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

公共政策概论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公共政策概论: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公共政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对人们的生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执行和调整的旨在管理社会经济、调控社会行为、解决公众问题的原则、目标和行动方案。
它是政府与社会之间互动的结果,旨在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利益冲突和资源分配等多个因素。
它涵盖的领域广泛,例如教育、卫生、经济、环境保护等。
公共政策的制定应依据科学的研究、广泛的民意参与和实际的经验,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公共政策的意义1. 引导社会发展:公共政策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管理和调控的框架,引导社会发展朝着更加稳定、公正和繁荣的方向前进。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促进公平正义:公共政策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正义感。
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3. 保障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目标是最大化公共利益。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和公众需求,确保公众利益不受侵害,并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保障。
4. 降低决策成本: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可以避免私人行动造成的低效和决策成本。
政府的干预可以协调和整合各方利益,实现基于整体利益的社会最优化。
5. 提升治理能力: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政府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为持续改善社会治理能力提供基础。
三、公共政策的实施问题与挑战1. 制定过程的参与与透明度: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民意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政府需要建立合适的机制,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公共政策的分类: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分: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人群--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再:涉及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财产和权力的转移性分配..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管:是对个人或团体的行动加以限制和约束..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涉公是指涉及公共物品提供的政策政府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政府支出: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公共支出的分析包括总量的分析和结构分析两种.公共支出的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政府支出规模增长主要受: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国家机构的行政效率)经济性因素(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和政府的经济干预)社会性因素(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增,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的影响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政府支出相关理论: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即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会提高,这就是财政的相对增长..梯度渐进增长伦,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伦,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经济人自私且功利,做任何事情都以满足个人最大利益需要为目标.理性决策的具体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传统理性模型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如下五个方面的条件: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最优选择不可行的原因: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会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西蒙:他们不是经济人,是行政人.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求解活动,寻找尽可能多的决策/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A方案先出来又是满意方案,就不会去考虑B方案/次优决策涉及的基本问题:有限目标,期望水平,搜索方法(试探方法,随机方法,折中方法,效益方法)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特点: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政策要有继承性/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类型: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如贫富两极分化,家庭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社会急剧分化,群体结构分化,利益的分化,社会组织结构的分化,思想观念结构分化,区域分化.社会整合力下降,传统社会整合力日趋弱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行政整合能力下降,社会整合机制的发育严重滞后政策议程的类型:a.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政府议程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b.外在创始型,内在创始型与政治动员型:美国学者科布c.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美国学者拉雷.N.格斯顿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私人诉求,团体推动,领袖因素,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范围,强度,时间政策议程触发机制的类型:内在触发机制:自然灾害,经济灾难,技术突破,生态变迁,社会变迁.外在触发机制:战争行动,地区与国际冲突,经济对抗,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政策议程与突发事件: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失当政策规划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在社会大系统内,不同范围,领域,层次的社会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预测原则: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客观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智囊原则: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形成智力共振/优化原则/实原则/兼听原则:在政策方案的论证过程中应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时效原则:要把握决策时机思维方法:经验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新思维,思维定式,逆向思维,创新方法(头脑风暴法:奥斯本,排除批评,欢迎畅所欲言,观点多多益善,合并与改进)政策合法化涵义:广义的政策合法化,所谓具有合法化的政策就是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逐渐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去解释合法性这一概念,政策合法性包括:合法的决策主体,合法的政策程序以及合法的政策内容。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领域。
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这就使得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遇到一些麻烦。
这里我们只提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并加以适当的讨论。
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伍德罗· 威尔逊(Woodrew Wilson),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e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 在《公共政策的思路:对政策领导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英国学者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 在《英国的政策制定》(1969年)一书中提出,不该把公共政策只看作某个孤立的决定,而应把它看作是由“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及这些活动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
