Fe(NO 3)3+3NO 2↑+3H 2O
③C+4HNO 3(浓)===△ 2H 2O+4NO 2↑+CO 2↑
S+6HNO 3(浓) ===△ H 2SO 4+6NO 2↑+2H 2O
[资料卡片] 1∶3 金、铂
[思考与交流]
(1) 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4NH 3+5O 24NO+6H 2O
2NO+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略
二、酸雨及防治
1. 5.6 硫酸 硝酸 SO 2 NO x S SO 2 H 2SO 4 HNO 3
【课堂练习】
1. D
2.B
3. A
4. B
5.(1)①Cu NO CaCO 3 Cu(NO 3)2
②C +4HNO 3=====△CO 2↑+4NO 2↑+2H 2O
③3Cu +8H ++2NO -3===2NO↑+3Cu 2++4H 2O
(2)①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②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③2SO 2+O 2
2SO 3 6.(1) 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
(2)600
(3)22.4 22.4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