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合集5篇)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合集5篇)第一篇: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也就是说,从小养成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一个人自幼就应该通过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我们的学习、生活、做人、处世,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人生。
然而,一个人的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后天成长中慢慢养成的。
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从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一、改变固有环境,培养良好习惯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大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地区相对来讲,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利于孩子好动和发展好奇心的环境,容易致使孩子性格孤僻;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当前农村家庭青壮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大多留守与老人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孩子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缺少文化知识的教育,致使影响孩子性格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因此,教师要营造环境,制造氛围,尽可能地弥补孩子在这种大环境下的教育缺失,给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帮助、心灵上的慰藉。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与赞扬的孩子,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固化习惯所致。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分析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分析论文良好的习惯属于人们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是不断增值的。
对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是依靠理性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制约,使规范的期待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结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找到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策略。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
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
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
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环境限制,他们养成习惯的过程可能不太容易。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及对策。
一、理论分析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积极重复的过程,它需要孩子不断地重复做一件事情,直到形成自觉自愿地动作。
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积极参与性。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习惯有三个要素:触发因素、行为和奖励。
触发因素是引导孩子行为的条件,行为是孩子根据触发因素做出的反应,奖励是反馈给孩子的结果,以加强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逐渐养成并保持良好的习惯。
二、实践分析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天按时复习和完成作业、定时复习和总结所学知识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提供学习的触发因素,如每天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奖励可以是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在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整洁、遵循时间管理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起到榜样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动力。
3. 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小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应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如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合作意识,引导他们与他人友好相处,形成积极的交往习惯。
4. 培养良好的身体习惯。
小学生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如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锻炼的触发因素,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三、对策分析1. 激发学生的养成习惯的动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保持学习习惯的动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并给予鼓励和奖励,使学生对学习习惯产生乐趣和动力。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小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小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习惯养成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更好地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应该重视小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习惯养成更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这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1.2 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育实践中,小学生习惯养成存在着诸多问题。
很多家长和教师缺乏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视,导致小学生的不良习惯得不到有效纠正和改善。
小学生因为年龄和认知能力限制,常常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而养成不良习惯。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诱惑多,小学生往往容易受到网络、电子产品等外部影响而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小学生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习惯不能形成有机的衔接和转化,影响了习惯养成的效果。
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2. 正文2.1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教育他们要有自律意识,不断改进自己,积极向上。
鼓励小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意义,从而培养他们长期坚持学习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还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教育他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定时作息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的生活习惯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目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试论点滴入微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摘要]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微的过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不断强化。
基于此,笔者从教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注重积累和研究,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笔者才疏学浅,以下观点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
“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
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培养教育十分重要。
___曾经说过:“少若成天性,惯成自然。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好的惯,以养成优良的品格。
___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惯”。
因此,养成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的行为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研究、生活、处世还是做人,良好的行为惯都会以无比顽强的姿态影响你的生活,从而主宰你的人生。
因此,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是一种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调查发现,我们所在地的家长整体素质并不高。
其中一部分人不识字,而多数人只受过小学或初中的教育。
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有闲暇时间也会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
