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浅谈教师如何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浅谈教师如何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教育要大众化,大众要素质化,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早已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新课程体系,是真真正正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才能确保新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一、正确认识教法和学法的关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法和学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教法适应学生的学法,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相反,教师的教法不适应学生的学法,则学生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差。
可见,教师的教法来源于学生的学法。
教师应当先研究学生的学法,再研究自己的教法,最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对教师来讲,教是主观的、盲目的,对学生来讲,学是被动的、强制的,当然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而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即教师采用适合于学生或绝大多數学生学法的教法,对教师来讲,避免了教的盲目性,对学生来讲,增强了学的主动性,当然极大地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
因此,教师的教法来源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应适应学生的学法,是以学定教,不是以教定学。
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怎么教,而不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
教师应当先研究学生的学法,根据学生的学法来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教法,这才是教师正确的做法。
二、正确认识学会与会学的关系传统教学注重于让学生学会,而现代教学既注重于让学生学会,更注重于让学生会学,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传统教学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习活动本身,会学则是终生受益。
如果把知识比作产品,学会意味着拥有产品,而会学则意味着可以随时生产产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会学才能真正学会。
从“活到老,学到老”以及“终生教育”的观点来看,会学是现代社会合格人才必备的生存条件,不会学习的人最终也就无法生存。
浅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浅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还需要富有耐心、热情、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角度探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该具有开放性、进取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实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还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
二、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师需要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讲授、讨论、游戏、案例、实验、演示等。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课文示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等不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唱歌、背诵、情景对话等多种简易有趣的短小有力的语言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三、班级管理优秀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注重关注学生的学科水平,学习方式和管理纪律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管理上,教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测体系和行为规范,并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四、教师发展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进取,用心论新方法和新理念,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思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认知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持续的教师发展?当然,这需要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求更高水平的教育思考,思考教育工作的多层面,积极参加学术性、思想性活动,接受前辈的指导和借鉴他人的教育方法等。
总之,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教师本身具备坚实的专业素养,以及良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追求更高水平的教学水平和认知水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四、追求全新课程价值 ,构建合理教学框架
知识 与技 能 、过 程与 方法 以及 情 感 、态度 与 价值 观三 方 面 的整
上 的安 全 和精 神 上 的 鼓 舞 ,使学 生 的思 维 更加 活跃 ,热 情 更 加 高 合 ,体现了思想 品德课新课程追求的价值 。如何落实新课程追求的 涨 。 当然 ,教 师还 要 注 意 培 养学 生 的 自律 能 力 ,注 意 教 育 学 生遵 价 值 ,构 建课 堂教 学 合 理框 架 ,是 广 大 思 想 品德 课 教 师思 考 的 问 守 纪 律 ,与 他人 友 好 相 处 ,培 养合 作 精 神 。教 师 除 了参 与 、促 进 题 。首先 ,重 视结论 与 过程 的统 一 。在 思想 品德 课教 学 中 ,如果 学 学 生 的 学 习 之外 ,更 重 要 的 是对 学生 的学 习 给 予指 导 ,应 帮 助 学 生 所 接 触 到 的 只是 一 些 看 似 确定 无 疑 、不 存 在 任 何对 立 与 冲突 的 生 制 定 适 当 的 学 习 目标 ,并 确 认 和协 调 达 到 目标 的 最佳 途 径 ;指 “ 客 观真 理” ,学 生在 经 过了枯 燥 乏味 的教 育后 ,只是熟 悉 了一 些 导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掌 握学 习策 略 ;创设 丰 富 的教 学 环 现存 结论 并形 成对 这些 结论 确信 无 疑 的心 向 ,那 么这 种教 育 功能 就 境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动 机 ,培 养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为学 生 提 供 各 不是对 个 性 的发展 和解 放 ,而是 对个 性 的控 制 和压抑 。其 次 ,重 视 种便 利 ,为学 生 的学 习服务 。
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浅谈农村初中“课改”的现状及建议新洲区辛冲镇第二初级中学梅玉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旧的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正是在这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也相继加入了“课改”的行列。
随着“课改”的逐步实施,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正在悄悄改变着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园进一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在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村学校的“课改”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共同来发现、来思考、来解决。
一、进步与成效(一)互动课堂活起来我镇推行“课改”以来,教师上课不再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而是在逐渐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引导者;由课堂的表演者转为学生表演的发动者等。
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展示,课堂上呈现出和谐互动、充满活力的氛围。
(二)学习兴趣高起来在课改的推动下,学生由以前的听老师讲,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这种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兴趣也更浓了。
(三)师生关系好起来课堂上,老师改变了以前“一言堂”的教学风格,在学生眼中,老师不再是那个让人敬而远之的严师,而是亲切指导自己学习的良师益友。
同学之间由于互帮互助、一起讨论,感情也更融洽了。
二、问题与难点(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难以转变有些教师教师还是习惯于用传统教学法滔滔不绝地“传道授业”,认为只有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才是对学生负责的,他们总觉得只有把该讲的都讲了、都告诉学生了,心里才踏实了。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突现有些老师虽然投入了“课改”的行列中,但改的只是形式,“穿新鞋走老路”,上课还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体现得很好的,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只是被动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做练习。
浅谈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内容提要】从“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分别阐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学习方式转变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向、多角度、多手段和自主学习的发散型教学模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我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新理念。
这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是从新的教学理念中生发出来的。
教师们总结了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学生单方向发展,新课程以多方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教学独立学习,新课程以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单边活动,新课程以双边活动。
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初步掌握了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材料搜集,幻灯片制作的各种方法,各位教师基本能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制作出相关的教学课件。
