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之文化创新》
高中课件 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世界性
民族性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表现 性和普遍规律
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
原因 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 因素的不同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辩证 关系
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
发展变化 法治 意识 公共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与
返回
复习集成块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返回
NO.1 在“微点批注”中理解透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
含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 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
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
义 德伦理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 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 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措施 ③要充分利用商贸活动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 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 交流。 ④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 秀文明成果;同时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待世界文化差异性的正确态度,①与
材料主旨不符;②中“消除”表述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
题意。
答案:D
返回
5.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
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阶段提升复习6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而是通过一个个人物的艺术描写,生活化地揭示了抗美援朝精神。主创 团队高度重视剧本创作,历时3年,从亲历老战士考证、人物塑造、情节 编织等方面反复打磨,完成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长津湖》播出的文 化价值。 答案 (1)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有利于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人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
津湖,志愿军战士为保卫和平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们以普通
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据统计,志愿军共有410余人被授予英雄
模范称号,231人被授予特等功臣。这说明
①勇于牺牲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大一轮复习讲义
阶段提升复习六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NEIRONGSUOYIN
内容 索引
核心知识整合 长效热点透析 常考题型突破
核心知识整合
返回
长效热点透析
热点缘由:《长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21年11 月1日,据灯塔专业版显示,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55亿元,观影 总人次达1.16亿,荣登年度全球票房冠军,目前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 榜第2位。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长津湖》中所体现的伟大抗美援朝 精神的时代价值。 答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 大的精神动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伟大抗美援朝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 神动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有利于坚定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 念,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奋力拼搏;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 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创新》学案含答案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创新》学案含答案班级:学号:姓名:【考点分析】【框架构建】以“文化创新”为关键词在框架本上构建知识树【易错易混】1.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3.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4.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 ) 5.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6.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 )7.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 )8.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9.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 )10.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 )【课堂探究】1.新华社在2019年10月26日,发表了题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文章,文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请你为振兴中医药提出合理化建议。
2.《哪吒》在2019年暑期档爆红,狂揽49亿票房,实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统一。
哪吒闹海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代神话说故事,《哪吒》主创团队在保留了大概的人物关系脉络基础上,对故事大纲和剧情进行了66次的修改。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试题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吉林第一次调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古老端午节庆在漫长历史中积淀出丰厚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
食粽子、扒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拴五彩丝线……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在今日,有越来越多人起先重新发掘传统节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寻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①有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能够凝心聚力,具有先进性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24浙江杭州重点中学模拟]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这说明( )①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加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陕西百校联考]2024年6月,中外文化遗产界启动了以“互学互鉴促进将来合作”为主题的“2024丝绸之路周”,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
举办这一活动( )①是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③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文化创新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互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科学精神]“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民谣里,蕴含着老字号小吃的美味密码。
老字号小吃的独特工艺蕴含着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难忘。
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老字号小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要求我们( )①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全面继承,永葆地方特色③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迁④加强沟通,推动文化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2024广东湛江调研]2024年,以《隐秘的角落》《重生》等为代表的一批网络影视剧,因制作精良而获得较高的口碑。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2
[解题指导] 本题以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为切入点,考查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启示我们备考复习要关注重大文化活动。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非常熟悉的知识点,③错误,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在 A、B 两项中①一定正确,只需要分析②④即可。用排除法既可提高正确率,又可节约时 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5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6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 新的重要追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3
2.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 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都离不开人 民群众。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 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 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五课文化创新
【考点2】: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 、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 (重要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 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追求。
•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 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 【答案】(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 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 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 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 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 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 (2012届昆明模拟)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 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 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④
3、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特
别
提
示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知识导航必修4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标要求素养目标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1.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决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科学分析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的关系;明确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和意义3.公共参与:自觉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大实践,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维导图易错明辨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改错: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改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创建性。
改错: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等资源。
改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5.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改错:文化建设应当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6.建设文化强国,须要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改错:须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改错: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8.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改错: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
“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是因为( )A.确定的文化只能由确定的经济所确定B.文化能够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A项错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重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B项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落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
