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案

合集下载

我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案例

我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案例

我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案例去年5月6日,我接诊了一名患者。

女,52岁,其自述如下:很明显,这是一位处于更年期的奔豚病患者。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后经询问患者,在发病两个月之前却曾受过一次重度惊吓。

刻诊又补充如下:患者感觉鼻腔总有一股气顶着,动则气喘吁吁,没有饥饿感,寐差,便不成形,胸闷,怕冷,心神不宁,口臭。

四年来,多方求医,先后看过十几个医生而无果。

由于频频发病,心情抑郁,加之口臭严重,近一年来已经很少与人交往,反过来也更加深了病情。

舌象如下:舌黯,苔白腻,前端凹陷,此为肺气虚及心肾阳不足之相。

该患者奔豚病由气郁而引发,平日又喜肥甘厚腻,且迁延日久,未得正治,由最初的气机阻滞,到病久致虚,再到阳耗阴损。

处方:附子30、熟地30、山茱萸30、山药30、干姜20、茯苓20、丹皮20、丹参20、泽泻15、五味子15、肉桂10、甘草10。

共六付,水煎早晚分服。

患者2021年5月19日反馈:从舌象看:肺气虚、心肾阳不足已明显改善二诊再方:附子30、桂枝25、柴胡20、芍药20、麦冬20、沙参20、生姜15、黄芩15、半夏15、苏子15、厚朴10、藿香10、炙甘草10,大枣10。

共六付,水煎早晚分服。

患者2021年6月1日反馈:右边上冲的气不冲了,喉咙也舒畅了许多,现在能睡4-5个钟头,也有了胃口,大便成形,口臭好了许多,只是胃还有时会泛酸。

至此,困扰患者达4年之久的奔豚病及口臭基本得到控制。

再进六剂巩固:附子15、桂枝20、柴胡15、芍药15、麦冬15、沙参、生姜10、半夏10、苏子10、厚朴10、藿香10、炙甘草10、大枣6。

随访,诸症基本消失。

中医治疗奔豚气一则

中医治疗奔豚气一则

中医治疗奔豚气一则
颜某女 50岁郴州宜章县人
初诊(2010—10—8):病人自诉自觉胃部有热气上冲咽喉,发作时异常难受半年,加重1周,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薄黄苔。

主诉:奔豚气反复发作半年,加重一周。

辩证:奔豚气(肝胃不和)
治法:平冲降逆,疏肝和胃
主方:小柴胡汤合奔豚汤加减
柴胡18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桑白皮10克 3剂,散剂。

病人自诉药后奔豚气初为减轻,一个星期后发作频率降低,将散剂服完后至今未再发。

对于奔豚气,在《金匮》中的奔豚气原文第二条曾说:“奔豚气,气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多为肝木乘脾,胃乃脾之腑,脾脏受损,胃自然不能幸免于难,临床上多表现为呃逆,嗳气,有一股热气上冲咽喉,发作时难受,有时甚至出现头晕等表现。

这个患者的症状基本符合《金匮》原文,“胃部有热气上冲咽喉,发作时异常难受”正应对了“奔豚气,气冲咽喉,发作欲死。

”在这里,患者属于气机不利之症,故我用了小柴胡汤合奔豚汤加减,调畅气机,气机畅则气逆之症止。

当然这只是一个独立的病案,在临床上药证对应方是我们看病所要拿捏准确,疗效卓著的关键。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名案评析八、奔豚气案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名案评析八、奔豚气案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名案评析八、奔豚气案
孙某,女,71岁。

1991年起出现腹部动悸,似有气在脘腹部窜动不止,发作时需用木棍顶在腹部方可缓解,每次发作短则2小时,长则可达5小时,受恐吓、刺激后症状加重。

每月可发作6次左右,每次发作在吐涎后,全身发热自行缓解,浑身乏力,精疲力尽,可自睡数小时,尿频、尿量多,手足冷,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曾在多家医院诊治,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仅提示胆结石。

外院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对症治疗。

经人介绍从山西来京,求治于王氏处。

王氏以仲景桂枝加桂汤和柴胡疏肝散加减: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红枣10枚、柴胡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10剂。

10天后二诊,诉腹部动悸明显好转,仅发作一次,且时间短暂,尿频、乏力、手足冷等症状亦明显好转。

原方加减:桂枝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生姜10克、红枣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乌药6克、川芎10克、水煎服14剂。

1月后家属来诉,病人诸症悉消,如常人。

[评析]奔豚气之症,临床较为少见,病人发作时痛苦不堪,多数病人历经很多医院治疗、检查,但往往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这其中与很多医生不识此病有关,多以胃肠神经官能症治之。

王氏言此疾在其30余年临证中亦仅见数例。

奔豚气以脐下筑筑跳动,亦称“脐下悸”为主要症状,多因平素有水气停聚下焦,水气乘机欲逆。

所以治宜助阳行水,用桂枝温中降逆;生姜散水结以开气郁;甘草、大枣健补中州以行津上液,枳壳、香附疏肝理气;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行气散结,二诊时仍步原法以巩固疗效,疾蠲而愈。

“奔豚气”治法

“奔豚气”治法

“奔豚气”治法(1)奔豚气案(刘渡舟经验)李某,男,60岁,自述每因气恼或精神紧张时,自觉有一股气从脐下或左或右向上冲逆,至心则悸动烦乱不安,至胸则憋闷呼吸不畅,此时须打开门窗、脱去上衣,能暂缓一时,甚时则满头大汗。

有濒于死亡感,移时好转。

中西屡治未愈,缠绵数年。

刻诊:面色晦暗,鼻头微黑,大解尚调,小便短少,时有排不尽感,舌质淡胖,苔水滑,脉沉弦无力。

此乃心肾阳虚,水寒之气上冲之奔豚证,治宜利水降冲。

方药:茯苓30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教(蒙)7剂,日!剂。

嘱用“甘澜水”煎服。

药尽而愈。

奔豚病当用桂枝加桂为正治之方,刘老竟用欲作奔豚之苓桂甘枣而病霍然,诸生迷茫,求教于师。

老师笑答:“其问甚善,猫子可教也。

仲景之文,一定要读懂、读透,知常才能达变,掌握病机是关键所在,是患乃心肾阳虚,下焦水寒之气妄动,气水搏击、小便不利而致脐下悸动,水气上冲所经过的部位,必影响气机之有序运行,故而憨闷、悸动、烦乱等诸症生焉。

