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有用与无用

最新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有用与无用

【篇一】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即使那棵大树真的没什么价值,但至少它能给人们以隐庇本身就是“有用”了。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

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

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

社会上火了,亦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

前者清心,缓和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绝不为过,早教经济、学区房、奥数班甚至已成为庞大“教育经济”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中国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妈”,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另一个爱把“这有什么用?”当做口头禅的,是中国的一些市长们。

在房产开发、GDP数字这些“有用之事”面前,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实在乃太“无用之事”,它不能带来任何GDP数字增长、官职升迁或所谓的“城市虚荣心”。

所以,文化界一边在为北京古城墙不保而叹息,那边七朝古都开封为修通公路,打算开挖古城墙。

“十朝古都”南京市也打算借“城市危改”工程,将金陵古城夷为平地。

听闻,国内许多城市都酝酿把大学迁移到郊区,腾出市中心的黄金靓地大搞房地产。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范文3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范文3
或许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只有不断失误的积累,我们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指南针。就如中,只不过是为了找到自己的漏洞和弱项加以改正,最终取得那金榜题名的辉煌。不仅如此,有时我们走错了方向,却会发现一片新的风光。古代道家的术士们呕心沥血,没有制成长生不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勇于开拓前人未开辟的道路,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就如张爱玲晚年用苏白来写小说,虽没有助她重回文坛巅峰,但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抹清新难忘的色彩;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时,市场上没有开发出专门销售给普通客户的电脑,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商务机才能赚钱,而乔布斯将用以日常娱乐、办公的苹果电脑推出后,不仅获得了如潮好评,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追随前人的足迹固然稳妥,但只有走在自己开辟出的道路上,我们才能收获到前人不曾享受过的美景。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范文一篇
作文材料——
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其实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样的机会。不仅读书是这样,世上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为自己开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知道,这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盲人男孩力排众议,费尽心血攻读英语,最终被英国著名大学录取;《国王的演讲》中的国王,为了克服口吃,在身体心理上下双重功夫,最终完成了完美的演讲,蜕变为一位让人心服口服的君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远比他们小得多。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即使这路上荆棘遍地,沼泽满布,我们也能披荆斩棘,得胜而过。
福州一中 高二(13)班陈滢

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

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1)理解有用和无用的内涵和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国人喜欢从功利角度判断是有用抑或是无用,习惯于排斥无形的精神世界。

对国人来说,无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可是却不知,它们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

它们能给我们提供人生的意义,提供精神的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

恰如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提及到:“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2)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比如面对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而在其他时候有用。

世俗之士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有用,而他们所说的“无用”,可能恰恰却有着莫大之用。

【写作思路】第①②段:开篇引论、中心论点。

第③④段:分析问题| “有用”意味着经世致用,意味着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他们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力量。

第⑤⑥段:分析问题| 但是那些所谓“无用”的知识也有其大用。

第⑦段:分析问题| “有用”知识与“无用”知识相辅相成。

第⑧段:批判现实| 急功近利、摒弃“无用”知识的社会现象。

第⑨段:解决问题| 同时探寻“有用”与“无用”学问。

第⑩段:结尾。

【优秀范文】1披星戴月探问苍穹,亦将诗酒猖狂(写作知识点:化用法起标题。

高考作文:关于“有用”“无用”的辩证思考范文及相关素材

高考作文:关于“有用”“无用”的辩证思考范文及相关素材

高考作文:关于“有用”“无用”的辩证思考范文及相关素材第一部分关于“有用”“无用”辩证思考的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是庄子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再比如学习一个知识,背诵一篇作文,做一道题,看似无用,其实却有大用……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出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下水文“无用”实为“大用”胡记霞先贤早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如何正确判断“无用”和“有用”。

学钢琴绘画是为了考级;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英语是为了职称、百万国考大军公务员热……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活不明白,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内在修养,哪些东西是追求虚荣;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无用。

如弯树,作为木料“无用”,因为“古老”,因为“稀有”,又有“大用”。

所以,判断事物有用无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把目光放长远。

回望历史,看似无用的“儒家之道”,实为无价之宝。

华夏文明,浩浩汤汤,历经千年,儒家强调的美德、品行、信仰、传统文化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却是精神领域、人文领域里的无价之宝。

