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方案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方案引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全过程有深入、全面的理解。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动手探究、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二、实验课程设计:为了让学生逐步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我将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顺序设计实验课程。

1. 实验课程:探究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了解物体浸入液体时所受的浮力,掌握物体浮力与其体积、重量的关系。

实验设备:容器、水、不同大小的物体、秤。

实验步骤:- 将容器装满水,并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 用秤来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 逐个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水位的变化并记录。

- 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2. 实验课程: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了解光的传播方式,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和直射反射规律。

实验设备:光源、白纸、镜子、直尺。

实验步骤:- 在黑暗的房间中放置一个光源,使其射出光线。

- 在光线传播的路径上放置一面镜子,并向镜子中心划线。

- 用白纸接住光线,并观察光线传播的路径。

- 移动白纸的位置,再次观察光线传播的路径。

- 比较不同位置的光线传播路径与划线的关系,得出结论。

3. 实验课程: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氧气的产生。

实验设备:小型植物、塑料袋、水、太阳光。

实验步骤:- 将小型植物放入塑料袋中,并封住袋子的口部。

- 在太阳光照射的地方放置塑料袋,观察一段时间植物的变化。

- 检查塑料袋内的气体变化,使用试管中带有焰火的木条进行测试。

- 比较塑料袋内外的气体差异,得出结论。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2、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本组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3、给出自己的方法:架梁,最后变成有多个三角形组成的结构。
1、学生讨论并汇报。
2、学生分组设计草图。
各组汇报,其他组帮助完善。
学生课后准备材料。
1、全班交流,制定规则。
学生搭建高塔。
1、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
统一测试标准。
学生分组实验。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六册
第二单元
课题:搭支架
日期:月日
班级:五年级
人数:
课时:2
执教:赵春霞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搭支架》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2课,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独立回答。
一、导入新课
二、搭建平面支架
三、设计立体支架——高塔。
(第二课时)
四、搭建高塔
五、承重测试。
1、谈话:这些灯架、折叠椅、人字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1、谈话:让我们用小棒来认识三角形的作用。我们要用报纸做成一根小棒,你会怎么做?
2、谈话: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搭建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面支架,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你准备如何连接边与边?
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用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

科学实验小学教案

科学实验小学教案

科学实验小学教案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讨论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科学实验小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实验小学教案1一、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舞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进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进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进展的需要、社会进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学情分析:五班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老师和学生使用。

采纳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步骤,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2)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思考和探究,而不是单纯地模仿操作。

(2)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如蜡烛、火柴、玻璃杯、水槽、水、乒乓球、漏斗等。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和相关科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实验。

2、知识讲解(1)简单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实验。

(2)讲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3、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操作。

例如:“蜡烛燃烧的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产生的物质等。

(2)教师巡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结果讨论(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5、知识拓展(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拓展知识,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2)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总结归纳(1)回顾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重点知识。

(2)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六、实验设计示例实验一:蜡烛燃烧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玻璃杯。

实验步骤:1、用火柴点燃蜡烛。

2、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注意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新桥城实验学校(小学部)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新桥城实验学校(小学部)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新桥城实验学校(小学部)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将紧紧围绕靖江市教育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总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教学管理上抓规范,在校本教研上求突破,在改革措施上重落实,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教学管理目标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领导深入进行教学视导,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以评价促教师发展,以评价促教学质量提高。

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制度,教学设计、读书笔记、学生作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反馈。

2.教师发展目标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达标率达到90%,学生满意度达到95%。

教师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过程,把学生的学习、质疑、探究放在重要位置;突出合作,建立生生之间互助的学习伙伴关系;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达到100%。

集体备课实效性明显增强,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与策略、教学资源运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研讨,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观念碰撞、智慧生成的增长点。

校本教研要达到形式多样化,构建“研训合一”的新机制,增强校本教研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加强业务学习,充分发挥教研组内的同伴互助作用。

课题研究有实效。

网络教研形成特色。

利用QQ群、教师博客开展网络教研,增强网络教研的专题性和实效性,利用专题网站开展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研究,让网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

3.学生发展目标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学习习惯培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特长生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各社团活动正常有序进行,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学生写字达标率达到80%以上,优秀率达到60%以上,课外阅读达标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达到80%以上。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2、难点(1)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引导。

(2)帮助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科学概念进行有效联系,深化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片、标本、水槽、量杯、搅拌棒、盐、糖、沙子等。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和相关科学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科学实验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

