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补贴受国际贸易法影响的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导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补贴手段扭曲市场竞争,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不公平竞争。

为了维护公平贸易秩序,国际贸易法设立了反补贴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包括反补贴调查、补贴计算方法以及反补贴措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等方面。

一、反补贴调查的程序反补贴调查是国际贸易法中的一项重要工具,用于调查和裁定是否存在补贴并确定补贴的性质和程度。

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立案调查:调查机关收到申诉后,会立案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是否有足够证据支持正式调查的开展。

2. 起诉决定:在初步调查确认存在补贴的情况下,调查机关会决定是否正式起诉,并向被调查的国家发出起诉决定书。

3. 反补贴调查:被调查方国家需要提供相关资料和解释,与调查机关进行对话和讨论。

调查机关还会向其他利益相关方、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发放调查问卷或访察企业,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4. 终裁决定:调查机关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终裁决定,确定是否存在补贴并对补贴采取相应的反补贴措施。

被调查国家可以对决定提出上诉,最终裁决由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做出。

二、补贴计算方法在反补贴调查中,补贴计算是决定是否存在补贴以及补贴的性质和程度的关键步骤。

国际贸易法提供了多种补贴计算方法,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补贴利益计算:通过比较补贴所带来的利益与出口产品的价格之间的差距,计算出补贴比例。

其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净补贴额法、广义补贴法和分子法等。

2. 补贴费用计算:计算补贴所涉及的实际支出,例如政府给予企业的直接款项、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

补贴费用计算需要确保补贴的来源、性质和目的。

3. 补贴与产出关系计算:通过分析补贴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即补贴金额与产出增加(或减少)的比例。

该方法适用于补贴与企业规模扩大或减小的情况。

三、反补贴措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1. 维护公平竞争:反补贴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轻不公平的补贴行为,使各国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享有公平的市场机会。

外贸出口政策及企业应对策略

外贸出口政策及企业应对策略

外贸出口政策及企业应对策略一、外贸出口政策外贸出口政策是国家利用贸易手段以达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外汇储备、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政策。

外贸出口政策的主要形式包括:贸易补贴、关税调整、出口退税、减免、配额管理、关税配额、反倾销措施等。

1. 贸易补贴贸易补贴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外贸出口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它主要包括直接贸易补贴和间接贸易补贴两种。

直接贸易补贴是指直接向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物资供应等帮助。

间接贸易补贴是指通过税收、贷款利率、收入税等间接手段来支持出口企业。

2. 关税调整关税调整是指国家通过降低或调整关税税率来促进出口,扩大市场,增加经济效益的政策。

在一些发达国家,经常会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的方式来保护本国产业。

此时,中国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相关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来保护中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3. 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是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和推进贸易平衡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出口企业按照规定程序向海关申请退还缴纳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税费。

4. 减免减免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的过程中,可以对产品的一些运营成本予以让渡或者减免,从而达到促进出口的效果。

企业可以减免货代服务费、仓储费、检验费等相关成本,从而节省出口企业的运营成本。

5. 配额管理配额管理是指国家对某些商品出口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以达到控制贸易形式、减少商业亏损等目的的措施。

出口企业在进行出口时需要向政府申请配额,否则将无法出口。

6. 关税配额关税配额是指国家通过制定进口配额来保护本国产业。

通过设定关税配额,进口商品必须在配额以内才能享受低关税待遇,超过配额的商品将会被征收高额关税。

企业在进行出口时需要了解关税配额的政策规定。

7.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针对一些不正常的贸易形式或经济行为采取的一种贸易政策。

反倾销措施包括向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措施,旨在制止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对本国产业的伤害。

二、企业应对策略1. 投资研发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含量是企业应对外贸出口政策的重要策略。

出口补贴与国际贸易法律风险

出口补贴与国际贸易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侵权
一些进口国可能对受补贴的产品提出技术转让要求,涉及知识产权的许可和使用问题。
技术转让要求
进口国可能对受补贴的产品发起知识产权调查,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和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调查
出口补贴通常以本国货币提供,而国际贸易通常以美元等外币结算,因此汇率波动可能对出口企业造成损失。
汇率波动
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出口企业将面临收入减少的风险,同时可能难以偿还以外币计价的债务。
维护合法权益
降低国际贸易法律风险,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03
CHAPTER
出口补贴与国际贸易法律风险的关系
贸易争端
出口补贴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因为其他国家可能会认为这种补贴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从而采取报复措施。
贸易扭曲
出口补贴使得受补贴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可能导致贸易扭曲,即受补贴产品的出口量增加,而非受补贴产品的出口量减少。
企业应加强与国际组织、贸易伙伴和行业协会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法律风险,推动国际贸易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不断调整,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出口策略。
出口补贴政策的调整
各国政府可能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贸易政策目标调整出口补贴政策。企业应关注政策动向,合理利用政策资源,降低出口成本。
风险与机遇并存
企业应在充分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出口补贴,以降低法律风险并提升竞争力。
合理运用出口补贴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预警、应对等方面,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贸易法律风险。