这些家长“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研究好,其他的都无所谓。
因此,他们很少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性教育。
因此,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惯就开始显现出来。
然而,孩子的惯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作为班主任的实践经验。
首先,规范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
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
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
在班会课上,我指导并督促全班同学按照规范要求实施。
为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惯,教师首先要发挥示范作用。
通过教师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朗读书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在早自时间安排学生阅读,并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方便的课间、课外阅读空间。
图书角的书籍主要来自同学们的捐赠,定期更换。
这一方法非常有效,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
此外,规范化的考核评估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惯。
通过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估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1.从小做起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需要我们老师循循善地进行教导。
这里所说的“小”,是说从小就要进行培养,更要从小事做起。
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师在言行上要起到模范的作用,说话时候的表情、手势、语调等等教师都要进行研究,要防止那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出现,特别是和学生的家长交流的时候,更要显示出教师的文明素质。
要经常让学生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
桌椅的摆放、面容的清洁、衣服的穿戴等一些生活的小事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使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创设良好环境环境对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
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在好的环境中得以培养,环境成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多开展一些活动,通过生活自理竞赛,遵守作息时间之星,勤俭节约小赢家,文明礼貌比赛,锻炼活动评比等有益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3.与家长配合家庭的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时间是对分的,家庭的生活学习对学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配合更是不可或缺的,养成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希望得到家长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和家长们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情况,都有那些缺点和不足,这样就会反馈到老师这里,当然在学校出现的有关问题也要告诉家中,让他们协助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携手共进,真正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培养。
第二篇一、坚守一份内容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一个范畴,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并且会因为时间、地点和行业的不同提出不同规范,如古时的《三字经》《弟子规》,现在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等。
学校为把“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构建,提出了“容止格言”和“三好三做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鉴于以上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和思考;学校从2008年开始;积极创新德育方式;认真落实德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课题化实施..通过课题的形式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此;学校特制定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并成功申报市级“十一五”重点研究课题;同时成为国家级德育课题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的基础上;学校又拟定了若干分课题和子课题;让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认领..两年来;学校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围绕课题设定的目标;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从一开始就迈上了正规化、科学化轨道..2.立体化熏陶..育人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氛围、环境;教育效果才能更好地达到..为此;学校营造了立体化的养成教育显隐环境来熏陶学生..一是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每月打出一条本月应养成的习惯;让学生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每周打出一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阅读、自悟;二是每学期必出一期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校黑板报;让学生观看、学习;三是在校园、走廊等处竖、挂、贴关于良好习惯内容的牌、框、画;让学生时时看到;四是在红领巾广播中播报关于养成教育的故事;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并利用校园电视播放有关养成教育的活动画面;尤其是学校关于养成教育的主题化班队活动;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浓郁氛围..3.多形式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自编养成教育校本读物;每一课例都有一个小故事;一段名言警句..班主任老师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悟道;在阅读中自我比照;从而达成教育目的;二是在班队活动课上;教师通过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三是邀请退教协会、社区、市关工委的有关人士及北京、南京的专家来校为学生作报告;让学生在报告中接受教育..4.多层面落实..学校从多个层面落实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具体来讲;校长室、德育处制定规划、布置任务、做好全局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教育、训导、考评工作;其他学科老师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家长协助学校及老师教育、督促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班队干部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协助班主任做好督查、考评工作..为了让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都落实到位;更好地达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育人效果;学校从三个层面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一是学校管理者的培训..学校委派分管校长、德育处负责人、班主任等参加全省、全国的同类课题培训;学理论;学经验;提认识;长水平;进一步提升他们管理全校养成教育的能力;二是全校教师的培训..学校聘请专家来校作报告;提高教师对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授教师基本的教育操作办法;从而使他们自觉、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三是家长的培训..学校多次邀请家长参加专家报告会;让他们懂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成长、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家长学习专家推荐的一些书籍、光盘等;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辅导;让他们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养成教育..5.科学化训导..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训导..没有科学的训导;学校要让广大学生养成方方面面的诸多好习惯是不可能的..为此;学校要求教师:一是有序训导..教师必须依照行为心理学关于习惯养成的三阶段论进行训导;切忌操之过急;也不能随意拖延;二是允许反复..良好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间有反复是正常的;在反复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宽容、耐心;又要注意提醒、督促;抓反复;反复抓;三是尊重差异..不同的个体;由于先期习惯水平的基础不同;训练和接受力不同;意志力不同;习惯养成的达成度也就有所不同;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允许学生在不同的基础水平上达到不同的要求;四是整体训导与个别训导相结合..教师既要做好全班学生的整体训导;又要根据个体的不同;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训导;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星级化评比..考评是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它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相互比照、催人奋进;还可以使班主任了解全班学生习惯养成的整体状况;为下一步考核调整提供依据..学校开展的星级化考评活动;具体操作如下:期前;德育处根据各年段学生习惯养成的若干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习惯养成实际;确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5-6条考核内容;每月考评1-2条;对于较易做到的条款;考评一个月即可;对于稍有难度的条款;则连续考评2个月;期终;学校根据考评总结果;分别授予相关学生“五星级队员”“四星级队员”“三星级队员”称号..其中;考核全部合格的学生为“五星级队员”;只有一条未做到的学生为“四星级队员”;两条未做到的学生为“三星级队员”;并张榜公布考评名单..同时;学校为“五星级队员”颁发奖章;为“四星级队员”颁发奖状;以示表彰..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的良好习惯日渐养成;学风、校风明显好转..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相信;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展开讨论。
