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的研究现状初探与展望

合集下载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情绪调节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调节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情绪调节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情绪调节机制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理解不断深化。

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促使学者们对情绪调节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目前情绪调节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如情绪调节与个体特质的关系、情绪调节的发展轨迹等。

有必要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体验和表达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研究情绪调节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各种压力、挑战。

情绪调节研究还可以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

深入探讨情绪调节的定义、重要性、方式、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情绪调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以及了解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指导未来研究和实践,本文旨在总结目前情绪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可能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可以为个体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促进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时,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等多种途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达到适应环境和自我保护的目的。

情绪调节的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关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情绪调节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本文将从认知、行为和生理等多个方面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

一、认知方面认知情绪调节是指通过对外部和内部信息的加工和理解来调节情绪状态。

认知情绪调节主要包括对情绪的认知评估、情绪表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等过程。

研究发现,个体对情绪的认知评估会影响到情绪的产生和发展。

当一个人将某种情境解释为具有威胁性时,他的焦虑情绪就会被激发出来;而将情境解释为挑战性时,他的积极情绪就会被激发出来。

情绪的认知评估对情绪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对情绪的表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情绪的调节效果。

当一个人通过情绪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情绪,可以有效地缓解情绪的压力,而当一个人选择情绪焦虑,效果上就不尽如人意。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是情绪调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行为方面行为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行为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研究发现,一些行为活动,如锻炼、社交、娱乐等都对情绪的调节起着积极作用。

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内啡肽,从而缓解焦虑情绪;而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通过与朋友社交可以获得人际支持,从而缓解孤独情绪。

行为情绪调节是情绪调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理方面生理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调节生理系统来调节情绪状态。

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下丘脑等结构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当一个人受到威胁性刺激时,杏仁核会受到激活,从而引发恐惧情绪;而当一个人感到愉悦时,多巴胺系统会受到激活,从而引发愉悦情绪。