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

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

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背景介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然而,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在增多。

这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我国出口贸易需要合理的思路和策略。

概述国外反补贴调查是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不当的补贴行为。

调查的目的是确保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然而,有些国家可能滥用反补贴调查的手段,通过不合理的调查结果限制进口,损害出口国的利益。

在面对国外反补贴调查时,我国出口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1. 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首先,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这包括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审查,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

只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提供证据,证明企业不存在不当的补贴行为。

2. 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与政府的合作是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出口企业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并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协助。

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等支持,帮助企业理清思路,制定应对策略。

3.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出口企业可以与其他出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分享经验和信息。

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在国外反补贴调查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同时,我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和双边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

4. 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创新是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关键。

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创新性,可以降低产品被认定为补贴的风险。

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加大对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减少被调查的可能性。

结论面对国外反补贴调查,我国出口贸易需要合理的思路和策略,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之状况与策略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之状况与策略

VS
应对反补贴的挑战
应对反补贴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和经验。此外,反补贴调查涉及的领域广 泛,包括经济、法律、政策等方面,给企 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未来反补贴的趋势和展望
未来反补贴的趋势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未来反补贴的趋势可能会更加严重。各国政府可能会采 取更加严格的反补贴措施,加强对进口产品的限制,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同时,反补
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企业应了解并熟悉WTO等国际组织的贸易争端 解决机制,在必要时维护自身权益。
3
与其他国家企业联合发声
企业应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 声,增强自身影响力。
04
应对反补贴的措施
建立反补贴预警机制
建立反补贴预警机制,及时监 测和预警可能出现的反补贴风 险。
收集和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了 解各国反补贴政策动向和趋势 ,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 之状况与策略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反补贴概述 • 国际贸易中反补贴的状况 • 应对反补贴的策略 • 应对反补贴的措施 • 结论
01
反补贴概述
反补贴的定义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针对他国对本国企业进行的直接或间接 补贴行为采取的限制措施。这种补贴行为使得他国产品在价 格上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或构 成严重威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反补贴逐渐成 为各国政府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反补贴也面 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如如何界定补贴行为、如何确定补 贴对国内产业的损害等。
反补贴的国际法规
反补贴的国际法规主要规定在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该协定规 定了补贴的定义、分类、调查和实施等各个方面,是各国政府采取反补贴措施的 重要依据。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之状况与策略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之状况与策略

欧盟
欧盟也积极开展反补贴调查和措施, 重点在于保护欧盟内部市场和产业利 益。欧盟的反补贴政策和实践具有较 高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中国
中国是近年来反补贴调查和纠纷的焦 点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补贴政策和措施受到国际社 会的广泛关注。
反补贴调查和纠纷解决机制
反补贴调查程序
发起反补贴调查、初步调查、终裁决定、征收反补贴税等步骤。
对企业的建议
建立预警机制
企业应建立反补贴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以便在面 临反补贴调查时能够迅速应对。
提高内部管理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和会计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以避免在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为违规。
多元化市场
企业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对政府的建议
反补贴的国际法规和政策
01 02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是国际上关于补贴和反补贴的权威法规,规定了补贴的定义、分类、禁 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等条款,为各国制定和实施反补贴措 施提供了依据。
欧盟反补贴条例
是欧盟为了保护其内部市场而制定的反补贴法规,规定了欧盟委员会对 反补贴调查的程序、标准和措施等。
0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涉及反补贴调查和纠纷
的情况,但发达国家的发起案件数量相对较多。
主要涉及的行业领域
03
钢铁、铝、光伏、纺织品等传统产业以及高科技行业如航空、
新能源汽车等。
主要贸易国家的反补贴政策和实践
美国
美国是全球反补贴的主要发起国之一 ,其政策和实践对国际反补贴格局具 有重要影响。美国主要关注补贴对国 内产业的损害和影响。
补贴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与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与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与应对策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成为了各国之间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和政策差异,出现了一些贸易争端。

其中,补贴政策被认为是一种扭曲市场竞争的手段。

为了维护公平和公正的贸易环境,国际社会采取了反补贴措施。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反补贴措施的意义和背景反补贴措施是指针对其他国家出口产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平衡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

补贴政策可以使得企业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

因此,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被引入,旨在维护公平贸易和市场秩序。

二、反补贴措施的类型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主要包括反补贴调查和反补贴税。

1. 反补贴调查反补贴调查是通过调查和评估其他国家的补贴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确认是否存在补贴导致的贸易扭曲。

