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合集下载

30年代散文(完整)

30年代散文(完整)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2)或是以起绰号和画漫画的方法,揭示对 象的本质,如: ‚革命小贩‛、‚洋场恶少‛、‚革命工 头‛、‚奴隶主管‛、‚西崽‛。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3)或是直接描摹人物的动作、声音和心理 达到一种形象的展开。
‚上车,进门,买票,寄信,他推;出门,下车,避祸,逃 难,他又推。推得女人孩子都踉踉跄跄,跌倒了,他就从活 人上踏过,跌死了,他就从死尸上踏过,走出外面,用舌头 舔舔自己的厚嘴唇,什么也不觉得。旧历端午,在一家戏场 里,因为一句失火的谣言,就又是推,把十多个力量未足的 少年踏死了。死尸摆在空地上,据说去看的又有万余人,人 山人海,又是推。‛并且‚推了的结果,是嘻开嘴巴,说道: ‚阿唷,好白相来希“上海话,好玩得很的意思。”呀!‛ ——《准风月谈•推》

鲁迅杂文的创作道路
《热风》主要收‚五四‛时期短小精悍的 ‚随感录‛;另一些较长的文字主要收入 《坟》中。 1927年出版的《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篇》, 主要收1925至1926年的杂感。一些较长的杂 文也收入《坟》中。 《而已集》收1927年的杂文。 《三闲集》主要收1928年作家到上海后参与 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文字。 《二心集》是作家于1930年至1931年间杂文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在议论形象化的基础上鲁迅杂文还追求议论 的理趣化和抒情化。 鲁迅杂文的理趣化首先表现为他常有独创性 的真理发现,如他突破人们的司空见惯,在 ‚几乎无事‛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其内含的 ‚悲剧‛,因而他能‚含笑谈真理‛。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 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 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 ‘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 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 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 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臵,委实是‘岌岌乎殆哉’ “语出《孟子· 万章》:‚天下殆哉,岌岌乎!‛即 危险不安的意思”。‛ ——《而已集·“文学与出汗‛》

16、第十五讲 20世纪30年代散文

16、第十五讲 20世纪30年代散文

后期:1927~1936年 后期:1927~1936年(共16部) 16部
《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南腔北调 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南腔北调 》《二心集》《三闲集》《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 》《且介亭杂文二集》《 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四、叙事散文:丰子恺、夏丐尊等 叙事散文:丰子恺、
夏丐尊(188),浙江上虞人。 ),浙江上虞人 结集出版有《平屋杂文》,其中《白马 结集出版有《平屋杂文》 其中《 湖之冬》被台湾散文家杨牧誉为“ 湖之冬》被台湾散文家杨牧誉为“白话 记述文的模范” 记述文的模范”。 构思谨严,含意深远,笔法老到。 构思谨严,含意深远,笔法老到。
1932年,黎烈文接编《申报自由谈》 1932年 黎烈文接编《申报自由谈》
在鲁迅杂文的影响下, 在鲁迅杂文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杂 文作家,如瞿秋白、唐弢、徐懋庸、 文作家,如瞿秋白、唐弢、徐懋庸、 聂绀弩、巴人等。 聂绀弩、巴人等。
二、幽默闲适的“论语派”散文: 幽默闲适的“论语派”散文: 周作人、林语堂、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1895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年后为 1935年 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 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
邹韬奋: 萍踪寄语》 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萍踪忆语》 夏 衍:《包身工》(1936); 包身工》 1936);

15三十年代散文.

15三十年代散文.


1、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观: 从其幽默观出发,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 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 调”……达到“个人之性灵之表现”的无拘 无碍、从容潇洒的境界。

2、林语堂的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题材丰富繁杂。 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智者的 文化散文。 朴素率真,绝无矫饰,凸现真诚 的性灵。 浓郁的幽默情味。
林语堂(1895-1976)
二、李广田、何其芳的抒情散文



1、李广田30年代散文主要叙写平 常人事,寓情感于叙事。 多写村野乡村小天地中备受苦难 的劳动人民的种种不幸(《山之 子》、《老渡船》); 刻画黑暗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创 伤和苦闷彷徨 (《记问渠君》、 《黄昏》); 摹绘故乡的山水神韵和风俗人情 (《扇子崖》、《野店》、《画 廊》)。
(2 )丰子恺散文艺术特点