故方中重用茯苓、桂枝,其量超过其他经方,使利水、平冲之力更大,但又虑其伤津,故用大枣15枚与甘草共补牌胃、生津液,寓防于治。

”又目:“戳作或已作奔豚皆可用苓桂甘枣汤治疗,但临证用苓桂甘枣必具脐下悸动上冲、小便不利、舌菩水滑、脉弦是着眼处,而桂枝加桂仅有平冲降逆之力,而无化气行水之功。

"(2)岳美中经验“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将一壮,桂枝加桂汤主之,更加桂二两也。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主之。

”上二证基本都是奔豚症,一欲发,一已发。

已发者,灸其核上各一壮,桂枝加桂汤主之。

我于前年曾诊治一妇女奔豚症,气从少腹上冲心,则心下鼓起一拳大之气核。

在乡村延医治疗三年余,讫未治愈,来京央余治之,其症起因非缘烧针起核而发,余即直接用桂枝汤更加桂二两,成五钱之量(《伤寒论》之一两作一次服,可折作一钱)予服。

服三剂后,即感觉上冲之势已杀,又服数剂而痊愈,其后追访,未复发。

奔豚气病辨治验案3则

奔豚气病辨治验案3则
1 肝 郁 化 热 上 逆 证
患 者诉 间断 性 少 腹 胀 满 且伴 气上 冲胸 7年 余 . 发作 时 冷 汗淋 漓 , 躁 欲 死 , 腹 部 胀 满 , 烦 少 自觉 有 气
上 冲胸 部 , 作 约 半 小 时余 , 中嗳气 数 次 , 作 停 发 口 发 止 , 日数 行 或 多 日一 行 , 一 曾多 次 检 查 内脏 彩 超 、 钡 血 均 0 患 者 诉 “ 作 性 气 上 冲 胸 . 伴 有 慢 性 腹 泻 ” 餐 、 常规 等 , 未 发 现 明显 异 常 既 往 已失 明 1 发 且 数 年 . 经 治 疗 病 情 时 好 时 坏 大 便 细 菌 培 养 无 余 年 , 常 卧床 。刻 诊 : 人 处 于 缓解 期 , 腹 略 有 屡 经 病 小 异常 , 胃肠 全 消 化 道 x 线 检 查 , 示 肠 蠕 动 加 快 , 胀 气 且 恶寒 , 色淡 白 , 膝 疫 软 , 便 频 数 , 苔 提 面 腰 小 舌
遂 以奔豚 汤清 肝热 , 逆气 。正如 《 匮要 略》 :奔 中 西 药 控 制 症 状 , 1年 来 发 作 性 气 喘 、 闷气 短 泄 金 云 “ 近 胸 豚 气上 冲胸 , 痛 , 来寒 热 , 腹 往 奔豚 汤 主之 。 ” 笔者 在 加 重 ,时 常感 觉 脐 下部 有 气 上 冲心 胸 .最 近 1 0天 奔豚 汤 基础 上进 行 了加 味 : 防风 可人 肝 脾二 经 . 风 病 症 加 重 而前 来 就诊 。刻诊 : 悸 胸 闷 , 疏 心 咳嗽 气 喘 .
剂 水 分 加重 与情 绪 紧张 有关 , 烦 、 躁 、 怒 , 心 急 易 口干 欲 1 , 煎 . 2次 服 。 饮 水 , 有 腹 痛 , 质 偏 红 、 薄 白 , 略 弦 。辨 为 时 舌 苔 脉 服 完 上药 后 . 患者 少 腹胀 满减 轻 . 上 冲胸 的 发 气 肝 郁 化 热 上 逆 证 治 当清 肝 降 逆 方 选 奔 豚 汤 加 作 次数 减 少 。又进 前 方 6剂 后 , 上述 症状 基 本 消 前 来 就 诊 刻 诊 : 中 有 气 近 腹 桂 枝 1g 白芍 9 , 甘草 6 , 姜 lg 大枣 1 2, g炙 g生 O, 2 上 冲心 胸 , 气 冲 出 于 口则 舒 , 泻 时 发 . 作 或 枚 , 浊 腹 发 附子 ( 煎 )0 , 先 2 g 小茴 香 lg 沉 香 3 。 O, g 6剂 。每 日

奔豚气治验3例

奔豚气治验3例

1 2 月 6日二诊 : 6剂尽 , 症状减半 , 效不更方 , 随症 加减
微发作 , 息 后缓 解 故 未求 医。刻 诊 : 休 口苦 咽 干 , 心烦 五
热, 便于 , 失眠多梦 , 纳可 , 舌红有裂 纹、 苔薄黄 , 弦紧 。诊 脉
1 , 2剂 随访半年未复发 。 按 :诸 病源侯 论 》 : 夫 奔 豚气 者 , 《 日 “ 肾之 积气 , 于 起 惊、 、 恐 忧思所生 。……忧思则 伤志也 。神 志伤 动 , 积于 气
饮, 心烦 易怒 , 鼻孔 内糜烂疼痛 , 口唇 干裂 , 纳呆 , 便干 , 溲清 长, 四肢凉 , 舌淡红 、 薄白 , 苔 脉沉细。诊为奔豚气。证属外 邪侵袭 , 心阳不足 , 湿久 化火 , 阳亏虚而致 。治 宜温 阳散 肾
中 图分 类 号 : 2 63 ,2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0— 16 2 1 )8— 0 4— 2 R 5.9R 4 B 10 7 5 (0 2 0 0 3 0
笔者临床应用《 匮要 略》 金 方奔豚 汤 , 辨证 加减治愈奔 豚气 3例 , 现介 绍如下 , 同道参考。 供
生姜 、 夏降逆 ; 半 肉桂引 火归 原 , 纳气 固本 , “ 补 阴者 , 取 善 必于 阳中求 阴” 旨。综 观全方 , 证准 确 , 之 辨 遣方 巧妙 , 先 后二诊服药 6剂 , 顽疾 告愈 。
2 神 志伤 动 之忧 思奔 豚 李 某 某 , ,7岁 ,05年 1 1 日初 诊 。 男 4 20 月 0
肾而上下游走 , 豚之奔 , 日奔豚” 如 故 。该 患者为神 志伤动 之忧思奔豚 , 思则 伤心 而心悸 , 气短 , 失眠 , 当归 、 以 枣仁 、 柏
为奔豚气 。证属 肝气郁 结 , 肾阴亏 虚。治 宜舒 肝解 郁 , 滋