调查一般由相关的国际贸易机构或国家进行,并根据相关法规来判断补贴的合法性和对贸易的影响。

2. 反补贴税反补贴税是应对补贴政策的一种措施。

当调查确认存在补贴导致的贸易扭曲时,进口国可以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

反补贴税的税率将根据对贸易的影响和补贴的程度来确定,以平衡竞争环境。

三、应对策略面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各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合规遵循国家应加强对补贴政策的监管,确保补贴政策符合相关规则和约定。

只有依法合规的补贴才能获得国际认可,减少对产品贸易的不利影响。

2. 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全球市场中抵御反补贴措施的不利影响。

3. 多元化贸易渠道加强与多个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多元化的贸易渠道。

通过开拓新的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降低反补贴措施对贸易的冲击。

4. 寻求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制定和谈判,争取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识。

通过多边贸易协议和政策的推动,共同维护公平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国际贸易法是规范国际贸易关系的重要法律体系,其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补贴是指政府为了支持国内产业发展而提供的财政或其他形式的援助,反补贴措施则是其他国家采取的保护措施来对抗补贴。

本文将从补贴与反补贴的定义、补贴的形式、反补贴措施的目的及效果等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一、补贴的定义补贴是指政府为了支持国内产业发展而提供的财政或其他形式的援助。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补贴可以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形式。

直接补贴指的是政府直接向受益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财政援助,如补贴款、减免税收等。

间接补贴则是指政府通过其他方式对受益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支持,如廉价贷款、税收减免等。

二、补贴的形式补贴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其用途和方式可以分为生产性补贴和进口替代性补贴。

生产性补贴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国内产业发展而提供的直接援助,如直接支付补贴款、提供免费土地等。

进口替代性补贴则是指政府为了减少进口而采取的支持措施,如对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加强进口限制等。

三、反补贴措施的目的反补贴措施是其他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措施,以对抗来自补贴国家的竞争优势。

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补贴国家对本国产业的不公平竞争。

常见的反补贴措施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对进口产品进行数量限制以及采取技术壁垒等。

四、反补贴措施的效果反补贴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不受补贴国家的不公平竞争影响,但其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反补贴措施可以帮助本国产业恢复竞争优势,保护就业和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反补贴措施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市场壁垒增加以及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是为了维护国际贸易秩序,避免不公平竞争而设立的。

补贴的形式多样,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国内产业进行支持。

而反补贴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补贴国家的不公平竞争影响,但其效果需要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考量。

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的对策探讨

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的对策探讨

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的对策探讨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补贴案件。

这些案件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应对国外反补贴。

本文将探讨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的对策,包括政策调整、加强合作、培养核心竞争力等。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确保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介绍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商品进行反补贴的行为有所增加。

反补贴措施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以及国内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这一情况。

本文将围绕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的对策展开探讨。

政策调整政府的政策调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反补贴措施,以确保国内行业不受到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降低对外国补贴的依赖程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

政府的这些政策调整能够帮助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加有竞争力。

加强合作另一个应对国外反补贴的重要对策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我国可以与其他受到类似反补贴措施的国家形成合作联盟,共同应对国外的不公平竞争。

通过加强合作,我国可以在国际上形成更大的声音,增加影响力,并达到更好的应对效果。

同时,合作也可以帮助我国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商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培养核心竞争力培养核心竞争力是长期应对国外反补贴的关键。

我国企业应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降低对国外补贴的依赖程度。

同时,我国应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备竞争力的高级人才,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养核心竞争力,我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外反补贴,保持产业竞争力。

检测和应对措施我国还需建立健全的检测和应对措施,对国外的反补贴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应对。

政府可以加强对于国外市场的监测和研究,以发现可能的反补贴行为。

同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为受到反补贴行为侵害的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最新国外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

最新国外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

国外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摘要:随着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面临反补贴加剧的严峻形势,这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危及到企业竞争力,我国必须根据WTO有关规则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反补贴,贸易摩擦,出口贸易,出口竞争力一、国外对我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最新态势反补贴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接受了直接或间接的奖金或补贴,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进口国可以对该产品进行调查,采取反补贴措施,对该产品按补贴数额征收反补贴税。

同反倾销、保障措施一样,反补贴是符合WTO规定的贸易救济措施,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名为反对不公平贸易,实为实施贸易保护的特点,属于合规性贸易壁垒。

在2004年之前,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几乎没有。

其原因主要在于美欧等发达国家一直认为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生产资料价格受到政府控制,难以将政府补贴和实际生产成本分开,反补贴不适用非市场经济国家。

同时,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国在入世后15年内可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发达国家因此主要依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加以限制。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不断得到承认,反补贴问题随之而来。