风格清幽淡远、率真自然 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 在日常琐事中发掘深厚的人生意味 叙述婉曲,描写细腻,亲切真率
丰子恺儿童漫画
丰子恺的散文与他的漫画,是 相通的。

30年代以开明书店为中心的一批作家,他们的散 文偏重于冷静观照,细心体味日常人生世事。作 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 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 代 表作家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人,因为曾 较集中居住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白马湖一带,故 称“白马湖作家群”
1.丰子恺散文
30年代散文 第一节 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


一、鲁迅的杂文的内容 1、对封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家族礼教制 度等,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批判与清算,挖掘了中 国人精神病态中奴隶性和奴才性的根源。(《灯 下漫笔》、《论雷峰塔的倒掉》、《病后杂谈》) 2、鲁迅杂文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精神 世界的各个方面,为社会的沉疴和国民的》、《说“面子”》、《爬和撞》、《隔 膜》、)

16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教资优择)

16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教资优择)

教资借鉴
5
• 后期 内容更为丰富。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 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教资借鉴
6
后期杂文的内容(P244)
首先,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控诉国民党文化围剿,揭露 日寇暴行和国民党当局妥协 媚外等。《中国人的生命圈》 《“友邦惊诧”论》等。
教资借鉴
7
其次,注意社会批评,解剖中国社会 思想。《二丑艺术》《爬和撞》等。
第三,以杂文形式扶正祛邪,坚持文 化战线上的思想理论斗争。
教资借鉴
8
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244-245)
• 首先,鲁迅杂文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 诗,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度统一,思 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高度统一。
教资借鉴
25
4、陆蠡 有《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囚绿记》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5、缪崇群 早期作品《晞露集》《寄健康人》 等,孤寂、哀怨、感伤。巴金称其散文是 “有血有泪、有骨有肉、亲切而朴实的文 章”,“心血的结晶”。
教资借鉴
26
三、叙事性散文(“开明”散文)
1、丰子恺 十七岁入浙江省 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 学绘画音乐,从夏丐尊学写 作,奠定一生的事业与前途。
30年代,幽默理论成熟期,也是小品散 文丰收期(译英文“幽默”词)。创办 《论语》《人间世》《宇宙风》,都以 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 抒性灵的创作。
教资借鉴
18
林语堂幽默的特征
• “谑而不虐” • 超然之姿态 • 把幽默和讽刺分开 • 和缓、同情
教资借鉴
19
林语堂小品文的风格

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在那个风雨飘摇的30年代,社会动荡,国家动荡,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努力奋斗。

城市的街道挤满了漂泊的流浪汉和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带着饥饿和绝望的眼神,流离失所。

贫穷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伴侣,而希望则在黑暗的角落里微弱地闪烁。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日子过得艰辛而无望。

纷争和冲突不断涌现,破碎的家庭和流离失所的孩子成为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映像。

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一丝温暖和安慰,可是现实却残酷地将这些希望一次次地击碎。

然而,就在这个充满荆棘的时代,仍有一些人选择了坚守自己所信仰的事物。

他们心怀希望,勇敢地面对逆境,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着一片美好的天地。

街头巷尾的小摊贩们忍受着艰苦的生活,用自己的微薄利润支撑着家庭的温饱。

他们每天辛勤地工作,默默地坚守着,不为外界的动荡动摇。

他们清晨扛着沉重的货物走上街头,傍晚时分才疲倦地归家,和家人团聚,品尝着劳动带来的甘甜。

农田里,耕地的农民们用血汗浸透了自己的土地,他们靠着一双双坚毅的双手,让谷物在沃土中成长,为家人提供美味和营养。

夏日的阳光炙热,冬日的寒风凛冽,可他们从不退缩,他们知道成就需要耐心和毅力。

在学校中,教师们用思想的火炬点燃了学生们的未来之路。

他们无私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潜力。

尽管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简陋,但这些教师们坚定地相信,教育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他们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爱和智慧指引他们的前行。

30年代的散文,不仅仅是述说一个时代,更是述说一种精神。

它告诉我们,在逆境和困难中,人类的良善和勇气是无穷的。

无论风云变幻,还是经济不景气,这些精神的力量将永远存在,引领我们走向希望的彼岸。

所以,让我们怀揣着希望,与那个30年代的人们一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和未来。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上编(1917-1949)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898年)2、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

3、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

4、“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

5、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

6、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

“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

7、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1898-1917)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8、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

