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整体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1)概括概括情节,一般只说出谁,做什么事,结 果如何等内容,即采用主谓宾形式,不可叙述细节。 ( ) (2)对于梳理情节脉络题,可以 。 (3)要 ,因为它是贯穿情节发展的 脉络。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练习:1.小说配套练习一(《面包》):通读全文, 圈划关键词句,梳理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1)妻子发现丈夫偷吃面包。
• (2)丈夫撒谎掩饰。
• (3)妻子替丈夫圆谎。 • (4)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2.阅读小说配套练习二(《毒不死的狗》),梳理 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6分) • ①村长的狗咬死了青山家的鸡,青山夫妇想毒死村 长的狗,但忍住了。 • ②青山下决心毒死狗,却因害怕,又救了中毒倒在 自家门前的狗。 • ③青山因救狗得罪了村里人,他又想毒死狗。
• ④青山给狗投毒,狗却被牛二救了。
3.阅读小说配套练习三(《将军》),梳理并概括 小说的主要情节。 • ①将军与孩子们游戏; • ②将军被小男孩当马骑; • ③将军的战场记忆被唤醒; • ④将军赢得众人的敬重
2.小说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
3、基本结构模关键,是欣赏小说 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通读 全文时,要注意 , ,梳 理故事情节,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1.小说的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 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 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 要 素
人物[描写手法] 情节[构建方法] 环境[自然社会]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整体阅读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整体阅读指导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I)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必备知识正面描人物侧面描写小说三要素细节描写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故事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情节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结局故事的结局。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历史时代背景、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环境。
小说阅读方法1.整体感知(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一一发展一一高潮一一结局梳理小说的层次结构,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归纳出人物的有关信息,如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生活习惯、语言特点等,对人物建立初步认识,通过小说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性格、推断人物心理,归纳人物品质。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 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 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
点 集。
(有着 的“
的结构)
2022新高考Ⅰ卷
2021新高考I卷
《江上》
《石门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客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主
2022年新高考I卷
观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 题 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
要分析。(4分)
题
9.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1. 读懂文本是前提,继续训练、提高读文能力。 2.命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 注重训练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3.题干设置情景化,反套路化,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加强对题干准确解读,有序解答的能力训练。
2023高考备考策略
1.小说与散文并重。结合教材与高考真题健全小说、散文知识体系,做到 知识无死角,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2.重视群文阅读与艺术鉴赏。分析小说散文,把握概要,会赏析艺术;读 专业的文学作品鉴赏评析文章,积累专业用语。 3.常规题与创新题并重。避免套路刷题,强调阅读的独特感受;强化创新 习题,会内嵌关键词,会联系文体知识解决情景问题,规范答案,努力答 案专业化。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是指以小说为主要教材,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高考小说的整体理解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高考小说阅读技巧。
二、教学原则1. 综合性原则:整体阅读教学要贯彻综合性原则,将小说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哲学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批判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让他们具备对小说内涵和人物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 链接性原则:将不同小说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整体性的阅读思维模式,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断积累、扩展自己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整体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内容,并从中提炼出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小说的整体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锻炼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整体阅读教学,将小说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1. 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主线和分支情节,明确故事发展的逻辑关系,把握小说的整体结构。
2. 解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3. 分析文学语言: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包括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分析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 探究主题思想:通过整体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表达的思想观点,提高学生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法:教师通过对小说的导读,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的文学理论,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世界。
2. 师生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共同解读小说中的关键内容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整体阅读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 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答案 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 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 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目录
目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考场上要快速、准确获取小说 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 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 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 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 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阅读的下一步作好了 铺垫。 第二步 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 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解析 A项“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错,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且“迂腐无能”的说法不恰当。B项“真相大白”不太恰当,老汪虽说出“总想一个人”,但并没有说出想谁。E
项“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错,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是工笔刻画。
目录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目录
第三步 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 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步 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 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 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 夫,除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 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第五步 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 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而小说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其阅读教学更是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针对小说整体阅读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理解能力,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2. 增强学生对小说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3.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教学的小说材料,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深度的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关键章节或者重要情节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整体故事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4. 结合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在教学内容之外寻找其他相关小说,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 学生回顾前期学习的小说知识,为新的教学做铺垫;- 引入新的小说材料,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整体阅读阶段- 学生整体阅读小说,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情节;-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指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3. 深入阅读阶段- 学生深入阅读重要章节或情节,注意分析人物性格、动机以及情节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对小说的深入理解。
