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医学用药之道
空间医学用药的禁忌
空间医学用药的禁忌一.胞内与胞外用药禁忌:空间医学用药更进一步精确,胞内和胞外不能同时应用于一种药,比如说益母草是解决胞内水又活血,胞内水来外走,如果胞外再加上浙贝,胞外又加水了,里外不能同时有用,如果把胞内的水泄到胞外,如果胞外也有水,两水混在一块,效果差。
如果益母草跟海浮石,水出来外头又去水,这个可以存在。
所以要注意。
二.水积与上升用药禁忌:所以干不能于干,胞内缺水外边加上干燥的药品更麻烦了,所以在胞内外要注意调和作用,在看病过程中处方过程中,就想一摊水,把水搬这或那,想怎么运动水,同时水大了怎么办。
水大大便一天四五次,云苓,这是专门治水,佩兰是调合水的分布。
这高了再分布,我们治的都是水,病因就是水,一个大水再让水来上走不可能的,大水与香附是矛盾,有水用香附往上提是提不上去的。
这是水的运行问题。
三.水的温化与用药:在一条河里怎么排泄它的水,河水大了,河边河沿还是水,泄不了洪了。
这个水的温度,水需要化成气才能达到升清降浊,水怎么化成气,一个阳光照。
人体的阳光就是心脏,我们借助心脏的动力,水化气炒枣仁,舌为淡白色,心脏无力缺血,炒枣仁。
水腻,借心脏力量再化水,蒸腾的是污浊的水,雾气腾腾的水对人体不利,这是舌根厚腻的,用肉桂温阳化水。
在水大的过程中,决提升不了。
用香附或羌活提升,提升不了,水气太大。
四.益母草与公英禁忌:公英怕水,因为公英是运动空间的精微物质的。
无处不到,假如有水把公英就困住了,所以公英怕水,有水公英不起太大作用,所以用益母草的过程中要少用公英,水出来公英用不上了。
在配伍上益母草配海浮石或桔梗。
这是用药禁忌。
五.三点一线用药禁忌:三点一线,一个方用三或五味都行,必须在一条线上,不能同一个点上,在同一个点上就有毛病,香附九节菖蒲不在一个点上,桔梗不在同一个点上,所以三点为一张,我们加强运动速度就是加强推动力撞击力,癌症后期转移怪他病太快,怪我的药没跟上,所以一定要自我检查,我们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用药之道》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用药之道》人体空间医学用药今天我们讲用药和处方方法。
我们的用药方法大体分为三步:第一步,下焦要动;第二步,上焦要清;第三步,外焦要降。
这是我们的用药原则。
下焦要动。
它是物质性的,能量物质性的。
重点在会阴,在丹田、少腹。
使每一个细胞都运动起来,它所运动辐射的能量是向上运动。
传统医学讲清升浊降,只有下焦能量向上撞击,才能达到清升,只有清升才达到浊降。
处方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就是使物质运动起来,空间的能量撞击起来。
传统医学中讲的诸阳是什么呢?就是诸气运动。
空间医学是现代的科学、传统医学的紧密结合,空间医学认为,人体之中只有动,才能产生力度。
传统医学讲补正袪邪,补正就是补充下焦的动力,所以它也主张下焦的动。
空间医学也主张补正,但是没有讲袪邪,因为空间医学没有邪之一说。
空间医学认为新陈代谢就是补正。
那么,下焦的动力向上运动撞击,下焦空虚了,外焦的能量向下焦运行补充,起到了新陈代谢的作用。
所以,公转畅通的起点就是泻,终点就是推动力,中间就讲统一合谐。
因此上传统中医的八法——温、清、补、和、消都在其中。
不要认为空间医学没用八法,人体只要运动,就都在其中了。
所以,空间医学讲动力。
第一个动力点就是会阴、下焦。
蒲公英能够使会阴周围的细胞都运动起来,细胞运动了,必然有能量辐射,辐射出来的精微物质,中医叫气,实质上是什么气呢?水汽。
因为它是从细胞内部辐射出来的,它必然是水,所以,水汽的运动、向上升腾,这叫升清。
由于这个气是从细胞里面运动出来的,因此,传统医学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没有细胞就没有细胞的气,所以补充下焦、运动下焦,就是启动细胞的运动。
什么药起这个作用呢?蒲公英、黄芪、人参都是启动下焦的,但是各有利弊。
蒲公英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它的气、味特别薄,所以它在走窜过程中没有阻力,无孔不入,推动、撞击了少腹部的运动,达到了能量充足。
蒲公英达到了能量充足,让少腹部都运动起来了,肠系膜运动起来了,膀胱运动起来了,肾区运动起来了,子宫运动起来了,所以蒲公英能治疗这么多部位的疾病。
空间用药详解(一)
空间⽤药详解(⼀)⼀. 公英的讲解公英归三焦空间及太阳区域。
应⽤公英7克,能启动⼈体的元⽓之根,使元⽓内动,作⽤点在⼈体的会阴部。
有了这个动⼒点,下部的压⼒产⽣,加⼤了能量向上辐射的⼒度,从⽽运动命门和尾闾之间的空间能量,撞击肾、膀胱、⼦宫、前列腺及直肠等运动,达到强肾固本的作⽤。
所以公英7克可以替代⼈参、黄芪、⽩术的作⽤。
公英的运动特点是:通⽽不散,泻⽽不亏,补⽽不滞。
所以⼤量的公英能控制癌症的转移。
(所谓癌症的转移是因公转路上动⼒不⾜,正⽓虚弱,使能量⽆⼒带动侧枝循环,致使癌细胞沿⼩路乘虚⽽⼊在空间能量薄弱处进⾏癌细胞的繁殖、裂变。
)所以只有加⼤公转的⼒度,使⼈体正⽓充⾜,才能达到活⾎化淤,软坚散结,扶正祛邪治疗癌症的⽬的。
同理,公英7克能治疗泌尿系系各种疾病、⼦宫出⾎、⼦宫脱垂、早泄、遗精、尿失禁以及⼤便次数增多等症。
应⽤公英1-2克,能运动全⾝的能量,它可以⾛遍天下,在⼈体内⽆孔不⼊、⽆孔不到,推动着公转沿着任脉由下⾄上达到⼈体的末梢,故⽽开天。
所以公英1-2克治疗肺炎、咽炎、⿐炎、⾼热、头痛等病症。
【空间⾆诊】⾆质淡软、⾆尖不易伸出、微微颤动、⽆⼒者是为下焦会阴区动⼒不⾜、能量匮乏,当⽤公英7克解决命门—尾闾—会阴场象变化;⾆尖红、硬、或上翘者是为上焦能量聚集、细胞内有热象者⽤公英1-2克,以疏散其周围过剩能量。
有苔⽆苔均可⽤之。
⼆. 独活的讲解:应⽤独活5克能扫除从头到尾闾之间的⾼能量、⾼精微物质,为外焦开辟⼀条通道。
并使能量在会阴处向前反转。
独活3克使能量运动到胸椎部。
独活7克使能量直达⾜部。
独活1克,量⼩、体轻,缩短⼒臂,加强了能量辐射的⼒度。
因此独活扩展了⼈体能量运动的⾼速公路。
充分体现了独活的“空”、“通”、“⾏”之能⼒。
【空间⾆诊】⾆体厚、⼤,⾆形前部⾼,⾆尖隆起、上翘、硬、⾆质紫红者独活⽤之。
⾆尖是三焦能量进⼊外焦的通道,是任督⼆脉的交接⼝,所以独活的应⽤使任脉在上焦瘀滞的能量反转督脉下⾏。
空间医学理法方药
空间医学理法方药第一节.空间医学病因病理一.空间医学病因《内经》中讲: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高度概括了人体得病原因。
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无形的气血瘀积成的,治疗时要把有形的积聚疏散成无形的气血。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病因是水,聚则成形,也是水的积聚,空间能量的积聚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从大自然看,潮湿积聚,雾、云、雨,从人体空间看,潮湿积聚,雾、云、雨,都会对局部周围细胞产生影响,产生细胞内部病变。