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

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国内外的形势。

3、创作实绩:小说,鲁迅、叶圣陶。

诗歌,胡适、郭沫若、沈尹默、刘半农4、陈独秀与《新青年》及“德先生”、“赛先生”。

《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5、理论建设: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及“八事”。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及“三大主义”。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中的观点及对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意义。

6、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述五四时期外国文艺的类别及对当时创作的影响。

7、新文学社团与流派概述。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新月社。

其他流派的蜂起:语丝社、未名社、湖畔诗社等。

8、二十年代文学论争概述。

新文学阵营对林纾的批判。

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学衡》《甲寅》的对立。

9、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1、20 年代小说概况。

三十年代散文

三十年代散文

这时期比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还有萧干 记叙报告黄河水灾的《流民图》(1936)、邹 韬奋记叙报告旅欧见闻的《萍踪寄语》“系 列”,范长江记叙西安事变、长征和陕北解放 区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风云》、《西 线风云》等。 游记重要的有: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 敦杂记》;王统照的《欧游散记》;郁达夫的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钟敬文的《湖 上漫拾》等。
二、何其芳等与抒情散文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 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 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 (成名作),《刻意集》,诗集《预 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诗人何其芳在创作诗歌的同时,发 现分行抒写的散文更适宜于表达他的 “郁结与颓丧”,因而也创作了不少散 文,结集为《画梦录》(1936)包括17 篇散文,传达出他画梦的“温柔的独 语”、“悲哀的独语”。
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 《囚绿记》等。 《海星》多写过去生活 的回忆、幻想和沉思,带有浓郁的孤独 和感伤的情绪。后者明显趋向成熟,其 中《竹刀》一篇将险峻的山间景色、古 老美丽的神话传说与悲怆激越的山民故 事糅合在一起,产生出奇异的艺术魅力。
陆蠡的《囚绿记》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构思巧妙,写一植物常青藤被囚后仍顽 强地生长。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正气。 陆蠡散文善于编织故事,描摹场景, 在反常规的“枝枝叶叶”的叙述中,融 合进一缕缕深深的情思。意境隽永,语 言优美,节奏舒缓。
鲁迅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1918年至1926年。 主要有《坟》、 《热风》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 篇》。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 批评和文化批评。(参看教材260页)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六节 30年代的游记散文
1、海外旅游散记: 2、国内山水游记:
3、30年代游记体散文发达的原因
第七节 三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1、初具报告文学特征的作品有:
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 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1936年 ,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
第二节
鲁迅派杂文的高涨:
1. 瞿秋白的杂文:
兼有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双
重气质,善于抓住本质,
勾勒典型,且语言流畅,
富有激情。
2. 唐弢、徐懋庸等的杂文:

①唐弢(1913-1991),他这时主要 的杂文集有《推背集》和《海天集》。 ②徐懋庸(1908-1977),其《打杂 集》曾由鲁迅作序。
2周作人、林语堂
等(人称“论语 派”)——走隐逸 的路。
其刊物为《骆驼草》、
《论语》、《文艺茶 话》、《人间世》、 《宇宙风》等。
“太白派”与“论语派”政治态度的不
同,规定了其选择的文体的不同: ①“太白派”——多选择散文家族中较 客观的、外向的文体,如杂文、社会速 写、报告文学等。 ②“论语派”——内敛的、较富个人主 观色彩的文体,如随感小品、序跋、读 书札记、日记、书信等。 “太白派”是“议论风”,“论语派” 是“谈话风”。
第三节 李广田、何其芳等的抒情散文
1.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等 。 2.圣者》、《江南的记忆》等。
第四节 丰子恺、夏丏尊的叙事散文:
1、丰子恺,写散文始于20年代中期,
著名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2、夏丏尊(1885-1946)散文集 《平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文学史考试大纲

文学史考试大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鸳鸯蝴蝶派;“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

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一、20年代小说概述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分析: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

二、叶绍钧、许地山识记:叶绍钧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许地山的短篇小说《綴网劳珠》和《春桃》。

分析: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郁达夫识记:(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

(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1)《沉沦》的思想意义;(2)郁达夫抒情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一、鲁迅的文学创作识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主要篇目名称及其内容;主要杂文集名称。

