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女孩在美国“常春藤”名校读本科的经历和感受

合集下载

赴美心得体会

赴美心得体会

赴美心得体会我在美国留学已有一年时间,这一年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

下面是我在美国赴学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对美国教育体系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这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方式。

老师们非常耐心和尊重学生,他们鼓励我们提出问题,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疑惑。

同时,美国的学术研究环境也非常优越,实验设备齐全,图书馆资源丰富,为我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其次,我对美国人的友善和开放性印象深刻。

在美国,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对陌生人都充满友善和热情。

在街头问路,他们总是主动指引并且乐于提供帮助。

在学校,同学们也非常乐于合作和分享,大家之间没有等级之分,彼此尊重和平等相处。

这种友善和开放性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此外,我对美国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各自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国际节日和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文化和身份,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和对世界的开放态度。

最后,我对美国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感到羡慕和敬佩。

美国致力于科研和创新,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有幸参观了一些科研实验室和企业,目睹了一些前沿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这些经历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和追求进步,希望将来能够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赴美留学让我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和美国人的互动和交流,我对美国的教育体系、友善和开放性、多元文化以及科技进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经历和体会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也将激励着我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17岁女生被美10所名校录取

17岁女生被美10所名校录取

17岁女生被美10所名校录取•相关推荐17岁女生被美10所名校录取先去一所顶级商学院读本科,再去一所顶级政治学院读硕士,然后考取联合国公务员。

这是一名不到17岁的中学女孩的人生规划。

昨天,长沙市一中的陈雅琢收到了世界排名第四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另外,她还收到了来自全美排名前二十名的9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长沙市一中的陈雅琢凭借优异的综合能力被美国多所大学录取。

两次考试终于出了好成绩能被这些名校录取,陈雅琢自然很会念书。

她的成绩一直在学校排名前20位,甚至还得过第一名。

这样的成绩,考取一所国内一流的大学自然手到擒来。

但是小小的她一直有着自己梦想的人生旅程:“我想去一所世界顶级的商学院读经济学和应用数学的本科,然后去一所世界顶级的政治学院读公共事务管理硕士,毕业后考取联合国公务员,希望成为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因为很早以前就有了这个规划,陈雅琢不仅英语过硬,还从高一起学习法语,为店铺做准备。

高二时她参加SAT考试考了1900多分,这样的成绩进一所美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没有问题,但是离陈雅琢自己的目标还有距离。

接下来,她开始三个月的地狱式训练,每天凌晨1点多才睡,早上7点起来继续做题、背单词、阅读英文小说。

当年11月,她第二次参加SAT考试,考了2180分。

考美国大学仅有高分还不够接下来的是一系列的面试。

陈雅琢认为,是她的自信和乐观打动了面试官。

她15岁站在联合国舞台上发言,担任长沙市一中学生会主席时,组织了全省模拟联合国大会、全国第一场学生组织的`玉树赈灾义演等几十个大型活动,所获得的荣誉更是难以数清,这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美国大学非常青睐于她,短时间内,她收到了来自全美排名前二十名的10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总结美国考学的经验,陈雅琢说仅有高分是不够的,还要准备好所有美国大学需要的材料,技巧很重要。

中学平时成绩,最好在学校排名前10%。

因为陈雅琢的成绩在全校排在前2%,特别受面试官们的关注。

美国留学毕业后的感言

美国留学毕业后的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首过去几年,我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这段经历的无尽感激。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对自己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的道路进行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们,是你们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我无私的支持和鼓励。

美国留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学术上的提升,更是一次人生观的洗礼。

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勇于挑战,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一、学术成长的喜悦在美国留学期间,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在学术上,我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以下是我学术成长的一些感悟:1.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美国,教授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我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2. 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抛出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我们进行辩论。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我在学术上更加严谨,也使我学会了如何面对不同的观点。

3. 学术研究的深度:在美国,学术研究强调严谨性和创新性。

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对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生活体验的丰富在美国留学,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体验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以下是我生活中的一些感悟:1. 多元文化的碰撞: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与他们交流,让我拓宽了视野,学会了包容和理解。

2. 独立生活的挑战:在美国,我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种独立生活的能力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从容。

3. 人际关系的处理:在美国,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门艺术。

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人生观的转变在美国留学期间,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以下是我人生观转变的一些感悟:1. 自我价值的认识:在美国,每个人都被尊重,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

