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GCMS分析方法

GCMS分析方法

GCMS分析方法GCMS(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食品、药物等领域。

本文将对GCMS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GC工作原理GC(Gas Chromatography)即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GC仪器主要由进样系统、柱和检测器组成。

样品在进样系统中被蒸发成气态,然后被推动进入柱中,通过柱内的固定相进行分离,最后被检测器检测。

二、MS工作原理MS(Mass Spectrometry)即质谱,是一种利用质量分析仪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MS仪器主要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

样品在离子源中被电离产生离子,在质量分析器中根据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分析和分离,最后被检测器检测。

三、GCMS联用技术原理GCMS联用技术即将GC和MS两种仪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分离和定性分析的联用技术。

在GC柱分离后,每一组分进入MS进行质谱分析,通过质谱图谱的得到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进行分析和定性。

四、GCMS分析方法步骤1.样品制备:样品的优化制备是GCMS分析的关键步骤,不同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提取、蒸馏、萃取等。

2.进样:将样品制备后的溶液通过进样器引入GC柱中,进样的方式有液相进样、固相微萃取进样等。

3.柱分离:样品进入GC柱,在柱中进行分离,分离方式可以采用多种选择性的固定相柱。

4.柱温程序升温:通过设定不同的柱温程序升温曲线,使样品在不同温度时分离出不同的组分。

5.质谱检测:GC柱中的组分进入MS进行质谱分析,通过质谱图的峰形、峰面积和质谱对应的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定性分析。

6.数据处理:通过对质谱图进行解析、比对库库查询等方法,进行目标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五、GCMS分析应用1.环境分析:可以用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如有机氯、有机磷、有机酸等。

GCMS教程范文

GCMS教程范文

GCMS教程范文GC-MS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简称,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研究、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GC-MS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基本原理GC-MS技术是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通过气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再利用质谱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通过化合物在固定相柱中的不同保留时间和分离度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离,而质谱则是通过分析化合物的质谱图谱,根据特定的裂解方式和质谱图谱特征来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

二、仪器构成GC-MS系统主要由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两部分组成。

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等组件,用于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

质谱仪主要包括离子源、质量分析仪和检测器等组件,用于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质谱分析。

三、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首先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处理,通常包括提取、浓缩等步骤,以获得分析所需的样品。

2.进样:将处理好的样品加载到进样口中,通过气相色谱将化合物分离出来。

3.气相色谱分离:通过设置适当的气相色谱条件,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每种化合物会在色谱柱中具有不同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

4.质谱分析:分离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生成质谱图谱,根据质谱图谱的特征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

5.数据分析:对得到的质谱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例如比对质谱库、定量分析等。

四、数据分析方法1.比对质谱库:将得到的质谱数据与已知的质谱库进行比对,以确定待测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定量分析:根据质谱信号强度来确定待测化合物的含量,可利用内标法或外标法进行定量。

3.局部取峰法:根据质谱图谱中的峰形提取出待测化合物的质谱图谱,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上就是GC-MS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介绍。

GC-MS作为一种高效的化学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选择性强的优点,已成为化学分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GC-MS工作原理

GC-MS工作原理

GC-MS工作原理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能够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个方面,详细介绍GC-MS的工作原理。

引言概述:GC-M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将样品分离和鉴定,能够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份和结构。

GC-MS的工作原理基于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结合,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正文内容:1. 气相色谱(GC)的原理1.1 色谱柱色谱柱是气相色谱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填充物或者涂层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

常见的色谱柱有毛细管柱和填充柱,其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的目的。

1.2 色谱条件色谱条件包括温度、流速和载气选择等。

通过调节这些条件,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和保留。

1.3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检测样品中化合物的信号,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

2. 质谱(MS)的原理2.1 离子化质谱中的离子化过程将分离后的化合物转化为离子,使其可以被质谱仪检测到。

常用的离子化方法有电子轰击离子化(EI)和化学离子化(CI)等。

2.2 质谱仪质谱仪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

离子源将离子化的化合物引入质谱仪,质量分析器对离子进行分析和鉴定,检测器用于检测离子信号并生成质谱图。

2.3 质谱图解析质谱图是质谱仪输出的结果,通过对质谱图进行解析,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相对丰度。

3. GC-MS的工作原理GC-MS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通过气相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引入质谱仪进行鉴定。

