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寄托

合集下载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的《麦克白》:理性与人性的冲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杰作,也是人文主义思想在戏剧中的杰出表现。

在人文主义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部戏剧中理性与人性的冲突,思想和道德的摆脱与迷失。

首先,麦克白作为一个人物,他的思想非常复杂。

他有理智和感性两个方面的思想,而且两个方面还有冲突。

在剧中他想要成为英国的国王,然而他良心上的负担让他在行动上产生了犹豫,对于那个时代的“君权神授”观念,他也有着固有的追求。

这种冲突是人性的一面,这种思路非常符合人文主义的思想,即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戏剧中存在着思想和道德值的摆脱与迷失。

麦克白在杀死邓肯后深陷内心的痛苦和对罪恶的追逐之中,道德起伏不定。

他的伴侣向他表达很深的关怀和经验,思想上给了他一些指引。

但是,这些指引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是矛盾的,他最后选择了翻脸不认人、勉强支持自己的权力,造成了国家的动荡。

这是人物和主旨的交媾,人文主义在戏剧中体现了矛盾和思想深度。

最后,理性和人性的冲突。

这个主题是全剧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也是人文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麦克白在思想上,他理性思考了许多方案,许多后果,但人性却让他产生了懦弱的情绪,这个冲突使得他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一个理智的人和一个感性的人的交汇,必然体现了理性与人性的矛盾。

综上所述,《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

通过麦克白的思想和行动、戏剧的情节、人文主义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到理性与人性的冲突、思想和道德的摆脱与迷失。

这些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在戏剧中的杰出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指导意义的阅读和文化体验。

麦克白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寄托

麦克白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寄托

麦克白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寄托摘要:《麦克白》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国家英雄如何在野心和权欲驱使下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更是通过麦克白性情的变化影射17世纪人文主义反展的艰难和表现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精神寄托。

麦克白是一个符号,是现实中人的放大版,他的思想和行为展示了人的立体性,通过他我们能更好的解剖人性并观测人文主义浪潮中的人文景象。

关键字:麦克白;人文主义;精神寄托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主人公多是思想和平行高尚的人,但由于或环境或时代的原因造成悲惨的下场,让读者产生无限的叹息和怜悯。

《麦克白》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

这在于,故事主角的独特性,是从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国家英雄逐渐演变成一个弑君篡位,十恶不赦的人。

但这也只是人物与情节安排的不同,潜藏在每个作品背后的深意——莎士比亚想表达的观念和寄托的理想却是共通的,即对背离和破坏人文主义者的批判与诅咒,对善良人性的美好向往,对道德与法制社会的热切期待。

《麦克白》亦是表现这样一个主题的作品,在麦克白身上作者寄托了美好的人文主义精神理想。

一.从麦克白身上窥探人文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被压迫的时代,在封建势力和宗教神学下,人的欲望和自由被极力压制,人性受到极大摧残。

14到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出现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

在这场运动下,人们力图反抗封建宗教统治给人的束缚,宣传现世自由和个性解放。

同时,人本身的价值也得到肯定,逐步摆脱对神的信奉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建设。

从早期麦克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的影子。

他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相信所有事情只要凭借自身力量就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作为苏格兰王皇亲国戚、王族大将军,战场上他骁勇善战、英勇神武。

“勇敢的麦克白——他真不愧这勇敢的称号——根本就没把生命看在眼力,他舞动着那柄杀人都冒了烟的钢刀,像勇敢的宠儿似的,坎开了一条道路。

” 战场的功绩使他得到了国王和国民的敬仰。

然而他并非一介武夫,独处时,他便会思考很多,关于现实和命运,眼前和将来的所有一切,颇具诗意。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在人文主义的光芒下,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麦克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权力的诱惑以及道德与良知的冲突。

这部作品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影响。

首先,通过主人公麦克白的形象,我们看到了权力对人性的摧毁和腐化。

麦克白原本是一个忠诚的将军,但当他听信了预言,并受到野心的驱使时,他的道德观和良知开始崩溃。

他因权力的诱惑而背叛了自己的朋友和国王,最终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堕落之中。

这种情节反映了人文主义对权力威胁个体道德的关注,以及权力如何使人背离道德原则。

其次,莎士比亚通过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对人性的审视和关怀。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塑造了强大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如麦克白夫人和三位女巫。

麦克白夫人展现了野心和欲望的诱惑,她在丈夫的耳边耳语,驱使他去实现她的野心。

而女巫们则代表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和对人性深层欲望的揭示。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丰富了剧情,还反映了人文主义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关注,以及对性别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反思。

另外,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中的对话和独白展现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麦克白在面对自己的罪行和良知的谴责时,内心产生了种种矛盾和挣扎。

他对杀戮的恐惧与对权力的渴望相互交织,使他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内心困境。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使人们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困难性,进而反思人文主义所强调的个体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总之,从人文主义的视角来看,《麦克白》不仅是一部深刻的戏剧作品,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一次探索和审视。