4. 总结阶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小说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和要点,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学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质量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课堂讨论评价:评价学生的发言质量、观点深度等;2. 作业评价: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评价学生对小说整体理解的能力;3. 学生自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结合其他学科:小说的整体阅读也可以结合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2.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方式,营造阅读氛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1 小说的整体阅教学目标比较近三年高考真题,整体把握,明确备考方向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把握,明确路径。
教学过程一比较历年真题,明确备考方向年份卷别作者、篇名主题字数特点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陈村《给儿子》知青生活,关注乡土,关注成长1963 ①选材上,红色革命和传统文化是近几年考查的重要题材,备考时需注意。
②主题上,所选小说有着积极健康的主题,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③字数上,一般要求3分钟内读完文本,文本字数逐渐增多,阅读难度加大2023 全国甲卷巴金《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1196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冯至《江上》平凡人物的恩惠的博大1824 全国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和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1506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卞之琳《石门阵》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和平安宁1841 全国乙卷谈歌《秦琼卖马》人世的苍凉与温暖1796二整体把握小说的阅读方法真正读懂读透一篇小说,除了需要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特点与主旨意蕴之间的关系外,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作者是怎样写这篇小说的,这篇小说写出之后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这些除了故事本身之外的方面近些年常常受到命题人的青睐。
考生可以通过下图来明确一篇小说的所有要素及阅读步骤。
高考真题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出题,“非常规题型”越来越多,通常以“关联图谱”中的某个节点为考查基点,辐射其他节点,形成关联。
所以,在阅读每一篇小说时都需要心中有图,明确小说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整体提升小说阅读素养才能有效应对各类试题。
三小说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小说整体阅读教案

小说整体阅读教案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概括及分析情节的作用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二、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快速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为小说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这是大家在初中时候就非常熟悉的方法,昨天我已经请各班班主任提前给大家发了一篇小说原文,大家都提前阅读过了没有?现在请大家拿出你的草稿纸,给这篇小说画分一下层次,并把每层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5分钟以后我们连麦请同学来说一说。
2020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整体阅读

高考—小说阅读之整体阅读讲义小说文体知识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
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小说的整体阅读.doc

小说的整体阅读
小说作品大家都爱读,但总不能一下子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还有待加强。
其中从整体上感悟小说,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
德国美学家谢林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
因此,凡是未曾提高整体性思维和观念的人,便完全没有能力解析和评判任何一件艺术品。
”另外一位艺术家说:“艺术的整体是美的第一要素。
”假如我们读一部小说而不能抓住它的整体内容,就好比拣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整体阅读呢?据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富仁先生的介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具体欣赏和分析小说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被小说本身所吸引,首先在它的吸引下读完整篇小说”。
因为小说是一个思想艺术的整体,具体的欣赏和分析要在读完整篇小说之后,不能一边阅读一边欣赏和分析,不能用欣赏和分析把阅读过程截断、截碎,那样的欣赏和分析对我们理解小说的思想和艺术并没有好处。
具体地说,就是我们要了解和把握一篇小说,必须在全面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入小说的内部。
小说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一步发展的、如何终结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弄清楚,只有在弄清楚了这些基本问题的前提下,才能较好地了解整个小说的基本内容。
进而深入了解小说内在精神。
专题一整体阅读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 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 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 “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 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读文示范
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何效果?(4分)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读文示范
4.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 析。(6分)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 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 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 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愿望。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 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 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 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 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 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 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 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 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小说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小说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素材,通过阅读小说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设计了一套小说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提高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的理解;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经典小说《红楼梦》的阅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选择其他适合学生年级和能力的小说作为教学材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影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关于小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预读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小说节选,并引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
3.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预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阅读全文,并引导他们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4. 课堂讲解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小说中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重点。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数据等多种形式来呈现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分析与解释学生理解了小说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原因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6. 创作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说的改编或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情节,重新书写结局,或者创作自己的相关故事。
7. 总结反思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或个体的总结反思活动,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展望。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题15-如何整体阅读小说

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迷失良知,把自己的快乐建
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早晚会遭到报应,也告诉我们不 要伤害别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2)这句话既照应了开头,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又能唤起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性思考,增强小说的感染 力。
3 .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文
举例(不少于两个例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仔细阅读小说,分析情节,可发现小说突出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
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 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 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 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他的影子随 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 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 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 谢谢!”