继加拿大对我国进行反补贴立案后,使用反补贴最多的美国和欧盟也开始考虑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并搜集和研究我国企业获得补贴的资料。

2005年7月,美国众议院旨在对中国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获得通过,允许国内产业对中国和其他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调查。

虽然该法案并未获得美国参议院的通过,美国也尚未整体上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可以运用“市场导向产业”测试给予我国某个具体产业“市场经济”地位,并据以对其进行反补贴调查。

尽管我国迄今尚未有任何产业达到该测试的所有标准,也从未有任何产业单独取得过“市场经济”地位,但目前的态势仍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

中国国际贸易法中的贸易救济措施

中国国际贸易法中的贸易救济措施

中国国际贸易法中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国际贸易法是指规范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交往、贸易关系以及相关争端解决的法律体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贸易救济措施是其中一个关键议题,旨在保护中国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伤害。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贸易法中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一、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倾销行为时采取的措施。

倾销行为指的是在进口国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产品,导致本国产业受到损害。

中国国际贸易法中的反倾销措施旨在防止倾销行为对中国产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该措施要求中国企业向国家相关机构提出申诉,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倾销的存在和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相关机构将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结果确认的情况下实施反倾销措施,如征收倾销税或保护性关税。

二、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中国国际贸易法中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当中国国内产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补贴行为影响时,反补贴措施旨在保护中国产业的利益。

补贴行为指的是其他国家对出口产品提供补贴,导致中国企业无法与之竞争。

中国国际贸易法规定,中国企业可以提出反补贴申诉,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补贴行为的存在和对国内产业的伤害。

相关机构将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反补贴措施,如征收反补贴税或限制进口数量。

三、保障措施除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外,中国国际贸易法还包括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旨在维护中国产业的稳定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限制进口、禁止进口和采取技术限制措施等。

限制进口是指中国可以对特定产品实施进口限制,例如限制进口数量或者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禁止进口是指中国可以完全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技术限制措施是指对某些技术或技术装备的进口进行限制,以鼓励国内产业的发展。

总结:中国国际贸易法中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旨在保护中国产业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伤害。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为了保护自身产业不受到外国补贴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常常采取一系列的反补贴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国内产业的公平竞争,并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

本文将就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展开探讨。

一、反补贴措施的定义和目的反补贴措施指的是为了应对其他国家提供的补贴,采取措施限制或抵消其对本国产业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这些补贴可能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现金补贴、贷款补贴、税收优惠等,通过这些手段,其他国家的企业可以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出口产品,对本国市场产生严重影响。

反补贴措施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保护其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其次,它可以维护国际贸易的平等和公正,防止贸易流动受到扭曲。

二、反补贴措施的主要形式1. 反补贴税反补贴税是最常见的反补贴措施之一,它适用于由于补贴导致的不公平竞争。

当其他国家的企业通过补贴方式出口产品时,进口国可以对其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以提高其售价。

反补贴税的征收方式可以根据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进行调整,以确保对被补贴产品的抵制措施得到合理的实施。

2. 报复性关税当某个国家的企业采取不公平的补贴措施导致其他国家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时,进口国可以采取报复性关税作为反补贴措施。

报复性关税多数情况下会高于正常税率,并且仅针对来自补贴国家出口的产品。

通过此举,进口国可以对补贴国家的企业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保护本国产业。

3. 反补贴措施的调查程序国际贸易法还规定了一套完整的反补贴措施的调查程序,以确保对补贴行为的惩罚和制裁得到公正和合理的实施。

在反补贴措施的调查过程中,相关方可以提供证据和陈述,以证明补贴的存在和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这些证据将用于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反补贴措施,并最终确定措施的具体形式和力度。

三、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规则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规则主要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下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和各国自身的相关法律。

《补贴与反补贴协议》旨在确保贸易补贴行为不损害公平竞争,并且对各国的反补贴措施进行规范。

国际贸易中中国应对反补贴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国际贸易中中国应对反补贴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遭遇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

除了传统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以外,反补贴调查——这一原先并不对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适用的贸易救济措施也逐渐为中国的各主要贸易伙伴所采用。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反倾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而反补贴则是2004年以后才引起中国政府和学界重视的问题。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反补贴形势,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我们必须对反补贴的法律问题加大研究力度。

一、中国目前面临的反补贴调查现状与特点(一)中国目前面临的反补贴调查现状2004年4月13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的烧烤架发起反补贴立案调查,成为中国遭受的第一起反补贴调查案件。

此后,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又先后对原产于中国的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复合地板和铜制管件进行了反补贴调查。

2006年11月20日,美国商务部接受美国新页(NewPage)纸业集团向其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立案调查。

