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消防)规划、城市减轻震灾规划及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1.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属重要项目,其主要内容:确定城市防洪的标准;确定城市防洪的工程设施的布局;确定排涝工程的设施。

2.城市消防规划
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各等级消防设施。

如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消防站、消防栓等布置。

还有在规划中制定各种消防要求,消防规范,防火间距等的规定。

3.城市减轻震灾规划
在城市建筑上应采取减轻震灾规划,则偏重于发生震灾后救灾及疏散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避震疏散规划,包括疏散通道及疏散场地的安排;
(2)城市生命系统的防护,包括城市交通、通讯、给水、燃气、消防、医疗系统等;
(3)震前准备及震后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的布局;
(4)次生灾害的防止。

4.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城市人民防空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城市人防工程在总体规划阶段包括:确定人防系统的组成、主要人防设施的布置、确定人防设施的标准。

在详细规划阶段应包括:地下设施的规模数量、位置布局、平时的用途等。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3、城市总体防灾空间规划
(1)城市总体防灾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防灾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类各级防灾空间和防救灾设施布局的形态与结构形式。 主要由“点、线、面”构成。 “点”:指避难场所、防灾据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次生灾害源、防灾安全街区、 防灾公园绿地系统、开发空间系统等。 “线”:主要指防灾安全轴、避难道路与救灾通道、以及河岸、海岸等线状地区等。 “面”:主要指防灾分区、土地利用防灾计划、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各类防灾社区防灾性能的提
升,以及城市旧区的防灾计划等。
武汉市防灾分区划分图
(2)城市总体防灾分区: 根据用地适宜性、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城市行政区设置、疏散场所布局、防 救灾资源配置、重大危险源等次生灾害影响,合理划分各等级防灾分区,利于城市防灾资源整合 和分配。 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防灾分区。
一级防灾分区:分区隔离带不低于50m,利用隔离带或天然屏障(如河流、山川)防止次生灾害,
5
10 10 1 1 5 1 1 5
10
10 10 5 5 10 1 1 5
5
1 1 10 10 1 10 10 1
162
159 159 145 145 134 105 105 84
2
3 3 5 5 7 8 8 10
灾害项目总分计算方式=灾害历史分数*2+医疗院所受创程度*5+最大威胁*10+灾害可能性*7
能源供给系统
信息情报系统 电力是生命线系统的核心,主电网应形成环路,还应备有自发电机及可移动式的柴油发动机系统。
1、人防规划
确定人防系统的组成 主要人防设施的布置 确定人防设施的标准
2、抗震规划
偏重于发生震灾后救灾及疏散工作 在规划方面采取一下对策 (1)城市布局时应考虑抗震因素 (2)采用组团式,组团之间绿地可以提供避震疏散之用。 (3)安排疏散路线及疏散空间,居住区可就近疏散至公园、运动场地等处。 (4)疏散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即使两旁建筑倒塌,也不至于阻断交通。 (5)医疗单位应重点防护 (6)烈度在8度以上城市,建筑密度宜低于20%,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应有两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 道路。

避灾工程建设方案范本(三篇)

避灾工程建设方案范本(三篇)

避灾工程建设方案范本____年避灾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面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避灾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____年避灾工程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总体目标____年避灾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管理,减少自然灾害的伤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物质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1.加强灾害防护体系建设(1)加强地震防护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防控工作,提高地震灾害的承受能力。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治理、防洪堤防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增加水库和调节水闸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城市抗洪能力。

(3)加强防滑工程建设:加强山体护坡、防滑防灾工程的建设,改善地质灾害点,提高山区的抗灾能力。

2.加强环境保护工程建设(1)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提高水质监测和处理设施的建设水平,规范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

(2)加强空气质量改善: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治理,提高空气质量。

(3)加强土壤治理和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减少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沙漠化的发生,保护土壤资源。

3.加强社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1)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加强应急物资仓储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物资的供应和储备管理,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投入救援行动。