高三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三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前言)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更深入的阅读理解能力,小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三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巧,并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流派的小说,如现实主义、写实主义、幻想小说等,并理解其特点和风格。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找寻关键细节、分析角色形象和推理情节发展等。
3. 培养学生对于小说的批评性思维,学会发表对作品的见解和评价。
4.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材:选择一系列适合高三学生的文学作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名著和国外文学作品等。
要求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又能引发学生对于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
2. 教学方法:a. 教师导读:以教师为中心,先导读整个作品,介绍背景、作者以及故事情节的大致框架,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阅读的热情。
b. 细读环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包括角色形象、语言运用、情节发展等方面。
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
c. 作品比较:选择两个或多个主题相关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d. 批评性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细节、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批评性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进行表达。
3. 教学活动:a.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每次阅读后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包括对于情节的理解、重要细节的记录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
b.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对作品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思考。
c.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小说阅读测试,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d. 学生演绎: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情节的演绎和改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一、引言小说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在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小说整体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讨论。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重要动力,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常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
因此,我们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1.通过引入有趣的小说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2.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学生从小说中获取信息、把握情节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为此,我们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小说中的关键词和词组,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
2.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测、总结等,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小说,还需要学会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因此,我们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1.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等要素。
2.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观点,进行小说的个人评价,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表达。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小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为学生打开通往不同文化的窗户。
因此,我们的最后一个教学目标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1.引导学生阅读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小说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
2.组织文学讨论会或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分享和展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六、结语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目标,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当然,这只是一个提纲,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还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说的整体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不仅仅是教学任务,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
高考小说阅读整体阅读课件最终版.ppt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 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 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 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 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 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演示特课征件 。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演示课件
(选自《短小说》)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请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1)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2)要吃玉米饽 饽,(3)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子里,(4)饿死家中。(事 情发展脉络)
演示课件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 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演示课件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 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 (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 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 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 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演示课件
小说阅读整体阅读Word版含答案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8分)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
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
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
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
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
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
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
转眼间,他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
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
“今天,我打了个鹿。
小说整体阅读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整体阅读指导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1.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托该人物。
2.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的情节,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
3.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做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三、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4)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四、小说的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一经过一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框架】
【必备知识】
-6-
一、小说基本知识
知识
手法
概念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 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篇幅
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两万字以内)、中 篇小说、长篇小说
分 题材 乡土小说、讽刺小说、爱情小说、魔 类 手法 幻小说、推理小说、武侠小说等
二、高考小说的特点
-9-
作为高考命题文本的小说,有着严格的思想主题、语言
文字、表达技巧的要求。从思想性上说,要符合“立德树人”
的要求,要有积极健康的思想主题;从语言文字上说,这类小说
语言规范,是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或者是独立性强的长篇、
中篇小说节选,篇幅在1 500字左右;从技巧上说,能承载高考命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
也就行了。
-15-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
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
