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全解

合集下载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

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

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一切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那么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不仅要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的需要,还要给人们创造出一个更加好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生态化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我国处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在此探讨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以及内容,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指导、借鉴。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主要是结合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科学、系统的手段去建设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

在研究、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关系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最佳的生态位,提出人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二、生态城市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城市是一个具有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其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具有不稳定、不完善性,没有自然系统那样较为完善的自控机制,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一定的生态学原则去对城市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进行协调,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促进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成长性原则城市是人们生存、工作等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

城市处于一个动态体系之中,这是由于它是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的,因此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不断的进行规划方针的变化,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还要合理的利用城市的资源,并注意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等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整体性原则在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设中,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去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

首先要注重城市发展和质量之间的平衡。

这就要充分的了解城市的生态系统结构,树立全局观念,不断的完善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容量控制,使城市的人口、土地和绿化以及交通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建设。

要坚持城市的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不断的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整体之中把握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摘要:由于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趋势。

所谓的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设计;环保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历史到当代,城市一直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响应中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城市规划、系统工程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容率指标体系

现代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容率指标体系

现代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容率指标体系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城市生态绿地评价系统,指明生态规划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内核的统一,应用生态学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是今后进行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指导理论。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容率指标体系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稳中趋快。

但城市环境水平却有所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增加,城市大气、水体污染难以有效控制;酸雨面积正在扩大,已经超过国土面积的30%,更多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关心身边是否有足够的绿色空间,因此,关于现代城市绿地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管理,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价值。

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绿容率指标体系绿容率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新生理论,它的具体含义是:为了应用于生态规划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设计、项目设计进行科学指导与控制而制定的绿化指标。

其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上绿地的科学生物总量,进而约束绿地系统建设的投机行为,规范绿地系统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有限的绿地系统建设的品质和效率。

这一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沿用原有的绿地评价指标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第二部分是衡量绿地本身的生态效益水平的指标即绿量、绿量率;第三部分是将绿地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的绿容率及绿化建设指数。

具体包括下列指数:1.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总和。

2.绿地率: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绿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即:绿地率=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3.绿化覆盖面积: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和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

4.绿化覆盖率:指一定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即绿化覆盖率=区域内园林绿地覆盖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2)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摘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需要,更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指标体系描述,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内容,并结合国际上成功的规划,分析了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宜居体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环境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not only meet the increasing survival needs, mor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design of index system description, probes into the contents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uccess of planning, analyzes how to establish 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city livable system.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design, environment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概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需要,更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是唯一的将城市视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出发点的,在此基础上或从系统的结构、功能人手;或从系统的组成人手,即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人手。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附:生态规划建设指标)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附:生态规划建设指标)

城市⽣态规划的主要内容(附:⽣态规划建设指标)在⽣态规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城市⽣态环境现状评价、规划⽬标指标体系、⽣态功能区划、⽣态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任务这⼏个部分。

城市⽣态环境现状评价⼀般分为两个层次,即城市⽣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以及城市⽣态系统分要素评价。

系统层次的现状评价⽅法包括城市⽣态系统健康评价、城市⽣态⾜迹与承载⼒评价、城市⽣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城市⽣态系统⽣态活度评价、城市⽣态环境瓶颈因⼦分析等。

要素层次的现状评价主要有两个⽅⾯:即社会经济现状评价与资源环境现状评价。

要素层次的现状评价⼀般在个专项规划中完成。

总的来说,评价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城市区位分析与发展概况(2)城市⾃然资源与⽣态环境评价(3)城市社会发展状况评价(4)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评价(5)城市发展⽬标与战略分析(6)城市⽣态建设背景与基础规划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常重要的。

⼀是分析现状,与国家推荐的⽣态指标进⾏⽐对,找出不⾜之处和努⼒⽅向。

⼆是根据规划⽬标制定将来需要实现的规划指标,构成了规划指标体系,使规划的成果有⼀个量化的表达。

可以说⽣态规划指标体系是指导城市⽣态规划建设与考核城市⽣态建设成效的参照。

后⾯附有国家推荐的⽣态指标体系,可供参考。

⽣态规划重点领域包括城市⽣态环境专项规划和社会经济专项规划,其中⽣态环境专项规划可包括城市⼤⽓环境规划、城市⽔⽣态规划、城市声⽣态规划、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城市能源可持续利⽤规划、城市⼟地资源可持续利⽤规划及城市景观⽣态规划等。