(3)加强灾后重建工程建设:完善灾后重建机制,加强对灾后重建的组织和经济支持,促进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施措施1.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1)制定避灾工程建设规划:制定具体的避灾工程建设规划,明确任务和目标,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对策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对策 综合防灾包含对各种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救援、灾后重建 等 ,应形成规划-投资-建设-维护-运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城市防灾工程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我国现有防灾体系的主要问题
综合防灾包含对各种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救援、灾后重建
城市防灾工程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 城市消防系统 2、城市防洪系统 3、 城市抗震系统 4、城市人防系统 5、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由城市急救中心、疏运通道以及给水、供电、 燃气、通信等设施组成。城市生命线系统是指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 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 施。
等 ,应形成规划-投资-建设-维护-运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 1) 加强区域间在和区域防灾协作 根据国家灾害大区划,确定设防标准;城市防灾应服从区域放在的 指挥协调;城镇之间的防灾协作也十分必要 2) 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 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适用性评价,避开灾害多发地;灾害不利地区 的老城,应降低人口与产业密度,调全,另外生命线系统必须建立健全 的应急机制和应急备用设施。从体系构成、设施布局、结构方式、 组织管理等方面,提高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和抗灾能力,是城市防灾 的重要环节。 4) 强化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提高防灾设施的使用效益,使其功能和布局适应灾害的多元化、网 络化、群发性的特点。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形成防灾的联动机制 平灾结合,将防灾设施融入到社会服务体系中,使其良性循环,自 我发展。 5)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体系 组建从中央到地方常设的综合性防灾指挥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和 统筹指挥。 6) 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 合理布置急救中心、血库、防疫站、医院等城市救护设施,保证其 服务范围和自身安全,从人员、设备、体制上保证救灾能力 7) 增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抗灾能力 高标准设防、地下化、节点的防灾处理(桥梁、隧道、管线等)、 提高设施的备用率(有足够的备用设施和容量)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一基本观点1、城市防灾:(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中,城市防灾(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的观点是指为抵抗和减少各样自然灾祸和人为灾祸及由此而惹起的次生灾祸,对城市居民生命财富和各项工程设备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纳的各样预防举措。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付广域性的重要灾祸,在灾前预防、灾祸急救、灾后重修等各阶段中,应当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备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

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备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亲密联系2、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的主要系统:(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结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公司共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

包含城市灾祸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祸应急方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告系统、火灾监督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一样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

包含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备。

(3)防灾专业设备系统:对应不一样的实行主体。

包含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备。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行,支持防灾专业设备效能的发挥,仍是难民生活的必备生计物质。

包含交通运输系统、水供给系统、能源供给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有关的建设。

包含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系统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城市主要灾祸源:(1)建设部 1997 年宣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大纲》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损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祸源。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23 6—