一个华人女中学生在美国的高考经历

一个华人女中学生在美国的高考经历

一个华人女中学生在美国的高考经历和其他华人高中留学生一样,我在父母与亲友的不懈努力后来到了美国。

在出发之前,美国在我心中的印象只是高楼大厦、汽车洋房,还有《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那句“是地狱,还是天堂”。

我真的想象不出美国的真实面目会是什么,是地狱还是天堂?我不知道。

到了美国后,我由亲友介绍去了美国科罗拉多州,读丹佛大学附属高中的高三,第二年又进了高四(senior),在美国的高中学习过程中我非常痛苦,学校里没有人在乎我这个中国女孩,也没有谁愿意开口和我这个黑头发、黑眼睛的女孩攀谈。

于是我每天低着头在学校中走来走去,也从不和谁搭腔,回到接待家庭更是闷闷不乐。

刚到美国的前两个月中,我可以说是每天晚上都在掉眼泪,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国家、这个城市。

那时,美国人给我的印象很糟,他们都是那样的冷漠、自负和自私。

在那个时候,我的梦想就是竭力融入这个陌生的美式社会。

没有收到梦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两年之后的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如此,美国也不例外。

当中国的高中生们正日夜耕耘为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高考做最后冲刺时,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高中生们同样也面临着自己何去何从的抉择。

我和许多美国高中生一样,焦急地等待着自己梦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当然,每年在常春藤名校位列前茅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老牌大学是我与众多美国高中生的最高追求。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当中国孩子们的未来还需要一次考试来决定时,美国的高中生们却已在平静中了解了自己的未来,因为美式鲤鱼跃龙门是需要以多次高考后的最高分为准的。

2004年的4月快到了,在丹佛大学附属高中上四年级的我很焦急,因为一直没有收到自己梦想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很想到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因为那里有一流的动力实验室。

爱因斯坦也曾在那里教书,我很想成为他那样的人,甚至希望像他那样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平时酷爱物理,班里的物理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中总能看到我的身影。

从中等生到入读“常春藤”,他和父母做对了哪些事

从中等生到入读“常春藤”,他和父母做对了哪些事

□芷君从中等生到入读﹃常春藤﹄,他和父母做对了哪些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大二的潘博,没把自己入读常春藤当回事。

他也不鼓励学弟学妹们追逐名校,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他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他说,他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他非常普通——上小学时,各门功课只考80多分,每天打三四个小时的电子游戏。

但幸运的是,他生活在一个家长开明且有判断力的家庭。

下面,是他的自述。

从小学的中等生到去美国做交换生,我深深感到:一个人想不想学、有没有能力学,完全要发自内心去年申请大学时,我同时拿到了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比较,我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

很多人看我入读常春藤名校,判定我一定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真不是。

我出生在广东,后因父母到北京工作,便转学到了北京。

我的运气比较好,上的小学在北京西城区——现在北京西城区被称为“北京教育的高地”,但当时西城区小学并不难进。

我参加考试,分数够了就被录取了。

上小学时,我很贪玩,成绩在班里中等。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差不多都是80多分,而班里很多女生的分数都接近满分。

所以,我既没当班干部,也没拿过奖状,写完作业就打电子游戏,每天打三四个小时。

但我也不惹麻烦,没当“学霸”,也没沦为“学渣”。

我真正在学习上开窍,是上初中之后的事。

小升初时,我超水平发挥,考上一所市重点中学。

这所中学虽没有四中、八中和人大附中那么厉害,但排名也在全市前十。

这对我是个极大的鼓舞。

上初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居然考了年级第25名。

这对我又是一个鼓舞:我也没怎么努力,居然能考到年级第25名,说明我还是有点能力的。

我将信将疑地有了点自信。

上初中后不久,开始竞选班干部。

小学6年我从没当过班干部,上初中后好像忽然有了虚荣心,于是头脑一热报名参加了竞选,并当选学习委员。

当选后,我觉得自己既然是学习委员,就要把学习搞好,否则太没面子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

当时,也没什么学习技巧,就是反复翻书、看书、做练习……慢慢地,我摸索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美国女大学生感言

美国女大学生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已接近尾声。

回首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感慨。

在这篇感言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美国求学期间的所思所感,以及这段经历对我人生的影响。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是他们一直在我身后默默支持着我,让我勇敢地踏上这段旅程。

同时,也要感谢美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梦想的起点记得刚踏上美国的土地时,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女孩,我一直梦想着能够深入研究美国文学,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在美国,我选择了心仪的大学,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