因而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加强了业务学习,形成了共识。
广大教师正迸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以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在树立在实践。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教学,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
浅谈音乐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方法
浅谈音乐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方法摘要: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分析是音乐教育关键内容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发生了改变,音乐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这就对音乐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理念;控制方法1导言从古至今的教育发展史来看,人们的教育活动无非就是从神化转化为物化,最后再转化为人化的过程。
所以教学的理念需要做一些改变,需要从“崇拜”到“占有”再到“尊重”。
尊重教育不仅是尊重教育的规律,还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进行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尊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个性化和专业性发展进行尊重。
2音乐教育教学理念概述从教育发展史来看,音乐艺术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音乐艺术随着人类的进化不断发生改变,慢慢变为现在多元化的形态。
音乐艺术凭借着自身强大的能力对人类进行指引,这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在对音乐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学校需要遵循由远及近这一原则。
此外,还需要将音乐审美作为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一定的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高师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
我国的音乐教育尤为注重对传统音乐的融入。
这两种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点和连接点,可以使学生对多元化的音乐加深印象。
高师音乐教育是从全新的、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音乐文化教育,是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可以使学生的音乐品位以及艺术修养有所提升。
高师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都对音乐文化整体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现代的音乐理念也不断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中充满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浅谈新教育理念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新教育理念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新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变幻呢?为什么要这么变换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是当前课改实验深入发展的关键自课改以来,一线教师“与课改同行”,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成长与发展的幸运,同时在这个进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种情况表明教师的改革愿望、改革理念与实际的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实质上触及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语文课改中的教师角色及其转变问题,这是当前课改实验深入发展的首要问题。
新课改使得传统的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难以继续下去了,作为组织者、合作者(交流者)、激发者、引导者、革新者的复杂的教师角色已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种教师角色定位的复杂性是由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这些角色共同存在于一个动态的关系架构中,相互作用。
在当前(课改初期),教师作为革新者的角色尤为重要。
革新者是愿意接受新事物、认为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而一般说来,思维惯性会使人们害怕放弃自己所熟悉的经验,因而变化与革新通常会使人感到不舒服。
人们只有确信变革会带来好处的时候,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
参与课改已使老师们进入了革新者的角色,在课改中每一位教师都获得了深刻的、丰富的个人体验。
如有的老师说:“以前我教生字,都是详细地讲解,或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分析字形……现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想办法。
”“在布置作业时,我改变了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作业模式,注意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
”“我们真的不能小瞧了孩子们, (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他们自己定角色、自己化妆,合作得非常好,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课改中丰富、深刻的个人体验,使角色的改变逐渐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这是课改成功的真正基础。
二、全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良好基础这次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首先是教科书的变革。
浅谈新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
浅谈新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新教师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育事业的新人,需要快速适应并实现角色转变,以适应教育工作中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针对每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快速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术观念。
在学生时代,我们通常以被教育者的身份接受知识和培养,而成为一名教师后,我们需要转变为教育者的角色,承担起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创造知识、理解知识并传递知识的状态。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思考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
其次,新教师还需要快速适应和融入学校的教学团队。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还是一个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与教育团队进行良好的协作,与同事们密切配合,分享经验和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与老师们合作备课、参与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等方式来积极融入团队。
第三,新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
在教学方面,我们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并运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文化和秩序,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新教师在角色转变中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除了需要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和相关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和教育新技术的发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新教师实现角色转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但我们可以通过快速适应和积极主动去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持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在教育事业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和成长。
浅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浅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爱学生、关心学生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关心学生既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方面的关怀,也包括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只有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教育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热爱教育、教学有特色优秀教师热爱教育,因为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够为社会、为学生做出贡献。
同时,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实际效果,为此,他们会充分理解并把握教学的难点、痛点,追求教学的高度质量。
此外,优秀的教师也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并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
通过这些方式,优秀教师才能够在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拥有专业素养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
优秀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进修,了解最新的教育发展、学科知识和技能。
他们不仅关注教学过程,也会深入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指导。
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也能增加教师对待工作的自信和决心。
四、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教师职业道德是评价教师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意识。