2、知识讲解简单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实验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6 人。

(2)分发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得到所需的器材。

(3)教师示范:对于较为复杂或危险的操作,教师先进行示范,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学生操作: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观察与记录(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如颜色变化、物体形态改变、产生气泡等。

(2)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讨论与交流(1)实验完成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6、总结与归纳(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2)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之前讲解的科学知识相联系,加深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7、拓展与延伸(1)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一、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要求。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讲解科学实验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科学实验是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

(4)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经历,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第二章:实验器材与操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

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讲解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3.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4. 教学步骤:(1)讲解实验器材:介绍实验中常用的器材,如显微镜、试管、滴定管等。

(2)演示实验操作:展示基本实验操作,如取用试剂、加热、搅拌等。

(3)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

(4)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实验操作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第三章:实验设计与方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设计的原则,讲解实验方法的选取。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步骤:(1)讲解实验设计原则:介绍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等原则。

(2)分析案例:分析具体实验案例,讲解实验方法的选取和应用。

(3)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法和策略。

(4)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实验设计思路,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第四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数据分析技巧。

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4. 教学步骤:(1)讲解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介绍数据清洗、数据整理等方法。

(2)演示数据分析技巧:展示图表制作、数据分析等技巧。

(3)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一课教案

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一课教案
②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并将现象记录下来。
③纸团没打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2)吹气球实验。
①教师介绍实验,学生按要求将自己的猜想填在实验记录单上。
②一个学生吹,其他人观看,并将现象记录下来。
③气球吹不大,是因为空气占据塑料瓶的空间。
(3)往空瓶中倒水实验。
①教师介绍实验,生猜测“水会倒进去吗?”
②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③水倒不进去,为什么?学生试着合理解释。
3.小组交流与展示。
4.师生小结:空气是占据空间。
5.视频欣赏。空气占据空间,纸团会湿吗?
三、微视频:压缩空气有弹性。(介绍压缩空气的实验方法)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
1.教师出示注射器,拉伸一段距离的活塞,提问:注射器内有没有空气。如果有空气它占据了空间吗?怎么验证。
10.学生讨论,解释。
11.怎么做才能使子弹发射出去?
强调密闭空间,空气被压缩,有弹性。
12.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PPT出示图片
13.视频欣赏。空气能被压缩,在生活在的实际运用。
14.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
1.1空气占据空间吗
占据空间
空气
能被压缩
练习设计
【当堂检测】
1.空气固定形状(填“有”或者“没有”),看不见摸不着,占据空间(填“能”或者“不能”)。
2.空气被压缩(填“能”或者“不能”),压缩后具有。
教学后记
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1空气占据空间吗
共1课时
科目
科学
年级

主备人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5、能坚持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本课是《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的起始课,内容上做了如下安排:第一部分,引发学生讨论植物除了利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利用哪些方式来繁殖。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选一种可以用茎繁殖的植物,种活这株植物,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实践活动。第三部分,选用植物的根、叶繁殖。这是一个拓展活动,一般种类不是十分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几种植物让学生和茎繁殖一起进行尝试,进一步提高认识。
4、再看,“落叶生根”,落叶生根既是一种植物的名字也说明了它的繁殖方式,它是用什么繁殖的呢?
5、通过这些俗语和词语,结合我们今天的课题,你体会到什么?
1、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不是用种子繁殖的,它们又是用哪些部分进行繁殖的呢?你见过人家栽种某种植物的经过吗?
2、谈话:以上的这些植物都是通过根、茎、叶繁殖的,这些部分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是“纸条”,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是植物的茎。
竹子的地下茎繁殖在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外,可由教师介绍。
小结:植物有的是用种子繁殖,有的不是用种子繁殖。可以用根茎叶繁殖。
这里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学生错误的生活经验和缺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回答错误百出。可以提供一些阅读资料帮助认识。
讲解:它们是植物的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进行的繁殖科学上叫作营养繁殖。
指导学生注意土豆的芽眼。
板书设计: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营养繁殖茎
(无性繁殖)叶
3、谈话: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其中的一些植物,它们都是利用营养繁殖方式培育出来的,我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它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4、谈话:其实很多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但有些植物用营养繁殖常常具有很多的好处。你能谈谈吗?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第一部分,认识岩石的分布,了解岩石的用途。教材左图是山涧旁的岩石,右图是岩石组成的高山。教材试图以两幅图为引子,导出“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的话题。第二部分,探究岩石的特征。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样的物体才是岩石,使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然后,指导学生从物质的属性方面探究不同岩石的特征。这是本课的重要内容,能让学生获得自由选用材料、自主采用方法和步骤、自己确定标准进行科学探究的锻炼。
新桥实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六册
第四单元
课题:认识常见岩石
日期:月日
班级:五年级
人数:
课时:1
执教:赵春霞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并能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不同特征。
2、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等方面的特征,能说出几种具体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要求观察同号岩石的学生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谈话:大家发现这些岩石在哪些方面不一样?
1、学生观察图片发表看法。