通过对权力、女性角色和人类内心挣扎的描绘,莎士比亚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戏剧,更是一面镜子,让人们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道德选择,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和命运。

浅析莎士比亚悲剧的人物刻画

浅析莎士比亚悲剧的人物刻画

浅析莎士比亚悲剧的人物刻画摘要:在莎士比亚的众多戏剧当中,他的悲剧可以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篇论文将以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行动的描写、丰富的戏剧情节为切入点来研究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刻画。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无论情节多么跌宕起伏、曲折复杂、矛盾冲突是多么的尖锐,人物一直是他戏剧的中心,尖锐的矛盾戏剧冲突往往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莎士比亚对于人物行为的描写可以说惟妙惟肖,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更加的形象突出,深入人心,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塑造都是是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都是不固定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性格也在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悲剧、人物刻画、戏剧冲突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hakespearean tragedyAbstract: In many of the Shakespeare's dramas, his tragedy can be said worthy of one of the focus of our research. This thesis will be a fierce conflic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ehavior of characters, high drama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characterization.In Shakespeare's play, regardless of plot how the ups and downs, twists and turns complex, conflicts, how sharp, character has been the center of his drama, the sharp contradictions dramatic conflict is often able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and Shakespeare's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 behavior, making the image he described the character more prominent, popular, well-known Shakespeare's character shapi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he shaped the character is not fixed, as the story the character of the development is changing.Key words: tragedy; the characters; dramatic conflict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引言 (1)一、在矛盾冲突中鲜明人物性格 (2)(一)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2)(二)人文主义道德与利己主义思想的冲突 (3)(三)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4)二、在行动中突显人物形象 (6)三、通过故事情节完善人物塑造 (9)(一)故事情节的丰富性 (9)(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 (10)结语 (12)参考文献 (13)后记 (14)引言文艺复兴是16世纪兴起于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在近代文学史上和发展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创作的鼎盛阶段。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英勇的将军麦克白在欲望的驱使下走向毁灭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震撼,对欲望与人性的挣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麦克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英雄,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为国家的和平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却始终困扰着他。

女巫的预言,让他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

他谋杀国王,篡夺王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惜一切代价铲除异己。

在麦克白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他的行为虽然残忍无情,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挣扎。

他的欲望驱使他走向深渊,但他始终无法割舍人性的良善与愧疚。

这种内心的挣扎,让我深感同情与理解。

除了麦克白之外,作品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

麦克白的夫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背叛丈夫与国家。

她的冷酷与残忍,与麦克白的内心挣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国王邓肯则是一个仁慈而软弱的君主,他的无能导致了国家的动荡与灾难。

这些角色之间的纠葛与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与选择。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通过悲剧的手法,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

麦克白的命运充满了无奈与痛苦,他的欲望最终毁灭了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反思了欲望对人性的影响。

欲望可以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却会让我们失去理智与良知。

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珍惜内心的良善与道德底线。

同时,《麦克白》也让我明白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权力可以带来荣耀与富贵,但也会让人失去自我。

麦克白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本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对权力的追求和执着,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权力的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珍惜权力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将其视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与欲望的悲剧。

悲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解读

悲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解读

第34卷第2期中州大学学报2017年4月Vol. 34 No. 2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Apr. 2017悲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解读和伟\刘旺余2(1.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44;2.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郑州450046)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残暴弑君、篡权夺位的阴谋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典 型人文主义的代表。

莎翁笔下的麦克白承载着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一个交织着人文主义先进性与 局限性的人物,他在思想上与行动上逐步和人文主义的思想越走越远,麦克白最终灭亡的结局寓意 着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即向往美好人性、渴望道德社会的破灭,以及对破坏人文主义的恶势力的 诅咒。

关键词:悲剧;麦克白;人文主义DOI:10.13783/41 - 1275/g4.2017.02.003中图分类号=110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3715(2017)02 -0016 -04— '引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创作于 1606年的《麦克白》与《哈姆雷特》《奥塞罗》和《李 尔王》一起构成了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其 中,《麦克白》最为沉重和血腥,故事取材于苏格兰,主人公麦克白为了获取王位而不惜诉诸武力,屠杀 君主,这部剧作展示麦克白由“英雄”转向“恶棍”的心理历程,是一场完全没有一丝光明的彻底毁灭与 颠覆。

m这个悲剧性的故事讲述了 11世纪苏格兰的大 将麦克白由于其骁勇善战、指挥出色,从战场上凯旋 归来。

随后在妻子的怂恿和女巫的出谋划策下,设 计让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赴宴,结果弑君篡权,夺位 自立。

