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
古诗文评析-卖炭翁
古诗文评析-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亦称醉吟先生。
其先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后迁下邽(音ɡuī,今陕西渭南县境),生于河南新郑。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前期刺时,反映民间疾苦;后期有所消沉,不及前期。
白居易与元稹互相酬唱,人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人号“刘白”。
其诗风格浅近,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所谓妇孺皆晓。
有《白氏长庆集》。
评析《卖炭翁》这首诗作于元和四年(809)。
此诗揭露唐朝的“宫市”实质上是掠夺资财的一种方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作者通过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反映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开篇直接交代人物,介绍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伐薪烧炭的生活。
终日与木炭打交道,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
在这里,作者抓住卖炭翁的三个部位——面、鬓、手指,分别对应三种颜色——烟火色、苍苍、黑,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外貌。
由此读者不难想到卖炭翁的生存状态。
老人年老力衰却还要从事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他的要求并不高。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他需要的只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吃饱,穿暖。
可是,“可怜身上衣正单”,看来他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老人艰难地砍柴、烧炭,自己却得不到温暖。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天遂人愿,寒冷的天气果然来到了,城外下了厚厚的雪。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翁》鉴赏及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翁》鉴赏及赏析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翁》鉴赏及赏析《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红绡一作:红纱)《卖炭翁》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卖炭翁》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赏析吧?文言文赏析,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篇1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卖炭翁全文翻译
买炭翁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中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中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买炭翁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中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中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及注释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及注释《卖炭翁》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唐】白居易【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1)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到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薪:木柴。
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
(5)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谋求、需求。
(6)可怜:使人怜悯。
(7)愿:希望。
(8)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9)困:困倦,疲乏。
(10)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11)翩翩:轻快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1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3)把:拿。
称:说。
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14)回:调转。
叱:吆喝。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15)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16)驱:赶着走。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惜不得:吝惜不得。
惜,舍。
得,能够。
(17)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大。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18)系(jì):挂。
直:同“值”,价钱。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烧炭变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白居易《卖炭翁》古诗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卖炭翁》古诗翻译及鉴赏《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卖炭翁》的翻译及鉴赏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白居易《卖炭翁》古诗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卖炭翁》古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古诗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注释欣赏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注释欣赏这篇诗没有像《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
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一起欣赏下这首。
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译文1、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译文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卖炭翁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2、辛文房《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辛文房《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辛文房原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
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导语:《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让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让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让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卖炭翁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之?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行。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在南山中砍伐木材,烧炭为生。
他的脸上满是灰尘和烟火的痕迹,两鬓斑白,十指乌黑。
卖炭换来的钱又用来做什么呢?身上的衣服单薄,心里却担忧炭价低廉,希望天气更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清晨驾驭炭车,车轮碾过冰冻的车辙。
牛疲人饿,日头已经很高,炭车在市南门外泥泞中艰难前行。
翩翩而来的两骑是谁?身穿黄衣的使者,和穿着白衫的随从。
使者手持文书,口称皇帝的敕令,驱赶着车牛往北行。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中的使者驱赶着,卖炭翁虽然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他们用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布,系在牛头上,充当炭的价钱。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描绘了一个卖炭翁的艰辛生活。
诗中的卖炭翁在南山中劳作,生活艰苦,衣服单薄,身体因劳作而变得苍老。
他卖炭所得的收入微薄,心中忧虑炭价低廉,希望天气变冷以便炭价上涨。
然而,他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宫中使者打断,使者用贵重的丝绸代替了炭钱,这使得卖炭翁的辛劳变得毫无价值。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不公。
白居易通过卖炭翁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诗歌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解释: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
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
【原文】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注释】1.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可怜身上一种单件用量含的赏析
可怜身上一种单件用量含的赏析诗人运用了陪衬和反衬的手法,“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
以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突出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
原诗:《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释义: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下面为大家带来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快来看看吧。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卖炭翁》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卖炭翁翻译和原文赏析
卖炭翁翻译和原文赏析卖炭翁翻译和原文赏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作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来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是卖炭翁翻译和原文赏析,仅供参考。
卖炭翁翻译和原文赏析1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麦炭翁原文赏析:这是一首讽谕诗。
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
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
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
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
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如《唐宋诗醇》卷二十所说:“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着一断语。
”卖炭翁翻译和原文赏析2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卖炭翁》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⑴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⑴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⑴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⑴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⑴可怜:使人怜悯。
⑴愿:希望。
⑴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⑴困:困倦,疲乏。
⑴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⑴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⑴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⑴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⑴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⑴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⑴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⑴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⑴系(jì):绑扎。
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格。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卖炭翁_文言文翻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翁心不满,回望青楼思故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卖炭翁》文言文翻译:
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中砍伐木材、烧炭。
脸上沾满了尘灰,被烟熏火燎,两鬓斑白,十个手指都变黑了。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做什么?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食物。
可悲的是身上的衣服还是单薄的,心里却担忧炭价低廉,希望天气变冷。
昨夜城外下了尺把的雪,清晨驾着炭车,碾过冰冻的车辙。
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很高了,在市南门外泥泞的地方歇息。
翩翩两骑,是谁?身穿黄衣的使者,还有穿白衫的人。
手拿着文书,口中称敕,驱赶着车,牛向北行。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赶,老人却舍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充当炭的价钱。
卖炭的老人,心中不满,回望青楼,思念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腐败、剥削百姓的现实。
诗中描绘了卖炭翁辛苦劳作、生活贫困的情景,以及宫使的贪婪、残忍,表达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
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太便宜,希望天气再寒冷一些。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描述了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人的悲惨遭遇。
当时正值寒冬,老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严寒去山中砍柴烧炭,然后拉到集市上售卖。
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这样炭的价格就能上涨,他也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然而,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他的炭被宫中的太监以低价强买,他只能无奈地离开。
这句诗通过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
可怜的卖炭老翁,天气如此寒冷,身上的衣服仍很单薄,可心中仍担忧炭价卖不上去,所以希望天气再寒冷一些。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这篇诗没有象《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
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
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
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
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
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
这就为后面写官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
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
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
“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
“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
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
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
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
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困牛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
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
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
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这篇诗没有象《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
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
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
市”的罪恶。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
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
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
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衣服单薄总该盼望天气暖和吧?不,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
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寒冷的天气果然来到了。
一清早,他就套上车,踏着冰冻的道路,却到长安市上卖炭。
从终南山到长安城,一路之上他想了些什么呢?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是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一定是满怀着希望,因为这一车炭直接关系着他今后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自己和这位老人更亲近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车炭究竟能不能卖掉,能不能卖上一个公道的价钱。
可是诗人并没有马上告诉我们结果,他让卖炭翁歇下来,喘一口气,也让读者稍微平静一下。
然后笔锋一转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来的人一个是穿黄衣的太监,一个是穿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装模作样,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来采办货物,也不管卖炭翁同意不同意,赶上炭车往北就走。
城北是皇帝住的地方,赶车的又是宫里的太监,一个卖炭的老人能有什么办法去对付呢!“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千余斤炭,不知道要几千斤柴才烧得出,而这几千斤柴又不知道要多少天才砍得来!为了把柴烧成炭,这孤苦的老人又在尘灰里、在烟火旁边受了多少熬煎!可是拿这一切所换到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连纱带绫合起来不过三丈,难道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劳动吗?这些宫使哪里是在买东西,他们简直是强盗。
他们夺走的不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该激起读者怎样的愤怒!读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禁要问:两鬓苍苍的卖炭翁,凭着这点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的报酬,能够捱过那严寒的冬天吗?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