2、学生交流。
3、学生讨论辨别。
1、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
2、分组观察记录。
学生汇报岩石观察发现。
3、学生根据同学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
出示观察提示:1.用放大镜观察,你能发现这块岩石的组成颗粒或条纹的特征吗?还能观察什么?2.用铁钉刻划,划痕与指甲划的一样吗?这块岩石是硬还是软?还发现了什么?
(3)大约4分钟后,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岩石观察描述。
学生描述后提问:你们知道他(她)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1、如何观察岩石。

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2017-2018年度第1学期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2017-2018年度第1学期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锥形瓶、量筒、烧瓶、自封口塑料袋、250ml烧杯 饮料瓶、锥子、长条胶布 250ml烧杯、方糖、高锰酸钾、玻棒、镊子 报纸、作业纸、餐巾纸、A4纸
报纸、作业纸、餐巾纸、红墨水、滴管、放大镜、A5纸 分组(学生)实验 棉布、尼龙、放大镜、火柴、红水、剪刀
演示实验
9
三年级上册第4章 实验4-4研究金属的性质
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2017-2018年度第1学期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周次/日期 1 2 3 4 5 6 7 8 科目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类型 分组(学生)实验 分组(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分组(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三年级上册第1章 实验1-2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剪刀、水彩笔、回形针、铅笔、卡纸、票夹、铅丝
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球 演示实验
曾霞、朱琴、陈清
三年级上册第2章 实验2-1观察蜗牛或蚂蚁,并完成一份观察记录 蚂蚁、昆虫观察盒、放大镜、试管、烧杯 三年级上册第3章 实验3-2观察水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第3章 实验3-5水的压力 三年级上册第3章 实验3-7研究水的溶解 三年级上册第4章 实验4-1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 三年级上册第4章 实验4-2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三年级上册第4章 实验4-3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10 11
三年级上册第5章 实验5-1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 三年级上册第5章 实验5-2探究乒乓球反弹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砂纸、铝勺、塑料棒、 木筷 演示实验 、烧杯、热水、钢板、铁锤(建议提供同种规格的不同 材料) 洗洁精、甘油、肥皂、吸管、洗衣粉、量筒、水、细铁 分组(学生)实验 丝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3.建桥梁》word教案(11)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3.建桥梁》word教案(11)

教学设计学校:新桥实验小学班级:五年级人数:日期:月日学科:科学课题:建桥梁教时:第1课时执教:姜美玲1、教学目标:1、认识桥的组成,知道桥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2、探究不同形状桥面的承受力不同,知道改变桥面的厚度和桥面的宽度等也可以改变桥的承受力。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证据意识。

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造出承受力更强的桥。

2、教学目标设计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课旨在通过动手制作和查阅资料,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能自定标准将桥梁进行分类,自主探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差异:通过学生“建”,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结构与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进度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了实验动手的技能,孩子的思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以往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分类标准的划分以及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的掌握,合作分工能力的培养,都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为什么一些桥梁上有桥孔”这些关于桥的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设计本课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实验和查阅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二、设计各种形状桥梁。

三、学习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谈话:同学们,请看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2、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桥?3、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5、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1、谈话:今天,我们就用两摞书做桥墩,用一张纸做桥面,你能设计出什么形状的桥梁?当然这张纸你可以折,可以改变它的形状,但是只能用这一张纸。

科学实验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科学实验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科学实验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一个科学实验小学教学设计模板,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个可用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模板,助你更好地设计科学实验课程。

一、教学目标:在开始设计科学实验教学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以下是一个例子: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设计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年级相匹配,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以下是一个例子:实验主题:光的传播实验内容:1. 实验一:光的折射- 实验目标: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折射现象。

-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长方形玻璃板和一束光源。

2. 将玻璃板放在光源和白纸之间,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折射现象。

3. 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和玻璃板的倾斜角度,观察其对折射现象的影响。

- 实验结果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线在玻璃板中的传播路径和折射现象,并得出结论。

