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解读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列报资产、负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三大部分内容。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就是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要素项目质量的分析。
资产项目的解读与分析
1.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那部分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列为第一项,它的流动性是最强的,是现实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包括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普存款、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资金等。
企业货币资金拥有量的多少,标志着它的帐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是投资者分析、判断其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中起着连接和纽带的作用。但是,企业持有过高的货币资金规模,可能意味着企业正在丧失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可能表明管理人员生财无道。因此,企业需要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既要防止不合理地占压资金,又要保证业务经营的正常需要,病按照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收付款进行结算。企业确定合理的货币资金持有水平,并通过编制现金收支预算来实现这一目标,即现金多余则加以运用,而现金短缺则进行资金筹集。
报表使用者对货币资金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账面金额基本代表该项资产未来可实现价值,如果存
在通货膨胀、外币项目的情况下,注意关注不同时点的货币购买力,以及汇率变化可能对外币金额造成的汇兑损益。因此,应注意分析货币资金的构成内容,准确判断不同货币的币值变动方向,以及汇率变化的趋势可能对企业的货币资金造成的实质性影响。
(2)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和行业特征不同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行业内,企业资产总额越大,相应的货币资金规模也越大;业务越频繁,货币资金也会越多;不同的行业对于支付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货币资金的持有水平会存有差异,如金融业,业务偿付能力的来源,对于货币资金有着特殊的需要,在正常情况下其存量比例会高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
(3)企业筹集资金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如果企业信誉好,在资本市场上就能够较容易地筹集资金,向金融机构借款也比较方便,就能应付突发事件而降低风险,就没有必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反之,就应该持有较多的货币资金来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资金需求。货币资金的运用也存在“效率”与“效益”的问题。上市公司运用货币资金的能力越强,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周转就越快,公司就没有必要保留过多的货币资金。
2.交易性金融资产
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持有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非
套期保值目的而购买的衍生金融工具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中。其特点是:
(1)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去吃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不超过1年)。
(2)该资产具有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比如企业基于其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将某些金融资产进行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对于组合中的金融资产,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3)属于衍生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时,应将其相关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如果衍生金融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之中的套期工具,那么衍生工具初始确认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根据其对应的套期关系(即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不包含购入时的交易费用,也不包含所购入证券带有的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计量不考虑溢价或折价因素,一律按实际购入价格反映。
对资产负债表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进行分析的关注点是:
(1)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开市场价格,是否存在故意低估或高估的公允价值金额的可能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当期损益计入利润表,注意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是非实现的损益,即对当期现金流没有影响的损益项目。
(2)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报表金额特点。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金额经常波动、公允价值损益异变等特点。如果报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跨年度不变且较为整齐,则有可能是企业故意将长期投资的一部分人为地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改变流动比率。但是,这不能改变企业现金支付能力和其他流动资产项目的变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比率状况好而现金支付能力差,本身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性的一个信号。
3.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公司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时,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一样,都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而欠别人的贷款,但是票据的法律效力更强一些,同应收账款相比,可靠性更高些。根据企业现金需求的变化,可以将有关商业汇票背书,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现。对于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则是公司的一项或有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票据”是扣除了已经贴现的应收票据,即反映的是企业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申请贴现的应收票据。为了充分反映企业潜在债务责任,对与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应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加以说明。
4.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和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通常按照
实际发生额入账。
应收账款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行业特征和信用政策,如处于商业行业的零售企业,主要是现销方式,因而应收账款金额相对较少;而工业企业往往主要采用赊销方式,从而形成的应收账款金额相对较多。企业信用政策对其应收账款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宽松的信用政策,将会增加销售规模,应收账款规模也随之增大;紧缩的信用政策,将会减少销售,导致应收账款规模也随之下降。因此,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应在销售规模与坏账损失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即增量的收入大于增量的成本。企业因应收账款而发生的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机会成本是应收账款占用而失去的收益(账本上没有,财务管理要考虑),管理成本主要包括调查费用、信息费用、收账费用等。
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赊销形成的,赊销能扩大销售,给公司带来收入,也会因此存在收不回贷款而承担风险。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称为坏账,由此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一般来讲,企业的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3)债务人较长时间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坏账准备反映的是企业应收账款潜在的坏账损失,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备抵法具体包括余额百分比和账龄分析法两种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备抵法的基本处理程序是:在不能准确确定坏账损失的各个会计期末,企业根据经验估计应收账款中可能要发生的坏账数,确认坏账准备,并确认坏账损失;在坏账实际发生损失时,相应冲减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一个估计数字,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习惯上,很多企业都采用账龄分析法估计坏账金额,估计坏账的比例成为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之一。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政策需要保持一致性,不能随意改变坏账的估计比例。
应收账款是客户未偿付的赊销账款,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按应收账款实际数减去坏账准备(备抵账户)之后的净额列示。应收账款是投资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因此要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的账龄和计提的坏账来分析。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差。
坏账准备在核算盈余质量时很重要。应收账款增加,一方面说明公司扩大了销售;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收不回来的可能,将给公司带来损失。这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估值,以及利润表中对坏账费用的确认。投资者应该对销售水平和应收账款总额相关的坏账准备的数额变动以及对过去的计提比例的调账保持警觉。
因此,对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的关注点是:
(1)比较企业前后会计期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坏账计提比例是否改变。判断不同会计期间坏账计提比例[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净额+坏账准备)]是否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需要高度警惕,并查明原因。
(2)分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合理性。销售收入、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