剧中,麦克白这个角色兼具有一部分人文主 义的特征,在他由“英雄”到“恶棍”的角色转换中,他先是残暴无度,后是惴惴不安,以致暴戾恣睢,最 终使得自己的妻子精神分裂直至痛苦死去,他自己 也被前朝贵族杀害。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于14世纪至17世 纪,这是一个崇尚个性解放的时代。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读书心得
读完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我深深地被这部戏剧所震撼。

作为一部著名的悲剧作品,《麦克白》展现了权力、野心和背叛的主题,以及人性的黑暗面。

在故事中,主人公麦克白因为野心勃勃,最终走上了杀戮之路,导致自己和他的妻子最终的悲剧结局。

通过麦克白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诱惑。

麦克白原本是一个忠诚的将军,但是一旦他得到了预言中的权力,他的内心开始变得扭曲,变得残忍和冷酷。

这让我不禁思考,权力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人变得更强大,也能让人变得更卑劣。

另外,作为一个悲剧,故事中充满了背叛和悲伤。

麦克白的妻子对他的野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导致了两人的悲惨结局。

这让我意识到,背叛和欺骗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却往往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让我对人性和权力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反思。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麦克白》读后感1“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知道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英国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们放假了,我趁着这些时间,看了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

此文被世人认为这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面。

因为一开始的麦克白英勇,忠诚于邓肯,用自己的行动获取了邓肯的信任,他从未想过杀害邓肯,可是却在三个巫师第一个的预言成真,自己妻子的怂恿之下,自己贪婪的欲望下而决定杀害邓肯。

在杀害邓肯后,他看着自己双手说道,好惨!可见他那时的害怕和被他杀害的人的同情,他不敢相信这些居然是他一手策划的,他回不过神来。

第二天,杀人后的心虚感使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上冲,将自己听别人说邓肯的惨状后那惊讶,对邓肯一代贤君的惋惜,悲痛之情全都毫不吝啬的表现出来,这些不仅仅是伪装出来的,这更多的是麦克白的真实心情。

而邓肯的遗子———马尔康和道纳本,他们被人污蔑弑父,于是商讨一番,他们逃了出去,想着等来年有实力了,再调查真相。

之后,麦克白继承了王位,但是却对班柯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于是,他找了两个刺客,并且刺激他们,导致他们杀班柯的决心更加的坚定。

班柯死后,麦克白宴请大臣,在殿内,他看到了班柯的鬼魂,他不安,于是失了身份,而他的妻子更是被吓疯自杀。

而掌管那三位巫师魔法的人知道后怒了,她用一夜的时间以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一切,邓肯的遗子----马尔康,道纳本从英国进军,消灭了麦克白。

而麦克德夫这个‘反贼’和马尔康在别处共谈天下,而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却在逃难时惨遭刺客的杀害。

《麦克白》这部话剧中的主人公麦克白因过于听信妻子和三位巫师的预言而导致篡权夺位,并且得到王位后还使全国血流成河,让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属暴君之举。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深度解读:欲望、权力与悲剧的交织《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和背叛的故事,更是一个深入探讨人性阴暗面的戏剧。

通过对其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写作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首先,从人物角度来看,麦克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角色。

他既有英勇、果决的一面,又有被欲望和野心驱使而走上不归路的软弱。

麦克白的夫人,虽然并非故事的主角,但她对麦克白的影响不可小觑。

她代表了那种更直接、更无所顾忌的欲望和野心,推动了麦克白从英雄到暴君的转变。

而邓肯和班柯则代表了正义和忠诚,他们的命运与麦克白的野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观点上,《麦克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理:欲望是无尽的,而权力更是具有腐蚀性的。

当麦克白被女巫的预言所吸引,他的内心欲望被点燃,开始了一段不归路。

这告诉我们,尽管欲望可以成为人们追求目标和梦想的动力,但如果不能正确地控制和引导,最终只会导致毁灭。

情节上,《麦克白》的叙事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

从麦克白夫妇的密谋,到邓肯的被害,再到麦克白对权力的维护和稳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

特别是在麦克白杀死班柯和麦克德夫妻儿后,剧情更是推向了高潮。

这种情节的设计,不仅使观众对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关注,也进一步凸显了欲望和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从写作手法来看,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戏剧性的冲突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节的张力。

他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将麦克白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如“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等经典台词,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综上所述,《麦克白》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和欲望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道德和选择的深刻探讨。

通过对人物、观点、情节和写作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欲望和权力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才能避免走上不归路。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是威廉·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它所展现的权力欲望、背叛与良知的冲突,都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麦克白是一个英勇的将军,为了国家的安定与和平,他屡建奇勋。

然而,在遇到三个女巫的预言后,他被权力的诱惑所驱使,与好友班柯合谋背叛了国王邓肯,并一步步走上了王权的宝座。

但在权力的斗争中,他逐渐失去了良知,变得越来越冷酷和残忍,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精湛地描绘了人性的阴暗面。

通过麦克白的转变,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权力欲望的可怕,以及良知如何在欲望面前逐渐沦丧。