答案:B2.2024年1月11日,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初评候选项目名单。
该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长1 000多年。
材料表明( ) A.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历史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历史文化促进当下和将来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强调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表明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
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立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确定了(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文化可以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干脆转化为物质力气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思想文化的旺盛确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必需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气,B项中“干脆转化”的说法错误。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必修4哲学与文化 (大单元复习课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2)
①说明了科技决定文化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②满足了全球观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③展现了中国的
阶段综合 素养升华 (大单元复习课: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建网络核心整合
研专项热考题型
观点理解类主观题 典例突破 (2023湖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①约16 000年前,黄河流域 的先民发现了青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于是选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 草驯化出小米。随着小米的广泛种植,先民逐渐形成以小米种植兼渔猎采 集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4 500年,小米经中亚传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 及多瑙河流域传到希腊、荷兰等地,从而走向世界。从此,在世界历史上, 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角度3 亚运精神·弘扬践行 亚运会不仅展示了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实力,更传达了一种强大的精神 力量,这就是亚运精神。亚运精神承载着团结、友谊和进步的理念,强调的 是体育的积极价值和社会责任,它教会我们团结友爱、追求进步、超越竞 争,这些价值观不仅适用于体育领域,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让我们以亚运精神为榜样,用友谊和团结的力量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 的世界。 无论我们是在体育场上还是生活中,亚运精神都是我们的指南针,它激励着 我们去团结、友善和进步。请为宣传弘扬亚运精神写两句宣传标语。
答案 ①黄雨婷积极参加训练,勤奋让天赋显现,告诉我们人只有在劳动中 才能自由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 价值。②黄雨婷经过少体校选拔、训练,入选省射击队,参加各类比赛,取 得成绩,这启示我们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 提,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③黄雨婷平时积极训练,特别 专注,比赛中及时调整心态,特别沉稳,我们应该像她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不断增强自己的才干、素质。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点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分析正确选项 “天宫课堂”让学生感知宇宙奥秘,增长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对科学的 兴趣,这有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点燃其科学梦想,激发他们追求 科学、探索太空的热情,②正确
③选项从经济意义方面阐述了开展“天宫课堂”的作用,不符合设问中
的“文化意义”
排除不符合题意 的选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 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材料与筑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题组2 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九”和“久”是谐音,有长寿之意。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重阳节因
此被赋予了祈祝老人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
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一规定 ( )
D
①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②是对传统文化的完整继承,又赋予
题组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6.(2023江苏南通调研)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 愿意中国好吗?其言谆谆,其意切切。每个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 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这种朴素的情感 ( C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支配和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文化生活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新高考2023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部编版
点拨: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文化是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
文化不能决定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大小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
社会发展 相联系
文化与经济、 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 政治地位不同 第二位的
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 文化具有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
基
强调优秀文化作品
的文化环境或一定形式
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
本
总能以其特有的感
的文化活动,开阔人们的
精神食粮,对促进人
内
染力和感召力,使人
视野,促进思想解放和观
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
涵
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念更新
替代的作用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中华文化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 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改 错 : _中__华___文__化__注__重__吸__收__和__借__鉴__外__来__文__化__的__有__益__成__果__,__不__断__增__强__ _其__包__容__性__,__促__进__了__自__身__的__发__展__。___
4.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 合、求大同等。
改 错 : _中___华__传__统__美__德__包__括__自__强__不__息__、__敬__业__乐__群__、__扶__危__济__困__、__见__义__ _勇__为__、__孝__老__爱__亲__等__。___
5.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改 错 : _中___华__文__化__是__由__中__华__各__地__域__文__化__和__中__华__各__民__族__文__化__共__同__构__成__ _的__,__不__能__认__为__是__各__地__域__和__各__民__族__文__化__的__简__单__相__加__。___ 6.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 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改 错 : _传___承__和__弘__扬__中__华__优__秀__传__统__文__化__,__能__够__激__发__民__族__自__信__心__和__自__ _豪__感__,__铸__牢__中__华__民__族__的__共__同__体__意__识__。___
第五课 文化创新(好题过关)-(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五课文化创新一、单选题1.(2023·四川成都·校考模拟预测)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材料说明()①传播方式的变革是演出艺术火爆的根本原因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数字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②③: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③符合题意。
①:传播方式的变革是有利于文化发展,但不是演出艺术火爆的根本原因,①说法错误。
④: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不是数字媒体,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贵州贵阳·统考模拟预测)近日,贵州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黔东南州台江县落下帷幕。
接地气的“村BA”与苗族文化融合,使苗族银饰、刺绣、剪纸、美食等民族特色文化再次出圈,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16万元,成为贵州全域旅游的靓丽名片。
由此可见()①“村BA”的举办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②“村BA”以彰显优秀民族文化为根本价值追求③“村BA”的举办使苗族文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④“村BA”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接地气的“村BA”与苗族文化融合,使苗族银饰、刺绣、剪纸、美食等民族特色文化再次出圈,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实现旅游收入5516万元,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村BA”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使苗族文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③④符合题意。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6文化创新(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26 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2019·湖北宜昌调考)南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它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在曲坛享有盛誉。
在南曲艺术濒临消亡的今天,南曲艺人长期坚守,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南曲得到传承与发展。
这说明( )①只有融合民俗活动的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南曲艺术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独具特色的南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南曲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就在于其扎根于社会生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南曲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正确;南曲具有地方风格,并且与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可见其立足社会实践,④正确;创新是文化富有活力的保证,排除①;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②。
故选D项。
2.(2019·江西婺源期末)《上新了·故宫》是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
每期节目中,明星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让故宫文化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
这说明( )①与现代设计融合是故宫文物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②在实践中能探寻故宫傲世的珍贵宝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③把文物与文化创意巧妙结合,才能让故宫的文物活起来④对故宫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可见②正确;邀请设计师们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这是在实践中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让故宫文化活起来,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①;对故宫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排除④。
故选C项。
3.《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
“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③要在交流、借鉴与融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
D.①②④
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的正确认识。文化创新的基础是
社会实践,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D。
【答案】 D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5年4考)
2.文化创新的意义(5年2考)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5年2考)
外国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点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 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所以,认为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错误的。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材料强调,文
