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刘清才、王海滨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美国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政策导致了俄罗斯与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引发了双方的一系列战略交锋。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并对中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俄罗斯美国军事安全战略交锋中国安全

[作者介绍]刘清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王海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俄罗斯军事安全问题研究。

2007年12月,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俄罗斯 -北约理事会会议上证实,北约将在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上作出接纳新成员的决定,新成员将可能包括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格鲁吉亚。同年11月,美国向俄罗斯递交的关于双方在欧洲进行反导合作的正式书面建议再次说明,美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政策不会因俄的反对而改变。目前,各种信息表明,2008年美国将努力争取与捷克和波兰正式签署关于在捷波境内部署反导设施的最终协议。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2008年俄罗斯外部军事安全形势将因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进攻”而继续恶化,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也会继续加剧。

一、“地缘进攻”与“地缘防御”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出于称霸世界和最终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需要,一直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冷

战后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导致双方展开战略交锋的根本原因所在。其中,对俄进行地缘军事-政治遏制是美国“遏俄、弱俄”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美近年来对俄“地缘进攻”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剥夺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压缩其地缘政治-军事空间、建立对俄战略“防疫线”,使其失去“东山再起”的地缘政治基础。而俄罗斯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力的大幅衰落,面对美国和北约的地缘扩张回应乏力,只能被动进行“地缘防御”,并将重点放在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其“核心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上。

近年来,美国对俄“地缘进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积极推动北约东扩。1999年和2004年的两轮东扩使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了北约,但美国目前仍在继续推动北约扩张,美国参众两院2007年3月投票表决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加入北约,其中格鲁吉亚已于2006年成为北约“密切对话”国,距加入北约只有一步之遥。

其次,使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力量重心向东转移,并着手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基地。美国根据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的协议,正在上述两国境内建立多处军事基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北约空中力量进驻该地区并担负起空中巡逻任务;美国国防部还在研究在此建立军事基地并已启动了准备工作,波罗的海三国的军用机场和港口正按北约标准加以改造。

再次,谋求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巩固和扩大军事存在。中亚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是美军一直梦想控制却无法插足的地区。“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甚至一度在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立了多处军事基地。美国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使其既可向西和向北威胁俄罗斯,也可向东窥视中国,还可向南遏制阿富

汗和伊朗等国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而美国谋求在外高加索地区军事存在的目的在于:连接从东欧到中亚的对俄战略包围圈,切断俄罗斯与中东之间的陆上军事和运输通道,使该地区脱离俄势力范围。为控制高加索,美国一面要求俄军撤出外高加索地区,另一面却在大力推进与该地区国家的军事合作。另外,美国还通过支持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古阿姆”联盟以及绕开俄罗斯的里海能源运输计划和建立“大中亚”计划等政治、经济手段削弱俄的地缘影响。

美国对俄“地缘进攻”使俄军事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一是俄罗斯军事安全空间急剧萎缩。俄不仅在东欧方向的战略纵深后退了近千公里,而且在波罗的海地区已经与北约“亲密接触”,俄罗斯欧洲部分领土目前已完全处于北约战术武器射程之内,而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也不再是俄可靠的战略后方;二是俄罗斯正处于日益缩小的战略包围圈中。美国和北约目前已沿俄西部和南部边界的波罗的海-黑海建立了一道战略屏障,而且这一屏障还在向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延伸,并与美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相呼应;三是北约东扩使俄波罗的海及黑海地区的地缘形势急剧恶化。在波罗的海沿岸,俄目前只剩下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一小块沿海地区。在黑海地区,美国和北约已实际控制了黑海西岸和南岸,而一旦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俄在黑海地区的形势将更加恶化;四是北约东扩使俄罗斯与北约的常规力量相比处于明显劣势。[1]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地缘进攻”,俄罗斯的战略方针是固守独联体地区的势力范围,最大限度地阻止该地区地缘形势的恶化,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地缘格局变化带来的军事威胁。首先,大力发展与独联体“核心国家”的战略同盟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持对独联体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力。独联体地区是俄传统势力范围,然而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独联体国家逐渐演化为三类:第一类是“核心国家”,包括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6国是俄的战略盟友;第二类是“古阿姆”联盟中的乌克兰、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这4国与俄有不同程度的矛盾或利益冲突,是美国的主要争取对象;第三类是奉行中立政策的土库曼斯坦。在激烈的地缘交锋中,俄罗斯主要将维护和发展与第一类国家的战略同盟关系作为其固守在独联体地区势力范围和抵御美国“地缘进攻”的根本依托。近年来,俄通过发展与“核心国家”的双边战略关系,以及大力推进“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等若干措施,成功维护和巩固了与这类国家的战略同盟关系。这在维护俄地缘安全和利益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的唯一战略盟友,俄白联盟的建立将美国和北约构筑的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半圆形“防疫线”撕开了一个大缺口;在外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成为俄罗斯抗击美国将自己逐出这一地区的重要依托;在中亚地区,俄通过发展与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战略同盟关系有力地抵御了美国对该地区的进一步“渗透”。

其次,推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向军事政治同盟的方向发展。俄罗斯的目的在于: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战略同盟关系,以巩固其对独联体地区的影响和控制;使该组织在应对地缘军事威胁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俄推动下,《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的签约国2002年将该组织正式升格为具有相应法律地位的国际组织,即“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另外,根据《集体安全构想》和《2010年联合军事建设方向》等文件,俄一直在推进该组织的军事一体化建设,并将建立联合军队集群和联合军事系统作为主要方向。目前西欧军队集群和高加索军队集群已经建成,中亚军队集群的组建工作也即将结束,并且已在中亚地区建立了一支集体快速反应部队;俄还在致力于与其他成员国共同建立联合防空、指挥、通信和其他系统。

再次,调整军事部署,遏制重点威胁方向。为应对日益恶化的地缘形势,俄在加强常规军事力量建设的同时,相应调整了军事部署。在欧洲地区,俄首先将装备精良、满编率高的常备兵团和部队部署在西方和西南方向,并对加里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