生理情绪调节是情绪调节的生物学基础。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

【 关键词 】 积极情绪 ; 健康 ; 幸福感 在18 9 年的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P 9 A A主席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 间, 扩展了个体 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 , 而心理 活动 空间的扩展增加了个 心理学自 慨念。之后在他的大力倡导下 , 9 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心理学研 体对于后来有意义 事件 的接受性 , 进而增加 了体验积极 情绪的 机会和 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 有了较广泛的研究。他指出, 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三 可能性 。积极,绪体验不仅促进了挑战的应对 , 睛 缓解 了消极情绪 , 而且 个方面 : 一是积极情绪; 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 ; 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 积极 情绪的反复体验 , 增加 了个体 的心理 弹性 , 高了 社会关 系的质 提 积极的情绪和体獭 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杨 内容。 量, 能够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积极情绪 的性质 () 2 积极 情绪的表达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研究认 为, 所有积极情绪 1 积 极 情 绪 的 定 义 、 共享一种表情符号即杜兴式微 笑——嘴 角上翘并伴 有眼周 肌肉收 缩。 虽然人们频繁地使用积极 情绪 这个词 语 , 但积极 情绪这 个概念 的 研究结果表明 , 杜兴式微笑减少 了人 的痛 苦而且使人 能够更好 的调 整 确切含义目前还 没有 唯一 的看 法。Lre& Dee 认 为积极 情绪就 是 自己。许多研究也表明情绪表达对健康 有显著 的促 进功能 , asn i r n 特别是 把 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弗瑞克森认 为 “ 积极情绪 是对个人有 意义 积极 情绪的 内容写下来时 , 如运用积极 情绪词汇记 录比较 温和的压 力 的事情的独 特即时反应 , 是一种 暂时的愉悦 ”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认为积 和创伤 , ; 有利于个体面对 创伤和压力 , 使个体感受到更多的积极 气氛 和 极情绪就是在 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 时产生的 更少 的抑郁心境。 感受 ; 哈塞认 为“ 积极情绪就是当 事情进得顺利时 , 你想微 笑时产生的 2 积极 情 绪与 生理 健 康 、 那种好的感受 ” 。戴维森认为 “ 积极情绪是与直接行为相伴随而产生的 积极情绪对于身体健康 的重要意义 也受到大 量研究 的关注 , 究 研 情绪 ” 。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 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 发现积极情绪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愈起着重大的作 用。 系, 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 , 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 。 () 1 积极情绪有利于身体康 复。研究表明乐观 和希望对于健 康非 虽然对积极情绪 有不同的解释 , 以上所 有看法均 有一个共 同特 常重要, 但 在心脏移植手术后, 积极的期望预示着更佳的健康 。外科手术 征, 即认为积极情绪会产愉 悦感受。因此 , 概括地 说 , 积极 情绪是 指个 和其他疾病之后也发现乐观者比悲观者恢复的更快。在对失去 配偶 的 体由于体内外刺激、 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人研 究中发现 , 能发 现生 活意义 , 有积极 情绪 的人更能 战胜 以后的 困 2 积 极 情 绪 的 类 别 、 难, 生活的日 司更长。 寸 关于积极情绪的类别 , 目前尚无 定论。汤姆金 斯认为 积极情 绪应 () 2 积极 情绪 的预防作用。研究发现 , 积极情绪对于心血管 疾病 的 包括兴趣 、 快乐 ; 弗瑞德认为愉快 、 趣、 兴 期望 、 惊奇 四种 情绪为积 极情 预防具有重要 的影响。乐观的、 焦虑少的成人比悲观的 、 焦虑 的成人 表 绪; 拉扎勒斯认为积极情绪包括 愉快 、 自豪 、 希望、 ; 爱 艾克 曼认 为积极 现出更低钓不稳定血压和更多的积极心境。 情绪包含快乐和惊讶 。 () 3 积极情绪促进生理健康。积极 情绪促进生理健 康主要是积 极 积极情绪研究中 的一个 代表人 物弗 瑞克森 认为 积极 情绪包 括快 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免疫系统功 能 , 主要体现在对 主观幸 福感 的研 究 这 乐、 兴趣 、 满足和爱 , 并对这四种 情绪 进行 了详细的 描述。快乐经 常是 中。众多研 究表明 , 人的主观幸福体 验能够通过 影响人 的免疫 系统来 与愉快互换的 , 而且和高兴等相对高唤起的正情绪在 定义上 相近 ; 兴趣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 与那些缺乏主观幸福感的人相比 , 一个主观 幸福感 有时是可和好奇或者疑惑互换 的, 在安全和具有新鲜 感的情境下产生 ; 体验更强的 人 , 免 疫 系统 的工 作 也更 为有 效 , 能确 保人 的身 体 其 更 满足常和平静 、 静谧这样低唤醒 状态的情绪 相似 , 在某 种程度 上 , 同 等 健康。 于放松 。爱由多种积极情绪所组成 , 包括兴趣、 欢乐、 满意等等 。 四、 极情 绪 研 究 的 不 足 与 展 望 积 由此可见 , 从基本的愉快、 满足到较 复杂 的目豪 、 激等都 可划为 感 顺应积极心理学的潮流 , 积极情绪的研 究得到 了越来越多心理学工 积极 情绪 的 范 围 。 作者的重视 , 但总的来说 , 对积极情绪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积极 二 、 极 情 绪 的 功 能 积 情绪的研究在 国内外 才刚刚开始 , 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摘要】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情绪调节的定义与分类、神经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总结了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情绪调节的训练方法也是关键的研究内容,对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旨在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对情绪调节领域的全面了解,并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情绪调节、研究现状、神经机制、心理健康、临床应用、训练方法、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主要探讨人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的增加,情绪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情绪调节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人们的社交能力、工作表现等方面密切相关。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调节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过去几十年,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涉及到情绪调节的定义、分类、神经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对情绪调节进行了探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情绪调节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研究情绪调节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情绪调节不仅涉及个体内心情感的处理,更涉及到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情绪调节,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情绪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情绪调节的研究也为解决当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情绪发展总结报告范文(3篇)

情绪发展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情绪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情绪管理也逐渐成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情绪发展方面的认知和实践,以期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情绪发展的理论基础1.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情绪的生物学基础主要源于大脑和神经系统。

大脑中的边缘系统负责处理情绪信息,包括杏仁核、海马体和前额叶等。

这些区域在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与个体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情绪的产生源于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当个体对事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认知时,相应的情绪也随之产生。