建 筑 工程 』 f
城市 防灾工程规划
杨 济 斌

( 温岭 市建 设 规 划 局松 门分 局 , 江 温岭 3 7 1 ) 浙 1 5 1
摘 要 : 对城 市 防 灾工 程 规 划进 行 了论 述 。 针 关 键 词 : 市 ; 灾工 程 ; 划 城 防 规
表 1 消 防 用水 1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内容 力 , 少火灾发生 和蔓延 减 1 . 1城市防灾系统总体工程规划的主要 内 的可 能 性 。 213城 市 火 灾 多 由 .. 容佾’ 分区规划) 111确 定城市 消防 、 防 、 .. 人 防洪 、 震等 人 为 失 误 引起 ,因 此 , 抗 消 设防标准 。 . 防必须发 动和依靠群众 。 11 .. 2布局城 市消防 、 人防 、 防洪等设施 。 健全消防制度 , 及消防 普 知识。 1 _ 制定 防灾对策与措施。 .3 1 l. J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 1 2 . 2城市消防标准 1 . 2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详细规划 的主要 内 城 市消防标准 , 主要 容 体 现 在 构 、 筑 物 的 防 火 建 l. _ 1确定规划 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 的布 设计上 。与城市规划密切 2 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 相关 的有关规范有《 建筑 1. .2确定规划范 围内地 下防空建筑 的规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 B 2 G 模、 数量 、 配套内容 、 抗力等级 、 位置 布局 , 以及 5 0 6 2 0 )《 0 1— 0 6、 高层 民用 建筑 设 计防 火规 范 》 指挥调度 多个消防队协同作 战的作用 ,消防站 平战结合 的用途。 fB 5 0 5 19 )《 防站建筑 设计标准} N 和消火栓是城市必不可少 的消防设施。 G 0 4 — 9 5、消 ( J C 1- . 3确定 规划范 围 内的 防洪堤标 高 、 2 排 1 18 )《 - 9 1、 城镇消防 站布局与 技术装备 配备标 231 防 站 规划 _ 消 . a 肖防站分级。消防站主要按 占地和装备 准}G J 1 18 ) 。 (N — 9 2等 污泵站位置等。 1. . 4确定规划范围 内疏散通道 、疏散 场 2 221通路消防。进行城 市道路敷设时 , .. 必 状况 划分 为三级 : 一级消 防站 : 拥有 6—7辆车 地 布局 。 须考虑消防方面 的要求 : 辆, 占地 3 0 m2 0 0 左右 ; 二级 消防站 : 拥有 4—5 占地 2 0 m 左 右 ; 50 三级消防站 : 拥有 3 1. . 5确 定规 划范 围内生 命 线 系统 的 布 2 a .当建筑沿街部分 长度过 10 5m或总长度 辆车辆 , 局。 以及维护措施 。 超 过 20 2 m时 , 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辆车辆 , 占地 20 m 左 右 。 00 b消 防站设置要 求: . 在接 警 5 i , m n后 消防 b .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 和内院的通 道 , 因城 市防灾工程 系统有 部分设施 同为城 队可达到责任 区的边缘 ,消防站责任 区的面积 市给水 、 排水、 电、 供 通信等工程设施 , 因其他 其 间距不大于 8 m 可结合楼梯间设置) 又 0( 。 c. 建筑 物内开设 的消防 车道 , 高于净宽 宜为 4~7 m 净 k 。运输量大的地区 , 应设特种消防 因素 ,有些 防灾工 程设施 的造价难 以估算 , 所 m。 站。 以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详细规划一般不作造价 均 应 大 于 或 等 于 4 d消 防道路 宽度应 大于 等于 3 m, . .5 净空 c消 防站布局要求 : 防站应位 于责任 区 . 