莫言在获奖的采访时说道,“文学就像头发。

那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是头发……”“大用”正蕴藏在这些看似“无用”之事中。

随着国学热的提倡、流行和升温,那些历千年而不朽、穿透心灵、引领高贵灵魂的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正在成为真正的“大用”。

放眼世界,正如莫言所说:“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我仿佛看到了高加索山脉托尔斯泰隐绰的身影,听到了多瑙河畔大诗人荷尔德林的吟行,还有美国瓦尔登湖旁的梭罗,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里的狄更斯…… 文学、哲学与科学相比看似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文人和哲人,却用文学、用思想的力量托起了一个个时代。

2020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docx

2020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docx

2020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目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常常只愿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

幅画是他画道友无用的。

在当,人也都在名忙、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味的是,几百年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的合璧大展却在2020 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了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目自,文体不限(歌除外)。

目解析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关系,最后在行文中合感想和。

在我的学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从人的角度来,有用,是褒,是一个人有作,有成就,人民、社会有献;而无用,是,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一种人才。

但是情况是,人是用某一种准来衡量人是否才,中关于“人”的争,即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史上所“学成文武,与帝王家”就是,科得中是人才,落第不是人才;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人才的狭隘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上已有大大的改,但依然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正在改点,于物,我,世上无物,物是放了地方的源;于事,我,只要我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多重大的明、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入了人科学史册。

从文化的角度来,它眼前可能无用,急功近利来看也可能无用。

但至今日,也不能没有一种判断:文化在其本上示了人最广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指点我用什么准来衡量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的束。

因此,我需要从文化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造力”的极意出来看待它。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2(共5则)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2(共5则)

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2(共5则)第一篇: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2材料作文“有用”和“无用”范文一篇作文材料——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

其实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样的机会。

不仅读书是这样,世上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僻远幽径,风景独好福州三中高二(2)班张佳滢清末异代,满目哀凉,梁公一声长叹如惊雷乍响:“人人皆畏败而惮先,天下遂以腐坏不可收拾。

”嗟叹甚哀,然至今日,吾辈亦伤,只因当代之人仍沉湎旧迹,不知创新之可贵,“变法乃公器”。

一味踏履于前人旧迹,一个时代恰似韩松笔下那“随时间变化而不进化”的机器国度。

立于往辈之陈迹,余深知:今日之昏昏逐逐,吾辈呼告奔求者,乃一种敢于创新,不畏变革之力量;乃是一番敢于踏上僻远之幽径,独追一片淳静风光之精神涤荡。

勇于开拓,不惮创新,于当代正是个人锐意进取的不朽诗篇。

国学大师辜鸿铭刚直果敢,百年以前就曾剑指蒙昧之国人:“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心为形抑,闻者太息,然民国之人却多是如此,沉湎于前人旧迹,深以大国自居而不知耻,不敢开拓,畏变而惮先,终只能为龙应台所唾弃的“沉默的牺牲者”,生命只随枯朽之形体而销陨,不复有诗篇存世。

而同一时代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身为外国之人,却知道开拓创新之要意,把中华传统之浩瀚文化同欧美科技合而自成有机体系,于战火之中恰似惠风吹拂学子心境,铸就了个人的生命诗篇,更在创新之中突破了有限生命的无常,自书一番风华,成一片萧条中锐意进取之典范。

勇于开拓,不惮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巴尔扎克高昂头颅,傲然而言:“我已经粉碎了所有障碍。

”古语总言“多歧路”,然,“歧路”却是创新的根源,看似荒诞谬误的路,往往是民族发展的起点。

高中有用与无用的议论文作文【三篇】_高中议论文作文_

高中有用与无用的议论文作文【三篇】_高中议论文作文_

高中有用与无用的议论文作文【三篇】【篇一】高中有用与无用的议论文天地浩大,何为有用?或许是干渴之至时一杯清润的水,或是疲惫不堪时一张舒适的床,或是金钱,或是荣誉,或是名利?但我认为这些都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

