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叶连翘栽培技术有哪些
贯叶连翘的养殖管理

04 养殖效益与风险
经济效益评估
药材市场收益
贯叶连翘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具 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通过养殖贯 叶连翘,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经
济收益。
种植成本
贯叶连翘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种 子、肥料、农药、人工等费用。 在评估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
虑种植成本和销售收入。
价格波动
贯叶连翘的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 影响,如供需关系、季节性变化 等。因此,在评估经济效益时, 需要考虑价格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风险因素分析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贯叶连翘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 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贯叶连翘减产 或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气候变 化对风险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虫害
贯叶连翘的病虫害较多,严重的病虫害可能 导致贯叶连翘大面积死亡或减产。在养殖过
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
05 发展前景与趋势
市场现状与趋势
采收与加工技术
贯叶连翘的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其品质和药效都有影 响,技术创新也包括提高采收效率和加工技术。
政策扶持与产业转型
政策扶持
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包括资金补 贴、税收优惠等,有利于促进贯叶连翘产业的发展。
产业转型
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贯叶连翘的种植和加工逐渐向 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同时也在探索与其它产业的 融合发展。
贯叶连翘需要充足的营养,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并施以适量的复合肥,有助于 提高产量和品质。
气候选择
气温
贯叶连翘适应温凉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高温 和低温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降雨量
贯叶连翘需要适量的水分,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 过度干旱或积水。
中药材贯叶连翘栽培技术

中药材贯叶连翘栽培技术中药材贯叶连翘栽培技术1、生长习性。
贯叶连翘适应性较强,能耐寒,耐旱和耐湿,喜阳光充足,温和凉爽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易种植,但最佳种植区域为海拔800—1500米。
2、栽培技术⑴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在播种前深翻,并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粪2500公斤,复混肥50公斤或硫酸钾20公斤,整细耙平,作成宽1.5—2米,高20厘米的高垄,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
做到厢沟、围沟、腰沟三沟配套。
⑵繁殖方法。
贯叶连翘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种蔸繁殖。
①种子繁殖。
播种前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10小时,捞出摊于盆内或放在纱布袋中,置温暖处催芽。
每天浇水1—2遍,待芽萌动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间在3月上中旬,按株、行距25厘米开穴,深约3厘米,施入畜粪水后,每亩用种子5—8两,拌入混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中,匀撒播种(大田播种作厢规格见选地与整地)。
②种蔸繁殖与育苗。
选择无病斑、无虫口、无破伤、无冻害、壮实的春发嫩蔸(萌发点)作为种蔸。
将采回的新鲜根蔸,选择有发芽点,有生长能力的剪成小段,约3cm(寸许),开沟育苗,随剪随栽。
i、育苗时间:11月,月平均地温在10℃以下时进行。
ii、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向阳缓坡地,于九月深翻,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亩作基肥。
深翻30cm。
育苗前细耙整平,做成宽1.5—1.8米、长4—10米,龟背厢面。
iii、扦插:将种蔸芽点(根蔸)按3cm×5cm的株行距开条沟或打窝,然后以75度—85度的向北夹角斜放在准备好的沟(穴)内,覆土2寸压实,栽后浇足水分。
育苗期间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浇水宜喷淋,10—15天开始着床,无需再浇水。
一般苗龄控制在120天后移栽到大田。
⑶大田移栽①大田移栽时间:4—10月均可移栽,一般上午7:30—10:00,下午4:00—6:30移栽成活率最高。
②起苗和移栽:移栽前先将苗床上淋湿,以便带土移栽,起苗时将大小苗进行分级,便于移栽时分级移栽,移栽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兑浆浸根,随即移栽大田。
贯叶连翘高产栽培技术

①制钵 ( ) 术 块 技
在 头 年 l ~1 0 2月 做 营养钵
( , 块)其配方 : 每亩用细肥 土 200 过磷酸钙 1 , 0 、 0 用稀粪水或堰塘水拌湿 , 做成宽 13m、 83 m, 3c 长 .3 用 切块刀切成 3 3m见方 的营养块 , .c 每亩做 两厢 , 万 l
播 种前 深 翻 , 足基 肥 , 亩施 腐熟 农家 肥 施 每
250 g 复合肥 s k 0 k 、 o g或硫 酸钾 2 k , 细耙 平 , 0 g整 做 成宽 15 m、 2 c . ~2 高 0m的高畦 , 畦长视 地形而定 , 畦 间开排水沟约 3 c 兼做作业道。 0m, 3 2 繁殖方法 .