消 估算。 的中心 。 消防站应设于交通便利 的地点 , 如城市 2 城市消防工程规划 高度不应小于 4 m。 消防站应与医院 、 小 2 . 1城市消防对策 e . 尽端式消 防道 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 干道一侧或十字路 口附近 。 5 5 学、 幼托 以及人 流集 中的建 筑保持 5m 以上 的 0 在 我国 , 城市 消防工作 的方针是 “ 防为 1 mX1 m。 预 £ 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 或沿两长边 距离 ,以防相互干扰 。消防站应确保 自身 的安 主, 防消结合” 首先 , 市布局 、 。 在城 建筑设计中 , 全 ,与危险品或易燃易爆晶的生产储运设施或 采取一 系列防火措施 , 减少和防止火灾灾害 ; 其 设 消 防 车道 。 次, 消防队伍 、 消防设施建设 、 消防制度和指 挥 g 过 30 . 超 0 0座 的体育 馆 、 过 2 0 超 0 0座的 单位保持 2 0 0 m以上的间距 ,且位于这些设施 占地 面积 超 过 3 0m 0 0 的展 览 馆 、 物 馆 、 的上 风 向 或 侧 风 向 。 博 组织机制应健全, 保证火灾的及时发现 、 报警 和 会 堂 、 商场 , 设 环 形 消 防 车道 。 宜 23 消 防栓 设 置 .. 2 有效组织扑救 。 a . 消防栓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 10 2 m。 211城 市 防 火 布 局 .. 222建筑物消防间距 。 .. 建筑 的问距保持也 h消防栓沿道路设置 , . 靠近路 口。当路宽大 a . 城市重点防火设施 的布局。城市 中不可 是消 防要求的一个 重要方面 ,我 目有关规范要 0 宜双侧设 置消 防栓 , 防栓 距 消 避免地要安排如液化气站、 煤气制气厂 、 油品仓 求 多层建筑 与多层 建筑 的防火 间距应 不小 于 于等于 6 m时 , 库等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 、储存和运输 6 m,高层建 筑与 多层 建筑 的防火 间距不小 于 建筑墙 体应大 于 5 m。 0 在布局消 防栓时 , 还必须注意 , 由于我国多 设施 。 这些设施应慎重布局 , 特别是要保证规范 9 而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 间距不小 于 m, 1 m。 3 要求 的防火间距。 数城市水压不足 , 在扑灭城市火灾时 , 单单依靠 消防车必须能进入灭火区域 , b城市防火通道 布局 。消 防车的通行范围 . 223消防用水( ._ 见表 1。 )大部分城市火灾均 消防栓是不行的 , 涉及火灾扑救的及时 陛,城市 内消防通道的布 可用水扑灭 ,保证消防用水是城市消防工作 的 因此 ,不能以密设 消防栓 的方法来降低道路应 局应合乎各类设计规范 。 重要 内容。城市消防用水可由城市管 网直接供 有 的消防车通行的宽度要求 。 也可设 置专 门的消防管道系统 。 在水量不足 c . 旧区改造 。城市 旧区是建筑耐火 等 给 , 城市 级低 , 建筑 密集 , 道路狭窄 , 防设施 不足 的地 的地 区 ,应设消防水池,或利用河湖沟的天然 消 区, 是火灾 高发 地区 , 并且延烧 的危 险性很大 。 水。 在河 网城市 , 应考虑沿河辟 出一些空地与消 因此 , 城市旧区的改造 , 防火是重要 的工作 。 防通道相连 , 作为消防车取水 的场所。 d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城 市消 防设施包括 . 23城市消防设施规划 . 消防站 、 消防栓 、 消防水池 、 消防给水管道等。 消 防设 施 有 消 防指 挥 调 度 中心 、 防 站 、 消 肖 2 . 建构 筑 物 防火设 施 应遵 照 有关 规 火栓 、 .2 1 消防水池以及 消防嘹望塔等 。其中 , 消防 责 任 编辑 : 依 凡 袁 范, 实行防火设计 , 提高耐火 等级和 内部消防能 指挥调度中心 一般在大 中城市 中设 立 ,主要起