在大学里,我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在这里,我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是开始关注全球的动态,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学术的挑战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中,我遇到了许多学术上的挑战。

首先,英语水平的提升让我头痛不已。

为了跟上课程进度,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英语学习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

其次,美国的教育体系与我之前在国内的经历有所不同。

在这里,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激烈的辩论。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美国大学的学习压力也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痛苦。

在繁重的学业和社交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平衡时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三、生活的磨砺在美国的生活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独立生活让我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

从洗衣做饭到购物缴费,我逐渐适应了独立生活的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独立思考。

其次,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磨砺。

在这里,我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差异。

女儿在美国留学毕业感言

女儿在美国留学毕业感言

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即将结束美国留学生涯的喜悦与感悟。

回首过去几年的留学生活,我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收获。

在此,我想以这篇感言,表达我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留恋,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感谢,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是你们给予了我坚强的后盾,让我在异国他乡勇敢地追求梦想。

记得刚来美国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孤独和迷茫,是你们用电话那头的鼓励和支持,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是你们的爱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接下来,我要感谢我的母校——美国XX大学。

在这所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校园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学校的老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爱心,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学校的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让我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了包容和理解。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教授。

XX教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悉心的指导,更在生活中关心我的成长。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XX教授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疑惑,鼓励我勇敢面对挑战。

是XX教授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什么是真正的为人师表。

接下来,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

在异国他乡,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每一个难忘的日子。

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参加社团活动,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在这里,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

这些珍贵的友谊,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美国留学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

首先,我收获了知识。

在这里,我学习了专业知识,拓宽了视野,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批判性地看待问题。

这些能力将使我受益终身。

其次,我收获了成长。

在美国,我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走得更远。

在挫折面前,我学会了勇敢地面对,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美国大学本科生录取感言

美国大学本科生录取感言

大家好!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感激的心情,在这里发表我的美国大学本科生录取感言。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招生委员会和老师们对我的关注和认可,感谢你们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梦想之门的钥匙。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们,是你们在我求学的道路上给予了我无尽的关爱和支持。

回想起申请美国大学的这段历程,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刚开始准备申请时,我对整个流程感到迷茫和无助。

然而,在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拼搏后,我终于收到了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此刻,我想用以下几句话来表达我的喜悦和感悟。

一、勇敢追求梦想,坚定信念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家人和老师的期望。

为了实现梦想,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勇敢追求梦想,坚定信念,成功就在眼前。

”正是这种信念让我在申请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和毅力。

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为了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我不仅在学术上刻苦钻研,还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相信,一个具备多方面能力的申请者更容易获得招生官的青睐。

三、善于沟通与表达,展现个人魅力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沟通与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我通过撰写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材料,向招生官展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

同时,在面试环节,我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赢得了招生官的认可。

四、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我时刻铭记着感恩之心。

感谢家人为我付出的一切,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感谢朋友的陪伴和支持。

同时,我也深知自己肩负着回馈社会的责任。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如今,我已顺利进入美国大学,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我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

高三女学霸被美国顶尖名校录取,获百万奖金,时间计划精确到秒!

高三女学霸被美国顶尖名校录取,获百万奖金,时间计划精确到秒!

高三女学霸被美国顶尖名校录取,获百万奖金,时间计划精确到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什么事有了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的结果,反之则不然。

有没有学习计划对你的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防止被动和无目的学习。

毫无计划的学习是散漫疏懒,松松垮垮的。

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

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制定。

有计划总比没有计划强得多。

长期持之以恒这样做,养成习惯之后,对个人以后人生帮助很大,做一个有条理、有程序、有计划、有思想的优秀人才。

没有计划不懂计划的人,一生茫茫然然无所事事,常会靠自己的习惯性随意工作,常业绩平平;有计划的人做事自然有条理、有主次,并注重效果和业绩,从而业绩可佳。

高三紧张复习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时期,每一个人都在奋力的冲刺高考,可是却有这样一位高三女生,已经陆继收到美国多所名校的录取通知,还获得近百万元奖学金。

这是令无数家长和学生羡慕的世界名校,这样的机会并不是白白的垂青于陈子欣的,她在别人复习之余参加各种海外高校自主招生,雅思托福也是挤出时间复习,好在她的英语水平不算差,轻松考过雅思,在学习上她是最有计划的,每天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都记录的清清楚楚,时间可谓是精确到“秒”。

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的确,因为陈子欣除了学习上是一个主动性极强的人,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在学习之余她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健身、街舞……。