上: 好 整
警
色点 果圆 , , 水状起内多 , 及 。 腺 ; 长形 裂 有 泡 突 , 栽 后日 。 蒴 开具 含 栽 寸
粒种子 , 子细 小 , 种 圆桶形 , 黄褐 色。花期 5 ~8月 , 果期 9 0月 。 ~1 贯叶连翘 分蘖 能力较 强
,
可在 秋 季或 春季从 母
圆形或披 针形 ; 花瓣 5 黄色 , 圆形或 长 圆状椭 圆 , 长
人畜粪水 , 浇透水后 盖树叶或 草保墒 , ~1 7 0天后 即 可出苗 。出苗后撤 去覆 盖物 。
②移 栽
.
于 翌年 4月
.
形雄 多 ,房 状 锥 ,瓣 花 均 黑 、 2= 开 ,穴 苗 ~株边 边 ,蕊 数子 卵 圆 形花 和 药 有 5 距 = 穴每 栽 56 ,挖 (
按 l ~2 咖 宽开浅沟。由于贯叶连翘种子细小 , 5 0 又 具光敏特性 , 以播 种时应 与拌 有草 木灰 的沙 土混 所 匀播种 , 每亩用种子 0 3 ・k o播后不覆土 , ・ ~04 g 轻施
连翘栽培技术

连翘栽培技术连翘,学名朴梅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退热等功效。
连翘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正确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连翘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连翘栽培技术的种植地选址、土壤肥料、移栽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种植地选址选址是连翘栽培的第一步,选择适宜的地点有利于连翘的生长和发育。
应选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有保护遮荫的山地或丘陵地带。
在选址时,应注意远离工业区、人口密集区和交通干线等污染源和噪音源。
二、土壤肥料连翘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土壤要求不高,原则上能生长牧草的地方都可以种植。
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以便连翘根系的生长。
对于土壤肥料的选择,可以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进行施肥。
一般连翘在生长期需要施入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如果不确定应如何进行肥料配比,可以向技术人员咨询,以确保连翘的生长情况。
三、移栽1、种子选取:选种要越大越好,种子表面要有鳞片,生长孔不宜直露,阳面宜略凸起。
2 、种植时间:在立春后,霜后即可种植,每平方米可用8~12克种子;3、培育条件:为保证发芽前的密闭、保温效果,灌木切叶枝截取的枝条宜长于15cm,切口斜切,从下部分1/3处开始,切口内宜抹生根粉,切后应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再放入生根介质中进行培育。
四、连翘管理1、浇水:连翘生长需要水分,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多浇水。
特别是在连翘刚刚移栽后,一定要避免水浸或过度干燥。
2、除草:连翘生长期容易生长杂草,需要定期除草。
如果杂草生长旺盛,可用除草剂轻微喷洒,但要尽量保证连翘不受到损害。
3、防治病虫害:连翘是一种受到病虫害攻击比较少的植物,但也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如蚜虫的侵害,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4、控制落花:在连翘花期,花量较大,而又经常下雨,容易使花落,对花期和亚麻籽的产量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可以在花朵开始膨胀时使用适量的生长调节剂喷洒。
总之,连翘栽培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过程,需要农民在实际的生产中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取得满意的连翘产量和品质。
中药材贯叶连翘栽培技术

中药材贯叶连翘栽培技术中药材贯叶连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疾病。
贯叶连翘的栽培技术对于保障其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贯叶连翘的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一、土壤选择贯叶连翘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酸性砂质壤土,pH值应在5.5-6.5之间。
应该选择肥沃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二、气候环境贯叶连翘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光照充足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摄氏度,不耐寒,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对炎热和干燥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在栽培贯叶连翘时,要选择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地区。