这是美国自1991年以来首次对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发起反补贴调查,突破了美国1984年“乔治城钢铁案”确立的美国的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判例法规则。

此后,美国先后对原产于中国的环状焊接碳素钢管、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新充气工程机械轮胎、未加工橡胶磁等一系列产品提出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

除了加拿大和美国,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如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均虎视眈眈,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中国面临的反补贴压力将会空前巨大。

中国如何调整外贸政策以及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补贴调查,已经成为亟待考量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遭遇的反补贴案件的特点第一,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

截至2011年8月底,美国共对华提起反补贴调查29起,加拿大10起,澳大利亚3起,南非1起,印度1起,欧盟2起,墨西哥1起。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之状况与策略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之状况与策略

论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补贴之状况与策略汇报人:2023-12-11•反补贴概述•反补贴案例分析•应对反补贴的策略目录•我国应对反补贴的挑战与对策•结论01反补贴概述反补贴的定义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针对他国政府通过立法或政策手段对出口企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补贴,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产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等目的,对外国企业或产品给予的财政性资助。

各国的反补贴法规通常包括反补贴条例、实施细则和其他相关文件。

发起调查初步调查详细调查裁决和措施01020304一国政府通过调查认为存在他国政府提供的补贴,可以发起反补贴调查。

反补贴机构对发起调查的企业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是否存在补贴事实。

如果初步调查认为存在补贴事实,反补贴机构将进行详细调查,评估补贴的影响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反补贴机构可以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如征收反补贴税、禁止进口等。

02反补贴案例分析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贸易逆差,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较大,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相对较少。

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多个行业进行了反补贴调查,包括钢铁、铝、纺织品等。

在调查过程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应对美国的反补贴调查。

首先,中国政府积极应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中国政府加强了与美国的沟通和协商,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最后,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减少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如增加关税、加强质量监管等。

背景经过结果案例一:中国对美国的反补贴案中国与欧盟之间也存在贸易逆差,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较大,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额相对较少。

在此背景下,欧盟开始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

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多个行业进行了反补贴调查,包括钢铁、铝、纺织品等。

在调查过程中,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中国政府同样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应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

谈国际贸易中的出口补贴和反补贴

谈国际贸易中的出口补贴和反补贴

谈国际贸易中的出口补贴和反补贴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补贴和反补贴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在对补贴和反补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补贴和反补贴现状,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补贴反补贴出口补贴长期以来,各国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行业或产品实行补贴,已经成了普遍的现象。

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利用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本国的反补贴立法,对进口的补贴产品不断提起反补贴调查并采取反补贴措施。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补贴与反补贴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棘手、争议颇多的问题。

据WTO统计,从1995-2004年,在全球发起的176起反补贴调查案件中,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成员共发起调查128起,占全球的73%。

截至2005年10月的统计,美国仍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虽然美国和欧盟还未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美国已经率先修改了其国内反补贴法来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

2004年以来,加拿大已经对我国发起了三起反补贴调查案件。

可见,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进口国同时具备了反倾销与反补贴两种手段来限制我国的出口产品。

不久将来,反补贴案件有可能会接踵而来,对我国外贸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补贴和反补贴的界定在经济学界,首先将出口补贴问题引入著述始于1776年,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第四篇第五章中详细地论述了当时各国允许对出口实行官方奖励的习惯做法。

现在,我们把出口补贴界定如下:出口补贴又称为出口津贴或者出口奖励金,是一国政府或同业公会或国际垄断组织,为了降低出口商的价格或者帮助出口商占有市场份额,以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某种出口商品向出口商或生产者提供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由此可知,做出出口补贴行为的人是出口国政府而不是出口商,政府对国内厂商实行出口补贴的直接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出口,从而增加外汇或者使出口商在外国市场上取得竞争力。

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探究

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探究

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探究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探究引言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法律政策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究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从补贴的定义、种类、影响和反补贴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际贸易补贴的定义和种类1. 定义国际贸易补贴是指政府以各种形式向出口企业或有关行业提供的财政支持,以增加竞争力或保护本国产业。

补贴可以包括直接补贴、间接补贴和禁止消费税等。

2. 种类国际贸易补贴的种类较为复杂,常见的包括:直接补贴:即政府直接向企业支付资金或提供其他形式的财政支持;出口补贴:即对出口企业给予的补贴,以降低产品价格,增加出口竞争力;内部补贴:即国内政府给予国内企业的补贴,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计算成本的补贴:即政府为企业提供的非货币形式的支持,如土地、劳动力等;等等。

二、国际贸易补贴的影响国际贸易补贴对经济和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失真国际贸易补贴可能导致市场价格失真,因为补贴使得生产成本下降,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

