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法家思想概述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当代的应用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01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 较
政治观念的比较
儒家强调仁政
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仁爱和道 德为本,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 以仁爱和礼制来教化人民,实现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家主张法治
法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律为准 绳,主张君主应制定严格的法律 制度,通过法治手段来维护社会 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性论的比较
法家思想强调规矩、纪律和服从,主张通过严格的规矩和纪 律来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在教育领域,法家思想可以应用于 学校管理和课堂纪律,强调规矩和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领域的应用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忠诚和信誉,主张以人为本、以 和为贵。在企业领域,儒家思想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团 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忠诚和信誉,促进企 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过程中,需 要注意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同 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进行适当的调 整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 想与法家思想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 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 发生变化。这需要儒家思想和法家思 想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以适应 时代的需求。
contents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法家思想概述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当代的应用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01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 较
政治观念的比较
儒家强调仁政
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仁爱和道 德为本,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 以仁爱和礼制来教化人民,实现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家主张法治
法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律为准 绳,主张君主应制定严格的法律 制度,通过法治手段来维护社会 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性论的比较
法家思想强调规矩、纪律和服从,主张通过严格的规矩和纪 律来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在教育领域,法家思想可以应用于 学校管理和课堂纪律,强调规矩和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领域的应用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忠诚和信誉,主张以人为本、以 和为贵。在企业领域,儒家思想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团 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忠诚和信誉,促进企 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过程中,需 要注意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同 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进行适当的调 整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 想与法家思想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 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 发生变化。这需要儒家思想和法家思 想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以适应 时代的需求。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儒家思想的起源 • 儒家思想的发展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儒家思想的起源
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随着周朝的衰落,诸侯争霸,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 寻求新的思想体系。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 和改造人的本性。
荀子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中庸》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中庸》则强调了中庸之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避免过度极端的行为和思想。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圈,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等 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
教育制度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教育制度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举制度、
书院教育等。
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道德伦理 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忠诚、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 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强 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 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获得人民的信
任和支持。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儒家孔孟之道》课件
仁爱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 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人性本善的表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爱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观之比较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身份、地位等限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强调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注 重培养品德和能力。
孟子则强调“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孔孟思想比较 •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与启示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意 识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05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与启示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家庭教育
儒家孔孟之道强调家庭和 睦、孝顺父母,有助于现 代家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企业管理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忠诚、 诚信、勤奋等品质,有助 于企业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道德。
社会治理
儒家孔孟之道主张仁爱、 公正,可以作为现代社会 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智
智慧、知识、见识是儒家思想的 认识论,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思 考,提高自身修养。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01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 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人性本善的表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爱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观之比较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身份、地位等限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强调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注 重培养品德和能力。
孟子则强调“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孔孟思想比较 •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与启示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意 识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05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与启示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家庭教育
儒家孔孟之道强调家庭和 睦、孝顺父母,有助于现 代家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企业管理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忠诚、 诚信、勤奋等品质,有助 于企业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道德。
社会治理
儒家孔孟之道主张仁爱、 公正,可以作为现代社会 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智
智慧、知识、见识是儒家思想的 认识论,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思 考,提高自身修养。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01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在这种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常习俗和美好的道德风尚
5.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题: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
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有 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点: ① 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法自然”的原 则
《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 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 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 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 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 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 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 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 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 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章 儒家文化
概说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5.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题: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
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有 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点: ① 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法自然”的原 则
《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 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 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 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 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 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 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 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 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 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章 儒家文化
概说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25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而不骄,威而不猛。”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泰州学派:心学异端
阳明之后,王学发生分化,王艮 发展为泰州学派,成为王学左派, 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肯定饮食男 女之性。李贽师王艮之子,倡“童 心说”和“自然人性论”。
三、儒教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
1,仁义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际之间 的亲善关系,在此基础上孔子将 “仁”提升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 范畴。 如何达到“仁”?孔子提出了两 个根本标准:忠恕。
三礼与五礼
• 三礼:儒家的三部典籍。
《周礼》,周王朝国家建构的基本大法; 《仪礼》,礼乐制度下贵族生活的细节规
定; 《礼记》,从礼的各种规定中阐发出的治
国为帮的微言要义。
• 五礼:吉、凶、军、宾、嘉
孔子礼乐观: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西周 的礼乐制度,“行夏之时,乘殷之 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晚年返鲁,以六艺教人,其中 礼与乐最为重要,孔子是礼乐文化 的传播者。
援“仁”入礼乐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 子夏曰:礼后(于仁)乎?