奔豚气验案一则

奔豚气验案一则

奔豚气验案一则曹某,男,65岁,2018年4月15日初诊。

主诉:气从小腹上冲至咽喉半月余,烦躁、眠差、梦多,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数。

处方:奔豚汤加减。

甘草20葛根20g 陈皮15g苍术10g柴胡10g当归20 川芎20g清半夏白芍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龙眼肉10g酸枣仁10g,7剂。

2018年4月24日服药后复诊诉:腹气上冲症状减半,目前上冲至胸部,睡眠改善,便溏好转,大便成形略粘腻。

效不更方,原方加入奔豚汤之主药李根皮15g(初诊处方因门诊无药未用)7剂,一周后随访患者家人接电话诉:病情康复,腹气上冲已消失,大便正常,睡眠好转。

奔豚汤证由惊恐恼怒所致,对于本例患者是因为家庭琐事而恼怒,导致肝气郁结化热内扰,引下焦冲气上逆。

是以冲气上逆,下焦无所制,达胸中则觉气上冲胸;肝郁化热,热扰心神所致入睡难,多梦,肝气乘脾,脾失健运出现大便溏泄。

奔豚汤是由甘李根白皮、葛根、黄芩、川芎、当归、芍药、生姜、半夏、甘草组成。

方中主药甘李根白皮为治奔豚气要药;黄芩清少阳肝胆之火;芍药泄肝热又合甘草缓急止痛;葛根入脾胃调其枢机;生姜、半夏和胃降逆。

肝藏血,用当归、川芎养血行血以调肝。

本例患者原方加用柴胡、陈皮乃舒肝健脾理气之品,用以改善患者肝气乘脾所致便溏症状;酸枣仁、龙眼肉补养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用以治疗失眠。

按语:奔豚气古已有明确记载,在《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本病典型症状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例患者确属于典型临床表现,与金匮描述几乎完全相符,故使用奔豚汤原方略为加减,治疗两周后患者主症兼症完全好转,通过本例患者笔者体会到,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结合确实很有道理,患者在服药后,常有有排气增多反应,表現為上逆之气降而排出,因此也提示医者可从“逆”象思考用方思路。

版权个人所有。

奔豚气从肝论治

奔豚气从肝论治

奔豚气从肝论治(1)肝经郁热案患者雷某,女性,60岁,长沙人。

因腹下有气上冲于头反复发作2年而于2007年4月18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经常感到腹下有气上冲于头,发作时头倾欲倒,多次去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癔症,经多种治疗仍经常发作。

现每日发作2~3次,无明显诱因和规律,发作时感到有热气从小腹上冲于头,当即头面发热,四肢无力,头倾欲倒,行走不稳,持续10多分钟才缓解,平时口干欲饮,易上火,大便干结,小便黄,胸部冷,舌质暗红,苔黄厚,脉细滑数。

血压130/70mmHg。

中医诊断:奔豚气病,肝经郁热证。

西医:癔症。

治宜疏肝解郁,清热降逆,调和阴阳。

方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合二仙汤加减。

药用柴胡10g,白芍15g,法半夏10g,生龙骨30g(布包先煎),生牡蛎30g(布包先煎),黄柏10g,知母10g,生石膏30g(布包先煎),龙胆草5g,白薇30g,旱莲草30g,大青根30g,仙茅15g,淫羊藿15g,陈皮10g,甘草5g。

7剂。

4月25日复诊,气上冲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2天未发作,口干减轻。

效不更方,仍守原法。

仍用首诊方加沉香粉1.5g(分冲),续服7剂。

5月9日三诊,上周只发作1~2次,口干已不明显,纳食可,大便已软,睡眠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滑。

考虑郁热已减,在原法的基础上稍减清热之品。

用首诊方去黄柏、知母、石膏、龙胆草、陈皮,加郁金、蝉蜕、地骨皮。

续服7剂。

5月23日四诊,气上冲感完全消失,但入夏已来稍感全身困重,纳食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滑。

考虑暑湿季节,在原法的基础上加用散寒祛湿之药。

用三诊方去仙茅,加羌活5g,续服7剂。

8月8日五诊,本来气上冲感已完全缓解,但近1周又出现,不过只上冲至肩部,仅稍感心烦,有明显气下坠感,大便稀溏,小便频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考虑郁热已少,但脾虚气陷明显,拟改用健脾升阳之法。

用补中益气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10g,土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当归10g,陈皮10g,黄柏10g,知母10g,白薇30g,旱莲草30g,车前草15g,甘草5g。