浅谈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摘要:城市灾害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工程的“边界”理论,本文对城市的防灾空间规划系统进行简述,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仿真调控,建立了多层次、多目标、多调控的防灾规划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策略,以促进城市防灾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灾害;空间规划;防灾工程引言:城市防灾是关系到城市安全的重要课题,起初,人们对灾害的控制与研究多侧重于灾后的缓解,以应对突发事件为重点。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越来越重视灾害风险管理,城市防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成为城市防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城市防灾空间规划是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市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制度,以评估现有的防灾体系是否完善,以适应新时期的城市灾难。

1.城市灾害的特征1.1突发性大多数城市灾害具有强烈的突发性,使城市的防灾工作变得非常艰难,如地震、爆炸等突发事件,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城市造成严重的灾害。

1.2衍生性城市灾难常常与其它灾难的发生产生连锁效应,例如台风带来的暴雨、地震引发的山崩、海啸、洪水或干旱后的鼠疫。

其衍生性与灾害类型、灾害强度、灾害发生部位有很大关系。

比如,在城市中,不仅会对地面建筑物造成直接的损害,也会对城市的生命线建设造成威胁,进而引发诸如城市火灾之类的次生灾难,其危害比原生灾难还要严重。

1.3高损性灾害的破坏强度与区域的位置和密度有关。

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建筑密集、生产力密集的地区,同一类型的灾情所带来的损失就会更大。