人的疾病是由渐变逐渐到突变,量的积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人之疾病一开始是人体空间在某一个点上有了淤积了,当这点淤积与人的脏腑融为一体了,就形成了疾病,当脏腑结合空间没有溶为一体的时候仅是有症状无病名,如果溶合在一起了,就也有症状也有病名。
空间医学治理则是在还没有形成症状,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的阶段,就将其解决了。
二.空间医学病理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都与水有关系。
人生在子宫胞内,是生在水中;人活,是以水为主;人病,是水的不均;人死,是水的阻塞。
所以,空间医学用一个“水”字总结病理。
水是人体致病的原因,这跟传统医学大不一样。
传统医学讲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外伤)。
现在的科学病因更多,各种病毒及病菌等,所以病因更多。
但是即使是病毒、病菌,他们离开水都不能生存。
传统中医有湿热生菌的说法,也是就生菌的条件必须是潮湿,必须是水路不畅通的情况下才生病菌和病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是什么物质?是水在人体内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
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
生于水,如果子宫内部很干燥,没有羊水,胎儿是不能活。
活于水,人的生命依靠水,人体的70%是水,“活”字就是三点水一个舌字。
舌抵上颚,似顶非顶,是天一生水---人体的津津玉液。
病于水,水干枯、凝结、分布不均就会生病。
水在人体内的凝结叫栓,凝结在不同部位,就有不同部位的栓形成,比方说凝结在心血管,就叫心梗;凝结在脑血管,脑血栓;凝结在肺血管,叫肺栓塞;凝结在动脉管,叫动脉管血栓闭塞;凝结在静脉管,叫静脉血栓闭塞;凝结在肠系膜,叫肠系膜血栓闭塞。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小方治病药少味清,就是利用味道。
气味是物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最能代表物质的本质,一种物质一种气味,没有相同气味的两种不同物质,物质不变其气味不变,气味改变了物质一定发生了质的改变。
人闻吸某些药物的气味后作用于病变部位,即可达到治病的目的。
药物的气味通过溢散作用而进入人体,可用于治病疗疾。
因此,多选用气味芳香走窜的药物,制成散剂或浸泡剂,以利于气味充分溢散,以迅速起效。
这种治疗把药物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在一起,既方便使用,又能达到持久的效果。
闻吸药物气味来治疗疾病的机理,一是经络传导。
药物通过经络传导进入人体,使其充分发挥功效。
二是皮肤透入。
皮肤血管丰富,活跃的血液循环可以将药物很快转运到病灶及全身。
三是黏膜吸收。
其具体用法由病变部位不同而异。
五味五色治病是味道调理的导引,因为细胞如果受到味道的刺激就增强了运动,行则化淤,动得快就健康了,所以小方就是利用气味,给人体闻吸气味就身体就产生变化,现在药物的应用多数为 1 克,1 克就能治病,其原理是应用了一个贯力,就好比坐着汽车,汽车猛一停身体往来倾,小方1 克治病的作用大也是因为应用了惯性。
因为在应用药物时,药物在一条线上,公英,香附,九节菖蒲都在一条线上,如同接力棒一样,在公转一条线上,一个接一个的运行,能量运行有序而集中,虽然用药 1 克达不到脏腑,但是借着贯力的冲劲已经达到了。
五.空间医学临床处方讲解实例为了方便广大空间医学爱好者学习舌诊与用药,本节记录临床处方过程中郭志辰大夫的精辟点睛,并将郭志辰大夫原话引为师说,且简要解析处方,把处方时药物如何正确运用讲得非常清晰,结合舌诊寻找病因,并列出郭大夫处方后患者随即照出的对比舌苔,使大家更好掌握药物在人体中作用,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一)舌诊与药性案例 1性别:女年龄:成年病情:直肠癌术后,化疗后,肺癌,咳嗽,夜间重,咳痰,大便日一次。
处方:九节菖蒲 1 克海浮石 2 克益母草 1 克桂枝 1 克师说:问患者最近怎么样,患者说咳嗽多痰,原处方:九节菖蒲 1 克,浙贝1 克,益母草 1 克,白头翁 1 克。
空间医学用药指南
公英2克,引导能量从下焦部位向上运动,越过肩胛到达背部外焦空间;7克,增强下焦部位能量运动,能量运动增强后,向上运动,对上部空间能量产生撞击,在下焦掀起海啸运动,下焦所有的细胞在这一过程中都得以更新和改变,可以治疗大便干、大便稀、腹泻、月经多、月经少、白带、黄带、肝癌、膀胱癌、子宫癌等等。
如果舌根大面积低下,说明下焦细胞动力不足,可应用公英7克独活:运行于外焦空间,引能量由头部下行至足,化解外焦空间的能量积聚。
外焦空间畅通,公转才能畅通。
3克,引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到胸椎;5克,引导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至腰椎;7克,引导能量从头部空间运动到足部空间。
独活与公英的配伍,畅通人体公转运行。
独活、公英能推动公转的运行,公英7克,浓度大,所以在肚脐部位搅动,推动能量向上运行,会阴部位压力降低,独活5克,行至尾闾,尾闾部位压力增高,尾闾和会阴之间存在压力差,尾闾能量才能通过会阴,到达任脉段。
在这个过程中,任脉段下方的能量被带动,向上运行,至任督交界的上方,任脉段能量压力增高,督脉段上方能量的压力降低,能量由任脉段向督脉段运行。
公英和独活的密切配合,推动公转整体运行,公英和独活也是小方中必备的两味药香附;推动中焦能量上升至膻中,使中焦畅通,三焦气化通焉,促进人体清升浊降的实现。
香附推动中焦能量向上运动,为下焦能量开辟通路,所以对下焦多种疾病都有治疗的作用,例如下肢病变、肾病、妇科病等。
另外,香附引能量上升,增加膻中能量,可补充膻中能量不足,治疗精神恍惚等疾病。
在用量上,4克,自中腕向上推动,2克,自膻中向上拉动,对中焦的能量来讲,是一推一拉。
香附用于舌中下焦隆起的情况,舌尖高厚勿用佩兰:吸收人体空间多余的水分,多用于清除人体中焦空间的湿浊。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中焦空间湿度过大,会影响下焦与上焦的畅通。
传统中医有脾被湿困或脾湿下注的说法。
香附虽然可以引领中焦能量上升,但湿度过大,香附则无法发挥作用,需用佩兰清除中焦湿气。
空间医学小小方
空间医学小小方一、小方本草:(一)上焦用药:肺为后天之先天,空间医学为清肺派。
1、香附:起点中焦,终点上焦,将中焦能量运到上焦。
2 膻中,4 上焦;水多不走--佩兰、瓜米;水少白术;2对精神性疾病和膻中低洼者。
2、桔梗:用量 1-7。
走二侧,起点二肋,终点肩胛缝(有症状)+大黄,用于肩胛缝痛、肩周炎、二肋胀满、腹泻。