同时,作品中也展现了忠诚与背叛的主题,班柯虽然一开始与麦克白共同背叛,但他在后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选择了忠诚于国家。

除此之外,《麦克白》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都堪称完美。

例如,戏剧中“戏中戏”的设计,使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同时,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他们的行动和决策都与自己的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为观众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性画卷。

在阅读《麦克白》后,我深感震撼。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对人性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良知,不被权力和欲望所蒙蔽。

同时,通过麦克白的悲剧,我也认识到了在追求个人目标时,我们应该坚守道义,不因一时的诱惑而做出违背良心的决策。

麦克白形象的悲剧内涵探析

麦克白形象的悲剧内涵探析

2014年第20期7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文学研究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富吸引力的形象。

这一形象的成功在于写出了麦克白的两重性格:一方面,他是一个弑君篡位的野心家、杀人如麻的血腥暴君;另一方面,人们在诅咒他的同时,又深深地同情他的毁灭和道德良心的自我折磨。

麦克白何以具有如此魅力呢?麦克白本是一位英勇的将军、国王的贤臣, 在战争中他一马当先, 奋不顾身, 为国家立下了大功。

麦克白虽然是一个坏人,但却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坏人,他虽然最终成了十恶不赦的暴君,但他又具有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特点:英勇、干练、敏感、雄心勃勃、富有诗人气质。

谈瀛洲,陆谷孙先生认为,麦克白杀害了邓肯,栽赃于他的两个侍从和儿子,篡夺了他的王位,从而犯下了三重罪孽:按当时的道德观念来说,弑君是一种重罪,因为有“君权神授”的迷信,不仅是对人,也是对天犯下的罪孽;作为主人,他背叛了到他家做客的邓肯对他的信任,这是第二重罪孽;邓肯是他的表兄弟,杀害他就是杀害自己的亲属,这是第三重罪孽。

在这之后,麦克白又一错再错:他暗杀了对他具有潜在威胁的班柯,杀死了逃往英格兰的麦克德夫的无辜妇孺。

因此,谈瀛洲,陆谷孙先生认为,“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时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就是如何让这个恶人引起我们的同情”。

麦克白是政治冒险家兼野心家,麦克白的悲剧是野心的悲剧。

麦克白并不完全是恶人,至少在剧本一开始不是。

当他还没上场时,我们就已听到关于他勇猛善战的报告,我们首先知道的是他拥有英勇的品质,而且他是站在正义一边的。

戏在开场时造成的心理定势十分重要;这样,我们才会对麦克白在邪恶之中越陷越深感到痛心。

而麦克白刚得到班柯被他派出的杀手杀死的消息,班柯的鬼魂就出现在他的盛宴上了,并使他万分恐惧、举止失态。

当时人们确实相信厉鬼的存在;但在今天,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毋宁把它看作是良心受折磨的表现。

麦克白并不缺乏和危险的敌人面对面地搏斗的勇气,使麦克白感到震惊的,其实是弑君行为和杀死昔日出生入死的同僚而造成的骇人的道德犯罪感。

《麦克白》中人性的反思

《麦克白》中人性的反思

是人
,
否认
,
这 确实 是 《 麦克 白 》 中 的人文 主 义精神 之 一
体现 了

最 原 始的
无 意识 的 心 理 结构 部 分
它 处 于心 灵最底 层


文 艺 复兴 时期 思 想 的解放 和 对束 缚人 的社 会制度 的挑 战
是 过 犹不 及
,

一 种动物性 的 本 能的冲动
它 是 混乱 的
文学 评 论
·
影视文学
《 麦 克 白 》 中人性 的反 思
李淑 琳
摘 要
:
, ,
菏 泽 高 级技 工 学校
就 自己 动 手 了
!

本 文 试 从 弗洛 伊德 的 人 格 理 论来解析 《 麦 克 白 》
,

,
感 受 到 了邓肯 父亲 般 的 仁 慈
,
但她还 是
,
中的 三 个人 物 代 表 本我 的 麦克 白 夫 人 代表 自我 的 麦 克 白
以 及 代 表 超 我 的 班柯

决 心 要 将他杀 死
这 说 明她 己 经抛 弃 了人性 中善 的一 面


作 品 以 麦 克 白 夫 人 疯狂 而 死
,
,
麦克 白
全 葡 旬在 了欲 望 和 本 能 的脚 下 样
,
并 且 犹 如 诱 惑夏 娃 的蛇 一
,
被 杀 为 结尾
,
象征 了超 我 和 理 性 的 最 终胜 利
,
[ 中图 分 类 号 ] [ 文章 编 号 ]
:
J S [ 文 献标 识 码 ]
:
A
梦游 是 由 于 过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指的是从人的心理学面向来解读事物,对《麦克白》也不例外。