游于艺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 孔与民同乐
孟子说“今之乐由(犹)古 之乐也”,孟子并不在乎新乐 还是雅乐,而在乎统治者是否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是否与民 同乐。
孟子
孟子,名柯, 邹国(今山东邹 县))人。生卒 年不详,据《孟 子》一书推断, 约生于周安王十 七年,卒于周赧 王十一年(前 385-前304)。
孟子提出了“性善”理论。 “尽
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 矣” 。并提出了“仁政”学说和
“民本”思想,作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还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孔子与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48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概括:
积极进取,见贤思齐, 推己及人,温良恭俭 让,孝亲爱国,忠实 诚信,见义勇为,见 得思义,见危授命, 杀身成仁,为大众谋 福利,具有高尚道德 情操的人。
实现仁的途径:
会层面,做到君君臣臣。
孔庙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 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
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
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 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敬王 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 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 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北宋,明 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 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 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 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 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 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 大型碑林之一。
五常:
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 于《白虎通义》 “三纲五常”连用——宋代朱熹
礼:敬神等仪式、礼仪、制度、秩序、法
律。
智: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
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
致。
(3)为政的思想:
孔子与儒家文化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 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市东南)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概括:
积极进取,见贤思齐, 推己及人,温良恭俭 让,孝亲爱国,忠实 诚信,见义勇为,见 得思义,见危授命, 杀身成仁,为大众谋 福利,具有高尚道德 情操的人。
实现仁的途径:
会层面,做到君君臣臣。
孔庙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 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
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
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 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敬王 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 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 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北宋,明 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 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 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 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 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 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 大型碑林之一。
五常:
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 于《白虎通义》 “三纲五常”连用——宋代朱熹
礼:敬神等仪式、礼仪、制度、秩序、法
律。
智: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
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
致。
(3)为政的思想:
孔子与儒家文化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 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市东南)人。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课件
儒学开始于孔子,并由 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 的学派,后世即称为“儒 家”。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儒家思想课件
• 忠,于今而言,仍然要推之古今而公行。暂不论 孔孟的这一正确的“忠”是可以照搬不误,即便 是董子所谓的“忠”也可以拿来用。孙中山先生 便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 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 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 (《孙中山选集》)显然,严格来说,孙中山先 生这段话中"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这句 是笼统而有误的。但把忠的对象转化为为国为民, 则所言甚是。 我们对于传统美德都应古为今用,并进行现代 注解。于忠而言,亦复如是。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 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译文】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 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 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 忧。”【译文】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 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 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 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 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 三、朝鲜:在朝鲜半岛,早在公元1世 纪初,儒学早已传入朝鲜半岛,统治 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 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 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高句丽于372年 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进一步发 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 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 典。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 甚至亲“幸国学听讲”。与此同时, 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 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
儒家思想PPT课件
▪ 经过春秋以来长期的兼并和争夺,形成了齐 、魏、赵、韩、楚、秦、燕七国对峙的局面
▪ 这七国内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改革与保守 的斗争,外部都面临着激战,在内外矛盾的 促使下,各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一些政治改 革。
▪ 著名的有魏国魏文侯、李悝的变法,楚国楚 悼王支持的吴起变法,齐国齐威王的改革, 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赵国赵武灵王 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诗 、 书 、 礼
六 艺 到 六 经
、
乐
、
——
、
易
天忠Leabharlann 、下、春
无
信
秋
道
。
。
学 在 礼官 、府 乐与 、六 射艺 、 御 、 书 、 数 。
二、政治理想
▪ 理想国——有道世界。
▪ “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 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 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 ,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儒家 “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 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
第一节 孔子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出身破落贵族。 他从小受到贵族教育,“十五 志于学”,“三十而立”,通 晓礼仪,成为鲁国有名望的人, 并开始私人办学,招收弟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
从
▪ 兴办私学
▪ 整理典籍 ▪ 创建学派天 下
有 道
学 而 优 则 仕 。
▪ 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 要在“分”中注之以“和”与“仁”。
▪ “和”不是消除贵贱上下之别,而是在“别 ”中求得和谐。
▪ 实现和谐要靠“仁”。仁包括许多内容,其 中心是忠恕,即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悠远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张载 程颢、程颐 朱熹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地只有一个理,先理后物;格物致知 ,物皆有理 先理后气的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的心性论;格物致知的 认识论;三纲五常、正君心的道统论
