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纸的发明-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纸的发明-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纸的发明-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发明历史并能够简单叙述;
2.能够分析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促进自我表达与思维能力提升。

二、教学重点
纸的发明历史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故事情境,并能够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
2.故事情境;
3.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有关纸的视频,整合学生对纸的认知。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纸是怎样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纸?
2.讲故事(15分钟)
学生分组讲述纸的发明历史,教师配合扮演相关角色。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为故事注入生命力。

3.再现情境(10分钟)
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互相表演纸的发明历程。

这样能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勾起他们的记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总结(5分钟)
•指导学生思考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以小组形式讨论影响,并进行讲述。

5.任务拓展(10分钟)
•学生可以通过在家中寻找纸的相近品种来巩固所学。

•要求学生们以课堂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展示并分享所收集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在模拟情境中更容易理解和领悟,也激活了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在实践的情境下探索知识,并且展现出来,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能够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完善学习成果。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第【1】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过程:一、品读第4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3、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4、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联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三、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4、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

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部编三下语文《纸的发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三下语文《纸的发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纸的发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重点】1.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3.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祖先的劳动智慧。

【教学难点】1.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明确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了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有着伟大贡献。

那么,这个可以让我们写字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求这个秘密。

二、读第二自然段,了解纸发明前祖先记录事情的方法。

1.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事情呢?这些方法都有哪些缺点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答案吧!2.交流,相机教学。

第一种方法: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这就是最早的甲骨文。

第二种方法: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第三种方法: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想想这些方法都有什么缺点?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3.认识成语“学富五车”。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学富五车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形容人学问高的成语?有的同学说“出口成章”“才高八斗博古通今满腹经纶”,这些成语都是,快快把它们记下来吧,学语文就是要这样,平时多积累,你才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第四种方法: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帛虽然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昂贵,普通百姓用不起,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4.小结:兽骨、青铜器皿、竹简、帛这些方法虽然能记录事情,但是不方便,不普及。

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轻便的,能普及的记录方式。

纸,就这样诞生了。

四、自由朗读3、4自然段,借助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1.西汉麻纸(粗糙、易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能书写的纸2.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①轻便又好用;②原料容易得到;③可以大量制造;④价格便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案三篇

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纸的发明》教案三篇【导语】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兽⾻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把⽂字刻在⽵⽚和⽊⽚上,并⽤绳⼦穿起来,就成了⼀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西汉时代,⽤⿇造纸。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学习⽬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12个⽣字。

2.熟读课⽂,了解课⽂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感知课⽂⼤意。

学前准备 1.预习课⽂,认读⽣字。

(学⽣)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谈话导⼊,揭⽰课⽂。

(⽤时:5分钟)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什么做的?2.⼩结,揭题。

这⼀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3.板书课题。

1.学⽣交流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纸做的。

2.⼩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初读课⽂,认读⽣字。

(⽤时:15分钟)1.要求学⽣⾃读课⽂,按要求⾃学⽣字词。

2.课件出⽰本课词语,引导学⽣认读词语。

3.再读课⽂,了解⽂章⼤意。

1.学⽣⾃读课⽂,⾃学⽣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

2.掌握多⾳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概括⽂章的主要内容。

1.读拼⾳写词语。

wěidàjìlù( ) ( )bǎocún ōuzhōu( ) ( )jīnɡyàn shèhuì( ) ( )三、⾃主探究2、3⾃然段。

(⽤时:15分钟)1.引导学⽣⾃读课⽂第2、3⾃然段,了解⼈类记录⽂字的⽅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然段,说说这些⽂字记录⽅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的纸张进⾏⽐较。

板书:⽵⽚、⽊头→笨重帛→价钱太贵⿇→粗糙 1.根据课⽂内容总结出⼈类记录⽂字的⽅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兽⾻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把⽂字刻在⽵⽚和⽊⽚上,并⽤绳⼦穿起来,就成了⼀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课文分析】《纸的发明》是一篇关于纸的说明性文章。

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告诉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文章虽然是说明性的文章,但是不枯燥、乏味,作者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了纸发明的过程。

【教学要点】1.生字识写课文18个生字,8个要求会读、13个要求会写,其中“欧”“洲”“社”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会读的字中,要注意“创”是后鼻音,“伦”“鲜”“洲”是前鼻音,其中“鲜”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ǎn,组词鲜为人知,朝鲜,另一个读音xiān,组词新鲜。

13个会写的字中,“术”“册”为独体字,“录”为上下结构的字,“存”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欧”“洲”“社”为左右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洲”“社”8个字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与避让,“欧”左右等宽,“伟”“保”“伯”都是单人旁。