当地价愈高时,政治、金融、通讯等公共设施愈密集,其损失愈大。

1.4扩散性城市灾难的空间效应区域,通常要比其产生的区域大,甚至可以达到的区域,这就是城市灾难的扩散。

如果一栋大楼着火,会引发附近的建筑物火灾,甚至引发爆炸。

2.城市防灾空间存在的问题城市灾难是新世纪社会中一种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毁灭性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灾难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目前,我国城市防灾空间的规划与建设都是以消极防御的思维方式进行的,而对灾害的预测和整个过程的参与还不够充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2.1重视程度不够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缺乏足够的重视。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第九章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一.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一)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含分区规划)1.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的设防标准;2.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3.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二)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2.确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数量、配套内容、抗礼登记、位置布局、以及平战结合的用途。

3.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4.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5.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线系统的布局,以及维护措施。

二.城市消防系统工程设施规划城市大火给城市生产、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所谓城市大火,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国家把一把火烧毁房屋在50栋以上,燃烧面积在3300m2以上的火灾叫城市大火。

(一)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1.易燃易爆、火灾危险大的单位在位置,周围环境、主导风向、安全间距等的控制;2.燃气调压站、石油液化气储配站、等的安全间距等;3.加油站的布点;4.火灾危险大的工厂的布局;5.旧城改造中的消防问题、消防通道、设施等;6.古建筑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措施;7.燃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设施的消防措施等。

8.设消防站。

(二)消防站规划1.消防站规划的内容消防站内建筑应包括车库、值勤宿舍、训练场、油库和其它建筑物、构筑物。

2.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原则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布局首要原则是,消防队接到火警后要能尽快地到达火场.具体地说.发生火灾时,消防队接到火警在5分钟内要能到达责任区最远点。

这一要求是根据消防站扑救责任区最远点的初期火灾所需要15分钟消防时间而确定的。

根据我国通信、道路和消防装备等情况,15分钟消防时间可以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物初期大火,有效地防止火势蔓延。

城市消防站布局要根据工业企业、人口密度、重点单位、建筑条件以及交通道路、水源、地形等条件确定。

其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平方公里。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抗震设施




城市抗震设施主要指避震和震时疏散通道和避震疏散 场地。 就地疏散(疏散至居所或工作地点附近的公园、操场 或其他旷地),中程疏散(1-2km半径内的旷地)和远 程疏散(外地疏散) 1.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5m,一般为主干道,大城市 应有至少两条以上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间距大于 20km。 2.疏散场地:人均避震疏散面积-6度1.0平方米,7度 1.5平方米,8度2平方米,9度2.5平方米
(1)城市防涝对策 河流洪水防治:“上蓄水,中固堤,下利泄” 1.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 (1)水土保持(防止山洪) (2)水库蓄洪和滞洪(防止河道洪水) 2.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 (1)修筑堤防 (2)整治河道 处于河道上中游的城市多采用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 处于河道下游的城市,河道坡度平缓,泥沙淤积,多采用以蓄为 主的防洪措施
城市人防工程设施





(一)指挥通讯工事:中心指挥所和各专业指挥所 (二)医疗救护工事:急救医院和救护站 (三)专业队工事:为消防、抢修、防化、救灾等各专业队提供 掩蔽场所和物资基地 (四)后勤保障工事:包括物资仓库、车库、电站和给水设施 (五)人员掩蔽工事:由多个防护单元组成,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各种单建或附建的地下室、坑道、隧道等,为平民和战斗人员 提供掩蔽场所 (六)人防疏散干道:地铁、公路隧道、人行地道、人防坑道大 型管道沟等,用于人员的隐蔽疏散和转移,负责各战斗人防片之 间的交通联系。
城市消防设施