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
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
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
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这类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不是靠情节的复
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 中的结尾是其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 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关键能力】
-11-
三、考场读文的四个步骤
考场阅读不同于闲适性浏览,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快速、 精准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解题,故整体把握文章非常重要。只 有整体把握了全文,才能把命题意图、考查指向、设题角度看 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对小说的整体阅读,就 是能初步认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情节,了解小说的手法与主题。 阅读可分四步走:
小说阅读考点一
——整体阅读 综合选择
【考考情情纵回览 顾】
卷别
作者、出处
考查角度
文 题型、 体 题量 字数 分值 人物 环境 情节 语言 主题 词句
形象 描写 结构 手法 思想 含义
卷Ⅰ 鲁迅《理水(节选)》
1782
√
√√
卷Ⅱ [法]莫泊桑《小步舞》
1578
√
2019
单选题
√√ √
小 (1)
卷Ⅲ 何士光《到梨花屯去》
题的要求。高考小说具有以下特征: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小说选材须短小精悍,有“一沙一石摹世态,一鳞一爪显
人情”之说。它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宏
大的生活主题。它撷取的多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
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
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
支 ②发展:大家决定一同去,于是众人张罗衣服,梳洗打扮,相
招 互找人,租车还价,忙忙活活,一番吵闹。
③高潮:好不容易进入电影院,又是一番找座位,相互谦让,
一番闲扯家常,竟至电影结束。
④结局:至于什么是有声电影,谁也没有注意看,只有三舅
妈记住了一个细节: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
2.故事的特点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 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 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 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第一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 1.情节的构成
-20-
文 ①开端:二姐打牌赢了钱,决定请大家看有声电影。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 -19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 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 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 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 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 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 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 场八点才开呢。”
时代 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国别 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7-
知识
主要人物:小说着力塑造的 人物
人 物
次要人物:陪衬人物、群像 人物、线索人物(往往是
“我”)等
三 要 素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尾声)
情 线索: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节 人物线索、情感线索、事物
线索等
第一步,粗读,明白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阅读小说,最直接的就是读故事。这是小说阅读的一个突 破口,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抓住故事,就是要把握事件 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完整过程,即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是理清层次、概括主题的前提。
第二步,精读,把握小说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 -12-
1690 15
说 主观题
√√√ √
卷Ⅰ 阿成《赵一曼女士》
(2)
1588
√
√√
2018 卷Ⅱ 老舍《有声电影》
1553
√
√√ √
卷Ⅲ 刘慈欣《微纪元》
1634
√
√√
【考情回顾】
(续表)
卷别
考查角度
作者、出处
题型、
文体
字数 分值
题量
人物 环境 情节 语言 主题 词句
形象 描写 结构 手法 思想 含义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无论是 叙事还是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因此,分析人物独特、 鲜明的个性,要从这些叙事和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 作、心理描写)入手,在阅读时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研读,分析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就小说而言,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 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高考命题一般不 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 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 发展所起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情节与环境主要是为刻画人 物性格服务的,但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
-13-
第四步,总结,概括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人物和环境表现
的,阅读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要善于抓标题、 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的词句,同时圈点勾画出 关键性的情节与人物语言,从这些关键点概括小 说的主题。
【读文示范】 (2018·全国Ⅱ卷)
-14-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
小说采用喜剧的手法,铺写世态人情,生动形象地
刻画了二姐和一帮女眷及孩子闹闹哄哄看有声电影
的前因后果及详细过程。语言幽默风趣,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显示了老舍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
读 第二步,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
-21-
文 小说塑造了两类人——主要人物二姐和群像性人
支物——女眷和孩子们。
招 ①主要人物:二姐 二姐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她豁达大方,打纸牌赢钱后
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10-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这类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
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
方法。受篇幅限制,考场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个 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呈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情节一 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式,给 读者以惊异感。
-8-
知识
手法
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
三 要 素
环 境
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 草鸟虫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
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
际关系等的描写
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
主题
图景、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 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
基本思想,又称中心思想
描写、渲染、烘托、暗示、象 征等
通过情节表现;通过人物表现; 通过环境表现
招手法,描写二姐她们说说笑笑、闹闹哄哄地看电影
的人间喜剧,让我们如临其境地了解了逐渐远逝的
老北京生活。
第四步,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故事,生
积极请客,热情待人,乐于指挥,善于应酬;但她“不知
为知之”,公共场所大声吵嚷,拘于辈分过度谦让,忙
乱无序,致使大家谁也没有看到有声电影,也没有明
白什么是有声电影。这正显示了其封闭与无知。
②群像人物:女眷与孩子们
一帮乱哄哄的女眷和孩子,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当
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读
பைடு நூலகம்-22-
文 第三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支 老舍先生用地地道道的京味语言和幽默风趣的
情节的叙述方法:顺叙、倒 叙、插叙、补叙、平叙
手法 ①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等; ②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 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 托
①一波三折式;②首尾呼应式; ③倒叙式开头;④设疑式开头; ⑤写景式开头;⑥欧·亨利式结 局;⑦悲剧式结局;⑧大团圆式 结局;等等
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 比、渲染、烘托、倒叙、插叙、 详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 后扬、先扬后抑等
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 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 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 —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 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 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 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 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