3. 情绪的社会理论社会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个体在家庭、学校、工作等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逐渐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

三、情绪发展的实践总结1. 情绪识别在情绪发展的过程中,情绪识别是基础。

以下是我对情绪识别的实践总结:(1)观察自身生理反应:通过观察心跳、呼吸、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识别自身情绪。

(2)关注心理感受:通过关注心理感受,如愉悦、悲伤、愤怒等,识别自身情绪。

(3)学习情绪词汇:通过学习情绪词汇,如焦虑、兴奋、沮丧等,提高情绪识别能力。

2. 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情绪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我对情绪表达的实践总结:(1)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根据不同情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如言语、表情、肢体动作等。

(2)注意表达时机:在情绪表达时,要注意时机,避免在他人情绪低落时表达负面情绪。

(3)学会倾听他人:在他人表达情绪时,要学会倾听,给予理解和关心。

3.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情绪管理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情绪调节的实践总结:(1)情绪宣泄: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运动、倾诉、写日记等方式宣泄情绪。

(2)情绪转移: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听音乐、看电影等。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和调整的过程。

情绪调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调节这一领域,试图深入了解情绪调节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本文旨在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其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情绪调节的意义情绪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而情绪调节失调则可能导致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健康障碍。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1. 个体特质因素个体的特质因素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性格特质、自我认知能力、心理弹性等都会影响个体对情绪的感知和调节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个体在情绪调节上可能更有优势,而内向的个体更容易受到情绪困扰。

自我认知能力和心理弹性也被认为是影响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应对情绪变化和挑战。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家庭、社会关系、工作环境等都可能成为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而相反,负面的家庭关系和工作环境可能会加重个体的情绪困扰,增加情绪调节的困难度。

三、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1. 脑科学技术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尝试使用脑成像技术来研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个体在进行情绪调节时大脑活动的变化,识别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从而揭示情绪调节的生物学基础。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情绪调节干预方法。

2.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也是研究情绪调节的重要方法之一。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景和事件时,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反应,使情绪能够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不至于过于激动或消沉。

情绪调节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社交互动、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认知情绪调节和行为情绪调节。

认知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认知策略(比如注意转移、重新诠释、自我调节等)来调节情绪。

研究表明,通过认知情绪调节可以显著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对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具有积极作用。

行为情绪调节是指通过行为方式来调节情绪,比如通过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社交活动等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增强积极情绪。

这两种情绪调节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常常相互结合,共同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应对能力。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在不同领域中都有重要意义。

在心理学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心理治疗师可以根据个体的情绪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育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其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管理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对领导者的情绪管理和团队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领导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管理绩效和员工满意度,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和应用中,个体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绪调节策略的适用性存在差异,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

在情绪调节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大多数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都是基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短期干预效果,其在长期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情绪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

情绪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8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8(总第112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2[收稿日期]2008-05-05[作者简介]李明军(1983-),男,山东枣庄人,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健康。

情绪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李 明 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在服务型经济时代如何对情绪和情绪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最终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和谐发展已得到社会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情绪工作的概念、特征、策略、结构维度、前因变量、后果变量和机制做以简要介绍,并通过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情绪工作;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6-0079-02 Hochschild 最早提出情绪工作(emotion work )概念,强调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是员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1]他根据情绪工作负担的程度,提出了管理者、教师等六种高情绪工作职业。

此后,研究者围绕情绪工作的概念、策略、维度、测量、前因变量、后果变量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做以简要介绍和展望。

1.情绪工作的概念情绪工作的界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2]:第一类可以称为职业要求性界定,这类界定中虽然研究者界定的角度不同,但都强调情绪工作是按照职业要求和组织期望对自己情绪表达方式的调节。

Hochschild 认为,情绪工作是情绪商品化的结果,个体需要遵从某些展示规则(display rule )表现出适当的情绪。

Ashforth 等将情绪工作定义为“表达适当情绪的行动”。

所谓适当情绪的行动,是指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Morris 等认为情绪工作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做出的努力、计划、控制。

国内近十年来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国内近十年来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十年,国内对积极情绪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它们主要集中于积极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回顾与总结相关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入开展积极情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前言积极情绪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内外刺激、事件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目前对于积极情绪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各自的看法。