桔梗+香附+川芎治打膈,论秒起效。
3、菖蒲:降肺补肾;起点在膻中,经过大椎,终点在肾。
主要是用于头部疾病。
用量1-7,头部重大问题菖蒲、葛根、独活必用。
精神类的疾病最大可用到 30-40。
公转加+菖蒲 7+杜1 提高智力,对小孩学习成绩的提高效佳。
也可用于老年健忘,记忆力减退,失眠、抑郁症(生麦芽),老年痴呆。
治疗腮腺炎、以及肿瘤,效果很好,处方:九节菖蒲 7+独活 5+桂枝 1+连翘 6+益母草 3,用于腮腺炎及其后遗症,5天见效。
我们用药是区域用药。
治疗感冒引起的耳背、耳聋,用上面的方也是可以的,卡他性中耳炎(有回音),用上面的方,不超过 15 天,就好了。
这样的病在医院定位为中度耳聋。
4、瓜米:起点在上焦肺,终点过外焦到肾区,渗透到肠道,上焦功能性疾病,降肺补肾之好药,去上焦水,用于上焦水多。
降肺补肾的同时,将水带到肠道,主要用于上焦水多,舌尖淤滞,大便头干的疾病。
5、浙贝:起点上焦,过外焦到肾,渗透到肠。
降肺补肾,通便。
治疗便秘,用于上焦水少,用于上焦的器质性疾病。
肺癌、乳腺增生。
6、炒枣仁:“七大天王”心为太阳,君主之官。
心脏药,作用于左心,增加左侧心肺周围压力,增加血液排出量,有效减轻肺部压力,治疗肺心病、支气管炎,管左半身,也是降胸水的主要用药。
左侧功能障碍,治疗寒症、四肢小腿冷冰凉、先心病之药。
7、夜交藤:降低右心压力,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回流,统领右侧身体。
治疗心衰及所有浮水、下肢浮肿、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静脉栓塞、妇女功能性水肿等。
化解血栓的特定药,用量 0.1-0.7,最大量 1。
“小方”用药总结《空间医学》
“小方”用药总结《空间医学》一、三胡【前胡P204:走肺经、柴胡P311:走肝经、元胡P322:走脾、肝、心经】,二、二黄【大黄P301:走三焦、黄芪P270:走肺、脾二经,增加全身能量,使能量向物质转化,舌苔软、无苔用】的妙用1、大黄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忌用。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4.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
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大黄的食用方法加工炮制: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加水稍浸泡、润透,切成1.5—5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
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服用方法: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
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三、母留通【益母草P295、王不留行P259、路路通P289】:三者的共通之处“舌苔”大、厚、淡,水多等,都治疗水路不通引起的病变。
第三篇:【空间医学用药】--小方
第三篇:【空间医学用药】--小方一、小方治病郭老师舍去了所有的利益,推出了小方治病,可以说是创新了中医,回归了中医。
创新就是打破,打破了现有中医的现状,回归了中医的本源,回归了我们老祖宗的思维。
我们老祖宗的思维就是用很小的药。
空间医学无论是按摩还是用药,思路永远都围绕着大道至简,“简”就是用最小的,最少的能够达到解决疾病的方法,属于大道、天道。
这是郭老师通过修炼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大胆地应用小方。
小方治病,就是从数以千计的中药中,筛选出公英、独活等中草药,作为处方的核心用药。
每个方剂最多不超过五味药,每味药用量最多不超过7克。
小方治病的原理,以公转畅通为原则,强调“打破病名,参考症状”,主张“调功能、袪其疾”。
空间医学用药是运用了药物在人体空间的整个运行过程,起则泻、行则通、止为补。
提高了本草的价值,大大拓宽了本草的应用范围。
二、打破病名,寻找病因《黄帝内经》讲“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气,聚就是原因,散就是方法。
气通则血通,气滞则血瘀,只要解决了人体的气血问题,什么病都迎刃而解。
所以空间医学最重要是打破病名的框框,寻找病因,应用小方的过程中,知道了疾病的根本原因,掌握了疾病的问题,它的克数就不少了,小方的作用就不小了,发现病就变成小病了。
所以小方不小,大病不大。
如何解决气血问题,首先是扶正。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真气存之,病安从来。
气从哪里来呢?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水,体内的气是水变化而来的。
解决问题的最大思路就是气化。
人体内水变成的气越多,越强壮,所以气通则血通,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
而小方不治病,小方治百病。
小方具有走窜全身、带动全身运动的特性,所以小方用药最重要的都是公转药物,很少用自转药物。
小方和按摩最重要的理念都是为了创造空间,有空间就有健康,空间越大,人体空间气血的通道越大、越畅通、越健康。
所有的按摩方法和小方都是首先制造和创造一个空间点,作为人体气血运动的动力源,动一点而动全身,以这个空间为动力源,推动全身的气血运行。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1020)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1020)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十一)能量搬家能量搬家,一为物质转化为能量,二为高能量向低能量的流动。
《内经》讲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
可见一切有形的物质积聚都与能量的集结有关,要想化解物质的集聚,必须首先化解能量的集结,化解能量的集结,空间医学主张能量搬家。
现代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在遭遇一场灾难。
因为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越来越多,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等等等。
补脑的,补心的,补肺的,补肾的,补得物质都不能新陈代谢了,补得上焦部位能量壅阻,没有办法疏散,改变的办法唯一的就是能量搬家。
《内经》讲“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讲五行运动,讲气血运动,这些都是能量搬家的典范。