我想我更需要那些“无用之物”,它会是自己精细栽培的花,是闲来无事时绣的锦绣山河,是小巧精致的手工,是名垂千古的歌赋,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我常立于窗前,窥望远处的飞鸟、竹林、斜阳;哪一只小猫又不慎跌入鱼塘,扰了一池清静,又爬上岸来,哆嗦着打了几个喷嚏,到阳光下去晾着;哪一朵花又在不经意间绽开,似有“啪”的脆响,又是一点美好的出世;哪一片云又遮了太阳,洒下片片阴凉,却很快逃走了。

我从未想过用相机、用画笔、用文字记录这一切,我只是呆呆地,或者说是痴痴地,凝望着这些美好。

只是凝望而已。

但在这久立凝望之中,却让人将心中的杂质沉淀下来,整个人有如被清泉洗过,分外清爽明了,再大的委屈在此刻也显得那么渺小,因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的一派祥和啊,我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不适扰了那涓涓流水、啁啾鸟鸣呢?有人笑我愚笨,将大好时光浪费在这无用的凝望上;我却笑他无知,他难道曾见过那些山水美景,曾见过那些恬静与美好?放眼望去,有远处庙宇入眼,明亮的黄色墙面格外扎眼,琉璃瓦在烈日的灼灼照耀下熠熠生辉。

而到了斜阳残照时,世界又有另一番景象:稻田里是收割后的粗硬短小的杆儿,老牛缓缓踱着步,草垛儿吸收了一整天的阳光,正散发着热气,谁家的菜香四处游动,引来几只猫狗。

夜色中的山丘别有一番风味,高处有菜畦,低处有竹林,山下有水塘,初时却看不清楚,直到月光倾泻,便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生发出来,酒未入腹人已醉。

这无用的凝望,却使我获得了别样的欣喜,目光之所及,便有了我留下的印记。

它让我释然,忘却所有悲哀,只一心投入到自然的静谧美好中去。

何为无用?此为无用,但这无用,却胜似有用。

【篇二】高中有用与无用的议论文作文《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

有用与无用作文

有用与无用作文

有用与无用作文【篇一:有用与无用】俄罗斯的化学实验室, 每年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用原子对撞机“打”出一个新原子, 如是一年年, 元素周期表已经被填满, 这是个伟大的科学创举。

有人质问:“有用吗?”有用吗?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

好像没什么用, 不是吗?但是把目光放回几百年前, 当孟德尔在教堂后院记录豌豆的性状时, 当拉瓦锡在实验室里分离出氧气时, 他们不会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用”, 许多人也不知道, 直到二人被世人分别冠以“生物之父”与“化学之父”。

目光转向当下, 有用与无用却好像很“容易”区分了:升官、发财、成名才是有用, 追随自己的精神情感成了无用。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当世的一些“名人”或许“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精神与科学的伟人才是“浪花淘尽”的英雄。

就像革命的代名词, 切·格瓦拉, 他的死, 被当时人认为是革命之消亡, 但事实是, 他与革命并没有消亡, 相反地, 他随着革命永生了。

我们从不批判一个人追求现世的荣耀, 因为理想, 热血这是特属于青年人的事物。

一个中年人, 他追求精神灵魂, 他极有可能在生活上是不幸福的, 但一个青年人, 正应该追求“无用”, 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一个青年人, 如果过早地追求“有用”, 他从精神上可能也是不幸福的。

如果没有一群追求理想, 有热血的年轻人, 那么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堪忧的。

BBC有一套纪录片《人类星球》, 那些志同道合的摄影家们深入不毛之地, 探寻在极地, 草原, 丛林, 沙漠的人类生活, 其展现的镜头中的人们, 无一不是生活在我们所未知的世界, 在城市的扩张下, 这些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或将消失, 这也增加了它的宝贵。

那些为拍一个镜头可以守候数周的摄影家们, 他们实非为了名与利, 而是纯朴的热爱和人文关怀。

这个世界并不框定我们去做有用或无用之事, 每个人也许都认为自己做的是有用的。

但是有一些“无用”是我们可以去随心追逐的, 越来越多的大学中充满“无用”的灵魂, 这也是一种保护, 当社会的触角伸向一个个充满理想的大脑, 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跟着心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