国内学者使用最多的关于积极情绪的定义是Fredrickson对积极情绪做出的定义,即积极情绪是对个体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使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郭小艳,王振宏,2007)。

基于目前国内对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并结合积极情绪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年国内积极情绪的研究成果。

2.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对认知结果具有促进作用,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加工的速度和准确度方面,而且可以在类别和等级层次上改变认知的功能,以及在信息加工中引起认知结构的变化(郭小艳,2008)。

对积极情绪促进认知作用的近十年研究发现,国内学者主要把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即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和积极情绪提高认知灵活性。

2.1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积极情绪引起特性抑制能力的缺失,这样进入个体注意中心的信息就会增加,获得认知加工的信息容量也会扩大(施静,任俊,张振新,2012)。

董俊(2010)的研究发现同一种效价的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低趋近积极情绪扩展注意范围,而高趋近积极情绪缩小注意范围。

李金霞(2012)将行为实验和眼动技术相结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刘芳等人(2016)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对注意的早期和晚期加工阶段受到趋近动机强度的影响。

从近十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国内学者不再单纯的关注情绪效价对个体认知范围的影响,而更多的考虑情绪与动机的共同作用对注意范围的影响。

2.2积极情绪提高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可使我们的反应适合当前任务的需要,使个体在某个特定的任务情境下产生最优的反应(王艳梅等,2006)。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作者:刘群刘博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11期【摘要】本文概括和总结了积极情绪研究的成果和现状,包括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指出了积极情绪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积极情绪;健康;幸福感在1998年的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APA主席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之后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有了较广泛的研究。

他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情绪;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积极情绪的性质1、积极情绪的定义虽然人们频繁地使用积极情绪这个词语,但积极情绪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目前还没有唯一的看法。

Larsen& Diener认为积极情绪就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

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哈塞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得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

戴维森认为“积极情绪是与直接行为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

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虽然对积极情绪有不同的解释,但以上所有看法均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认为积极情绪会产愉悦感受。

因此,概括地说,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2、积极情绪的类别关于积极情绪的类别,目前尚无定论。

汤姆金斯认为积极情绪应包括兴趣、快乐;弗瑞德认为愉快、兴趣、期望、惊奇四种情绪为积极情绪;拉扎勒斯认为积极情绪包括愉快、自豪、希望、爱;艾克曼认为积极情绪包含快乐和惊讶。

积极情绪研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兴趣、满足和爱,并对这四种情绪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和调节其情绪状态的能力。

它是人类自我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健康和个体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情绪调节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许多研究探索了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一、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社会支持和外部环境等。

个体的性格特征对情绪调节有一定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情绪稳定和外向性人格更容易有效地调节情绪。

认知方式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个体对事物的评价、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暗示等认知过程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社会支持也被认为是有效的情绪调节因素,即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支持来缓解负面情绪。

外部环境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等也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二、情绪调节的策略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积极应对负性情绪和提高正性情绪的主动方式。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组、问题解决、逃避、情绪表达和自我安慰等。

认知重组是通过重新评估情境和自己的认知来调节情绪,尤其适用于负性情绪。

问题解决是针对情绪源头的解决方案,通过采取行动来改变情绪状态。

逃避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远离情境来减少负性情绪,但长期逃避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情绪表达是将情绪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出来,获得他人理解和支持。

自我安慰是个体用积极的内部对话和自我指导来缓解负性情绪。

三、情绪调节的效果情绪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个体缓解负性情绪,增强正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反之,无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会导致负性情绪加重,甚至心理障碍的发生。

发展和培养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情绪调节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情绪调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个体在情绪调节上的差异,进一步解析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情绪调节干预策略,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学生积极情绪的研究》实验报告

《对学生积极情绪的研究》实验报告

关于初中生积极情绪的研究实验报告从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参加了周国韬局长主持的“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承担《关于初中生积极情绪的研究》的子课题。

三年来,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我们以课题为引领,以专题教育活动为特色、以各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抓手、以实效性为目标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了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目标1、育人目标通过对初中学生积极情绪的研究,以积极情绪培养为切入点,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激发学生的各方面兴趣,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科研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阳光”心态,积极面对并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2)、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使其掌握更科学有效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