能量搬家究竟往什么地方搬?一定要保证下游的疏通、顺利。
古老传统文化指出了什么是下游,什么是上游,相生为下游,相克为上游。
五行相生,肝的下游是心,木能生火,心的下游是脾,火能生土,脾的下游是肺,土能生金。
在临床过程中,掌握能量的这种变化,这就是正常的搬家。
此外,人体能量的大循环能够带动人体整体运行,公转是人体风水的大运行,是净化四大空间的方法,公转正常运行,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才正常,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公转也是带动能量搬家最为有效的途径。
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不同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要解放思想,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能量搬家。
比方说,子宫肌瘤,一开始,3×2cm,治疗以后成为5×2 cm,这是明显的增大,很多患者不理解,认为效果不理想,背上了心理包袱,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不能单纯地看体积的大小,还要看中间的密度,3×2 cm是高密度,5×2 cm是低密度,这是观察疾病的关键。
原来的肿物非常实,虽然小,但也不好搬,后来的比较宣,只有宣起来,细胞之间有了空间,才有办法运走。
传统中医讲气血疏通,气血越疏通,就可能发生转移,不转移怎么能疏通呢?只要是有计划的转移,只要是有计划的疏通,就是正常的治疗。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系列之用药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系列之用药第四节.空间医学用药一.对本草作用的重新认识(一)、药物的归经传统中医认为归经是药物作用的终点,人体空间医学不但研究了药物作用的终点,而且研究了药物作用的起点,并且认为,从起点到终点都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场所,也就是说,药物对行经路线上的所有部位都产生影响。
这就大大的拓展了药物的价值。
掌握药物的起点和终点,才能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正确应用药物。
(二)、四气与五味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气与味作用于人体空间,能够引起一系列具有传递作用的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使能量畅行无阻,中药的四气五味都是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发挥作用,人体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并非作用在某一腑脏上,而是作用在人体局部空间,中草药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改善了腑脏、经络等的功能。
(三)、提升药物的功用和价值人体空间医学不再把药物功能和主治与疾病相互对应起来,用一句话概括药物的性能,称为一言本草,一言本草不是埋没了药物的功能和主治,而是找到了药物功能和主治的根源,灵活地运用一言本草,即能够加深对药物特性的了解和认知,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所以空间医学提出,对药物的功能重新加以评价,提高药物的价值。
(四)、药物的升降沉浮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升降浮沉与人体能量的升降出入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能量之间要产生相互撞击,就要调整好人体能量升与浮,降与沉的关系,当上升、推动的能量与浮与上部的药物能量相互撞击时,会辐射出不同的能量,能量相互撞击和刺激,形成一股促进能量流动的推动力,相对的,降与沉的关系也是如此,为了实现升与浮、降与沉的相互撞击,就要应用不同比例的药物,升与浮要高于降与沉的比例,换言之,升与浮降与沉的比例,最少是2比1.(五)、药物的用量差异人体空间医学用药存在用量上的差异,同是一味药,用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就可能不同,中医临症用药,非常重视药味与剂量的关系及在治疗中产生的作用。
《空间医学》用药和处方方法
《空间医学》用药和处方方法作者:郭志辰今天我们讲用药和处方方法。
我们的用药方法大体分为三步:第一步,下焦要动;第二步,上焦要清;第三步,外焦要降。
这是我们的用药原则。
下焦要动。
它是物质性的,能量物质性的。
重点在会阴,在丹田、少腹。
使每一个细胞都运动起来,它所运动辐射的能量是向上运动。
传统医学讲清升浊降,只有下焦能量向上撞击,才能达到清升,只有清升才达到浊降。
处方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就是使物质运动起来,空间的能量撞击起来。
传统医学中讲的诸阳是什么呢?就是诸气运动。
空间医学是现代的科学、传统医学的紧密结合,空间医学认为,人体之中只有动,才能产生力度。
传统医学讲补正袪邪,补正就是补充下焦的动力,所以它也主张下焦的动。
空间医学也主张补正,但是没有讲袪邪,因为空间医学没有邪之一说。
空间医学认为新陈代谢就是补正。
那么,下焦的动力向上运动撞击,下焦空虚了,外焦的能量向下焦运行补充,起到了新陈代谢的作用。
所以,公转畅通的起点就是泻,终点就是推动力,中间就讲统一合谐。
因此上传统中医的八法——温、清、补、和、消都在其中。
不要认为空间医学没用八法,人体只要运动,就都在其中了。
所以,空间医学讲动力。
第一个动力点就是会阴、下焦。
蒲公英能够使会阴周围的细胞都运动起来,细胞运动了,必然有能量辐射,辐射出来的精微物质,中医叫气,实质上是什么气呢?水汽。
因为它是从细胞内部辐射出来的,它必然是水,所以,水汽的运动、向上升腾,这叫升清。
由于这个气是从细胞里面运动出来的,因此,传统医学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没有细胞就没有细胞的气,所以补充下焦、运动下焦,就是启动细胞的运动。
什么药起这个作用呢?蒲公英、黄芪、人参都是启动下焦的,但是各有利弊。
蒲公英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它的气、味特别薄,所以它在走窜过程中没有阻力,无孔不入,推动、撞击了少腹部的运动,达到了能量充足。
蒲公英达到了能量充足,让少腹部都运动起来了,肠系膜运动起来了,膀胱运动起来了,肾区运动起来了,子宫运动起来了,所以蒲公英能治疗这么多部位的疾病。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8090未完待续敬请原谅