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20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
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观。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历史上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它眼前可能无用,急功近利来看也可能无用。

但时至今日,谁也不能没有这样一种判断:文化在其本质上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

因此,我们需要从文化对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的终极意义出发来看待它。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会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

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

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

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喜欢从功利的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会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能有以上的认识,你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从写作角度来说,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批判实用主义的有害的一面;也可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的价值;还可就诗意地生活的层面展开,谈人文精神的价值……但不管怎样,都要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英国人说,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我们也要借用庄子的话来说,无用之用,方
为大用。

这个作文题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句话概述了今天存在的一种社会现状:现在的人似乎都只想做有用的事,认识有用的人。

这种想法固然没有错,但当我们只强调一切都要“有用”时,内心难免会变得过于功利。

第二段话则通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故事颠覆了我们对“有用无用”的认识,即“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当年的一个无心之举可能在以后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行为。

基于这种理解,学生的立意一般有两类,一是完全否定做“有用之事”,提出要做“无用之事”;二是既肯定做“有用之事”没有错,更强调一个人不能只有功利的眼光,更应顺应自己的性情,做些自己喜欢的“无用”之事。

这两种立意当然都是可以的,可是相较之下自然后者应更符合出题者的意图,因为事实上人不可能完全不做“有用的事”,而材料的重点也意在强调人不能过于功利,而是需要一点儿超功利的精神的。

所以比较理想的立意是看到两者既有相通之处,但又有高低的区别,做到真正意义上从整体把握材料。

例文
有限中求无限
孙桦
“吾生也有涯”的我们往往易陷入实用主义的罗网,在现今高强度的生活中来往奔走,不免身心俱疲,总觉得生活不应就这样被所谓有用之事充斥。

正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近年来成为文化大事,我想,这正是因为它寄寓了高于现实、让生命富有诗意的无限意义,方能在历经六百年时光淘洗之后,在那代代人所谓有用之事烟消云散之后,在今天仍闪耀心灵的璀璨光辉。

于有限中求无限,当然需要我们拥有坚实的信心和脚踏实地的勇气。

但是上述这两点往往在大多数人心中被机械地转化成努力工作,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使自己过上更体面的生活。

这固然有其合理性。

但若一个人心中被如此想法充斥,那么他终可能会因失去更高于现实的信仰,失去诗意生活的能力,而渐渐异化为工作的奴隶,无法体味这仅有一次的人生的况味。

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连绵起伏的山岭,自然和谐地传达出一个看似无用之人内心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生的品味。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他正是有了高于现实的人生胸怀,才留下自己真挚的感受,被数百年之后的人们所铭记。

这又岂是蝇营狗苟之辈意欲勒石留名所能比的?
有限中求无限,更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有高于现实的信仰,用真心去品味人生的要义,就如康德所言“仰望星空”,亦仿佛圣地亚哥老人独自在海上与鲨鱼搏斗。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老人所得到的只是一副鱼骨架,毫无用处。

但他终会被人们视为勇者铭记在心。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许我们终不能成一代大师,留传世杰作,但是我们却能够心怀有限中求无限的信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内心的坚守,将所谓有用之事看得豁达一些。

否则,唯此是念,害怕失去,即使得到也无甚快意,终将被时光淘尽。

正如苏轼,远谪黄州前,他是政治失意的,但当他让心中高于现实的放旷、对人生的热爱不再受压抑时,他就成为名垂千古的东坡。

“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

”是的,也许我们终为普通人,但超越现实的对生命的热爱足以使我们的生命顿显不凡。

因此,有限中求无限。

所谓的有用往往压抑了我们有限的生命,但是我们拥有寻求无限的热爱生命的信念,我们能扬弃以物质为评判标准的流弊,以淡然的心境从《富春山居图》中看到蓬勃的生命力。

毕竟,生活不是空话,它是一句大白话!
考场点评
五十分钟的现场作文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是不容易的,而最精彩的地方则在于作者对材料和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

生命是有限的,正因如此往往让我们过于追求其价值而“陷入实用主义的罗网”,于是作者虽然能理解那些努力工作、追求更体面生活的人,但却提出生活不应仅仅如此;它应该还有一种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心灵的充实,从而才能理解到人生真正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