GC-MS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分析,同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4. GC-MS的应用领域4.1 化学分析GC-MS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可以对有机物、无机物及其它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4.2 生物医药GC-MS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用于药物代谢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和鉴定等。

gcms数据处理方法

gcms数据处理方法

gcms数据处理方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GC-MS数据处理方法,从预处理到化合物识别和定量分析的整个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第一步:预处理GC-MS数据的预处理是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的目的是消除噪声、对齐峰和进行峰面积归一化等。

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基线校正、峰检测、对齐和峰面积归一化等。

在基线校正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消除背景噪声和漂移噪声,如平滑滤波、基线裁剪和基线纠正等。

峰检测是为了找到所有的峰,并提取每个峰的峰高和峰面积等参数。

对齐是将不同样品或实验条件下的峰对齐在同一位置上,以便比较和分析。

峰面积归一化是将不同样品或实验条件下的峰面积归一化为同一标准,以消除定量分析中的变异性。

第二步:化合物识别GC-MS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步骤是化合物识别,通过与质谱数据库比对或质谱图解析,确定峰的组成和化合物的标识。

化合物识别的方法包括质谱库比对和质谱图解析。

质谱库比对是将实验得到的质谱图与已知的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根据相似度和匹配度来确定化合物的标识。

质谱图解析是根据质谱图的峰的分布规律和质谱图的特征峰来确定化合物的标识。

有时,化合物的标识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可以通过参考标准品的质谱图或者其他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第三步:定量分析GC-MS数据处理的最后一步是定量分析,即根据峰面积进行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包括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是使用标准品的峰面积和浓度建立峰面积与浓度的标准曲线,通过待测样品的峰面积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得到化合物的浓度。

内标法是在分析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通过内标化合物的峰面积与浓度建立内标曲线,然后用内标曲线对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进行修正,得到准确的化合物浓度。

在GC-MS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附加方法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使用质谱图的保留指数、导入外部标准品和利用垂直光谱比对来增强化合物的标识和定量分析。

GC-MS

GC-MS
(1)全程扫描模式(SCAN模式)也叫总离子流色谱法 (total ionization chromatography,TIC)—— 类似于 GC 图谱,用于定性检测。(SCAN模式) MS全程扫描当以全程扫描方式收集数据时,确定一个 质量片段目标范围并输入仪器。一个典型的检测质量片段的 广度范围可以是质荷比(m/z)50到质荷比400。扫描范围 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分析者预期试样中所含的物质。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由环形电极和上下两个端盖电极组成,在 环形电极和端盖电极之间加上高频电压,当高频电压固定为某一 值时,只能使某一质荷比的离子成为肼内的稳定离子,轨道振幅 保持一定,可长时间留在肼内。当在引出电极上加负电压脉冲, 可将肼内的稳定离子引出,再由检测器检测。
二、GC-MS常用数据采集模式(检测方法)
磁质仪
飞行时间质谱 (TOF) 质谱仪 四极杆质谱
离子肼质谱
磁质量分析器
磁质量分析器是根据离子 束在一定场强的磁场中运动时, 其运动的曲率半径Rm与离子 的质荷比m/z和加速电压V有关,
当加速电压固定时,不同质荷 比的离子的曲率半径不同,于 是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空间有 不同的位置,得到了空间位置 上的分离。
GC-MS系统原理、检测及 定量方法
一、GC-MS系统介绍及原理 1.GC-MS简介
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 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 质的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缺点: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 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
当在仪器方法中输入选择离子检测模式(SIM) 时 ,仅有那些荷质比被选定的片段被质谱仪监测(比如,三 个片段),其检测限较低。每秒钟能进行更多次的扫描。 为确证样品中潜在物质的出峰,相对重要的是与已知参比 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其荷质比。其检测灵敏度较总离子流检 测高2-3个数量级。由于其较高的灵敏度,SIM模式通常用 于定量检测。

gc-ms分析原理

gc-ms分析原理

gc-ms分析原理
GC-MS分析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简称,它结合了气相
色谱仪(GC)和质谱仪(MS)的优点,用于物质的分离、检
测和鉴定。

其原理如下:
1. 气相色谱(GC)分离:首先,待分析样品在高温下蒸发成
气态,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柱是具有独特化学性质的管状材料,它可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按其化学性质和亲和性分离开来。

分离完成后,化合物会按顺序从气相色谱柱中逐个进入到质谱仪中。

2. 质谱(MS)检测:通过质谱仪对从气相色谱柱中进入的化
合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质谱仪中的主要部件为电子轨道和磁场。