城市社会经济专项规划主要包括⽣态产业规划、⽣态⽂化规划、⽣态⼈居规划、城市⼈⼝规划等。

环保总局出的《⽣态县、⽣态市建设规划编制⼤纲》中的规划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五部分:⽣态产业体系建设、⾃然资源与⽣态环境体系建设、⽣态⼈居体系建设、⽣态⽂化体系建设和能⼒保障体系建设。

附件: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态县、市、省建设指标⽣态县建设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说明经济发展1农民年⼈均纯收⼊元/⼈ 约束性经济发达地区 指标县级市(区)≥8000 县≥6000 经济⽋发达地区 县级市(区)≥6000 县≥4500  2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9约束性指标3单位⼯业增加值新鲜⽔耗m3/万元≤20约束性农业灌溉⽔有效利⽤系数≥0.55指标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及⽆公害产品种植⾯积的⽐重%≥60参考性指标5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区≥75指标丘陵区≥45 平原地区≥18 ⾼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90 6受保护地区占国⼟⾯积⽐例% 约束性⼭区及丘陵区≥20指标平原地区≥15 7空⽓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态环境保护8⽔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且省控以上断⾯过境河流⽔质不降低约束性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指标9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万元(GDP) 约束性化学需氧量(COD)<3.5指标⼆氧化硫(SO2)<4.5 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11城镇污⽔集中处理率%≥80约束性⼯业⽤⽔重复率≥80指标12城镇⽣活垃圾⽆害化处理率%≥90约束性⼯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率≥90指标 且⽆危险废物排放 13城镇⼈均公共绿地⾯积m2≥12约束性指标14农村⽣活⽤能中清洁能源所占⽐例%≥50参考性指标15秸秆综合利⽤率%≥95参考性指标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率%≥95约束性指标17化肥施⽤强度(折纯)千克/公顷<250参考性指标18%100约束性指标19%≥95参考性指标20GDP的⽐重%≥3.5约束性指标社会进步21‰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约束性指标22%>95参考性指标⽣态市建设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说明经济发展1农民年⼈均纯收⼊元/⼈约束性指标经济发达地区≥8000经济⽋发达地区≥60002第三产业占GDP⽐例%≥40参考性指标3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9约束性指标4单位⼯业增加值新鲜⽔耗m3/万元≤20约束性指标农业灌溉⽔有效利⽤系数≥0.555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产企业通过验收的⽐例%100约束性指标⽣态6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指标⼭区≥70丘陵区≥40平原地区≥15⾼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857受保护地区占国⼟⾯积⽐例%≥17约束性指标8空⽓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9⽔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且城市⽆劣V类⽔体约束性指标近岸海域⽔环境质量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万元约束性指化学需氧量(COD)<4.0⼆氧化硫(SO2)<5.0环境保护(GDP)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标11集中式饮⽤⽔源⽔质达标率%100约束性指标12城市污⽔集中处理率%≥85约束性指标⼯业⽤⽔重复率≥8013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14城镇⽣活垃圾⽆害化处理率%≥90约束性指标⼯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率≥90且⽆危险废物排放15m2/⼈≥11约束性指标16GDP的⽐重%≥3.5约束性指标社会进步17%≥55参考性指标18%≥65参考性指标19%>90参考性指标⽣态省建设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说明经济发展1农民年⼈均纯收⼊元/⼈约束性指标东部地区≥8000中部地区≥6000西部地区≥45002城镇居民年⼈均可⽀配收⼊元/⼈约束性指标东部地区≥16000中部地区≥14000西部地区≥120003环保产业⽐重%≥10参考性指标⽣态环境保护4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指标⼭区≥65丘陵区≥35平原地区≥12⾼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805受保护地区占国⼟⾯积⽐例%≥15约束性指标6退化⼟地恢复率%≥90参考性指标7物种保护指数——≥0.9参考性指标8主要河流年⽔消耗量——参考性指标省内河流<40%跨省河流不超过国家分配的⽔资源量9地下⽔超采率%0参考性指标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万元(GDP)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COD)<5.0⼆氧化硫(SO2)<6.0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11降⽔pH值年均值 ≥5.0约束性指标酸⾬频率%<3012空⽓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13⽔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且过境河流⽔质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约束性指标近岸海域⽔环境质量14GDP的⽐重%≥3.5约束性指标社会进步15%≥50参考性指标16——0.3-0.4之间参考性指标。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第 l 卷 第 6期 8
20 0 8车
济 南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OF U I E STY OFJN N( oil c n eE io ) O R A N V R I I A S c i c dt n aS e i