这种竞争不公平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贸易争端的发生。

2. 资源配置扭曲国际贸易补贴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因为补贴使得受益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扭曲了市场上其他企业的竞争力。

资源本应更加有效地分配,但由于补贴的存在,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3. 贸易争端加剧国际贸易补贴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因为受益国家可能会对出口国的补贴措施提起诉讼,认为这种补贴是对自己出口利益的不正当干扰。

贸易争端的加剧可能会对国际贸易秩序和合作造成不利影响。

三、我国反补贴法律政策的发展我国对国际贸易补贴的反制措施主要体现在法律政策层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调查办法》颁布为了应对国际贸易中的补贴问题,我国在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调查办法》。

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与应对

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与应对

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与应对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的出口业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1.1 贸易壁垒带来市场准入障碍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高关税和配额限制使得企业面临市场准入障碍,增加了出口成本,降低了竞争力。

1.2 贸易政策的频繁变动增加了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政策的频繁变动给企业出口业务带来了不确定性。

随着贸易战和政策调整的发生,企业需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出口策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1.3 贸易政策导致市场需求波动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变动往往会导致市场需求的波动。

当一个国家对某类产品实施贸易限制时,该产品的出口需求将减少,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或调整产品结构,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应对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策略2.1 开拓多元化市场面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的波动,企业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通过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企业可以降低对某一市场的依赖,同时也能分散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出口韧性。

2.2 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为了应对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企业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通过进行成本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竞争力。

2.3 寻找合适的贸易政策利基在贸易政策的调整中,企业应该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贸易政策利基。

例如,针对某些国家对进口产品给予减免关税或优惠政策,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2.4 加强与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合作面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动,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合作。

通过与政府沟通和合作,企业可以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同时,积极参与行业组织的活动,可以及时获得行业信息和政策动态,提前做好调整和应对。

结语国际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业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国内补贴管制

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国内补贴管制

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国内补贴管制在国际贸易规则下,国内补贴管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规则下国内补贴管制的基本原则、措施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国内补贴管制原则在国际贸易规则中,针对国内补贴的管制主要有以下原则:1. 不歧视原则:国内补贴管制应遵循国际贸易规则中的不歧视原则,即不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实施歧视性的补贴政策,以保障公平竞争。

2. 透明度原则:国内补贴政策应当公开透明,使其他国家或地区能够了解具体的补贴政策内容和实施方式,避免信息不对称,维护贸易的公正性。

3. 限制目的原则:国内补贴管制应限制补贴的目的和效果,以避免对国际贸易造成实质性的不公平竞争。

补贴应当为国内产业提供合理的支持,而非通过补贴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利益。

二、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国内补贴管制措施为了落实国内补贴的管制,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1. 反补贴调查:各国可以依据自己的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在对进口商品进行调查时,可纳入对国内补贴的调查范围,对补贴导致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

2. 补贴计量方法:国际贸易规则中提供了几种计量和评估国内补贴的方法,包括特定利益计量方法和全面利益计量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确定补贴的程度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 补贴透明度:国际贸易规则要求各成员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供有关国内补贴的信息,并逐步加强补贴政策的透明度,以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三、国内补贴管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内补贴管制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 促进公平竞争:国内补贴管制可以防止国家通过不合理的补贴政策来扭曲市场竞争,保障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国内补贴管制可以通过限制补贴目的和效果,促使国家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 促进贸易争端解决:国内补贴管制的建立可以为各国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和平台,通过补贴调查和争端解决程序,维护贸易秩序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出口补贴受国际贸易法影响的及应对策略

出口补贴受国际贸易法影响的及应对策略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6月207出口补贴受国际贸易法影响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蒋骅摘 要: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以各种手段对出口企业进行出口补贴,而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往往对这种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导致国际贸易争端频发。

为了解决这种争端,WTO制定了SCM协定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口补贴的含义及出口补贴受到这种国际贸易法影响下遭到反补贴调查的现状,然后结合中国品牌产品出口指导意见的案例分析了反补贴协定对出口补贴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反补贴调查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出口补贴 SCM协定 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07-021 出口补贴的定义出口补贴是国内政府经济行为的范畴,体现了国家经济主权的性质。

但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就必须遵循该组织为了维护世界贸易秩序专门制定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因为表面上看出口补贴仅是一种国内行为,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一国的出口补贴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对他国产业构成毁灭性的威胁,各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针对出口补贴实行反补贴,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因此出口补贴就影响到了世界贸易秩序,不仅是一国经济行为。

我国由于属于发展中国家,很多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政府往往会采取出口补贴的形式对其进行支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进而获得一席之地。

2 出口补贴遭到反补贴调查现状及特征2.1 反补贴现状入世以来,我国经济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地增长,但是我国与国外不断地发生贸易摩擦,据初步统计全球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反补贴等贸易经济调查。