教师要像行医者一样严守职业道德准则,做到公正、公平、有担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个人形象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担负起培养青年一代的重任。
总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要,要注重学生关怀、热爱教育、教学有特色、拥有专业素养和树立职业道德意识等多个方面的提升,在努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引领学生向前发展。
教师的成长、进步,也代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浅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浅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教师就是教育事业中的灵魂。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浅谈一下。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解惑,引导学生。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只有将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相结合,才能够做好教育工作。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育理念。
教学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才能够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育理念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位优秀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师德是一名教师的灵魂和底色,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
丰富的人文素养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懂得崇尚美德,注重人文关怀,才能够在教育工作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只有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教师需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需要耐心、细心地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浅谈“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高三A 黎胜军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分别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这就像是党和人民的关系:党是人民的先锋,领导人民,在整个国家中起“主导”作用,而广大人民则是社会根本,是党的拥护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体”。
一个国家要想富强,除了起主导作用的执政党英明决策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充当国家“主体”的人民勤奋努力。
同理,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要发展进步,除了配备优秀的教师,更要有一群优秀的学生。
并且师生双方要在一个共同的目的下一起使劲,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那么,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会不会发挥主导作用就要看有没有依据不同学生、不同学习主体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绝对认同,师生双方的努力才能取得最大成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学定教,有效教学”是值得肯定的。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实际上完成了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
“以学定教,有效教学”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促进学生进步。
这是符合我校“进步、幸福”的质量观的。
因为只有教师传授学生需要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去主动地学习、参与并且吸收。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成为真正的“生命课堂”。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不应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教师要以学定教,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
例如,教案设计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将有助于教师同时注重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课后反思”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在这个意义上,教案并不是写得越干净就说明教师备课越认真。
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正如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长管培俊在《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中所述:教师的实际水平还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
而要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但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他们多年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也就不言而喻。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明大势,转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网络化,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已经由过去的“学校——大众传媒——家庭”变成了“大众传媒——学校——家庭”,学校和课堂不再是学生知识的首要来源渠道,现代的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手里已经捧着满满当当的一碗水,里面有时尚文化、同辈文化,甚至有对学校文化的批判。
于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自己认为准备得很充分、很精彩的课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受到冷落的情况。
有时候,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不是教师能够回答的。
胡锦涛总书记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最新修订的《辞海》有关素质教育的阐释是:“所谓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
”立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者,由教案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创造者。
因为只有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角色转变了,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
浅谈教育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浅谈教育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轨道上,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行为。
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能指导教学实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下教学的要求。
将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完美融合,能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理念影响教学行为。
只有领会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的本质。
在新理念的支配下,教师自觉主动的抛弃陈旧的教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广素质进而实施优质教育。
二、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够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家叶澜说过:“基础教育是对其生命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个体发展中有特殊的功能。
一所好的学校关键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优良的教师队伍需要走名师引领、内涵发展、专业提升、外塑形象、内练功底的强大之路。
因此“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也”,“创建名校,必先育名师”。
从一个“教书型”成长为“研究型”的专业化教师,成长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事业型教师,是一个既痛苦又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关爱和鼓励的过程,更是一个“凤凰涅槃”和“化蛹成蝶”的过程。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学校、教师、学生三者是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三者和谐的发展,学校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这三者中,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一切决定于教师”。
瑞典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关于教育的问题,没有一个不与师资有关,如果没有足够的合格教师,再好的教改方案也会半途而废”。
愿教育新理念指导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基础教育的明天就会更加灿烂辉煌。
浅谈以“生”为本的中学教育理念
浅谈以“生”为本的中学教育理念在了解以生为本之前,我们要首先明确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实现人的民主权利、公正公平、价值实现等社会需要;关心人、关怀人、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之中,就了解了“以生为本”的意义了。
1 “以生为本”理念的学生管理工作内涵(1)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对当代中学生进行了解,准确的把握其学习特点,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需要。
(2)教育、社会、自身发展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采取人性化教育和多样化教育,充分的关心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学生和保护学生,从师生关系转化为朋友关系。
(3)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当强化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健康、积极的成长学习氛围。