那么,这位“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考上顶尖名校呢?每位学生都应该好好看看,家长看了记得转给孩子看。

当然,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有任何的问题,或者家长有任何教育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文末方式与我交流。

我也会在每周提供一些免费的课程,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添加我,为孩子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一起加油努力。

同时,家长如果需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习资料,都可以通过文末方式与我联系。

藤校留学生日记:在一流的美国大学读本科是什么体验

藤校留学生日记:在一流的美国大学读本科是什么体验

在世界顶尖大学的本科课堂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本文作者就读于美国最负盛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通过日记,他记录了自己在课堂上的真实体验。

常青藤本科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不由地感叹中美高等教育依旧存在巨大差距。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本使命,我也很愿意从这个话题谈起。

恰好我所在的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本科教育更是在美国独领风骚,其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好的借鉴启发意义。

申请博士时我是小跨了专业,入学后导师就建议我补上本科基础课程,于是就选修了一门基础课,随堂听课和作业考试要求跟本科生完全一样。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开学初印象课程精干考试多,忙于提问记笔记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10周课程就是8次10-15分钟的测验+2次各一小时的期中考试+1次三小时的期末考试,共计大小11次考试;每周一测是从65分钟里抽出10-15分钟;平时还会留一些作业帮助预习,单出题目就够教师花时间的了。

课前预习一章内容是必须的,要不然很难跟上课堂节奏;时效性强,比如两周前的科学新发现(含视频)就能入选课堂作业和讨论,但学生们被事先要求就阐述一自然现象提出假说和验证。

一小时的课就能提问三四十次,身旁的几个学生在频繁举手回答之时,方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60个学生有一半多带电脑去上课,但都是用来记笔记的,Wifi信号好但没有一个人上网,嗒嗒的打字声犹如身处GRE考场,更没有一个人摆弄手机,不分男女都是在忙着记笔记。

整堂课的节奏除了听课就是记笔记、思考、小组讨论和问答。

一学期三门课就够他们忙活的了,可是这些人还很喜欢运动和club活动,只能感叹其时间效率之高研究生课堂稍显轻松,会偏重科学发展、思考和批判而非知识讲授,但阅读量很大。

此外,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实现了对课堂的无缝对接,服务资源先进丰富,比如教材很贵,图书馆会在前台书架提供4本书供预约和阅览,也可以在复印机上复印,或是扫描课本后输入邮箱地址就直接传送到了自己邮箱(直到上完课都没见过U盘)。

赴美大学生的感言

赴美大学生的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年。

回首这段旅程,我仿佛置身于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中,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成长的印记。

在这里,我经历了挑战,收获了友谊,也找到了自我。

以下是我对这段留学生活的几点感悟。

一、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初到美国,我被这里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

从校园里的自由讨论到街头巷尾的多元文化,我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思想。

这种文化的碰撞让我眼界大开,也让我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遇到了一位来自非洲的同学。

他告诉我,他来美国是为了追求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坚定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

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非洲的文化和历史,也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二、学术的严谨与自由美国的大学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学术氛围严谨,教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他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探索,不拘泥于传统观念。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上历史课时,教授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让我们进行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学术的乐趣。

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的大学教育也给了我很大的自由。

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甚至参与科研项目。

这种自由让我更加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友谊的珍贵与成长在美国,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这些友谊是我留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遇到了困难,我的美国朋友主动帮助我解决问题。

他的热情和耐心让我深受感动。

这种友谊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

在异国他乡,我们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成长。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一个女生美国留学感受

一个女生美国留学感受

一个女生美国留学感受一个人就这样踏入了陌生的领土,开始了不同的生活,也开始了人生的转变。

我领着装着满满“中国制造”的生活用品,把我的箱子填得满满的,现在想想真的很好笑,拎着大箱子,一个背井离乡的姑娘走上了异国求学的道路懵逼的第一次外出现在想想,真得很尴尬,只有第一次外出,只是想出去吃顿饭的,但是一进入食堂,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我完全不懂的。

服务员说什么听不懂,菜单看不懂。

于是就随便指了一道菜。

看来我真是没什么运气。

我当时随机选到的菜是‘冷面’。

菜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当时是冬天••••••刮着大寒风的日子,我在吃冷面,这都是小问题,后来无论是买东西还是问路,都因为语言这个大难关,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

但是有了一个新技能,那就是肢体表现能力。

那段时间用比手画脚这个技能,解决了很多生活难题。

学习学习刚开始是一脸懵的,因为刚来的阶段是在读语学堂,虽然是从最最基础的开始,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经常是背了忘,忘了背。