至今我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贸易摩擦中与美国的为典型,2006年以前美国没有发起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但是在2006年对中国铜版纸进行反倾销与反补贴双反调查,2007年正式决定对中国铜版纸征收7.4%~44.25%的反补贴税和21.12~99.65%的反倾销税,近两年又对中国的橡胶和纸制品进行了反补贴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6月207出口补贴受国际贸易法影响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蒋骅摘 要: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以各种手段对出口企业进行出口补贴,而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往往对这种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导致国际贸易争端频发。

为了解决这种争端,WTO制定了SCM协定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口补贴的含义及出口补贴受到这种国际贸易法影响下遭到反补贴调查的现状,然后结合中国品牌产品出口指导意见的案例分析了反补贴协定对出口补贴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反补贴调查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出口补贴 SCM协定 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07-021 出口补贴的定义出口补贴是国内政府经济行为的范畴,体现了国家经济主权的性质。

但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就必须遵循该组织为了维护世界贸易秩序专门制定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因为表面上看出口补贴仅是一种国内行为,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一国的出口补贴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对他国产业构成毁灭性的威胁,各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针对出口补贴实行反补贴,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因此出口补贴就影响到了世界贸易秩序,不仅是一国经济行为。

我国由于属于发展中国家,很多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政府往往会采取出口补贴的形式对其进行支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进而获得一席之地。

2 出口补贴遭到反补贴调查现状及特征2.1 反补贴现状入世以来,我国经济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地增长,但是我国与国外不断地发生贸易摩擦,据初步统计全球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反补贴等贸易经济调查。

至今我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贸易摩擦中与美国的为典型,2006年以前美国没有发起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但是在2006年对中国铜版纸进行反倾销与反补贴双反调查,2007年正式决定对中国铜版纸征收7.4%~44.25%的反补贴税和21.12~99.65%的反倾销税,近两年又对中国的橡胶和纸制品进行了反补贴调查。

由于美国起到了带头作用,其他很多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形成连锁反应对中国实施反补贴行为,反补贴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2 反补贴特征2.2.1 运用国内法与国际法结合实行反补贴美国是对华反补贴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在应用法律法规时却引用适合于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法规。

如果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补贴与企业财产难以分开,生产资料价格都是由政府制定,因而对中国实施反补贴法是行不通的。

但是美国在处理问题时却假设某一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除非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WTO也规定SCM协定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则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必须假设某一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才能援引该法律对中国进行指控。

因此美国往往一方面根据本国法律发起对中国的双反调查,另一方面又积极援引SCM协定,煽动其他国家对中国一起实施反补贴。

2.2.2 反补贴往往与反倾销结合2004年以前我国一般只面临反倾销措施,反补贴即使有最后也会以我们的胜利而结束。

因为法律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

但是在2004年以后,一些国家对法律进行了操作上的调整,不仅实施反倾销,而且实施反补贴,对中国涉案的产品构成双重救济[1]。

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除了印度只是单纯地进行反补贴调查,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将其与反倾销结合双管齐下。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削弱反补贴产品的价格优势,更加严厉地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给国内相关产业提供双重保护。

虽然中国政府积极抗辩,认为既然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就不应该援引美国反补贴法及SCM协定,但是抗辩最终还是无效。

3 中国知名品牌产品出口补贴受国际贸易法影响案例分析3.1 案例案例:中央政府包括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也就是CWTB-24号文件。

该指导意见采用了“提出指导意见如下”的语句。

指导意见要求“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指导出口名牌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并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制定适合于本区域的出口名牌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帮扶政策,全面实施出口名牌战略。

”并且这份文件加了一个文头: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自主世界品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精神,商务部、发改委等联合发布该指导意见,请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精神,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特此通知。

但是就是因为这份文件引起了世界上多个国家与中国的争端,几乎都针对中国政府制定的这个名牌发展方针提出要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解决的请求。

2009年1月7号,WTO网站发布了美国“中国—赠与、贷款与其他鼓励措施”的WTO磋商请求全部内容。

次日又发布了墨西哥提出的同样的磋商请求。

紧随其后,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危地马拉、欧共体纷纷请求加入该磋商,提出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要求中国政府调整该战略,阻止中国政府可能对名牌产品出口实施的出口补贴或者修改一些与补贴有关的政策措施,从而避免国内企业遭受到来自中国名牌产品低价竞争带来的冲击。

最后中国被迫与美国、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举行联合磋商,最终该磋商以中国签订修改战略方针及调整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议条款而结束。

3.2 案例分析该事件的发生源于中国属于WTO成员国,WTO为了维护协调各个国家的利益制定了约束成员国的很多协定条款,成员国必须在协议条款框架内从事国际贸易活动。