(二)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方法多法并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学校制订了对心理课堂的八字评价标准:“丰富多彩理解尊重”即要求心理教师要把积极情绪带入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带入课堂,把赞赏带入课堂;课堂的形式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同时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真诚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关怀学生,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题组重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心理教育的合力,重视引导教师挖掘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要求所有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使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调控和管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以期对情绪研究领域的发展有所了解。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及现状1. 认知调节的研究认知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方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控。

认知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重塑、认知重评和认知再建构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认知调节策略的研究,学者们发现,积极乐观的认知方式对情绪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情绪调节的研究进展及趋势目前,情绪调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者们认为,情绪调节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情绪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对于情绪疾病,情绪调节更加强调个体对自己情绪状态的理性认知和有效管理,学者们应该开展更多的研究,探讨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情绪调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缓解情绪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重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我们还可以从研究成果中得到一些启示: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我们需要注重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自己对情绪状态的理性认知和有效管理能力。

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我们需要注重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及时排解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调适,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国内近十年来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国内近十年来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国内近十年来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近十年来,积极情绪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将来的研究趋势。

首先分析了积极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其次探讨了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后总结目前国内有关积极情绪研究的局限,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积极情绪认知心理健康1G64 1A 12095-308932-0006-02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十年,国内对积极情绪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它们主要集中于积极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回顾与总结相关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入开展积极情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前言积极情绪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内外刺激、事件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目前对于积极情绪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各自的看法。

国内学者使用最多的关于积极情绪的定义是Fredrickson对积极情绪做出的定义,即积极情绪是对个体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使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郭小艳,王振宏,2007)。

基于目前国内对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并结合积极情绪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年国内积极情绪的研究成果。

2.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对认知结果具有促进作用,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加工的速度和准确度方面,而且可以在类别和等级层次上改变认知的功能,以及在信息加工中引起认知结构的变化(郭小艳,2008)。

对积极情绪促进认知作用的近十年研究发现,国内学者主要把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即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和积极情绪提高认知灵活性。

2.1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积极情绪引起特性抑制能力的缺失,这样进入个体注意中心的信息就会增加,获得认知加工的信息容量也会扩大(施静,任俊,张振新,2012)。

董俊(2010)的研究发现同一种效价的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低趋近积极情绪扩展注意范围,而高趋近积极情绪缩小注意范围。

李金霞(2012)将行为实验和眼动技术相结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

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心理学分支,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探讨其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中国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从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当前中国积极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方法创新、实践应用推广等。

本文将展望中国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积极心理学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期望能够为推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自21世纪初开始逐渐兴起,并随着国际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步引入阶段(2000-2005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接触并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

一些学者通过翻译和介绍国外积极心理学的著作和论文,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探索发展阶段(2006-2010年):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本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

他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全面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近年来,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队伍中,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特别是在积极教育、积极心理治疗、积极组织行为学等方面,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突破。

情绪调节的现状和展望

情绪调节的现状和展望

情绪调节的现状和展望摘要心理学中一个增长最快的领域就是情绪调节。

然而,对这个主题的热情一度超过了概念的清晰度,而且对情绪调节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仍留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这篇回顾的目标就是去检查目前的现状和这个快速增长领域的未来展望。

在第一个部分,我定义情绪和情绪调节以及与相关的概念进行区分。

第二个部分,我利用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去有选择的回顾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的证据。

在第三个部分,情绪调节的延伸过程模型,这个模型将情绪调节作为一种并且区分了情绪调节的三个阶段(识别、选择、执行)。

在最后一个部分,是我认为的在情绪调节这个领域的五个关键的增长点。

一、对情绪调节的定义以及和相关概念的区分1、情绪调节和相关过程情感状态作为情绪通常看起来,他们来和去都是他们自己请的。

然而,当一种情感状态对我们的重要目标有直接的影响是,我们也可以而且经常可以运用一些手段来进行控制。

在数字3A中的情感状态中的并列和区分。

情绪管理可能会作为一种涵盖性的术语。

**********************因为,几乎所有的目标导向行为,都可以被翻译为情感管理,*********************积极应对主要是以减轻压力源为特征的,而且相对来说时间较长。

(比如积极应对丧亲超过几个月)。

情绪调节和积极应对有重叠,但是它指的是尝试去影响,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是那种情绪以及他会怎样的体验和表达这种情绪(Gross, 1998b).。