奔豚气病验案2则

奔豚气病验案2则

或冲 胃冲心冲咽喉冲头或冲躯干 , 生牡蛎 各3 0 g , 服药3 0 余付, 诸症 时 ,之后多在劳 累后或受寒后 发 作, 发作时先是下肢 内侧有块状 突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 张仲景 消除 , 至今未再发作。
按: 经 了解 , 患者在 高 中阶段 起渐大并胀痛 , 以手连续捶打后 口 成绩较差 , 性格 内向 中嗝气连连 ,之后此处块状物 消 列有专篇详细论述 。 奔豚气病在临 学 习压力大 , 床上不是很多见 , 并且患者症状有 孤僻 , 不善交际, 时有 自卑感 , 觉老 失 , 但随即转移至下腹部、 胃脘部 , 的典型 , 有的则不典型、 表现复杂 , 师同学常嘲笑他 ,故常烦躁易怒 , 按一次嗝气 一次 , 多次 以手按之 , 把奔豚气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 , 诊断起来有一定难度。 笔者在临床 之后每遇情绪激动后便 出现 自感 之后消失 , 再上移至胸部、 上肢 , 同 最后走 窜至头部 , 多次 工作多年 , 曾诊治过2 例奔豚气病 , 有气 自小腹部上冲 , 轻者至咽喉部 上法处置 , 效果 良好 , 现报道如下 , 以供 同道 伴头晕 , 重者至头部伴晕厥 。患者 捶打并嗝气后块状物消失 , 本次发 参考。 的症状符合张仲景对奔豚病 “ 从少 作停止。患者痛苦异常 , 多次就诊 腹起 , 上 冲咽喉 , 发 作欲死 , 复还 于西医 , 作相关 检查 、 化验等均无 1 肝气奔豚——肝郁化热证 止 ,皆从惊恐得知” , “ 奔豚气上冲 异 常 , 西 医诊 断为“ 神经官 能症 ” , 患者 , 男, 1 7 岁, 高中生 , 由其 胸 , 腹痛 , 往来寒热 ” ( 《 金 匮要 略 ・ 给予调节神经药物 口服 ,服用 月 母 亲 陪同于 2 0 1 2 年3 月1 0 日来 就 奔豚气病 脉证 治第 八 》 ) 的描 述 。 诊 。患者 自诉1 年来经常于情绪激 患者 由于情志 刺激 ,肝郁 化火 , 动后觉小腹痛 ,后感有气 自小腹 循 冲脉 上逆 , 发 为奔 豚 , 故 自觉 部往上走 , 轻时至咽喉部 , 伴头晕 有 一 股 气 从 腹部 上 冲至 咽喉 甚 并有忽冷忽热感 ,重 时觉气上 冲 至头部 ; 脾 主腹 , 肝 木乘脾 土 , 故

奔豚气病治愈案例

奔豚气病治愈案例

奔豚气病治愈案例我有个朋友,老张,就曾经被奔豚气病折磨得够呛。

老张这人吧,平时身体还算不错,就是那段时间工作压力特别大,经常加班熬夜,还得时不时应付各种酒局。

有一天,他突然感觉自己身体出了大问题。

他说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只小猪在肚子里横冲直撞,一股气从下腹部“嗖”地一下就往上冲,冲到胸口的时候,那胸口就像被人狠狠捶了一拳,憋闷得很,而且心跳也跟着乱了节奏,忽快忽慢的,把他吓得不轻。

老张刚开始以为是吃坏了肚子,自己在家吃了点胃药,可根本不管用。

那股气还是时不时就往上冲,他这才慌了神,跑去医院看医生。

医生经过一番详细的检查,最后诊断他得了奔豚气病。

医生给他解释说,这奔豚气病啊,就和他这段时间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

长期的压力、不规律的生活,让他身体里的气乱了套。

老张听了直摇头,后悔自己之前没好好照顾身体。

然后医生就给他开了中药方子,还叮嘱他一定要调整生活习惯。

老张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每天按时熬药喝药。

那中药的味道可真是难闻,老张每次喝的时候都皱着眉头,捏着鼻子,就像喝毒药似的。

他老婆在旁边看着都忍不住笑,还打趣他说:“你就当这是能打败你肚子里那只小猪的神奇药水。

”除了喝药,老张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

他跟领导商量减少了一些工作量,每天晚上尽量早早回家睡觉,酒局也能推就推。

早上还跟着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一起打打太极拳,刚开始他那动作笨手笨脚的,就像个刚学走路的小企鹅,不过慢慢地也打得有模有样了。

就这样过了大概一个多月,老张感觉那股在肚子里乱冲的气越来越弱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那种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老张高兴得不得了,还专门跑去感谢医生。

他跟医生说:“您可真是神医啊,把我肚子里那只捣乱的小猪给赶跑了。

”医生笑着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你自己调整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从那以后,老张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特别注重养生,还经常跟我们说:“可别像我之前那样作了,身体垮了,啥都没了。

”老张这个奔豚气病的治愈,也让我们周围的人都对这种病有了认识,知道要好好照顾自己,不然身体里也可能会跑出一只捣乱的“小猪”呢。

《内科临床医案》----(二十七)奔 豚气

《内科临床医案》----(二十七)奔 豚气

(二十七)奔豚气例一崔X X,男,40岁。

初诊日期;1971年4月20 日。

自觉腹部脐周有一积块,顶冲跳痛。

急性发作时,上吐下泻,出冷汗。

本病从六、七岁开始一直来愈。

现在,食欲欠佳,腹痛畏冷,手足不温,二便一般。

苔白,脉沉迟。

辨证:此为沉寒痼冷,盘踞中焦之奔豚气。

治法:大补阳气,温中散寒。

方药;理中丸合附子汤加减。

炒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干姜10克东参9克炮附子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4月29日(二诊):上方二剂后,食欲、二便均好,手足转温,不畏冷,但仍脐腹疼痛,往上顶冲,不拒按。

脉沉紧。

宜继用暖肝降逆,温阳理气。

方药如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5克川楝子10克荔枝10克良姜6克吴茱萸6克小茴香10克肉桂6克牛膝10克沉香5克5月1日(三诊):上方2剂后,脐腹痛,顶·冲见好,腹内舒服,食欲增进。

脉沉紧较缓。

诸证向愈。

继服原方4 剂,以巩固疗效。

(《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例二吴X X,男,31岁。

1970年夏。

患者脐周围作痛,扪之坚硬拒按,呈阵发性,痛时觉有物从脐下向上攻冲,发作欲死,移时自止。

病已三年,发作无时。

有时上下肢关节游走痛。

诊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

臆断为寒湿水气著于肝肾二经,膀胱气化失司,至水寒之气上冲所致。

治宜镇逆降气,温中散寒。

桂枝10克茯苓30克吴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投上方3剂而安。

后因食思不振,加陈皮、神曲,再服而痊愈。

(张梦侬《临证会要》)[评按] 奔豚气系指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膈的一种证候。

《内经》中就有记载,《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

后世医家将其并入“积聚”类中。

例一为沉寒痼冷盘踞中焦,肝肾之气上逆冲心。

方用理中汤合附子汤加减。

药后阳气渐复而气上顶冲未愈,继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合程钟龄奔豚丸加减,因其气逆太甚,故加牛膝、沉香,数十年之陈疾,竟获良效。