城市消防设施有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 站、消火栓、消防水池和消防瞭望塔等。
消防指挥调度中心一般在大中城市才设立 瞭望塔一般结合较高的建筑物设置 消防站和消火栓是最重要的设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ppt课件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ppt课件

2、布局城市消防通道 城市消防车通行范围涉及火灾扑救的及时性,城市内消防通道的布
局应合乎各类设计规范
3、重视旧城区改造
城区内新建的各种建筑物,应建造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控制
三级建筑物,严格限制修建四级建筑;城市旧区是耐火等级低、建筑密
集、道路狭窄、消防设施不足的地方,是 火灾高发地区,延烧的危险
ppt课件
7
四、城市防灾措施
城市防灾措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政策性措施,另一种是工程性 措施,二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政策性措施又可称为“软措 施”;工程性措施可称为“硬措施”,必须从政策制定和工程设施建 设两方面人手,“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搞好城市的防灾工作。
1、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 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是建立在国家和区域防灾政策基础上的,主 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城市总体及城市内各部门的发展计划 是政策性防灾措施的主要内容。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法律、法规、标 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法等,都属于工程性防灾措施的范畴
ppt课件
8
五、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
1、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内容深度 (1)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防震等设防标准; (2)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 (3)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4)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
城市生命线系统:是指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 动必不可少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市政公 用设施。是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4)城市灾害的区域性特点
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城市灾害往往是区域性灾害的组成
部分,尤其是较大的自然灾害,长与多个城市受同一灾害
影响,灾害的治理防御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任务,单个城市
也无法有效地防、抗区域性灾害。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日益加剧。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这些灾害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成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探讨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希望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二、城市概况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市常年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重点考虑防洪、防风、抗震等因素。

三、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是指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的规划,从综合的角度考虑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城市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必要内容。

四、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防灾防险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

综合利用防洪、防风、抗震等综合治理手段,提高城市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 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4. 经济适用。

在实施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投入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五、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基础性的规划内容,对城市发展和自然灾害防范至关重要。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划定不宜建设的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2. 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防灾工程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防灾防险功能,保障基础设施在灾害发生时的稳定运行。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2)消防站的设置要求
1)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平方公里,接警后5分钟内必须到达 责任区最远点; 2)人口在15000至50000人的小城镇可设一处消防站,5万人 以上的小城镇可设1-2处消防站; 3)沿海、内河港口城市应考虑设置水上消防站 4)一些地处城市外围的大中型企业,在消防队接警后难以在5 分钟内感赶到的情况,应设专用消防站; 5)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运输量大的地区应设特种消防站。
城市中灾害的种类很多,但其中对城市影响最大和发生较为 频繁的灾害主要有四种:地震、洪涝、火灾和战争。
2、特点
(1) 高频度和群发性 具体表现在:对于“事故性”的小灾害。如交通事故、
火灾、煤气中毒等发生的频率较高,而且城市的规模与灾 害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的关系;
对于地震、洪水等大灾,则体现出群发性特点,次生灾 害多,危害时间长,范围广,多方面持续地给城市造成损 害。
3)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 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4)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 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5) 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 占地面积大于3000m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 道。
二、我国城市总体防灾形势
1、城市人口密度大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差 3、城市设防标准低 4、社会防灾观念薄弱
三、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一方面要考虑城市防灾要求,另一 方面加强各种防灾工程设施的规划。
我国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 城市防灾列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更加强调综合 防灾,并注重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所必不可少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 础设施,是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一方面,城市防灾对生命线系统依赖型强;另一方 面,保证城市生命线系统自身安全十分重要。城市 生命线系统被破坏本身就是灾难性的。从体系构成、 设施布局、结构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提高生命 线系统的防灾能为和抗灾功能,是城市防灾的重要 环节。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二)主灾与次生灾害
城市灾害往往多灾种持续发生,各灾害之间 有一定因果关系
发生在前,造成较大损害的灾害成为主灾。 主灾规模一般较大,常为地震、洪水、战争 等
发生在后,由主灾引起的一系列灾害,规模 较小,但灾种多,发生频次高,作用机制复 杂,发展速度快,有些次生灾害的最终破坏 规模甚至远超过主灾
建设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有利于防灾设施的综合 利用。
10.2.3城市的综合防灾
5. 建设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 6. 健全、完善城市综合与防灾标准
城市各类灾害中对城市影响最大和发生较为 频繁的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涝、火灾与战争。 针对这四种灾害的抗震、防洪(涝)、消防 和人防工作,是城市防灾工作的重点
第十章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规划
10.1 城市灾害的种类与特点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1、自然灾害 ① 气象灾害 ② 海洋灾害 ③ 洪水灾害 ④ 地质与地震灾害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2、人为灾害 ① 战争 ② 火灾 ③ 化学灾害 ④ 交通事故 ⑤ 传染病流行
1. 灾前的防灾减灾工作——灾害区划、灾情研 究与预测、防灾教育、防灾预案制定、防灾 工程建设
2. 应急性防灾工作——灾害警告、人员物资保 护与疏散、临时指挥机构建立、抗救灾人员 物质组成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资料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资料