V0 . 8 No. 11 6
3从 文化层 次角度 看 。生 态城 市是 生态 文化 . 的产物 , 是生 态文 化 的创 造者 , 是生 态文 化 的 又 也
相互促进 、 互惠共生 的复合生态系统 , 是运用生态
学 的原理 和方 法指 导城 市建 设 的具 有空 间布 局合 理 、 础 设施 完 善 、 基 工业 污 染 排 放严 格 、 政建 设 市 协 调 、 市 环境 优 美 、 活 安 全 舒适 、 们 安居 乐 城 生 人 业 、 息交 流快速 , 济 、 信 经 社会 、 境协 调发 展 的城 环 市 生态 系统 , 是经 济一 环 境一 社会 的有 机统 一 体 。 1从 生 态哲 学 角度 看。生 态哲 学是从 广 泛 关 . 联 的角度研 究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 示 一 个 相 互 展 依赖 、 错综 复 杂 的生态 系统 , 向我们 阐释 了一 种 它
域特 色 的文 化生 态 。
4 从 自然环境 层 次 角度 看 。生 态 城市 可 以实 .
现城市经济 、 社会 、 环境 的健康协调发展 , 作为 自 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具备 : 城市绿化好 、 基 础 设施 完备 、 环境 整 治优 美 、 染 水 平 低 、 态 污 生
城市 定义 是 : 态城 市是 实 现人 与 自然 协调 发展 、 生
2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 。依据生态经济学 . 的原 理 , 富源 于劳 动 、 质生 产 资料 和 自然资 源 财 物 三要素。生态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循 环经济 , 注重废物 的综合利用 , 实现废物的无害化 处理 , 努力 实 现清 洁生 产 与废 物禾 用 的结合 , 』 I 变废 为宝 。 _生态城市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 2 J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
整理课件
2、实例分析:上海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研究
• 上海建设生态城市规划标准指标选取的五维因素
整理课件
• 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标准指标的标准值来源
整理课件
• 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标准指标
整理课件
• 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物质规划标准指标
整理课件
• 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实施阶段标准指标值
混合使用即居住、办公、商业和文化服务等的结合。
2.3绿色和蓝色贯 穿城市
2.4气候中性的能源 计划
城市节点是各城区的中心,并各具特色,如创新科 技、商贸、科研和运动等。
2.5以能源、垃圾和 水资源的综合处理为 主的生态循环模式
2.6灵活的街区结构
整理课件
1、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案例概况 生态特色
(2)生态特色
整理课件
4、依据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准则,实行生态 交通为生态城的建设打下基础,倡导低碳 减排的生态理念。
5、建立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便利的废弃物 分类和收集系统,完整的环保工作体系和 废弃物分类回收网络,实现从废弃物到资 源的闭合循环。
整理课件
6、建立生态环境信息管理中心,作为示范现 代技术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的自然枢纽。 同时起到指导、参观、展览、环境技术输 出的作用。
2.4气候中性的能源 计划
曹妃甸旨在最终成为一个气候中性的城市,可再生能 源使用率95%以上,CO2和其他温室气体零排放。不 仅最低限度地使用化石燃料,城市还将向其他地区出
2.5以能源、垃圾和 水资源的综合处理为 主的生态循环模式
口绿色能源。
2.6灵活的街区结构
整理课件
1、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2)生态特色
整理课件
1、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生态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环境指标体系研究摘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必须立即转变,以民主、文明、高效、健康、创新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国内外城市已开展建设实践,但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加以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加快生态城市理论研究显得特别迫切。

关键字:生态城市;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指标体系1 生态城市概述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1]。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具体地说,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2]。

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技术。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指为了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对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测的指标体系。

该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

1.碳排放指标低碳生态城市的最核心指标是碳排放量。

通过监测城市工业、交通系统和居民生活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城市的低碳发展程度。

该指标可以分为单位面积或人均碳排放量,用于反映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经济水平。

2.能源利用指标能源利用指标是评估城市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包括城市总能源消耗量、能源供给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3.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是评估城市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