美国学者斯图亚特·内格尔(Stuanst Nagel) 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做出的决定。
"美国学者叶海卡·德罗尔(YehezkecDror) 在《公共政策再审查》(1989年)一书中指出,政策制定作为“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两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意识”。
台湾学者伍启元在《公共政策》(1985年)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又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受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指引。
公共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简介公共政策概论旨在介绍公共政策的定义、特点、制定过程和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解析公共政策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1. 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公共机构为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旨在调控社会行为,实现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通常体现为法律、法规、计划、指导性文件等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2.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公共性公共政策以公众利益为导向,涉及广泛的社会群体和范畴。
与私人政策相比,公共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2.2 政府行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公共机构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案。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引导社会行为,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2.3 规范性公共政策通常以法律、法规、计划等形式呈现,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公众和相关社会组织必须按照公共政策的要求履行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4 长期性公共政策往往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稳定执行,以实现政策目标。
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提出、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
3.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
政府、公众或相关社会组织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等手段,确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并将其提出。
3.2 议程设置在问题提出后,政府或公共机构将社会问题纳入议程,确定制定相关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舆论引导和利益协商等方式,形成关注度高、共识度较强的议题。
3.3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阶段,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制定政策方案,包括制定政策文件,举行专题研讨会,收集公众意见等。
3.4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章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为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P135)1、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只能观测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按时间和空间跨度结合:战略、策略、战术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进行分类: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社会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三、公共政策的功能(P157)1、管制功能:条文规定是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条文规定是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正向、负向)3、调控功能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杠杆4、分配功能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管基偏好基本一致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四、公共政策的本质(P158)1、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2、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实然与应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六、政策工具的含义所谓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七、政策工具的类型(P171)(了解)八、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的因素:其一,政策主体(1)主观偏好(2)政治体制(3)国家或政府能力(4)工具选择的习惯性其二,政策问题(1)政策问题的性质(2)政策问题的严重性和负责性(3)政策问题的紧迫性其三,政策目标其四,目标人群(1)目标人群的类型(2)目标人群的社会分裂程度(3)目标人群的政策参与程度(4)政策工具的可接受性其五,政策工具的特性其六,工具实施的环境(1)社会经济的发展(2)文化,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差异(3)利益集团,公民社会和政策社群发达的程度第五章一、政策系统(构成、任务、功能)(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1、主体系统(1)、政策制定系统功能:a、认定政策问题b、确认政策目标c、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d、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e、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正式发布政策作用:生产高质量的政策(2)、政策执行系统功能:a、为政策方案的试试做好准备b、有效实施政策方案c、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作用:确保政策目标实现(3)、简介主体系统(x)a、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b、提出公共问题c、影响公共政策制定d、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e、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2、政策支持系统:(一)信息传播系统:功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加工与储存,信息的传递(二)政策咨询系统:它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并向主体系统提供新思想、诊断新问题、提供备选政策方案、评估政策实施结果。
《公共政策概论》含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含答案单选题1、根据政策工具的不同特点,首选的政策工具是()正确选项1.自愿(自主)性工具(V)2、()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正确选项1.政策终止(V)3、()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正确选项1.政策的制定(V)4、()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正确选项1.政策议程(V)5、()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
正确选项1.政策环境(V)6、()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正确选项1.公共政策环境(V)7、()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正确选项1.行政机关(V)8、()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正确选项1.管制(V)9、“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正确选项1.德瑞(V)10、“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正确选项1.拉斯韦尔(V)11、《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正确选项1.欧文·E﹒休斯(V)12、成本效益分析以( )为测量标准正确选项1.货币价值(V)13、从系统论角度看,()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正确选项1.公共政策(V)14、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正确选项1.多源流分析模型(V)15、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正确选项1.公共责任(V)16、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正确选项1.标准(V)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正确选项1.西奥多·罗威(V)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正确选项1.政策方案规划(V)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第1章 公共政策概论

