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引言概述:课程建设规划是指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课程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目标制定:1.1 确定教育目标:首先,课程建设规划需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明确,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
1.2 分析学生需求:其次,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以便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1.3 制定具体目标:最后,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二、课程内容设计:2.1 确定核心内容:课程建设规划需要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2 设计拓展内容:除了核心内容外,还需要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整合跨学科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整合跨学科的内容,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多元化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规划应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 引入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课程建设规划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
3.3 强调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体系建立:4.1 设定评价标准:课程建设规划需要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4.2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建设规划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学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学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校课程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学校课程的规划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全面、均衡以及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环境。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的目标、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评估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学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目标设定在制定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
目标应该涵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
知识的目标要基于国内外各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
技能的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价值观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适应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但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不够的。
因此,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应该引入更多的交互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材选择教材选择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教材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反映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同时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案例和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4. 跨学科整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知识的综合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促进学科之间的跨界合作和整合。
例如,数学和艺术可以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科学和社会科学可以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跨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实践环节学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中应注重引入实践环节。
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课程建设规划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课程建设规划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课程的过程。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一、根据教育目标制定课程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的第一步是根据教育目标来制定课程。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价值取向。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为课程设定基准。
二、结合学科特点设计课程学校课程建设规划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来设计课程。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强化跨学科融合课程随着知识的不断拓展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跨学科融合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应该加强跨学科融合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在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注重实践教学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加强德育教育学校课程建设规划还应该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建设规划,可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成为有担当、有素质的人才。
七、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学校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一、引言课程建设规划是指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发展需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程建设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 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材。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原则1. 适应性原则: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建设规划。
2. 先进性原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引进优质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3. 综合性原则: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稳定性原则:建立稳定的课程体系,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等。
2. 教材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优质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注重教材的更新和适应性。
3.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五、实施步骤1. 研究分析: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明确课程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2. 制定计划: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制定课程建设规划的详细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等。
3. 建设实施:按照计划,进行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改革等。
4.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六、结论课程建设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规划书
课程建设规划书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学校将致力于课程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建设规划书旨在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为学校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指导。
二、课程建设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引入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建设内容1. 课程设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2. 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资源: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5. 教学评估: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同行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
四、课程建设方法1.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2. 专家咨询:邀请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3.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5.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五、课程建设步骤1. 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课程建设方案,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学校优质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优质课程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始进行优质课程建设规划。
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优质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优质课程建设,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综合素质,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同时,优质课程还能提升学校的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加入。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优质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优质课程,学生可以获得扎实的学科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术能力,掌握实践技能,发展创新思维,并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优质课程建设的原则优质课程建设应遵循几个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个性化。
科学性要求课程内容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系统性要求课程结构合理,实践性要求课程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个性化要求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别化指导。
五、课程建设的内容优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多个方面,涵盖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程建设的方法优质课程的建设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
例如,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优质课程建设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在优质课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并培养综合素质。
八、学生评价的重要性优质课程建设需要将学生评价纳入考量。
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可以帮助学校了解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学生评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资源保障的措施为了顺利进行优质课程建设,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包括师资培训、教育设备的更新、教材和参考资料的供应等。
十、与社会的联系优质课程建设应与社会联系紧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专业教育机构的支持。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完善的课程建设规划可以帮助学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设定1.1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1.2 与专业需求对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定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目标。
1.3 强调跨学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2.1 设计课程结构: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2 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3 引入新兴课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兴学科和前沿知识,保持课程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教学方法3.1 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强调互动教学:倡导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3 注重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和成长。
四、评价体系4.1 多维度评价指标: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
4.2 引入360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方式,全方位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3 定期评估调整:定期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持续改进5.1 教师培训支持: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2 学生反馈利用: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3 校企合作深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是学院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院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相关推荐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精选10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篇1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
具体建设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