2 “以生为本”的中学教学基本原则2.1 方向性原则教育服务于阶级,创办学校一定会受到某些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中学院校就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地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
除此之外,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结合,使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彻底贯彻,最终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 教育性原则办学的目的在于人才的培养。
教育作为中学院校的主要职能,决定了学校的各项管理都必须围绕其进行,具体表现为教育管理过程应当与教育目的相结合,将育人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实现教育和管理的深度融合。
2.3 民主性原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决定了学校的服务管理应紧贴教师,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服务,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师教学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师教学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在我市已全面实施。
作为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美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改变师生交往的方式,共同营造新的课堂环境,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摒弃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尖、忽视人文知识积累的陈旧思想的束缚,加强自身修养,积极调整自身单一的知识结构,全面平衡文化素质,面向未来,成为最具活力的教育创新实践者。
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封闭和狭隘,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
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俨然形象,再加上陈旧的课程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了学生经验和发展需求,如何推进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美术老师要努力适应新课标要求,蜕旧更新,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重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职能可以说迫在眉睫!1.调整知识结构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人文精神,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
而美术新课程中所突出的美术史论、政治、经济、人文、风俗、地理等,都决定了美术教师必须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要对其他相关学科如文学、戏剧、音乐、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和信息技术知识有所了解,学会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开放状的新型知识结构。
当今随着图像和影像的激增,美术教学会随着视觉文化的到来涉及精致艺术、工艺与设计、表演及艺术庆典、大众与电子媒体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美术教师要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人经验去理解和质疑现代视觉文化,关心课程之外流行的视觉文化产品,关心美术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
既不能迁就世俗文化,又不能脱离日常文化生活而过于追求艺术;既要联系生活,又要与生活保持距离。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者:王薇清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5期【摘要】“以人为本”是大学教学的内在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策略主要是:转变教学观念,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建立人性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教学;必要性;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为了更好的推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响应国家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倡导,近几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正在进入各种教育领域。
但总的来说,目前高校中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研究较多,但实施策略较少,本文将和大家分享个人对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内涵,大部分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选择性地继承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
而人本主义者强调教育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完善学生的性格以及他们潜能的发挥,从而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二、以人为本的必要性以人为本自提出以来,就因其科学的内涵,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教学上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一致呼声,这种呼声既有来自高教内部的,也有来自高教外部的,还有来自于理论本身的。
1、教学中的内在需求大学教师既从事教学又做研究,所以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
而前沿的教学内容一般又带有发现性,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创新。
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方法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大学教师教学更需要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
2、高等教育扩大化的需求当前社会,高考再也不是选拔人才的独木桥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再深造方式。
教育的形式也在百花齐放,高职教育、技工院校、大专教育等都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2011.8)
浅谈新课程理论下物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双柏县妥甸中学李惠玲【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新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学生”,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发展”,指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
因此,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新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我国传统教育的趋向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被普遍认同,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方法虽说有些改革,但仍是沿用了老辈遗留下来的“公式化”的教学法,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得到的是思维的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结论。
而现代的教学改革要求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与综合实践,发展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了,因此改变教育理念与过程成了基础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要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教育理念上进行彻底改变。
一、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
物理学科教育的本位应在教育——物理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物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进行结合与渗透。
职业教育,因需而变——浅谈技工学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才经H UMAN RESOURCEOCCUPATION152012 09职业教育,因需而变———浅谈技工学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陈志华 徐建华摘 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迎来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职业教育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转变观念,培养适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挑战,因此技工学校教师的理念也必须随之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理念 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型素质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就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来了新的要求。
国务院适时地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迎来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职业教育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转变观念,培养适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挑战。
学生在变,教育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也应该有着相应的改变,以使之与时代发展节奏相合拍,与学生发展变化相适应。
这些变化与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教育工作的准确定位首先要明确教师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哲学中的教育目的论认为,教师从事教育的目的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谋生”目的。
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挥洒着汗水,付出着辛勤的劳动,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在生存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工作”目的。