陆九渊 王阳明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心即理;发明本心,内心反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 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君 臣平等,限制君权;提倡工商皆本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路漫漫其悠远
? 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
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 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 心上》
路漫漫其悠远
(三)荀子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人。荀子 也主张“亲亲”尊“尊”。《荀子·王霸》中说:“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 为也。”孟子曾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而荀 子说“涂之人皆可以为禹”。
? 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措则时,爱利则 行,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 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 ,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 荀子·强国》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 礼论》
? 荀子认为虽然人性天生为恶,但并不是无 法改变,只要通过积虑、练习等理智的方 法就能“化性起伪”。故他得出结论称:“性也
路漫漫其悠远
周公在辅佐成王期间,“为政以德”才是 安定天下的最好办法。 据《尚书·康浩》, 他在给前往殷地上任的康叔的信中谆谆告 诫道:“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 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命。”往“尽乃心 ,无康好逸豫,乃其口民。 “怨不在大,亦 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路漫漫其悠远
周公作《周礼》,制礼作乐,将文治教 化工程推向全国。在《周礼》中,他将“天 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 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等机构编制 和岗位职责条分缕析,要求各色人等各安 其责,各守其分,将社会纳入到一个统一 有序的规范之中。
(二)孟子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孟子从子思学派接 续儒家正统,在孔子基础上继续强调仁义 之说。
以“仁”为出发点,他在孔子推崇“仁”的 基础上,依然认为具备仁心、仁行才是教 化天下的前提 。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 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路漫漫其悠远。”《孟子·离娄上》
于臣,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 天也。”《春秋繁露·顺命》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 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 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 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 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 书·董仲舒传》
路漫漫其悠远
(三)周王朝
据《史记·周本纪第四》在周部落祖先 周太王古公定居岐下之时,周朝贵族就已 经开始建辟雍,修灵台,“积德行义”,“赔 戎狄之俗”。同时,作五官有司,专命司徒 掌管赋税产殖、徒隶教化以及宗庙祭祀等 事关国家大体的工作。
《鲁颂闷宫》指出:“后稷之孙,实维太 王,居歧之阳,实始翦商。”也就是说,将 礼乐教化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在周部落的 成长壮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路漫漫其悠远
(二)夏商时期 《史记·夏本纪第二》中记载:“帝,桀之
时······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 汤修德”, 故“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 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史记·殷本纪第三》中记载殷纣王“好酒 淫乐······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 之钱,而盈矩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 林。”
路漫漫其悠远
? “性三品”说以期为人性教化提供逻辑支持。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 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为情,情非制度不 节。是故王者上谨于天意,以顺命也;下 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 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历大本 举矣。”
路漫漫其悠远
2.董仲舒思想的内容和主旨—“三纲五常” “天子受命于天······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路漫漫其悠远
三. 儒家思想的发展时期
(一)秦、汉初时期的儒家思想
? 1.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奏曰:“今
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 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 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上所建立······臣请史 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 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 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 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路漫漫其悠远
(二)董仲舒的思想与实践
? 《汉书·武帝纪》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 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 事,犹多缺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默百家 ,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贤茂,与 之立功。兴太学。”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
路漫漫其悠远
? 2.汉初“无为而治” 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之后,
社会凋敝,土地荒芜,刘氏政权在这种现 实约束下,统治阶级用黄老无为思想,兼 采法家、儒家,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 赋政策,以图尽快恢复秩序,安定百姓。
刘邦轻蔑儒生到“溲溺”于儒生帽子的程 度。但叔孙通、陆贾等儒生对儒学的薪火 相传。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31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期 春秋战国
特征
创立并形成完整体系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仁;礼;中庸;以德治 民、为政以德;有教无 类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 善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 ;礼乐规范;性本恶;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西汉
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但孟子是从内在心理方面立论,而荀
子是从外在规范方面来立论。荀子虽然大 讲用兵打仗之事,但他却贯穿着仁义道德:“ 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彼“兵 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荀子· 议兵》 路漫漫其悠远
荀子,他不是盲目地沿着孟子走向神秘 主义,而是赋予自己的伦理原则以现实的 社会内容。
? 古人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路漫漫其悠远
1.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广泛招收门徒,兴 办私学,改革周代教育体制机制,为天下 培养君子士人。
(1)提出“有教无类”,中国最早提倡以民为 本的教育家。
(2)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没有放弃旧传统 ,但却突出了其中的诗、书、礼、乐,把 仁作为教育的核心贯穿始终。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路漫漫其悠远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期
宋明
明末清 初
路漫漫其悠远
特征
新发展: 创立理 学,形 成心学
批判与 继承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周敦颐、邵雍
建构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重新排 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路漫漫其悠远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
? 隆礼重法
首先“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 国乱。”
其次“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 ,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 劝。”
如何做“听政之大分:以善治者待之以礼,以 不善治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 不杂,是非不乱。
最后“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 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免罚 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路漫漫其悠远
3.董仲舒的教化实践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中央立太学,地方设庠序。汉武帝于公元前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张载 程颢、程颐 朱熹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地只有一个理,先理后物;格物致知 ,物皆有理 先理后气的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的心性论;格物致知的 认识论;三纲五常、正君心的道统论