分析: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鲁迅与左翼文学的关系。

二、《呐喊》、《彷徨》了解:《伤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30代散文

30代散文

3、美文赏析
《鲁迅之死》

鲁迅所持非丈二长矛,亦非青龙 大刀,乃炼钢宝剑,名宇宙锋。 是剑也,斩石如棉,其锋不挫, 刺人杀狗,骨骼尽解。于是鲁迅 把玩不释,以为嬉乐,东砍西刨, 情不自已,与绍兴学童得一把洋 刀戏刻书案情形,正复相同,故 鲁迅有时或类鲁智深。故鲁迅所 杀,猛士劲敌有之,僧丐无赖, 鸡狗牛蛇亦有之。鲁迅终不以天 下英雄死尽,宝剑无用武之地而 悲。路见疯犬、癞犬、及守家犬, 挥剑一砍,提狗头归,而饮绍兴, 名为下酒。此又鲁迅之一副活形 也。

2、林语堂散文风格与特点

从风格上讲,林语堂散文的最大特色是它的 闲适幽默。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 使用“幽默”一词的人。20年代他就积极提
倡“幽默”,但应者不多,没有形成气候.30年
代《论语》创刊以后,他又重新强调“幽 默”,并大力创作幽默闲适小品文,这一次则 得到了较多人的呼应。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一、30年代散文繁荣局面 ①杂文,在鲁迅后期杂文创作的影响和带动下, 涌现出一大批杂文作家作品,呈现出中国现代杂 文创作的一个鼎盛局面;②报告文学:由于特定 时代社会的需要,报告文学日趋成熟,体现了艺 术性与真实性,文学性与新闻性,客观叙述与主 观抒情的融合,代表作品夏衍《包身工》;③小 品散文:在广大新老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品散 文的创作向着纵深发展,代表何其芳《画梦录》。

鲁迅是中国现代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的开 创者。他的杂文创作和理论主张,在杂文领 域开辟了一条革命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左联”时期,鲁迅同瞿秋白、茅盾等人一 起披荆斩棘,并肩战斗,并率领徐懋庸、唐 弢、聂绀弩、王任叔、柯灵、周木斋等杂坛 新秀,以革命杂文为战斗武器,向一切反动 势力作集团式冲锋,构成了当时杂文创作的 主潮,显示了所向披靡的威势。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朱栋霖版)配合扬州大学中文系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上编(1917-1949)第八章30 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30 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30 年代小说的基本流派概况。

3、萧红、沙汀、艾芜、吴组缃、李佶人小说创作简况。

4、丁玲小说创作概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20年代丁玲小说创作。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5、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刘呐欧、穆时英、叶灵凤的创作概况。

施蛰存的代表小说《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中表现出的精神分析特色。

新感觉派小说的总体特色。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1、茅盾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倡导及文学主张。

茅盾与《小说月报》。

茅盾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地位。

《子夜》写作的背景及“主题先行”的问题。

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意义。

3、吴荪甫、赵伯韬等人物形象分析。

4、《子夜》的“网状结构”及艺术特色。

第十章30 年代小说(三)1、老舍小说创作的分期及长、中及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演化。

老舍小说表现的国民性思考主题。

2、《骆驼祥子》在老舍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祥子与虎妞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原因。

《骆驼祥子》地域风格的表现及开创意义。

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1、五四运动对巴金的影响。

巴金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简述。

2、巴金小说对“家”的主题的关注。

3、《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及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

《激流三部曲》众多人物塑造的成功。

《家》中觉慧人物形象分析,觉新身上表现的复杂性。

4、《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京派”“海派”概念及相互间的论争。

2、沈从文湘西背景对其小说创作的意义。

3、沈从文小说的两类题材:城市与知识阶级,乡村与抹布阶级,两类题材中的代表作品。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现当代小题

现当代小题

第十章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在1927年发表《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茅盾的第一部小说《幻灭》于1927年9、10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

《动摇》对担负革命领导职责的男主角方罗兰在激烈斗争中进退失据状态的描写,《追求》对张曼青、王仲昭、史循等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彷徨无路的心态的刻画,分别为置身大革命时代不同阶段的知识分子留下了精神写照。

1930年2月,《虹》由开明书店单行出版。

《虹》的主人公梅行素仍然属于时代女性系列,她在努力挣脱旧式家庭、婚姻的束缚,寻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也曾遇到挫折,受到精神重创,但她最后选择了投身于方向明确的社会革命。

在《蚀》和《虹》之间,茅盾先后创作了5个短篇,后来结集为《野蔷薇》。

这组小说,以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为主要的表现内容,主题与情调都和《蚀》基本属于同一谱系。