这部剧中最主要描绘了麦克白在伦敦最贫苦的城市,家庭
中他受到父亲的暴力精神压迫,却仍旧展现出一个勇敢的坚强的男孩
的形象,他坚韧不拔的本质能够战胜所遭遇的挫折,从而很好地实现
生命的价值。

麦克白和他家庭的挣扎反映了人们如何把挫折转化成力量,以此
自我实现的渴望。

他的灵性博大格局的胸怀能敏锐地感受感情,不仅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儿童,而且也使观众自己在心灵上体会到
麦克白所承受的压力和心理痛苦。

在人文主义视角下,《麦克白》展现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社会需要,以及人们对幸福的渴望。

麦克白的行为和情感都反映了一个人如何有
效的超越家庭贫穷、社会环境恶劣、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并通过自己
的努力,去追求认同和自由。

最后,《麦克白》成功地描述了一个艰苦追求自我实现的决心,
及其带来的效果。

虽然最终麦克白未能及时拯救父亲,改变家庭的环境,但是其内心勇敢和坚毅的精神一直都在,始终激励其努力追求真
正的快乐,成就真正的自我实现。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

该剧反映了权力、野心、背叛、恶行等深层次的人性,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复杂和世界的种种黑暗。

在以霸道、忠诚和勇气为传统美德的中世纪社会文化中,这个故事预示了人类道德的崩溃和文化的解体。

读完此剧,我的思想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麦克白》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内核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不为人知的意念、背叛和漠视、破坏和残忍。

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人性的深刻,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舒缓自身的内心。

《麦克白》是一篇富有哲理的作品,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情感。

通过戏剧般的情节和真实的人性揭示,我对美和丑、深爱和仇恨、善和恶做出了全新的认识。

在小说中,我看到了自己和周围乃至社会中的种种不完美。

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感受也得以释放和发泄,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敏锐的心理刺激。

同时,《麦克白》告诉我们,人生的路途充满了刺激、冒险和不确定性。

人类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而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只有勇敢地勇敢面对,面对困难,面对恐惧,面对未来的未知和未来的挑战。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爆发,看到了人性的极端,这让我更深切地感到,生命中鲜活的动力和我们所经历的艰辛不管多么有挑战性和困难,都是值得珍视的。

《麦克白》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毫不夸张地说,它奠定了许多戏剧和小说的基础,从中可以窥见莎士比亚非凡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意义。

这部作品深刻探讨了前者意义和道德和人性的关系,强调了恶行的后果,激励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做出贡献。

读完《麦克白》,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无法释怀。

虽然该剧是莎士比亚的三部悲剧之一,但它足以激励我们注意内心的变化和真正属于自己的信仰。

这部作品是一种精神的摇篮,使我更愿意探索人性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更愿意理解人性的层次,更愿意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深度沉思。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麦克白的野心和堕落。

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深受震撼和启发。

首先,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麦克白原本是一个忠诚的将军,但在面对野心和权力的诱惑时,他逐渐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这让我意识到,人的内心往往存在着善良和邪恶的斗争,而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的命运。

其次,作品中的角色塑造非常丰富。

麦克白的妻子莱迪·麦克白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角色,她的野心和疯狂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这些角色,我看到了人性的各种面貌,以及权力对人的影响和破坏。

最后,莎士比亚的文字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他巧妙地运用了对白和独白,描绘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

同时,他的诗歌和修辞手法也让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读完《麦克白》让我对人性和权力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
深刻剖析。

我相信,《麦克白》将会继续影响着后人,成为永恒的文学之作。

麦克白

麦克白

《麦克白》《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写的四大悲剧之一。

大致讲述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征服叛乱后班师回国,路上遇见三个女巫。

女巫预言麦克白未来将成为君王,又预言班柯的子孙也要做国君。

回国后,女巫的预言一一被证实,后来麦克白在妻子的唆使下,趁国王邓肯来他城堡做客时杀害了国王。

国王的两个儿子逃离,麦克白夫妇登上了国王和王后的宝座。

后来他又杀害了班柯。

最后麦克白夫人发疯自杀,受迫害的贵族麦克德夫和邓肯的儿子从英国进军,消灭了麦克白。

着重刻画麦克白这个悲剧人物的内心。

麦克白的罪恶既是社会的重大灾难,又有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展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种种冲突。

剧本中固然有着女巫预言这种天命的影响,但是这种已经根深蒂固的命运并不妨碍麦克白这个人物生而为人的刻画。

作为一个远征后凯旋归来的英雄麦克白被邓肯这个国王无限赞美“一切报酬都不能抵偿你伟大的功绩”麦克白作为一个正常人听到这种话回想什么?大概是“你的国家作为报酬如何?”再加之女巫预言。

是个常人都会心性动摇吧?这个为后来谋权篡位做了很大的铺垫。

同时也反应着人在周围环境下的心理的改变,我们不是神,无法保持着无欲无求之心。

同样的他是人,作为人他有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思考能力以及害怕懦弱胆小这些缺点。