空间医学小方治重病(80----90 未整理完待续,敬请谅解空间医学小方治重病(八十一)一节药物篇人体的百病不过就是淤滞与不足。
现代医学只看见了胞内的淤滞,没有注意到空间精微物质的淤滞,人体空间精微物质的淤滞是致病的重要要素。
西医常说的神经官能症,此刻的仪器检查不出来。
在空间精微物质淤积的状况下,检查不出病。
可是空间医学第一治理人体空间精微物质的淤滞,用公英、独活攻之。
要想健康,一定公转通畅,用社会上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这就是空间医学治病的妙诀。
公转通畅四个字,是空间医学用药的总方法,也是此后心的念力的总方法。
把身体的能量均衡,分散剩余物质,人就健康,任何人生病都是由于贪。
任何疾病,把全部的能量奉献出来,人体空了,旧的能量走了,新的能量增补了,人就健康,所以五脏六腑的健康,一定推出自己的物质,汲取新的物质,才能健康。
此刻,大多数的人头部不清明,为何呢?头部地区好的物质太多,到头部流动不了,所以,血流量慢,血压高,头部不清明。
头部闷是为何?头部不可以够实时新陈代谢,旧的物质走不了,新的物质上不来,必定要重申物质的更新才是健康身心的要点。
传统医学讲五行,这个五行太奇妙了,多少年来,就以为五行是唯心的,由于没有认识到五行的奇妙,五行在运转过程中拥有泻实补虚的作用,不但是相克相生,是人体内部物质能量调理的方法。
在运转过程中,实而泻之,虚而补之,不通的通之,这就是五行的作用。
空间医学讲公转,在运动中泻实,在运动中补虚,在运动中混化,在运动中异化,高度总结了五行的学说,高度归纳了人体运转的观点,所以五行不过一个代名词,由于人体的精微物质难以叫有名字。
自然,跟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起的名字好多,可是一个名字过去,过两天又一个新的名字出来,为何?由于科学仪器的发展,对微观物质的认识渐渐不同,渐渐从宏观认识到微观。
比方说,头几年,立足于纳米科学,纳米是科学的最小单位。
此刻,纳米时时髦,夸克是最小的物质,而先人就用一个名词归纳全部的精微物质。
一句话概括空间医学药物的主要作用!
一句话概括空间医学药物的主要作用!
1
公英:运动人体空间能量的药物;
独活:清扫人体空间一切障碍的药物;
当归:促进胞内物质运动并增加胞内水分的药物;
白术:增加中焦空间的浓度和压力的药物;
焦三仙:升清降浊的药物;
川朴:降低中焦压力的药物;
浙贝:疏散上焦空间热度并降低空间压力的药物;
桔梗:引两胁的能量向上至两肺的药物;
九节菖蒲:疏散膻中区域积聚的能量的药物;
海浮石:能够吸收人体上焦空间水分的药物;
夜交藤:促进右心房和右心室回流的药物;
紫石英:启动少腹能量的药物;
乌贼骨:疏散肝脾之间的能量淤滞的药物;
知母:清除外焦上部空间热量的同时补充津液的药物;连翘:清除上焦的热度与能量使之通达毛孔的药物;白头翁:清除中、下焦湿热的药物;
葛根:引细胞内的水分输布到微循环的药物;
茯苓:把中焦吸收过来的水分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的药物;
佩兰:均衡胞内与胞外水湿的药物;
益母草:去水化瘀的药物;
2
生麦芽:木生火,增加心脏细胞的开合运动的药物;
炒枣仁:火生土,增加左心房和左心室外侧空间的浓度与压力的药物;香附:土生金,提升隔下能量越隔而上的药物;
瓜米:金生水,祛除肠部的推力的药物;杜仲:水生木,补充肾脏能量的药物;
3
桂枝:开门大将军;
黄芪:关门大将军;
4
焦三仙:宣
白头翁:清
川朴:掏
黄芪:推
5
公英:行
独活:幻
香附:通
桂枝:开
当归:燥
佩兰:湿。
空间医学小方荟萃
空间医学小方荟萃空间医学小方荟萃否极子小方的熬制与饮服1 、使用砂锅或瓦罐搪瓷制品、玻璃器均可,勿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
小方用药,药味少,药量小,目的就是应用药物本身的低浓度来加强药味在人体空间活动的能力。
药物在浓度低的情况下,走动力强,如果浓度过高,走动力弱,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效应。
煎药时,每付药加水两碗左右,无须浸泡,文火煮沸,煮沸后一两分钟即可停火。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煎药,时间太长,会导致药物浓度过高,无法发挥小方的独特作用。
2、也可用滚水直接冲泡,当茶水饮用,每天可喝两至三杯。
饮服时,若药已冷凉,可温热后再服用。
3、每服(剂)药,熬两次,两次熬好的药水混合在一起,分两次服用,晚上入睡前服首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一碗。
4、随时做好服药后的身体反应情况记录,以供大夫参考。
小方药剂饮服药后的反应1、小方用药,讲究”精”与“速、所谓“精、是指用药直指病因所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所谓”速”,是指短时间内发挥疗效,作用明显。
服用小方后,体内能量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可能出现腹泻、发汗、发烧及痰多等情况,虽然有这些情况的出现,但并无不适感,这是病理转为生理的变化过程。
例如发烧,是多余不被人体所需的能量,通过胰理发表、散出体外。
腹泻,是将积盘不化的糟泊浊物,排出体外;泻水者,是为清除肠胃多余的水气,唯有将多余水气消除,才有利于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活动力。
2、传统中医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公转畅通的过程就是实现八法的过程。
种种不同方法,就是促使人体内部物质能量重新参与循环,同时把不能再被循环利用的多余能量与物质,以不同途径排出体外。
当这些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的多余能量、物质排出体外时,也是病理转为生理的变化过程。
3、服药后,药物的能量和人体自生的能量常常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反应,这种剧烈反应常常以梦境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梦境一般都发生在凌晨(大约1一一5点钟的时间),患者往往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梦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1020)
空间医学小方治重病(1020)空间医学小方治重病(十一)能量迁居能量迁居,一为物质转变为能量,二为高能量向低能量的流动。
《内经》讲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
可见全部有形的物质齐集都与能量的集结相关,要想化解物质的集聚,一定第一化解能量的集结,化解能量的集结,空间医学主张能量迁居。