左联前期茅盾创作的短篇小说《大泽乡》、《豹子头林冲》和《石碣》,题材取自历史著作或古代小说。

1932至1933年间,茅盾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如《林家铺子》(1932)和“农村三部曲”《春蚕》(1932)、《秋收》(1933)、《残冬》(1933)。

20世纪30年代,茅盾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镇。

他的《子夜》、“农村三部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也确立了左翼文学创作的范式——社会剖析小说。

1941年5月,茅盾在香港写作的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通过一个参与国民党特务组织的女性赵惠明的内心独白,从特殊的视角,展示抗战时期诡谲变幻的政治风云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1942年茅盾写于桂林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讲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夕的时代浪潮在一个江南小镇掀起的涟漪,引起的社会和人物命运的波动。

抗战胜利前夕,茅盾创作了话剧剧本《清明前后》,写一个为支持抗战而把工厂迁移内地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在大后方遭受官僚、买办的挤压,濒临破产的遭遇。

《子夜》是茅盾于1931至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1933年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五)1、从文: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代表作: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2、京派(名词解释):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后继续留在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从文、健吾、朱光潜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从文抒情小说艺术特色:①主要写湘西人性中的美与善;②.写现代文明中传统美好人性的遗失;③小说比较散文化,有田园牧歌的美;④小说具有悲剧意识;⑤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⑥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4、《边城》是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健吾称它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5、《边城》是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也是支撑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小题目)6、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创作亦可归入政治抒情诗,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穆木天等。

7、臧克家,是一位出自新月诗派之门又兼收各派之长的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8、戴望舒,代表作《雨巷》,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9、戴望舒诗歌的基本特征:❖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与“记忆”时期、“残损”时期。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10、卞之琳,代表作《断章》。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11、1936年春,左联解散。

左翼剧联配合国防文学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

12、“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

左联五烈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一、文体形式可谓丰富 多样。 • 他调动一切文学手段, 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制作。 二、诗与政论的结合。 • 是匕首,这是投枪,鲁 迅“独创了将诗和政论凝 结于一起的‘杂感’这尖 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三、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 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如:山羊(《一点比喻》)、叭儿狗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蚊子(《夏三虫》)、二丑(《二丑艺 术》)等。 四、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散文接受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日益 向叙事化和议论化方向演变时,何其芳则为抒 情散文发现并坚守了一个新的园地,使之成为 一种独立的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课间休息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1932年9月,林语堂 创办《论语》半月 刊 •嗣后又创办了《人 间世》和《宇宙风》 两刊 •以发表小品文为主, 提倡幽默、闲适和 独抒性灵的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 林语堂提倡 幽默小品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 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林语堂将英文humour译成幽默,加以提倡。 • 从其幽默观出发,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 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 30年代是林语堂幽默理论的成熟期,也是小品 创作的丰收期。 • 发表文章(多为小品)有近300篇,其中有一 部分收在《大荒集》和《我的话》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30 年代散文的另一新收获是报告文学的 兴盛。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发展 而来的一种新的散文类型。 •20 年 代 初 , 瞿 秋 白 的 《 饿 乡 纪 程 》 和 《赤都心史》开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第十五章 散文(三)

第十五章  散文(三)

的只是一些片断,但通过一言一 行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刘白羽(1916-2005):原名刘玉 赞,现当代著名作 家,北京通州人。
《光明照耀着沈阳》(1949)中
报告文学作品,能从所报道的事 件中发掘其蕴含的政治意义,把 自己的政治激情与之揉合在一起, 有鲜明的政治抒情色彩。
这些报告文学、通讯及散文作品

碧野(1916--2008)原名 黄潮洋,广东大埔县人。

碧野的战地报告:报告文学集《太行山边》 (1938)主要写部队的作战场面,作品笔 触明快、奔放,其间穿插着诗情画意的片 断,更增加了感人的力量。

萧乾(1910.1.27-1999.2.11),北京 人,原名萧秉乾,蒙 古族,现代著名作家, 记者,文学翻译家。

聂绀弩: (1903~1986) 名国棪,字翰如。 又名聂畸。现代 诗人、散文家。 湖北京山人 。
聂绀弩是这时最有成绩的杂文作家之一。杂 文集有 《历史的奥秘》(1941)、《蛇与塔》 (1941),均列为《野草丛书》。 他的杂文行文恣肆 ,用笔酣畅,反复驳难, 淋漓尽致,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 。嬉笑怒 骂,鞭辟入里,深得鲁迅笔法。