为了能够更好的沟通,只能死记硬背。

因为自己并不是那么聪明的人,所以读语言时真的下了很多苦功。

而且自己又想早点入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及真正接触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生活。

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考下了等级证,获得了入学奖学金,进入自己想进的大学,当然,后来,我也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开始开启我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后,日子也并不是那么轻松的。

这里的大学,特别是我进入的这个专业,特别强调个人能力和小组合作。

所以,我们经常要做发表,写报告。

因为自己是外国人,不想成为别人的绊脚石,所以经常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准备。

可以想一下,做一个发表,需要前期小组讨论,然后定主题,根据主题找资料,设计PPT,写发言稿,背稿子。

本国人找资料,读资料,是很快的,看一眼就知道。

但是我们外国人就要花上两三倍的时间去研究资料。

写稿子,本国人也是很快搞定,毕竟是母语。

但是我们呢?即便花了很多心思准备,但还是会有语法的失误。

背稿子那更是要花上几倍的时间了。

美国本科大学生感言

美国本科大学生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美国的本科生涯即将画上句号。

回首这四年的留学生活,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收获。

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和人生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段宝贵时光的几点感悟。

一、文化冲击与适应初到美国,我被这里的文化冲击得有些手足无措。

从饮食习惯、语言交流到思维方式,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然而,正是这种陌生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

首先,饮食习惯的改变让我更加注重健康。

在美国,快餐文化盛行,但我也学会了选择健康的饮食,注重营养搭配。

此外,语言交流的挑战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在思维方式上,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这里,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权威。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再盲从,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学术挑战与成长在美国的大学里,学术压力相对较大。

课程难度高,作业量大,竞争激烈。

在这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术挑战与成长的关系。

首先,课程难度让我学会了自主学习。

在美国,老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需要自己查找资料、整理笔记、完成作业。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作业量大让我学会了时间管理。

为了完成作业,我需要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生活和娱乐,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序。

最后,竞争激烈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

在美国,很多课程都需要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我学会了倾听、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人际交往与友谊在美国,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四年的留学生活中,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首先,人际交往让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

在美国,人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差异,理解他们的想法。

其次,友谊让我学会了珍惜。

留学美国的心得体会

留学美国的心得体会

留学美国的心得体会留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经历,而留学美国更是成为了许多人的追求目标。

作为一个在美国留学多年的学生,我有幸能够亲身体验到留学的各种挑战和乐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留学美国期间的心得体会。

首先,留学美国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术环境。

美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我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一起学习和讨论。

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我们提出问题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种学术氛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让我对知识的追求更加有动力。

其次,留学美国让我体验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在校园里,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朋友。

我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互相学习和尊重彼此的差异。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和包容心。

另外,留学美国也让我学会了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

远离家乡,我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我学会了独立购物、做饭、打理生活琐事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同时,留学也让我学会了管理时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在我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留学美国还给了我机会去探索和旅行。

美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

我在留学期间有幸去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和景点,如纽约、旧金山、大峡谷等等。

这些旅行让我更加了解美国的多样性和魅力,也让我体验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这些经历丰富了我的生活,也增添了我对美国的喜爱和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留学美国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在这里,我不仅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朋友,学会了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信,这段留学经历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留学美国的心得体会,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和不断成长的信念。

我相信,这段留学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综上所述,留学美国的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

吃泡面吃进美国名校_成长故事

吃泡面吃进美国名校_成长故事

吃泡面吃进美国名校2014年4月1日,福州一中王同学收到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有同学听说后,说:“别信他,今天是愚人节。

”同学们知道,王同学学习不是最好,写作文不拿手,演讲也一般,玩电脑也不行,可以说没有什么很突出的地方,就是爱泡方便面,美国大学凭啥看上他?说起吃泡面,王同学确实与众不同。

王同学小时候,因父母工作的关系,白天都要上班,没法为他做饭吃,父母怕他自己开煤气不安全,于是干脆就给他买来方便面,让他用开水泡着吃。

但不久就把他吃怕了,因为父母一买就是一箱,而且老是那么几种,很快他就吃腻了。

可有一次他去新加坡,吃了那边的泡面后才发现,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味的方便面,于是他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吃遍天下方便面。