针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补贴与反补贴问题,WTO制定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简称为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2082012年6月 SCM协定,该协定一直是解决贸易争端中补贴问题主要引用的规定。

美国等其他一些国家都是基于SCM中相关条款对中国上述通知提出了反补贴指控。

该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形式:禁止性补贴、可诉性补贴和不可诉性补贴。

出口补贴对本国出口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会对贸易中的其他成员构成威胁,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扭曲,因此出口补贴是WTO所禁止的,所以出口补贴被定为禁止性补贴,具有专向补贴的性质。

SCM协定附件1列出了出口补贴示例清单,其中包括政府根据出口成绩对一家公司或产业提供直接补贴等等。

这一点也是WTO出口补贴法律认定的要点之一,即视出口实绩为条件[3]。

从这一点来看,视出口实绩为条件应该作为出口补贴最本质的特性。

比如文件中出现视什么为条件等阐述,这也就是要求出口实绩与出口补贴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中国政府的文件只是做出一个名牌发展战略方针,而且这个战略方针是不是赋予强制性措施的法律文件也值得探讨,WTO解决争议首先将措施分为强制性措施和任意性措施两种,如果是强制性的措施则可能构成违法的事实,但是如果仅是一项任意性措施,则文件本身并不能构成违法事实。

在这次争议解决中,其他各国仅仅通过文件的措辞就认为该指导意见属于强制性的措施。

即使这一条不成立,他们同样将指导意见同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结合起来判定以出口实绩为条件,即违法的一个重点要素已经成立。

事实上中国加入WTO也签订了条款,即中国地方各级政府的地方性法规及措施等也应该在WTO协定框架内,因此可以判定中国地方政府实施的补贴基本是与出口实绩挂钩的补贴,的确是违反了反补贴协定。

WTO出口补贴认定的第二个要点是视出口实绩为多种其他条件之一,也就是说不论出口实绩是获得补贴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只要能够推导出补贴是以出口实绩为条件就可以判定视出口实绩为条件,构成了法律上的禁止补贴行为。

第三个要点就是“法律上或事实上”视出口实绩为条件,即不管法律有没有明确规定,只要事实上是以出口实绩为条件也构成了禁止性补贴行为。

中国政府的指导意见即使不构成法律,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帮扶措施,但是根据第二和第三个要点地方政府实际上采取的出口与收益联系在一起的政策就可以视为以出口实绩为条件。

根据上述分析,中国政府在此次磋商中缺乏有利的法律支撑,以致最后妥协让步。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反补贴协定有一个例外辩护,也就是11.9条规定:“主管机关一经确信不存在有关补贴或损害的足够证据以证明继续进行该案是正当的,则根据第一款提出的申请应予以拒绝,且调查必须立即结束,如补贴是微量或者补贴导致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应该立即停止调查。

”如果当时中国政府援引这条例外辩护,根据中国出口情况及补贴情况证明出口补贴是属于这个例外条款中提到的微量补贴,结果可能会对中国政府稍微有利一点,至少不会在辩护中拿不出一点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4 针对反补贴调查的应对策略4.1 政府层面4.1.1 提供有力证据积极应对中国在面对其他国家的反补贴指控中不能消极坐以待毙,应该根据及时准备有力证据积极应对。

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不断积累应诉经验,储备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应对WTO框架下的补贴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不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在应诉中会显得非常被动,也就不能找到一个对自己有力的突破口进行抗辩。

法律法规不可能尽善尽美,在法律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找出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条款是应对指控的一个可行的方法。

如在中国知名品牌产品出口补贴案例中可以看出,如果中国政府积极援引例外条款,即微量补贴条款进行抗辩或许结果会稍微好点,即使不能扭转局面,也会使事情不至于更糟。

4.1.2 调整完善补贴政策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些产业的成长相对于其他国家显得非常落后,在国际市场中根本不具有竞争力,因此中国的补贴政策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不能因为各国对中国实施反补贴就取消补贴政策,这样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也是不利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WTO的规则对我国及我国入世的承诺对出口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并根据规则的最新动态不断调整出口补贴政策,在政策阐述中尽量避免出现SCM协定中涉及的词汇,该文分析的案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应该调整补贴的方向,不应该实行SCM协定明确禁止的补贴,应该对企业进行生产要素补贴,这类补贴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不会招惹诉讼。

4.2 企业层面4.2.1 技术结构调整升级中国实施出口补贴的初衷也是因为国内某些产业相对于国际水平较为落后,为了能够促进其发展壮大,政府对其实施出口补贴,从而使其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而且这种贸易方式会浪费国家资源,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获利微薄。

企业应该考虑改变出口战略方针[2],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以此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需要靠低价参与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