2.课文默读三年级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做这方面的训练。

检查默读是否有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评估,看看学生能否回答出问题。

3.概括段意《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阅读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第一题,写出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感受纸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学习字词,认识蔡伦1.出示词串一:记录一册书携带经验保存(1)读准字音:注意“录”的声母是“l”,“册”“存”是平舌音。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远古的时候,人们没有纸,他们用兽皮、树叶等做书写材料。

这样很不方便,因为树叶或兽皮不太容易保存,还不如直接在地上写。

在古代,纸是一个非常值钱的东西。

刚开始也不是这样,中国的发明家蔡伦在东汉政府做事的时候,发明了造纸术。

他将桑树、麻和棉花的纤维加水混合,再压平晾干,就得到了一张薄薄的纸,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纸张,便于保存和书写。

从那以后,造纸术就传遍世界,变成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纸张的历史发展,了解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过程。

2.学生能够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3.让学生认识纸张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的使用,珍惜文化资源。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相关图片和材料(如工艺图等)。

3.教师的讲解内容需要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引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询问他们对这些物品的使用和历史知识。

2. 学习教师让学生跟随原文的讲解,了解纸张的历史发展和造纸术的发明过程,重点讲解蔡伦的发明过程。

3. 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问题,讨论纸张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文化资源的意义。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文化资源的认识。

4. 总结教师让学生简单总结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纸张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5. 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并了解其他文化资源的历史发展和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行,了解他们对课文所学历史知识和文化资源的认识程度。

2.认真完成作业,了解更多文化资源的发展历史,便于学生更好地书写和表达。

《10 纸的发明》河南省李路丝老师-教案

《10 纸的发明》河南省李路丝老师-教案

1《纸的发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主题:中国传统文化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李路丝/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写字: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个。

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与同学交流。

(3)基于综合性学习: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能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2.教材分析《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课文开门见山,第一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二自然段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的不便。

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从西汉时期的“用麻来造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材料来造纸,极大地降低了纸的价格,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纸的传播途径,说明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回应了开头。

3.学情分析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三年级上册主要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具有基础的语文素养,读书、写字习惯的养成有待于加强和培养,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抓住关键信息概括段意,为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改进”“学富五车”“粗糙”等词语的意思。

22、会写录、册两个生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后第一题。

①第1自然段:总说造纸术的意义;第2自然段:早在几千年造纸方法发明以前人们将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第3自然段:西汉时代懂得用麻造纸;第4自然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第5自然段: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的发展。

②课后第一题③造纸方法发明之前a.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作者告诉人们文字发明早于纸的发明。

b.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但是”笔锋一转,写出这种做法的不足。

c.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先写“帛”上写字的好处,克服了竹片、木片上写字时阅读、携带、保存的不便。

“但”“只有”点出“帛”书写的缺点。

④想一想: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

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了铺2.小结: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经过,明白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赞颂了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能按时间先后顺序理出课文的条理。

四、结构图示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印刷术》《榫卯结构》六、作业布置同学们,把纸的发明的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与反思第【1】篇〗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保存、欧洲”等词语,积累多音字“累”“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以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

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大家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纸的知识。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近义词辨析: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纸的发明”的。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那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就在帛上写字。

(3)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

(板书:麻纸)(4)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纸。

(板书:纸蔡伦)(5)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4.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从这五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以及意义。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演变历史,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个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纸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演变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纸张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进而引入课文《纸的发明》。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a. 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纸的发明过程的词语,并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蔡伦”、“树皮”、“破布”等词语的意思。

b. 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纸的演变历史,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展过程。

c. 学习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纸的重要性,并谈谈自己对纸的看法。

4. 回顾全文,总结要点: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出课文中描写纸的发明过程、演变历史和重要性,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纸的知识,如种类、制造方法、用途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演变历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阅读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篇一】《纸的发明》是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一一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

虽然“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

学说明文的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鼓励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跟着一起思考:“纸”这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接着第二课时我创设回想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纸”的发展历程,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首先从记载文字的载体上“兽骨”、“龟甲”、“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纸”等中体会这些材质的变化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纸”发明的重要性,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其次从几千年来文字载体的方便性比较,引导学生体会造纸术之所以称为古代四大发明有其重要的意义。

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两个字————自豪。

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5.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

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i:积累lèi:劳累鲜:xin:鲜明xin:鲜为人知4.理解下列词语。

贡献: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纸的发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纸的发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纸的发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性文章。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一篇课文通过认识和了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体现我国传统科技发明的伟大和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文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展示了中国古代记录文字方式的演变过程以及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文章条理清晰,时间轴脉络明显,很好的训练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可以总结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积极热情,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课堂参与意愿,能融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过程中。

但是,三年级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还不足,还不能够准确地从文章中提取关键的信息,需要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互助逐步提高概括表达及整理归纳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本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结合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身心特点,整堂课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记录演变过程转化为图像化的时间表格,帮助学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能做到归纳整理,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词语,朗读课文。