他知道国王是个仁慈的君主,他说“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失误”。

知道这样为一己私欲杀死国王是大逆不道,他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

”在动手之前也会懦弱下不了手,他担忧“假如我们失败了。

”所有的描写都在表现着麦克白这个人他是个人,反应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不是神,有缺点也会有优点,强调着每个人都有他的个性。

在弑君之后麦克白这个人物的命运也层层递进,走向毁灭。

他开始愈发残暴,杀害昔日战友班柯,派人追杀反对他的贵族。

对于班柯因为女巫预言说班柯的子孙将会成为国王,而麦克白不甘心,心想自己做了弑君之事最后却给他人占了便宜。

于是派人杀害战友。

与其说女巫的唆使是命运在召唤他,不如说麦克白这个人太容易听信他人谗言,太容易受他人影响。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以杰出的人文主义气质而受到赞誉,
这场戏剧很好地表达了许多人文精神。

首先,这部剧重点表达了英雄主义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麦克白试
图保护爱德华王子,他无惧生死,敢于以殉职之躯为英格兰复国。


同所有的英雄人物一样,麦克白让我们彻底明白了把自己牺牲为他人
着想是什么样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他在人格方面受到了高度的赞誉,他的仁慈、勇敢、正直、诚实和令人钦佩的真诚展现出英雄性格的真
正色彩,这是人文主义视角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

其次,《麦克白》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关于暴力和非暴力的观念。

截至20世纪初,传统的学者们认为,暴力是一种有价值的政治行为。

然而,对于一部人文主义的戏剧来说,尤其是麦克白,暴力不再
是被认可的政治行动,而是被看作是一种英雄气质的罪行,因此,立
场变得不一致,在故事中,暴力只应当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而不是
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选择。

最后,《麦克白》表达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当麦克白最后的一击
砍下了科萨多夫的头时,他激动地惊叹道:“今天在这里,你们给了
我永恒的荣耀”,这句话象征着麦克白的精神和他对英雄主义的追求,也象征着真正的英雄与生命之间最终的胜利。

因此,在人文主义视角下,《麦克白》完美地表达了英雄主义、非暴力、生命价值等人文精神。

从《麦克白》管窥莎翁的人文主义寄托

从《麦克白》管窥莎翁的人文主义寄托

最后 当他拿 起 屠

人亡 和 斩 首 示 众 的 悲 剧 结 局
同类 题 材
,
在 战场 上 可 谓 是 英 勇 善 战
也 把 内心 深处遗 留 的人文
:

戏 剧 作 品在世 界文 坛上 数 量 颇 多
义色彩
,
但是
,
威 力无 比
一 条血 路

,
一 生 在 战场 上 杀 出 了一 条 又
主 义 闪光点彻底 抹杀 掉 了
从 《 麦 克 白 》 管窥 莎 翁 的人 文 主 义 寄 托
河 南教 育 学 院 外 国 语 学院
薛燕
摘要
:
莎 士 比亚 作为 英 国杰 出 作 家
,
文 主 义 思 想 进行 解 读 论 述 现 一 片 新天 地


,
或 许 能够 发
争精神 和人 的力量 由此 可 见
,

他 的 剧 作 有很 多都 呈 现 了 人 文主 义 思 想
.
是莎 士 比 亚 悲 剧 创作 的巅 峰 之 作
e
从麦克 白
y in h 0 6 w 1 3 自 m 里
.
u s a e o c
k n
一 i 100 1 84 7 6 2 0 16 2 3 0 30
文 艺 复 兴 倡导

人文 主 义
,

,
把人 的
的人生轨 迹里
,
,
面 对 成功时刻 保 有 的不是
,
对后 世 剧 作
提 出 了 很多 进步 的思 想主 张
思 潮 以 人为 本 主流
, ,
当 时 社会
极 拼 搏 精神 逐 渐 演化成 挡 我 者死 的野 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白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寄托摘要:《麦克白》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国家英雄如何在野心和权欲驱使下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更是通过麦克白性情的变化影射17世纪人文主义反展的艰难和表现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精神寄托。

麦克白是一个符号,是现实中人的放大版,他的思想和行为展示了人的立体性,通过他我们能更好的解剖人性并观测人文主义浪潮中的人文景象。

关键字:麦克白;人文主义;精神寄托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主人公多是思想和平行高尚的人,但由于或环境或时代的原因造成悲惨的下场,让读者产生无限的叹息和怜悯。

《麦克白》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

这在于,故事主角的独特性,是从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国家英雄逐渐演变成一个弑君篡位,十恶不赦的人。

但这也只是人物与情节安排的不同,潜藏在每个作品背后的深意——莎士比亚想表达的观念和寄托的理想却是共通的,即对背离和破坏人文主义者的批判与诅咒,对善良人性的美好向往,对道德与法制社会的热切期待。