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一、背景介绍课程建设是教育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三年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程建设三年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 适应时代需求: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3. 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预度。
4. 建设特色课程:发展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和优势的课程,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规划内容1. 课程设置调整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重点关注核心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确保课程与时俱进。
2.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如在线教育、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4. 课程评估与改进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计划1. 第一年计划(1)进行课程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和社会对课程的需求和期望。
(2)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课程调整方案,并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更新。
(3)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4)建立课程评估机制,进行课程效果评估和改进。
2. 第二年计划(1)推进课程创新,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3)加强课程宣传,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兴趣。
3. 第三年计划(1)建设特色课程,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开辟一批具有特色的课程。
(2)加强与行业合作,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总结经验,完善课程建设的管理体系,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一、引言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是为了全面提升学院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
本规划旨在制定学院课程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以确保学院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 提高课程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水平。
2. 增强学科交叉融合能力:鼓励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原则1. 适应时代需求: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科学设置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突出学科特色: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建设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
3. 突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科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4.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引入国际视野:开设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
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学科间的衔接和交叉,避免重复和冗余。
2. 教学方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等。
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4. 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支持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发展。
与相关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支持和资源。
五、实施步骤1.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学院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的具体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一、引言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院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详细阐述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标1.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材。
2. 满足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 促进学院发展:通过课程建设,提升学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资和学生资源,推动学院的持续发展。
三、原则1. 适应时代需求: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确保课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 教学与科研结合: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课程资源共享:加强学院内部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4. 评估与改进: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院的专业方向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联贯性。
2. 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如在线教育、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选用:选择与课程内容相符合、权威性强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提供教学方法培训和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5. 学生评价:建立科学、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五、实施步骤1. 制定规划方案:成立课程建设规划小组,制定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的具体方案,明确目标和计划。
2. 调研和分析:对学院现有课程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学生需求和教师资源情况,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3. 课程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和目标要求,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程建设在各级教育机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学校制定了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和推进课程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5.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内容规划1. 课程设置优化: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教材选择与开发: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教材,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和开发,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3. 师资培训与发展:组织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教学方法培训、学科知识更新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 课程改革探索: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5. 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6. 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实施计划1. 第一年:进行课程评估和调研,制定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案,开展师资培训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
2. 第二年:根据第一年的调研结果,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教材的选择与开发,继续进行师资培训,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3. 第三年:巩固前两年的成果,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完善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学校制定的一项长期计划。
该计划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体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课程目标1.1 确定培养目标: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的第一步是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确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目标。
1.2 制定课程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校需要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相匹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2. 课程设置2.1 设计课程结构:大学课程建设规划需要考虑课程的结构设置。
学校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划分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2.2 优化课程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内容需要不断优化。
学校应该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2.3 引入跨学科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引入跨学科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大学课程建设规划需要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讲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倡导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引入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应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4. 教学资源4.1 建设教学设施:为了支持大学课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学校需要建设先进的教学设施。
这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报告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报告目前,学校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
本文将从curriculum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等方面,分析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价值观等。
创新能力则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学校要明确这些目标,将其纳入课程建设规划中。
二、优化课程内容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优化课程内容。
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课程内容也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教学方法学校课程建设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强调实践环节学校课程建设要注重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
五、推行跨学科教育学校应推行跨学科教育,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不同学科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拓宽选修课程学校在课程建设规划中应拓宽选修课程的范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可以设置艺术、体育、科技等非传统课程,让学生在兴趣培养中全面发展。
七、建立课程评估体系学校课程建设规划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践表现等多种评估方式,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八、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
可以组织教研活动、培训讲座等,提供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分享。
九、强化课程的国际化学校课程建设要与国际接轨,引入国际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资源。
可以与国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师生交流活动,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一、引言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而制定的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和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二、规划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培养优秀人才: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推动学科发展:通过课程建设,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提高学院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
三、规划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
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
同时,关注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教材教辅选择优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同时,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和教辅材料,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4.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科研究水平。
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
5. 课程评价与改进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方式,了解课程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实施措施1. 成立课程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3. 加强与相关学科和行业的合作,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4.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
5. 加强课程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五、预期效果1.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在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制定了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本规划旨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材资源、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等措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材。
3. 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课程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具体措施1. 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更新教材资源:及时更新教材资源,引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4. 引入跨学科课程: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积极与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7. 建立课程建设长效机制:建立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和质量保障。