2. 实验二:光的反射- 实验目标:观察光在镜面上的反射现象,并了解反射规律。

- 实验步骤:1. 准备一面平整的镜子和一束光源。

2. 将光线照射到镜子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和反射角的变化。

3. 改变入射角度和镜面的倾斜角度,观察其对反射角的影响。

- 实验结果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现象,并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在实验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流程、展示实验现象和结果,向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科学实验小学教案中的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科学实验小学教案中的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科学实验小学教案中的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实验教学设计,本文将从目标设定、实验准备、实施步骤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中,目标设定部分关注于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准备部分强调充分准备实验器材和安全措施;实施步骤部分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评价部分讨论对学生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

一、目标设定在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合理安排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推理能力。

二、实验准备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此外,还需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措施到位,例如提前了解实验中的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教师还应该对实验过程进行预测和预习,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三、实施步骤实施科学实验教学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安全。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

四、评价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是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的实验掌握程度、科学思维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总结: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准备实验器材和安全措施,并合理设定实验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引言: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实验课程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如教学主题的选择、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因此需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主题的选择是设计教学计划的第一步。

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选择与生活和日常经验有关的主题,如“水的性质与变化”、“空气与燃烧”、“植物生长与繁殖”等。

这些主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

在进行实验活动前,可以进行预实验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

然后,根据实验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的步骤和时间。

在实验课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通过活动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使用教材使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择教材时,需要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材,如图书、绘本、实验模型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上实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四、评价与总结在教学计划中,评价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能力的提高程度。

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在总结中可以对实验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这样可以不断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教学计划中,教学主题的选择、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案,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学会设计和执行简单的科学实验;3.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纸杯、水、盐、温度计、纸巾等;2. 实验设备:热源、计时器等;3.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等;4.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平板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实验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上节课内容的理解和疑问;3. 教师梳理学生的疑问,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

第二步:实验设计和步骤介绍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 教师分享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确定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设计实验步骤。

第三步:实验操作和记录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3. 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温度变化、溶解速度等要素,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四步:结果分析和讨论1. 学生将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出来,进行结果分析;2.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了解和掌握实验中相关原理和概念。

第五步:实验总结和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2.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悟;3. 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扩展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3. 推荐与实验主题相关的科普书籍、杂志或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实验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等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科学小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

2、知识讲解(5 分钟)简单介绍实验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做好理论铺垫。

3、实验操作(20 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

(2)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4、观察与记录(10 分钟)(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5、小组讨论(10 分钟)(1)各小组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问。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6、总结归纳(7 分钟)(1)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实验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7、拓展延伸(5 分钟)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教案示例:实验主题: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2)如何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实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简单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讲解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安全问题、操作规范等。

3、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讨论与交流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共同探讨解决。

5、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出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知识要点。

6、拓展延伸提出一些与本次实验相关的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续兴趣。

六、实验内容实验一:“溶解的秘密”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器材:杯子、水、盐、糖、沙子、勺子。

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倒入相同量的水。

(2)用勺子分别取适量的盐、糖和沙子,慢慢加入到三个杯子中。

(3)观察并记录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二:“电路的连接”实验目的:了解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使灯泡发光。

实验器材:电池盒、电池、灯泡、灯座、导线。

实验步骤:(1)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

(2)将灯泡安装在灯座上。

(3)用导线将电池盒、灯座连接起来,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三:“观察种子的发芽”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以及特点
学生回答
2.学生交流。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板书设计:
关节
固定关节 活动关节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预设:人体的躯干、大腿、手臂上有肌肉
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时间
活动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四、总结拓展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2、学生分析:
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骨骼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了解人体内肌肉的分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肌肉的工作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科学认识,为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肌肉隐藏于皮肤之下,难以直接观察,因此在体验、讨论、理解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了解骨骼肌的工作方式时借助于体验活动、教材提供的插图和相关的手臂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知道人体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4、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3课。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维持正常运动功能的条件: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正常的神经支配;3.心肺血管系统—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验、认识骨骼肌是如何工作的,了解骨骼肌的工作方式。
新桥实验小学___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8册
第一单元
课题:肌肉
日期:月日
班级:四年级1-4
人数:
课时:1
执教:陆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2、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学生交流体验。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3.作业:(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手臂活动模型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学生则可以在理解了肌肉的工作方式之后再去做模型,通过“动手做”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