《麦克白》亦是表现这样一个主题的作品,在麦克白身上作者寄托了美好的人文主义精神理想。

一.从麦克白身上窥探人文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被压迫的时代,在封建势力和宗教神学下,人的欲望和自由被极力压制,人性受到极大摧残。

14到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出现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

在这场运动下,人们力图反抗封建宗教统治给人的束缚,宣传现世自由和个性解放。

同时,人本身的价值也得到肯定,逐步摆脱对神的信奉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建设。

从早期麦克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的影子。

他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相信所有事情只要凭借自身力量就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作为苏格兰王皇亲国戚、王族大将军,战场上他骁勇善战、英勇神武。

“勇敢的麦克白——他真不愧这勇敢的称号——根本就没把生命看在眼力,他舞动着那柄杀人都冒了烟的钢刀,像勇敢的宠儿似的,坎开了一条道路。

” 战场的功绩使他得到了国王和国民的敬仰。

然而他并非一介武夫,独处时,他便会思考很多,关于现实和命运,眼前和将来的所有一切,颇具诗意。

在他的内心,涌动着一颗热情炽烈的心,让他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坚强不屈。

更重要的是,他意思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藏的巨大能量,他正一点点地冲破封建神教的约束。

这些体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也是麦克白作为个体进步性的体现。

在很多人看来,麦克白弑君篡位的原因在于自身的贪欲和妻子的蛊惑。

这种说法自然有道理,可我认为是不够深刻的。

麦克白会愈加信奉女巫的预言,觊觎并极力维护最高封建统治的权力,以及在夺权和维权道路上所表现的越加纠结的心态,是因为麦克白身上人文主义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

应该说,麦克白不是一种文明的产物,在他身上存在着几种文明的纠纷:封建专制、宗教神学和人文主义在麦克白思想上势力的纠纷。

如果我们把麦克白挥动匕首杀死国王邓肯的那一刻视为他由善到恶的转变的话那是不正确的,在此之前恶的种子就已经在他心里萌芽。

他并不满足向人称臣,不满足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

在第一幕第三场里女巫与他初次见面,并送给他三句有关他未来的祝词,其中有句是祝贺他当上国王的,麦克白“听见了好像喜得出了神”可见他的野心。

而当他成为最高统治者,很多心思都用在如何掩埋他的罪恶维护他的专制王位上,因此不得不采取极其残暴的手段已达到最阴险的目的。

而三个女巫和她们的预见力则是宗教神学在剧本中的意像。

在野心还未膨胀前,麦克白是非常自信的,他不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因此在初次听到三个女巫的话时他觉得荒唐至极。

然而随着预言一个个变成现实他越发的相信超自然的力量甚至为把它作为评定命运的标准,自信也一点点丧失殆尽。

但是,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崇尚自信、光明和善良的天性依然没有泯灭,他希望自己受万众爱戴,享受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带来的无穷乐趣。

可事实却截然相反,他的王位是谋逆得来的,他的命运也掌握在非人力的手中,他要无时不刻不受着良心的折磨和道德的谴责。

正是三种势力在其内心的水与火的较量,造成了今后的犹豫和痛苦,最终走向了自我的灭亡。

二。

罪恶的历程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根本上说,它根本上说是属于资产阶级的。

人文主义所鼓吹的个性解放和自由是为资产阶级谋求最大利益提供了思想保障,在个人欲望未受到足够的约束时加之以外界的诱惑必然导致一系列争权夺利行为的发生。

麦克白的历程是当时社会上一类人生活的影射和放大。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戏剧中都是借助宫廷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来排演人物和故事。

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故事情节,权利的最大化也会导致斗争的最为残酷化,在此场合下的人,他们的性格和品行便能受到最大的关注和思考从而达到最大的影响力。

麦克白代表的便是一类人——贪图于现世的权益而最终与人文主义相乖违,在悖离人文主义这条道路上越行越远。

如今当一提到麦克白时人们就会想到一系列的词:野心,欲望,弑君,英雄的堕落等等。

的确,麦克白的王权之路是用阴谋和鲜血铺就而成的,尽管心中存有善念,但罪恶之门一但打开便是一个无底洞是永无白日的黑夜。

麦克白弑君的那一夜能在任何一个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子:雷雨交加,狂风大作,喧闹的舞会和两颗暗藏着杀机的心,转变将有今夜开始,罪恶的深渊也将从今夜蔓延。

最终没有经受住妻子诱惑的麦克白在万分纠结中走向了弑君之路。

自挥动匕首的那一刻,他便从一个国家英雄沦为一个弑君篡位的佞臣。

王冠终于戴在了头上,指挥所有人的权杖也握在了手里,这是最高的荣耀可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境地。