曹白(1914--2007): 木刻家,原名刘平若, 江苏江阴人。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左起:黄新波、曹白、白 危、陈烟桥(摄于1936.10.8.)
(曹 鲁白 迅的 )木 刻
曹白的报告文学 以表现“八· 一三”战事中上海难民的悲惨处 境和不屈精神而受到注意。报告散文集《呼 吸》写于1937年至1941年。上集《呼吸之 什》,下集《转战之什》。 曹白的报告文学常常在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 中辅 以抒情和议论,感情沉郁浓烈,给人一 种亲切深沉的感受。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创作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创作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创作教学目的、要求: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30年代散文创作的情况,了解报告文学兴起的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瞿秋白散文的思想艺术成就及内容特点,师法鲁迅的徐懋庸、唐弢杂文创作的特点及成就,丰子恺、何其芳等的小品散文的赏析,报告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包身工》在内容及艺术上的成就。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

主要杂文集有《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唐弢(1913-1992) :其杂文简明而有文采,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

学到了一些鲁迅的风格,但是却比不上鲁迅的深刻和广博。

主要杂文集有《推背集》《海天集》。

第二节"论语派"及其小品文一、"论语派"的形成论语派是以1932年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以杂文为主的小品文流派。

这个流派拥有三个刊物,即《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代表人物是林语堂、周作人。

该派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保持"冷静而超远的旁观者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
一、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
2、30年代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3、30年代的时代特点:
散文作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1、鲁迅等左派(人称“太白派”)——走叛逆、抗争的路。

其刊物为《涛声》、《太白》、《新语林》、《爝火》、《芒种》、《杂文》等。

2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称“论语派”)——走隐逸的路。

其刊物为《骆驼草》、《论语》、《文艺茶话》、《人间世》、《宇宙风》等。

“太白派”与“论语派”政治态度的不同,规定了其选择的文体的不同:
①“太白派”——多选择散文家族中较客观的、外向的文体,如杂文、社会速写、报告文学等。

②“论语派”——内敛的、较富个人主观色彩的文体,如随感小品、序跋、读书札记、日记、书信等。

“太白派”是“议论风”,“论语派”是“谈话风”。

“水星派”作家
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仁文学组织的创作队伍。

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作特色的。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以后——慢慢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袤的社会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为主。

“太白派”散文之叛逆精神尖锐泼辣的讽刺
“论语派”散文的隐逸倾向平和亲切的幽默
“水星派”散文的独白风度真挚而委曲的抒情
二、鲁迅派杂文的高涨:
1. 瞿秋白的杂文:
兼有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双
重气质,善于抓住本质,
勾勒典型,且语言流畅,
富有激情。

2. 唐弢、徐懋庸等的杂文:
①唐弢(1913-1991),他这时主要的杂文集有《推背集》和《海天集》。

②徐懋庸(1908-1977),其《打杂集》曾由鲁迅作序。

三、李广田、何其芳等的抒情散文:
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等。

何其芳的散文:《画梦录》
3. 丽尼、陆蠡的抒情散文: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

初期采用散文诗的写法,倾吐自我的苦闷哀怨,时或憧憬光明,后来,转向叙事,并融散文、小说为一体。

作品有《寻找》、《鹰之
歌》、《圣者》、《江南的记忆》等。

陆蠡(1908-1942),字圣泉。

笔名有陆敏、六角等,浙江天台人。

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纪》等。

多写年轻人的回忆、幻想、沉思,控诉不合理的旧世界。

抒情委婉含蓄,节奏舒缓,具散文诗风味。

四、丰子恺、夏丏尊的叙事散文:
1、丰子恺,写散文始于20年代中期,著名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2、夏丏尊(1885-1946)散文集《平屋杂文》,多写身边琐事,但耐人寻味,构思谨严,含蓄深远,笔法老到。

五、林语堂、老舍的幽默小品及其他:
1、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福建龙溪人。

30年代提倡“幽默”文学,以文白夹杂的“语录体”,庄谐并出地谈性灵,说自我,话闲适。

所作有政治讽刺、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
2、老舍的幽默小品:
六、30年代的游记散文
1、海外旅游散记:
2、国内山水游记:
3、30年代游记体散文发达的原因:
七、三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1、初具报告文学特征的作品有:
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1936年,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

2、夏衍的《包身工》(1936)、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夏衍(1900-1995、2、6),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

宋之的(1914-1956),原名宋汝昭,河北丰南人。

3、具有新闻性、纪实性的报告通讯。

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