包括城市绿地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空气质量等指标。

该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4.环境治理指标环境治理指标是评估城市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指标。

包括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

通过监测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质量,评估城市环境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5.社会经济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是评估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指标。

包括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低碳生态城市必须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6.资源利用指标资源利用指标是评估城市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指标。

包括用水量、用电量、用地率和资源回收率等方面。

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各个指标之间有着相互关联和交互作用。

它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的统一,推动城市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同时,该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城市政府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城市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秦伟伟 王卓琳 任文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22)〔摘 要〕 本文从生态城市本质出发,探讨建立一套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以期能够全面描述生态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系统的状态,又能体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 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24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03—131 研究背景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而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一系列社会问题等。

这些城市问题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城市生态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城市生态的失调有关,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环境承载力不平衡导致城市生态失调的具体表现。

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这些城市问题的关键。

建设生态城市从理论阶段到实际操作阶段需要有一系列指标体系作指导,因为指标体系是一种政策导向,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行为。

为此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及其模型构建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工作。

生态城市是由人类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在城市建设中不能仅仅追求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

长期以来,城市自然、社会和经济都是按传统学科独立建立的,每个学科形成了其固有的概念、统计方法和分类系统,并在政府各部门中独立处理。

但是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将这三个方面分裂开,而应综合考虑。

城市与纯自然界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人类是城市的主宰,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以满足其需求,提高其生活水平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其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进而对其自身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人类的智慧应当放在如何学习并利用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自然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上。

生态城市应当具备完备的城市功能,如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和还原功能。

在经济子系统中,人类利用自然界给予的能源以及基础条件,创造并实现城市的生产功能;在人类社会子系统大框架下,人类尽情享受生产功能的成果,即主要体现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注重社会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环境子系统本应该体现城市还原功能,但是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全独立的生态系统,即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程度太大,消除其生产、生活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自然界的自净功能来实现,所以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是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度量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用于描述和衡量城市发展的状况、变化趋势和效果。

它是指导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一、人口指标1.人口规模:用于描述城市的人口数量,是衡量城市规模和规模等级的重要指标。

2.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反映城市人口集聚的程度,是城市功能、交通等规划的重要依据。

3.人口增长率:描述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对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方面,对城市人口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为教育、医疗、就业等规划提供依据。

二、土地利用指标1.人口用地:描述人口活动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对城市空间规划和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等,用于描述城市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3.城市建设用地:指用于建设城市建筑物、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等,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

4.绿地用地:用于描述城市绿化、公园和休闲场所等,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指标。

三、交通指标1.交通设施:包括道路、通道、铁路、轨道交通、机场等交通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对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进行评估和改善。

2.交通流量:用于描述交通流量的数量和分布,为交通规划和交通拥堵缓解提供依据。

3.交通事故率:描述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反映交通安全状况,是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四、环境指标1.空气质量:用于描述城市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包括空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2.水质状况:包括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评估,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生态城市的评估与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应用

生态城市的评估与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应用

生态城市的评估与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应用1 Evaluation and Indicators of Ecocity: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张坤民1,温宗国1,杜斌1,宋国君2(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Zhang Kunmin1, Wen Zongguo1, Du Bin1, Song Guojun2(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2.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2)摘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热点之一,但目前从实践到理论都在探索阶段,关于其衡量指标的研究也尚处于概念性层次上。