英国学者理查德· 罗斯(Richard Rose)
• “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较长的过 程”,以及这些活动对有关事物的作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美国学者斯图亚特· S· 那格尔(Stuarts S·Nagel)
•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美国学者叶海卡· 德罗尔(Yehezkel Dror)
② 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 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 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 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 策质量。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处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利的关系的标准:
正当性 必要性 合法性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2.7 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 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面化、治理方 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1.2.5 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 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 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权力的边界问题是个大问题,它关系到公权力危害个人权利的 可能性,因此,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确立边界意识。对公权力的边 界予以限定,原因在于对权力扩张本性的警惕和对人性表现的不 信任。只有在公权力边界得到限制的前提下,才能使公权力在不 危害个人权利和社会自由的前提下,在法定的公共领域内有规则 地运行。
2023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

2023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2023年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公共政策作为一种为国家和社会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手段和工具,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2023年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观点。
首先,公共政策为国家与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也随之增多,而公共政策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一些地方的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在公共政策的指导下,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通过给予贫困地区经济支持和资源倾斜,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发展。
其次,公共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不同的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确保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比如,在教育领域,公共政策可以鼓励或强制实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使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公共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公共政策密不可分。
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公共政策还能够调控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考虑到上述重要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观点:首先,加强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这样可以增加政策的可信度,使其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其次,注重公共政策的长期效应和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其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
这样可以避免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公共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不仅要制定好公共政策,还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做到政策的有效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
最后,加强公共政策的评估和调整。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公共政策概论7-11章内容

公共政策概论7-11章内容
1、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实际是指政府行为,即政府选择做的行为。
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所作出的权威性分配,要求以社会公平为前提。
3、公共利益:一定范围内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4、公共政策的价值内涵:正义效率平等民主秩序发展利益。
5、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制订:国会立法(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总统决策(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决策途径一是在内阁决策中具有独断权。
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
类型(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决策,防务决策)政府机构决策(国会授予政府机构正式权利以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
)司法决策(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形式: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
6、在美国政府中,所有决策必须通过立法规定,除了授权于行政部门的决策以及法院制定的专门政策。
7、国会在宪法的“授予权力和默示权力的限度内行使立法权。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公共政策学是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
A. 政府行为B. 公共问题C. 政策过程D. 政治制度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A. 政策目标B. 政策内容C. 政策效果D. 政策制定者答案:D3. 以下哪种政策制定模式最强调专家咨询和数据分析?A. 精英决策模式B. 民主决策模式C. 科学决策模式D. 政治决策模式答案:C4. 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主要关注()。
A. 政策实施的过程B. 政策目标是否实现C. 政策的影响范围D. 政策的利益分配答案:B5.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不包括()。
A. 制定和修改法律B. 监督宪法的实施C. 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D. 选举国家主席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
A. 政策目标B. 政策内容C. 政策效果D. 政策制定者E. 政策执行者答案:ABCDE7. 公共政策的主要类型包括()。
A. 法规政策B. 行政政策C. 经济政策D. 社会政策E. 科技政策答案:ABCDE8.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模式包括()。
A. 精英决策模式B. 民主决策模式C. 科学决策模式D. 政治决策模式E. 实证决策模式答案:ABCD9.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
A. 成本效益分析法B. 专家咨询法C. 问卷调查法D. 实证分析法E.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答案:ABCDE三、简答题10.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措施。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公共性、目标性、合法性、强制性和动态性。
11. 请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答案: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模式包括精英决策模式、民主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和政治决策模式。
精英决策模式特点:决策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强调专业化和效率;民主决策模式特点: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强调民主参与和多元化;科学决策模式特点: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以数据和实证为基础,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政治决策模式特点:政策制定过程充满政治斗争,强调利益平衡和权力博弈。
公共政策概论 PPT课件

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的确定
(三)各种影响因素在确定公共决策问题时的作 用 1.政治组织的作用 2.国家民主制度的作用 3.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四)对公共决策问题进行分析
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的确定
二.确定公共决策目标 (一)什么是决策目标 是指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决策者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
(一)专断性 (二)统一性 (三)整体性
中外公共决策体制的比较
一.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一)西方国家政府 中央政府 总统制 议会制 地方政府 联邦制 单一制 (二)中国政府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中外公共决策政党 我国政党
中外公共决策体制的比较
• • • • 信息收集 信息加工 信息传递 信息贮存
信息组织体系
• 专业性的社会统计系统 • 政策执行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的信息反馈 系统 • 政策智囊机构设置的信息系统 • 政策中枢机构设立的信息系统
智囊系统
1.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 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为政策主体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开阔政策 主体的视野和思路 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监控系统
1.监控系统的组成 西方国家 我国
监控系统
2.监控系统的作用 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策权 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 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一)决策权力 (二)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三)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1.个人决策模式 个人专断式 个人负责式 2.集体决策模式 历史上的寡头政治 当代的各种委员会制
三.其他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一)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二)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对公共 决策的影响
【2024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3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权威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倾斜性2.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社会组织3.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A 托马斯·戴伊B 古德诺C 詹姆斯·E·安德森D 罗伯特·达尔4.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A 党政二元结构B 两党制C 议会负责制D 总统负责制5.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 政策的制定B 政策的执行C 政策的评估D 政策问题的构建6.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A 史密斯B 西奥多·罗威C 威廉·邓恩D 德罗尔7.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A 史密斯B 西奥多·罗威C 威廉·邓恩D 德罗尔8.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A 传统习俗文化B 政治文化C 教育文化水平D 心理文化9.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 自然地理环境B 经济社会环境C 政治法律环境D 文化环境10. 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A 政策目标B 政策效果C 政策效率D 政策工具11.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A 欧文·E·休斯C 亚瑟·林格林D 林布隆(林德布洛姆)12.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A 外在创始模型B 多源流分析模型C 内在提出模型D 动员模型13. 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A 功能论证B 小论证C 二级论证D 一级论证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公共政策概论 试题