现代人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中,正在遭受一场灾害。
因为此刻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种的营养品愈来愈多,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等等等。
补脑的,补心的,补肺的,补肾的,补得物质都不可以新陈代谢了,补得上焦部位能量壅阻,没有方法分散,改变的方法独一的就是能量迁居。
《内经》讲“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 ,讲五行运动,讲气血运动,这些都是能量迁居的模范。
能量迁居终归往什么地方搬?必定要保证下游的疏导、顺利。
古老传统文化指出了什么是下游,什么是上游,相生为下游,相克为上游。
五行相生,肝的下游是心,木能生火,心的下游是脾,火能生土,脾的下游是肺,土能生金。
在临床过程中,掌握能量的这类变化,这就是正常的迁居。
别的,人体能量的大循环能够带感人体整体运行,公转是人体风水的大运行,是净化四大空间的方法,公转正常运行,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变才正常,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公转也是带动能量迁居最为有效的门路。
在能量迁居的过程中,不一样的疾病会出现不一样的反响,要解放思想,辩证地对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能量迁居。
比方说,子宫肌瘤,一开始, 3× 2cm,治疗此后成为 5× 2 cm,这是显然的增大,好多患者不理解,以为成效不理想,背上了心理包袱,甚至对治疗失掉信心。
不可以纯真地看体积的大小,还要看中间的密度,3×2 cm 是高密度,5×2 cm 是低密度,这是察看疾病的重点。
本来的肿物特别实,固然小,但也不好搬,此后的比较宣,只有宣起来,细胞之间有了空间,才有方法运走。
传统中医讲气血疏导,气血越疏导,便可能发生转移,不转移怎么能疏导呢?只若是有计划的转移,只若是有计划的疏导,就是正常的治疗。
空间医学用药原理72-2
10月8日郭老师讲空间医学用药原理72-22014-06-26不就没了吗?所以,我们要看到本草的本质;所以,用我们的这些理论可以解释传统的各种药方,它;独活使能量自百会向下运动,同时,给前面向上运行的;小方治病看舌像,舌像怎么看?把舌看作是一条河;我们要反复地去学习,很简单;千万不要有私心;谢谢大家!不就没了吗?所以,我们要看到本草的本质。
有的人喘,喘是肺部后侧细胞运动失调所致,治疗就是把肺部的能量搬走。
所以,《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仁杏子汤,加川朴,为什么呢?把腹部的压力降下来了,肺部的压力就过去了,所以就不喘了。
所以,用我们的这些理论可以解释传统的各种药方,它是不矛盾的。
有的人说:“空间医学的处方和传统医学的处方不一样。
”告诉大家,一样。
就是我们在用药上简化了。
传统医学用五味药,我们用一味药来代替。
所以,空间医学小方不小。
独活使能量自百会向下运动,同时,给前面向上运行的药物开通道路。
所以,蒲公英、独活能够促进公转,为什么呢?独活把前面的路打开了,蒲公英可以前进了,所到之处,所过之处都是“解放区”,这就治病了。
所以公英独活能够公转,是治疗一切疾病的纲领。
有人说现在开蒲公英少。
香附、独活也能够公转,也是治疗一切疾病的纲领;石菖蒲、独活能够公转,还是治疗一切病症的关键。
不要拘泥于一点,能够使公转转起来的方法,都是小方的力量。
所以,我们在开小方的过程中,不要去记本草的那味药治什么病,要去记药物的作用,它能够使人体什么地方清空,能增加什么地方的压力。
小方治病就这么简单。
小方治病看舌像,舌像怎么看?把舌看作是一条河。
这与传统医学不同,传统医学把舌分成腑脏,空间医学不管,哪一块有问题,就动那一块。
传统医学治的是高或低;空间医学治的是高的前面,低的要让它宣起来。
空间医学治病,往往都是治疗第三个地方,既解决疾病“因”处。
比如,肝脏有病决不直接治肝,胃部有病,不直接治胃,为什么?胃病,只要底下动上面通,上下一贯通,中间的胃不就好了吗?肝脏病,中间一通,肝的能量向上疏散,肝脏不就好了吗?如果直接去动肝,越动它的细胞越动,越动它辐射的能量越多,能量越多就越堵,所以有很多的病,吃一两副药见轻,再吃就不见轻了,为什么?能量堵住了。
空间医学用药之道
空间医学用药之道空间医学用药之道一、自然之空间,雨、雪、雾、露,诸种变化,一“水”字而已。
水,至清则升,至浊则降,升降浮沉,气化生焉。
自然空间存在多种变化形式,如雨、雪、雾、露,这些变化实质是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又可以称为精微物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水”字,自然变化与水密切相关。
雨、雪、雾、露,都是水的变化形式,浓度不同,表现形式各异。
从水到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水在温度升高时,转化为水汽,此为水的“至清”状态,水汽上升,到天空中,聚集并凝结,在这一过程中,浓度逐渐升高,达到“至浊”状态,即大气托不住的时候,降下,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雨。
因气温和外在条件不同,形成雾、雪、露等多种形式。
无论哪种变化形式,都离不开“气化”的过程。
从水至雾、云、雨,再到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天人合一。
人体内部,亦有空间,诸种变化,尽在空间。
胞内之水,水之浓也;胞外之水,水之清也。
清升浊降,人之常态。
人生存在自然之中,与自然有着很多共性,如果说自然是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天人合一。
同大自然空间一样,人体内部存在着多种能量变化形式,而这些都与人体内部的水紧密相连。
科学研究证实,人体内部存在着70%的水。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
空间医学中“水”的概念更为宽泛。
现代医学讲细胞,讲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的相互转换,空间医学看来,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都是水,不过胞内之水的精微度要小于胞外之水,也就是物质的精微度、细腻度要小于能量物质。
传统医学讲气血,气、血也是水。
人体内部并不存在气,所谓的气,是精微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更为细腻的“水”的气化形式。
所谓的命门动气,实质是启动人体的能量库,激发人体精微物质的运动和撞击,从而达到补肾还脑、增强人体原动力的作用。