从那以后,他吃方便面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品尝。

他不只是把吃方便面当应付、当成充饥,而是当作尝鲜与欣赏,开始不断地换牌子,每种牌子和口味的都尝试一下,看哪种好吃。

各种牌子、各种味道的方便面他都吃过,什么康师傅、福满多、东三福、好劲道、统一100、面霸120、五谷道场。

但他不满足,于是开始吃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各地的方便面,甚至欧洲、美洲、非洲的方便面也想办法弄来,品尝的过程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后来他发现最合他口味的是开杯乐意大利牛肉面,浓浓的番茄加上喷香的牛肉,丰盛的配料,无论是面条还是汤味都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

排行第二的是农心辣白菜拉面,那辣味、酸味够威够力,最关键的还是面条,面条大小适中,弹性十足。

他还把各种方便面的味道、风格记录下来,甚至有时作文也写方便面,他觉得一写起方便面,就如数家珍,才思泉涌。

后来,父母有条件为他做饭了,再加上他长身体,父母也想弄些好吃的给他,就让他别再吃方便面了。

可到了高中,他吃方便面成了兴趣,只要哪里、哪种方便面还没吃过,他就一定想办法尝一尝。

另外,他还开始自己加工、配料和改进。

他读高中时,试过很多种吃法,试过三种味道的方便面一起泡。

后来他发现方便面一定要煮而不是泡,泡则软烂温吞倒胃口。

美女赴美国留学的经历分享

美女赴美国留学的经历分享

今年春节,姜筱(化名)依旧没有回家过年。

自从去了美国之后,她已经连续六年春节没有回家了。

2010年,大学毕业的姜筱踏上了赴美求学的旅程,“去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不会在这个国家呆的太久。

没想到一眨眼,六年就过去了。

”姜筱说,在不少人看来,能够在美国学习工作,绝对是件“高大上”的事,可一个女孩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打拼,却充满了鲜为人知的辛酸。

出国留学,付出要比当地人多得多“你说,我是去上一所学费便宜,但专业不是很好找工作的公立学校,还是去一所学费贵,但是专业相对好一点的私立大学?”作为姜筱的初中同学,在她在出国前,姜筱曾就这个问题咨询过记者的意见。

姜筱的家庭条件一般,用她的话说,如果去私立学校,会给父母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所以虽然包括记者在内的亲戚朋友都一致推荐私立学校,但最终姜筱还是固执地选择了学费便宜的学校。

姜筱就读的是公共管理专业,这是一个研究政府职能和社会服务的文科专业,需要对美国的人文历史和政治现状有很好的了解。

“美国的同学,光凭之前的积累,就能有比较好的成绩,可我要却要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献,才能勉强赶上她们的脚步大多相关书籍涉及到很多晦涩难懂的词汇,常常边查字典边看,一下午还是不知所云。

”可即便这样,姜筱在毕业时还是拿到了全专业绩点第一的好成绩,还得到了系里颁发的促进美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学生大使”的证书。

姜筱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认可,“正是这个第一,才给了我继续奋斗的勇气。

这个世界总是要肯定努力的人吧”姜筱说。

没人说话,就去超市听“欢迎光临”不过,刚刚建立的自信,没多久就被无情的现实打碎了。

在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只有两个:政府或者非营利性组织。

“作为一个外国人,想进美国政府肯定是不可能了,非营利性组织也不如企业那么多,那么好进。

看着一起毕业的美国同学纷纷找到了工作,心里为他们高兴又充满了不甘心和失落。

”2012年毕业之后,姜筱在美国简陋的出租屋里,呆了三个多月,“各种简历投了无数,但全部都如石沉大海一般。

“中国状元”在美读大学后 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中国状元”在美读大学后 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中国状元”在美读大学后对中国教育的感悟今天接到一个妹妹的电话,她刚查到了高考成绩,问我明天填志愿该填什么专业,她爸爸说金融工程好,以后去银行就业,收入稳定,要不要报金融工程?我要怎么告诉她呢?我自己为了选择我的专业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思考,到现在还没有给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下一个定论,我怎么样告诉她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快速地判断学什么专业好呢?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中学时代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各个专业到底是什么意思、社会上各种职业到底意味着怎样的工作状态、他们到底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终生的追求是什么,统统不知道……于是就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后的某一晚在饭桌上和家长合计了一下,就胡乱报个金融、报个计算机、报个会计……可是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在饭桌上花一两个小时决定呢?我决定整理一下电话里的内容,这些是我在美国四年对大学教育的很多思考,这一阵子一个接一个的社团听到我的讲座邀请我去讲梦想、讲经历、讲选择,受之有愧,因为我毕竟没有那么多超出同龄人的见解可讲,但我又十分迫切地希望更多处在迷茫中的学弟学妹们得到一些正能量,面对压力和挑战更加坚定信心,去做最好的选择。