当化合物进入质谱仪后,首先被电子束离子化,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将按其质量/电荷比(m/z)进行分离和
分辨,然后被侦测器接收。

3. 数据分析和结果获取:通过对质谱信号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得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等信息。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和展示,用于鉴定和定量分析。

总结起来,GC-MS分析是通过将待分析样品分离为不同的化
合物,并通过质谱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和鉴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对分离后的化合物的质谱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得关于样品中化合物的详细信息。

【实力干货】GC-MS原理及分析方法

【实力干货】GC-MS原理及分析方法

【实力干货】GC-MS原理及分析方法禾川化学检测中心运用大型光谱仪器按照相关产品的国标、美标、ISO标准,解决企业产品在研发、生产、商检等过程中的检测需求。

GC-MS(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为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

其中GC为气相色谱,其流动相为惰性气体(多使用氦气)。

根据样品极性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色谱柱(多为毛细管柱)。

GC装置主要分为:进样口、色谱柱和检测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进样口是将样品引入连续的载气流中的装置,现在多使用自动进样装置,将样品自动引入到进样口中。

与以前的手动进样相比,自动进样能够提供更好的分析重现性,并可以更好的进行时间优化。

常见的进样口类型有:分流/不分流进样口;柱头进样口;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口;阀进样口;吹扫-捕集进样口和固相微萃取进样口。

其中分流/不分流进样口为最常用进样口。

样品从注射器经过隔膜进入到一个加热了的小室中,热量使得样品及样品的基体挥发,然后载气将挥发后的样品全部(不分流模式)或部分(分流模式)吹扫入色谱柱中。

在分流模式中,样品与载气的混合物大部分通过分流出口放空。

当样品中的被分析物含有高的分析浓度(>0.1%)时,宜采用分流进样,对于只含有很少被分析物的痕量分析(<0.01%),则最好用不分流进样。

色谱柱主要有两种(填充柱和毛细管柱),由于毛细管柱内径很小,分离效率较高,因此较为常用。

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柱中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

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

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图1)。

气相色谱法中可以使用的检测器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有火焰电离检测器(FID)与热导检测器(TCD)。

这两种检测器都对很多种分析成分有灵敏的响应,同时可以测定一个很大的范围内的浓度。

gc-ms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 -回复

gc-ms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 -回复

gc-ms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回复什么是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GC-MS)是一种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能够提供有关样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的信息。

GC-MS的工作原理是什么?GC-MS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样品分离和质谱分析。

第一步是样品分离。

首先,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柱进入系统。

气相色谱柱是一种具有高效分离功能的长管道,内壁涂有一种柱填充物。

当样品进入柱时,样品中的化合物会随着流动相(通常是气体)在柱内分离。

不同化合物的分离程度取决于其在柱填充物、流动相等因素下的化学性质。

经过柱的分离,化合物会独立出来,并按顺序进入质谱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二步是质谱分析。

在质谱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可以得到更详细的描述。

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会被电子轰击(EI)或化学离子化(CI)等方式激发。

在离化过程中,分子会断裂并产生碎片离子。

这些离子会进入质谱分析器,其中包括一个质量分析器和一个探测器。

质量分析器将负责测量离子的质量-荷质比,这可以帮助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探测器会记录离子的信号强度,从而得出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如何进行GC-MS分析?GC-MS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制备:对于液体样品,通常需要进行萃取、稀释或净化等处理。

对于固体样品,可能需要粉碎、溶解或提取过程。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提取或浓缩目标化合物,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2. 样品进样:提取好的样品通常会被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

进样量应根据样品的浓度和分析的需求来确定。

3. 柱选择:根据需要分析的化合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气相色谱柱。

不同的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和分析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柱能提高分析结果的质量。

4. GC条件设定: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的要求,设置气相色谱的温度程序、流速、进样模式等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谱分析方法质谱仪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质谱仪的主要差别在于离子源。

离子源的不同决定了对被测样品的不同要求,同时所得到信息也不同。

质谱仪的分辨率也非常重要,高分辨质谱仪可以给出化合物的组成式,这对于未知物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质谱分析前,要根据样品状况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质谱仪。

目前,有机质谱仪主要有两大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现就这两类仪器的分析方法叙述如下:GC-MS分析方法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在GC-MS分析中,色谱的分离和质谱数据的采集是同时进行的。