清升浊降是人体内部的健康状态,处于这一状态时,精微的水汽上升,相对粗糙的水份下行,或者说,能量上行,而物质下行。
二、人之为病,无非细胞内外水之不均,无非水之盈缺变化。
赵世校老师讲创新空间医学小小方
赵世校老师讲创新空间医学小小方用药:1)尽量在一条线上,遵循公转路线。
2)形成压力差。
3)味淡剂轻,如同上战场,小小方走的是生理路线来治病。
开药方的顺序一定要注意,涵盖着信息能量场。
所以郭志辰老师在药方开完的过程中病也治好了。
病因:1.水多或者水少。
水多用佩兰,水少上焦用浙贝,中焦用生白术,下焦用知母,全身用当归。
2.胞内物质与胞外能量的转换。
桂枝是开门大将军。
物质向能量转换(麻黄.薄荷.葛根),能量转换物质(白芍)3瘀滞则通之。
下焦用公英,中焦用香附,上焦用瓜蒌仁.浙贝.九节菖蒲,两侧用桔梗,后背用独活,全身用赤芍。
病位:有症状的地方(舌高的地方)。
病位的上方的上方即等三方。
处方公式:公转十自转十特定用药下推上拉经典用白术和香附,白术下推中焦,香附上拉中焦(可以应用到全身疾病)。
应用妇科上的月经淋漓不断3~5天,最多9天好。
局部用药:下焦:羌活(从脚到头).公英.黄芪(黄芪的运动路线要比公英宽).紫石英。
中焦:厚朴(掏空中焦)0.4(一般用量);白术增加中焦水分制造能量;焦三仙,消化不好,腹泻的病号用此药,也是治疗牛皮癣的特效药;焦四仙,主要用于便秘的青壮年患者。
心悸易饥综合症:羌活0.2公英0.6白术0.6生麦芽0.6独活0.5,一剂消失,第二天有满闷感觉羌活0.2公英0.4生麦芽0.3香附0.2独活0.5。
肝区用药:薄荷,用于乙肝效果好。
生麦芽,泻肝开心。
柴胡,起点在肝区周围,终点在头部。
1克迁动肝区,2克经膈到肺,3克经膈到头。
桔梗加大黄各1克治疗便秘。
膈膜以上的用药:香附,4克中脘拉到膻中,2克力量集中在膻中。
浙贝,起点在肺,终点在肾,用于有结或有形的东西。
瓜蒌仁,水多的无形的东西,0.1克开舌尖效果特别好。
九节菖蒲:0.1~0.7克,从膻中到大椎肾,开舌尖一般0.1克依据症状轻重加量,3~4克十杜仲1克治耳聋。
头部疾病很厉害的九节菖蒲十葛根(痛症必用)桔梗:起点在肺,终点在外焦。
海浮石:去除上焦污染的首选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医学用药之道一、自然之空间,雨、雪、雾、露,诸种变化,一“水”字而已。
水,至清则升,至浊则降,升降浮沉,气化生焉。
自然空间存在多种变化形式,如雨、雪、雾、露,这些变化实质是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又可以称为精微物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水”字,自然变化与水密切相关。
雨、雪、雾、露,都是水的变化形式,浓度不同,表现形式各异。
从水到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水在温度升高时,转化为水汽,此为水的“至清”状态,水汽上升,到天空中,聚集并凝结,在这一过程中,浓度逐渐升高,达到“至浊”状态,即大气托不住的时候,降下,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雨。
因气温和外在条件不同,形成雾、雪、露等多种形式。
无论哪种变化形式,都离不开“气化”的过程。
从水至雾、云、雨,再到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天人合一。
人体内部,亦有空间,诸种变化,尽在空间。
胞内之水,水之浓也;胞外之水,水之清也。
清升浊降,人之常态。
人生存在自然之中,与自然有着很多共性,如果说自然是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天人合一。
同大自然空间一样,人体内部存在着多种能量变化形式,而这些都与人体内部的水紧密相连。
科学研究证实,人体内部存在着70%的水。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
空间医学中“水”的概念更为宽泛。
现代医学讲细胞,讲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的相互转换,空间医学看来,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都是水,不过胞内之水的精微度要小于胞外之水,也就是物质的精微度、细腻度要小于能量物质。
传统医学讲气血,气、血也是水。
人体内部并不存在气,所谓的气,是精微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更为细腻的“水”的气化形式。
所谓的命门动气,实质是启动人体的能量库,激发人体精微物质的运动和撞击,从而达到补肾还脑、增强人体原动力的作用。
清升浊降是人体内部的健康状态,处于这一状态时,精微的水汽上升,相对粗糙的水份下行,或者说,能量上行,而物质下行。
二、人之为病,无非细胞内外水之不均,无非水之盈缺变化。
水之变,犹如自然,阴、雨、雾、露。
水变部位不一,疾病不一。
水之变,浓则浊,浊则滞,滞则不通,不通则腐,腐之长久,而寒热生焉。
故为医之道,调水而已。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疾病的原因,无论是中医所讲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还是西医所讲的细菌、病毒,无一例外都影响到细胞的正常开合。
上文说过,胞内物质、胞外能量以及气血,都是水的变化形式,因此,人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水。
人体内部水的变化:消化在大胞,为食化浆;运化在空间,再经吸收,进入胞内,为浆化水;经过消化,释放于空间,为水化雾;再经吸收,进入胞内,为雾化水。
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胞,并不完全等同于西医所讲的细胞,而是指进行消化吸收的基本单位。
而这里所讲的消化吸收也不完全等同于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消,胞内物质的相互摩擦,化,化,胞内物质的变化,消化是胞内的运动变化;吸,胞外的能量向里走,收,胞外的能量行至胞内,吸收是胞外的运动变化。
如果食化浆、浆化水、水化雾、雾化水这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改变,水分无法正常运转,浓度发生变化,形成或湿或浊的现象,湿浊过重,不利流通,影响某一空间细胞群体之开合。
长此以往,致使病灶形成。
医生治病,最重要的就是调节空间水分的盈缺,应用化浊、疏通的方法,以实现升清浊降。
人,生于胞内,即水中。
病危之际,水不动,塞于气管之中,曰痰,塞于血管之中,曰栓。
痰与栓,均水之变也。
水之聚,胞内为瘤,胞外为痞。
痞之变化多端,成形者,曰疝;围于细胞者,为癌,癌者,细胞辐射所不能也。
水聚于管道之内,曰栓。
栓于心,则为心梗;栓于肺,则为肺梗;栓于动脉,则为动脉血栓;栓于静脉,则为静脉血栓。
其名不同,一栓字而已。
其栓之因,为水之聚也。