例二病程稍短,以《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味,3剂而安,5剂而愈。

奔豚中医治疗案例

奔豚中医治疗案例

奔豚中医治疗案例奔豚中医治疗案例奔豚其一刘(右)初诊(九月十六日)始病中脘痛而吐水,自今年六月每日晨泄,有时气从少腹上冲,似有瘕块。

气还则绝然不觉。

此但肝郁不调,则中气凝滞耳。

治宜吴茱萸汤合理中。

淡吴萸(四钱)生潞党(五钱)干姜(三钱)炙草(三钱)生白术(五钱)生姜(三片)红枣(十二枚)二诊(九月十八日)两服吴茱萸合理中汤,酸味减而冲气亦低,且晨泄已全痊。

惟每值黄昏,吐清水一二口,气从少腹挟痞上冲者,或见或否。

治宜从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汤,更纳半夏以去水。

川桂技(三钱)白芍(三钱)生草(钱半)桂心(钱半)制半夏(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七枚)拙巢注:服后全愈。

【按】本案初诊所谓吐水,二诊所谓吐清水,颇可疑,或即是“白津”,其说详下案。

奔豚其二(附列门人治验)周(右住浦东)初诊气从少腹上冲心,一日四五度发,发则白津出,此作奔豚论。

肉桂心(一钱)川桂枝(三钱)大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大红枣(八枚)【按】本案为余在广益中医院所诊得者,余视此颇感兴趣,若自珍其敝帚者然,请从“白津”说起。

《金履要略》曰:“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沈弦,大乌头煎主之。

”本条中“苦发”二字,《千金》《外台》作“若发”,此不足论。

“白津”二字,《千金》《外台》作“白汗”,“白汗”二字在仲圣书中为少见,或以为即《素问》之“魄汗”,或以为即《脉经》之“白汗”似未得为的解。

若仍作“白津”,亦未能确指为何物。

若释“白津”为“白带”尤误。

因“带”则称“下”,而不称“出”,称“白物”而不称“白津”故也。

独本案病者周右告我以一病状,我无成句以形容之。

欲得而形容之,除非“发则白津出”五字,庶足以当之。

盖周右每当寒气上冲之时,口中津液即泉涌而出,欲止之不得,其色透明而白。

待冲气下降,此种白津方止。

其来也不知何自,其止也不知何往。

但决非痰浊之属,盖痰浊出于肺胃,此则出于口中,痰浊较浓而厚,此则较淡而清。

痰浊之吐出须费气力,此则自然流溢,故二者绝然为二物。

奔豚气病诊治验案1例

奔豚气病诊治验案1例

左忽右 , 每 日1 — 2次 、 3~ 4次不等 , 卧床休 息后 自
行 好 转 。之后 经 常有类 似 症状 发 生 , 期 间 曾服 中药 ,
行针 灸 等治疗 , 疗 效 不甚 明显 。今 年 初 自觉气 上 冲
度 变直 , 腰椎 退行 性变 。诊 断 : 腰 3横 突综 合征 。予
充分 发挥 中医药 “ 简、 便、 验、 廉” 的优 势 , 与 传 统 中
药油 膏 、 硬 膏相 比 , 该 膏 药 制 作使 用 方 便 、 制 作 过 程 中通 过 高温严 格灭 菌 , 大大 减 少 了对 人 体 的不 良反
[ 2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药 典》 [ S ] . 北京 : 化学工 业
出版 社 , 2 0 1 0: 6 4 .
腰 三横 突 综 合 征 为 伤 科 常见 病 , 属 中医学“ 痹 证” 范 畴 。病 因为外 感 风寒 湿 邪 气 , 痹 阻 腰 部 经络 , 局部气 血运 行不 畅 , 瘀 血 内生 , 血运 不 畅 , 不 通则痛 。 目前 治疗该 病 主要 有 针 刀治 疗 、 物理 治 疗 和 药 物 治
[ 3 ] 江西省食 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 《 江西 省中药饮片炮制 规范》 [ S ] .
上海 :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2 0 0 8: 1 1 4 .
[ 4] 南京 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 [ M]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 0 0 6: 1 4 4.
疗 。本 方 主要针 对 内服药 物及 微创 治疗 对人 体造成
诸 多不 良反应及 不 便 内服药 物 的患 者 , 研 制 而 成 的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0 2 ) 编辑 : 秦 小珑

刘渡舟医案精华(二三)奔豚,梅核气

刘渡舟医案精华(二三)奔豚,梅核气

刘渡舟医案精华(二三)奔豚,梅核气【119】奔豚桂枝加桂汤崔⨯⨯,女,50岁。

患奔豚病半年余,每次发作自觉有一股气,先从足内踝开始,沿两股内侧向上冲动,至小腹则小腹鼓起如木棒状,胀坠不舒;至心胸则觉胸中憋闷难忍、心悸、气短、头部冷汗淋漓;至咽喉则呼吸困难、有窒息之感、精神极度紧张而恐惧欲死。

稍顷气往下行,症状随之而减轻。

如此每天发作三四次,患者苦不堪言。

兼见腰部酸痛重着,带下清稀量多。

望其面色青黄不泽,舌胖质嫩,苔白而润。

切其脉来弦数、而按之无力。

此为心阳虚衰于上,坐镇无权,而下焦之阴气乘虚上冲所致。

治当温补心阳,下气降冲。

方用:桂枝15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5g、大枣7枚。

另服“黑锡丹”6g。

共服五剂,冲气下降而病愈。

[按语] 奔豚病,一般是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而本例始从内踝上冲,病案少有记载。