为了使每个组分都得到分离和鉴定,必须设备合适的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

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类型(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固定液种类,汽化温度,载气流量,分流比,温升程序等。

设置的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均使用毛细管柱,极性样品使用极性毛细管柱,非极性样品采用非极性毛细管柱,未知样品可先用中等极性的毛细管柱,试用后再调整。

当然,如果有文献可以参考,就采用文献所用条件。

质谱条件包括电离电压,电子电流,扫描速度,质量范围,这些都要根据样品情况进行设定。

为了保护灯绿和倍增器,在设定质谱条件时,还要设置溶剂去除时间,使溶剂峰通过离子源之后再打开灯绿和倍增器。

在所有的条件确定之后,将样品用微量注射器注入进样口,同时启动色谱和质谱,进行GC-MS分析。

GC-MS数据的采集有机混合物样品用微量注射器由色谱仪进样口注入,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质谱仪离子原在离子源被电离成离子。

离子经质量分析器,检测器之后即成为质谱仪号并输入计算机。

样品由色谱柱不断地流入离子源,离子由离子源不断的进入分析器并不断的得到质谱,只要没定好分析器扫描的质量范围和扫描时间,计算机就可以采集到一个个的质谱。

如果没有样品进入离子源,计算机采集到的质谱各离子强度均为0。

当有样品过入离子源时,计算机就采集到具有一定离子强度的质谱。

并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将每个质谱的所有离子强度相加。

显示出总离子强度,总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就是总离子色谱图,总离子色谱图的形状和普通的色谱图是相一致的。

它可以认为是是用质谱作为检测器得到的色谱图。

质谱仪扫描方式有两种: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

全扫描是对指定质量范围内的离子全部扫描并记录,得到的是正常的质谱图,这种质谱图可以提供未知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

可以进行库检索。

质谱仪还有另外一种扫描方式叫选择离子监测(select ion Moniring SIM)。

这种扫描方式是只对选定的离子进行检测,而其它离子不被记录。

它的最大优点一是对离子进行选择性检测,只记录特征的、感兴趣的离子,不相关的,干扰离子统统被排除,二是选定离子的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

在正常扫描情况下,假定一秒钟扫描2-500个质量单位,那么,扫过每个质量所花的时间大约是1/500秒,也就是说,在每次扫描中,有1/500秒的时间是在接收某一质量的离子。

在选择离子扫描的情况下,假定只检测5个质量的离子,同样也用一秒,那么,扫过一个质量所花的时间大约是1/5秒。

也就是说,在每次扫描中,有1/5秒的时间是在接收某一质量的离子。

因此,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比正常扫描方式灵敏度可提高大约100倍。

由于选择离子扫描只能检测有限的几个离子,不能得到完整的质谱图,因此不能用来进行未知物定性分析。

但是如果选定的离子有很好的特征性,也可以用来表示某种化合物的存在。

选择离子扫描方式最主要的用途是定量分析,由于它的选择性好,可以把由全扫描方式得到的非常复杂的总离子色谱图变得十分简单。

消除其它组作造成的干扰。

GC-MS得到的信息总离子色谱图计算机可以把采集到的每个质谱的所有离子相加得到总离子强度,总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就是总离子色谱图(图9.21),总离子色谱图的横座标是出峰时间,纵座标是峰高。

图中每个峰表示样品的一个组份,由每个峰可以得到相应化合物的质谱图;峰面积和该组份含量成正比,可用于定量。

由GC-MS得到的总离子色谱图与一般色谱仪得到的色谱图基本上是一样的。

只要所用色谱柱相同,样品出峰顺序就相同。

其差别在于,总离子色谱图所用的检测器是质谱仪,而一般色谱图所用的检测器是氢焰、热导等。

两种色谱图中各成分的校正因子不同。

质谱图由总离子色谱图可以得到任何一个组分的质谱图。

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信噪比。

通常由色谱峰峰顶处得到相应质谱图。

但如果两个色谱峰有相互干扰,应尽量选择不发生干扰的位置得到质谱。

或通过扣本底消除其他组分的影响。

库检索得到质谱图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对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