在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分别分析了教育意义、实践措施、现实问题和对策建议,以及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提高小学生自律能力的路径和有效推进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对策分析、教育意义、实践措施、现实问题、对策建议、家庭与学校合作、重要性、自律能力、推进策略。
1. 引言1.1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生习惯养成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本文围绕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展开探讨,旨在探索有效的教育实践和可行的对策,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教育意义、实践措施、现实问题、对策建议以及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推动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教育意义分析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重大,养成良好习惯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通过教育引导,小学生可以养成尊重他人、勤奋努力、诚实守信等良好品德,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习惯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减少不良习惯的影响,促进全面发展。
论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大民屯学校程文【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
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
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
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提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往,我们总是将它和“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好孩子”等挂上钩,于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样既没有尊重学生,也不利于学生自觉遵守各项活动规则,更不能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
所以,我们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儿童,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主体,能较自觉地遵守各项活动规则、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平时的活动或游戏中,我们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怎么做,可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制定适合他们自己的活动规则,由“老师说要这样做”变为“我要这样做”。
小学生养成教育思考论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思考论文小学生养成教育思考论文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状况报告如下:在品德行为方面,有60.2%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比较诚实。
但有31.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7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49.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让贤。
这些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做教育者的关注。
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年级的同学被动性强。
在文明行为方面,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候的有65.3%;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48.4%;能主动佩带红领巾的有70.2%。
由此可见我校绝大部分同学在礼仪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有很多同学坚持度不够,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
在卫生行为方面,饭前洗手的有39.5%;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21.2%;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40.3%。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觉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养的不好,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三、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在教育实践中,我校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
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二至六年级学生,为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
大部分学生学生习惯差,行为习惯差,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让学生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采取对策:(一、)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每天由值周老师带领值周队,根据养成教育内容及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全天进行细致检查,量化评比,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评出国旗班。
月评:每月评出二个养成教育示范班,表彰一部分“校园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等,树立典型人物,表扬先进事迹。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每位小学生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容易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研究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理的学习规划学习规划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要轻易放弃。
首先,他们应该了解每日的课程安排,并根据课程安排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
其次,他们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最后,小学生应该把学习计划和目标写下来,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他们贯彻执行。
高效的学习方法除了学习规划之外,小学生还需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如何才能学习高效呢?以下是几条建议:1.集中注意力:学生需要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不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2.立即理解: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应该立即问老师或同学,保证及时理解。
3.多做笔记: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方便复习和记忆。
4.小结笔记:学生学习完毕后,应该及时进行复习,并对笔记进行更详细的整理和。
积极主动学习小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克服习惯上的惰性,积极主动地学习。
他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请教老师:在遇到学习问题时,主动向老师请教,及时消除疑虑。
2.自律学习:小学生应该养成自己自律学习的习惯,不要依赖家长或老师的监督。
3.询问问题:小学生应该积极地向老师或同学提问,了解更多的知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带来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该养成以下生活习惯:1.良好的作息时间:小学生应该保证够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合理安排饮食。
2.适度的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加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的阅读: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与建议以上是针对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实践研究,希望对广大小学生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和理解。
学生需要明确什么是好的行为惯,为什么要养成这些好惯,以及如何养成这些好惯。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案例、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好惯的内涵和意义。
二、养成教育要注重对好惯的实践。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好惯,使之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活动、课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好惯的好处,逐渐形成自己的好惯。