至此,女巫的全部预言都成了现实。

既然一切预言都是真实,那么班柯的后代将成为君王的预言也会成真。

“难道我花了那么大代价,把自己从一个英雄变成一个满手鲜血的小人就是为了让他的后代享用这至高的荣耀吗?不,我不能。

”于是他便秘密派杀手企图沿途杀死班柯和他的儿子。

然而班柯的儿子意外的逃脱了,在成了麦克白最大的心病。

为了维护既得果实,他也不惜痛下杀手杀害所有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人。

那个往日善良英勇的形象完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杀人狂、恶魔和暴君。

在麦克白身上,追求幸福的理想演变成唯我独尊的臆想,向上拼搏的精神演变成逆我者亡的狂野,野心驱使他成为了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

正如黑格尔所说:“麦克白的性格就决定了他追求名利的野心。

起初他还是踌躇,但不久就伸手去抓取王冠,为了抓到手,不惜谋杀国王,为了保住王冠,不惜采取一切残暴凶恶的手段。

” 这一路走来,他的手段是越来越残暴,积累在他手里的血也越来越多,而他的内心也越来越脆弱,以至于常常精神错乱。

他手下的大臣们也从他的风言风语中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暗地里嘲笑他,麦克白残忍的做法最终丧失了民心。

最终遭到众人的唾弃。

三。

麦克白身上的人文主义精神寄托霍华德.劳逊曾评价道:“野心为题是莎士比亚所处理的特殊社会关系中的关键为题。

莎士比亚热诚地相信人是有能力上进的,有能力征服环境的,他不相信这是依靠暴力和狡诈来完成;他认为良知是用来调整个人目的和环境所赋予它的社会意义的媒介物。

” 尽管在剧情和人物布置上《麦克白》莎士比亚悲剧中比较特别的一部。

但从他的寓意和精神寄托上来讲,《麦克白》也只是普通的一部。

纵观莎翁的戏剧,我们能看到很多因为自己的野心而实施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害人害己的形象,例如《哈姆莱特》中的国王克劳迪斯、《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奥赛罗》中的伊阿古等都是这类人的代表,但有细微不同的是这三者更显得无情和毒辣,而麦克白多少在潜意识里还是善良的,有个由善到恶的转变。

莎士比亚正是想通过一个英雄在巨大野心的沦落,通过前后的反差来唤起人们的痛惜从而达到讽刺事实深入人心的效果。

因此在莎士比亚在写作时格外注重对这部剧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在表现麦克白弑君后接受良心和道德的拷问时经常精神错乱是写到:“不用睡觉了,全屋子都听见了,格莱斯密把睡眠谋杀了,所以考特也睡不着了:麦克白再也不用睡觉了。

”继而他又觉得听到了敲门声,当看到他沾满血污的手时他大叫道:“这是什么手,看得我眼珠都要掉出来了”他还担心,“无边的海洋能把我的血手洗干净吗?”权欲和良心使他歇斯底里,几度疯狂几度精神错乱,他的心在饱经杀戮后变得麻木。

麦克白曾感叹:“只要我在这件事发生前个小时前死掉,我都可以算活了幸福的一生;因而从今以后,在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事:一切全是虚空;英明和德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生命的旨酒已经饮尽,在这酒窖里除了一点酒渣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了。

”这是人性中善良部分的自然流露,是内心诚挚的悲歌。

《麦克白》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事实上却寄托了作者的道德和社会理想,反应了作者对人文主义的反思。

莎士比亚创作这部戏剧是正直詹姆一世继位后英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之时。

群众性反圈地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

此时的英格兰已经成为纷乱的英格兰,到处充满了冲突与罪恶。

悲剧的基础便是社会生活本身,贯穿在作品中的便会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自由,这固然在反封建神学和教会上起了重大作用。

但作为资产的意识形态,他又纵容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这必然导致现实人欲望的膨胀而产生各种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的发展的进程。

在17世纪,人文的颂歌已不如以前那么高亢嘹亮,莎士比亚于动荡的社会中看到了人性中众多丑恶的东西,个人欲望的无限和畸形发展必然导致罪恶的蔓延,其结果是美好理想的破灭、人性的毁灭。

在莎士比亚看来,个人理想应该是先进的,在诱惑面前能出淤泥而不染。

如果有人为了一己之私而对人文主义进行破坏,那其结果必然是自我的灭亡。

莎士比亚的用心良苦,他希望世人能在麦克白的沦落中,在他的众多悲剧故事中看到那些潜藏在社会和每个人心中的丑恶部分,他把他们揭露出来也是在批判社会的混乱与黑暗。

但是批判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不断改善,才能保持前进的脚步。

莎士比亚便是将世间的胸膛剖开,让人文主义之光照亮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美好而善良的人性回归人间,如此才能人才能不段完善自我,而社会也将不停下他的脚步,滚滚向前。

注释:①: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朱生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

文章未注明出处的引用皆出于此处。

②: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45页。

③:张泗阳等,《<莎士比亚引论>上》,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第45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