可见在下之阴寒邪气之重。

并说明本病上冲之路而与冲脉之行密切相关。

冲脉起于胞中,一源三支:一支行于阴股;一支行于身前,上至胸咽;另一支则行于后背。

下焦寒气上冲,极易假道冲脉,而上冲于心胸、咽喉。

奔豚病内因为少阴阳虚,可因外受风寒或精神刺激而诱发。

本案为心阳虚衰,不能坐镇于上,使下焦阴寒之气得以借冲脉上冲,凡“奔豚气”经过之处,均可导致气机壅塞而见腹胀、胸闷、咽窒等症。

治当温阳散寒,平冲降逆,选用桂枝加桂汤治疗。

本方为《伤寒论》治疗奔豚之首选,可力补心阳之虚,下降阴之上冲之气。

陈修园指出:“用桂枝加桂,使桂枝得尽其量,上能保少阴之火脏,下能温少阴之水脏,一物而两扼其要也”。

但本方是加桂枝还是加肉桂,历来有两种不同看法。

刘老认为,从“更加桂二两”之文体会,应是加桂枝为允,然验之于临床,加桂枝与加肉桂不分轩轾,疗效相同。

【120】梅核气:柴朴汤。

王⨯⨯,女,37岁,住北京西城区。

1994年8月29日初诊。

患者性格内向,素日寡言少语,喜独处而不善与人交往。

因家庭琐事烦思忧虑,导致情绪不稳、时悲时恐、悲则欲哭、恐则如人将捕之状。

奔豚气(肝火上逆)

奔豚气(肝火上逆)

奔豚气(肝火上逆)奔豚气(肝火上逆)李某,男,28岁,陕西省某大学学员。

1974年春初诊,患发作性热气上冲1月余。

1年多前曾有一度思想情绪紧张,后发此病,初起自觉有一股热气从两侧小腿及股内侧上行,渐入腹中,再沿腹内两旁上冲至胸胁,此时即心烦急躁,头晕而热,口干,口苦,坐卧不宁,如发于夜间,则难安寐。

每次发作约十几分钟至l小时许不等,开始问日或数日一发,影响学习及工作,诊其脉弦细数,舌红苔微黄。

分析本病实系肝气郁而化火,气火沿经脉上冲所致之奔豚气病,但检其过去所服之中药多为养心安神,清热、潜镇或补虚之剂,杂方并投,却始终未用过《金匮要略》奔豚汤,其药不对症,故难取效。

遂给予奔豚汤加味。

方药:当归12 g,白芍12 g,甘草6 g,半夏12 g,黄芩9 g,葛根12 g,生姜3片,李根白皮24 g,丹参15 g,炒枣仁15 g。

水煎服,每日1剂。

半月后复诊,服上方12剂,病情明显好转,发病次数减少,发作时各症轻缓,且少时即过,夜能成寐,脉弦,舌同前。

乃宗前法,用上方去炒枣仁。

续服30余剂,前证很少再发作,食眠正常。

(《奇难病临证指南》1993,225)【按语】本案奔豚气,病机为肝火上逆。

奔豚一病,首载于《金匮要略》,以症状命名,指患者自觉体内有气攻冲,时发时止,发作后如常人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无此病名,缺乏有效疗法。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中医药对此病疗效较好。

一般可分为肝经气火上逆,治以奔豚汤加减;阳气内亏、下焦寒气上逆,治以桂枝加桂汤化裁;阳气不足、水气上犯者,苓桂甘枣汤加减。

据证选方,随汪化裁施治,多有效验。

本案患者,病发于情志所伤,起病后自觉有股热气由下肢上攻胸胁,其行走路线符合肝经走向,且每作时,心烦急躁,头昏面热,口干而苦,为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气火上逆而致。

治宜养肝血,清邪火,降逆气。

以当归、白芍、丹参养血和血,柔肝通络。

血脉流畅,气机自调;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以生姜、半夏、葛根辛散舒肝;用半夏可降逆气,化痰浊,配以李根白皮、黄芩,清肝火,降逆气。

中医医案——奔豚(五)

中医医案——奔豚(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理气、通里攻下法治愈奔豚病案:刘某,男,30岁。

初诊:1979年2月29日。

主诉及病史:左脐旁经常疼痛已一年,伴有少腹部气上冲胸,经中西医治疗无效。

诊查:一年来左脐旁经常疼痛,痛向两肋放散,伴有少腹部气上冲胸;两三天发作一次,一刻钟左右缓解。

发作时胸部憋气难忍,常以手击胸部或头顶墙以解其苦。

饮食、二便正常。

思想苦闷,影响劳动,经济上遭受损失。

查:腹部痛而拒按,但无肿物。

脉弦,舌苔黄。

辨证:肝气不疏,冲气上逆,肠中热结所致。

治法:疏肝通下法。

处方:柴胡10g 白芍15g 生大黄6g(后下)元明粉10g(冲服)生甘草10g 乌药10g 3剂二诊:3月2日。

药后大便稀、日三次,腹痛减其大半,惟少腹部气上冲未减。

脉弦,苔黄已退。

肠中热结已去,惟肝气不疏,冲气上逆未平。

原方加减。

处方:柴胡10g 白芍15g 甘草10g 乌药10g 佛手10g 制香附110g 川楝子10g 绿萼梅10g 6剂诸症消失,病者甚喜,称谢而去。

按语奔豚病,《金匮》论述其病因为“皆从惊恐得之”,指出了“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的证候特征。

治疗方面,根据病因、属性,热用奔豚汤;寒用桂枝加桂汤、苓桂术甘汤,对后世研究和诊治本病,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本例左脐旁疼痛,向两胁放散,每隔两三天感有少腹部气上冲胸,发憋难忍为主症。

脐旁、两肋为肝经循行部位。

肝主疏泄,喜条达。

肝郁则气不畅,故两胁窜痛。

肝郁久则化热,热结于肠则腹痛拒按。

脉弦属肝,苔黄为热。

气上冲胸与冲脉有关。

冲脉隶属于肝肾,起于下焦,上循咽喉。

《难经》说:“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因此,本证是由于肝气不舒扰动冲脉之气上逆所致。

治疗遵循《金匮要略》“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的原则,以大柴胡汤加减,疏肝通下,标本兼顾。

药以柴胡、乌药疏肝理气,大黄、元明粉泻其热结,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

甘草学园奔豚病案分析

甘草学园奔豚病案分析

甘草学园奔豚病案分析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原文链接:作者:袁颢瑜奔豚气病是以"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发病特点,据此条文的描述可知道奔豚是发作性的神经疾患。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篇指出"奔豚、吐脓、惊怖、火邪,皆从惊发得知","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皆从惊恐得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据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奔豚气发作的两大基础:惊发、惊恐或悸。

