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论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
(一)主张自由放任
(二)主张分工
(三)主张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商品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原因:先天的自然禀赋;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2.例子
(1)分工前的产量各为1单位
如何分工?
(2)分工后的产量
(1)1:1交换后的数量
二、比较成本论
大卫李嘉图
(一)适用的分工条件
(二)分工原则——两优取重,两劣择轻
两女士的例子
(三)李嘉图的例子
1.分工前的产量各为1单位
如何分工?
(2)分工后的产量增加了
(2)1:1交换后的数量。
按比较成本的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各自国内的消费
水平,节约社会劳动。
该理论主张自由贸易,主张国际分工。
(四)比较成本论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五)该理论的缺陷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不完善之处
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也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有同样固定的比例;劳动不是同质的;劳动和资本可以在不同生产类型之间替代。
后发展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2.假设较多
(1)两国两商品;
(2)劳动价值论;
(3)成本不变;
(4)没有运输费用;
(5)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则完全不能流动;
(6)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7)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8)物物交换;
(9)完全国际分工;
(10)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一种静态分析。
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第二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及其验证和解释
一、要素禀赋论资源赋予论
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一)理论基础
以一般均衡论为基础。
货物的供应最终依赖于(1)生产要素的供给;(2)生产的物资条件(生产函数)—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
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由供需相互决定的。
(二)H—O理论的分析思路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2.在一定汇率范围内,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就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
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P67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决定的。
结论:如果一个国家某种生产要素供给丰富,则该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则该国出口该产品。
反之亦然。
(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1941
在短期内由于因为生产要素不流动,国际贸易只影响产品价格。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而出口产品价格上升,所以出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都会增加。反过来,由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进口竞争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都会减少。
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
(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四)赫—俄—萨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1948
eg.澳大利亚出口小麦,日本出口布匹。
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价格会提高,日本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价格会下降,两国土地价格的差距逐步缩小。
劳动力的价格也如此。
长此以往,会使两国的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均等。(五)罗布津斯基定理
斯—萨定理、赫—俄—萨定理都假定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变。
罗勃津斯基定理分析生产要素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
与H-O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并称为要素禀赋原理的四大定理。
二、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
要素禀赋论认为一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按照这一原理, 美国是资本供给__,劳动力相对__的国家,美国应该出口_____产品,进口______产品。而里昂惕
夫对美国贸易结构的验证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里昂惕夫反论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要素密集度逆转,又称要素密集度反向论。
2.人力资本
3.贸易壁垒说(市场不完善论)
4.需求偏向论
5.自然资源的稀缺
第三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发展的动因:
1.里昂惕夫之谜。
2.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发展变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为主;
(2)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
(3)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4)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
一、模仿滞后假说——技术差距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1959年提出来的。
该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
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由于与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其他国家的模仿存在技术时滞,在这段时间内,其他国家进口该产品,因而引起国际贸易。当其他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之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最后甚至可能从其他国家廉价进口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