陆九渊 王阳明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心即理;发明本心,内心反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 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君 臣平等,限制君权;提倡工商皆本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路漫漫其悠远
? 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
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 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 心上》
路漫漫其悠远
(三)荀子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继承人。荀子 也主张“亲亲”尊“尊”。《荀子·王霸》中说:“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 为也。”孟子曾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而荀 子说“涂之人皆可以为禹”。
? 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措则时,爱利则 行,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 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 ,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 荀子·强国》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 礼论》
? 荀子认为虽然人性天生为恶,但并不是无 法改变,只要通过积虑、练习等理智的方 法就能“化性起伪”。故他得出结论称:“性也
路漫漫其悠远
周公在辅佐成王期间,“为政以德”才是 安定天下的最好办法。 据《尚书·康浩》, 他在给前往殷地上任的康叔的信中谆谆告 诫道:“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 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命。”往“尽乃心 ,无康好逸豫,乃其口民。 “怨不在大,亦 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路漫漫其悠远
周公作《周礼》,制礼作乐,将文治教 化工程推向全国。在《周礼》中,他将“天 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 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等机构编制 和岗位职责条分缕析,要求各色人等各安 其责,各守其分,将社会纳入到一个统一 有序的规范之中。
(二)孟子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孟子从子思学派接 续儒家正统,在孔子基础上继续强调仁义 之说。
以“仁”为出发点,他在孔子推崇“仁”的 基础上,依然认为具备仁心、仁行才是教 化天下的前提 。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 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路漫漫其悠远。”《孟子·离娄上》
于臣,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 天也。”《春秋繁露·顺命》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 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 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 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 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 书·董仲舒传》
路漫漫其悠远
(三)周王朝
据《史记·周本纪第四》在周部落祖先 周太王古公定居岐下之时,周朝贵族就已 经开始建辟雍,修灵台,“积德行义”,“赔 戎狄之俗”。同时,作五官有司,专命司徒 掌管赋税产殖、徒隶教化以及宗庙祭祀等 事关国家大体的工作。
《鲁颂闷宫》指出:“后稷之孙,实维太 王,居歧之阳,实始翦商。”也就是说,将 礼乐教化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在周部落的 成长壮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路漫漫其悠远
(二)夏商时期 《史记·夏本纪第二》中记载:“帝,桀之
时······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 汤修德”, 故“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 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史记·殷本纪第三》中记载殷纣王“好酒 淫乐······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 之钱,而盈矩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 林。”
路漫漫其悠远
? “性三品”说以期为人性教化提供逻辑支持。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 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为情,情非制度不 节。是故王者上谨于天意,以顺命也;下 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 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历大本 举矣。”
路漫漫其悠远
2.董仲舒思想的内容和主旨—“三纲五常” “天子受命于天······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路漫漫其悠远
三. 儒家思想的发展时期
(一)秦、汉初时期的儒家思想
? 1.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奏曰:“今
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 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 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上所建立······臣请史 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 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 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 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路漫漫其悠远
(二)董仲舒的思想与实践
? 《汉书·武帝纪》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 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 事,犹多缺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默百家 ,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贤茂,与 之立功。兴太学。”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
路漫漫其悠远
? 2.汉初“无为而治” 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之后,
社会凋敝,土地荒芜,刘氏政权在这种现 实约束下,统治阶级用黄老无为思想,兼 采法家、儒家,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 赋政策,以图尽快恢复秩序,安定百姓。
刘邦轻蔑儒生到“溲溺”于儒生帽子的程 度。但叔孙通、陆贾等儒生对儒学的薪火 相传。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31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期 春秋战国
特征
创立并形成完整体系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仁;礼;中庸;以德治 民、为政以德;有教无 类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 善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 ;礼乐规范;性本恶;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西汉
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但孟子是从内在心理方面立论,而荀
子是从外在规范方面来立论。荀子虽然大 讲用兵打仗之事,但他却贯穿着仁义道德:“ 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彼“兵 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荀子· 议兵》 路漫漫其悠远
荀子,他不是盲目地沿着孟子走向神秘 主义,而是赋予自己的伦理原则以现实的 社会内容。
? 古人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路漫漫其悠远
1.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广泛招收门徒,兴 办私学,改革周代教育体制机制,为天下 培养君子士人。
(1)提出“有教无类”,中国最早提倡以民为 本的教育家。
(2)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没有放弃旧传统 ,但却突出了其中的诗、书、礼、乐,把 仁作为教育的核心贯穿始终。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路漫漫其悠远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期
宋明
明末清 初
路漫漫其悠远
特征
新发展: 创立理 学,形 成心学
批判与 继承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周敦颐、邵雍
建构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重新排 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路漫漫其悠远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
? 隆礼重法
首先“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 国乱。”
其次“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 ,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 劝。”
如何做“听政之大分:以善治者待之以礼,以 不善治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 不杂,是非不乱。
最后“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 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免罚 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路漫漫其悠远
3.董仲舒的教化实践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中央立太学,地方设庠序。汉武帝于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