情绪调节的定义性特征是:影响情绪轨道的目标的激活。

(Gross, Sheppes, & Urry, 2011).有时候情绪调节的目标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欲望。

比如,我调节我的悲伤就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悲伤。

然而,还有其他的情况,一种情绪调节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达到其他的价值目标的手段。

比如,我看起来像是对谈话感兴趣而实际上我是为了找一份工作。

情绪调节的原始的例子是意识,比如故意约束一个孩子的不礼貌的大笑的行为。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摘要】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或内部情感时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行为。

本文从情绪调节的定义和分类、影响因素、神经机制、心理健康作用、心理疾病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增强个体的应对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而在心理疾病中,情绪调节不当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情绪调节的发展趋势,探索更多的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情绪调节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情绪调节、研究现状、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神经机制、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发展趋势、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经常面临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探究情绪调节的机制和效果,以期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和处理生活中的情绪挑战。

在过去的研究中,情绪调节被认为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过程,个体通过认知和行为手段来影响自己的情绪状态。

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探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试图从神经层面揭示情绪调节的内在原理和方式。

心理健康领域对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许多研究发现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升心理幸福感。

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研究背景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情绪调节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情绪调节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情绪心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将来的研究趋向。

首先介绍了情绪实验研究中实验材料的标准化和成像技术应用的发展概况;其次讨沦了情绪智力的构成成分和情绪调节研究的进展;再次分析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最后探讨了感情系统的加工特征。

关键词:脑成像技术情绪智力情绪认知感情系统1 情绪研究方法的发展一门学科的发展与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密的研究手段紧密相连。

近几年情绪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首先表现在实验方法的发展上。

其主要表现为:1.1 实验材料的标准化在刺激材料的选取方面,近几年,开发了系列标准化刺激材料和实验程序。

如Lang等(1995)的情绪图片、Gross(1995)和Philippot (1993)的系列电影片断、Bradley等人(1994, 1997)的声音、字词材料、Gerrards一Hesse等人(1994)的故事、想象或社会交互作用等实验材料。

1.2 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将分辨率高、无创伤性的脑认知成像手段如fMRI ,PET等应用于情绪过程,尤其是脑机制的研究是近10年来情绪研究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为感情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如Beauregard等人(1998), Phillips等(1997,1998a,1998b)和Cabeza (2000)等人(1998)的fMRI研究,George(1995), Lane (1997), Paradiso (1997)等的PET研究。

但是,fMRI ,PET技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瞬时清晰度仍然存在着局限性。

比如fMRI的时间分辨率低,血流反应明显地落后于实际的电信号1到2秒,并且fMRI不能在一毫秒一毫秒的基础上追踪活动的变化。

为了使fMRI或PET的研究更加精确化,可以通过下述测量方法进行补充研究。

这些方法有事件相关脑电范式、惊跳探测方法、连续的自我报告测查、言语原始记录回顾分析、非言语图形评估方法、面部肌电描记器和对婴儿及其与之相互作用的人或事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十年中对情绪调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情绪调节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了解情绪调节的定义、分类、神经基础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调节的意义和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浅析,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探索情绪调节对个体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效果差异。

通过研究情绪调节的机制和效果,可以为帮助个体更好地调节情绪提供理论依据。

2. 分析情绪调节在不同个体和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差异,探讨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情绪调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探究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情绪调节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中的作用。

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情绪调节的有效实践,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

4. 探讨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开展情绪调节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持。

研究目的也在于促进情绪调节领域的方法创新和技术发展。

2. 正文2.1 情绪调节的定义与重要性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不同情绪体验的能力,包括对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

情绪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活中,个体需要不断面对各种情绪事件,如压力、挫折、失望等,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事件,保持情绪稳定和积极的心态。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不仅可以减少负性情绪的出现,还可以提高个体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性,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积极影响。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中强调了情绪的重要性。