生态城市不能自封,也不能抽象化,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比较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采用了5个评估模型,以综合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案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开展评估,可为城市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课题组整合了5个评估模型和新建立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开发了评估软件与数据库,容易推广使用。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Abstract:Sustainable ecocity is one of the current global hotspots, but what ecocity is and how to build it, are still under research. Although the study on indicators for ecocity is still at conceptual level, ecocity can’t be self-denominated, or be nonobjective with only concepts. Therefore, comparable indicators to monitor progres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 need to be constructed. Four cities in China are taken as case study in our research, and five representative models from multidisciplinary are introduced to measure urban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actual conditions provided by the five models and the investigation in case cities, our research constructed a set of practicable and normative indicators, and u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bring forward Urb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UESDI). The results of these five models and UESDI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urban sustainability towards ecocity, 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municipal government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production easily, the group of models and the new indicators were integrated and then an urban database and assessment software were developed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 toward ecocity.Key words:Eco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张坤民教授,1940年生,江苏宜兴人。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集 约式 的发 展 方式 逐渐 成 为主流 ,社 会各 界越 来 越认 识到 可 法规,完善 管理 和政策等保 障体系 ,通过模 式的探索取得显 著
持 续发 展 的重要 性 ,可 持续 发展 不仅 仅是 经济 和 社会 的可 持 地成效 ,其 中德 国的埃尔兰根 市被确定 为最接近 生态城市 的城
公 共 管理 Ⅱ
生态城市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纪晓 东 代 同亮
前 言 :随着社 会 的发 展 ,作 为人 类城 市建 设发 展方 向的 洁 、优 美、舒适 、安全 ,失业率低 、社 会保障体系 完善,高新 生态 城市 建设 逐渐 引起 社 会各 界 的广泛 关注 。本 文在 研 究 国 技术 占主导地位 ,技术 与 自然达到 充分融合,最大 限度 的发挥
广 、信 息 多的教 育作 用 ,努力 占领职 工 思想 阵地 。
政 治工 作 的方法 和手 段应 该 率先 有所 突破 。电化 、 电信 、电 参 考文 献 :
脑 也 应 是思想 政 治工 作适 时选 择 的最 佳教 育工 具 。当前 及 今 [ 1 ] 侯宁 .浅谈公路体制改革过程 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 后 要 掌握 并运 用好 互 联 网络这 个 “ 第 四媒 体 ”,使 思想 政 治 要性 .中国公路 人 . 2 0 0 8 年9 月 工 作 的 内容在 互联 网上 占有一 席之 地 ,要研 究 网络特 点 ,趋 [ 2 ] 毛尚平 . 浅谈公路体 制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团 利 避 害 ,开展 网络 宣 传 。公路 部 门的局 域 网 、 电子 邮件 等现 结报 . 2 0 0 3 年9 月
的关键所在 ,为生态城市 的建设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
社会 、 自然 的顺 序 依次进 行 分解 ,其 中在经 济系 统 中的经济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引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量化评估生态环境现状,发现问题,规划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和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支持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

本篇文章旨在探索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简称生态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核心。

生态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资源环境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物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规划指标。

其中,资源环境指标包括水、土、气、自然保护区等环境要素的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反映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生物学指标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和生殖力等方面的指标;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化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指标;规划指标反映了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目标和规划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生态指标体系的建设建设生态指标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依据评估目的及数据可获得性确定指标评价的目的不同,所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也不同。

要建立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需首先明晰评价目的。

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需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2.制定评价指标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评价指标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标准。

指标的定义、数据的采集方法、权重的确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评价等都需要有详细而严格的标准和方法。

同时,应定期更新指标及标准,保持其时效性和科学性。

3.建立数据库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繁琐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这个过程需要完整和正确的数据来源、数据共享和数据处理手段。

四、结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案,帮助决策者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人类的长期福利。

安徽省出台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安徽省出台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安徽省出台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为了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以指导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介绍。

首先,该指标体系从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角度出发。

一个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这个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区划。

此外,还要求城市规划的建设与运营要具备可持续性,即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其次,该指标体系从能源与环境角度出发。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减排。

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要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排放,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些要求的落实将有助于建立低碳、节能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次,该指标体系从社会与文化角度出发。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环境,还要提升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品质。

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关注居民的健康和福利,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同时,要推广文化艺术,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

这些要求的落实将有助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最后,该指标体系从经济与产业角度出发。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求城市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环保和节能产业的投资,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优质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发展区,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总之,安徽省出台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能源与环境、社会与文化、经济与产业等多个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指标与标准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指标与标准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指标与标准研究目录:(一)国际典型生态城市指标(二)国内典型生态城市指标生态城市指标是引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手段,是将生态城市由理论研究落实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所在,也是重要国际组织、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卫生组织(WHO)、经济学人情报部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等相继提出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我国的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针对各自的业务范围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针对本地区实际提出了生态城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这些都对我市生态城市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国际典型生态城市指标1、OECD环境指标从1989年开始,OECD即实施其“OECD环境指标工作计划”,并于1991年提出了其初步环境指标体系(世界上第一套环境指标体系),1994年出版了其核心环境指标体系,1998年开始发布OECD成员国指标测量结果。