2.了解解课文内容,借助课后流程图概括段意。

3.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几千年前特殊的“纸”的特点及不足之处。

4.初步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纸发明的过程。

能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每个段落的意思。

2.教学难点:从纸发明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六、资源与工具PPT课件、学习单、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与内容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离不开一件东西,那就是——纸。

是啊,纸的作用很大,种类很多,你们了解吗?谁来说说?(2)没错,我们的生活可真离不开纸啊。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优秀教案

10纸的发明【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创、携”等11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10 纸的发明伟大贡献之一发明过程影响了全世界【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本文首先“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

然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课时目标】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板书设计】10纸的发明竹片:笨重帛:轻便、太贵不能普及麻纸:粗糙蔡伦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课后反思】成功之处:除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外,在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还通过主要内容填空、理清课文的条理,从而为品读课文奠定基础。

在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从而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师在最后又设计了写话训练,这样就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把握,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对语文产生兴趣。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教案
想一想: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孔子学琴,他首先学会了曲谱,然后掌握了弹奏技巧,再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最后琴艺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句子中“首先……然后……再……最后……”就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写就将孔子学琴的四个步骤表达清楚了。
五、课堂小结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经过,明白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赞颂了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能按时间先后顺序理出课文的条理。
(三)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 3单元 第10课共2课时
课题
10.纸的发明
设计者
课程标准
1.识字写字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识字写字重在方法寻找规律。
2.阅读教学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关键字词作用。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六、当堂检测
作业
板书
造纸方法发明之前—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后来
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懂得用麻造纸—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发展。


反 思
3.分享多音字
累(lei二声 果实累累)
(lei四声 劳累)
切(qie一声 切断)
(qie四声 真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第【1】篇〗【课前解析】关注教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介绍了古代造纸的流程,让我们认识到造纸术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感受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关注结构:文章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首先点明了发明造纸术的重要意义。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再次说明了发明造纸术的意义。

第2至4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历程。

全文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表达准确、生动,结构严密。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掌握4个多音字,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对易写错的字,应加强指导,如“录”下半部分不是“水”,要注意“欧、洲”的正确笔顺。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可以从字的结构上进行区分,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左宽右窄和左右同宽字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创、存”等9个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并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创、存”等9个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字,理解并积累相应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第1篇】《纸的发明》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纸的发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纸的发明》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情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说学情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创、携”等9个生字;会写“欧、洲”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蔡伦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对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造纸术发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

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我采用品味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那么基于此首先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灯、孔明灯、地动仪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1、文体视角。

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文章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发明造纸术的几个阶段,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赞扬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2、语言特色。

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比如“两千多年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3、能力训练。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本单元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延续和发展“提取关键词、整理信息,口头表达”。

[学情分析]到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独立识字能力。

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作品大意。

[教学目标]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默读课文。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明白“围绕着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正确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明白“围绕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提供语言运用平台;利用图表的方法,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方式,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构建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

[学法]以自主学习方法,填充表格,提取关键信息;以讨论交流的方法,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梳理要素1、情境导入,引出课题A.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瞧瞧,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纸,假如我们生活没有了纸,那会怎么样呢?(不能写字,没有书看,不能打印东西)B.博物馆的馆长听说咱们正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特意邀请我们去做《纸的发明》讲解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5.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

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i:积累lèi:劳累
鲜:xin:鲜明xin:鲜为人知
4.理解下列词语。

贡献: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例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
携带:随身带着。

(例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
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例句:蚕茧是织造丝绸的原材料。

)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

(例句:夏天躺在篾席上很凉爽。

)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

2. 组织交流、讨论,明确各段的大意:
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自然段: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及其特点。

第三自然段:麻纸出现的时间及其特点。

第四自然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下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一起来看看纸的发明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纸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明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并让学生探究对于这段话的理解。

引出“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文字的呢?
方法一: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方法二: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方法三: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特点:笨重、不方便)(拓展“学
富五车”的故事)
方法四: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特点:轻便、价格太贵、不能普及。


3、最初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4、人们想要书写文字,可是这些“纸”不是贵就是重,不是少就是粗糙,怎么办呢?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蔡伦)
5、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明确: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强调“改进”一词,意思是改变某种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强调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

使学生明白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6、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7、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这既是新造纸术的优势,也是它得以传承的原因。


(知识拓展: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这种纸也被称为“蔡侯纸”)
8、下面来总结一下人们都用了什么来记录文字?都有哪些特点?
记录文字的工具
既轻便又好用,原料易得,可大量制造,便宜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时间顺序)
9、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10、速读课文,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回忆首段段意,看看首尾两段有何异同?
明确: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

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

11、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12、完成课后习题1。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
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竹片、木片、帛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作手法:首尾呼应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