虽然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华生行为主义的兴起,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曾一度陷入了低谷,但是由于人格的研究以个体自身的经验为起点,而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因此,情绪必然成为人格及其研究的重要领域,人格心理学家无法回避情绪因素在人格结构和人格机能中的作用(豆宏健,2005)[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情绪研究再度成为心理学界的热点,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情绪神经科学。

人类对积极情绪的认识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己经开始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快乐(joy)和愿望(desire)视为最基本的情绪种类,认为快乐与高兴一样,均为一种愉悦体验。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人们对积极情绪一直给予模糊的承认,积极情绪的研究也被忽视。

一直80到90年代,积极情绪的研究得才到了重视,特别是在这个时期ISen系统的研究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尤其是正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由此开始了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研究。

自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E.P.Sligman 发起了一种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的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

作者简介:白景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08级研究生积极情绪的研究现状初探与展望白景瑞应湘王少华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积极情绪研究的发展情况研究,分析积极情绪与认知、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当前教学实践中对积极情绪的关注,综合研究现状,发现不足,并对积极情绪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展望作者简介:应湘,广州大学教授。

王少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09级研究生。

6之后,Sligman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积极情绪;第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第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

积极情绪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Seligman,M.E,C sik-szentmihaly,M,2000)[2]。

纵观国内外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认知、心理弹性等方面,本文总结概括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以期为积极情绪研究的继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积极情绪(PA)含义1.1国外对积极情绪的定义Waston等人(1985)[3]对PA的简要定义是,积极情绪反映人们感觉热心(enthusiastie)、积极活跃(active)和警觉(alert)的程度,高度的PA 是一种精力充沛、全神贯注、欣然投入的状态,而低度PA则表现为悲哀和失神无力。

RuSSell[4]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J.A. Russell,B.L.Feldman,1999)。

Fredrickson[5](2001)则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

1.2国内对积极情绪的定义孟昭兰(1989)[6]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任俊等(2006)[7]认为,积极情绪是指能激发人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一种情绪,所谓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就是指产生情绪的主体对情绪的对象能够出现接近或接近的行为趋向。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积极情绪是在寻求需要满足过程中,能够激发调节个体产生积极反应的心理状态”。

2.积极情绪的功能2.1积极情绪的认知拓展建构功能90年代,Fredrickson(1998)[8]综合前人研究,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拓展与建构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等功能。

积极情绪可以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灵活性。

积极情绪扩大了一个人在特定情境条件下瞬间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也即它能在当时特定的情境下促使人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出现更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B.L.Fredrick-son,2003)[9]。

该理论扩展了积极情绪理论,促进了积极情绪与认知发展的研究,使得积极情绪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确认,为积极情绪与认知的研究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2.2积极情绪的激活、动力功能情绪具有动机功能,即激发动机的作用,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彭聃龄,2004)。

然而,Fredrickson[10]认为,积极情绪并不只具有一产生游戏、冲破限制、创新的愿望;兴趣产生探索、掌握新的信息和经验,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自我发展的愿望;满意产生保持现有的生活环境和把这些环境和自我以及社会的新观点融为一体的愿望;自豪产生想与他人分享成功和求得在将来取得更大成就的愿望;爱产生想再次与所爱的人一起游戏、探索的愿望。

2.3积极情绪其他功能郭小燕(2008)综合国内外前人研究基础总结出:积极情绪建设个人资源、撤销效应、对于组织效能的促进等作用[11]。

3.积极情绪与认知3.1积极情绪与认知评价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首创7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也叫“理性情绪疗法”[12]。

这种方法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转变求助者所持有的非理性观念,并通过观念的转变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不是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从这一理论及临床实践上中可以看出积极情绪在人的认知中的重要作用。

3.2积极情绪与启动效应情绪启动(emotion-priming)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Bower于80年代初期提出了关于情绪和记忆的联想网络模型(associative network model of memory and emotion)[13]。

他认为,情绪或记忆是这个网络上的结点,其他部分的变化必然引起这些结点的变化。

造成这些变化的可以是任何刺激,如听觉的、视觉的、语言的,也可以是其他的。

对情绪结点的刺激,可以引发扩散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以降低与此有关的结点的感觉阈限,如情绪关联词语等。