即教学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要想实现这种工作目的,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只有自身素质提升了,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发展。
再次是“教育”目的。
它是由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成为教师的职业需求。
教师不能把当教师的目的仅仅定位于谋生这一层次,而必须将其作为工作目的的基础,努力实现教育目的。
准确地将教育工作定位,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本职工作,以平和心态面对工作,成为推动自己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的动力来源。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
管理动态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陈炳权摘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阶段,小学教学模式正在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模式转变。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思想与方法也要跟着转变。
教师如何打破传统单方灌输教学的局限,如何进行教育思想维式改革,推进课堂学习方法的创新等,都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摸索前进。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教学思想与方法来探析新课改下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教学方法;思想探究;课程转变引言:尽管新课改的进程正在不断深化,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授课中仍是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转变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一步步进行摸索,逐渐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高同学们对认识知识、掌握技巧的热情。
对于如何帮助教师转变授课思维并改进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堂理论应用性等方面做出调整。
一、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思想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一)课堂主体转变,课程因素多元化在传统教育观念中都要求教师遵循“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学会的知识才是最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只有让学生们参与授课过程才能调动他们的感官,逐渐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在掌握新课程改革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对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式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既承担了引导者的角色也扮演着推动课程进度的主导者角色,然而新课改下要求教学模式要从强迫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将原有只追求课堂成绩这一单因素理念向多元化素质培养转变,培养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展现自我的积极性。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观潮》一课时,在领会作者感情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享自己在多次阅读文章后的感受,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知识的理解。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
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下,创新教育理念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教育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呢?从四个方面提出简单的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快乐教育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在通过理性思考和亲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教育主体者所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时候,既要考虑教育改革的时代发展定位,又要考虑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空间,以及教育理念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式教育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由此可见,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主人。
每一位教师,都要遵循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
体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首先,教师要从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开发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探索者,由教案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创造者;学生要从课堂的听从者转变为思考者,要从课程实施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要从问题的回答者转变为提问者。
只有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角色转变了,课堂教学才会生活化,学生学习才会主动化,教学过程才会动态化。
只有这样,才能坚持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快乐和谐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下,富有兴趣的学习,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现在教育者所提倡的“快乐教育”正是以兴趣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情感教学为切入点,创设情境为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表现个性。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快乐课堂,把快乐教学的理念应用到实际。
首先,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些教学情景,如引用名言警句、小品编演、课堂辩
论等活动,把学生带入到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中,不仅促使学生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其次,是利用教材启发学生。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教本和重要参考依据。
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可供学生学习和参考的。
教材中的插图或者是漫画,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政治《资本主义社会性质》一课中。
标配的插图是漫画“看谁跑的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和鞋的关系形象,然后组织讨论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通过这幅漫画形象的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部分教材最后面会有一些“想一想”“议一议”等发散思维的小单元练习题,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学生的现有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
三、注重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式的教育理念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包含对每一名学生的德育发展教育。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视角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
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挖掘利用、灵活处理,真正发挥新形势下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重视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应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目前我国各地的考试内容多以学科综合考试为主,内容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题目的载体多是各类学科知识点的综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科之间的综合包括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的综合。
首先,学科内的综合包括知识板块内的综合以及不同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熟练的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综合中产生新知识。
其次,跨学科的综合。
这从小范围说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识的综合、理化生理科知识的综合,从大范围说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
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包含关系,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学会熟练应对综合题目,抓住关键的“题眼”理清解题思路。
加强学科综合,体现了教育理念创新思维的多维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内容的交叉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我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使这种理念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只要教育者本着对教育事业发展负责、对学生学习成长负责的态度,以积极心态和行动迎接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挑战,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快转变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贞.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外阅读旬刊,2013,(06):124-124.
[2]孔翔.浅谈高校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