化交流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又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 脉,故②④可选;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 发展的根基,故③说法错误。 【答案】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蓄是指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B与题意不符;博采众长是
指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C与题意不符;中华书局对自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身定位由“传承者”到“传播者”的变化,凸显了中华书局的创新,
是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D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1年安徽卷,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 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专题十考点3文化创新
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考点3 文化创新
中国艺术家将中国昆曲表演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嫁接,创 作了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这种新的音乐语言使中 西不同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令人 震惊的强烈对比和美感。这表明( )。 ①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②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 的基本途径 ③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艺术 创作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意义: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 历的过程。②实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 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 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 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 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考点3 文化创新
【解析】由材料中“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 他决不肯放手便写”可知,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C符合 题意;A、B与材料主旨不符;D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C
考点3 文化创新
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
怎么做
继承传 统,推陈 出新(创 与继承)
①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 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 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
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面向世 界,博采 众长(创 新与借 鉴、融 合)
考点3 文化创新
另见学生用书 另见精练案
新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必修
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投身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5.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知识体系考点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及原因是什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为什么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重要性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时代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文化创新的要求1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2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一个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两个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5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
(2)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古今: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中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 ”。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
”。
形成型·微题组
归纳演绎·形成方法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 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横向上看,文化在交流 中传播;从纵向上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文化发展 的过程。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后者侧重于 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文化的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能立 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②符合题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这强调了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 进文化创新;③符合题意,“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 外来、面向未来”,强调了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 代要求;④错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 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但不是本质。故选 C。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6课文化创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0414
第26课文化创新最新考点整体总览学科素养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投身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①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②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③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点拨:可以结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a.文化发展的④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⑤必然要求。
(2)意义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⑥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⑦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⑧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⑨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点拨: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因此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准确判断哪些现象属
于社会实践,哪些现象属于文化创新。其次,要 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决定关系 还是反作用关系,从而确定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 。再次,要真正把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 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
学习, • 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伟大 作品。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 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 保证。
【注意】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 一方面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
高考真题
• (2008广东卷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 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高考真题
• (2009广东卷)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 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 新的意义。(文化交流、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⑴源泉--社会实践
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人类社会所特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⑵动力、基础--社会实践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实践决定认识
• 来源 • 动力 • 目的 • 检验标准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 新
• 是文化创新源泉 • 是文化创新动力 • 是文化创新根本目的 • 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图示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决定 反作用
文化创新
2、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 (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 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
3、创新与继承的关 的正确方向等。
系、 2.在复习中要结合企业创新、
4、创新与借鉴、融 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
合、 新等现实热点分析文化创新的
5、坚持文化创新的 途径、措施和意义。
正确方向。
【考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 更加充足的条件。
【考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⑴源泉--社会实践
⑵动力、基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创新 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 实践;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检 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 实践;P51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考点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 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注意几个误区
• 误区一: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 作者的聪明才智
• 注意: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 创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但 是,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上述观点中 “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是错误的。文化创作的主 体是人民群众,认为“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 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作者要真正实现文化 创新,就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践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
【考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4、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
5、文化创新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1.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P48
必要性 (原因)
2.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P49
2.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健康的 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所以要发展先进 文化。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 误区二: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 先进文化。
注意几个误区
• 误区三、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纲点击
考情பைடு நூலகம்报
1、文化创新的源泉 1.近三年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
和动力、 有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
重要性(意义)---------???
注意几个误区
• 误区一、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 实践。
•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 误区二、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 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
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 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 文化创新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