三、养成教育要注重监督和评价。
学生需要在监督和评价机制下,不断巩固好惯,避免不良惯的形成。
教师应该通过定期考核、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行为惯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养成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行为惯养成教育。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惯,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五、养成教育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应该自觉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惯,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行为惯的主人。
总之,小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微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协调配合。
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研究,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行为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惯对于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影响更大,约占75%,而良好的惯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XXX曾说过:“知识虽然重要,但行为更为重要。
”这表明知识和行为不可分割。
因此,对于学生的行为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注重实施认知教育。
对于小学生的行为惯养成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惯,以及为什么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例如,良好的研究行为惯包括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做作业、专心研究、珍惜时间、课前预、单元复、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
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全5篇)
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全5篇)第一篇: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人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
一、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做到这些要使学生养成以下习惯:(一)要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尤其是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同学,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尤为重要。
现在成绩不理想,很可能是以前的基础落下了,影响了你现在的发展。
但不要灰心,认真补一补是能上去的。
要善于克服自己的薄弱点,相信自己能学好。
你瞧,达尔文、瓦特、爱迪生等在小时候成绩也不是很突出,后来不是仍然成了大科学家吗?努力不可少,信心更重要。
(二)要全神贯注地参与学习过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保证你飞向成功的惟一通道。
为此,需做到:一是精力要集中。
俗话说得好:“一心无二用”,不能在课堂上还想着玩,做作业还在看电视;二是课前要做好预习,争取课堂学习中有主动权;三是积极争取发言,和老师始终处在沟通、融合、交流的状态中;四是要集中思想,做好每一次作业。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
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
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
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
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关键词:培养学生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形成良好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宽严有度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
从他们入校起,就要制定相应的班规,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形体语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愉快的心情,使学生高兴地接受教育。
课堂上的每一项常规要求都应明确到位,如听讲时腰板要直,眼睛要亮,胳膊要平,手脚不能动。
从每日常规、细小的事情做起,对学生进行坐、站、行的肢体语言训练,对学生的书桌、书包、个人卫生每天进行定时检查,间操站队一定要静、快、齐,动作迅速、到位。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约束,不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二、学会赞美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内心,发现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克服身上存在的缺点。
赞美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他可以鼓励人们上进。
尤其对行为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多关注他,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针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需要尊重。
著名的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正是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对于他们激励永远比批评更重要,要相信他们的潜力,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三、注重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我们尤其要注重其心理体验。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思考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思考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教育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
一、重视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行为方式,包括思想、态度、情感等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为方面。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发育阶段,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和成就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小学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庭和学校都要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作为小学生,饮食是他们成长发育的关键,也是他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让他们逐渐养成合理饮食、多样化饮食和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饮食中,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应该受到关注,避免长期食用油炸食品、高糖、高脂肪的食品,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小学生的睡眠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更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小学生的睡眠质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制定良好的夜间入睡和早晨起床时间,实行规律生活,可以帮助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提高。
另外,对于长期失眠、易激动、焦虑等情况的小学生,家长和学校应该及时帮助他们寻求专业帮助,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处在阅读发展的关键期,阅读对他们的学习、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养成经常阅读、热爱阅读、主动阅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有趣的阅读材料,学校可以制定有益于阅读习惯养成的阅读课程,有利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懒惰、厌学等不良现象。
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小论文(五篇模版)
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小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小论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
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以及较差的辨别是非能力,随着媒介超出想象的影响力使得学生或多或少的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引导”,致使一些不文明行为及语言充斥着学生那本就有待改善的习惯中。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
只有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知识的掌握一起抓才能真正成就出一批好孩子,才能使他们真正能够担负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因此,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内容。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
为了使孩子转变原来的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出以下实践: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
