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综合的手段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任明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各学科相继进入了课改成熟期,但是,作为新课程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迟迟未能走上正轨。
有些学校基本不开设这门课程;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却在师资、课时、场室、经费等方面缺乏保障;有些学校则片面理解这门课程,以偏盖全,以某一领域的内容代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或以某些形式(如活动课、劳技课等)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态。
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和教师对这门与众不同的新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外,更主要的是,很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并非中考的考试科目,其成绩对升学没直接作用,因而忽视、轻视甚至漠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因此,如何规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但成为当务之急,而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重要性的认识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依法办学的需要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依法办学的需要。
2.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执行“五严规定”的需要
今年6月,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着力解决当前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明确了“五严规定”是所有中小学必须严格遵守的纲性规定。
其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是重中之重,各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所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执行“五严规定”的需要。
3.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要求我们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有充分的问题意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以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为核心而组织的活动形式,它是通过学生自己实地调查、访谈、上网搜集材料、讨论、探究、设计、制作、研究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的,它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给学生充分的发展创造空间,帮助学生体验生活。
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中没有的东西,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彰显学校个性的重要举措。
我校一直把“常规管理”、“阳光体育”、“综合实践”作为学校办学的特色,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生理财实践活动”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走在全市前列,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二、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现行各地出版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已把实践活动列入教学内容,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无论是从篇幅,还是内容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探索开发地方性教学资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实践依据。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在成功开发了由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出版的《初中生理财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本地资源,选择“河蟹养殖”、“豆制品制作”、“三辣菜制作”三个板块作为今后几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边实践边开发,边开发边实践。
(1)科学地确定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依据这一目标,结合学校
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有利于学习态度、能力、知识发展的具体目标,尤其要区别于学科教学,把重点放在态度和能力的培养上,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2)动态地选择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本地现有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泓膏河蟹养殖基地,引导学生学习河蟹养殖与加工的知识;我们鼓励学生到本地的豆腐坊进行实践,了解豆制品制作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带领学生到田野认识麻菜,采摘麻菜,尝试制作三辣菜。
这些活动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都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不仅密切了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也满足了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3)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确定了教学方法上应采取调查、参观、访问、公益服务、实验观察、演示、作业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收集和加工信息、交流与合作、运用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终身受用无穷的方法。
(4)精心地组织教学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这一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激发情趣,确定探究的问题;认定目标,制定探究计划;创造条件,开展实际探究;收集整理,
进行总结交流。
三、抓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有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要遵循下列原则:
(1)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
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2)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四、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初一到初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
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必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的组合;二是个人活动,个人活动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
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为每个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一般都离不开小组内的合作以及与教师、社会力量等的沟通合作,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情感、体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从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标准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如何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和把握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特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价值取向和评价理念。
其次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明确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爱护,就能使他们获得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强大动力。
评价学生的目的应该定位在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唤起并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使之达到理想化的心理状态。
这样才会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乐此不疲,形成课程实施所必需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方式等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决定了其评价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着重体现在整体性、多元性、主体性几个方面。
评价学生的活动不应该游离于教学、学习活动之外,而应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学生,伴随着课程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就是评的过程。
其实,这就是新课程反复强调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由于注重整体,所以不仅要求评价的节奏与教学同步,而且评价的内容也应该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情绪、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方面,即让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也成为整体。
(3)综合实践活动当中,评价学生的主体应是多元的。
它一改教师评价“一统天下”的做法,评价成员的构成上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家长、学生自己及伙伴,甚至社区人士和其他活动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多元化从评价形式的多元、评价工具的多元当中也可见
一斑。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作品交流、活动课展示、研究报告辩论会、劳动或艺术表演赛等活动,也可以用评价表、档案袋等形式结合评定,还可以把家长及教师的描述性评定、学生自我反思或互相评价的结果、管理部门或专家的专题性评价等融合在一起。
总而言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时,应尽量纳入新的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主体性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联动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自信心的逐步树立与增强,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无负担、无压力、于无形中得到发展的教育活动。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正常开展,一方面学校重视,我们提出“学校再穷不能穷教科研,经费再紧不能紧综合实践,管理再松不能松音体美教学”;另一方面,“能人”领路,以点带面。
人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校在选聘“能人”上下功夫,把他们聘请到学校特色创建的轨道上来,真心实意地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骨干带头作用,通过他们以点带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张仕进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对综合实践活动热心、专业知识精深、研究能力突出,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大胆实践,才有了我校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