四、实施计划1. 第一年:重点推进课程结构的优化和教材资源的更新,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学生评价机制。
2. 第二年:引入跨学科课程,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 第三年:建立课程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与外部专家的合作,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五、预期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的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以确保学院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提高课程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竞争力。
(2)培养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3)适应社会需求: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趋势,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2)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要有层次性和联贯性,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与实际工作和生活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和拓展课程,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建设内容1. 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3)选修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发展。
2. 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供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意识。
(2)实习实训: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预学术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创新:(1)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团队合作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4. 课程评价与反馈:(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在当今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详细的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以满足学院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规划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 培养优秀人才: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三、课程建设规划1. 课程设置根据学院的专业方向和市场需求,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设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
2. 课程质量保障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包括教学评估、学生评价和专家评审等环节。
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3.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4. 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的学科综合素养。
5. 实践环节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6. 课程评估与改进建立定期的课程评估和改进机制,包括教学评估、学生评价和专家评审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的持续优化。
四、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建立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3. 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4. 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项目合作。
5. 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引言概述: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是指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所制定的课程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目标
1.1 确定课程发展方向
1.2 提高教学质量
1.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
2.1 课程设置
2.2 课程教学方法
2.3 课程评价体系
三、课程建设规划的实施步骤
3.1 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3.2 组织课程建设实施
3.3 监督和评估课程建设效果
四、课程建设规划的重点
4.1 教师队伍建设
4.2 教学资源建设
4.3 课程改革创新
五、课程建设规划的效果评估
5.1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
5.2 教学质量评估
5.3 社会反馈与调整
通过以上的课程建设规划,学院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不断完善和调整课程建设规划,使其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兴凯湖乡中心学校课程建设规划2011---2012学年度一、指导思想兴凯湖乡中心学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当今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艺术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
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学校建立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
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校长、教学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
教导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
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校长室明确四个部门四个中心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部门中心负责人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2)教导处主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
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
按照各年级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
并根据《密山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本市中小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实行“两操、一活”。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园体育艺术活动。
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在各学科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以学校建立课程计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
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密山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对我校开设的三类课程实施情况,加大执行情况管理和监督检查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齐国家、地方、学校各课程。
(,)教师要按学校总课程表,按时备好上好每堂课。
(,)教师有病、事假,要事先向校长室提出书面申请,到教导处做好课务工作。
(,)如违反学校课程计划,按学校《教学常规要求》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1、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点,确定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课程开发领域,可以确定一些课程目录。
我校为了体现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重点在艺术校本课上进行规划和开发。
具体操作流程:(1)学校课程资源调查。
调查、了解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摸清校本课程开发的家底。
(2)学生课程意愿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方向,”,以供学在对每个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菜单生选择,确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制订课程开发方案。
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制定方案,内容包括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师资、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
(4)教师申报课程。
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经学校审批同意,撰写课程实施计划。
(5)学校对开发课程评价指导。
学校根据教师撰写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督导检查、指导评价,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2、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学校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领域及相关目录同时根据本人情况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课程开发意向,经同意后实施。
3、学校鼓励教师自编或改编教材或讲义,鼓励教师形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资料或者网络课程,学校将对于内容充实、资料完整的课程教师予以支持和奖励。
(四)学校课程的开设1、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原则上任课教师自主申报,经学校审核同意再开设.部分学校课程可能被学校指定。
在新学期开始前汇总,形成本学期面向学生的拟开设课程目录,并将拟开设课程目录在开学第一周向学生、家长以书面意向征询书公布。
2、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否将由学生做最后确认.原则上少于5位学生的校本课取消本学期此课程内容。
(五)学校课程的教师管理1、接到教导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学生缺席应及时报教导处),指导学生做好学校课程的记录,填写活动记录单。
2、教师在学期第二周向教导处上交该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学。
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经教导处同意后执行。
3、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到教导处登录、归档。
4、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在学校评等评优中作为参考。
学校将对所有的课程任课教师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课程津贴的发放及奖励直接挂钩.(六)学校课程的教务管理1、教导处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提前做好学校课程计划。
一般在学期第一周确定开课课程和选课名单,第二或第三周正式上课。
学校课程开设准备工作应尽可能在第一学期结束前进行。
2、教导处认真排出学校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教室或设备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卡。
3、做好日常教学检查,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
主要通过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课、任课教师讨论会,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
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进行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
在教研和检查的基础上,由学校及时研究调整设课计划,修订教学伴我成长”争章手册,学生获得七枚彩章后就晋级每两年开展一次校“明日之星”评选颁奖活动,综合获最高奖项“彩虹七彩章”。
评价肯定学生的学力,帮助挖掘其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专题活动, (2)对教师个性化评价。
围绕“聚焦教学五由分管领导组织组内教师在听完实践课后,对教师提炼的三条教学特色进行评价。
学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表,制订出每个教师个性化课堂指标,共性项目占70%,教师的教学个性化特色占30%。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表现在时间上采用长短考核,即每月月考核、每学期全面考核和每年综合考评。
每月考核项目事先公布,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师德修养、工会活动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由德育、教学、工会和后勤四个部门实施。
学期、学年考核程序规范、科学,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长考评和行政考评的层级评价。
此外结合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全方位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推荐、奖金发放和职称评聘挂钩。
(3)对教研组捆绑评价。
学校注重团队互助,合作共赢,建立《实验小学教研组及教研组长考核评价表》,对教研组工作评价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捆绑式考评,常态考查和期末集中评定相结合、教研组自评与各教研组互评相结合,并由学校分管领导和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
每学期进行优秀、优质、合格教研组的评比。
二是由行政人员蹲点考评,每学期将相关行政人员安排到所任教年级进行“蹲点”,全程参与、指导教研组活动,调研学科教学情况。
(4)对实施课程有效性评价。
基础型课程以实验小学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全科质量监控奖惩条例为评价标准。
拓展型课程评价以五个方面进行检测:汇编校本教材、教学实施、资料收集包、成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
探究型课程评价以学生(班级)课题研究、建立资源库、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
(八)、学校课程的保障1、课程制度保障(1)教研制度。
教导处落实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主题内容体现“五个一”,确保成员互动和教研实效性。
(2)培训制度。
每学期教导处结合“十一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师德与育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
(3)质量监控制度。
建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根据教学流程管理要求对课程实施随机和定期检查,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师资队伍保障(1)“院校合作”制度。
聘请密山市进修学校的音、体、美教研员进行项目专题培训,更新课程观念,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确保课程管理的有效性。
(2)建立课程研究制度。
学校科研处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
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3)建立教师考评制度。
融态度、能力、合作、创新、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依据,以团队捆绑评价和教师个体评价相结合,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考评制度。
3、经费保障(1)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
(2)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
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