三、繁殖方式贯叶连翘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需要在2-3月间进行,选用发芽率高、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
分株繁殖则需要在秋季进行,选择健康的母株进行分株,保留根系完整的部分进行移栽。
四、施肥管理贯叶连翘在生长初期需要施以适量的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可以在种植前充分施入好腐熟的有机肥料。
在生长期间,每隔20-30天进行追肥一次,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充足供应养分。
五、病虫害防治在贯叶连翘的育苗和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保持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如蚜虫、粉蝨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控制。
六、灌溉管理贯叶连翘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开花结果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积水和过湿,以免导致病害的发生。
在生长期间,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管理。
七、采收与加工贯叶连翘一般在生长2-3年后达到采收期,采收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避开雨雪天气。
采收的部位主要为嫩叶和嫩枝,应该避免过度采收,以保证植株生长的能力。
采收后,应该及时晒干或者适当晾晒,并严格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以保证贯叶连翘的药用品质。
贯叶连翘栽培技术有哪些

贯叶连翘栽培技术有哪些贯叶连翘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又名千层楼、小对叶草、赶山鞭等。
大家知道贯叶连翘栽培技术有哪些吗?店铺分享了贯叶连翘栽培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贯叶连翘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贯叶连翘喜阳光、湿润,适宜在海拔1000~1500米的坡地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二荒地也适宜栽种,路旁、房前屋后均可种植。
2.整地土地深翻细整,拣尽石头、杂草、树根;每667平方米(1亩)施厩肥1吨,磷肥25公斤,整平耙细,做畦。
一般畦宽12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沟深15厘米,畦面呈瓦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待播。
干旱地区,要在耕前灌水,以保证土壤湿度。
或者在早春趁墒情较好时整地后进行覆盖保墒。
贯叶连翘栽培技术二、繁殖1.种子繁殖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生产上以直播为主。
选择生长健壮、多分枝、花果量大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
因种子细小,蒴果在植株上开裂后不易收集,因此必须适时采收。
一般于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待蒴果变干、变褐时连同果实一起采收,再晾晒、轻击、脱粒、净种,用湿沙土层积储藏备用。
播种时应将种子与拌有草木灰的沙土混匀播种。
于立冬前后或在春季播种。
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区,每年4月下旬播种。
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以条播为主。
条播便于苗期田间管理,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沟深3~5厘米、沟宽10厘米、行距2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要浅,一般播后覆膜的覆土0.5厘米,不覆膜的覆土1~1.5厘米;播种量为每667平方米0.3~0.4公斤。
播后7~10天即可出苗。
当苗高3~7厘米时,按株距10~15厘米间苗补植,间去过密苗、弱小苗及病虫苗。
或丛植,每丛3~5株,丛间距20~25厘米,每667平方米留苗15000株左右。
2.分株繁殖贯叶连翘分蘖能力较强,可在冬季或春季从老株边挖取带根的分蘖苗栽种,每株应有1~2个芽,一般应选阴雨天进行,并尽量多带泥土,随分随栽,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栽种方法: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的规格开横沟或直沟,沟深可根据种苗大小而定;将分株苗均匀地放入沟内,株距15~20厘米,用开第二沟的沟土覆于第一沟的种苗上,压实;栽后浇1次透水,栽植时若植株已展叶,应将叶片露出土表。
贯(冠)叶连翘栽培技术

本 品适应 性较强 , 耐寒 、 耐旱 和耐湿 , 阳光 充足 , 喜 温和 凉 爽气候 ; 土壤要 求不 严 , 对 在海 拔6 0 0 m以上的 山 区易种
植, 但最佳 种植 区域 为海拔8 0 ~15 0 0 0 m。
2 栽培技 术
21 选 地 与 整 地 .