在环境指标重要性凸显的20世纪90年代,环境指标在OECD国家的环境报告、规划、确定政策目标和优先性、评价环境行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OECD核心环境指标体系注:P(Pressure)为压力指标;S(State)为状态指标:R(Response)为响应指标。

2、WHO健康城市指标建设健康城市是WHO为应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临的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与生态城市由一脉相承关系。

1999年WHO提出了健康城市核心指标体系,包括4大类,32项指标。

WHO健康城市核心指标体系3、欧洲绿色城市指数据对欧洲典型城市的调查,平均有1/3的居民是开车上班;平均再生能源消费量只有7.3%;在都市每消费一公升水,约1/4的水在输送过程中漏掉;不到1/5的废弃物被循环利用。

为了解在这方面的帮助和努力,经济学人情报部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和西门子基于一批独立的城市永续发展专家提供的重要见解和回馈,建立了欧洲绿色城市指标(European Green City Index)。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类别专题核心目标性指标目标建议值资源节约高效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土地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指数≥2单位GDP水耗≤12吨/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单位GDP能耗≤0 83吨标准煤/万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15%人均建设用地面积≥80-≤120平方米/人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9平方米/万元新建项目混合用地比例≥30%环境健康友好空气质量水环境噪声废物处理景观生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热岛效应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0 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0 0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0 10毫克/立方米县城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5%县城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60%本地植物指数≥0 85森林覆盖率山区70%;丘陵40%;平原15%;草原85%。

设区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70%公共交通分担率≥30%绿色建筑占当年竣工建筑比例≥60%城市热岛效应强度≤3 0(℃)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收入就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6万元/人恩格尔系数≤30%城镇登记失业率≤3 2社会和谐进步科技教育城市安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义务教育巩固率≥93%每万人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10件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3平方米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住房价格收入比3-6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20%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5平方米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95%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示范创新引领特色风貌1)建成区内山、江、河、湖、海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连通度;2)水体沿岸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水底处理;3)沿河绿化综合融入防灾减灾、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等功能;4)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得到良好保护;5)制定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并进行审批。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

( 1 )指标 体 系 不全 面 ,层 次结 构 不 文 化 等 多 方 面 ,而 国家 生 态 城 市 指 标 体 合 理 系 只 列 出 了城 市化 水 平 、采 暖 区 集 中供 热 普 及 率 和公 众 对 环 境 的满 意 率 三 个 指 标 ,不能 全面 反 映城市 社会 发 展状况 。 ( 2 )指标 体 系未 分配 权重 权 重 是 反 映某 一 指 标 在 整 个 评 价 体 系 中相 对 重 要 程 度 的定 量 分 配 ,而 国 家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中并没有考虑各指标 对 实 现生 态 城 市 总 目标 的权 重 ,并 且 指 标 权 重 的分 配 得 当 与否 ,关 系 到 整 个 指 标 体 系能否 客 观反 映考 核对 象 的实 际 。 ( 3 )指标 体 系不 能体 现 各城 市 的 特 点 国家 颁 布 实 施 的指 标 体 系 虽 能够 反
0 . 0 1 7 1 0 . O 5 1 2
济 经济水平 发 展 经济结 构 城市 化 住房保 障
农 民年人均纯收入 人均T业增加值 ★ 第三产业 占 G D P比例 # 城市化水 平指数 # 人均住 房面积★
二氧化硫 日 平 均浓 度达二级标准天数 ★ 0 . O 5 1 2 水 环境质量 声 环境 质量 城市水环境功能 区水 质达标率 集 中式饮用水水 源达标 率 环境噪声达标 区覆 盖率 万元 G D 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元 G D P氨氮排放量 ★ 污染 物排放 强度
1 . 生态 城市 的概 念 生态城 市的概念是在 2 0世 纪 7 0 年 代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发 起 的 “ 人 与 生 物 圈 ” 研 究 计 划 中首 次 提 出 来 的 。有 关 生 态 城 市 的 概 念 和 内 涵 先后 出 现过 三 种观 点 。第 一 种 观点 将 生 态城 市 进 行 简 单 化 和 现 实 化 ,第 二 种 观 点 将 城 市 完 美 化 和 理 想 化 。 目前 , 国 内外 学 者 普 遍 接 受 和 认 同 的 是 第 三 种 观 点 。该 观 点 认 为 生 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晓山1.国内外研究动态规划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生态城市由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所在。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是从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角度提出的。