化栓通之,其病自愈。
水湿下注阴部,则阴部病变,湿流关节,关节病变,渗于皮肤,皮肤病焉。
水汽清升浊降,人体内部上虚下实,人体健康。
水湿下注,说明清升的力度不足,人体内部上盛下虚,所以导致阴部病变。
治疗的原则是虚其上而实其下。
如何才能实现呢?就是使外焦空间至空,让上部能量越过肩胛向后下方运动,撞击两肾,形成命门之实,推动会阴周围的能量向上运动,从而增强清升的力量。
大灾大难燥与湿,瘟疫流行也同之,燥则盛上头胸肺,湿则毁下并肠胃。
通观之,水作怪矣。
瘟疫源起之地,多为空气不流通之地,换句话说,大自然空间水汽流通不利,导致瘟疫流行。
以自然观人,疫病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高热与咳嗽同时出现,一种是高热与泻肚同时出现。
其原因,前者是人体肺部空间浓度太高,后者是人体肠胃空间浓度过高。
三、依此理析病因,譬如,传统医学言:肾不纳气,缘于外焦下侧空间之浊,空间之浊,乃能量之不通,实为水气不通。
水气不通,影响肺区能量下降,为膈上病之根源,其象为舌根厚腻,其症为肺癌、食道癌,症虽多变,其因皆“水”也。
见其病,观其象,择白头翁、桂枝,用之则效,勿以病名为限。
水气滞于膈上,气无法升过于膈,其象为舌前厚,其症为背部紧,呃之生焉。
桂枝、生麦芽之属。
气聚膈下,诸病生焉,胰、胃、肝及腹下之病,均缘于此。
其象为舌中隆起,香附之属。
治疗之道,首通出路,次增动力,其病自愈。
肾不纳气,乃金不生水,其因在于外焦下侧空间的浊度太大,压力太强,肾区无法接收上焦能量的撞击,上焦能量无法疏散,从而形成肺癌、食道癌等多种疾病。
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根部厚腻。
用药方面,可以选择白头翁、桂枝,清除外焦下侧空间的湿浊。
如果水汽滞留于隔膜以上,上焦压力过高,那么膈下能量将无法越膈而上,会出现打嗝、背部紧等症状。
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前方隆起。
用药方面,可以选择生麦芽、桂枝开上焦,使膈膜以下的能量越膈而上,为膈下腾出一定的空间。
如果水汽滞留于隔膜以下的中焦部位,下焦部位的能量无法向上运动,会导致胰脏、胃、肝以及腹腔病变。
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中部位隆起。
用药方面,可以选择香附,引中焦能量越膈而上至膻中。
四、依此理析之,传统医学言阴阳、五行,实为流通之道。
升降浮沉,水之流通;清升浊降,水之变化;能量撞击,水气之运动。
修炼之法,曰周天,曰法轮,亦为流通之理。
空间医学,以气之流通为动力,推动公转运行,撞击细胞,恢复功能,未离水之运用。
《内经》:上焦如雾,中焦为腐,下焦为渎,水之变化也。
膈上细胞之吞吐,水之精华,膈下次之,脐下更次之,糟粕也。
修炼之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
道之层级,实为细胞多次吞吐,水气至精。
曰虚、曰空,即为方便之法。
至道之层级,功能正常,身强体健,何病之有?由空间医学病因论反观传统医学以及修炼,无论是传统医学所讲的阴阳相互转化、五行的相生相克,还是修炼所讲的周天和法轮,无不存在流通之理。
水的变化,由粗到精,由精到至纯、至精,直至象之变、神之位也。
精、气、神、虚、道,是物质不同等级的存在形式,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是物质由低到高的转化过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豆,经水浸泡之后成为豆渣,豆渣被研磨之后,成为豆浆,在豆浆中点入卤水,成为豆腐,大豆、豆渣、豆浆、豆腐,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
人体内的物质经过多次消化吸收,最后达到极其精微的层次。
《道德经》“道无常道,名无常名”的意义也体现于此。
物质最精微态的存在为虚,为空。
虚与空,是走向高级的方便之门,也是唯一之门。
只有在虚中、在空中,有所体悟,有所认识,才能达到高层级。
天下十大派,是家派,而不是学派,虽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万灵心和,派派都有能人,只有相互学习,团结一致,才能共同走向高层级。
如果能够通过修炼使身体内在的能量物质趋于精微,那么人体功能自然接近常态,疾病自然远离。
五、用药之道在于动,行则移,移则变。
行则移,是能量的移动,移则变,是能量的改变,人体是一个熵与负熵交替应用的过程。
只有动,才能有利于对方;只有动,才能改变自身功能,使之恢复本来的健康面貌。
调节公转,促进能量运行,盈则泻、虚则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故运动既是补,又是泻。
公转是调节人体功能、调节人体能量盈亏的总枢纽,公转通畅,人体功能自行调节,调节公转是治疗的总方法。
行中有泻,行中有补。
譬如,石菖蒲引头部能量下行于胸中,故能使头部能量更新变化。
头部能量下行,下部能量必然向上补充,故多用石菖蒲,则腰部酸痛,是腰部能量亏损也,用杜仲、毛狗或杞果补之。
又如:腰椎之病,动其腹腔,其腹腔能量运动,则腰部能量更新,更新既是泻,又是补,此为补肾之妙。
川朴、毛狗配伍,可治疗腰椎病。
再如:浙贝,用量少,可散胸中结滞;用量多,可引胸部能量越肩胛向外焦区域运行,撞击肾区周围细胞,故能补肾。
用药之道,在于开、合、升、降,目的在于物质、能量之运动,在于物质、能量之转化,以达到物质、能量之更新,即一生二、二生三之理。
消化吸收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细胞内外的物质、能量不断转化,不断更新,人体内的物质才能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精华的层级。
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就是物质的不断异化,就是物质的多次更新,只有物质多次更新,才能实现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
空间医学是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调功能、祛其疾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智能医学讲公转与自转,讲场的作用。
空间医学只讲公转,畅通公转,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自我恢复的方法。
大地之中七成水,人体之中也同之,千变万变水变化,畅通无阻是净水。
百食其中都含水,归入腹中化为浆,浆出胞内是雾露,聚则为场散为象。
场聚变化百病生,显象万象又更新,根基悟出气为水,开合升降是调理。
润则大吉盈亏病,雨多雨少即为灾,风调雨顺处处顺,悟透自然知人生。
湿浊本是水所造,水造人生毁人生,活好需要舌上水,自带甘露人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