233 移 栽规格 平淌 田按 1e 0 m的株行 距 , 田按 .. 5 m X2 c 坡
2 e 0 r的株行 距移 栽。 0 m X3 e a 移栽 时用锄 头 , 按上 术规 定 的
选 择 土层 深厚 , 松肥 沃 的土 壤 进行 种植 。 播种 前 疏 在
深翻, 并施 足基 肥 , 6 m 施腐 熟农 家粪25 0 g 复 混肥 每6 7 0k , 5 k 或硫 酸钾2 k , 细耙平 , 成 宽 1 0g 0g 整 作 . 5~2O 高2 e .m, 0 m
前厢 面 。 3) ( 扦插 : 种 蔸 芽点( 蔸 ) c c 将 根 按3 m X5 m的株 行 距开 条 沟或 打窝 , 然后 以7 5—8 。 的 向北夹 角斜 放 在准 5 备好 的沟( ) , 穴 内 覆土 6m压 实 , e 栽后 浇 足水分 。 育苗 期 间 要保 持苗床 土壤湿 润 , 浇水 宜喷淋 ,0 1d 开始着 床 , 1 5 后
收和 贮藏等 。 关键词: 冠 ) 贯( 叶连翘 ; 栽培; 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 6 . 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 7 1( 1 2 0 4 0 2 7 7 0 3 2 1 )2 — 8— 0 0
贯( ) 冠 叶连翘 为藤黄科植 物贯 叶连 翘的全草或 带根全 草 , 名不过 路黄 , 对叶草 。 具有清 热解毒 , 又 小 其 收敛止 血 , 利 湿之 功 。 用于 治 咯血 、 可 吐血 、 口鼻生 疮 、 毒及 汤 火伤 肿 等 。 代研究 本品有 抗病毒 、 抑郁作 用 。 国用它作 抗抑 现 抗 德 郁症 药 已有 l0 O 多年 的历史 。 最新 研究 表 明, 叶连翘 对艾 贯
贯叶连翘栽培技术探析

贯叶连翘栽培技术探析肖庆丽(长子县发鸠山林场山西长治046600)摘要:临床实验证明贯叶连翘含有的活性成分金丝桃素对于脑部神经有调控作用,治疗神经抑郁症疗效显著,欧美医药市场对其需求量极高。
野生连翘在我国的分布较广,近年来因贯叶连翘经济价值连续上升,致使国内药农在野生采集时,没有平衡好长期经济利益,采集时连根拔起造成野外物种分布资源遭受严重损害。
本文主要探讨贯叶连翘的热加工栽培技术,为保护野生种群提供助力,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贯叶连翘;人工栽培;植物学特征中图分类号:S56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4-0017-011贯叶连翘特征贯叶连翘属于多年生草本科,成熟个体的高度约为20~60cm 不等。
直立茎呈圆柱形,有分枝。
生长的枝叶繁密,叶呈对生,基部有包茎。
贯叶连翘的花共有片花瓣,花长于茎顶端部位,开黄色花,其花瓣和花药都有黑色的腺点,开花期较长,从5-8月份都为开花期,开花期共持续4个月,结果期有2个月,从9-10月都为结果期。
贯叶连翘野生物种原产于海拔800m以上在灌木丛林中,在海拔800~2000m灌木丛林中有分布。
贯叶连翘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其抗寒能力较好,环境适应性较强,抗旱、抗旱以及耐湿性能较好。
引种种植在600m以上的温和凉爽的山地上就可存活。
品质最佳的种植区域为海拔800~1600m高度。
贯叶连翘对于生长环境的土壤要求并不高,最佳种植土壤为肥沃夹沙土壤。
选择栽种土地时,需要远离公路和工业园,选择无金属污染的土地进行种植栽培。
2人工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土选择阳光充裕的阳面肥沃土壤作为种植地,正式播种需要深翻土地,施入足量的底肥,每亩土地需要施肥料3000kg,其中腐熟农家肥和复合肥的比例为5:1,使用钉耙整土,药田高畦以宽2cm、高15cm为宜,具体高度和宽度可视药田具体地形决定。
畦与畦之间需要挖深度为30cm的排水沟,确保贯叶连翘药田排水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叶连翘栽培技术有哪些