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我坐好;师:三二一,生:看黑板;通过小互动使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全班进行奖励,随时语言表扬,示意学生你表现很棒,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以榜样的形象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
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
环境。
家长榜样作用
家长自身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家校合作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 合作,共同推动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可为家长提供学习习惯培 养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 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04
指导教育实践:本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教育实 践,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小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教育质量。
丰富教育理论:通过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育理论体系, 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改善小学生的学习习 惯,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促进其在品德、心 理、生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人生奠定 坚实基础。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 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 其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
促进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关乎学习成绩 ,还对学生的品德、心理、生理等 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其全面 发展。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01
02
03
学习计划性不强
许多小学生缺乏明确的学 习计划,导致学习时间分 配不合理,影响学习效率 。
01
02
03
04
制定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设定明确、可达成的 学习目标,并合理规划学习时
间。
培养专注力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避免学习时分心。
鼓励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避免对答案的过分依赖。
培养复习习惯
强调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
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
关键期。
因此,小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
如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
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
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就良好习惯的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
学校必须充分依照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
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
天左右)三个阶段。
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
鉴于以上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和思考,学校从2008年开始,积极创新德育方式,认真落实德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课题化实施。
通过课题的形式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为此,学校特制定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并成功申报市级“十一五”重点研究课题,同时成为国家级德育课题的子课题。
在总课题的基础上,学校又拟定了若干分课题和子课题,让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认领。
两年来,学校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围绕课题设定的目标,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从一开始就迈上了正规化、科学化轨道。
2.立体化熏陶。
育人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氛围、环境,教育效果才能更好地达到。
为此,学校营造了立体化的养成教育显隐环境来熏陶学生。
一是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每月打出一条本月应养成的习惯,让学生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每周打出一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阅读、自悟;二是每学期必出一期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校黑板报,让学生观看、学习;三是在校园、走廊等处竖、
挂、贴关于良好习惯内容的牌、框、画,让学生时时看到;四是在红领巾广播中播报关于养成教育的故事,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并利用校园电视播放有关养成教育的活动画面,尤其是学校关于养成教育的主题化班队活动,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浓郁氛围。
3.多形式教育。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是自编养成教育校本读物,每一课例都有一个小故事,一段名言警句。
班主任老师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悟道,在阅读中自我比照,从而达成教育目的;二是在班队活动课上,教师通过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三是邀请退教协会、社区、市关工委的有关人士及北京、南京的专家来校为学生作报告,让学生在报告中接受教育。
4.多层面落实。
学校从多个层面落实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具体来讲,校长室、德育处制定规划、布置任务、做好全局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教育、训导、考评工作;其他学科老师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家长协助学校及老师教育、督促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班队干部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协助班主任做好督查、考评工作。
为了让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都落实到位,更好地达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育人效果,学校从三个层面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一是学校管理者的培训。
学校委派分管校长、德育处负责人、班主任等参加全省、全国的同类课题培训,学理论,学经验,提认识,长水平,进一步提升他们管理全校养成教育的能力;二是全校教师的培训。
学
校聘请专家来校作报告,提高教师对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授教师基本的教育操作办法,从而使他们自觉、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三是家长的培训。
学校多次邀请家长参加专家报告会,让他们懂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成长、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家长学习专家推荐的一些书籍、光盘等;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辅导,让他们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养成教育。
5.科学化训导。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训导。
没有科学的训导,学校要让广大学生养成方方面面的诸多好习惯是不可能的。
为此,学校要求教师:一是有序训导。
教师必须依照行为心理学关于习惯养成的三阶段论进行训导,切忌操之过急,也不能随意拖延;二是允许反复。
良好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间有反复是正常的,在反复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宽容、耐心,又要注意提醒、督促,抓反复,反复抓;三是尊重差异。
不同的个体,由于先期习惯水平的基础不同,训练和接受力不同,意志力不同,习惯养成的达成度也就有所不同,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允许学生在不同的基础水平上达到不同的要求;四是整体训导与个别训导相结合。
教师既要做好全班学生的整体训导,又要根据个体的不同,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训导,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星级化评比。
考评是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它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相互比照、催人奋进,还可以使班主任了解全班学生习惯养成的整体状况,为下一步考核调整提供依据。
学校开展的星级化考评活动,具体操作如下:期前,德育处根
据各年段学生习惯养成的若干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习惯养成实际,确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5-6条考核内容,每月考评1-2条,对于较易做到的条款,考评一个月即可,对于稍有难度的条款,则连续考评2个月;期终,学校根据考评总结果,分别授予相关学生“五星级队员”“四星级队员”“三星级队员”称号。
其中,考核全部合格的学生为“五星级队员”,只有一条未做到的学生为“四星级队员”,两条未做到的学生为“三星级队员”,并张榜公布考评名单。
同时,学校为“五星级队员”颁发奖章,为“四星级队员”颁发奖状,以示表彰。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的良好习惯日渐养成,学风、校风明显好转。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