2024学年6月份考试公共政策概论试题一、单选题(共24题,24分)1、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 )。
A、法制化B、制度化C、长期化D、现代化正确答案: A2、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B、协调C、一致D、排斥正确答案: D3、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正确答案: B4、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认同与内化。
A、服从B、拥护C、赞同D、质疑正确答案: A5、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B、现实性C、科学性D、超前性正确答案: A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 ),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A、普遍性B、共同性C、不可分性D、典型性正确答案: C7、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C、温和性D、权威性正确答案: B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
他们之间(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B、是从属关系C、是隶属关系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正确答案: D9、公共政策是(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正确答案: A10、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B、社会C、国家D、其他社会成员正确答案: D11、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0)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C、政策信息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正确答案: A12、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 ( )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B、管理性C、纪实性D、真实性正确答案: B13、(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公共政策概论 (2)

公共政策概论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决策。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识别、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政策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公共政策也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制定的,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应当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期望,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政府的单方面决策,而是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求。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高政策的质量。
3.复杂性:公共政策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冲突,做出权衡和平衡。
4.动态性:社会变革和问题的出现会促使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的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
2.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3.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资源的配置、机构的安排、法律的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对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4.政策的评估: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检查和反馈。
政府需要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具体政策: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也被称为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
它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公共权力:也称为国家权力,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
¨公共利益:指与大多数社会公众的个体利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利益。
¨公共目标:是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发展为目的性的行动指标。
¨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有直接相关性的一切事务。
¨公共问题:是指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社会矛盾问题¨公共组织: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包括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半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的公共组织。
¨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
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决某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于是把某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化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诉求: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概论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尔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4、(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6、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17、人们把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组织层级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31、(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2、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的解决公共问题)。
33、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展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37、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39、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上是体现在(国务院各部门)的身上。
40、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
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41、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42、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折扣型)。
43、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44、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5、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46、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47、(顺序决策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的公共决策。
48、(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49、(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于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50、(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51、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52、(简单矩阵法)实际上是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法筛选出来的方法。
53、(无为思维)是指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54、(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55、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56、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57、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58、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管理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5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60、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61、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62、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1、政策的导向是(观念、行为)的导向。
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分配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
3、公共政策的主体体系包括(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核心主体)。
4、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
5、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说服、强制、交换)6、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7、(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8、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支持、反对)。
9、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10、按照人们决策时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以将公共决策分为(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11、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分为(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
12、决策支持系统是由(斯科特、基恩)提出。
1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社会组织的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社会主体知识化)。
14、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执行)。
15、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创新超前观念,人本观念)。
16、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
17、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1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新的特点包括(信息化、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
19、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
20、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完全公共政策案例,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21、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22、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
23、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公正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公正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24、公共政策突出了“公共”二字,这意味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行为特征,应充分体现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者,维护者,倡导者)。
25、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党、政府)。
26、通常情况下,下列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27、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自身观念的影响程度,行为的规范程度,行为的模范程度)。
28、政策环境优化和改善,主要包括(提供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29、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30、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级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共同负责)。
31、中国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32、结合中国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职业团体、群众团体、工作团体)。
33、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3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是指(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明确的决策方案运用期限,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
35、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出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除了(政策的系统化)。
36、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耗损失效)等阶段。
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37、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