第一章灾害:是以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结果体现的。

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灾害分类:1、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

2:人为灾害,指人类社会系统或自然社会综合系统运用发展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是人为因素给人、自然社会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1、气象灾害:①台风:特指其中心附近地面或海域12m高处最大风力≥12级(或≥64nm/h或≥32.7m/s)的热带气旋。

②大风:指瞬时风速≥17m/s③干热风: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0°,最小相对湿度≤30%,并伴有3级以上风的综合性天气现象。

④沙尘暴:指大量沙粒和尘土被强风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现象。

⑤霾: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⑥暴雨:(50mm≤日降水量<100mm),大暴雨(100mm≤日降水量<200mm),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mm)。

暴雪一般是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mm或以上,或12小时内积累降水量达6mm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2、洪涝灾害3、海洋灾害与海岸带灾:海岸崩塌是指发生在海岸的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峭的岩岸或黄土类土组成的海岸。

4、火灾与爆炸5、地质灾害与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又称塌方,山崩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现象,崩塌包括岩崩和土崩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发生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

滑坡是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整体向下滑移现象,也称垮山、走山、地滑、土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城市详细规划中的主要内容: (细致) ? (1). 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
距等。 ? (2).规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数量、配套
内容、抗力等级、位置布局,以及平战结合的用途 ? (3).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 ? (4).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的布局 (地震) ? (5).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线系统的布局,以及维护措施
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
? 防灾机构:研究机构(监测、分析、研究和预报)、 指挥机构(灾害指挥和设施建设)、专业防灾队伍 (经过训练装备较好的抗救灾队伍,重大灾难时动用 军队)、临时防灾救灾队伍(指挥机构组织或民间志 愿人员组成)、社会援助机构和保险机构(在经济上 对防灾工作和受灾人员和单位给与支持,帮助恢复生 产,重建家园)
? 我国防灾的总体形势: ? 1.城市人口密度大
? 建筑密度大,防护间距保持较困难,人为失误引起灾害多
?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差
? 配套不够,大灾害发生时,断水断电通讯中断等,严重影响抗灾 救灾工作
? 3.城市设防标准低
? 唐山6度,建筑倒塌
? 4.社会防灾观念薄弱
? 因灾损失远大于防灾投入,政府投资不足
? (二)城市灾害的高度扩张性
? 发展速度快,小灾不加控制变大灾,城市各系统互相依赖,触及一点涉 及全城。
? (三)城市灾害的高灾损失
? 城市,损失大(人员生命-财产),经济延缓多年
? (四)城市灾害的区域性特点
? 大自然灾害,同区域多个城市;城市灾害影响波及周围(灾民安置、精 神)
我国自然灾害与城市防灾形势
? (二)城市工程型防灾措施
? 城市防灾政策的指导下,建设一系列防灾设施与机构 的工程,也包括各项与防灾工作有关的设施采取的防 护工程措施(防洪堤、排涝泵站、防洪堤等)
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
? 城市防灾工作包括对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抗御、 救援和恢复援建等方面。
? (一)灾前防灾减灾工作 ? (二)应急性防灾工作 ? (三)灾时的抗救工作 ? (四)灾后工作
城市的综合防灾
? 定义:对各种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抗御、 救援和灾后的恢复重建,各灾种防抗系统彼此协调, 统一指挥,共同作用,强调城市防灾的整体性和防灾 设施的综合利用。
? 应注重防灾设施建设使用与城市开发建设的有机结合, 形成规划-投资-建设-维护-运营-再投资的良性 循环机制。
城市的综合防灾
准 ? (2).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 ? (3).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防灾对策:防患未然,灾害发
生后的救援疏散等)
? (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
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保证灾后的社会稳定、物资供应 和对外联系。)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 (二)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 2.科学布置各项防灾措施。(市、区级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
地(如绿地、广场等)和避难中心的设置与人员疏散的措施 )
? 3.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 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等对策 与措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 (二)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 1.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主要内容: ? (1).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的设防标
? (一)加强区域减灾和区域防灾协作 ? (二)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 ? (三)优化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功能 ? (四)强化城市防灾系统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 (五)建立城市综合防灾组织体系 ? (六)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
城市主要灾害的防灾对策与防灾标准
? 1.城市防洪对策与标准 ? 2.城市抗震对策与标准 ? 3.城市消防对策与标准 ? 4.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原则与标准
城市防洪对策与标准
? 原因:许多城市出于对水源、航运交通、排水便利等 方面需要常傍水而建,城市往往受到洪水和海潮的威 胁
? 山区城市可能遭到山洪暴发的影响
? 平原城市往往排水不畅,造成涝灾
城市防洪对策与标准
? (1)城市防涝对策 ? 河流洪水防治:“上蓄水,中固堤,下利泄” ? 1.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 ? (1)水土保持(防止山洪) ? (2)水库蓄洪和滞洪(防止河道洪水) ? 2.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 ? (1)修筑堤防 ? (2)整治河道 ? 处于河道上中游的城市多采用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 ? 处于河道下游的城市,河道坡度平缓,泥沙淤积,多采用以蓄为
城市防灾体系
? 1.城市防灾措施 ? 2.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 ? 3.城市的综合防灾
城市防灾措施
? (一)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
? 建立在国家和区域防灾政策基础上,体现在城市总体 及城市内各部门的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 规划)中和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城市规划法、消防法、防洪法)中。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 一.城市灾害的种类与特点
? 二.城市防灾体系
? 三.城市主要灾害的防灾对策与防灾标准
? 四.城市主要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与城市生命线系统的 防灾
城市灾害的种类与特点
? 1.城市灾害的种类 ? 2.城市灾害的特点 ? 3.我国自然灾害与城市防灾形势
城市灾害的种类
?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 自然灾害分为气象、海洋、洪水、地质与地震,还包
括生物灾害和天文灾害 ? 人为灾害包括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
病流行等
? (二)主灾与次生灾害 ? 城市灾害往往祸不单行,发生在前的,造成较大损失
的灾害称为主灾;发生在后,由主灾引起的一系列灾 害称为次生灾害。(地震、火灾、泥石流)
城市灾害的特点
? (一)城市灾害的高频度与群发性
? 事故型小灾害,(火灾、交通事故)高频,城市规模;大灾(地震、洪 水),群发,时间持续,范围广,城市多次危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 (一)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 确定防灾的等级、规模、布局和综合利用
? 1.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 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和规 模。(消防、防洪、人防、抗震;地理位置、城市重要性及受灾害影
响程度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