从碳减排角度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在概念理论阶段。

较少考虑碳减排的内容和标准(吴琼等,2005;莫霞,王伟强,2010;谢鹏飞等,20lO;付允等。

2010)。

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研究项目从区域与城市文脉、城市结构、交通、物资与能源、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思想是构建人类和环境友好关系的可持续居住模式(薄力之,2008)。

美国重要港口城市克里夫兰的生态城市议程中包含了空气质量、气候改良、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基础设施、政府领导、邻里特色构建、公共卫生、精明增长、区域主义、交通选择、水质保持以及滨水区建设等多个层面的标准要求。

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弃物、交通运输、能源、空气排放、土壤与水、绿色空间、建筑等。

目前,研究生态城指标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6类:①第1类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解为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组、付允等(2010)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②第Ⅱ类为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吴琼和王如松(2005)、杨志峰等(2005)、颜文涛等(2007)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③第Ⅲ类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宋永昌等(1999)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④第Ⅳ类为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结合,将各种生态规划指标融人到传统城市规划内容中去,黄光宇等(2002)和沈清基等(2008)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⑤第V类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在传统城市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直接融入生态指标,欧盟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美国克里夫兰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指标体系、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此类型:⑥第Ⅵ类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国家园林生态城市标准属于此类。

从低碳生态城内涵及系统构成、建设内容、规划内容4个方面评价上述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更多强调了生态指标,较少涉及减碳指标:②提出了生态城建设评价指标,较少针对性提出规划过程控制的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规划可控性(即对规划编制过程和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③有些指标体系结构和目标清晰,但指标综合性太强,很难在规划过程中有效控制,而有些指标体系强凋过程控制,但结构层次不清晰。

2.国内外生态指标体系标准建设概况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在国际影响最为广泛,指标体系建立相对先进的有美国LEED, 英国BREEAM,德国DGNB,法国HQE。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综合考虑环境、能源、水、室内空气质量、材料和建筑场地等因素,这些都对建筑物的高性能表现起着关键影响。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将会确保建筑物的实际建造能满足预期的设计和表现。

LEED是目前国际上商业化运作模式最成熟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

目前广为世界各国引用。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与1990年制定。

BREEAM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

BREEAM体系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这种非官方评估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

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体系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DGNB(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

DGNB覆盖了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致力于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其2008年版仅对办公建筑和政府建筑进行认证。

其2009年版将根据用户及专业人员的反馈进行开发。

HQE(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法国高环境品质评价体系。

该体系致力于指导建筑行业在实现室内外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将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国在借鉴以上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也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并以此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新建建筑进行评审,给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

建设部设“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政策以支持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国际生态住区评价标准英国建筑物环境评估体系(BREEAM)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公认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后多个国家制定本国的评估体系都借鉴了其内容和框架,BREEAM-C ommunities体系是英国于2009年颁布的BREEAM体系的社区版本,标志其评价对象从建筑扩展到了住区。

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是当前国际上商业化最为成功的评估体系。

2009年正式发布邻里开发体系(LEED-ND)。

借鉴上述两个评估体系,中国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第四版。

2.3国际生态城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建设生态城的案例有许多,但还没有像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区出台明确的生态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规范。

3.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指标选介3.1构建目标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是为了在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过程中落实“三和”、“三能”,并运用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新理念,建设“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旨在节地节水、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规划理念和建设标准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对生态城规划的引导,将生态城建设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通过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促进以下主要目标的实现:(一)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二)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三)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四)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更好的利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物;(六)改善居民的总体生活状况;(七)为中国其它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3.2指标体系选取原则(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内涵,数据选取应客观、真实,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

指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可取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有可测性(所选的指标变量必须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衡量生态城的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三)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以便全面反映生态城建设涉及的各个领域,并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区域自身生态环境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四)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要考虑目标的近期可达性和远期的前瞻性。

一方面指标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在近期是可实现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本着以上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确定工作。

在指标选取上,主要采取通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生态特色的城市指标,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点。

在指标值确定上,参考及类比了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的指标值以及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的现状值,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结合本区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后确立。

3.3生态城控制性指标3.3.1 自然环境良好(一)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时限1: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全国“十一五”规划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为:全国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天以上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二)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指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IV 类水体水质要求时限:2020年之前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

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三)水喉水达标率3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四)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五)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

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