9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关于情绪对行为产生影响的“无意识情绪模型”[14]。

这个模型有2种:一是添加模型(additivemodel),认为某些无意识的刺激会诱发人的某种情绪模式的产生,促使人们出现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添加到其他状态之中,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15]。

第二个模型是“注意模型”(attention model),这个模型认为,具有情绪刺激的信息会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当A察觉到B细微的情绪变化,A会更加留意B的情绪变化,当人们察觉到情绪的变化的时候,他或她就遇到了挑战,这必然引起其注意[16]。

在很长一个时期,很多人研究不同性质和特质的刺激对记忆过程的影响。

认知过程的启动效应的研究开始了,人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去验证Bower的假设模式。

比较早地对这个模式的情绪假设进行验证的是Murphy和ZajoncR B,他们第一次提出了情绪首因效应假说。

他发现情绪和其他认知现象一样存在启动效应,如果这种情绪是无意识的,这种情绪就成为了人们对事物的反应的一个部分,使人的思维等活动蒙上一层情绪色彩[17]。

但人们没有更深入探地讨情绪启动本身的规律,如情绪启动模式下的时间效应等。

我国学者为郑希付(2003)[18]探讨了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启动效应。

发现,通过图片产生的情绪启动效应是明显的,实验组的情绪强度都超过控制组,尤其是愉快情绪和悲伤情绪,与控制组差异显著。

研究还发现了情绪启动效果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趋势,消极情绪(悲伤情绪和恐惧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锐减,在3分钟内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在短时间内(5分钟),积极情绪(愉快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了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人的心理促进作用造成的。

3.3积极情绪与风险决策Nygren T E,Isen AM,Taylor P J,et al (1996)研究发现[19],积极情绪会使个体在风险决策情境中表现出“谨慎乐观主义”。

当潜在损失较大时,即使损失可能性非常小,积极情绪被试也极少冒险;而当潜在损失较小时,即使损失可能性较大,他们也比控制组被试更积极[20]。

此外,积极情绪会使个体的主观参照点发生正向偏移,致使少量获益反而形成受损的主观感受。

在高风险的决策情境中,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被试比中性与消极情绪个体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回避倾向;相反,在低风险的决策情景中,积极情绪比中性与消极情绪的个体具有更强的风险寻求倾向。

王沛等(2008)[21]利用日常生活决策任务,探讨了任务无关积极情绪和预支情绪与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交互影响。

发现:对于强调损失可能且意义重大的职业决策,积极情绪使个体表现出风险回避倾向,而时间限制通过影响个体的决策策略增强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作用。

在无重大意义无损失可能的决策情境中,时间限制能降低个体的冒险倾向,而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个体夸大时间限制造成的压力,增强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84.积极情绪与心理弹性研究者围绕心理弹性对个体的情绪、认知以及生理影响展开了许多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是心理恢复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基于此,B.L. Fredrickson(2001)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拓展与建构理论。

Michele Tugade和Fredrickson[22]用时间紧迫演讲准备任务去诱导一个高激活的消极情绪,来验证了这两个有关弹性个体的假设。

实验用Blick& Krenmen(1996)自我报告量表来测量心理弹性。

有趣的是,弹性不能预测演讲任务中被试报告的焦虑水平以及压力任务引起的心血管激活量;但能够预测被试报告的积极情绪。

更多的弹性个体在情绪前测中,就报告出高的预先存在的积极情绪。

对于演讲准备阶段的感觉,更多的弹性个体报告,伴随着他们的高焦虑他们也体验到较高水平的快乐和兴趣。

结果表明:更多的弹性被试表现出在演讲任务之后心血管激活恢复到基线水平明显的更快。

而且,正如扩展—建构理论预测的,心血管系统恢复的时间差异可以归咎于积极情绪的差异。

这些可以说明积极情绪引起心理弹性。

5.积极情绪与教学实践愉快教学的发展,增进了积极情绪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5.1积极情绪与体育运动蒋长好,左伟(2009)[23]结合相关研究总结了积极情绪与运动的关系:体育运动会带来良好的情绪效益。

体育运动能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情绪失调。

另一方面,积极情绪作为一种激发行动的动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坚持和运动习惯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