那么,我干脆写成一篇文章吧。

也许在填报志愿这些日子不经意间转发到某位大学新生的手里了还可以给人一些启迪。

当然啦,我不是教育学专家,一家之言,有些偏颇的观点还望指正。

一、成功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首先问她: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吗?她迫不及待地说:想!我说:那我告诉你,所有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欢金融,但是觉得金融好就业就填报金融,那大学四年会非常的难过,工作之后会觉得压力特别的大,生活质量也不高……但如果你认为你真心地热爱画画、你可以不知疲倦地研究地图、谈到各种美食的烹饪方法就会眉飞色舞,那很有可能你就应该去学美术、地理或者烹饪,并且很可能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哈佛大学的校长Faust曾在毕业典礼上说:你可以选择你的退路,但人生很长,先去做你最热爱的事情,不要一开始就选择退路。

读国际本科的学生感受

读国际本科的学生感受
读国际本科的学生感受
读国际本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这就像是踏上了一艘开往未知海域的船。刚入学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啊。周围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像不同颜色的颜料,一下子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混合起来,那场面可真是够新鲜的。
国际本科的课程设置和国内传统本科有些不太一样。有些课像是一场超级马拉松,不是说它累得让人喘不过气,而是它很考验耐力。就像学一门全新的外语课程,从语法到词汇,从口语到书面,那是全方位的挑战。你以为学了几个单词就能应付自如了吗?错啦,就像只学会了几个音符就想弹奏整首曲子一样,不现实。一门课可能涉全身。你要是有一个小知识点没掌握好,可能就像在蜘蛛网里走错了一条路,后面就全乱套了。
社交生活也是国际本科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环境里,交朋友就像在一个大花园里采花,每一朵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会遇到热情奔放的西方同学,他们的活力就像夏天的太阳,热烈而直接。和他们在一起,可能随时就被拉去参加各种派对或者户外活动。还有那些含蓄内敛的亚洲同学,和他们相处就像品一杯热茶,慢慢才能感受到温暖。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文化的碰撞特别有趣。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文化差异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关于节日习俗的不同理解,这就像两个小孩在争到底是巧克力蛋糕更好吃还是草莓蛋糕更好吃一样,没有对错,只是各自的喜好不同。
再说教授们,那真的是来自世界各地。每个教授都带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就像厨师做菜,各有各的特色。有的教授讲课就像脱口秀演员在台上表演,风趣幽默,让你在欢声笑语中就把知识学了。可有的教授就像一个严谨的老工匠,对每个细节都要求极高,容不得一点马虎。这时候你就得调整自己的学习模式,去适应不同的“厨师口味”。要是不适应,就像一个习惯了吃米饭的人突然要天天吃面,那感觉可别扭了。
在国际本科读书,就像是在一个大熔炉里接受锤炼。你会经历文化的冲击、学习的压力、社交的挑战。但这一切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当你逐渐适应并成长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包容、更加有见识、更加有能力。这是一段独特的旅程,虽然会有磕磕绊绊,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一中女孩在美国“常春藤”名校读本科的经历和感受
作为福州一中2010届的高三毕业生,郑露菲选择了一条和她的众多同学不一样的道路--放弃国内高考,参加SA T考试申请直接赴美读大学,更值得一提的是,录取她的康奈尔大学为美国“常春藤”名校,是全美一所顶尖大学。

而郑露菲亦成为近几年福州市首位以本土高中背景成功挑战美国“常春藤”院校的学生。

去世界各国高校读本科并不难,但被国际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录取则是很难的,这个难度甚至超越了在国内参加高考、以高分被清华、北大、港大等名校录取的难度。

美国名校犹如磁石,然而它们在中国的录取名额又有多少呢?据了解,每年能够进入美国前20名学校的中国学生仅在两三百人左右,这个比例在全国申请去美国读本科的群体中在3%以下。

同时当你翻阅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的本科招生简章,你会发现校方强调的是为未来培养“领袖”,需要有“特点”、能接受挑战的优秀学生。