检索结果可以给出几个可能的化合物。

并以匹配度大小顺序排列出这些化合物的名称、分子式、分子量和结构式等。

使用者可以根据检索结果和其它的信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

目前的GC-MS联用仪有几种数据库。

应用最为广泛的有NIST库和Willey 库,前者目前有标准化合物谱图13万张,后者有近30万张。

此外还有毒品库,农药库等专用谱库。

质量色谱图(或提取离子色谱图)总离子色谱图是将每个质谱的所有离子加合得到的。

同样,由质谱中任何一个质量的离子也可以得到色谱图,即质量色谱图。

质量色谱图是由全扫描质谱中提取一种质量的离子得到的色谱图,因此,又称为提取离子色谱图。

假定做质量为m的离子的质量色谱图,如果某化合物质谱中不存在这种离子,那么该化合物就不会出现色谱峰。

一个混合物样品中可能只有几个甚至一个化合物出峰。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识别具有某种特征的化合物,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质量的离子做质量色谱图,使正常色谱不能分开的两个峰实现分离,以便进行定量分析(见图9.22)。

由于质量色谱图是采用一种质量的离子作色谱图。

因此,进行定量分析时也要使用同一离子得到的质量色谱图测定校正因子。

选择离子监测(select ion monitoring ,SIM)一般扫描方式是连续改变Vrf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顺序通过分析器到达检测器。

而选择离子监测则是对选定的离子进行跳跃式扫描。

采用这种扫描方式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由于这种方式灵敏度高,因此适用于量少且不易得到的样品分析。

利用选择离子方式不仅灵敏度高,而且选择性好,在很多干扰离子存在时,利用正常扫描方式得到的信号可能很小,噪音可能很大,但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只选择特征离子,噪音会变得很小,信噪比大大提高。

在对复杂体系中某一微量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

由于选择离子扫描不能得到样品的全谱。

因此,这种谱图不能进行库检索,利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进行GC-MS联用分析时,得到的色谱图在形式上类似质量色谱图。

但实际上二者有很大差别。

质量色谱图是全扫描得到的,因此可以得到任何一个质量的质量色谱图;选择离子扫描是选择了一定m/z的离子。

扫描时选定哪个质量,就只能有那个质量的色谱图。

如果二者选择同一质量,那么,用SIM灵敏度要高得多。

GC-MS定性分析目前色质联用仪的数据库中,一般贮存有近30万个化合物的标准质谱图。

因此,GC-MS最主要的定性方式是库检索。

由总离子色谱图可以得到任一组分的质谱图,由质谱图可以利用计算机在数据库中检索。

检索结果,可以给出几种最可能的化合物。

包括化合物名称、分子式、分子量、基峰及可靠程度。

表4是由计算机给出的某未知物谱图的检索结果。

表9.4 某未知化合物的检索结果利用计算机进行库检索是一种快速、方便的定性方法。

但是在利用计算机检索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数据库中所存质谱图有限,如果未知物是数据库中没有的化合物,检索结果也给出几个相近的化合物。

显然,这种结果是错误的。

由于质谱法本身的局限性,一些结构相近的化合物其质谱图也相似。

这种情况也可能造成检索结果的不可靠。

由于色谱峰分离不好以及本底和噪音影响,使得到的质谱图质量不高,这样所得到的检索结果也会很差。

因此,在利用数据库检索之前,应首先得到一张很好的质谱图,并利用质量色谱图等技术判断质谱中有没有杂质峰;得到检索结果之后,还应根据未知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色谱保留值、红外、核磁谱等综合考虑,才能给出定性结果。

GC-MS定量分析GC-MS定量分析方法类似于色谱法定量分析。

由GC-MS得到的总离子色谱图或质量色谱图,其色谱峰面积与相应组分的含量成正比,若对某一组份进行定量测定,可以采用色谱分析法中的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等不同方法进行。

这时,GC-MS法可以理解为将质谱仪作为色谱仪的检测器。

其余均与色谱法相同。

与色谱法定量不同的是,GC-MS法可以利用总离子色谱图进行定量之外,还可以利用质量色谱图进行定量。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除其它组份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质量色谱图由于是用一个质量的离子做出的,它的峰面积与总离子色谱图有较大差别,在进行定量分析过程中,峰面积和校正因子等都要使用质量色谱图。

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减少其它组分的干扰,在GC-MS定量分析中质谱仪经常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

对于待测组分,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特征离子,而相邻组份不存在这些离子。

这样得到的色谱图,待测组份就不存在干扰,同时有很高的灵敏度。

用选择离子得到的色谱图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分析方法与质量色谱图类似。

但其灵敏度比利用质量色谱图会高一些,这是GC-MS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