因此,奔豚气的发病不是偶然遭受惊恐而发,而是在其原有的病症基础上复加外界的刺激,可以是七情刺激、寒冷的刺激也可以是医者治疗方面的刺激等而发病。

由此,奔豚气病当归属中医情志病范畴。

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肾在志为恐","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因此肝肾不足、肝郁不舒则易发惊恐;阳气不足则精神不振,痰饮留伏,易致惊或悸。

故奔豚气病的发作离不开患者本身肝肾不足、肝郁不舒,及阳气不振。

故治法除了平冲降逆,还应重视补益肝肾、疏肝理气和温补阳气在奔豚气病治疗中的作用。

病案举隅患者林某某,男,36Y,既往颈椎病病史,因"头晕、肢体麻木近3年"于2021-05-25前来就诊。

予葛根汤加减,后症状基本消除。

2022-2-7患者前来复诊,诉呼吸不畅,前段时间噩梦频做,现时有右季肋区疼痛,吸气加重,夜间痛醒,目干涩,平素汗出多,纳眠一般,小便色黄。

舌红苔薄黄,脉濡无力。

辨证患者为少阳证,处以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治之,并予中成药逍遥丸、金匮肾气丸。

2022-4-25复诊,前症已基本消除,诉近期出现2次心慌、气促、呼吸困难,自觉寒冷,虚汗,颤抖,有恐惧感,自觉个人变得渺小,如跳入大海被淹没,半夜时,觉脐下悸动,下腹有气上冲胸咽、头部,伴心悸,有窒息感,濒死感,持续5-7分钟,活动后透气平息,大小便后,矢气后症状缓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奔豚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奔豚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奔豚气奔豚气是指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

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

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有类似症状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中医人网站特转载西和县人民医院孙三成记录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奔豚气验案一例,以飨读者.何某,女,54岁,2001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近年来因婆媳不和致精神抑郁,情绪不佳。

去年2月问自觉有物自下腹上冲心胸直达咽喉,顷刻胸闷气憋,呼吸不畅,苦闷欲死。

家人急捶背摩胸,指掐人中,方得气畅,冲气下降,渐如常人,后数月一发。

曾行脑电图、X 线胸部摄片检查均无异常。

虽多处求治,屡服中西药(用药不详),均疗效欠佳。

近2月病情加重,数天一发而求诊。

诊见:心烦易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失眠易惊,舌红,脉弦细数。

诊为奔豚气,用奔豚汤加减治之。

处方:当归、川I芎、香附、黄芩各10g,葛根、白芍各12g,生姜6g,赭石(先煎)20g。

每天1剂,水煎服。

复诊:服5剂,症状未明显缓解,正问诊切脉时,患者忽觉小腹又有物跳动,并上冲咽喉,口中如鸭觅食,呷呷有声,随即神识模糊,目合气闭,呼吸若无,双手痉挛拘急,按其脉弦而数。

急针人中、内关、合谷穴,施强刺激手法,移时方醒,醒后号啕大哭,呼吸渐畅。

证属肝郁气逆,郁火扰心。

治宜平肝降逆,清心安神。

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黄芩、郁金、香附、半夏各10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丹参、白芍各15g,赭石(先煎)20g,朱砂(冲)1.5g,黄连、甘草、大黄各6g。

5剂,每天1剂,水煎服。

并嘱家属配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婆媳暂分居,避免精神刺激。

药后矢气频频,心烦、胸胁胀满症减,精神、情绪好转。

效不更方,继服10剂,奔豚气未再发作,余症大减,舌淡、苔薄,脉弦细。

原方去黄连、大黄、朱砂,加酸枣仁12g,人参10g,服15剂,症状基本消失。

嘱服逍遥丸及甘麦大枣汤月余以资巩固,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因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失调达,肝气郁结日久化热,循冲脉上逆而发奔豚;郁热扰心则神识昏蒙。

奔豚汤治疗医案14例_

奔豚汤治疗医案14例_

奔豚汤治疗医案14例_【方药】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各6克) 半夏四两(12克) 黄芩二两(6克) 生葛五两(15克) 芍药二两 (6 克) 生姜四两(12克)甘李根白皮一升(15克)【用法】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肠气病脉证治第八·二)【解说】本证为肝郁化热之奔豚证。

冲脉隶属于肝,起于下焦,上循咽喉,若惊恐恼怒,肝气郁而化热,挟冲气上逆,则发为奔豚。

发时,少腹有块突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方其上冲,气促而腹痛;及其下行,气平而痛定。

往来寒热,为病在肝(胆)之征象。

故治疗当以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为法。

本方主用李根白皮,《本草别录》云:“李根白皮,大寒无毒,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

“肝欲散”,故以生姜、半夏、生葛辛以散之;“肝苦急”,故以甘草甘以缓之;肝“体阴用阳”,故以当归、白芍、川芎入血以养之柔之;胆宜降宜利,故以黄芩苦寒以清泄之。

本方不惟治奔豚气,凡肝郁化热,其气上逆之证,皆可运用。

【运用】一、奔豚(一)曹颖甫医案:予尝治平性妇,其人新产,会有仇家到门寻衅,毁物谩骂,恶声达户外,妇人惊怖。

嗣是少腹即有一块,数日后,大小二块,时上时下,腹中剧痛不可忍,日暮即有寒热。

予初投:炮姜、熟附、当归、川芎、白芍。

2剂稍愈,后投以奔豚汤,2剂而消。

惟李根白皮为药肆所无,其人于谢姓园中得之,竟得痊可。

(《金匮发微91959年版)按语:病起于惊恐,见少腹有块,腹中剧痛,日暮寒热,肝郁之奔豚也,经投之,又幸得李根白皮,果获佳效。

二、奔豚(二)辛军医案:邓某,女,48岁,1992年2月11日诊。

诉2年前夜间静卧时,时觉两踹(小腿肚)发胀,继而心烦不能忍,必须用力伸其双腿,或出屋外纳凉尔后缓解。

近1年来,症见气从踹上冲心下,发作欲死,经用针(缝衣针)刺其踹部,觉气从刺处泄出后,发作才停止。

如此二三日一发,或七八日一发,苦不堪言。

奔豚气治验方药方义

奔豚气治验方药方义

奔豚气治验方药方义患者杨某某,男,47岁,主因胸部发作性憋闷、上顶1个多月,于2014年2月15日首诊。

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感觉有一股气从小肚向上冲至胸部,顿时憋闷晕倒,起来后双手颤抖,疑为心脏病遂即到县医院急诊,心电图未见缺血改变,经输扩冠药缓解。