究其原因,国际顶尖名校列出的“优秀”标准并不只限于学习能力和成绩,还有社会责任感、组织能力、独特经历和才艺特长等等。

这绝不是高考一纸试卷那么简单,也正是导致在本科阶段福州学生被常春藤名校录取机会渺茫的原因。

所以,两年过去了,郑露菲仍然是目前福州市唯一一个以本土高中背景成功闯关“常春藤”的学生。

她的心里同样有不舍的“福州情结”,在康奈尔大学偌大的校园里,她时时关注着有没有福州的学弟学妹们考进来,“好郁闷,福建的学生还是极少,只有去年考进来一个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女生。


那么,这两年,郑露菲在康奈尔大学的学业进展如何?在亲身经历之后,她对于美国“常春藤”的教育体系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于欲继续挑战国际顶尖大学本科的福州学子们,她会有怎样最有实效的建议呢?……带着众多学生及家长们关心的问题,福州晚报记者安梓与她进行了对话。

记者:露菲,你在康奈尔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大学学习紧张吗?在“常春藤”就读压力大不大?
郑露菲:我当时是被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录取的,入学后选择专业时,我选了运筹学。

哈哈,这个专业确实还得具体解释下,简单点说,就是学习利用复杂数学模型,发展和运用仿真模型,来解决操作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这专业在国内来看,是比较前沿的本科专业,它对数学思维要求很高,同时也对计算机水平要求很高。

大家都知道,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非常牛,Google算法的一位创始人目前就在这里担任教授。

其实我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读“运筹学”,我觉得它是比较适合女生的工程类专业,而且就业范围很广,从物流到金融、证券、投行等都可以。

在国内的时候总听到别人说,到国外读大学很轻松,但我个人感觉不是如此。

像美国大学这种学制,每个学期四个月,学期短,课程容量很大,每门课程每学期都有三次月考外加一次期末考试,四次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或是实验的分数经过加权平均之后成为你的最后分数,所以平时任何一次考试都不能掉以轻心。

一学期五到六门课程,常常是这周准备这门考试,刚考完,可能下周另一门的考试又要来了。

当然考试形式很多,有课堂考试,也有小组协作式的口头报告。

学习紧张不代表压力大。

我周围的同学,如果是从国内出来读本科的,80%以上来自深圳实验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人大附中这类国内顶尖高中,而且其中很多人是放弃了北大清华来到美国的,客观地讲,咱们福建学生在这方面与外省差距还是很大的。

我的心态一直很平稳,就是尽力争取,但也要过一种快乐的大学生活。

记者:你当年做了这么多努力,飘洋过海到美国读本科,到底值不值?你对此怎么看?
郑露菲: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来讲讲我在康奈尔大学的选课经历。

据我观察,康奈尔大学大概能够提供超过4000门课程供学生选修,所以每当做学期的排课计划时真是最痛苦的
一件事,得去请教自己的指导教师(advisor)、学长甚至和不同的教授面谈,以确定这学期要选哪些课,哪些教授的课特别出色,哪些教授容易给分。

给自己排课通常要花掉我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有一些超级热门的课,每次一到选课时间,得不停地坐在电脑前刷系统,看谁的网速快谁能抢得到。

你刚才问到我,同班同学大概都来自哪些国家,其实在美国大学,基本不可能有同班同学的概念,即使同一年入学读同一个专业,除了一些专业大课,每人每学期的课程表都是不同的,这就是因为课程特别多,分支特别细致。

例如,康奈尔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所有的学院都要求本科生一年级要完成两个学期写作课程。

康奈尔大学写作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其定位为基于学科的写作,高年级还要进行高级技术性写作课程。

每学期学校设置100多门写作课程,涉及各学科。

写作课程对报名人数有严格限制,一个班绝不超过20人。

每个人报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5个最倾心的写作课程,然后根据优先级进行调配,像我大一时的写作选择的就是商业历史。

从选课就能直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类似康奈尔这样的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师资和指导是多么充足,你通过自己对课程选择的倾向性,就可以清晰展示出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样是“运筹学”,既可以多选择物流类的相关课程,也可以选择偏向金融工程类的课程,所以你在美国的大学是听不到“专业不对口”这种说法的。

记者:听说你在学校里也是特别“潮”,还是各种校园活动的风云人物,是这样吗?
郑露菲:工程学院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项目小组,有制作小型卫星的、潜水艇的,我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项目,除了要制造赛车,他们还需要商业规划,以便将项目推销给美国公司以获得赞助,我的“运筹学”就有了不小用场。

随着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我参加的中国留学生会的活动当然也就特别多。

从小我就是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人交朋友,我觉得如果想要在“常春藤”取得一点小成就的话,这绝对是不可缺少的性格因素,当然你还必须同时具备很强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