1.选地
贯叶连翘喜阳光、湿润,适宜在海拔1000~1500米的坡地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二荒地也适宜栽种,路旁、房前屋后均可种植。
2.整地
土地深翻细整,拣尽石头、杂草、树根;每667平方米(1亩)施
厩肥1吨,磷肥25公斤,整平耙细,做畦。
一般畦宽120厘米,畦
沟宽30厘米,沟深15厘米,畦面呈瓦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待播。
干旱地区,要在耕前灌水,以保证土壤湿度。
或者在早春趁墒
情较好时整地后进行覆盖保墒。
1.种子繁殖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生产上以直播为主。
选择生长健壮、多分枝、花果量大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
因种子细小,蒴果在植株上
开裂后不易收集,因此必须适时采收。
一般于每年9月下旬至10月
上旬,待蒴果变干、变褐时连同果实一起采收,再晾晒、轻击、脱粒、净种,用湿沙土层积储藏备用。
播种时应将种子与拌有草木灰
的沙土混匀播种。
于立冬前后或在春季播种。
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
地区,每年4月下旬播种。
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以条播为主。
条播便于苗期田间管理,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沟深3~5厘米、沟宽10厘米、行距20厘米开沟,
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要浅,一般播后覆膜的覆土0.5厘米,
不覆膜的覆土1~1.5厘米;播种量为每667平方米0.3~0.4公斤。
播后7~10天即可出苗。
当苗高3~7厘米时,按株距10~15厘米
间苗补植,间去过密苗、弱小苗及病虫苗。
或丛植,每丛3~5株,
丛间距20~25厘米,每667平方米留苗15000株左右。
2.分株繁殖
贯叶连翘分蘖能力较强,可在冬季或春季从老株边挖取带根的分蘖苗栽种,每株应有1~2个芽,一般应选阴雨天进行,并尽量多带
泥土,随分随栽,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栽种方法: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的规格开横沟或直沟,沟深可根据种苗大小而定;将分株苗均匀地放入沟内,株距15~20厘米,用开第二沟的沟土覆
于第一沟的种苗上,压实;栽后浇1次透水,栽植时若植株已展叶,
应将叶片露出土表。
1.中耕除草
贯叶连翘第1年生长缓慢,须中耕除草5次。
第1次结合匀苗进行,第2、3、4、5次分别在5、7、9、11月进行。
以后每年都可中
耕除草4次,分别在3、5、7、10月进行。
2.施肥
苗高30厘米左右追肥,每667平方米施稀人畜粪水1吨;6~7
月再进行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施尿素5公斤。
要控制氮肥
施用量,增施磷、钾肥。
合理密植,以防倒伏。
在贯叶连翘的生长
过程中,忌用任何农药。
1.采收
药用贯叶连翘为其地上部分全草,一般每年可采收2次,第1茬在6~7月花前期采收,用利刀割取地上部分,忌将根带起,以保证
每年都有药材收获,采后及时追肥、培土,以促发新枝;第2茬在
10月中下旬采收,具体时间随气候和海拔、温度不同而定。
一般以
蕾期至将开放时质量最好,在盛花期金丝桃素含量最高,花后质量
下降。
采收时注意戴好手套,避免眼和外露的皮肤与植株接触。
2.加工
新鲜植株必须在采集之后立即加工。
应防止光照,将植株打成捆,然后干燥,以微温干燥为好。
天气温和条件下,可将植株铺在平板
上干燥或通风处阴干。
将打捆的贯叶连翘用布袋包装,放于干燥通
风处,注意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