此后虽按医嘱坚持服用地奥心血康,但仍每隔3至7天发作一次。

每次发作均出现心悸、胸部憋闷、恐惧,均疑为心绞痛而到附近大医院就诊。

先后做心电图,均无异常。

医生嘱其发作时含服速效救心丸以缓解症状并用做诊断性治疗。

之后每当发作时均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7粒,但没能很快缓解症状。

后因发作症状较前加重且历时较长而住院,按冠心病心绞痛,扩冠治疗,静点脉络宁、血塞通、葛根素等,连用7天出院。

出院3天后,夜晚又出现胸憋闷、心悸,电话急呼笔者前往,使笔者得以目睹其发作情况:患者虽曰胸部憋闷、出不来气,却表情平静、呼吸平稳;虽感觉心悸,却心率不快(脉率80次/分钟),且节律规整;虽恐惧欲死,却静卧不躁、周身无汗。

右脉濡,左脉微弦;舌质微青,苔滑。

四诊合参且结合多次心电图无缺血改变,含服速效救心丸不能尽快缓解症状,似可排除心绞痛。

诊断奔豚气。

方药桂枝加桂合奔豚汤加减:桂枝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半夏1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桑白皮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

3剂,煎服。

方义方中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白芍、当归养血调肝,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柴胡疏肝理气,解肝经郁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生龙牡重镇降逆;茯苓淡渗利水;桑白皮利水下气降逆。

诸药合之,阳气得复,阴邪得散,冲气得降,诸症自愈。

药后二诊告服药后10天未再犯病,头脑清醒,睡眠好。

唯晨起口干。

脉缓,舌淡红,舌尖稍红,欠润。

药已见效,前方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枸杞15克,5剂以善后。

随访2年未再犯病。

(赵作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参考文献
[1] [2] 张仲景(汉).金匮要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窦桂芳(元).黄帝明堂灸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王执中(宋).针灸资生经.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 (收稿日期:2013.02.03)
冷,眠差,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紧。曾自行服用逍遥
丸、理中丸等效果不佳。中医诊断:。肾阳不足,下焦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wyx-zyzyfc201306042.aspx
寒引动冲气上逆之奔豚气。治疗原则:温阳散寒、理气 降逆。取穴:中脘、气海、关元,双侧天枢。操作方法: ①针刺:中脘、天枢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气海、关元得 气后行补法;②继以艾箱施灸:将8段长3.5 cm的艾 条一端点燃后,均匀放入艾灸箱(专利号: ZL200720092865.0)内,将艾灸箱平稳放在腹部施灸, 用3~5块布覆盖灸箱顶部及箱体四周,防止烟雾溢出 污染环境及热量散失。每次施灸40 min,温度控制在 43"C左右维持20 min,使艾灸的温热感向深部组织渗 透,期间不行针,1次/d。每次针灸过程中,患者均感
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至心”…22。
本例患者由于外感风寒,寒邪沉伏日久,又大汗出, 损伤心阴,阴损及阳,心阳虚则心火不能下蛰于肾,1肾 水无以蒸化,下焦阴寒乘虚上凌心位,故气上冲胸。取
腑之会穴中脘,协调肝、脾、胃之转输功能,通理中焦,
健脾化湿。大肠之募穴天枢,为阳明脉气所发,故针灸 天枢穴能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改善肠腑功能。《黄帝 明堂灸经・卷上・正人形第十九》载:“天枢……灸五 壮。主久积冷气,绕脐切痛,时上冲心”幢¨1。气海为 诸气之海,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关元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二穴同用能总调下焦气机。 《针灸资生经・卷四》云:“奔豚,灸气海百壮。或期 门、或关元百壮”b¨5。《黄帝明堂灸经・卷上・正人形 第十七》亦载:“气海……灸七壮。主冷病,面黑,肌 体赢瘦,四肢力弱,小腹气积聚,奔豚腹坚“2n9《黄 帝明堂灸经・卷上・正人形第十六》载“关元……灸五 壮。主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乜n7。重用灸法, 借其温热的物理作用,激发经气,温经散寒,行气和血, 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的
・576・
国医生医生荭盘查2Q13生§且簋35鲞复§期I堂』墅鲤£h垫丛£亟!坚§2Q13。№!:3』,丛Q:§
・临证一心得・
奔豚气病案
高希言徐翠香薛洋
患者,男,46岁,于2012年12月17日就诊。主 诉:腹部胀满半年,加重一周。患者于2012年2月坐 火车受凉后腹胀,未引起注意。5月因健身后汗出过多, 加上大量饮酒,次日晨起即发热、咳嗽,连续输液治疗 一周,烧退,但咳嗽一直未愈。一个月后始觉腹胀,因 工作忙,饮食不规律,常饮牛奶后腹胀更甚,伴呃逆、 嗳气。遂到某医院就诊,经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 胃镜等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 经治疗未获效。又经多处多次治疗,腹胀仍未减轻。遂 来诊。现症见:腹胀满、攻撑作痛,自觉有气从少腹向
腹部气机运行加快,腹中漉鸣,治疗3周后,症状消失, 临床痊愈。 按:奔豚气病是指患者自觉有气或气挟水,从少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冲心胸的一种发作性病证。据《金匮要略》第1条记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6.042 作者单位:450008郑州,河南中医学院针灸学科(高希言),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徐翠香、薛洋)
上冲至心下,两胁饱满,伴周身乏力,咳嗽痰多,咽喉 不适,小便调,大便秘、无便意。平素畏寒怕冷,小腹
载,以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气从少腹上至心“¨22 等为特征。病因与情志相关,“奔豚病……皆从惊恐得
之”…22;或由下焦素有寒水,复因发汗不当,汗出过 多,汗后阳虚,下焦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所致,“发汗
[3]
(本文编辑:高荣慧)
万方数据
奔豚气病案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高希言, 徐翠香, 薛洋 高希言(河南中医学院针灸学科,郑州,450008), 徐翠香,薛洋(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郑州,450008)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